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产能负荷计算
产能负荷分析

产能负荷分析许多生产主管虽然对于产品的制程、所用的材料、零部件等方面比较有经验,然而他们做出来的生产计划却往往形同虚设,难以执行。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产能的分析与了解不足。
产能分析主要是针对产品的种类、产品的制程、所使用的机器设备、产品的总标准、每个制程的标准时间、材料的准备时间,以及产品的生产线及所需要仓库面积进行分析。
产能负荷分析一般包括人力负荷分析与机器负荷分析两方面。
人力负荷分析的步骤第一个步骤:依据期间的销售计划与预定的生产计划,针对产品数量、标准时间计算出生产该产品所需的人力。
第二个步骤:将所需人力与现有的人力做比较。
第三个步骤:如果现有的人力不足,则申请增补。
机器负荷分析的步骤第一个步骤:把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加以分类,如车床、冲压机、注塑机、焊接机、电镀设备等。
第二个步骤:计算出各种机器设备的产能负荷。
第三个步骤:将期间内生产计划所需的机器做统计。
每台机器设备的计划生产数除以计划生产日数,就等于每日的生产数。
第四个步骤:比较现有机器设备的负荷。
求得每台机器设备每日应生产数与现有机器产能比较,即可得知是过剩还是不足。
如果机器产能不足应该考虑延长工时来提高产量。
第五个步骤:机器设备的增补。
机器设备的增补并非同增补人员那样方便,它涉及到企业资金的筹措,甚至要考虑到购置时间、运输时间、安装测试调整的时间。
所以一般都以产品计划以及年度销售计划为参考制定机器设备的购置计划。
对人力及机器设备进行负荷分析,可以使生产管理人员对于产量的升降一目了然,从而正确地分配工作。
这是顺利达成生产计划的先决条件。
短期的产能调整在未做充分的事前计划和准备,或者产品数量有较大变动时,现有人力或机器负荷与需求就会产生不平衡。
这时可以把一些产品外包,也可以使用小时工、临时工,甚至可以用机器人,这些都是短期产能调整所采用的措施。
【自检】试分析一下你的部门产能。
产能计算方法

计算生产能力生产能力(产能)对于所有企业以及企业所有层级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生产能力是指一个作业单元满负荷生产所能处理的最大限度。
这里的作业单元可以是一个工厂、部门、机器或单个工人。
在计算生产能力时要把握以下内容:1.确定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由于企业种类的广泛性,不同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差别很大,在计算生产能力以前,必须确定本企业的生产能力计量单位。
(1)投入和产出量生产能力同投入量和产出量密切相关,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性质和其他情况选择投入量或产出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当企业以产出量作为计量单位时,则需考虑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有多少,如果只有一种主要产品,则可以以该产品作为计量单位;如果生产多种产品,则很难以其中某一种产品的产出量作为整体的计量单位,这时可采用代表产品计量法。
选择出代表企业专业方向、产量与工时定额乘积最大的产品作为代表产品,其他的产品可利用换算系数换算到代表产品。
换算系统Ki的计算公式如下:Ki=ti/to式中:Ki——i产品的换算系数;ti——i产品的时间定额;to——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
有时企业用产出量计算生产能力准确度不高,不能很好的反映生产能力,则可以用投入量作为计量单位,如总设备数、装机容量等。
(2)以原材料处理量为计量单位有的企业使用单一固定的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这时以年处理原材料的数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是比较适量的。
这类企业的生产特征往往是分解型的,即使用一种主要原料,分解制造出多种产品。
2.确定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1)产品因素产品设计对生产能力有巨大的影响。
如果生产相似产品,作业系统生产这类产品的能力要比后续产品不同的生产能力大。
一般来说,产出越相近,其生产方式和材料就越有可能实现标准化,从而能达到更大的生产能力。
此外设计的特定产品组合也必须加以考虑,因为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产量。
