高中命题作文审题立意ppt优秀课件2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作文复习:审题立意课件(共32张PPT).ppt

类型二:关注位置
(1)在材料中:议论句、因果句、抒情句、寓意句、哲理句、老者长辈名人
所说的话
(2)在要求中:以……为主题,对……的看法
作文
实战演练
立意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
“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滑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4年高考题)
审题步骤: 1.单则材料,用关键词句法。 2.材料中的关键句是紫色字体的句子(议论句、结尾句)。 3.得出立意:个人、国家、甚至人类,想要走得远,都要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4.拟题:肩负 人类使命,抵达未知之境
作文 立意
实战演练
一只乌龟,西部山区的小池塘里平淡无奇地生活了10年后,突然觉得它的
一生不应该这样度过,世界很大,它应该出去走走。开始它想游向大海,感
受大海的辽阔,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200年时间,只好忍痛
放弃了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降低难度,游向长江,感受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
作文
作文复习
——审题立意
作文
立意
一、单则材料:
1.关键词句法(重点)
目 录
2.由果溯因法(重点) 3.寓意揭示法
二、多则材料:
1.异中求同
2.同中求异
3.寻关系法
作文
单则材料
立意
方法 一:关键词、句法
1.抓关键词:
材料作文中多次出现的高频词,多次重复的词,肯定是重点,是 要重点关注的,它往往就是关键词。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8张PPT)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感谢老师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七法课件(共2 8张PPT )
高中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ppt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作文 2、学习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提高写作能力 3、明确命题作文的立意,把握 文章主旨
一、命题作文的类型
语词式:《熟悉》
命 题 作 文
结构上
短语式:《我与故事》 句子式:《我想握住 你的手》 全命题式 半命题式 形式上 材料引导式
二、审题方法
简要谈谈自己在平时写作过程中 是如何审题的?
“重心”就是指最能体现主旨的 关键字词
4、以问领想法
对题目提问,打开思路
5、化意为象法
化抽象为具体
6、一分为二法
兼顾正反两面,辩证看待
三、立意
基本要求: 准确、鲜明、集中 力求:新颖、深刻
最佳立意
练习
以“肩膀”为题目,写一段文字,要 求重点突出,立意准确、深刻
1、探究寓意法
寓意,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 象征义,“探究寓意法”也就 是探究题目当中的比喻义或象 征意
Hale Waihona Puke 注意事项(1)明确着入点是本义还是其 寓意,但重点在寓意 (2)选择最擅长、最熟悉且理 解最深的内容
2、增补信息法
增加限制词,化大为小,明确范围
练习一 以“见证”为题,写一小段话
3、明确重心法
1、了解命题作文 2、学习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提高写作能力 3、明确命题作文的立意,把握 文章主旨
一、命题作文的类型
语词式:《熟悉》
命 题 作 文
结构上
短语式:《我与故事》 句子式:《我想握住 你的手》 全命题式 半命题式 形式上 材料引导式
二、审题方法
简要谈谈自己在平时写作过程中 是如何审题的?
“重心”就是指最能体现主旨的 关键字词
4、以问领想法
对题目提问,打开思路
5、化意为象法
化抽象为具体
6、一分为二法
兼顾正反两面,辩证看待
三、立意
基本要求: 准确、鲜明、集中 力求:新颖、深刻
最佳立意
练习
以“肩膀”为题目,写一段文字,要 求重点突出,立意准确、深刻
1、探究寓意法
寓意,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 象征义,“探究寓意法”也就 是探究题目当中的比喻义或象 征意
Hale Waihona Puke 注意事项(1)明确着入点是本义还是其 寓意,但重点在寓意 (2)选择最擅长、最熟悉且理 解最深的内容
2、增补信息法
增加限制词,化大为小,明确范围
练习一 以“见证”为题,写一小段话
3、明确重心法
2024年度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技巧ppt课件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技 巧ppt课件
REPORTING
2024/3/24
1
2024/3/24
• 高考作文审题概述 • 立意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 审题立意的具体步骤与方法 • 不同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策略 • 经典案例分析与启示 • 学生实战演练与点评
2
目录
PART 01
高考作文审题概述
REPORTING
展示学生现场作文,让学生互相了解 各自的写作风格和思路。
通过对比不同学生的作文,引导学生 发现自身写作的优缺点。
2024/3/24
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 具体的点评和分析。
27
学生互评作文及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 审视他人的作文。
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 通过互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合作
教训
在审题时,要避免立意过于简单或空 泛,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 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2024/3/24
案例二
《回到原点》
问题
偏离了题目的要求,没有体现出“回 到原点”的真正含义和价值。
教训
在立意时,要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和 内涵,不要偏离主题或曲解题意。
22
从案例中提炼审题立意技巧
技巧一:深入挖掘题目内涵
深刻性
题目往往蕴含深刻的思想 和哲理,需要考生深入挖 掘。
时代性
题目通常与现实生活、社 会热点密切相关,体现时 代精神。
5
审题的常见误区及避免方法
避免方法
常见误区:忽略题目关键词 、误解题目意图、只关注表
面信息。
01
02
03
仔细阅读题目,圈出关键词 。
深入分析题目内涵,明确写 作方向。
REPORTING
2024/3/24
1
2024/3/24
• 高考作文审题概述 • 立意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 审题立意的具体步骤与方法 • 不同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策略 • 经典案例分析与启示 • 学生实战演练与点评
