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吴兴区2017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浙江省吴兴区2017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包括答案解析

浙江省吴兴区2017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包括答案解析

吴兴区2017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测试(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若式子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由题意得,x-1≥0,解得x≥1.故选C.2.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 C. D.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A不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B符合题意;C.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C不符合题意;D. 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B. C. D.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加法,先判断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解答】解:A.,故错误;B.,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错误;C.,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错误;D.,正确。

故选D.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度”时,应假设()A. 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度 B. 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度C. 有一个内角大于60度D. 有一个内角小于60度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分析】本题结合角的比较考查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熟记反证法的步骤,然后进行判断即可.反证法的步骤是:(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解答】解: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应先假设三角形中每一个内角都不小于或等于60°,即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故选A.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是反函数图象上的点,过点A与x轴垂直的直线交x轴于点B,连结AO,若△ABO的面积为3,则k的值为()A.3B.-3C.6D.-6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根据已知条件得到三角形ABO的面积=AB•OB,由于三角形ABC的面积=AB•OB=3,得到|k|=6,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三角形AOB的面积=AB•OB=3,∴|k|=6,∵k<0,∴k=-6,故选D6.湖州是“两山”理论发源地.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以“学习两山理论,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中,某班6名同学的成绩如下(单位:分):97,99,95,92,92,93,则这6名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A. 93分,92分B. 94分,92分C. 94分,93分D. 95分,95分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利用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解答】解:在这一组数据中92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92;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92、92、93、95、97、99,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93,95,它们的平均数是94,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4.故选B.7.如果关于x的方程2x2-x+k=0(k为常数)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A. B. C. D.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解:∵关于x的方程2x2-x+k=0(k为常数)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2-8k=0,解得k=.故选A.先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列出关于k方程,求出k的值即可.本题考查的是根与系数的关系,熟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中,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两个实数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解:A、两条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平分的四边形为矩形;故本选项错误;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本选项错误;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正确;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A、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B、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D、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本题综合考查了正方形、矩形、菱形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答此题时,必须理清矩形、正方形、菱形与平行四边形间的关系.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B、C三点的坐标为(0,0)、(4,0)、(3,2),以A、B、C三点为顶点画平行四边形,则第四个顶点不可能在()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分析】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已知条件正确画图、数形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可以画出草图,然后解答.【解答】解:现根据题意画出草图:A、B、C三点位置如图所示,要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则点D有三种可能,即分别以AB、AC、BC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故第四个顶点不可能在第三象限.故选C.10.新定义: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与,称为“同族二次方程”.如2(x-3)2+4=0与3(x-3)2+4=0是“同族二次方程”.现有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与是“同族二次方程”,那么代数式能取的最小值是()A. 2011B. 2013C. 2018D. 2023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求代数式的值,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配方法.由“同族二次方程,得出,可得方程组解得a、b的值,代入,配方可得.【解答】解:∵与是“同族二次方程”,∴,,∴,解得∴,∵最小值为0,∴最小值为2013,即最小值为2013. 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一个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度.正确答案:360试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比较简单,只要识记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即可.多边形外角和都等于360°,则四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度.【解答】解:∵多边形外角和=360°,∴四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度.故答案为360.12.甲、乙两位选手各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2环,方差分别是,,则选手发挥最稳定.正确答案:甲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解答】解:∵S2甲=0.015,S2乙=0.025,∴S2乙>S2甲∴成绩最稳定的是甲. 故答案为甲.13.如图1,在Rt△ABC中,∠ABC=90°,点D、E、F分别是AB、AC、BC边上的中点,连结BE、DF,已知BE=5,则DF=(图1)(图2)正确答案:5试题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知识,用到的知识点为:(1)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对应边的一半.已知BE是Rt△ABC斜边AC的中线,那么;EF是△ABC的中位线,则.【解答】解:∵△ABC是直角三角形,BE是斜边的中线,∴,又∵DF是△ABC的中位线,∴,∴DF=BE=5.故答案为5.14.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1),B(1,0),将线段AB绕着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A’,则A’的坐标为正确答案:(2,3)试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点的坐标的确定.作AC⊥x轴于C,作A′C′⊥x轴,垂足分别为C、C′,证明△ABC≌△BA′C′,可得OC′=OB+BC′=1+1=2,,A′C′=BC=3,可得结果.【解答】解:作AC⊥x轴于C,作A′C′⊥x轴,垂足分别为C、C′,∵点A、B的坐标分别为(-2,1)、(1,0),∴AC=2,BC=2+1=3,∵∠ABA′=90°,∴ABC+∠A′BC′=90°,∵∠BAC+∠ABC=90°,∴∠BAC=∠A′BC′,∵BA=BA′,∠ACB=∠BC′A′,∴△ABC≌△BA′C′,∴OC′=OB+BC′=1+1=2,A′C′=BC=3,∴点A′的坐标为(2,3).故答案为(2,3).15.如图,在△ABC中,D是AB上任意一点,E是BC的中点,过C作CF∥AB,交DE 的延长线于F, 连BF、CD,若∠FDB=30°,∠ABC=45°,BC=,则DF= .正确答案:4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30度角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证明CF∥DB,CF=DB,可得四边形CDBF是平行四边形,作EM⊥DB于点M,解直角三角形即可.【解答】解:∵CF∥AB,∴∠ECF=∠EBD.∵E是BC中点,∴CE=BE.∵∠CEF=∠BED,∴△CEF≌△BED.∴CF=BD.∴四边形CDBF是平行四边形.作EM⊥DB于点M,∵四边形CDBF是平行四边形,,∴,DF=2DE,在Rt△EMB中,EM=BE•sin∠ABC=1,在Rt △EMD 中,∵∠EDM=30°, ∴DE=2EM=2,∴DF=2DE=4.故答案为4. 16.将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绕着原点O 顺时针旋转45°得到新的双曲线图像C 1(如图1所示),直线⊥轴,F 为轴上的一个定点。

2017年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吴兴区含答案和解释)

2017年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吴兴区含答案和解释)

2017年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吴兴区含答案和解释)吴兴区2017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测试(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若式子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由题意得,x-1≥0,解得x≥1.故选C. 2.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D.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A不符合题意; B.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B符合题意; C.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C不符合题意; D. 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B. C. D.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加法,先判断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解答】解:A. ,故错误; B. ,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错误; C. ,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错误; D. ,正确。

故选D.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度”时,应假设() A. 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度 B. 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度C. 有一个内角大于60度 D. 有一个内角小于60度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分析】本题结合角的比较考查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熟记反证法的步骤,然后进行判断即可.反证法的步骤是:(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解答】解: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应先假设三角形中每一个内角都不小于或等于60°,即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故选A.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是反函数图象上的点,过点A与x轴垂直的直线交x轴于点B,连结AO,若△ABO的面积为3,则k的值为() A.3 B.-3 C.6 D.-6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根据已知条件得到三角形ABO的面积=AB•OB,由于三角形ABC的面积=AB•OB=3,得到|k|=6,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三角形AOB的面积=AB•OB=3,∴|k|=6,∵k<0,∴k=-6,故选D 6.湖州是“两山”理论发源地.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以“学习两山理论,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中,某班6名同学的成绩如下(单位:分):97,99,95,92,92,93,则这6名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 93分,92分 B. 94分,92分 C. 94分,93分 D. 95分,95分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利用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解答】解:在这一组数据中92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92;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92、92、93、95、97、99,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93,95,它们的平均数是94,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4.故选B. 7. 如果关于x 的方程2x2-x+k=0(k为常数)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A. B. C. D.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解:∵关于x的方程2x2-x+k=0(k为常数)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2-8k=0,解得k= .故选A.先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列出关于k方程,求出k 的值即可.本题考查的是根与系数的关系,熟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中,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两个实数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解:A、两条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平分的四边形为矩形;故本选项错误;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本选项错误; 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正确; 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 A、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 B、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 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 D、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本题综合考查了正方形、矩形、菱形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答此题时,必须理清矩形、正方形、菱形与平行四边形间的关系. 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B、C三点的坐标为(0,0)、(4,0)、(3,2),以A、B、C 三点为顶点画平行四边形,则第四个顶点不可能在()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分析】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已知条件正确画图、数形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可以画出草图,然后解答.【解答】解:现根据题意画出草图: A、B、C三点位置如图所示,要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则点D有三种可能,即分别以AB、AC、BC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故第四个顶点不可能在第三象限.故选C. 10. 新定义: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与,称为“同族二次方程”.如2(x-3)2+4=0与3(x-3)2+4=0是“同族二次方程”.现有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与是“同族二次方程”,那么代数式能取的最小值是() A. 2011 B. 2013 C. 2018 D. 2023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求代数式的值,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配方法.由“同族二次方程”的定义可得,得出,可得方程组,解得a、b的值,代入,配方可得. 【解答】解:∵ 与是“同族二次方程”,∴ ,,∴ ,解得∴ ,∵ 最小值为0,∴ 最小值为2013,即最小值为2013.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 一个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度. 正确答案:360 试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比较简单,只要识记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即可.多边形外角和都等于360°,则四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度.【解答】解:∵多边形外角和=360°,∴四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度.故答案为360. 12. 甲、乙两位选手各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2环,方差分别是,,则选手发挥最稳定.正确答案:甲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解答】解:∵S2甲=0.015,S2乙=0.025,∴S2乙>S2甲∴成绩最稳定的是甲. 故答案为甲. 13. 如图1,在Rt△ABC中,∠ABC=90°,点D、E、F分别是AB、AC、BC边上的中点,连结BE、DF,已知BE=5,则DF= (图1)(图2)正确答案:5 试题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知识,用到的知识点为:(1)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对应边的一半.已知BE是Rt△ABC斜边AC的中线,那么;EF是△ABC的中位线,则.【解答】解:∵△ABC是直角三角形,BE是斜边的中线,∴ ,又∵DF是△ABC的中位线,∴ ,∴DF=BE=5.故答案为5. 14. 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1),B(1,0),将线段AB绕着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A’,则A’的坐标为正确答案:(2,3)试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点的坐标的确定.作AC⊥x轴于C,作A′C′⊥x轴,垂足分别为C、C′,证明△ABC≌△BA′C′,可得OC′=OB+BC′=1+1=2,,A′C′=BC=3,可得结果. 【解答】解:作AC⊥x轴于C,作A′C′⊥x轴,垂足分别为C、C′,∵点A、B的坐标分别为(-2,1)、(1,0),∴AC=2,BC=2+1=3,∵∠ABA′=90°,∴ABC+∠A′BC′=90°,∵∠BAC+∠ABC=90°,∴∠BAC=∠A′BC′,∵BA=BA′,∠ACB=∠BC′A′,∴△ABC≌△BA′C′,∴OC′=OB+BC′=1+1=2,A′C′=BC=3,∴点A′的坐标为(2,3).故答案为(2,3). 15. 如图,在△ABC中,D是AB上任意一点,E是BC的中点,过C作CF∥AB,交DE 的延长线于F, 连BF、CD,若∠FDB=30°,∠ABC=45°,BC= ,则DF= . 正确答案:4 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30度角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证明CF∥DB,CF=DB,可得四边形CDBF是平行四边形,作EM⊥DB于点M,解直角三角形即可. 【解答】解:∵CF∥AB,∴∠ECF=∠EBD.∵E是BC 中点,∴C E=BE.∵∠CEF=∠BED,∴△CEF≌△BED.∴CF=BD.∴四边形CDBF是平行四边形.作EM⊥DB于点M,∵四边形CDBF是平行四边形,,∴ ,DF=2DE,在Rt△EMB中,EM=BE•sin∠ABC=1,在Rt△EMD中,∵∠EDM=30°,∴DE=2EM=2,∴DF=2DE=4.故答案为4. 16. 将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绕着原点O顺时针旋转45°得到新的双曲线图像C1(如图1所示),直线⊥ 轴,F为轴上的一个定点。