(2)人员因素组成一项工作的任务、涉及活动的各类人员以及履行一项任务需要的培训、技能和经验对潜在和实际产出有重要的影响。
工厂需要系数法负荷公式

工厂需要系数法负荷公式系数法是一种用于计算工厂负荷和设备运转时间的公式。
它是根据工艺参数,生产能力和设备产能来确定所需工厂负荷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工厂管理者更好地规划和控制生产过程,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系数法负荷公式的基本原理是将设备产能和生产能力表示为一个系数,该系数是根据工艺参数和设备特性来决定的。
通过计算这个系数,可以确定每个设备的最佳工作时间和负荷。
系数法负荷公式的具体计算方式如下:设备负荷=(每天工作小时数/设备运转时间)*100其中,每天工作小时数是指工厂每天正常工作的小时数,设备运转时间是指设备在这段时间内实际运转的时间。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每个设备的负荷量,从而得到整个工厂的总负荷量。
这些负荷量可以帮助工厂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工厂的生产能力和设备利用率,以便进行优化和改进。
系数法负荷公式的优点之一是它可以使用很多种方法来确定设备产能和生产能力的系数。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艺和设备特性来选择,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另一个优点是系数法负荷公式可以简化和优化负荷计算过程。
通过将设备产能和生产能力总结为一个系数,可以减少计算错误和复杂性,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
然而,系数法负荷公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假设设备的产能和生产能力是恒定不变的,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变化的。
因此,在使用该公式时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系数,以反映设备和生产能力的实际变化。
其次,系数法负荷公式只考虑了设备的负荷情况,而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对工厂负荷的影响,例如人力资源和物料供应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负荷计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系数法负荷公式是一种常用的工厂负荷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工厂管理者了解和控制设备运转时间和负荷情况。
通过合理使用该公式及其优化,可以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从而为工厂的成功运营和发展做出贡献。
厂房设备负荷计算公式

厂房设备负荷计算公式在工业生产中,厂房设备负荷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合理的设备负荷计算,可以为厂房的设计和运行提供重要的依据,从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本文将从厂房设备负荷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入手,详细介绍厂房设备负荷计算的相关内容。
一、厂房设备负荷计算的基本原理。
厂房设备负荷计算是指根据厂房内的设备种类、数量、功率等参数,计算出整个厂房的设备负荷情况。
设备负荷是指设备在运行时所消耗的电能或其他能源,通常以功率的形式表示。
设备负荷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设备的功率和运行时间,计算出设备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得出整个厂房的设备负荷情况。
厂房设备负荷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避免设备过载或低负荷运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同时,设备负荷计算也是厂房设计和改造的重要依据,可以为厂房的电气设计和设备选型提供参考依据。
二、厂房设备负荷计算的相关参数。
在进行厂房设备负荷计算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参数包括设备的种类、数量、功率、运行时间等。