2
目录
PART 01
高考作文审题概述
REPORTING
展示学生现场作文,让学生互相了解 各自的写作风格和思路。
通过对比不同学生的作文,引导学生 发现自身写作的优缺点。
2024/3/24
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 具体的点评和分析。
27
学生互评作文及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 审视他人的作文。
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 通过互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合作
教训
在审题时,要避免立意过于简单或空 泛,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 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2024/3/24
案例二
《回到原点》
问题
偏离了题目的要求,没有体现出“回 到原点”的真正含义和价值。
教训
在立意时,要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和 内涵,不要偏离主题或曲解题意。
22
从案例中提炼审题立意技巧
技巧一:深入挖掘题目内涵
深刻性
题目往往蕴含深刻的思想 和哲理,需要考生深入挖 掘。
时代性
题目通常与现实生活、社 会热点密切相关,体现时 代精神。
5
审题的常见误区及避免方法
避免方法
常见误区:忽略题目关键词 、误解题目意图、只关注表
面信息。
01
02
03
仔细阅读题目,圈出关键词 。
深入分析题目内涵,明确写 作方向。
高中作文审题立意(优秀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发现是一本内涵深刻的书,让你领悟 人生的真谛,引领你寻找大自然私藏的宝 藏,探寻无人知晓的秘密,它使你波澜不 惊的心灵无端荡起好奇的涟漪。
发现是一枝笔,你可以握着它尽情挥毫。 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 豪情,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的壮语,写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的明快,当然,还要写下“日月之行,若出其 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写, 写,把理想昭告世界,用成果装饰地球。把你 心灵的美好,想象之高尚淋漓尽致的展露,撰 写发现之章。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清楚 或许只有在离得最远的日子 才能把曾经走过的那段时光 看得最真切最清楚
请根据你对这首小诗的理解,自选一个角 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以现代哲理诗为材料的作文题,
诗歌类型的材料作文要注意抓住诗句之间 的相互关系以及关键性词语,整体理解和 把握诗歌的内涵。
的”,“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 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 唤、爱自由”,让心灵丰富完善提升壮大, 让心灵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与成长。
“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这是作为心灵 主体的人的行为。林清玄曾言:“心美一切皆 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 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 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 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 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从认知的局限性角度写当局者迷; (2)从认知的成长性角度写成熟需要时间;
发现,让生命更亮丽
发现是沙漠中一泓清泉,使人发起生 的信念;发现是漫漫大雪中一枝傲然的红 梅,使躁动不安的心从高谷落到平地;发 现是悬崖边上一棵伟岸的绿树,让你在走 投无路的境地中感受到“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发现是一枝笔,你可以握着它尽情挥毫。 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 豪情,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的壮语,写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的明快,当然,还要写下“日月之行,若出其 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写, 写,把理想昭告世界,用成果装饰地球。把你 心灵的美好,想象之高尚淋漓尽致的展露,撰 写发现之章。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清楚 或许只有在离得最远的日子 才能把曾经走过的那段时光 看得最真切最清楚
请根据你对这首小诗的理解,自选一个角 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以现代哲理诗为材料的作文题,
诗歌类型的材料作文要注意抓住诗句之间 的相互关系以及关键性词语,整体理解和 把握诗歌的内涵。
的”,“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 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 唤、爱自由”,让心灵丰富完善提升壮大, 让心灵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与成长。
“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这是作为心灵 主体的人的行为。林清玄曾言:“心美一切皆 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 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 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 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 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从认知的局限性角度写当局者迷; (2)从认知的成长性角度写成熟需要时间;
发现,让生命更亮丽
发现是沙漠中一泓清泉,使人发起生 的信念;发现是漫漫大雪中一枝傲然的红 梅,使躁动不安的心从高谷落到平地;发 现是悬崖边上一棵伟岸的绿树,让你在走 投无路的境地中感受到“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技巧详解PPT课件

-
3
审题的几个方面
1、审文体
是记叙文体还是议论文体?抑或夹叙 夹议类散文?或者其它?