2017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7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7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cm和10cm,且这两边的夹角为60°,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多少cm?A. 16cmB. 26cmC. 28cmD. 36cm2. 下列函数中,哪个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是增函数?A. y = -x^2B. y = x^3C. y = 1/xD. y = -2x3.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2, -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 (2, 3)B. (-2, 3)C. (-2, -3)D. (2, -3)4.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cm,腰长为13cm,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 60cm^2B. 78cm^2C. 80cm^2D. 130cm^25. 下列数列中,哪个数列是等差数列?A. 1, 3, 6, 10,B. 2, 4, 8, 16,C. 3, 6, 12, 24,D. 1, 4, 9, 16,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两个锐角互余。

()2. 任何两个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的。

()3. 两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同位角相等。

()4. 任何一个正整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平方差。

()5.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腰长为8cm,则底边长为______cm。

2. 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4,则这个数是______。

3.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3, 4)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_。

4. 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2,公差为3,则第10项是______。

5. 若一个圆的半径为5cm,则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cm^2。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 什么是勾股定理?给出一个应用勾股定理的例子。

3. 简述一次函数的性质。

4. 什么是等差数列?给出一个等差数列的例子。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浙教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浙教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仔细选一选(本题有10 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1.已知二次根式,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2.下列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有()A.1 个B.2 个C.3 个D.4 个3.为了比较甲、乙两块地的小麦哪块长得更整齐,应选择的统计量为()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4.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B.对角线互相垂直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5.用下列哪种方法解方程3x2=16x 最合适()A.开平方法B.配方法C.因式分解法D.公式法6.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的顶点A 在原点,顶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顶点C 在函数y=(x>0)的图象上运动,且AC=BC,则△ABC 的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是()A.一直不变B.先增大后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不变7.已知(﹣3,y1),(﹣15,y2),在反比例函数y=﹣上,则y1,y2,y3 的大小关系为()A.y1>y2>y3 B.y1>y3>y2 C.y3>y2>y1 D.y3>y1>y28.用反证法证明命题“钝角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45°”时,首先应该假设这个三角形中()A.有一个内角小于45°B.每一个内角都小于45°C.有一个内角大于等于45°D.每一个内角都大于等于45°9.直线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B 两点,把△AOB 绕着A 点旋转180°得到△AO′B′,则点B′的坐标为()A.(4,2)B.(4,﹣2)C.(,2)D.(,﹣2)10.如图,以▱ABCD 的四条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连结EF,GH,IJ,KL.如果▱ABCD 的面积为8,则图中阴影部分四个三角形的面积和为()A.8 B.12 C.16 D.20二、认真填一填(本题有6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4 分)11.在、、、、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12.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三倍,则内角和为;边数为.13.已知=0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k 为.14.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对角线AC=8,BD=6,E,F 分别是AB,AD 的中点,连接EO 并延长交CD 于G 点,连接FO 并延长交CB 于H 点,△OEF 与△OGH 组成的图形称为蝶形,则蝶形的周长为.15.如图,将边长为6 的正方形ABCD 沿其对角线AC 剪开,再把△ABC 沿着AD 方向平移,得到△A′B′C′,当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为菱形时,则AA′为.16.如图,一个正方形内两个相邻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 4 和 2,它们都有两个顶点在大正方形的边 上且组成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三、全面答一答(本题有 7 个小题,共 66 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17.计算: (1).18.如图,AC 是▱ABCD 的一条对角线,BE ⊥AC ,DF ⊥AC ,垂足分别为 E ,F . (1)求证:△ADF ≌△CBE ; 求证:四边形 DFBE 是平行四边形.19.如图,将表面积为 550cm 2 的包装盒剪开,铺平,纸样如图所示,包装盒的高为 15cm ,请求出 包装盒底面的长与宽.(3)20.某初中要调查学校学生(总数1000 人)双休日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一部分学生,调查得到的数据分别制成频数直方图(如图1)和扇形统计图(如图2).(1)请补全上述统计图(直接填在图中);试确定这个样本的中位数和众数;(3)请估计该学校1000 名学生双休日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4 小时的人数.21.已知方程:x2﹣2x﹣8=0,解决一下问题:(1)不解方程判断此方程的根的情况;请按要求分别解这个方程:①配方法;②因式分解法.(3)这些方法都是将解转化为解;(4)尝试解方程:x3+2x2+x=0.22.在矩形ABCD 中,AB=3,BC=4,E,F 是对角线ACS 行的两个动点,分别从A,C 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均为1cm/s,运动时间为t 秒,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后就停止运动.(1)若G,H 分别是AB,DC 中点,求证:四边形EGFH 始终是平行四边形.在(1)条件下,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EGFH 为矩形.(3)若G,H 分别是折线A﹣B﹣C,C﹣D﹣A 上的动点,与E,F 相同的速度同时出发,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EGFH 为菱形.23.如图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以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以AD 所在的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CD 交于E 点,与CB 交于F 点.(1)求证:AE=AF;若△AEF 的面积为6,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在的条件下,将△AEF 以每秒1 个单位的速度沿x 轴的正方向平移,如图2,设它与正方形ABCD 的重叠部分面积为S,请求出S 与运动时间t(秒)的函数关系式(0<t<4).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仔细选一选(本题有10 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1.已知二次根式,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出a 的取值范围.【解答】解:∵二次根式有意义,∴2a﹣1≥0,解得:a≥,则a 的取值范围是:a≥.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正确把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下列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有()A.1 个B.2 个C.3 个D.4 个【考点】中心对称图形.【分析】根据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进行分析.【解答】解:第一、四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第二、三个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 度后与原图重合.3.为了比较甲、乙两块地的小麦哪块长得更整齐,应选择的统计量为()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考点】统计量的选择.【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解答】解:为了比较甲、乙两块地的小麦哪块长得更整齐,应选择的统计量为方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4.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B.对角线互相垂直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考点】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根据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相等和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直、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即可推出答案.【解答】解:A、对角线互相平分是菱形矩形都具有的性质,故A 选项错误;B、对角线互相垂直是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故B 选项错误;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故C 选项正确;D、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是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故D 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地根据矩形和菱形的性质进行判断是解此题的关键.5.用下列哪种方法解方程3x2=16x 最合适()A.开平方法B.配方法C.因式分解法D.公式法【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分析】观察方程特点确定出适当的解法即可.【解答】解:方程3x2=16x 最合适因式分解法.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熟练掌握因式分解法是解本题的关键.6.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的顶点A 在原点,顶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顶点C 在函数y=(x>0)的图象上运动,且AC=BC,则△ABC 的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是()A.一直不变B.先增大后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不变【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专题】探究型.【分析】根据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点C 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乘积除以2,和点C 在函数y= (x>0)的图象上,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等腰三角形ABC 的顶点A 在原点,顶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顶点C 在函数y= (x >0)的图象上运动,且AC=BC,设点C 的坐标为(x,),∴(k 为常数).即△ABC 的面积不变.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将反比例的系数k 与三角形的面积联系在一起.7.已知(﹣3,y1),(﹣15,y2),在反比例函数y=﹣上,则y1,y2,y3 的大小关系为()A.y1>y2>y3 B.y1>y3>y2 C.y3>y2>y1 D.y3>y1>y2【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及其增减性,再由各点横坐标的值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反比例函数y=﹣中k=﹣a2<0,∴此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并且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3,y1),(﹣15,y2),在反比例函数y=﹣上,∴(﹣3,y1),(﹣15,y2)在第二象限,点在第四象限,∴y3<y2<y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用反证法证明命题“钝角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45°”时,首先应该假设这个三角形中()A.有一个内角小于45°B.每一个内角都小于45°C.有一个内角大于等于45°D.每一个内角都大于等于45°【考点】反证法.【分析】反证法的步骤中,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反面成立.【解答】解:用反证法证明“钝角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45°”时,应先假设这个三角形中每一个内角都不小于或等于45°,即每一个内角都大于45°.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9.直线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B 两点,把△AOB 绕着A 点旋转180°得到△AO′B′,则点B′的坐标为()A.(4,2)B.(4,﹣2)C.(,2)D.(,﹣2)【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A 点和B 点坐标,则可得到OA=2,OB=2,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O′=AO=2,O′B′=OB=2,∠AO′B′=∠AOB=90°,然后根据第二象限点的坐标特征写出点B′的坐标.【解答】解:当y=0 时,﹣x+2=0,解得x=2 ,则A,所以OA=2 ,当x=0 时,=2,则B(0,2),所以OB=2,因为△AOB 绕着A 点旋转180°得到△AO′B′,所以AO′=AO=2,O′B′=OB=2,∠AO′B′=∠AOB=90°,所以点B′的坐标为(4,﹣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图形或点旋转之后要结合旋转的角度和图形的特殊性质来求出旋转后的点的坐标.常见的是旋转特殊角度如:30°,45°,60°,90°,180°.也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10.如图,以▱ABCD 的四条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连结EF,GH,IJ,KL.如果▱ABCD 的面积为8,则图中阴影部分四个三角形的面积和为()A.8 B.12 C.16 D.2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过D 作DN⊥AB 于N,过E 作EM⊥FA 交FA 延长线于M,连接AC,BD,求出∠EAM=∠BAD,根据锐角三角形函数定义求出EM=DN,求出△AEF 和△ABD 面积相等,同理求出理S△BHG=S△ABC,S△CIJ=S△CBD,S△DLK=S△DAC,代入S=S△AEF+S△BGH+S△CIJ+S△DLK 得出S=2S 平行四边形ABCD,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过D 作DN⊥AB 于N,过E 作EM⊥FA 交FA 延长线于M,连接AC,BD,∵四边形ABGF 和四边形ADLE 是正方形,∴AE=AD,AF=AB,∠FAB=∠EAD=90°,∴∠EAF+∠BAD=360°﹣90°﹣90°=180°,∵∠EAF+∠EAM=180°,∴∠EAM=∠DA N,∴sin∠EAM= ,sin∠DAN= ,∵AE=AD,∴EM=DN,∵S△AEF = AF×EM,S△ADB = AB×DN,∴S△AEF=S△ABD,同理S△BHG=S△ABC,S△CIJ=S△CBD,S△DLK=S△DAC,∴阴影部分的面积S=S△AEF+S△BGH+S△CIJ+S△DLK=2S平行四边形ABCD=2×8=16.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根据S△BHG=S△ABC,S△CIJ=S△CBD,S△DLK=S△DAC,进行计算解答即可.二、认真填一填(本题有6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4 分)11.在、、、、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考点】最简二次根式.【分析】直接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在、、、、中,只有是最简二次根式.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正确把握定义是解题关键.12.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三倍,则内角和为1080°;边数为 8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第10 页(共22 页)【分析】首先设边数为n,由题意得等量关系:内角和=360°×3,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可解出n 的值,然后再利用内角和公式计算内角和.【解答】解:设边数为n,由题意得:180(n﹣2)=360×3,解得:n=8,内角和为:180°×(8﹣2)=1080°,故答案为:1080°;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关键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2)•180°(n≥3)且n 为整数),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度.13.已知=0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k 为﹣2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项系数不为0;是整式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可得答案.【解答】解:由=0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得k2﹣2=2,且1﹣k≥0,解得k=﹣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看是否是整式方程,然后看化简后是否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14.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对角线AC=8,BD=6,E,F 分别是AB,AD 的中点,连接EO 并延长交CD 于G 点,连接FO 并延长交CB 于H 点,△OEF 与△OGH 组成的图形称为蝶形,则蝶形的周长为 16 .【考点】菱形的性质.【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出GE=BC,HF=AB,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对角线AC=8,BD=6,∴BO=DO=3,CO=AO=4,BD⊥AC,∴BC=CD=AD=AB=5,∵E,F 分别是AB,AD 的中点,∴EF= BD=3,∵E 是AB 的中点,O 是AC 的中点,∴EO∥BC,∴GO∥BC,则EG=BC=5,同理可得:HF=5,HG=3,故蝶形的周长为:5+5+3+3=16.故答案为:1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EG=BC=5 是解题关键.15.如图,将边长为6 的正方形ABCD 沿其对角线AC 剪开,再把△ABC 沿着AD 方向平移,得到△A′B′C′,当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为菱形时,则AA′为12﹣6.【考点】菱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平移的性质.【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结合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D=DF,AA′=A′E,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四边形A′ECF 是菱形,∴A′E=EC=FC=A′F,∵边长为6 的正方形ABCD 沿其对角线AC 剪开,再把△ABC 沿着AD 方向平移,∴∠A=∠ACD=45°,∴AD=DC,则A′D=DF,AA′=A′E,∴设A′E=x,则A′D=DF=6﹣x,A′F=x,故在Rt△A′DF 中,x2=(6﹣x)2+(6﹣x)2,解得:x1=12﹣6 ,x2=12+6 >6(不合题意舍去),故AA′为:12﹣6 .故答案为:12﹣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得出A′D=DF,AA′=A′E是解题关键.16.如图,一个正方形内两个相邻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4 和2,它们都有两个顶点在大正方形的边上且组成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分析】连接AC;由正方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得出EF= ,GH=2,∠EAF=∠GCH=90°,由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AE=AF,CG=CH,得出AM=EF= ,CN= GH=1,求出AC 的长,得出正方形ABCD 的面积,由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即可得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AC;∵正方形ABCD 内两个相邻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4 和2,∴EF= ,GH=2,∠EAF=∠GCH=90°,根据题意得:AE=AF,CG=CH,∴AM= EF=,CN= GH=1,∴AC= + +2+1= +3,∴正方形ABCD 的面积=AC2= (+3)2= +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 ﹣4﹣2= +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通过作辅助线求出对角线AC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全面答一答(本题有7 个小题,共66 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17.计算:(1).(3)【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1)分母有理化即可;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3)先提(+),然后合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解答】解:(1)原式= ;原式= ×2 =3 ;(3)原式=(+ )(3﹣2﹣2+)=(+)(﹣)=()2﹣()2=3﹣2=1.【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计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18.如图,AC 是▱ABCD 的一条对角线,BE⊥AC,DF⊥AC,垂足分别为E,F.(1)求证:△ADF≌△CBE;求证:四边形DFBE 是平行四边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BC,AD=BC,得出内错角相等∠DAF=∠BCE,证出∠AFD=∠CEB=90°,由AAS 证明△ADF≌△CBE 即可;由(1)得:△ADF≌△CBE,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F=BE,再由BE∥DF,即可得出四边形D FBE 是平行四边形.【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DAF=∠BCE,∵BE⊥AC,DF⊥AC,∴BE∥DF,∠AFD=∠CEB=90°,在△ADF 和△CBE 中,,∴:△ADF≌△CBE(AAS);解:如图所示:由(1)得:△ADF≌△CBE,∴DF=BE,∵BE∥DF,∴四边形DFBE 是平行四边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如图,将表面积为550cm2 的包装盒剪开,铺平,纸样如图所示,包装盒的高为15cm,请求出包装盒底面的长与宽.【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设包装盒底面的长为xcm,则包装盒底面的宽为=15﹣x(cm),求得包装盒的表面积,利用表面积为550cm2 列出方程解答即可.【解答】解:设包装盒底面的长为xcm,则包装盒底面的宽为=15﹣x(cm),由题意得2×[(15﹣x)×15+15x+(15﹣x)×x =550整理得:x2﹣15x+50=0,解得:x1=10,x2=5则10﹣x=5 或10.答:包装盒底面的长为10cm,则包装盒底面的宽5cm.【点评】此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运用,解题的关键是熟记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20.某初中要调查学校学生(总数1000 人)双休日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一部分学生,调查得到的数据分别制成频数直方图(如图1)和扇形统计图(如图2).(1)请补全上述统计图(直接填在图中);试确定这个样本的中位数和众数;(3)请估计该学校1000 名学生双休日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4 小时的人数.【考点】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分析】(1)根据阅读5 小时以上频数为6,所占百分比为12%,求出数据总数,再用数据总数减去其余各组频数得到阅读3 小时以上频数,进而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分别求得阅读0 小时和4 小时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补全扇形图;利用各组频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中位数和众数;(3)用1000 乘以每周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4 小时的学生所占百分比即可.【解答】解:(1)总人数:6÷12%=50(人),阅读3 小时以上人数:50﹣4﹣6﹣8﹣14﹣6=12(人),阅读3 小时以上人数的百分比为12÷50=24%,阅读0 小时以上人数的百分比为4÷50=8%.图如下:中位数是3 小时,众数是4 小时;(3)1000×=1000×40%=400(人)答:该学校1000 名学生双休日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4 小时的人数为400 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扇形统计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也考查了利用样本估计总体.21.已知方程:x2﹣2x﹣8=0,解决一下问题:(1)不解方程判断此方程的根的情况;请按要求分别解这个方程:①配方法;②因式分解法.(3)这些方法都是将解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4)尝试解方程:x3+2x2+x=0.【考点】根的判别式;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分析】(1)由a=1,b=﹣2,c=﹣8,可得△=b2﹣4ac=36>0,即可判定此方程的根的情况;①直接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②利用十字相等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利用消元法,将解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4)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a=1,b=﹣2,c=﹣8,∴△=b2﹣4ac=(﹣2)2﹣4×1×(﹣8)=36>0,∴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①配方法:∵x2﹣2x﹣8=0,∴x2﹣2x=8,∴x2﹣2x+1=8+1,∴(x﹣1)2=9,∴x﹣1=±3,解得:x1=4,x2=﹣2;②因式分解法:∵x2﹣2x﹣8=0,∴(x﹣4)(x+2)=0,解得:x1=4,x2=﹣2;(3)答案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4)∵x3+2x2+x=0,∴x(x2+2x+1)=0,∴x(x+1)2=0,∴x=0,x+1=0,解得:x1=0,x2=x3=﹣1.【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以及根的判别式.注意△>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2.在矩形ABCD 中,AB=3,BC=4,E,F 是对角线ACS 行的两个动点,分别从A,C 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均为1cm/s,运动时间为t 秒,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后就停止运动.(1)若G,H 分别是AB,DC 中点,求证:四边形EGFH 始终是平行四边形.在(1)条件下,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EGFH 为矩形.(3)若G,H 分别是折线A﹣B﹣C,C﹣D﹣A 上的动点,与E,F 相同的速度同时出发,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EGFH 为菱形.【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由矩形的性质得出AB=CD,AB∥CD,AD∥BC,∠B=90°,由勾股定理求出AC=5,由SAS 证明△AFG≌△CEH,得出GF=HE,同理得出GE=HF,即可得出结论;先证明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得出GH=BC=4,当对角线EF=GH=4 时,平行四边形EGFH 是矩形,分两种情况:①AE=CF=t,得出EF=5﹣2t=4,解方程即可;②AE=CF=t,得出EF=5﹣2 (5﹣t)=4,解方程即可;(3)连接AG、CH,由菱形的性质得出GH⊥EF,OG=OH,OE=OF,得出OA=OC,AG=AH,证出四边形AGCH 是菱形,得出AG=CG,设AG=CG=x,则BG=4﹣x,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BG,得出AB+BG=,即可得出t 的值.【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CD,AB∥CD,AD∥BC,∠B=90°,∴AC= =5,∠GAF=∠HCE,∵G,H 分别是AB,DC 中点,∴AG=BG,CH=DH,∴AG=CH,∵AE=CF,∴AF=CE,在△AFG 和△CEH 中,,∴△AFG≌△CEH(SAS),∴GF=HE,同理:GE=HF,∴四边形EGFH 是平行四边形.解:由(1)得:BG=CH,BG∥CH,∴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GH=BC=4,当EF=GH=4 时,平行四边形EGFH 是矩形,分两种情况:①AE=CF=t,EF=5﹣2t=4,解得:t=0.5;②AE=CF=t,EF=5﹣2(5﹣t)=4,解得:t=4.5;综上所述:当t 为0.5s 或4.5s 时,四边形EGFH 为矩形.(3)解:连接AG、CH,如图所示:∵四边形EGFH 为菱形,∴GH⊥EF,OG=O H,OE=OF,∴OA=OC,AG=AH,∴四边形AGCH 是菱形,∴AG=CG,设AG=CG=x,则BG=4﹣x,由勾股定理得:AB2+BG2=AG2,即32+(4﹣x)2=x2,解得:x= ,∴BG=4﹣= ,∴AB+BG=3+ = ,即t 为s 时,四边形EGFH 为菱形.【点评】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特别是(3)中,需要通过作辅助线证明四边形是菱形,运用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才能得出结果.23.如图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以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以AD 所在的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CD 交于E 点,与CB 交于F 点.(1)求证:AE=AF;若△AEF 的面积为6,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在的条件下,将△AEF 以每秒1 个单位的速度沿x 轴的正方向平移,如图2,设它与正方形ABCD 的重叠部分面积为S,请求出S 与运动时间t(秒)的函数关系式(0<t<4).【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分析】(1)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可得出DE=BF,故可得出结论;设DE=BF=a,则CE=4﹣a,CF=4﹣a,再由S△AEF=S 正方形ABCD﹣S△ADE﹣S△ABF﹣S△ECF 即可得出a 的值,进而可得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根据中EF 两点的坐标用t 表示出AB,BG,CE=CK 的长,再由S=S 正方形ABCD﹣S△梯形AA′ED﹣S△ABG﹣S△ECK 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点E、F 均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AD•DE=AB•BF.∵AD=AB,∴DE=BF.在△ADE 与△ABF 中,,∴△ADE≌△ABF,∴AE=AF;解:设DE=BF=a,则CE=4﹣a,CF=4﹣a,∵△AEF 的面积为6,∴S△AEF=S﹣S△ADE﹣S△ABF﹣S△ECF正方形ABCD=4×4﹣×4a﹣×4a﹣(4﹣a)(4﹣a)=16﹣4a﹣(4﹣a)(4﹣a)=6,解得a=2,∴EF=2×4=8,∴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3)解:∵由知E,F(4,2),∴AB=4﹣t,BG= AB=2﹣t,CE=CK=2﹣t,∴S=S﹣S△梯形AA′ED﹣S△ABG﹣S△ECK正方形ABCD=4×4﹣××4﹣(4﹣t)•﹣=16﹣4﹣4t﹣t2﹣4+2t﹣2﹣t2+2t=﹣t2+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综合题,涉及到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正方形的性质及梯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整体思想的运用.第21 页(共22 页)第22 页(共22 页)。

