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
中水是什么水

什么是“中水”
中水也叫再生水,是指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
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与海水淡化或跨流域调水相比,中水具有明显
的优势。
从经济的角度看,中水的成本最低,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
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根据再生水利用的用途,中水可用于地下水回灌用水;工业用水;农、林、牧业用水;城市非饮用水;景观环境用水等五类。
推行中水利用有很多优点,实现城市污水、废水资源化,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贯彻节水原则,实现城市生活污水无害化,防治水污染,保护环境,可减少城市兴建引水工程的费用。
中水回用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日益短缺,中水回用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水和再生水的区别是什么

中水和再生水的区别是什么“再生水”起名于日本,“再生水”的定义有多种解释,在污水工程方面称为“再生水”,工厂方面称为“回用水”,一般以水质作为区分的标志。
一些人问:中水和再生水的区别是什么呢?1.中水的叫法起源于日本,主要是指城市内一个小区或确定的大型建筑物系统内的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它以水质作为区分标准,其水质介于生活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故命名为“中水”。
中水主要用于冲洗厕所、浇灌绿地、树木、清洁道路、冲洗车辆、基建施工,喷水池以及可以接受其水质标准的其他用水。
2.再生水在我国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 19923-2005)和《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中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污水再生利用是污水回收、再生和利用的统称,包括污水净化再用、实现水循环的全过程。
可见,中水和再生水区别并不大,中水是对应给水、排水而得名的,对应的翻译名词有中水道、回用水、杂用水、再生水等。
一般称中水设施。
再生水处理一般指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当二级处理出水满足特定回用要求、并已回用时,二级处理出水也可成为再生水。
再生水用于建筑物内杂用时,也称为中水。
接下来看下哪些方法对净化污水有作用?人工生物净化,是人为的创造条件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人工驯化微生物,利用微生物质新陈代谢降解水中有机物的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对二级生活污水处理的主体工艺。
主要优点为:处理效果稳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处理效率,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小。
主要缺点为:投资高、运行费用高、管理复杂,需操作人员较多。
为了用水安全,我们应撑握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同时还可以用厨房净水器将使用水过滤,这样更有利于健康用水。
中水是什么水

中水是什么水1. 引言中水是指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再经过一定的处理工艺后得到的符合一定水质要求的水。
中水的利用可以减轻水资源压力,保护环境,同时也有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将对中水的定义、特点、处理方法以及应用领域进行探讨。
2. 中水的定义中水又称为再生水或回用水,是指通过地表水或废水进行适当的处理后,再利用于非饮用用途的水。
中水与饮用水不同,不需要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因此可以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 中水的特点中水具有以下特点:3.1 非饮用用途中水通常用于一些非饮用用途,如植物灌溉、工业冷却水、公共绿地的景观水、公共厕所的冲洗水等。
由于不直接饮用,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低。
3.2 对环境的保护使用中水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河流等自然水源的抽取,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此外,中水的再利用还可以降低污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3 经济和社会效益中水的利用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节约用水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中水的再利用还可以为城市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4. 中水的处理方法中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个阶段:4.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将中水中的悬浮颗粒、悬浮物、颜色、气味和油脂等有机物通过过滤、沉淀、过滤等方法进行去除。
4.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中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细菌等被氧化、沉淀、吸附或中和,从而提高水质。
4.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将中水通过生物反应器、微生物菌床等生物反应器中,通过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来去除中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
5. 中水的应用领域中水的应用领域广泛,其中一部分主要包括:5.1 工业用水中水可以用作工业生产中的洗涤、冷却等用水,不仅可以满足生产需求,还可以减轻工业对地下水和河流等自然水源的抽取。
5.2 景观水中水可以用于公共绿地的景观水,通过中水的利用,既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又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
中水系统工作原理