2、审范围
时间限制、人物限制、事件限制、 空间限制、主体限制;功能、构造、使 用方法的限制,等等
3、审内容 从哪些方面写什么内容
-
4
审题的几个方面
4、审关系
根据概念之间或偏正、或并列、或因果、或递进、或包 容等关系,以便确立文章的重点和内容的逻辑关系。
9、审中心 赞扬什么 歌颂什么 反映什
么 鞭挞什么 论证什么 批驳什么……
10、审字数 不能少于规定的字数
-
6
规定题目的审题方法
1、识别标志性词语 《韩寒现象的思考》、《依依惜别的深情》、 《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2、宽题窄想 以小见大 《关怀》 谁 关怀 谁(的什么事)
3、进行推理联想
《一次难忘的活动》 为什么难忘
亲。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
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
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
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
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
15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6、寻互补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
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
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
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
高考语文作文之审题立意(共32张PPT)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联 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立意: 因地制宜,要符合实际情况,按规律办事,物尽其用,人
尽其才。
8.辩证立意法
从联系的角度分析材料,既看到正面,有看到反面;既看到内因,有看 到外因;既看到有用之处,又看到可能产生的隐患;既看到现在,还看 到过去,推至未来;即可用常规眼光看,又可换一种眼光看。这样立意 就会稳妥,不会偏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 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3)从整体联系的角度
①善行与善报。材料中漆船工的小小善举赢得了船主的感激与回报,漆船工和船主的 行为都值得肯定和赞扬。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见危不救和恩将仇报的事例时有发生, 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而只有保护善行和感恩善行,行善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社会 才会更加和谐美满。
②修补人生的小洞。小到一件物品,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会有这样 那样的“小洞”,我们要及时将“洞”补上。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审题十法
1.对象切入法
从材料中的对象入手,有几个人无就有几个角度。分清整体与局部、主 要与次要的关系,从主要人或物的角度入手思考。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 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 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联 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立意: 因地制宜,要符合实际情况,按规律办事,物尽其用,人
尽其才。
8.辩证立意法
从联系的角度分析材料,既看到正面,有看到反面;既看到内因,有看 到外因;既看到有用之处,又看到可能产生的隐患;既看到现在,还看 到过去,推至未来;即可用常规眼光看,又可换一种眼光看。这样立意 就会稳妥,不会偏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 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3)从整体联系的角度
①善行与善报。材料中漆船工的小小善举赢得了船主的感激与回报,漆船工和船主的 行为都值得肯定和赞扬。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见危不救和恩将仇报的事例时有发生, 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而只有保护善行和感恩善行,行善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社会 才会更加和谐美满。
②修补人生的小洞。小到一件物品,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会有这样 那样的“小洞”,我们要及时将“洞”补上。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审题十法
1.对象切入法
从材料中的对象入手,有几个人无就有几个角度。分清整体与局部、主 要与次要的关系,从主要人或物的角度入手思考。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 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 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高中作文审题立意 PPT优秀课件

作文审题立意
一、名言类
2
①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 1.互补类 ②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 的精神。 丁的名言:“走 两者都有道理,但都只 自己的路,让别 是就某一方面而言,若 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 人去说吧!” 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 ②波兰谚语:“常 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 问路的人不会迷 既要有“走自己的路” 的坚定信念,又要有 失方向。” “常问路”的虚心精神, 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 路。
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 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 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
我们只有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才能抓 准材料的主旨——“只有自己看重自己,珍 惜自己,你的生命才有意义、有价值。”材 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珍惜自己。
如何判断是否“整体概括”了呢?
19
厦门二检
【花园醒目处摆着很多名花,牡 丹、玫瑰、君子兰……花园角落里 放了几盆塑料花。】名花纷纷讥讽 塑料花。【没多久名花枯萎了,主 人又换了一些。】【当塑料花又被 新换的名花嘲笑时,】塑料花反击 道:“笑我们是摆设,你们有我们 经济、耐久吗?”
