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题(二)_4

合集下载

2006年4月份各地高考理综模拟试题精选10套-5

2006年4月份各地高考理综模拟试题精选10套-5

成都七中高2006级第二轮综合复习理科综合考试题(一)
物理答案
14.B 15.A 16.C 17.C 18.B 19.ABC 20.D 21.ABC
22. (1)(A) (2)略 23. 21222222
11T T r g r g 24.(1)t r R n V )(2-=
qRt Rtr n m B )()2(π=
上 (3)qrt
Rtr n m B )(π=下 25. 向前运动 )()(2m M M m M mEo Vo +-+=
成都七中高2006级第二轮综合复习理科综合考试题(一)
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D 4.C 5.A
30.(1)
(2)①若C组不向光弯曲生长,A、B、D三组都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和尖端的下一段。

(3分)
②若B和C组不向光弯曲生长,A组和D组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类端向下一段(3分)
③若A组和C不向光弯曲生长,B组和D组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类端。

(3分)
Ⅱ.(1)1
(2)T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靶细胞细胞免疫(3)糖蛋白(4)21%
31.(1)①黑暗该条件下植物呼吸作用速率; ②适宜光照光合速度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即净光合作速度); (2)82.55ppmCO2/min;(2分)
(3)要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2分)
(说明:先在光下实验,后在暗处实验也可。


成都七中高2006级第二轮综合复习理科综合考试题(一)
化学答案。

2006年高三化学模拟试题(二)

2006年高三化学模拟试题(二)

2006年高三化学模拟试题(二)第Ⅰ卷(选择题共83分)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高空大气层中O2吸收紫外线后可变成臭氧(O3),O3可按下式分解:O3→O2+O,O3又和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物NO发生反应:NO+O3→NO2+2O NO2+O→NO+O2从反应过程和最终产物分析判断,NO是A.氧化剂和还原产物B.还原剂和氧化产物C.氧化剂和催化剂D.还原剂和催化剂2.以下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锣不易产生铜绿B.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C.铁制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D.银制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3.下列变化过程中,化学键未被破坏的是A.水晶熔化B.石油分馏C.煤的干馏D.石墨转变成金刚石4.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分散质微粒都能透过滤纸B.都有丁达尔现象C.加入盐酸后,都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D.都有电泳现象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红磷和白磷是同素异形体B.油酸和丙烯酸是同系物C.H2和D2互为同位素D.丁醇和乙醚互为同分异构体二、选择题。

(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二个选项符合题意)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离子晶体中含有离子键,但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B.分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C.凡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中,其键角均为109︒28'D.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不一定是碱7.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A.三氯化磷B.光气(COCl2)C.四氟化碳D.二氧化氮8.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3XO4<H2YO4<H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X>Y>ZB.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弱至强的顺序是X<Y<Z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3X>H2Y>HZ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X<Y<Z9.据报道1995年化学家合成出一种化学式为C200H200的含多个碳碳叁键()的链状烃,其分子中含碳碳叁键最多可以是A.49个B.50个C.51个D.100个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gD2O所含质子数为12NAB.1mol CH离子(碳正离子)所含电子数为10NAC.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NAD.通常状况下,1mol氖气所含原子数为NA11.对于反应:4NH3(气)+5O2(气)4NO(气)+6H2O(气),下列为四种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其中能表明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A.B.C.D.12、密闭容器中,反应xA(气)+yB(气) zC(气)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mol·L-1,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降为0.3mol·L-1。

2006年高考模拟试题

2006年高考模拟试题

2006年高考模拟试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O 16 Ne 20 Na 23 S 32 Fe 56 Cu 64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和热觉的部位 B .冷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温觉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C .寒冷环境中出现“寒战(或战栗)”是立毛肌收缩的结果D .在炎热环境中大量排汗并未带走热量,只有汗液蒸发才使热量散失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一枚叶片从幼到老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光合作用强度是不会改变的B .在植物群落的垂直方向上,占据不同空间的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C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只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基因型无关D .若光照强度相同,则阳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高于阴生植物 3.图1示一人工种子。