中水系统工作原理中水系统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工程设施,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处理过程将污水转化为可回用的中水。
中水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污水收集、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和回用等环节。
污水收集是中水系统的起始环节。
在城市或工业区域,污水会通过下水道系统被收集起来,经过初步处理后进入中水系统。
初步处理包括去除大颗粒物、固体废物和沉淀物等步骤,以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
接下来是预处理阶段,主要是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悬浮物和沉淀物。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格栅过滤和沉砂池处理。
格栅过滤是通过设备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进行过滤,以防止对后续处理设备造成堵塞。
沉砂池处理是通过重力沉降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分离出来,从而净化污水。
生物处理是中水系统中的核心环节,通过生物反应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和去除。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法等。
活性污泥法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通过曝气和混合等操作提供氧气和搅拌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生物膜法则是利用生物膜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人工湿地法是通过植物和土壤的共同作用,利用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作用来净化污水。
深度处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质而进行的处理过程。
深度处理可以包括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和高级氧化等方法。
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去除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和微量有机物。
物理处理则是通过过滤、吸附和沉淀等方法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
高级氧化则是利用氧化剂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以进一步提高水质。
最后是中水的回用环节。
经过深度处理后的中水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景观水等领域。
中水的回用不仅可以节约淡水资源,还可以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荷,降低环境污染。
中水系统是一种将污水转化为可回用水的工程设施,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污水收集、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和回用等环节来实现。
中水系统的运行不仅可以净化污水,还可以节约淡水资源,保护环境。
循环用水、重复用水、中水、再生水的区别和关系

“中水”和“再生水”是同一定义么,有什么区别“中水”起名于日本,“中水”的定义有多种解释,在污水工程方面称为“再生水”,工厂方面称为“回用水”,一般以水质作为区分的标志。
其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在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都大量的使用中水。
我国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但目前还没有中水利用专项工程,也没有专项资金,只是政策上引导,各城市的中水利用量是根据此城市的缺水程度不同而定的。
再生水是指污水经深度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指标、回用用户的水。
再生水一般可以饮用。
循环用水、重复用水、中水、再生水的区别和关系定义1:水循环是指水由地球不同的地方透过吸收太阳带来的能量转变存在的模式到地球另一些地方,例如:地面的水份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汽。
而水在地球的存在模式包括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而地球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中、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
水会透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表底下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至另一个地方。
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定义 2 :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定义3 :水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
2.主要作用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又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湖泊、沼泽、河流、冰川、雪山,以及大气、生物体、土壤和地层。
水的总量约为1.4×1013 m3,其中97%在海洋中,约覆盖地球总面积的70%。
陆地上、大气和生物体中的水只占很少一部分。
中水的名词解释

中水的名词解释中水是指经过初次处理后的废水,在二次处理后达到一定的环境标准后再次利用的水资源。
由于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全球水危机的严峻形势,中水的应用和开发成为了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中水的来源中水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灌溉排水等。
城市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居民家庭、公共建筑、商业设施和公共设施等,其中包含了洗浴、厕所冲洗、洗衣、厨房排水等各种污水。
工业废水则主要来自于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中含有各类有机物、无机盐和重金属。
农业灌溉排水则主要来自于田地的灌溉和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排水。
二、中水的处理技术为了使中水达到再利用的标准,中水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过程。
常见的中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处理工艺、膜分离技术和高级氧化技术等。
1. 生物处理工艺生物处理工艺是指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和降解的过程。
在生物处理工艺中,通常采用曝气池、好氧和厌氧活性污泥工艺等来消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通过半透膜将水分子与溶解在其中的溶质分离开来的过程。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去除中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细菌和微生物,从而提高水的质量。
3.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指在水中加入一定的氧化剂,利用氧化剂产生的高级氧化活性物种对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去除的过程。
常见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臭氧氧化、紫外线光催化氧化和过氧化氢氧化等。
三、中水的应用领域中水的再利用可以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城市景观绿化、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等。
1. 城市景观绿化城市景观绿化是中水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利用中水进行冲洗公园、道路、广场等绿地,可有效减少淡水资源的使用。
同时,还可以利用中水灌溉城市绿地、花坛和草坪等,提高城市生态环境。
2. 工业生产中水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如电子工业、纺织工业、化学工业等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鉴别中水和自来水的的方法

