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淋巴细胞-李燕
2010年第23卷第1~6期《放射免疫学杂志》总目次

梅 , 7 等( )
良、 性 胸 腔 积 液 联 检 S ri n H R P T M2P 恶 uv i、 n N 、 U 一K、 v
卓 , 良- ( ) 王 Y 9 ,  ̄ -
敏 (2 1)
溃疡性结 肠炎患者血清性激素及脂蛋 白测定 的临床意义
[] 3 连小兰 , 白耀 , 孙梅励 , .血清抗 甲状腺球蛋 白抗体和抗 甲状腺 等
21 0 0年第 2 3卷第 1~ 6期《 放射免疫学杂志》 目次 总
・
放射免疫治疗 ・
支气 管肺炎患儿 治疗 前后血清 h —R 、 F 一【 M—S s P T N 0和 C F C
检测 的临床 意义 ………… ………………… 王光辉 (3 ) 18 胃溃疡患者血 清 T F p G — 和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的临床
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浆 N Y RA和血脂 分析的临床 P I 应用 ……………………… 黄福娟 , 沈爱 荣, 杨永青( 5 ) 2 3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 C G 、D F T FB T F P G 、G — 测定 的
A P患者外周血 T A 、 G T Fo检测的 临床意义 X P I、N —【
刊、 明 , 南 萍 (4 ) 晓 罗 25
王录焕, 张 邢
放射性 33 一 碘甲腺 氨酸( — 的合成 ,’二 ”I ) T
… … … … … … … … … … …
媛, 薛文群 , ຫໍສະໝຸດ 道桢 , ( ) 等 3 慢性肾病患者血浆 l t 、 P e i N Y及 血清 H y pn c 测定 的临床
… … … … … … … … … … … …
洪广秋 , 叶
飞, 林
血清IL-6、PCT、CRP与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的关系

机体受到微生物侵入后,可导致感染,进而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常见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病毒等,疾病发生后可严重威胁个人的生命安全[1]。
通过相应手段的实施能够有效控制疾病发展,但发病初期机体缺乏明显症状,检查特异性较差,病原体的检出需耗费较长时间,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疾病的早期治疗[2]。
白介素-6(IL-6)与降钙素原(PCT)作为目前常见血清指标,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PCT 在正常情况下体内含量降低,当存在脓毒症时,PCT 含量可呈现显著上升,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处于较高水平[3]。
IL-6是细胞因子之一,主要由内皮细胞、B 细胞与T 细胞等分泌,当机体存在炎症刺激后,该指标水平可呈现上升趋势[4]。
本研究探讨上述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具体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22年5月- 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35例细菌感染者为细菌组,35例病毒感染者为病毒组,同期1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细菌组与病毒组人员均明确患有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
排除标准:因疾病或遗传因素丧失个人认知与交流能力者;存在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细菌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2~38岁,平均30.65±4.57岁;病毒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3~39岁,平均31.16±4.62岁;对照组男6名,女4名;年龄23~40岁,平均31.38±4.71岁。
不同组别人员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给予文字说【摘要】 目的 通过与健康体检人员对比,分析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细菌及病毒性感染的关系。
方法 2022年5月- 2023年5月,选取35例细菌感染者、35例病毒感染者以及1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细菌组、病毒组以及对照组。
2019年广州市创新环境建设计划珠江科技新星专题拟立项项目

9
基于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构筑新型有 材料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材 机力致发光变色材料 料-发光、感光和光电子材料 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热源变化及 其它科学技术领域-地理科学其对全球气候的反馈作用 气象学 制备可注射三维复合纤维支架用于骨 材料科学与技术-生物医用材 缺损修复 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华夏前寒武纪构造格局及海底热液成 其它科学技术领域-地理科学矿 地质学 B淋巴细胞亚群在间质干细胞治疗慢 生物、医药-临床医学-血液内 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科 超算系统中面向多任务混合执行的通 电子信息-软件技术-大数据计 信与IO优化研究 算及应用技术 新型癌基因NRAS翻译抑制剂的快速筛 选与抗癌活性研究 基于InAs自组织量子点的通讯波段 DFB激光器阵列研究 增量大数据快速检索方法研究 生物、医药-药学-药物化学 (含天然药物化学) 电子信息-微电子与光电子技 术-光电子应用技术及产品 电子信息-软件技术-大数据计 算及应用技术
30
前期资助
21