下列与人工种子的培育生产过程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B.胚状体是由愈伤组织分化而成,离体细胞只有形成愈伤组织才能表现出全能性D.胚状体是由未分化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 4.下列诸项陈述正确的是 ( )A.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豆科植物在某地栽培不结根瘤,是因为该地土壤无根瘤菌B.提高农田的光照强度,增大田间的昼夜温差均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C.2,4-D 的生产和使用,有效地解决了某些温室作物果实的发育、成熟问题D.利用鱼垂体的提取物可促使雌鱼排卵,因为垂体含有促性腺激素 5.图2表示发生在某动物精巢内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一个细胞内(不考虑细胞质)DNA 分子数量的变化。

2006年高考模拟试题(化学)

2006年高考模拟试题(化学)

香港 某中学有位老师给学生 出了一道作文题 目 - 《 - 香港一 角》有一 个学生不假思索就挥笔疾书 :今天的香港. 角 - … . “ 一
钱连 牛片薄面 包也买不到! ”
维普资讯
模 拟 考场
D 质地 柔软 , 以利 于飞船 的变 彤 8 下列 离子 方程式 书写 正确的 足 ( . A 淹清 的 石灰 水与盐 酸反 应
和二 级 电离 : A— H++ HA , H2 HA H +A , 已
A 2 3 4 、 、; C 5 6、 ; 、 4
B 2、 2; 3、
知2 5℃时 ,. l L 。 N 。 01 mo ・ - 的 aA溶液显碱性 , 则下
列 关 系式 中正确 的 是 ( ) .
第 1 ( 择题共7分) 卷 选 4


选择题 : 本题包括 8 小题 , 每小题 4 , 3 分. 分 共 2 每

与 N 所 含的 中子数 相 同 ;
小题 只有 一个选 项 符合题 意 .
B 与
的碳原 子 化学 性 质不 同 ;
1 下列说法均摘 自某科普杂志 , . 其中没有科学性
B ②;
C ③;
பைடு நூலகம்D ①②③
4 最 近 医学 界通 过 用 C标 记 的 C . ㈣发 现 一 种 C
的羧酸衍生物 , 在特 定条件下可 以通 过断裂 D A 抑 N 制爱滋病病毒的繁殖 , 有关 C的正确叙述是( ) .
B 密度较大 , 以增大飞船的惯性 ; c 高温下能分解挥发, 吸收热量 ;
维普资讯
模拟 考场
20 0 6年 高 考 模 拟 试 题 ( 学 ) 化
本刊命题 中心编 写 执笔人 : 张英锋 (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 中学)

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试卷(Ⅱ)化学部分有答案(word版)

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试卷(Ⅱ)化学部分有答案(word版)

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试卷(Ⅱ)化学部分6.反应 2A(g) + B(g) 2C(g);△H > 0 。

下列反应有利于生成C的是:A. 低温、低压B. 低温、高压C. 高温、高压D. 高温、低压7.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B. 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C. 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D. 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4NH3•H2O AlO2- + 4NH4+ + 2H2OB. 澄清石灰水与少量苏打溶液混合:Ca2+ + OH- + HCO3- CaCO3↓ + H2OC. 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 + 2H+ Ca2+ + CO2↑ + H2OD.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 + Cl2 2Fe3+ + 2Cl-9.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g•cm-1,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

300mL该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A. 0.37molB. 0.63molC. 0.74molD. 1.5mol10.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H2O2 → H2O IO3- → I2 MnO4-→ Mn2+ HNO3→ 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A. H2O2B. IO3-C. MnO4-D. HNO3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N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N原子处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B. CCl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4个Cl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C. H2O是极性分子,分子中O原子不处在2个H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D. CO2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不处在2个O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直径介于1nm ~10nm 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B. 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 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13. 主链含5个碳原子,有甲基、乙基2个支链的烷烃有:A. 2种B. 3种C. 4种D. 5种26、(15分)可用图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略去)请填空:(1) 试管a中需要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正确的加入顺序入操作是(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3)实验中加热试管的目的是:①②(4) 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27、(15分)已知X、Y、Z都是短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气态化合物,则(1)X是、Y是、Z是(2)由Y和Z组成,且Y和Z质量比为7∶2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3)由X、Y、Z中的两种元素组成,且与X2Z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两种离子是和(4)X、Y、Z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中X、Y、Z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4∶2∶3,该盐的化学式(分子式)是28.(15分)以下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加氧气其中,氧化物(I )是红棕色固体,氧化物(II )、(III )、(IV )在反应条件下都是气体。

