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血原因预防措施论文

合集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的原因与处理对策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的原因与处理对策

骆东峰抄袭71% 不用请认真修改谢谢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的原因与处理对策骆东峰冯辉于文江单位名称:安徽省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236000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的原因与处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床出血(共12例)的原因与处理措施。

结果:术中因剥离胆囊床时损伤肝包膜及肝实质 2 例(16.7%) ,胆囊静脉血管出血3例(25.0%), 肝中静脉属支出血3 例(25.0%) , 胆囊动脉出血患者4 例(33.3%)。

采用明胶海绵及纱布压迫、钛夹钳夹、电凝止血等止血措施获得较好的效果。

全组病例中转开腹 1 例,术后未发生再次出血, 无胆管损伤。

结论:胆囊床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常见原因, 只要术者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及相应处理对策, 均能获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床;出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由于具有创伤轻、效果好等显著优点而被人们所接受,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标准术式[1]。

随着LC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其并发症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2]。

有文献报道LC中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0.11%,致中转开腹的比例为0-1.9%[3]。

胆囊床是常见的出血部位之一,难以控制的胆囊床出血有时会迫使中转开腹手术,少数患者甚至可以造成致命的危险。

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共实施LC术500例,其中并发胆囊床出血(出血量超过100 mL)12例,发生率为2.40%,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胆囊床出血 ( 出血量超过 100 mL)12例; 其中男5例, 女6例, 年龄 25~62 岁, 平均43.5岁, 病程5个月~21 年, 平均7年。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3 例,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2 例,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并结石 3 例, 肝硬化并结石性胆囊炎 4例, 术中胆囊床出血量为 100~150 mL 9 例, 150~200 mL 2 例,200~250 mL 1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及处理_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及处理_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及处理【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120例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研究中所有出血病例手术中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因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

无胆管损伤。

结论只要遵循耐心压迫止血、吸尽积血后再钳夹、电凝的处理原则,控制胆囊动脉出血,及时适时中转开腹。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预防;处理与开腹手术时发生胆囊动脉损伤出血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发生胆囊动脉损伤出血处理较困难,这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重要原因[1]。

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120例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和处理胆囊动脉出血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120例患者,其中男48例,女72例,年龄19.4~72.5岁。

诊断为结石性胆囊炎或胆囊息肉。

本组发生胆囊动脉出血120例患者,其中胆囊动脉主干出血3例,胆囊动脉分支出血20例,Calot 血管出血97例。

1.2 方法本组早期采用四孔法,后改用三孔法,手术困难时再增加一右腋前线处戳孔完成手术。

手术方法:①顺行法胆囊切除。

②逆行法胆囊切除。

③顺逆结合法胆囊切除。

2 结果所有出血病例手术中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因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

无胆管损伤。

3 讨论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

胆囊动脉(cystic artery,CA)起源、走行和数目等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引起术中大出血的主要原因。

有时,解剖Calot三角分离胆囊动脉时,动脉破裂或横断出血。

胆囊动脉分为主干型(84.4%),多支型(8.0%),胆囊床迷走动脉(1.2%),CA细小或缺如(6.4%)[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术后出血及预防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术后出血及预防
12 手 术 方 法 .
止血 成 功 。 胆 囊 床 渗 血 多 为 胆 囊 炎 症 明 显 , 囊 层 次 不 清 . 离 胆 囊 床 胆 分
过深 导致 出血 , 以用 明 胶 海 绵 加 Z 可 T胶 压 迫止 血 。
肝 中静 脉 分 支 损 伤 出 血 是 由 于 分 离 胆 囊 床 时 误 入 肝 实 质 或
早 期 采 用 四孑 法 。 期 多 采 用 三孔 法 L 顺 逆结 合 法 切 除 胆 L 后 C. 囊。
2结 果
胆囊 床 出 血 电 凝 止 血 时 过 深 损 伤 肝 中静 脉 分 支 。 昌 平圆 过 对 蔡 通
国人 1 8例 肝 脏 标 本 研 究 后 认 为 肝 中 静 脉 及 其 属 支 突 入 胆 囊 床 2 的 占 1 . 部 分 在 行 程 中突 出 于 肝 组 织 表 面 , 与 组 成 胆 囊 床 , 25 %. 参 其直 径 大 , 受 损 伤 , 是 胆 囊 床 大 出血 原 因 之 一 。 中 静 脉 及 其 易 也 肝 属 支 出血 较 猛 , 先 迅 速 压 迫 止 血 , 人 【 道 应 用 明 胶 海 绵 加 应 有 3 】 报 Z T胶 压 迫 止 血 3例 全 部 成 功 之 报 道 。 组 有 一 例 L 本 C中 胆囊 床 渗
7 5 0 ;. 岛市 中 心 医 院 麻醉 科 , 东 青 岛 2002 青 山
26 0 6 00
【 要】目的 探 讨 腹 腔 镜 胆 囊 切 除术 ( C 常 见 并 发 症 及 其 预 防 措 施 。方 法 通 过 对 我 院一 组 6 8 摘 L) 7 3例 I 回顾 性 分 析 并 结 合 J C 文献 对 其 常 见 并 发 症 进 行 了总 结 。结 果 本 组 L C共 发 生 并 发 症 17例 , 中 术 中大 出血 2 5 其 5例 , 后 腹 腔 大 出 血 4例 , 亡 术 死 例 。 结 论 I 是 治疗 胆囊 良性 疾 患 的首 选 术 式 , 中 及 术 后 出 血 是 I £ 术 J C常 见 并 发 症 , 是 导 致 中转 开腹 和危 机 患 者 生 命 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穿刺孔出血的防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穿刺孔出血的防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穿刺孔出血的防治【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穿刺孔并发出血的防治。