具体来说,需要收集以下信息:1. 设备种类,厂房内通常会安装各种类型的设备,包括电动机、照明设备、空调设备、生产设备等。
不同类型的设备对电能的消耗方式和负荷特性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设备进行分类,并分别进行负荷计算。
2. 设备数量,厂房内各种类型设备的数量不同,不同数量的设备对整个厂房的负荷情况也会有所影响。
因此,在进行设备负荷计算时需要准确统计各种类型设备的数量。
3. 设备功率,设备的功率是指设备在运行时所消耗的电能,通常以千瓦(kW)或千伏安(kVA)为单位。
设备功率是进行设备负荷计算的重要参数,需要准确测量或查阅设备的功率参数。
4. 运行时间,设备的运行时间是指设备在一定时间内的运行时长,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不同设备的运行时间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估计。
通过收集上述参数信息,可以为厂房设备负荷计算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为后续的计算工作奠定基础。
产能负荷分析与管理

产能负荷分析与管理一、在多种少量订货式生产企业中,常常出现产销不平衡问题,这些现象可从业务人员与生管人员的种种抱怨中获悉.例如:·业务员常挂在嘴边的话:接了订单,却不知何时可以交货;客户没有下订单,老板又施加压力.·生管也有话说:旺季、淡季差异太大,不知如何安排生产;生产安排到底要依据什么标准;明明订单那么多,业务员还要拼命接单、插单,怪不得交不出货.二、产能的含义及用途所谓产能,是指一个生产企业,一个工厂,一条生产线,一个生产部门或工作站,某一设备或某人,在一定时间内之生产能量;产能随作业内容不同而异,有下列几种解释:1.机器周程产能Machine Cycle Capacity:纯机器加工作业,不含取放作业之生产能力,此为机器100%产能.2.地—地产能Floor-floor Capacity:此为周程作业含机器加工及取放工作周程性作业之机器生产能力,为一理想值,但不含非周程性作业,如治夹具、调整、换刀、检验、备料等,故不可能达到.3.标准工时产能:Std Time Capacity:此为周程作业及非周程作业不含宽放私事、疲劳、迟延之生产能力,不含不良率及换模/治具此产能亦不易达到.4.最适当产Optimum Capacity:此为标准工时加上不良率,换模/治具及机器故障等因素,是最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5.实际产能Yield:制造单位实际之产出情形.三、作业/工时/产能分析图范例四、影响产能的因素包括1.物料:供应情形、搬运方式等;2.制程:工厂布置、作业方法、瓶颈现象等;3.设备:维护工作安排、故障频率等;4.品质:不良率,报废率等;5.其他:准备时间、工作环境、效率等.五、综上所述,产能需要分析,其目的分为近期及远期两种,其要点为:1 近期:确定生产能量之现况,作为生产安排及接单交货期之决定依据.2 远期:·预估市场需求,以对长期内产能需求预作安排,并对前置期较长的设备及机器事先规划订购.·分析现行生产方法,利用工业工程手法,提高产能以减少浪费,降低低生产成本.六、产能分析方法:产能分析可了解企业本身的生产能力同,适时地掌握及运用产能.因此产能之要点在于:1.确认各生产部门在一定期间内之总生产能力,以及生产某产品之生产能力;2.为应付业务之需要,生产企业或各生产部门应提供多少产能其产能之利用率如何3.若产能不足以应付业务需要,应以何种最经济方式予以补充;4.各部门之剩余能量若干是否可以有效利用七、兹举例说明各种产能计算方式如下1.各机台各产品的产能分析方法:①汇总同机台之不同工作产能,如图表:某剪管机总产能计算范例②汇总同机台之不同产品产能,如图表:某公司同机台四种产品产能计算范例八、生产线产能分析方法:1.加工线产能:先分析加工线各机台之产能,再取各工作站中之最小产能为该线产能;2.装配线产能:可利用作业编程表取各工作站之最小产能为该线产能,如图装配线产能分析范例3. 混合方式组成之生产系统产能分析方法:一般生产工厂多为混合方式之生产形态,生产系统是由各工作站利用串联方式组合而成.串联方式与生产线产能分析方法相同,取最小产能为该串联之产能,而并联方式系以产能相加为并联线之总产能,如图表某产品之制程简图范例原料成品某产品之产能计算范例九、负荷计算根据制程计划之标准工时资料,计算订单所需之工时,即为各批产品之负荷.兹举例说明如下: 1. 产品别负荷计算方法,如图表产品别负荷计算表范例 2. 机器别负荷计划表十、产能负荷分析与管理方式经过产能计算及负荷计划的比较分析后,可从资料中掌握产能与负荷的差异状况,并决定是否需调整余力,或通过外包、加班、增加人手等来应付订单生产能量.此即产能需求计划CRP之目的,其架构如图产能需求计划CRP之基本架构图十一、产能需求计划计算之方式产能负荷分析表范例部门代号:日期:年月日制表:说明:1.工时单位: 人天、人时、人分2.工时:a产能A=每日可用工时×工作天数b负荷B=标准工时×计划数量c余力C=产能A—负荷B 3.