2006年4月份各地高考理综模拟试题精选10套-10

2006年4月份各地高考理综模拟试题精选10套-10

永州一中2006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2006.04.05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页至5页,第Ⅱ卷5页至11页。

全卷共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本卷有两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右图为测定动物呼吸的装置(图例:1、青蛙2、盛有氢氧化钾的试管3、广口瓶4、软木塞5、细玻璃管6、红墨水7、水8、水槽),对这一装置描述错误的是 A .装置内的氢氧化钾的作用是吸收瓶内的CO 2 B .广口瓶放入盛水的槽内是为了使瓶内温度恒定 C .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的红墨水会左右移动 D .这个装置可测定动物呼吸时吸收O 2的量2.右图所示油菜种子在成熟和萌发过程中,糖和脂肪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油菜种子内贮能量的物质主要是脂肪和可溶性糖B .种了萌发过程中,脂肪全部转变成可溶性糖被利用C .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成脂肪被利用D .种子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成脂肪贮存起来3.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B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C .经过突变的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D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物种的形成 4.下列过程能使ADP 含量增加的是A .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消化B .线粒体内的[H]与O 2结合C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a 失去电子D .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收缩5.下图表示某植物幼根的细胞呼吸过程中,O 2的吸收量和CO 2的释放量随环境中O 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其中线段XY=YZ ,则在氧浓度为a 时 A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C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D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6.某有机物小分子...含有C 、H 、O 、N 等元素,该有机物可能是A .脂肪B .葡萄糖C .蛋白质D .氨基酸7.“厨房化学”是指利用家庭生活用品来进行化学实验,从而对化学进行学习和探究的活动。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化学临考模拟试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化学临考模拟试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化学临考模拟试卷班级姓名学号成绩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1 35.5 K 39 Fe 56 Cu 64 Zn 65第I卷(选择题,共67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71年,美国的斯图杰尔和阿佩里曼在0℃以下将氟气从细冰末上通过,成功地合成了一直认为不存在的氟的含氧酸——次氟酸(H-O-F)。

根据此结构式,判断关于次氟酸中H、O、F元素的化合价正确的是A.+1、-2、+1 B.-1、+2、-1 C.+1、0、-1 D.+1、-2、-12.下列微粒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A.D3O+ B.OD- C.OH- D.Li+3.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碘化钾溶液,可看见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的颜色则由蓝色变为棕黄色,经分析证明白色沉淀是碘化亚铜。

表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Cu2+ +3I- = CuI↓+I2B. Cu2+ +2I- = Cu++I2C. 2Cu2+ +2I- = 2Cu++I2D. 2Cu2+ +4I- = 2CuI↓+I24.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A.NO2 B.NH3 C. CO2 D.H2S5. 下列有关物质的结构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B.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C.H2O、HF、NH3、CH4的沸点依次降低D.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可能有共价键6.某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

2006年4月份各地高考理综模拟试题精选10套-8

2006年4月份各地高考理综模拟试题精选10套-8

成都市2006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页至4页,第II 卷5页至12页。

全卷共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注意事项: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第II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Fe—56 本卷有两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右图所示曲线不能表示下列哪项生理变化A. 水稻根细胞吸收K+的速度与呼吸强度的关系B. 酵母菌呼吸释放CO2的速度与O2浓度的关系C. 小麦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干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D. 玉米幼苗吸收CO2的速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2.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后,便形成了新物种B. 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全年的光能利用率更高C. 因为植物群落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D. 农田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单一,恢复力稳定性低3. 右图是人体细胞中部分物质代谢的关系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多糖经①形成C6H12O6的过程,可发生在肝脏和肌肉细胞中B. 若X代表丙酮酸,C6H12O6中的O经过②→③转移给H2OC. C6H12O6和脂肪形成的X,经⑤过程只能形成某些种类的氨基酸D. 通过②、④过程,C6H12O6和脂肪可以大量相互转化4. 生物体内的下列物质,除哪一项外,其余均具有特异的识别作用A. RNA聚合酶B. 限制性内切酶C. DNA探针D.标记基因5.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生产实践中,连续培养有助于延长细菌生长的稳定期,提高产量B. 多数微生物属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C. 根瘤菌是共生固氮菌,其固氮基因位于细胞质中D. 细菌均以C 6H 12O 6作碳源和能源,通过分裂生殖繁殖 6. 在两个容积不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 气体,另一个盛有H 2和Cl 2的混合气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题(二)命题人: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现山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物质的沸点, 前者高于后者的是A.干冰、二氧化硅B.乙醛、甲醛C.金属汞、金属银D.足球烯(C60)、单晶硅答案:B。