2017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数学(八年级)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1A .8 B .-8 C .-4 D .4 2.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C.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3.已知一次函数b x y +=的图像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则b 的值可以是( ) (A )-1; (B )0; (C )1; (D )2.4.某个公司有15名工作人员,他们的月工资情况如下表.则该公司所有工作人员的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 .520,2 000,2 000B .2 600, 800,800C .1 240,2 000,800D .1 240,800,800 5.若菱形的周长为8,高为1,则菱形两邻角的度数比为( ) A.3:1 B.4:1 C.5:1 D.6:1 6.一次函数,若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k的值可以是( )(A )1 (B )2 (C )3 (D )4 7.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 x <3B .x≤3C . x >3D .x≥38.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B) (C) (D)9. 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翻折,点B 恰好落在AD 边的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 的面积是 ( ) A.12 B. 24 C. 312 D. 31610. 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某天他慢跑离家到中山公园,打了一会儿太极拳后搭公交车回家。

下面能反映当天小华的爷爷离家的距离y 与时间x 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 共21分.请将答案直接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若20n 是整数,则正整数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12.一次函数y =2x +3的图象沿y 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随机从甲、乙两块试验田中各抽取100株麦苗测量高度,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的结果为:13=甲x ,13=乙x ,5.72=甲S ,6.212=乙S ,则小麦长势比较整齐的试验田是 (填“甲”或“乙”). 14. 如图所示,有一张一个角为600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沿其一条中位线剪开后,不能拼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___15.已知点(-2,y 1),(-1,y 2),(1,y 3)都在直线y=-3x +b 上,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如图,一棵大树在离地面9米高的B 处断裂,树顶A 落在离树底部C 的12米处,则大树数断裂之前的高度为__________________17. 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副“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 (如图①).图②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第16题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1+S2+S3=10,则S2的值是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69分.从本大题开始各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计算步骤.18.(本题满分12分)计算.(1)(2)19.(本题满分6分)我们学习了四边形和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右图表示了在某种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2017-2018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2017-2018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 BC AC 2 AB 2 32 42 5 ……8 分
作 AH⊥BC
则 1 BC AH 1 AC AB
2
2
∴5AH=3×4
八年级数学 第 3 页(共 8 页)
∴AH= 12 ……9 分 5
∴ S菱形ADCF