比率:a产能以100%表示b负荷B/A表示c余力以100-B/A%表示4.判断:aA>B→余力管理bA<B→外包管理十二、产能分析与管理的实施综上所述,可获得几项结论:1.实施产能负荷管理必须先建立标准工时或标准产量;2.充分利用产能负荷分析资料,且重视对策提出及实施与检讨,例如:①余力管理:工作负荷<生产能量·修正生产计划,适当增加工作量;·提高存量水准,争取更多订单.②外包计划:工作负荷>生产能量3.改善产能的方法很多,随企业问题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主要有:①增加瓶颈过程之设备;②改善瓶颈过程之生产方法;③改善工作安排;④改变制程;⑤改变生产产品之组合;⑥其它.4.在工厂实务运作中,调整余力需采取适当对策划,例如:①在超负荷时,可以运用加班、假日上班等方法延长工时,以增加工作能量,或者由其它部门支援,或临时增加人员,如果工厂内能力无法解决,也可以利用外包方式来应付.如果这些方式皆无法解决,只好变更生产计划或洽商延期交货;②在产能不足时,则提前将预定作业投入生产,另外安排新工作,以充分利用生产能量,或者利用闲余时间;从事机械保养、环境整理、在职训练,或将不良品从仓库领出修改等,以免浪费人力.5.平时为了使产能维持平衡,亦需采取适当措施,例如:①彻底执行保养工作,避免设备突然停顿;②对于易破坏之设备零件,应准备备份.备份件包括易磨损、易损坏、及损坏后需费长时间配造之零件.③维持物料供应不断,对于有中断之虞者可以购置安全存量;④力求人事稳定,避免因人员离职影响产能;⑤加强品质管控,提高产品制成率以提高产能;⑥强化生管作业,务使生产中的问题在未发生前即可自动显示,以便预防或即时处理;⑦维持良好稳定之工作士气,提高作业效率;⑧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来维持产销平衡.6.多种少量重复性订货式生产工厂积极推行产能负荷管理方式可以解决产销不平衡问题.。
计算负荷的计算方法

计算负荷的计算方法计算负荷的计算方法负荷曲线是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化的图形。
一、日负荷曲线:负荷在一昼夜间(0~24h)变化情况。
制作:(1)以某个监测点为参考点,在24h中各个时刻记录有功功率表的读数,逐点绘制而成折线形状,称折线形负荷曲线。
(2)通过接在供电线路上的电度表,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一般为半小时)将其读数记录下来,求出0.5h的平均功率,再依次将这些点画在坐标上,把这些点连成阶梯状的是阶梯形负荷曲线。
年负荷曲线又分为年运行负荷曲线和年持续负荷曲线。
年运行负荷曲线可根据全年日负荷曲线间接制成。
年持续负荷曲线的绘制,要借助一年中有代表性的冬季日负荷曲线和夏季日负荷曲线。
绘制方法如图2-2所示。
图2-2是南方某厂的年负荷曲线,图中P 1 在年负荷曲线上所占的时间计算为 T 1 =200t 1 +165t 2 。
其中夏季和冬季在全年中占的天数视地理位置和气温情况核定。
一般在北方,近似认为冬季200天,夏季165天;在南方,近似认为冬季165天,夏季200天。
图2-2 年负荷持续时间曲线的绘制(a)夏季日负荷曲线(b)冬季日负荷曲线(c)年负荷持续时间曲线三、负1.年最大负荷和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1)年最大负荷P max 年最大负荷是指全年中负荷最大的工作班内30 分钟平均功率的最大值。
(2)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T max 如图2-3所示,阴影为全年实际消耗电能,如果以Wa表示全年实际消耗的电能,则有:图2-3 年最大负荷和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图2-4 年平均负荷2.平均负荷和负荷系数(1)平均负荷Pav 平均负荷就是指电力负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功率的平均值。
年平均负荷P av, 如图2-4所示,阴影部分表示全年实际消耗的电能W a ,则:(2)负荷系数KL 负荷系数是指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的比值,有功负荷系数K aL 和无功负荷系数K rL ,即有时也用α表示有功负荷系数,用β表示无功负荷系数。
一般工厂α=0.7~0.75,β=0.76~0.82 注意:对单个用电设备或用电设备组,有: N L P P K ?? 设备的铭牌额定功率P N 经过换算至统一规定的工作制下的“额定功率”称为设备容量,用P e 来表示。
产能计算方法

计算生产能力生产能力(产能)对于所有企业以及企业所有层级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生产能力是指一个作业单元满负荷生产所能处理的最大限度。
这里的作业单元可以是一个工厂、部门、机器或单个工人。