鉴别中水和自来水的的方法
中水和自来水是两种不同的水源,通常用于不同的用途。
中水是指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自来水是指通过自来水处理厂净化、消毒后生产出来的符合相应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
以下是一些鉴别中水和自来水的方法:
1.观察水的清澈度:中水通常比自来水更浑浊,因为其中含有更多的悬浮固
体和溶解物质。
2.检测水的气味:中水通常有一种特有的气味,类似于漂白剂或氯的气味,
这是由于其中含有氯和有机物。
而自来水通常有一种轻微的氯气味,但不会像中水那样强烈。
3.检测水的硬度:中水通常比自来水更硬,因为其中含有更多的钙和镁等矿
物质。
而自来水则通常含有较少的矿物质,因此硬度较低。
4.检查水的pH值:中水的pH值通常比自来水低,因为其中含有更多的酸性
物质。
而自来水的pH值则通常在6.5至8.5之间,不会太低或太高。
5.检查水中的化学物质:中水中可能含有更多的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和有机
物等,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
而自来水中则通常含有较少的化学物质。
6.了解使用目的:中水通常用于非饮用的生活和工业用水,如浇花、洗车等。
而自来水则通常用于饮用水和食品加工等用途。
总之,鉴别中水和自来水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观察水的外观、气味、硬度、pH值以及检测水中的化学物质等。
同时,了解使用目的也是鉴别中水和自来水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水回用介绍