南海北部涡致跨陆坡输运的三维结构 其它科学技术领域-地理科学-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 及季节变化 海洋学 所 土壤生物电化学:穿梭体促进生物膜 环境保护-受污染环境修复技 形成的机制及环境效应 术-受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多尺度致密环境障涂层制备及典型使 材料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表 役环境失效映射关系建立 面改性金属材料 车辆荷载作用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 土木、建筑与城乡规划-土木 局部振动机理及振动疲劳研究 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 杂豆细胞壁完整度对淀粉体外小肠消 农业与食品-食品-食品科学与 化和大肠酵解特性的影响机制 工程基础学科 微纳操作系统典型执行机构拓扑优化 光机电技术-新型传感器与高 理论与方法 性能仪器仪表-微光机电技术 药物杂环核导向的炔烃绿色高效、高 其它科学技术领域-化学-有机 附加值转化及应用研究 化学 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新能源与 MOFs衍生可见光驱动生物质重整制氢 可再生能源技术及产品-太阳 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 能光—化学转换技术 基于迁移学习的跨个体脑信号解码研 电子信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 究 术-医学与生物信息处理技术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商业空间功 土木、建筑与城乡规划-建筑 能区划技术研究 勘察与设计-城乡规划设计 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新能源与 印刷型大面积低成本有机太阳电池的 可再生能源技术及产品-太阳 开发及器件稳定性研究 能光伏技术 TAL1/lncRNA BGLT3/PTEN调控伊马替 生物、医药-临床医学-血液内 尼诱导的Ph+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 科 第 3 页,共 9 页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 所 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命题人:李燕审题人:朱晨兵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题,每题3分)1.目前,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食用劣质奶粉而产生的“大头娃娃”,这是哪种液体增多引起的?()A.血浆B.组织液C.细胞内液D.淋巴2.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3.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物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A.血浆和组织液的HCO3—B.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和组织液的Cl—D.组织液和淋巴液的Na+右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4.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C.激素乙是胰岛素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5.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6.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B.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D.高浓度的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7.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一室温只有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8.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D.树突9.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10.如果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用针刺指尖,正确的判断是()A.能缩手,感觉疼痛B.不能缩手,感觉疼痛C.能缩手,无感觉D.不能缩手,无感觉11.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准确理解裁判员的指令,主要依靠( )A.大脑皮层视觉中枢B.大脑皮层言语区C.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D.下丘脑12.在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淋巴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吞噬细胞D.造血干细胞13.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共有的特点是()A.产生记忆细胞B.产生抗体C.导致靶细胞裂解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14.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A.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同一器官影响不同,A点促进芽的生长,D点抑制芽的生长B.A、B、C点对应的浓度分别是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其中茎对生长素最敏感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根的生长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太灵敏15.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一侧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胚牙鞘、尖端下面的一段16.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17.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B.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C.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D.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籽果实18.右图是某研究小组进行的“某除草剂对玉米幼苗及玉米地杂草生长影响研究”的结果图。
莪术油注射液通过上调bax基因下_省略_内膜癌细胞_HEC_1_B_凋亡_田莉

5%二氧化碳。随时监测细 胞 生 长 状 态,随 时 调 整 环 境,保 证 细 胞 单 层 贴 且高剂量长时间 作 用 会 有 更 好 的 治 疗 效 果 。 与 赵 华 等[4]文 献 报 道 基 本
壁良好生长。细胞传代时,胰 蛋 白 酶 消 化,将 细 胞 分 为 若 干 组,以 备 用 不 一致。
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9,30 (6):390-392. [4] 赵华,汤为学.莪术油对人子宫 内 膜 癌 细 胞 株 RL-95-2 抑 制 作 用
的体外研究[J].实 用 妇 产 科 杂 志,2006,22(03):158-160,插 页 3
-2.