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以来,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2033例临床资料,对并发术穿刺孔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发生切口出血16例,发生率为0.78%。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遇情况复杂、多变,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积累,掌握手术技巧,可减少伤口出血。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穿刺孔出血Prevention of bleeding in the puncture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PENG Jin【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how to prevent and therapy the bleeding in the puncture during LC.Methods:The clinic data of 16 patients who had been reoperated in 2033 cases of LC after 1997 were analyzed.Results:16 patients had the puncture bleeding and the rate was 0.78%.Conclusions:The LC operation is complex.The keys to reduce the rate of bleeding need accumulate experience,operatingcarefully.【Key words】Cholecystectomy;Puncture bleeding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简称LC)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痛苦小、术后劳动力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于穿刺孔出血,甚至大出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引发医疗纠纷,不能不引起广大腹腔镜医生的注意。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然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 出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能会导致出血。

出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手术中动脉或静脉损伤、电切过度或未完全止血。

预防措施:- 避免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减少出血源。

- 术前及术中留心查看血管位置,并小心处理。

- 电切时要注意功率和时间的控制,避免切割过度。

2. 胆漏:胆囊切除术后,可能会导致胆管连接处漏胆。

主要原因可能是胆管连接处没有完全闭合或术后组织炎症。

预防措施:- 术中要仔细确保胆管的完全闭合。

- 注意对术后的病人进行监测,一旦出现胆漏的症状,及时处理。

3. 胆总管损伤:在胆囊切除术中,可能会不小心损伤胆总管,导致胆汁外漏或胆管狭窄。

预防措施:- 在手术中,小心处理胆总管周围的组织,避免损伤。

- 切割胆囊与胆总管连接处时,要避免过度用力,尽量保持和胆总管的距离。

4. 胰腺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的解剖关系复杂,操作难度较大,有时可能会损伤胰腺,导致术后胰腺炎。

预防措施:- 在手术中,小心处理脏器,尤其是与胆囊和胰腺相邻的部位。

- 术中要保持良好的视野,减少误伤的风险。

5. 感染:任何手术都有感染的风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不例外。

感染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术后伤口未正确清洁和处理,导致细菌感染。

预防措施:- 术前要进行准确的消毒和清洁,避免术中术后伤口感染。

- 术后要进行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治疗。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仍然会发生一些并发症。

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者需要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熟悉解剖知识,并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

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细致观察和护理也非常重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是一种常见的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胆囊疾病,如胆囊结石和胆囊炎。

尽管该手术具有许多优势,但仍存在一些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将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1. 伤及胆管和胆管结石梗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医生需要解剖和处理与胆囊相连的胆小管和胆总管。

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损伤这些结构,导致胆管狭窄、胆管结石梗阻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确保手术时使用细镊子和钩子轻轻操作,避免过度牵拉胆管。

在解剖胆管时,必须仔细辨别胆管和胆囊的分界,并谨慎处理胆管结石。

2. 出血手术中可能会发生血管损伤引起的出血情况,特别是在胆囊床或肝脏表面。

预防措施:术前必须仔细评估患者的肝脏情况,如有肝功能异常、肝硬化等情况应格外小心。

手术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视野,维持血液凝固功能正常,通过止血钳等手段及时止血。

