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第8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 位置复习课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精品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精品教案(详案)第1课时数的乘、除法教学内容:教材P112“成长小档案”和P113第1题,完成教材P115~118“练习二十五”第2、3、5、13、14、15、16、18题。
教学目标:1.帮助建构小数乘、除法的知识网络,厘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小数乘、除法。
能根据具体情境或按照要求取积、商的近似数。
能应用小数乘、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合作意识和数学表达能力。
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及速度。
教学重点:对小数乘、除法运算的巩固和提高。
教学难点:应用小数乘、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展示“成长小档案”1.分享学习成果。
师:本学期的学习涉及哪些内容?具体内容是什么?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用哪些方法解决问题?有什么收获?同学们在课前已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了整理,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整理的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用重点结论摘抄、知识点罗列、框架图、知识树等方式进行整理和展示。
师:刚才,几位同学展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档案,也分享了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同学们觉得他们的成长小档案做得怎么样?【预设】学生可针对同伴展示内容的一点或几点进行评价,教师应予以充分肯定。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建立“成长小档案”,对全册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积累了重要的数学学习经验,在今后的复习中都要用到这种方法。
2.梳理全册学习内容。
师: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小数的乘、除法,多边形的面积,简易方程,位置,可能性。
在所有学习的内容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课件出示教材P112的6幅图)学生自由发言后,阅读图配对话,了解同伴的想法。
二、整理小数乘、除法师:我们先回顾一下学过的知识,翻看教材第1、3单元的内容。
想一想,在这两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小数乘、除法的哪些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乘、除法)【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小数乘法”主要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小数除法”主要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以及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 总复习 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复习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植树问题。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等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总复习,帮助学生复习、归纳知识使本学期数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2、过总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运用法则、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巩固学习成果。
3、通过总复习,帮助学生能抓住重点、难点、弱点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查漏补缺。
4、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初步养成复习、整理、反思、评价的习惯。
教学重点: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节第1课时小数的乘、除法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课时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要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设计过程中关注以下两点:1、回顾整理,构建知识网。
小数乘、除法的复习分为两部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应用小数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全面的结构图,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
2、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在第一部分中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根据小数乘、除法和整数乘、除法在计算方法上的内在联系,可以把整数乘、除法与相应的小数乘、除法对比复习。
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整理相关知识,把这部分内容梳理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应用小数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通过练习巩固这部分的知识。
教学内容:教材P113第1题及练习二十五第2、3、13、14、21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建构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五年级 上册数学 核心素养目标 教案 第八单元 总复习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复习授课时间: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间隔与空隙规律。
②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建构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能熟练、正确地进行笔算小数乘法,按照要求截取积的近似值,并能解答有关的小数乘法应用题。
③思维与表达: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及速度,更深刻知道积与因数的联系。
④交流与反思: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思政元素:通过复习,感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兴趣和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复习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合作题组练习,使学生自我意识中建立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各个知识点,在思维中理清各知识之间的联系。