240 120 60 30
0.323±0.031 0.021±0.019 -0.057±0.083 0.021±0.053
SHELLAB2300 型 购 自 美 国 ,全 自 动 酶 标 读 数 仪 BioRAD550 型 购 自 环境均发挥着较好的作用[3]。 与 其 他 化 疗 药 物 相 比,莪 术 油 没 有 致 突 变
美国。
作 用 ,安 全 性 更 高 。
1.2 方 法
本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 用 不 同 浓 度 的 莪 术 油 处 理 人 子 宫 内 膜 癌 细
痛、活血化瘀等。从天然植 物 中 提 取 出 的 莪 术 油 具 有 抗 肿 瘤、抗 血 栓、增 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1],具有药理活性强、安全、有效等特点,且 对 正 常 的
况:随着莪术油注射液浓度的增 加,bax 基 因 mRNA 表 达 水 平 逐 渐 增 高, bcl-2 基 因 表 达 水 平 逐 渐 降 低 (P<0.05),见 表 2。
2.1 MTT 法检测 莪 术 油 注 射 液 处 理 后 HEC-1-B 细 胞 的 凋 亡 [1] 宋爱莉,殷玉琨.莪 术 油 干 预 治 疗 肿 瘤 的 研 究 及 应 用 概 况 [J].山 东
药物代谢I相酶-CYP450

(cytochrome P450)
(N-acetyltransferase) (methyltransferase) (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 (sulfotransferas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cholinesterase) (A-esterases)
1. 组成 Cytochrome P450
Cytochrome b5
细胞色素
NADPH-cytochrome P450 reductase Cytochrome b5 reductase
Phospholipid
黄素蛋白
药物代谢 I 相酶-CYP450
Cytochrome P450: 底物和分子氧的结合部位,决定底物和产物的特异性。
脑P450: 表达低(为肝脏1-10%),参与神经递质和类固醇 的合成降解(性发育和功能)
小肠 P450: 含量高(3A),对诱导剂敏感,参与药物的生物转化
药物代谢 I 相酶-CYP450
3.催化反应及机制
RH + NADPH + H+ + O2
ROH + NADP + H2O
反应类型: 氧化(羟化、环氧化、脱烃、脱氨、脱硫、脱卤) 还原(硝基、偶氮、卤代)
1964 -Omura, Sato Estabrook Cooper
CYP450 identified as a heme protein(首次命名) CYP450 as a drug metabolizing enzyme (demethylation, hydroxylation)
1967- Conney, Remmer Induction by PB , 3MC (Tolerance) and effect of age, sex, diet, development
Cell-SELEX技术研究进展

Cell-SELEX技术研究进展赵仲麟;李燕;袁超【摘要】适配子是通过SELEX技术,即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经反复放大筛选得到的、与目标分子有高度亲和性的分子.SELEX技术常使用纯化的靶分子,目前活细胞也可用于筛选目标,这种技术称为细胞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Cell-SELEX),其优点是产生的适配子可以与活细胞中的靶分子的天然构象发生作用.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也可作为适配子的目标.此外,在不知道任何细胞表面分子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细胞特异性适配子.对Cell-SELEX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5页(P52-56)【关键词】Cell-SELEX;生物标记物;癌症研究;核酸;适配子【作者】赵仲麟;李燕;袁超【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理学院,郑州450002;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理学院,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适配子是从组合核酸库中筛选到的、与靶分子具有高度亲和性的分子[1] 。