在计算生产能力时要把握以下内容:1。
确定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由于企业种类的广泛性,不同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差别很大,在计算生产能力以前,必须确定本企业的生产能力计量单位。
(1)投入和产出量生产能力同投入量和产出量密切相关,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性质和其他情况选择投入量或产出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当企业以产出量作为计量单位时,则需考虑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有多少,如果只有一种主要产品,则可以以该产品作为计量单位;如果生产多种产品,则很难以其中某一种产品的产出量作为整体的计量单位,这时可采用代表产品计量法.选择出代表企业专业方向、产量与工时定额乘积最大的产品作为代表产品,其他的产品可利用换算系数换算到代表产品。
换算系统Ki的计算公式如下:Ki=ti/to式中:Ki—-i产品的换算系数;ti—-i产品的时间定额;to——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
有时企业用产出量计算生产能力准确度不高,不能很好的反映生产能力,则可以用投入量作为计量单位,如总设备数、装机容量等。
(2)以原材料处理量为计量单位有的企业使用单一固定的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这时以年处理原材料的数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是比较适量的。
这类企业的生产特征往往是分解型的,即使用一种主要原料,分解制造出多种产品.2.确定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1)产品因素产品设计对生产能力有巨大的影响。
如果生产相似产品,作业系统生产这类产品的能力要比后续产品不同的生产能力大。
一般来说,产出越相近,其生产方式和材料就越有可能实现标准化,从而能达到更大的生产能力。
此外设计的特定产品组合也必须加以考虑,因为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产量。
(2)人员因素组成一项工作的任务、涉及活动的各类人员以及履行一项任务需要的培训、技能和经验对潜在和实际产出有重要的影响。
如何进行负荷计算?——负荷计算的方法(二)

如何进行负荷计算?——负荷计算的方法(二)
需要系数是表示配电系统中所有用电设备同时使用的程度。通常
其值小于1.
用电设备的工作制设备:能长期连续运行,每次连续工作的时间
超过8小时,运行时负荷比较稳定。在计算其设备容量时直接查取其
铭牌上的额定容量。
短时工作制设备:这类设备的工作时间较短,停歇时间较长,在计
算其设备容量时,直接查取其铭牌上的额定容量。
反复短时工作制设备:这类设备的工作呈周期性,时而工作时而
停歇,如此反复,且工作时间与停歇时间有一定比例。
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功率
1.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功率是指所有单个用电设备的设备功率之和,
但不应包括备用设备在内。
2.配电干线计算负荷时,用电设备组应是本配电干线内的单个用
电设备的设备功率之和。
3.变压器计算负荷时,用电设备组应是本变压器内的单个用电设
备功率之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产能负荷计算
产能分析主要针对产品
1
、做哪些产品。
2
、产品的制程。
3
、每个制程的使用机器设备(设备负荷) 。
4
、产品的总标准时间,每个制程的标准时间(个人负荷) 。
5
、材料的准备前置时间。
6
、生产线及他仓库需用之场所大小(场所负荷)
一般,着重于 人力负荷 及 机器设备的能力 分析。
一、人力负荷分析步骤
1
、依椐期间月的销售计划所预订的生产计划,针对各种产品的数量、 标准时间, 计算出生 产该产品所需
的人力。
标准时间又称“标准工时” 。
标准时间=实际时间X( 1 +宽裕率)
一般的宽裕可分为: 物的宽裕:作业宽裕(清理作业台、工具不适用) 。 人的宽裕:需要宽裕(上洗手
间、喝水) 。
疲劳宽裕(因工作疲劳降低工作速度) 。
首先要确定标准工时,再确定标准产能。
标准时间的定义
所谓的标准时间,就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作者,在不受外在不 良影响的条件下
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用具,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标准时间(ST)的构成=观测时间 x评比因素+私事宽放+ 疲劳宽放+ 程序宽放+特别宽放+政 策宽放