难点:深刻理清积与因数的联系及培养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激发兴趣2.板书课题: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复习教师活动:1.数学离不开计算,学习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石,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人们常用的应用运算,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这是继整数乘除法之后人类一伟大的数学创造,源于自然而又超越于自然,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伟大的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
2.板书课题学生活动:做好学习准备。
活动意图:感受数学应用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引领生活而又创造生活。
环节二:知识梳理。
关于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我们学习了很多内容,那么如何能将这些内容清晰地呈现出来,请你用四维图尝试进行整理,之后与你的组员分享交流,适当补充。
指名口答,说一说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个运算律。
3.解决实际问题(1)归一问题①4台同样的织布机2.5小时织布1.3千米,照这样计算,6台同样的织布机4.5小时织布多少千米?②汽车每行驶5千米要用汽油0.8千克。
如果汽车现有汽油50千克,要行驶325千米,还需加油吗?(2)工作效率问题工程队修一条8.5千米的公路,开始5天平均每天修0.65千米,为了加快进度,以后平均每天多修0.1千米,剩下的路还要修多少天?(3)平均速度问题双休日爸爸带小勇去登山。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 位置复习课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第8单元 总复习第2课时 位置复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114第4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位置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掌握将数对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 点:用数对确定位置难 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方法】:组织练习,质疑引导。
练习体验,小组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练习导入1.谈话:为了更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老师想调整一下同学们的座位。
下面是座位示意图:已知(1,4)表示小亮的位置。
⑴小明、小丽和小红的位置用数对分别可以表示为( , ),( , ),( , )。
⑵老师想把小刚排在(5,3)这个位置上,请你在图中标出来。
⑶从小明的位置向左数2列,再向后数1行就是小强的位置,小强的位置是( , )。
2.下面是一幅街区平面图,请看图回答问题1 234 561 2 34 5小亮小丽 小明 小红 讲台五爱城所在的位置可以用(2,7)表示,它在火车站以东200m,再往北700m 处。
⑴像上面那样描述一下其他建筑物的位置。
⑵小刚家在火车站以东600m,再往北400m 处小红家在火车站以东900m,再往北200m 处。
在图中标出这两名同学家的位置。
⑶星期六,小刚的活动路线是(6,4)→(2,7)→(4,3)→(5,7)→(7,6)→(9,4)→(11,1)→(11,8)→(6,4)。
与一说,他这一天先后去了哪些地方二、回顾整理1.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列,横排叫行2.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先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
如:(7,9)表示第7列第9行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列上。
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全部教学设计教案

师生交流小数乘除法意义,回顾以前学过的内容,你认为哪些知识点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 110 页第 1 题(1)。
二、整理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师:元旦节,老师家搞了一次小活动,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购物清单吧!出示购物清单:苹果每千克 2.5 元,买了 4.8 千克;买了 3 件同样的玩具,共用 73.5 元;糖果每千克 1.2 元,共用22.32 元;师:从清单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算一算苹果的总价和玩具的单价吧!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苹果的总价你是怎么解决的?(先让一个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让他说说 2.5×4.8 是怎样算的,师: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师:玩具的单价你又怎么解决的?(再让一个学生说 73.5÷3 是怎么算的,一起回忆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 师:算算糖果的单价吧。
教师巡视,算完后汇报方法。
22.32÷1.2师:也就是说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必须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就像这里的 22.32÷1.2 就要转化为 223.2÷12,再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出示:课本112页第2题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教师巡视师:这几道题在计算时该怎么转化呢?除法法则:一看: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数位(把除数转换成整数)。
三对齐: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同学们刚才算的三道题到底对不对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说验算的方法)师:小数乘除法的验算与整数乘除法的验算方法是相通的。
三、整理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简算师:刚才我们用竖式算出了苹果的总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的特征,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试试吧!(巡视,选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指名说简算依据。
五年级上册8总复习课时2人教新课标(21张PPT)

)上。 )数不变。
列 行
列
• 例1:
请1,2组的同学写出1~5号棋子所在的位置;3,4组的同学写出 6~10号棋子所在的位置。
• 例1:
方法小结:先确定棋子所在的列,再确定所在的行,写在小括号里,并用 逗号将两个数隔开。
答:茄子的面积是240平方米。
• 例2.下面这块地种了三种蔬菜。茄子、西红柿和黄瓜各种了多少平方米?这块地共有多少平方米?
黄瓜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5×32=800(平方米) 答:黄瓜的面积是800平方米。
• 例2.下面这块地种了三种蔬菜。茄子、西红柿和黄瓜各种了多少平方米?这块地共有多少平方米?
西红柿的面积(梯形的面积): (15+23)×32÷2=608(平方米) 答:西红柿的面积是608平方米。
• 例2.下面这块地种了三种蔬菜。茄子、西红柿和黄瓜各种了多少平方米?这块地共有多少平方米?
方法一: 这块地的总面积(三种图形面积之和): 240+800+608=1648(平方米) 答:这块地的总面积是1648平方米。
• (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为S=ah。 •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用字母表示为S=ah÷2。 •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为S=(a+b)h÷2。 • 回忆一下这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同桌之间说一说。
• 例2.下面这块地种了三种蔬菜。茄子、西红柿和黄瓜各种了多少平方米?这块地共有多少平方米?