与抗体类似,适配子对目标分子具有高度亲和性和特异性。
然而适配子还有很多额外的优点,如可以抵抗还原条件和热变性等。
典型的适配子一般少于40个核苷酸,同时还要易于化学合成。
另外,适配子可以在一些生理条件下,可通过反义寡核苷酸杂交使其失活。
因此,可以用于设计解毒剂。
适配子在分子生物学和医学已经被广泛应用[2] 。
适配子通过SELEX技术,即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经反复的放大筛选得到的[3,4] 。
这个过程中,单链核酸库与靶分子孵育,单链核酸包括DNA、RNA和修饰的核酸,库由30-100个核苷酸的随机序列组成,约含1014-1015变异体。
与目标有结合活性的变异体将被回收,然后通过RT-PCR进行文库富集扩增,然后利用富集的PCR产物,通过模板链除去或体外转录重建单链库。
该过程将重复几轮至20轮不等,最终找到目标适配子。
胸腺上皮性肿瘤中不同克隆号PAX8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07·
1)、B1型胸腺瘤 600%(3/5)、B2型胸腺瘤 100%(7/7)、B3 型胸腺瘤 733%(11/15)、化生性胸腺瘤 100%(2/2)、微结 节型胸腺瘤 100%(1/1)、胸腺鳞状细胞癌 738%(48/65) (图 2)、胸 腺 不 典 型 类 癌 100% (3/3)、胸 腺 淋 巴 上 皮 癌 100%(1/1)和 CASTLE为 575%(23/40);B3/鳞状细胞癌 (灰区)2例和胸腺腺癌 1例阳性率为 0。此外,本实验亦发 现 PAX8(MRQ50)在转移至肺脏的胸腺鳞癌组织中 100% (3/3)阳性。PAX8(MRQ50)在 29例肺原发鳞状细胞癌中, 仅 5例呈弱阳性,其余均阴性(表 1,图 3)。
7
B3型
4(26.7) 11(73.3) 0(0)
15
化生性
0(0) 2(100.0) 0(0)
2
微结节型
0(0) 1(100.0) 0(0)
1
B3/鳞状细胞癌(灰区) 2(100.0) 0(0)
0(0)
2
鳞状细胞癌
17(26.2) 48(73.8) 0(0)
65
腺癌
1(100.0) 0(0)
接受日期:2021-03-10 作者单位:1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病理科,扬州 225200
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上海 200032 作者简介:杨永 国,男,硕 士,副 主 任 医 师。 Email:andy19791210@
163.com 李 媛,女,博士,主任医 师,通 讯作者。Email:lumoxu an2009@163.com
3 讨论
PAX蛋白是由 128个氨基酸组成的高度保守的结构域, 在识别特定的 DNA结合位点后启动转录,并控制基 因 调 控[9]。PAX蛋 白 家 族 的 结 构 相 似,分 为 4个 亚 群,其 中 PAX8和 PAX2、PAX5同属第Ⅱ亚群[10]。PAX8在胚胎发育 过程中参与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眼睛、肾脏、甲状腺、来自中 肾管的器官以及与 Müllerian管有关的器官发育[11]。研究表 明,在非肿瘤性人体组织中,PAX8在肾小球壁上皮细胞、肾 集合管细胞、萎 缩 性 肾 小 管 上 皮 细 胞 (不 分 肾 段 )和 子 宫 颈 上皮细胞、子宫内膜、输卵管、精囊、附睾、甲状腺、胰岛细胞 以及淋 巴 细 胞 中 均 阳 性[2]。在 肿 瘤 组 织 的 相 关 研 究 中, PAX8表 达 多 见 于 甲 状 腺、肾 脏 和 Müllerian管 起 源 的 肿 瘤[12-15]。既往报道 PAX8在胸腺上皮性肿瘤中亦有表达, 该抗体有多种克隆号,且表达不一致;其中多克隆抗体有较 高的阳性率且相对较稳定[3-6],而单克隆抗体中不同克隆号 表达差异较大[6-8]。本实验分析 MRQ50和 EP298两种单 克隆抗体的表达,探讨 PAX8不同克隆号抗体在胸腺上皮性 肿瘤的特异性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Weissferdt等[16]发现 PAX8在胸腺残留正常上皮细胞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CR
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BCR):1 个 mIg 分子与 2 个 Igα/Igβ 异源二聚 体组成
mIg: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
不能传递抗原刺激信号。
Igα/Igβ:其胞内区有ITAM基序,