二氧化硅、单晶硅是原子晶体,沸点很高,干冰和足球烯是分子晶体,沸点低,所以A、D错误,金属汞常温为液态,金属银为固态,故C错。

2.下列各种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向鸡蛋白溶液中滴入饱和硫酸钠溶液,析出白色沉淀B. 加热胆矾得到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C. 向沸水中滴人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D.向鸡蛋白溶液中滴人硝酸铅溶液,析出白色沉淀答案A。

A选项蛋白质发生盐析时,化学性质未变化,只是因溶解度减小而析出。

D选项中加入硝酸铅,铅属于重金属,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物活性,属于化学变化。

B选项中硫酸铜晶体和硫酸铜粉末是不同的物质。

制胶体时氯化铁发生水解反应。

3.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NH4+离子的浓度最大的是A. NH4ClB. NH4HCO3C. NH4HSO4D. NH4NO3答案:C。

由于NH4+离子水解,NH4+的浓度降低,C选项中的HSO4―能够电离出较多的氢离子,抑制NH4+的水解,故C选项中NH4+的浓度最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 有单质参加或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和还原反应C. 构成分子晶体的分子中不一定都存在化学键D. 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答案:C。

本题属于概念题。

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的化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注意掌握化学物质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5.在强碱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 Mg2+、Ca2+、HCO3―、Cl―B. Na+、Al3+、ClO―、SO42―C. K+、Fe2+、SO42―、Br―D. ClO―、K+、Cl―、SO42―答案:D。

A中的Ca2+、HCO3―,B 中的Al3+,C中的Fe2+与OH―不能共存。

6.若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12g C60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 AB. 3.9 g金属钾变为钾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 AC.标准状况下,22.4 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2与CO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2N AD. 在1 L 1 mol·L-1的盐酸中,所含氢原子数约为N A答案:A。

B选项中钾为0.1mol,转移的电子数为0.1mol;C选项中碳原子为1mol,D选项中盐酸电离的氢离子为1mol,水中含有的氢原子远多于1mol。

7.取a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 g。

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A.H2B.CO C.C12H22O11D.HCHO答案:C。

解析:可作如下理解:Na2O2+H2=2NaOH,Na2O2+CO=Na2CO3,CH2O可理解为CO·H2,而C12H22O11可理解为C·11CO·11H2O。

8.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H4、CO2、HCl 、HBr 、S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将这种溶液分为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向另一份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也产生了白色沉淀,则有关的气体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肯定有HCl 、SO2B.可能含有HBr 、CO2C.肯定没有CO2、CH4、HBr D.以上结论均不正确答案:D。

因通入氯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则一定无HBr ,加入BaCl2出现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有SO42―,则原气体中一定含有SO2 , 发生的反应为:SO2 +Cl2 +2H2O == H2SO4 +2HCl;加入AgNO3有白色沉淀产生,肯定溶液中含有Cl―,因通入氯水中肯定存在Cl―,因此不能确定原气体中是否含有HCl ,CH4和CO2不能确定。

故答案D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9.(15分)图中①~⑩分别代表有关反应中的一种物质,它们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已知①~⑤和⑥~⑩O的条件未标出.请填写以下空白:中分别含有同一种元素.反应⑤→①+2(1)化合物⑧中的阳离子是;⑤、⑥的化学式分别是⑤________;⑥________。

:N:::N:①的晶体类型为 ,⑩→⑥的反应类型为(2)②、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⑨ → 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Fe 2+ (2分);32O Al (2分);32O Fe (2分);金属晶体 (2分);分解反应(1分)(2)Al 3+ +3AlO 2― +6H 2O == 4A l (O H )3↓(3分)(3)4F e (O H )2 +O 2 +2H 2O ==4F e (O H )3↓(3分)10.(15分)A 、B 、C 、D 、E 为中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元素Y ,有的还含有元素X 、Z ,元素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又知①元素在A 、B 、C 、D 、E 中所呈现化合价依次递增,其中只有B 为单质;②常温下将气体D 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生成C 和E ;③工业上以A 、空气、水为原料通过催化氧化法制取E 。