20
1.每只鸥鸟调整飞行姿态,【与 鸥群】保持一致。 行为是调整、保持一致。 2.名花讥讽塑料花,塑料花反击。 行为是讥讽、反击。
——是褒是贬?
21
审题:整体概括+明确褒贬 ——我们读懂了材料!
22
审题:整体概括+明确褒贬 立意:分析因果+解决矛盾
23
分析因果
【花园醒目处摆着很多名花,牡 丹、玫瑰、君子兰……花园角落里 放了几盆塑料花。】名花纷纷讥讽 塑料花。【没多久名花枯萎了,主 人又换了一些。】【当塑料花又被 新换的名花嘲笑时,】塑料花反击 道:“笑我们是摆设,你们有我们 经济、耐久吗?”
一、名言类
2
①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 1.互补类 ②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 的精神。 丁的名言:“走 两者都有道理,但都只 自己的路,让别 是就某一方面而言,若 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 人去说吧!” 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 ②波兰谚语:“常 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 问路的人不会迷 既要有“走自己的路” 的坚定信念,又要有 失方向。” “常问路”的虚心精神, 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 路。
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 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 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
我们只有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才能抓 准材料的主旨——“只有自己看重自己,珍 惜自己,你的生命才有意义、有价值。”材 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珍惜自己。
如何判断是否“整体概括”了呢?
19
厦门二检
【花园醒目处摆着很多名花,牡 丹、玫瑰、君子兰……花园角落里 放了几盆塑料花。】名花纷纷讥讽 塑料花。【没多久名花枯萎了,主 人又换了一些。】【当塑料花又被 新换的名花嘲笑时,】塑料花反击 道:“笑我们是摆设,你们有我们 经济、耐久吗?”
20
1.每只鸥鸟调整飞行姿态,【与 鸥群】保持一致。 行为是调整、保持一致。 2.名花讥讽塑料花,塑料花反击。 行为是讥讽、反击。
——是褒是贬?
21
审题:整体概括+明确褒贬 ——我们读懂了材料!
22
审题:整体概括+明确褒贬 立意:分析因果+解决矛盾
23
分析因果
【花园醒目处摆着很多名花,牡 丹、玫瑰、君子兰……花园角落里 放了几盆塑料花。】名花纷纷讥讽 塑料花。【没多久名花枯萎了,主 人又换了一些。】【当塑料花又被 新换的名花嘲笑时,】塑料花反击 道:“笑我们是摆设,你们有我们 经济、耐久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动宾式题目 2006江苏《怀想天空》 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一般来说,这些重点性 的字眼或是限制语或是宾语。
(4)并列短语式的题目
• 这类题目的题眼隐藏在并列的两个事物的 关系中。无论是相对或相反,一般都是合 成一个意思,不能拆开。
• 如2006重庆《走与停》
• “走是停的目的,停是为走积蓄力量、调整 正确的方向 ”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2008年高考作文题
1、(广东卷、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2、(浙江卷)
以“触摸城市”或者“感受乡村”为题,文体不限,字数 800左右。
3、(安徽卷)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 4、(天津卷)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典例精选】 2007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
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 文或记叙文。
【审题指导】
“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 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 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 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 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 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 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 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 会走偏。
例如《尝试》: 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 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一次难忘的尝试、…… 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 试游泳、尝试自立、……
20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
【审题指导】 1、、“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 2、“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 3、“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4、“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5、“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 6、“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 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
【注意】 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考生在写作时,可以分两步审题。第一步,找出隐含
的中心词。“触摸都巿”和“感受乡村”都是动宾结构 的短语。“触摸”“感受”是中心词吗?它们只是动作 过程,没有表达出具体的内容,所以不是。“都 市”“乡村”是中心词吗?它们只是地域概念,也不应 该是。到此,考生自然会思考,触摸都市的什么?感受 乡村的什么?而这里的“什么”,才是要触摸、感受的 内容,也就是考生要找的题眼。
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重点写出它的寓意。
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 写作文。
2007年高考作文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 “坎”,其寓意(比喻义)为“成长、发展、前进过程 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合。如家庭变故、升学 挫折、心理失衡等”。
2007年高考作文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 妈妈》
(重心不同)
练一练2008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
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 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
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 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 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 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 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 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 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类题训练】
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 限。
• 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 种作文方式。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 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它有利于直 接体现作文学习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 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思想迅速集中,在 短时间内朝着一个目标思考;有利于作文 批改和讲评;有利于密切配合阅读,巩固 和发展阅读收获。
注意二:找标志,明体裁
(1凡题目中有“记、忆、传、事、人、事迹、人物”
等
记叙文;
(字2眼),凡应题写目成中有“谈、说、论、议、评、感”等
一类字眼,应写成议论文;
(3)凡题目中有“介绍、说明、概况、演变、制作” 等一类字眼,应写成说明文;
如2006湖南《谈意气》 2007江西《语文,心中的一 泓清泉》 2005江西《脸》 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 妈妈》 2006辽宁〈〈肩膀〉〉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 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2.材料式命题作文
9、人与路
一、审题的基本要求
• 审题的关键在于完整地理解题意,即理解 题目的含义,明了题目的限制范围,把握 题目要求写的体裁,并抓住题目的重点。 用三个短语概括就是:
辨体裁、明限制、抓题眼、懂题意。
二、审题的方法