格栅
调节池
混凝剂 絮凝沉淀过滤(或微絮凝过滤)
精密过滤
膜分离
消毒
中水
以生活污水为原水
随着水资源紧缺矛盾的加剧,开辟新的可利用水源的呼 声越来越高,就近采用生活污水作为水源的中水工程应运 而生。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的中水工程又可分为以综合生活 污水为原水的中水工程和以粪便水为主要原水的中水工程。 两类中水工程一般均采用生物处理为主或生物处理与物化 处理结合的工艺流程,由于其进水有机物浓度较高,部分 中水工程以厌氧处理作为前置单元强化生物处理的工艺流 程。
通过变频调速供水设备将中水输送至用户。
立面布置图
平 面 布 置 图
主要装置及设备
序号
构筑物名称
型号 规格
单位 数量 材质
厂家
1 接触氧化池+中间水箱 4150×2600×2200(mm) 座 1
水质水量 A 来源及用途:来源以盥洗排水为主,有少量淋浴排水; 处理后主要用于冲洗便器,绿化及道路浇洒。 B 水量:设计日处理水量80m3/d,小时处理水量5m3/h; 实际日处理水量66.7m3/d,小时处理水量3.5~4.5m3/h。
工艺流程图
原水
曝气调节池
毛发收集器
一级提升泵
水下曝气器
水下曝气器
过滤工艺
过滤功能 过滤形式
过滤功能
废水过滤的功能主要是去除水中微小的悬浮固体, 多用于废水深度处理,包括中水处理。废水过滤 可去除沉淀和生物处理过程中未能去除的微絮凝 体;可加强废水中悬浮物、COD、P、细菌等的 去除效果;也可作为废水深度处理中某些工艺。 如活性炭过滤、膜处理等工艺的前处理装置等。
以优质杂排水为原水代表工艺
原水 原水 原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中水回收利用可行性探讨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用水量和废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情况日趋紧张,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
根据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求>>分析,到2030年我国每年将缺水400—500亿立方米。
随著回用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再生成本不断下降、水质不断提高,中水逐渐成为缓解水源短缺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建筑中水概念及中水系统组成
(1)再生水指污、废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回用的水。
当二级处理出水满足特定回用要求并已回用时,可称为再生水。
再生水回用于民用建筑或建筑小区内,作为冲洗便器、冲洗汽车、绿化和浇洒道路等杂用时,常被称为中水。
根据我国现行《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中水指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
(2)中水系统是由中水原水收集、储存、处理和中水供给等工程设施组成的有机结合体,是建筑物或建筑小区的功能配套设施之一。
相对于城市污水大规模处理回用系统而言,建筑物中水系统属于分散、小规模的污水回用工程,具有灵活,易于建设、无需长距离输水和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节水方式。
因此,缺水城市和缺水地区适合建设中水设施的工程项目,应按照当地有关规定配套建设中水设施。
中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二、建筑中水的水源及用途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提高,建筑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建筑用水量也同样水涨船高,为此,必须全面开展建筑节水工作,减少建筑污水的排量和污染程度,保护弥足珍贵的自然水资源,在这一过程中,统筹考虑各种水资源的利用、净化、排放,建立完整的建筑水循环系统是重中之重。
建筑物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住宅、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建筑用水分为室内用水和室外用水,根据使用途径又可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其他用水(包括景观用水、绿化用水、街道浇洒用水等市政用水和车辆冲洗,供暖循环水等。
)这些用水的水量巨大,但许多用水的水质要求不高,根据国家标准分为多个级别,将不同级别的水资源分类利用,或将部分水资源回收处理后用在低水质标准的途径,可以有效节约自然水资源,这就是中水利用的最大目的。
中水系统根据应用的范围可分为建筑中水系统、区域中水系统和城市中水系统,其水源构成分为以下几种:(1)卫生间、公共浴室的浴缸和淋浴的排水;(2)洗漱用水排水;(3)空调冷却系统排污水;(4)冷凝水;(5)雨水;(6)洗衣用水;(7)厨房用水;(8)冲厕排水;(9)游泳池排水。
由于这些水源的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所以被普遍称为中水,建筑水资源循环系统就是要将这部分中水进行回收和利用,以达到减少上水用量、下水排量的目的。
三建筑中水的水源特点及中水收集的可行性
建筑污水是重要的中水水源,将建筑污水作为非传统水源进行回用有以下优点:①可以就地处理并且回收利用;②能节省长距离输水管网的建设成本;③因为分散处理规模小、处理灵活、因地适宜选择
适合的再生处理工艺,不仅提高了生活用水效益,节约了自然资源,还减少了污水直接排放,起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建筑污水再生利用的可行性基于不同建筑污水水质的不同可分为优质杂排水、杂排水及生活排水。
住宅优质杂排水水质指标是BOD5<80mg/L,CODcr<150mg/L,SS<100mg/L,总固态物<220mg/L ,pH:7.3 ~8.0,阴离子表面活化剂:5.0—8.3mg/L 。
国家现行《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卫生间与厨房排水应分别排水直至室外。
这样采用优质排水作中水水源回用于冲厕、绿化等用途是切实可行的。
我国城市住宅中用于冲厕和绿化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32%左右,而淋浴、盥洗和洗衣机用水占总用水量的38%左右,若考虑1.15安全系数(32%x1.15<38%),由此可见住宅中淋浴、盥洗和洗衣机等优质杂排水再生后能满足冲厕和绿化用水的要求。
杂排水及生活污水根据污染物性质进行工艺处理可以用来洗车、作为消防水池补水及绿化等多用途给水。
二、建筑中水回收利用的经济可行性
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已经造成城市用水只能采用自来水。
而自来水的价格不断上涨,加上排污费的收取,使得用水价格一路飙升。
随着中水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中水回用的成本不断降低。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中水设施吨水基建投资为2400元/(m3/d),吨水运行成本为1.32元/m3(含折旧),对建筑中水设施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建成中水设施后,每人承担的建设费用为90 元,开发商因此增加的造价仅占总造价的3‰,中水设施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4.52 年,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4.90%,可见,中水设施并未给这些新建项目的建设单位和最终用户增加较大的财务负担,在中水制水成本与自来水价之间维持合理差价的情况下,中水设施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