DC AH

5 12 25
6
答:菱形 ADCF 的面积是 6.……10 分
∴点 D’在直线 y=x-3 上运动,当 OD’⊥直线 y=x-3 时,OD’最小,此时∆OBD’是等腰直
角三角形,……9 分
作 D’H⊥x 轴,垂足为 H,则 OH=HD’=HB= 3 ……10 分 2
∴4-m= 3 , m 5 ……11 分
2
2
∴D 点坐标( 5 , 1 )……12 分 22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BK=∠ABC=∠ADC=∠BAD=90°,AB=AD
在∆AKB 和∆AFD 中
BE
C
图2
AB AD ABK ADF KB DF
∴∆AKB≌∆AFD……1 分 ∴AK=AF,∠KAB=∠FAD ∵2∠EAF=∠ADC=90° ∴∠EAF=45° ∴∠BAK+∠BAE=∠DAF+∠BAE=45° 即∠KAE=∠FAE 在∆AKE 和∆AFE 中
说明:此题可用平行线等积变换,即△ABF 的面积与△ACF 的面积相等,或连接 DF 等。
五.解答题(本题共 3 小题,其中 24 题 11 分,25、26 题各 12 分,共 35 分)
24.(1)1,16;……2 分
(2)∵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D
C
∴AB=AD,∠ADB=∠ABD=45°

2017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新人教版)

2017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调研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共30分) 1.二次根式21、12 、30 、x+2 、240x 、22y x +中,最简二次根式有( )个。