一、探究寓意法 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懂其意的方法。
第二步,明确限制。是谁触摸或感受?你、我、 大家都在可写之列。
理解了文题的中心词,明确了内容限制,立意
也就显而易见了。我们可以触摸都市的现代文明: 高大林立的楼群、宽阔的街道、先进的医疗条件 和娱乐设施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当然, 我们也可以感受乡村的宁静:淳朴的乡俗、新鲜 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等都让我们流连忘返。
《提篮春光看妈妈》中“春光”比喻 (象征)“希望”“真诚的心”“浓 浓的爱”等
二、增补信息法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 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 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 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 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五)梳理关系法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 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 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例如: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例如:关爱与感恩
注意一:看限制,明范围
7、湖北卷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 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 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 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 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 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 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 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 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 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 “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 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 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 (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 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 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 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命题作文的类型有哪些?
1、不要容易说“不”
2村、”“触摸城市”或者(有“三三感)种(作受从类一文乡内型)有涵:从三上结种来构类说上 型,来 :命说题,作命文题
3、带着感动出发 4、人之常情
123...观寓关123点意系...型型型词短句命命命语语子题题题式式式作作作命命命文文文题 题 题
5、他们
6、在自然中生活 7、举手投足之间 8、好奇心
四、虚实相生法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 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 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 实结合。
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 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 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 爱情等。
• 考生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写。不能只写其 一方面的内容
5、句子型标题 标题以一个句子的形式出现。这个句子或
直接就是一个观点,或隐含一个观点,如 “不要轻易说‘不’”“举手投足之间”等。 对于观点型的标题,文章只需说透道理即可; 对于隐晦型的标题,文章必须把寓意转化为 对应的观点。
不同结构方式的命题,侧重点就有所不同
(1)主谓结构的短语题目题目的主旨、精神或题眼往 往在不谓同结语构动的重词心上就有。不如同 2007辽宁《我能》 2006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 2005辽宁《今年花胜去年红》
(2)偏正式的题目 在表现“正”的前提下,其侧重点往往在“偏”这一 边。2007湖南 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诗意地生活” 为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分清题目中人称、数量、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毕业前夕》:
“毕业”表示内容的限制,“前夕”表示时 间的限制。如果所叙事情虽发生在毕业前夕却与 毕业无关,仍不合题目要求。 多重限制条件中有主有次,但即使是次要的条件也 不能忽视。
如2006北京《北京的符号》 2007江西《语文, 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我想说爱你不容易》 2006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安徽《提篮 春光看妈妈》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 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8、江苏卷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
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
由于现在的命题作文往往淡化文体要求,所以,我 们在写作时,应看准命题作文的题目,思考该题最适 合写什么文体。
(4)并列短语式的题目
• 这类题目的题眼隐藏在并列的两个事物的 关系中。无论是相对或相反,一般都是合 成一个意思,不能拆开。
• 如2006重庆《走与停》
• “走是停的目的,停是为走积蓄力量、调整 正确的方向 ”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2008年高考作文题
1、(广东卷、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2、(浙江卷)
以“触摸城市”或者“感受乡村”为题,文体不限,字数 800左右。
3、(安徽卷)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 4、(天津卷)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典例精选】 2007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
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 文或记叙文。
【审题指导】
“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 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 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 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 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 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 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 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 会走偏。
例如《尝试》: 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 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一次难忘的尝试、…… 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 试游泳、尝试自立、……
20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
【审题指导】 1、、“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 2、“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 3、“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4、“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5、“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 6、“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 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
【注意】 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考生在写作时,可以分两步审题。第一步,找出隐含
的中心词。“触摸都巿”和“感受乡村”都是动宾结构 的短语。“触摸”“感受”是中心词吗?它们只是动作 过程,没有表达出具体的内容,所以不是。“都 市”“乡村”是中心词吗?它们只是地域概念,也不应 该是。到此,考生自然会思考,触摸都市的什么?感受 乡村的什么?而这里的“什么”,才是要触摸、感受的 内容,也就是考生要找的题眼。