请回答以下问题:(1)A 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B 分子的电子式为 。

(2)写出②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由B 制取1molA 放出46.2KJ 的热量,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若在1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催化剂和0.8mol 的A ,加热并控制一定温度,2min 时达到平衡,经测定此时A 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0.42mol •L -1 ,则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均速率υ(A)表示的速率为 mol •L -1 •min -1;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是起始时的______ 倍。

答案:(1)三角锥型(2分) (2)3NO 2 + H 2O == 2HNO 3 + NO (3分)(3)N 2 (g) +3H 2 (g) ==2NH 3 (g);△H = -92.4KJ •mol -1 (3分)(4)0.19 (2分) 1.475 (3分)解析:(1)由题意知A 、B 、C 、D 、E 五中物质中都含有y ,且y 的化合价依次递增,在常见元素中,有氮和氯,又知B 为单质,只含有Y 元素,根据工业以A 催化氧化制E ,知A 为氨气,E 为硝酸,结合其他条件,确定A 、B 、C 、D 、E 分别为 NH 3、N 2 、HNO 3 、NO 2 、NO 。

即可确定氨气的构型为三角锥型,可写出氮气的电子式。

(2)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化学反应,应当会写。

(3)因生成1mol NH 3 放出46.2kJ 的能量,所以生成2mol NH 3 放出的热量为92.4KJ, 热化学方程式为N 2 (g) +3H 2 (g) ==2NH 3 (g);△H = -92.4KJ •mol -1(4)由三行式法可求相关的量N 2 (g) + 3H 2 (g)2NH 3 (g);起始浓度(mol •L -1) 0 0 0.8转化浓度(mol •L -1) 0.19 0.57 0.38平衡浓度(mol •L -1 ) 0.19 0.57 0.42 则反应速率为v(A)=v(NH 3)=19.0min2L mol 38.0t )NH (C 13=∙=∆∆-mol •L -1 •min -1 因:n(平)=(0.19mol •L -1 +0.57mol •L -1 +0.42mol •L -1 )×1L=1.18moln(始)=0.8mol所以:475.1mol8.0mol 18.1=CH 2COOH BrCH 3CH 2OH CH 2 CH 2 11.( 14 分)在磷的催化作用下,羧酸可以和卤素反应生成卤代酸例如:RCH 2COOH + Cl 2P RCOCOOH根据以下各步骤反应的条件和最终产物的分子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 、C 、E 的结构简式A ;C ;E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① ⑥(3)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④D →E⑥F →G答案(1)A (2分) B (2分)E (2分) (2)①加成反应(1分); ⑥酯化反应(取代反应)(1分)(3) (3分)(3分)12.( 16 分)为节省药品和时间,甲乙丙三位同学用铜片、锌片。

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直流电源、石墨电极、导线、烧杯、试管等中学化学常见的药品和仪器,进行巧妙的构思,以“接力”的方式。

设计了比较铜与锌的金属活动性相对强弱的系列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分别将一小片铜片、锌片置于烧杯底部(铜锌不接触),小心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

甲同学的设计思路是 。

(2)乙同学接着甲同学的实验,向烧杯中加 溶液,进而观察到的现象是 。

乙同学作出铜锌金属活动性相对强弱的依据是 。

(3)丙同学使用直流电源和石墨电极组装好电极装置,向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中补充了必要的试剂(作电解液)。

CH 2COOH BrCH 3COOH + Br 2 P + HBr CH 2OH 2O CH 2O C O CH 2C O + 2H 2O反应在调控下随时发生,实验中有关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观察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

(4)请你再单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试剂、仪器任选),探究和证实锌和铜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简要说明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表面没有气泡(2分)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排再氢的前面,可以和稀硫酸反应,铜排在氢后面,不与稀硫酸反应。

(2分)(2)CuSO4(1分)锌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且产生气泡的速率加快(2分)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排在铜的前面,可以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锌表面产生的铜与锌构成原电池的两极,使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加快(2分)(3)2CuSO4 +2H2O 电解2Cu +O2↑+ 2H2SO4(3分)阳极产生无色气体,阴极表面产生红色固体(2分)(4)取两片相同的铁片,分别放入盛有ZnSO4溶液和CuSO4溶液的两支试管中,观察铁表面的变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