A 、1 个B 、2 个C 、3 个D 、4个 2.若式子23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 ).A 、x≥2B 、x≠3C 、x≥2或x≠3D 、x≥2且x≠33.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A .7,24,25B .1113,4,5222 C .3,4, 5 D .114,7,822 4、在四边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 )(A )AC=BD ,AB ∥CD ,AB=CD (B )AD ∥BC ,∠A=∠C (C )AO=BO=CO=DO ,AC ⊥BD (D )AO=CO ,BO=DO ,AB=BC5、如下左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 =80°,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CF ∥AE交AE 于点F ,则∠1=( )1FEDCBAA .40°B .50°C .60°D .80°6、表示一次函数y =mx +n 与正比例函数y =mnx (m 、n 是常数且mn ≠0)图象是( )7.如图所示,函数x y =1和34312+=x y 的图象相交于(-1,1),(2,2)两点.当21y 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1B .—1<x <2C .x >2D . x <-1或x >28、 在方差公式()()()[]2222121xx x x x x nS n -++-+-= 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1)1y (2,2)2yxyO(第7题)ADO( )A. n 是样本的容量B. n x 是样本个体C. x 是样本平均数D. S 是样本方差9、多多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极差是47(B )众数是42(C )中位数是58(D )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4个月10、如上右图,在△ABC 中,AB =3,AC =4,BC =5,P 为边BC 上一动点,PE ⊥AB 于E ,PF ⊥AC 于F ,M 为EF 中点,则AM 的最小值为【 】A .54 B .52C .53D .65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共30分)11.48-133-⎛⎫ ⎪ ⎪⎝⎭+)13(3--30-23-= 12.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则S 1+S 2的值为( )13. 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20cm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若△BOC 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大2cm ,则CD = cm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数学初二(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浙教版数学初二(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1.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2.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2=0,下列配方正确的是()A.(x﹣1)2=2 B.(x﹣1)2=3 C.(x﹣2)2=3 D.(x﹣2)2=6 3.已知实数a,b分别满足a2﹣6a+4=0,b2﹣6b+4=0,且a≠b,则a2+b2的值为()A.36 B.50 C.28 D.254.小聪在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时,他是这样操作的:分别以A和B为圆心,大于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C、D,则直线CD即为所求.根据他的作图方法可知四边形ADBC一定是()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平行四边形5.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0)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A.y1<0<y2B.y2<0<y1C.y1<y2<0 D.y2<y1<06.如图,E是矩形ABCD内的一个动点,连接EA、EB、EC、ED,得到△EAB、△EBC、△ECD、△EDA,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m、n、p、q,给出如下结论:①m+n=q+p;②m+p=n+q;③若m=n,则E点一定是AC与BD的交点;④若m=n,则E点一定在BD上.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7.如图,矩形ABCD的边分别与两坐标轴平行,对角线AC经过坐标原点,点D在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上.若点B的坐标为(﹣4,﹣4),则k的值为()A.2 B.6 C.2或3 D.﹣1或6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D=5,点E、F是正方形ABCD内的两点,且AE=FC=3,BE=DF=4,则EF的长为()A.B.C.D.9.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底边BC上异于BC中点的一个点,∠ADE=∠DAC,DE=AC.运用这个图(不添加辅助线)可以说明下列哪一个命题是假命题?()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C.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10.已知:如图,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AD=BC,AC⊥BC,BE⊥AB交AC 的延长线于E,EF⊥AD交AD的延长线于F,下列结论:①BD∥EF;②∠AEF=2∠BAC;③AD=DF;④AC=CE+EF.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11.命题:“三角形中至多有两个角大于60度”,用反证法第一步需要假设.12.如图,在梯形ABCD中,CD∥AB,且CD=6cm,AB=9cm,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P以1cm/s的速度由A向B运动,Q以2cm/s的速度由C向D运动.则秒时,直线QP将四边形ABCD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13.如图所示,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F、G分别为BD、CE的中点,若FG=6,则DE+BC=,BC=.14.已知=5,则=.15.已知: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它的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运动(点A,D都不与原点重合),顶点B,C都在第一象限,且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P,连接OP.设点P到y轴的距离为d,则在点A,D运动的过程中,d的取值范围是.16.如图,已知双曲线y1=﹣与两直线y2=﹣x,y3=﹣8x,若无论x取何值,y总取y1,y2,y3中的最小值,则y的最大值为.三、解答题.17.计算:.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挖去一个矩形,在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准确作出一条直线,将剩下图形的面积平分.(保留作图痕迹)19.为了从甲、乙两名选手中选拔一个参加射击比赛,现对他们进行一次测验,两个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为了比较两人的成绩,制作了如下统计图表:甲、乙射击成绩统计表.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命中10环的次数甲7 0乙 1甲、乙射击成绩折线图.(1)请补全上述图表(请直接在表中填空和补全折线图),并写出甲和乙的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2)如果规定成绩较稳定者胜出,你认为谁应胜出?说明你的理由.20.阅读下列材料:求函数的最大值.解:将原函数转化成x的一元二次方程,得.∵x为实数,∴△==﹣y+4≥0,∴y≤4.因此,y的最大值为4.根据材料给你的启示,求函数的最小值.21.如图,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O是菱形,对角线OB在x轴正半轴上,点A的坐标为(4,4),点D为AB的中点.动点M从点O出发沿x轴向点B运动,运动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试解答下列问题:(1)则菱形ABCO的周长为,菱形ABCO的周长为,(2)当t=4时,求MA+MD的值;(3)当t取什么值时,使MA+MD的值最小?并求出他的最小值.22.一家化工厂原来每月利润为120万元,从今年1月起安装使用回收净化设备(安装时间不计),一方面改善了环境,另一方面大大降低原料成本.据测算,使用回收净化设备后的1至x月(1≤x≤12)的利润的月平均值w(万元)满足w=10x+90,第二年的月利润稳定在第1年的第12个月的水平.(1)设使用回收净化设备后的1至x月(1≤x≤12)的利润和为y,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前几个月的利润和等于700万元;(2)当x为何值时,使用回收净化设备后的1至x月的利润和与不安装回收净化设备时x 个月的利润和相等;(3)求使用回收净化设备后两年的利润总和.23.如图,在矩形ABCD中,∠ADC的平分线交BC于点E、交AB的延长线于点F,G是EF的中点,连接AG、CG.(1)求证:BE=BF;(2)请判断△AG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4.如图1,已知直线y=2x分别与双曲线y=、y=(x>0)交于P、Q两点,且OP=2OQ.(1)求k的值.(2)如图2,若点A是双曲线y=上的动点,AB∥x轴,AC∥y轴,分别交双曲线y=(x >0)于点B、C,连接BC.请你探索在点A运动过程中,△ABC的面积是否变化?若不变,请求出△ABC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3)如图3,若点D是直线y=2x上的一点,请你进一步探索在点A运动过程中,以点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此时点A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1.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最简二次根式.【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分别判断解答即可.【解答】解: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有,,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2.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2=0,下列配方正确的是()A.(x﹣1)2=2 B.(x﹣1)2=3 C.(x﹣2)2=3 D.(x﹣2)2=6【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分析】根据配方法的一般步骤:(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2)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得出即可.【解答】解:∵x2﹣2x﹣2=0,∴x2﹣2x=2,∴x2﹣2x+1=2+1,∴(x﹣1)2=3.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时要注意解题步骤的准确应用.选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最好使方程的二次项的系数为1,一次项的系数是2的倍数.3.已知实数a,b分别满足a2﹣6a+4=0,b2﹣6b+4=0,且a≠b,则a2+b2的值为()A.36 B.50 C.28 D.25【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分析】根据题意,a、b可看作方程x2﹣6x+4=0的两根,则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a+b=6,ab=4,然后把原式变形得到原式=再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计算即可.【解答】解:∵a2﹣6a+4=0,b2﹣6b+4=0,且a≠b,∴a,b可看作方程x2﹣6x+4=0的两根,∴a+b=6,ab=4,∴原式=(a+b)2﹣2ab=62﹣2×4=2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时,x1+x2=﹣,x1x2=.4.小聪在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时,他是这样操作的:分别以A和B为圆心,大于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C、D,则直线CD即为所求.根据他的作图方法可知四边形ADBC一定是()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平行四边形【考点】作图—基本作图;菱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画法得出四边形ADBC四边的关系进而得出四边形一定是菱形【解答】解:∵分别以A和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C、D,∴AC=AD=BD=BC,∴四边形ADBC一定是菱形,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菱形的判定,得出四边形四边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0)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A.y1<0<y2B.y2<0<y1C.y1<y2<0 D.y2<y1<0【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再结合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即可.【解答】解:∵k>0,函数图象在一三象限;若x1<0<x2.说明A在第三象限,B在第一象限.第一象限的y值总比第三象限的点的y值大,∴y1<0<y2.故选A.【点评】在反比函数中,已知两点的横坐标,比较纵坐标的大小,首先应区分两点是否在同一象限内.在同一象限内,按同一象限内点的特点来比较,不在同一象限内,按坐标系内点的特点来比较.6.如图,E是矩形ABCD内的一个动点,连接EA、EB、EC、ED,得到△EAB、△EBC、△ECD、△EDA,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m、n、p、q,给出如下结论:①m+n=q+p;②m+p=n+q;③若m=n,则E点一定是AC与BD的交点;④若m=n,则E点一定在BD上.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考点】矩形的性质.【分析】过E作MN⊥AB,交AB于M,CD于N,作GH⊥AD,交AD于G,BC于H,由矩形的性质容易证出①不正确,②正确;若m=n,则p=q,作AP⊥BE于P,作CQ⊥DE 于Q,延长BE交CD于F,先证AP=CQ,再证明△ABP≌△CFQ,得出AB=CF,F与D 重合,得出③不正确,④正确,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过E作MN⊥AB,交AB于M,CD于N,作GH⊥AD,交AD于G,BC于H,如图1所示:则m=ABEM,n=BCEH,p=CDEN,q=ADEG,∵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GH,BC=AD=MN,∴m+p=ABMN=ABBC,n+q=(BCGH=BCAB,∴m+p=n+q;∴①不正确,②正确;若m=n,则p=q,作AP⊥BE于P,作CQ⊥DE于Q,延长BE交CD于F,如图2所示:则∠APB=∠CQF=90°,∵m=BEAP,n=BECQ,∵m=n,∴AP=CQ,∵AB∥CD,∴∠1=∠2,在△ABP和△CFQ中,,∴△ABP≌△CFQ(AAS),∴AB=CF,∴F与D重合,∴E一定在BD上;∴③不正确,④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如图,矩形ABCD 的边分别与两坐标轴平行,对角线AC 经过坐标原点,点D 在反比例函数(x >0)的图象上.若点B 的坐标为(﹣4,﹣4),则k 的值为( )A .2B .6C .2或3D .﹣1或6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矩形的对角线将矩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找到图中的所有矩形及相等的三角形,即可推出S 四边形DEOH =S 四边形FBGO ,根据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出k 2﹣5k+10=16,再解出k 的值即可.【解答】解:如图:∵四边形ABCD 、FAEO 、OEDH 、GOHC 为矩形, 又∵AO 为四边形FAEO 的对角线,OC 为四边形OGCH 的对角线, ∴S △AEO =S △AFO ,S △OHC =S △OGC ,S △DAC =S △BCA , ∴S △DAC ﹣S △AEO ﹣S △OHC =S △BAC ﹣S △AFO ﹣S △OGC , ∴S 四边形FBGO =S 四边形DEOH =(﹣4)×(﹣4)=16,∴xy=k 2﹣5k+10=16, 解得k=﹣1或k=6.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矩形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关键是判断出S 四边形DEOH =S 四边形FBGO .8.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D=5,点E 、F 是正方形ABCD 内的两点,且AE=FC=3,BE=DF=4,则EF 的长为( )A .B .C .D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延长AE 交DF 于G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GD 与△ABE 全等,得出AG=BE=4,由AE=3,得出EG=1,同理得出GF=1,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EF 的长.【解答】解:延长AE 交DF 于G ,如图: ∵AB=5,AE=3,BE=4,∴△ABE是直角三角形,∴同理可得△DFC是直角三角形,可得△AGD是直角三角形,∴∠ABE+∠BAE=∠DAE+∠BAE,∴∠GAD=∠EBA,同理可得:∠ADG=∠BAE,在△AGD和△BAE中,,∴△AGD≌△BAE(ASA),∴AG=BE=4,DG=AE=3,∴EG=4﹣3=1,同理可得:GF=1,∴EF=,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EG=FG=1,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9.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底边BC上异于BC中点的一个点,∠ADE=∠DAC,DE=AC.运用这个图(不添加辅助线)可以说明下列哪一个命题是假命题?()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C.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梯形;命题与定理.【分析】已知条件应分析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对应相等的四边不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得出∠B=∠E,AB=DE,进而得出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解:∵△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C,在△ADE与△DAC中,∵,∴△ADE≌△DAC,∴∠E=∠C,∴∠B=∠E,AB=DE,但是四边形ABDE不是平行四边形,故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结合已知选项,得出已知条件应分析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不是平行四边形是解题关键.10.已知:如图,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AD=BC,AC⊥BC,BE⊥AB交AC 的延长线于E,EF⊥AD交AD的延长线于F,下列结论:①BD∥EF;②∠AEF=2∠BAC;③AD=DF;④AC=CE+EF.