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重点写出它的寓意。
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 写作文。
2007年高考作文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 “坎”,其寓意(比喻义)为“成长、发展、前进过程 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合。如家庭变故、升学 挫折、心理失衡等”。
2007年高考作文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 妈妈》
(重心不同)
练一练2008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
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 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
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 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 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 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 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 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 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类题训练】
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 限。
• 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 种作文方式。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 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它有利于直 接体现作文学习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 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思想迅速集中,在 短时间内朝着一个目标思考;有利于作文 批改和讲评;有利于密切配合阅读,巩固 和发展阅读收获。
注意二:找标志,明体裁
(1凡题目中有“记、忆、传、事、人、事迹、人物”
等
记叙文;
(字2眼),凡应题写目成中有“谈、说、论、议、评、感”等
一类字眼,应写成议论文;
(3)凡题目中有“介绍、说明、概况、演变、制作” 等一类字眼,应写成说明文;
如2006湖南《谈意气》 2007江西《语文,心中的一 泓清泉》 2005江西《脸》 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 妈妈》 2006辽宁〈〈肩膀〉〉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 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2.材料式命题作文
9、人与路
一、审题的基本要求
• 审题的关键在于完整地理解题意,即理解 题目的含义,明了题目的限制范围,把握 题目要求写的体裁,并抓住题目的重点。 用三个短语概括就是:
辨体裁、明限制、抓题眼、懂题意。
二、审题的方法
一、探究寓意法 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懂其意的方法。
第二步,明确限制。是谁触摸或感受?你、我、 大家都在可写之列。
理解了文题的中心词,明确了内容限制,立意
也就显而易见了。我们可以触摸都市的现代文明: 高大林立的楼群、宽阔的街道、先进的医疗条件 和娱乐设施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当然, 我们也可以感受乡村的宁静:淳朴的乡俗、新鲜 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等都让我们流连忘返。
《提篮春光看妈妈》中“春光”比喻 (象征)“希望”“真诚的心”“浓 浓的爱”等
二、增补信息法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 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 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 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 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五)梳理关系法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 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 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例如: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例如:关爱与感恩
注意一:看限制,明范围
7、湖北卷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 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 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 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 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 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 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 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 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 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 “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 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 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 (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 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 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 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命题作文的类型有哪些?
1、不要容易说“不”
2村、”“触摸城市”或者(有“三三感)种(作受从类一文乡内型)有涵:从三上结种来构类说上 型,来 :命说题,作命文题
3、带着感动出发 4、人之常情
123...观寓关123点意系...型型型词短句命命命语语子题题题式式式作作作命命命文文文题 题 题
5、他们
6、在自然中生活 7、举手投足之间 8、好奇心
四、虚实相生法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 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 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 实结合。
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 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 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 爱情等。
• 考生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写。不能只写其 一方面的内容
5、句子型标题 标题以一个句子的形式出现。这个句子或
直接就是一个观点,或隐含一个观点,如 “不要轻易说‘不’”“举手投足之间”等。 对于观点型的标题,文章只需说透道理即可; 对于隐晦型的标题,文章必须把寓意转化为 对应的观点。
不同结构方式的命题,侧重点就有所不同
(1)主谓结构的短语题目题目的主旨、精神或题眼往 往在不谓同结语构动的重词心上就有。不如同 2007辽宁《我能》 2006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 2005辽宁《今年花胜去年红》
(2)偏正式的题目 在表现“正”的前提下,其侧重点往往在“偏”这一 边。2007湖南 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诗意地生活” 为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分清题目中人称、数量、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毕业前夕》:
“毕业”表示内容的限制,“前夕”表示时 间的限制。如果所叙事情虽发生在毕业前夕却与 毕业无关,仍不合题目要求。 多重限制条件中有主有次,但即使是次要的条件也 不能忽视。
如2006北京《北京的符号》 2007江西《语文, 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我想说爱你不容易》 2006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安徽《提篮 春光看妈妈》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 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8、江苏卷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
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
由于现在的命题作文往往淡化文体要求,所以,我 们在写作时,应看准命题作文的题目,思考该题最适 合写什么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