将BCR特异性识别信号传至胞内
BCR- Igα/Igβcomplex
通过可变区(VH+VL) 特异性识别抗原,确切的说是 通过六个互补决定区 CDRs (HVR)特异性识别天然抗 原分子表面的B细胞表位
B细胞发育
发育过程:B细胞由原始造血干细胞到成熟B细胞,
需经历多个连续、特征性变化阶段。 祖B细胞→大前B细胞→小前B细胞→不成熟B细胞→ 成熟B细胞→浆细胞
两个阶段:
抗原非依赖期 (中枢免疫器官): Pro-B→Pre-B→不成熟B→成熟B
B细胞发育
两个阶段:
抗原依赖期 (外周免疫器官): 成熟B细胞在生发中心发生体细胞高频突变,产生 Ig。 抗原+成熟B→浆细胞
B2细胞分化的浆细胞分泌IgG为主的抗体,
发挥体液免疫效应
(1)B2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B细胞通过BCR识别完整的抗原或抗原决定基
Igα/Igβ将B细胞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到B细胞 内
BCR can recognize epitopes directly
Fragments from Proteins BCR识别抗原对 B细胞激活的作用 in MHC -II
3.细胞因子受体 B细胞表面表达IL-1R、
IL-2R、IL-4R、IL-5R、IL-6R、IL-7R及IFN-γR等 多种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通过与B细胞表面相 应受体结合而参与或调节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 4. MHC抗原 B细胞可表达MHC-Ⅰ类和MHC-Ⅱ类抗 原。MHC-Ⅱ类抗原可与Th细胞表面CD4结合,增 强B细胞与Th细胞间的黏附作用,并参与抗原递 呈和淋巴细胞激活。
B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
B细胞对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的应答 B细胞对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的应答
TD抗原与TI抗原引起体液免疫的机制不同
1、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
参与细胞和组分:B1细胞、TI抗原 三个阶段: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 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B淋巴细胞
李燕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liy01020髓中生成并分化
成熟B细胞主要定居于淋巴结皮质浅层的淋巴小结
和脾脏的红髓和白髓的淋巴小结内。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和分泌
免疫球蛋白,主要执行机体的体液免疫。
内容概述
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而无需Th细胞的 帮助.一般为非蛋白类抗原,如细菌多糖,脂多 等.由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根据其激活B细胞 的机制不同可分为TI-1Ag和TI-2Ag。
TI-1Ag: B细胞丝裂原和抗原决定基的共同结 构,能激活多克隆B细胞 TI-2Ag:含有多个重复排列的抗原决定基,使 BCR受体交联
B细胞表面其它分子
CD20—调节跨膜钙离子流动,调节B细胞增殖分化 CD22—与唾液酸聚糖分子结合,介导 B- 单核细胞,
B-T,B-B之间的作用。 CD32 —FcγRⅡ,终止B细胞活化和抗体分泌 其他黏附分子:ICAM-1(CD54)、LFA-1 (CD11α/CD18),与相应配体结合后参与细胞间 的接触,具有协调刺激作用
协同刺激分子
CD40:恒定表达于成熟B细胞,与CD40L结合,在B
细胞活化中起协同刺激作用。 CD80/CD86(B7):活化B细胞上表达增加 B7—CD28: 增强T细胞激活 B7—CD152:抑制T细胞活化
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第一信号: BCR 识别完整抗原或B细胞表位 第二信号: CD40识别 CD40L
Activated B Cell
Memory B Cell
Antigen Independent
Antigen Dependent
Primary Lymphoid Organ
Secondary Lymphoid Organs
如何鉴定B细胞?