• 例2.下面这块地种了三种蔬菜。茄子、西红柿和黄瓜各种了多少平方米?这块地共有多少平方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数据的统计与处理等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巩固和掌握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以实例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从而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数据的统计与处理等知识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的运用。
2.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
3.数据的统计与处理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从而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具体实例和练习题目。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教学过程中的练习和巩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两杯不同质量的果汁,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两杯果汁的总质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分析并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分数加减法、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数据统计与处理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总复习—位置、可能性复习(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8 总复习—位置、可能性复习(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复习课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这次的总复习课,我将带领学生复习“位置”和“可能性”这两个主题。
一、教学内容我将使用教材第五单元“可能性”和第六单元“位置”的内容进行复习。
这两个单元主要涉及到位置的相对性、可能性的计算以及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次复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位置和可能性的基本概念,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计算不确定事件的概率,以及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运用位置和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习内容,我将准备一些图片、卡片和骰子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和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会通过一些实例,如抽奖、掷骰子等,让学生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率。
2. 知识点复习:我会带领学生复习位置和可能性的基本概念,如坐标系、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等。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如计算掷骰子得到特定数字的概率,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位置和可能性的基本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及位置的相对性描述。
七、作业设计1. 计算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不确定事件的概率,如抛硬币、掷骰子等。
2. 应用题: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位置和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本次复习课的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题目,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次复习课,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位置和可能性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位置的相对性对于位置的相对性,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分不清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单元 总复习
第2课时 位置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P114第4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掌握将数对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用数对确定位置。
难 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
组织练习,质疑引导。练习体验,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1.谈话:为了更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老师想调整一下同学们的座位。下
面是座位示意图:
已知(1,4)表示小亮的位置。
⑴小明、小丽和小红的位置用数对分别可以表示为( , ),( , ),( , )。
⑵老师想把小刚排在(5,3)这个位置上,请你在图中标出来。
⑶从小明的位置向左数2列,再向后数1行就是小强的位置,小强的位置是
( , )。
2.下面是一幅街区平面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
2
3
4
5
6
1 2 3 4 5
小亮 小丽 小明 小红
讲台
五爱城所在的位置可以用(2,7)表示,它在火车站以东200m,再往北700m
处。
⑴像上面那样描述一下其他建筑物的位置。
⑵小刚家在火车站以东600m,再往北400m处小红家在火车站以东900m,再
往北200m处。在图中标出这两名同学家的位置。
⑶星期六,小刚的活动路线是(6,4)→(2,7)→(4,3)→(5,7)→
(7,6)→(9,4)→(11,1)→(11,8)→(6,4)。与一说,他这一天先
后去了哪些地方。
二、回顾整理
1.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2.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先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
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如:(7,9)表示第7列第9行。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列上。如:
(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行上。如:
(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物体向上、
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三、巩固拓展
1.运用平移的方法加深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按要求完成题目。 (答案:数对略)
(1)中点A的位置可用数对(1,1)表示,那么平行四边形其他各顶点的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A(1,1) B( , ) D( , ) C( , )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A(1,1) B( , )
D( , ) C( , )
●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 ●
●
●
●
●
火车站
邮电大厦 少年宫 五爱城 游泳馆 中山公园 五一剧场
天文馆
书 城
北
100m
位置分别怎样表示?
(2)写出平行四边形向上和向右平移的的图形,写出平移后的各顶点的位
置。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小结:一个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列
数没变,行数发生变化;向左或向右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行数没变,列数发
生变化。
2.教材第114页第4题。教师:我们都下过五子棋,都知道五子棋的规则。
请观察题中的情境图,你能用数对来准确地表示出图上的棋子的具体位置吗?
学生观察图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四、课后小结
位置可以由数对来确定,要注意数对的规范写法,逗号前面表示列,逗号后
面表示行。
五、作业: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
【板书设计】
位置复习课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