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已知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对各个结论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最后的答案.【解答】解:根据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可得出的条件有:AC=BD,∠OAB=∠OBA=∠ODC=∠OCD(可通过全等三角形ABD和BAC得出),OA=OB,OC=OD,∠ACB=∠ADB=90°(三角形ACB和BDA全等).①要证BD∥EF就要得出∠ADB=∠EFD,而∠ADB=90°,∠EFD=90°,因此∠ADB=∠EFD,此结论成立;②由于BD∥EF,∠AEF=∠AOD,而∠AOD=∠OAB+∠OBA=2∠OAB,因此∠AEF=2∠OAB,此结论成立.③在直角三角形ABE中,∠OAB=∠OBA,∠OAB+∠OEB=∠OBA+∠OBE=90°,因此可得出∠OEB=∠OBE,因此OA=OB=OE,那么O就是直角三角形ABE斜边AE的中点,由于OD∥EF,因此OD就是三角形AEF的中位线,那么D就是AF的中点,因此此结论也成立.④由③可知EF=2OD=2OC,而OA=OE=OC+CE.那么AC=OA+OC=OC+OC+CE=2OC+CE=EF+CE,因此此结论也成立.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质.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得出的角和边相等是解题的基础.二、填空题11.命题:“三角形中至多有两个角大于60度”,用反证法第一步需要假设三个内角都不大于60度.【考点】反证法.【分析】利用反证法证明的步骤,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至多有两个角大于60度”,应先假设三个内角都不大于60度.故答案为:三个内角都不大于60度.【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证法,正确掌握反证法的第一步是解题关键.12.如图,在梯形ABCD中,CD∥AB,且CD=6cm,AB=9cm,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P以1cm/s的速度由A向B运动,Q以2cm/s的速度由C向D运动.则2或3秒时,直线QP将四边形ABCD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梯形.【专题】动点型.【分析】设x秒时,直线QP将四边形ABCD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则AP=xcm,BP=(9﹣x)cm,CQ=2xcm,DQ=(6﹣2x)cm;分两种情况:①当AP=DQ时,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②当BP=CQ时,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设x秒时,直线QP将四边形ABCD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则AP=xcm,BP=(9﹣x)cm,CQ=2xcm,DQ=(6﹣2x)cm;∵CD∥AB,∴分两种情况:①当AP=DQ时,x=6﹣2x,解得:x=2;②当BP=CQ时,9﹣x=2x,解得:x=3;综上所述:当2秒或3秒时,直线QP将四边形ABCD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2或3.【点评】本题考查了梯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方程等知识;熟练掌握梯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如图所示,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F、G分别为BD、CE的中点,若FG=6,则DE+BC=12,BC=8.【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中位线定理得:DE=BC,根据梯形中位线定理得FG=(DE+BC),由FG=6求得DE+BC的值即可.【解答】解:∵点F、G分别为BD、CE的中点,∴FG=(DE+BC),∵FG=6,∴DE+BC=2FG=2×6=12;∵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BC,∴DE+BC=BC+BC=BC=12,∴BC=8.故答案为:12;8.【点评】本题考查了梯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是一道不错的几何综合题.14.已知=5,则=﹣4或﹣1.【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得出=6,即可求出=2,=3或=3,=2.分别代入求解即可.【解答】解:∵ =5,∴()2=25,解得=6,∴解得=2,=3或=3, =2.∴=﹣4或﹣1,故答案为:﹣4或﹣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求出与的值.15.已知: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它的顶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运动(点A ,D 都不与原点重合),顶点B ,C 都在第一象限,且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P ,连接OP .设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d ,则在点A ,D 运动的过程中,d 的取值范围是 2<d ≤2.【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A 、O 重合时,点P 到y 轴的距离最小,为正方形ABCD 边长的一半,OA=OD 时点P 到y 轴的距离最大,为PD 的长度,即可得解.【解答】解:当A 、O 重合时,点P 到y 轴的距离最小,d=×4=2,当OA=OD 时,点P 到y 轴的距离最大,d=PD=2,∵点A ,D 都不与原点重合,∴2<d ≤2,故答案为2<d ≤2.【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2)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根据垂线段最短判断出最小与最大值的情况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已知双曲线y 1=﹣与两直线y 2=﹣x ,y 3=﹣8x ,若无论x 取何值,y 总取y 1,y 2,y 3中的最小值,则y 的最大值为 2.【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分析】y 始终取三个函数的最小值,y 最大值即求三个函数的公共部分的最大值.【解答】解:联立y 1、y 2可得,解得或,∴A (﹣2,),B (2,),联立y 1、y 3可得,解得或,∴C (﹣,2),D (,﹣2), ∵无论x 取何值,y 总取y 1,y 2,y 3中的最小值, ∴y 的最大值为A 、B 、C 、D 四点中的纵坐标的最大值,∴y 的最大值为C 点的纵坐标,∴y的最大值为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确定出y的最大值为三个函数公共部分的最大值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7.计算:.【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先化简,再进一步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合并即可.【解答】解:原式=3﹣+2(﹣)=3﹣+6﹣4=5﹣.【点评】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在进行此类运算时,一般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形式后再运算.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挖去一个矩形,在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准确作出一条直线,将剩下图形的面积平分.(保留作图痕迹)【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分析】先找到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中心,然后过中心作直线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用到的知识点有中心对称及矩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一定难度,注意掌握中心与中心对称点之间的关系.19.为了从甲、乙两名选手中选拔一个参加射击比赛,现对他们进行一次测验,两个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为了比较两人的成绩,制作了如下统计图表:甲、乙射击成绩统计表.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命中10环的次数甲7 740乙77.5 5.4 1甲、乙射击成绩折线图.(1)请补全上述图表(请直接在表中填空和补全折线图),并写出甲和乙的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2)如果规定成绩较稳定者胜出,你认为谁应胜出?说明你的理由.【考点】折线统计图;算术平均数;中位数;方差.【专题】图表型.【分析】(1)分别利用中位数以及方差和平均数求法得出即可;(2)利用方差的意义,分析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解:(1)甲、乙射击成绩统计表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命中10环的次数甲7 7 4 0乙7 7.5 5.4 1甲、乙射击成绩折线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得:乙的射击成绩为:2,4,6,8,7,7,8,9,9,10,则平均数为=7(环),方差为:[(2﹣7)2+(4﹣7)2+(6﹣7)2+(8﹣7)2+(7﹣7)2+(7﹣7)2+(8﹣7)2+(9﹣7)2+(9﹣7)2+(10﹣7)2]=5.4;甲的射击成绩为9,6,7,6,2,7,7,?,8,9,平均数为7(环),则甲第八环成绩为70﹣(9+6+7+6+2+7+7+8+9)=9(环),所以甲的10次成绩为:9,6,7,6,2,7,7,9,8,9.方差为:[(9﹣7)2+(6﹣7)2+(7﹣7)2+(6﹣7)2+(2﹣7)2+(7﹣7)2+(7﹣7)2+(9﹣7)2+(8﹣7)2+(9﹣7)2]=4.…(8分)(2)由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甲比较稳定,故甲胜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以及方差和平均数求法,正确记忆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20.阅读下列材料:求函数的最大值.解:将原函数转化成x的一元二次方程,得.∵x为实数,∴△==﹣y+4≥0,∴y≤4.因此,y的最大值为4.根据材料给你的启示,求函数的最小值.【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可将原函数转换为(y﹣3)x2+(2y﹣1)x+y﹣2=0,继而根据△≥0,可得出y的最小值.【解答】解:将原函数转化成x的一元二次方程,得(y﹣3)x2+(2y﹣1)x+y﹣2=0,∵x为实数,∴△=(2y﹣1)2﹣4(y﹣3)(y﹣2)=16y﹣23≥0,∴y≥,因此y的最小值为.【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这样的信息题,一定要熟读材料,套用材料的解题模式进行解答.21.如图,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O是菱形,对角线OB在x轴正半轴上,点A的坐标为(4,4),点D为AB的中点.动点M从点O出发沿x轴向点B运动,运动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试解答下列问题:(1)则菱形ABCO的周长为32,菱形ABCO的周长为32,(2)当t=4时,求MA+MD的值;(3)当t取什么值时,使MA+MD的值最小?并求出他的最小值.【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根据坐标与图形的关系求出OF,AF的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出菱形的边长,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周长;(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求出MD的值,计算得到MA+MD的值;(3)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AD′交x轴于点M,作出MA+MD的值最小时的点M,根据菱形的性质和坐标与图形的关系求出AD′的长,得到答案.【解答】解:(1)∵点A的坐标为(4,4),∴OF=4,AF=4,由勾股定理得,OA==8,∴菱形ABCO的周长为32;(2)当t=4时,点M与对角线的交点F重合,则MA=4,在Rt△AMB中,AB=8,点D为AB的中点,∴MD=AB=4,∴MA+MD=4+4;(3)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AD′交x轴于点M,则此时MA+MD的值最小,由题意和菱形的性质可知,点D的坐标为(6,2),则D′的坐标为(6,﹣2),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kx+b,,解得,,则直线AD′的解析式为:y=﹣3x+16,﹣3x+16=0,x=,点M的坐标为(,0),即OM=,则当t=时,MA+MD的值最小,作D′E⊥AC于E,由菱形的性质可知,D′为BC的中点,∴D′E=2,EF=2,则AE=6,在Rt△AED′中,AE=6,D′E=2,AD′==4,则MA+MD的最小值为4.【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和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以及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灵活应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作出对称点得到最短路径是解题的关键.22.一家化工厂原来每月利润为120万元,从今年1月起安装使用回收净化设备(安装时间不计),一方面改善了环境,另一方面大大降低原料成本.据测算,使用回收净化设备后的1至x月(1≤x≤12)的利润的月平均值w(万元)满足w=10x+90,第二年的月利润稳定在第1年的第12个月的水平.(1)设使用回收净化设备后的1至x月(1≤x≤12)的利润和为y,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前几个月的利润和等于700万元;(2)当x为何值时,使用回收净化设备后的1至x月的利润和与不安装回收净化设备时x 个月的利润和相等;(3)求使用回收净化设备后两年的利润总和.【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专题】销售问题;压轴题.【分析】(1)因为使用回收净化设备后的1至x月(1≤x≤12)的利润的月平均值w(万元)满足w=10x+90,所以y=xw=x(10x+90);要求前几个月的利润和=700万元,可令y=700,利用方程即可解决问题;(2)因为原来每月利润为120万元,使用回收净化设备后的1至x月的利润和与不安装回收净化设备时x个月的利润和相等,所以有y=120x,解之即可求出答案;(3)因为使用回收净化设备后第一、二年的利润=12×(10×12+90),求出它们的和即可.【解答】解:(1)y=xw=x(10x+90)=10x2+90x,10x2+90x=700,解得:x1=5或x2=﹣14(不合题意,舍去),答:前5个月的利润和等于700万元;(2)10x2+90x=120x,解得:x1=3,x2=0(不合题意,舍去),答:当x为3时,使用回收净化设备后的1至x月的利润和与不安装回收净化设备时x个月的利润和相等;(3)第一年全年的利润是:12(10×12+90)=2520(万元),前11个月的总利润是:11(10×11+90)=2200(万元),∴第12月的利润是2520﹣2200=320(万元),第二年的利润总和是12×320=3840(万元),2520+3840=6360(万元).答:使用回收净化设备后两年的利润总和是6360万元.【点评】本题需正确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进一步求解.23.如图,在矩形ABCD中,∠ADC的平分线交BC于点E、交AB的延长线于点F,G是EF的中点,连接AG、CG.(1)求证:BE=BF;(2)请判断△AG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矩形的性质.【分析】(1)由矩形的性质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得∠ADF=∠BEF=∠CDF=∠F,可证明BE=BF;(2)连接BG,可证明△AGF≌△CGB,可证得AG=CG,进一步可证明∠AGC=90°,可判定△AG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为矩形,∴AB∥CD,AD∥BC,∴∠F=∠CDF,∠ADF=∠BEF,∵DF平分∠ADC,∴∠CDF=∠ADF,∴∠F=∠BEF,∴BE=BF;(2)解:△AG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如图,连接BG,由(1)可知BE=BF,且∠FBE=90°,∴∠F=45°,∴AF=AD=BC,∵G为EF中点,∴BG=FG,∠EBG=45°,在△AGF和△CGB中,,∴△AGF≌△CGB(SAS),∴AG=CG,∠AGF=∠BGC,∴∠BGF+∠AGB=∠AGB+∠AGC,∴∠AGC=∠BGF=90°,∴△AG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和矩形的性质,在(1)中充分利用矩形的对边分别平行是解题的关键,在(2)构造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1,已知直线y=2x分别与双曲线y=、y=(x>0)交于P、Q两点,且OP=2OQ.(1)求k的值.(2)如图2,若点A是双曲线y=上的动点,AB∥x轴,AC∥y轴,分别交双曲线y=(x >0)于点B、C,连接BC.请你探索在点A运动过程中,△ABC的面积是否变化?若不变,请求出△ABC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3)如图3,若点D是直线y=2x上的一点,请你进一步探索在点A运动过程中,以点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此时点A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解分式方程;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综合题.【分析】(1)先求出点P的坐标,再从条件OP=2OQ出发,构造相似三角形,求出点Q的坐标,就可求出k的值.(2)设点A的坐标为(a,b),易得b=,结合条件可用a的代数式表示点B、点C的坐标,进而表示出线段AB、AC的长,就可算出△BAC的面积是一个定值.(3)以点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可分成两类:①AC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②AC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建立关于a的方程,即可求出a的值,从而求出点A的坐标.【解答】解:(1)过点Q作QE⊥x轴,垂足为E,过点P作PF⊥x轴,垂足为F,如图1,联立,解得:或.∵x>0,∴点P的坐标为(2,4).∴OF=2,PF=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兴区2017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测试(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若式子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由题意得,x-1≥0,解得x≥1.故选C.2.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 C. D.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A不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B符合题意;C.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C不符合题意;D. 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D不符合题意.3.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B. C. D.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加法,先判断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解答】解:A.,故错误;B.,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错误;C.,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错误;D.,正确。