净时间:用跑表法或其他方法进行实际观测而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值或代表值)乘以评估 系数,而得到的在
标准作业速度下的时间。
净时间=具有代表性的观测时间 x评估系数
评估系数分为速读评估法、西屋法(熟练度、努力程度、工作条件、一致性四个因素)
标准时间=观测时间x评比率x (1+宽放率
)
例如:某一单元观测时间为 0.8min ,评比率为 110%,宽放为 5%,则
=0.8*110*(1+0.05/100)
=0.88*1.05
=0.924min
产能:是指生产设备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
产能通常以标准直接工时为单位。
1
决定毛产能
假定所有的机器每周工作 7天,每天工作3班,每班8小时且没有任何停机时间, 这是 生产设备在
完全发挥最理想的状态下的最高生产潜力。 毛产能是个理论值, 它是个理想值或 者可以说是个标准参考
值,作为以后计算实际产能的基准。
部门 可用机器数 人员编制 总人数 可用天数 每天班数 每班时数 毛产能标准直接工时
车床
10 1 10 7 3 8 1680
铣床
8 1 8 7 3 8
1344
磨床
12 1 12 7 3 8 2016
装配
2 3 6 7 3 8 1008
以车床为例,可用车床有 10台,每台配置车工1人,总人为10人。按每周工作7天, 每天3班,每
班8小时,10人1周毛产能标准工时为 10x7x3x8=1680工时。
2
决定计划产能
此计算基于每周的工作天数,每台机器排定的班数和每班的工作时数。 这是算完毛产能
的进一步修正,但仍不足以代表有效产出的实际产能。
部门
可用机器数 人员编制 总人数 可用天数 每天班数 每班时数 毛产能标准直接工时
车床
10 1 10 5 2 10 1000
铣床
8 1 8 5 2 10 800
磨床
12 1 12 5 2 10 1200
装配
2 3 6 5 2 10 600
实际上机器每周计划开 5天,每天2班,每班开10小时,因此计划产能标准工时为
10x5x2x10=1000
工时。
3
决定有效产能
有效产能是以计划产能为基础, 减去因停机和良率所造成标准工时损失。 良率损失,包
括可避免和不可避免的报废品的直接工时。
部门
计划标准工时 工作时间目标百分比 良率百分比 有效产能标准直接工时
车床
1000 80% 90% 720
铳床
800 95% 80% 608
磨床
1200 85% 90% 918
装配
600 90% 85% 459
机器生产有机器检修、保养、待料等时间,实际的工作时间达不到计划时间,且生产的 产品有不良
品,因此有效产能标准直接工时为 1000x80 % x90 % =720工时。
人力负荷分析:
1.
依据计划产量、标准工时计算所需总工时。
零件一 零件二 零件三 总计
标准工时 5分钟 10分钟 12分钟
计划产量
1800 个 1200 个 600个 3600
个
需要工时
150
小时
200小时 120小时 470
小时
2. 设定每周工作6
天,每天工
作时间为 10小时,则其人员需求为: 总需工时+(每人每天
工作时间X每周工作日)X (1十时间宽松率)
时间宽松率=1 —工作时间目标百分比(假设为 90%)= 10%
人员需求=470+( 10x6) X (1+ 10%) =8.6 人
机器负荷分析
1
•对机器进行分类
2.
计算每种机器的产能负荷
例:啤机每6秒成型1次,每次出8个(1出8模),即每分钟成型10次
每分钟生产
80pcs
每天作业时间=24小时=1440分钟
工作时间目标百分比=90%
时间宽松率=1-工作时间目标百分比=10%
总啤机数=10台
开机率=90%
则10台机24小时总产能
=每分钟生产量X每天作业时间+( 1+时间宽松率)X机器台数X
开机率
=80X1440+( 1 + 10%) X10X90
%
=942545
即10台啤机24小时总产能为 942545pcs。
3.
计算出生产计划期间,每种机器的每日应生产数
每种机器设备的总计划生产数+计划生产日数 =每日应生产数
4•
比较现有机器设备生产负荷和产能调整
每日应生产数小于此机器总产能者, 生产计划可执行;每日应生产数大于此种机器总产
能者,需要进行产能调整(加班、增补机器或外协等)
案例练习:
1.某加工中心有 2 台设备,每天一班,每班 8 小时, 5 月份工作天数为 23 天,设备开动率 为 90%
,该
加工中心的设备能力为多少?
2x8x23x90% = 331.2
2.某加工件批量 n=4 件,需顺序经过 4 道工序加工,各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分别为 :t1=10 分,t2=5
分,
t3=20分,t4=15
分,若采用顺序移动方式组织生产,则该批加工件的加工总 周期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