CD19、CD20抗原从前B细胞阶段开始表达
Membrane molecules of B cells
TI-1抗原诱导的B细胞应答特点
高浓度TI-1抗原可诱导多克隆B细胞增生和分化;而 低浓度只能活化相应B细胞克隆活化。TI-1抗原单独不能
诱导Ig类别转换、抗原亲和力成熟及记忆B细胞形成。
高浓度TI-1抗原
TI-1抗原诱导B细胞的激活(1)
低浓度TI-1抗原
TI-1抗原诱导B细胞的激活(2)
TI-2抗原诱导的B细胞应答特点
识别结合抗原
PLC-γ磷酸化
Crb-2活化
胞内Ca 2+ 浓度增高
甘油二酯 (DAG)
Ras-GDP Ras-GTP
钙调磷酸酶
PKC
MAP激酶活化
NFAT
NF-κB BCR复合体介导的胞内信号转导
AP-1
辅助受体(coreceptor)
CD19、CD21(CR2)、CD81组成的复合物是B细胞活化的辅助 受体。 能降低B细胞活化的所需抗原的阈值,辅助B细胞的激活。
Bone Marrow
Periphery
Y Y Y Y Y Y Y Y
IgM
Y
IgM
IgD
Antigen
Plasma Cell
Omnipotent Lymphoid ProStem Stem Cell B Cell Cell
Y
PreB Cell
Immature B Cell
Mature B Cell
BCR complex(mIg and Igα/Igβ ) Coreceptor (CD19/CD21/CD81/CD225/CD72) Costimulatory molecule
(CD40/CD27/CD70/CD80/CD86)
Fc receptors Complement receptors(CR) Mitogen receptors(LPS receptor) CKR
B细胞发育
3.未成熟B细胞(immature B cell) 发生L链重排,细胞表面表达B细胞抗原受体mIgM。 未成熟B细胞具有识别抗原能力,此时与抗原结合产生负应 答,使B细胞转变为受抑制状态,形成自身免疫耐受。 不能介导免疫应答。 未成熟B细胞开始丧失Tdt和CD10,但可表达CD22、CD21 及FcR。同时CD19、CD20以及MHCⅡ类分子表达量增加。
信号1
* B细胞特异性结合抗原,向B细胞传递抗原刺激信号(信号1); * BCR识别抗原,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的方式将抗原摄取,并降解 为肽段,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供抗原特异性CD4+T 细胞识别。(作为APC进行抗原提呈,辅助T细胞活化)
B细胞发育
4.成熟B细胞(matrue
B cell) 同时表达mIgM和mIgD; 主要定居于外周淋巴结,介导特异性体液免疫 应答。 成熟B细胞可发生于一系列膜分子变化,可表达 其它多种膜标志分子,如丝裂原受体、补体受 体、Fc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病毒受体以及一 些其它分化抗原等。
各个阶段的变化主要为Ig基因的重排和膜表面标
志的变化。
B细胞发育及其表面标志
1.祖B细胞(pro-B) 早期尚未表达B细胞系的特异表面标志。晚期可出现B 系特异标志,Thy-1 、Tdt 、B200 、mb-1 等分子。 2.前B细胞(pre-B) 此阶段分为大前B细胞和小前B细胞;前B细胞胞浆中可 检测到IgM的重链μ链,但无轻链,也无膜表面Ig的 表达,无抗原反应能力.此阶段还表达MHCⅡ、Tdt、 CD19、CD10、CD20和CD24等分化抗原。其中CD19、 CD20、和CD22在胞浆中的出现均早于μ链。
2、B细胞对TD-Ag的应答主要特性
应答抗原:TD-抗原 参与细胞:B2细胞、Th细胞和APC 三个阶段: B2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B2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 抗体(IgG为主)发挥免疫效应
应答场所:淋巴器官
整个过程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 疫
应答过程
B2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
B2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
VH: Variable region of heavy chain VL: Variable region of light chain CH: Constant region of heavy chain CL: Constant region of light chain CDR: complementary determining region FR: framework region
B细胞的个体发育
B细胞表面标志
B细胞亚群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B淋巴细胞的发育
Maturing B cells
B细胞的发育
Maturing B cells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骨髓微环境
是由基质细胞(stroma cell)及其分泌的细胞因 子和细胞外基质组成。 基质细胞可包括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纤维 母细胞、前脂肪细胞、脂肪细胞等。 主要作用是通过细胞因子调节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通过粘附分子可使B细胞与间质细胞相互直接接触, 有利于B细胞的定位和成熟细胞的迁出。
第二活化信号
4)其他膜分子
1、Complement receptors(CR): • CR1:可与补体C3b和C4b结合,促进B细胞的活化。 • CR2(CD21):配体是C3d,C3d与CR2结合可调节B细胞的生 长和分化; 2、Mitogen receptors • 人类B细胞上有PWM-R、LPS-R、SPA-R;因此PWM,LPS,SPA对T 细胞和B细胞均有致有丝分裂的作用。 • 小鼠B细胞上仅有LPS-R,因此在小鼠,可用LPS致B细胞有丝分 裂。 • B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用PWM,LPS或SPA与外周血淋巴组织共 同培养时,B细胞相应受体可与之结合而被激活,并增殖分化 为淋巴母细胞,可用于检测B细胞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