故选D.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度”时,应假设()A. 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度 B. 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度C. 有一个内角大于60度D. 有一个内角小于60度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分析】本题结合角的比较考查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熟记反证法的步骤,然后进行判断即可.反证法的步骤是:(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解答】解: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应先假设三角形中每一个内角都不小于或等于60°,即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是反函数图象上的点,过点A与x轴垂直的直线交x轴于点B,连结AO,若△ABO的面积为3,则k的值为()A.3B.-3C.6D.-6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根据已知条件得到三角形ABO的面积=AB•OB,由于三角形ABC的面积=AB•OB=3,得到|k|=6,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三角形AOB的面积=AB•OB=3,∴|k|=6,∵k<0,∴k=-6,故选D6.湖州是“两山”理论发源地.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以“学习两山理论,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中,某班6名同学的成绩如下(单位:分):97,99,95,92,92,93,则这6名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A. 93分,92分B. 94分,92分C. 94分,93分D. 95分,95分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利用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解答】解:在这一组数据中92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92;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92、92、93、95、97、99,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93,95,它们的平均数是94,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故选B.7.如果关于x的方程2x2-x+k=0(k为常数)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A. B. C. D.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解:∵关于x的方程2x2-x+k=0(k为常数)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2-8k=0,解得k=.故选A.先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列出关于k方程,求出k的值即可.本题考查的是根与系数的关系,熟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中,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两个实数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解:A、两条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平分的四边形为矩形;故本选项错误;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本选项错误;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正确;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A、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B、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D、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本题综合考查了正方形、矩形、菱形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答此题时,必须理清矩形、正方形、菱形与平行四边形间的关系.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B、C三点的坐标为(0,0)、(4,0)、(3,2),以A、B、C三点为顶点画平行四边形,则第四个顶点不可能在()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分析】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已知条件正确画图、数形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可以画出草图,然后解答.【解答】解:现根据题意画出草图:A、B、C三点位置如图所示,要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则点D有三种可能,即分别以AB、AC、BC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故第四个顶点不可能在第三象限.故选C.10.新定义: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与,称为“同族二次方程”.如2(x-3)2+4=0与3(x-3)2+4=0是“同族二次方程”.现有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与是“同族二次方程”,那么代数式能取的最小值是()A. 2011B. 2013C. 2018D. 2023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求代数式的值,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配方法.由“同族二次方,得出,可得方程解得a、b的值,代入,配方可得.【解答】解:∵与是“同族二次方程”,∴,,∴,解得∴,∵最小值为0,∴最小值为2013,即最小值为2013. 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一个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度.正确答案:360试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比较简单,只要识记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即可.多边形外角和都等于360°,则四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度.【解答】解:∵多边形外角和=360°,∴四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度.故答案为360.12.甲、乙两位选手各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2环,方差分别是,,则选手发挥最稳定.正确答案:甲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解答】解:∵S2甲=0.015,S2乙=0.025,∴S2乙>S2甲∴成绩最稳定的是甲. 故答案为甲.13.如图1,在Rt△ABC中,∠ABC=90°,点D、E、F分别是AB、AC、BC边上的中点,连结BE、DF,已知BE=5,则DF=(图1)(图2)正确答案:5试题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知识,用到的知识点为:(1)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对应边的一半.已知BE是Rt△ABC斜边AC的中线,那么;EF是△ABC的中位线,则.【解答】解:∵△ABC是直角三角形,BE是斜边的中线,∴,又∵DF是△ABC的中位线,∴,∴DF=BE=5.故答案为5.14.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1),B(1,0),将线段AB绕着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A’,则A’的坐标为正确答案:(2,3)试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点的坐标的确定.作AC⊥x轴于C,作A′C′⊥x轴,垂足分别为C、C′,证明△ABC≌△BA′C′,可得OC′=OB+BC′=1+1=2,,A′C′=BC=3,可得结果.【解答】解:作AC⊥x轴于C,作A′C′⊥x轴,垂足分别为C、C′,∵点A、B的坐标分别为(-2,1)、(1,0),∴AC=2,BC=2+1=3,∵∠ABA′=90°,∴ABC+∠A′BC′=90°,∵∠BAC+∠ABC=90°,∴∠BAC=∠A′BC′,∵BA=BA′,∠ACB=∠BC′A′,∴△ABC≌△BA′C′,∴OC′=OB+BC′=1+1=2,A′C′=BC=3,∴点A′的坐标为(2,3).故答案为(2,3).15.如图,在△ABC中,D是AB上任意一点,E是BC的中点,过C作CF∥AB,交DE 的延长线于F, 连BF、CD,若∠FDB=30°,∠ABC=45°,BC=,则DF= .正确答案:4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30度角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证明CF∥DB,CF=DB,可得四边形CDBF是平行四边形,作EM⊥DB 于点M,解直角三角形即可.【解答】解:∵CF∥AB,∴∠ECF=∠EBD.∵E是BC中点,∴CE=BE.∵∠CEF=∠BED,∴△CEF≌△BED.∴CF=BD.∴四边形CDBF是平行四边形.作EM⊥DB于点M,∵四边形CDBF是平行四边形,,∴,DF=2DE,在Rt△EMB中,EM=BE•sin∠ABC=1,在Rt△EMD中,∵∠EDM=30°,∴DE=2EM=2,∴DF=2DE=4.故答案为4.16.将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绕着原点O顺时针旋转45°得到新(如图1所示),直线⊥轴,F为轴上的一个定点。

已知:的双曲线图像C1上的任意一点P到F的距离与到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定值,记为,即图像C1,().的解析式为,(1)如图1,若直线经过点B(1,0),双曲线C1且,则F点的坐标为;的解析式为,(2)如图2,若直线经过点B(1,0),双曲线C2且F(5,0).P为双曲线C在第一象限内图像上的动点,连接PF,Q为线段PF2上靠近点P的三等分点,连接HQ,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当HQ=HP时,点P 的坐标为.正确答案:(1)(4,0);(2)试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由题意得y=0时,,解得x=2或x=-2(舍去),利用可得结果;(2)设点P,由Q为线段PF上靠近点P的三等分点,可得Q,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解答即可.解:∵,当y=0时,,解得x=2或x=-2(舍去),∵,∴,∵OB=1,∴PH=1,则PF=AF=2,∴OF=4,∴F(4,0).故答案为(4,0);(2)设点P,∵Q为线段PF上靠近点P的三等分点,∴Q,∵H,HQ=HP,∴,化简得,解得或x=1(舍去),当时,.∴P.故答案为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共66分)17.(本题6分)计算正确答案:解:.试题解析: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算除法,再把各项化简,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18.(本题6分)解方程(1);(2)正确答案:解:(1),x-3=±3,x-3=3或x-3=-3,∴,;(2),(2x-1)(x+1)=0,2x-1=0或x+1=0,∴,.试题解析:此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两边分别开平方,再计算即可;(2)先把方程左边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再进一步计算19.(本题6分)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作ED∥AC,CE∥BD,DE,CE相交于点E.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正确答案:证明:∵DE∥AC,CE∥BD,∴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AC与BD相等且互相平分,∴OD=OC,∴四边形OCDE是菱形.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掌握基本的性质与判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由DE∥AC,EC∥BD,易得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又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平分,可得OC=OD,则四边形OCED是菱形.20.(本题8分)在某次考试中,现有甲、乙、丙3名同学,共四科测试实际成绩如下表:(1)若欲从中表扬2人,请你从平均数的角度分析,哪两人将被表扬?(2)为了体现学科差异,参与测试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实际成绩须以2:3:2:3的比例计入折合平均数.请你从折合平均数的角度分析,哪两人将被表扬?若欲从中表扬2人,请你从平均数的角度分析,哪两人将被表扬?正确答案:解:(1)=(分);=(分);=(分);答:乙、丙将被表扬;(2)==(分);=(分);=(分);答:甲、丙将被表扬.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1)把各科分数相加,再除以4即可;(2)按比例计算出平均分,再判断即可.21.(本题8分)如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其中A点坐标为(1,2).(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观察图象,直接写出当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点C,点P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若,求此时P点的坐标.正确答案:解:(1)把A(1,2)代入得:k=2,∴;把A(1,2)代入得:2=1+b,b=1,∴y=x+1;(2)∵A(1,2),∴B(-2,-1),由函数图像可得:当时,-2<x<0或x>1;(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C,y=0+1,y=1,∴C(0,1),∴OC=1,∵,∴,∴,当x=12时,,当x=-12时,,∴或.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待敌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把A(1,2)代入得k的值,把A(1,2)代入得b的值;(2)根据图像得出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方时x的取值即可;(3)由可得,解方程即可.22.(本题10分)某楼盘2018年2月份以每平方米10000元的均价对外销售,由于炒房客的涌入,房价快速增长,到4月份该楼盘房价涨到了每平方米121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