3. 腹腔镜导致的放射性胆胰炎腹腔镜手术需要使用大量的电热能量或高频电流,可能会引起胆胰组织的放射性损伤,形成胆胰炎。

预防措施: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电热能量的使用,避免过大的热损伤。

术后对胆囊床和胆囊切除部位进行彻底的冲洗,清除残留在胆囊床的胆汁和结石,减少炎症和感染的风险。

4. 胃肠道损伤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术者需要操作器械通过腹壁插入腹腔,可能会误伤胃肠道,导致胃肠穿孔或损伤。

预防措施:在手术前进行仔细的腹部检查,了解腹部器官的位置和情况,避免器械操作过度牵拉和刺激胃肠道。

术中要小心操作,特别是在遇到胃肠粘连的患者时,更应该慎重操作。

5. 术后感染由于手术部位的创口,可能会导致术后感染,如腹腔感染、脓肿等。

预防措施:术前要消毒清洁手术部位,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在手术结束后,应认真处理手术创口,尽量减少感染的机会。

术中注射静脉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6. 胆总管结石滑脱在胆囊切除术中,可以将胆道结石从胆囊取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血性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附10例报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血性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附10例报告)
例 , 硬 化 1例 ( 功 能 C i 级 ) 本 组 以 术 中 出 血 > 肝 肝 hl A d 。 5 ml , 后 出 血 ≥ 5 mlh或 ≥ 3¨ / 4 0 E 术 0 / 0 ml2 h为 标 准 _ 。 1 O 2 ] O例 出 血量 2 0 0 mI平 均 3 5 , 中 7例 , 后 3例 。1 0  ̄8 0 , 5 ml术 术 O例 中 2
症 仍 可 能导 致 严 重 后 果 。2 0 0 0年 8月 一 2¨ 0 6年 6月 , 院 行 O 我 L 1 C4 2例 中 ,O例 发 生 出 血 , 血发 生 率 2 4 , 就 出 血 的原 1 出 . 现
因 及处 理结 果 报 告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例急性结 石性胆囊炎急 诊行 L . 余均 在疼 痛消失 后 , C其 B超 提
L 中 1 术 中 、 后 发 生 出血 的 临 床 资 料 。术 中 出血 7例 , 中 转 开腹 止 血 , 6例 行 钛 夹 、 凝 、 迫 、 扎 等 止 血 ; 后 出血 3例 , C 0例 术 1例 余 电 压 缝 术 腹
腔镜 探 查 止 血 。 结 果 L C手 术 时 间 5 ~ 10 n 平 均 8 mi。 术后 病理 检 查 与 术 前诊 断 一致 。 所 有 出血 均 得 到 有 效 控 制 , 5 9 mi, 5 n 治愈 出院 。 术 术 中、 术后 出 血是 L 的 主要 并发 症 之 一 , 格 C 严 后 住 院 时 间 3 1d, 均 4 5 。 随 访 2 1 ~ 0 平 .d ~ 2个 月, 均 4个 月 ,0例 均 无 再 发 出血 。结 论 平 1 掌握 手术 指 征 , 熟练 细 致 的 操 作 、 时 有 效 的 处 理 可 以避 免 出现严 重后 果 。 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防治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防治体会
4 3 6 ・临床研究 ・
作为血小 板聚集的诱导剂 ,以此在血小板 聚集仪 上进行血小板 聚集 率 的测试 。当所有患者经过一 周的治疗后 ,按 照前述步骤重复操 作从而
获得血小板 聚集率 1 . 3统计学 处理
No v e mb e r 2 0 1 3 . V o I . 1 1 . N o . 3 2 毽m蹯
表1 各组患者服药前及治疗l 周后血小板聚集率对比【 ( i±S ),%, n = 4 0 ]
参考 文献
[ 1 ] 孙彤, 唐 海沁, 黄 晓晖 , 等. 不 同剂量 阿 司匹林抗 血 小板治 疗老 年冠 心 病 的临床研 究 [ J ] . 中国老年学 杂志, 2 0 0 9 , 2 9 ( 3 ) : 3 3 4 — 3 3 6 . 【 2 ] 杨 兆宇, 崔瑾 . 老年冠 心病 介入 术后 长期双联 抗 血小 板治疗 1 3 5 例
[ J ] . 中国老年 学杂志 , 2 0 1 2 , 3 2 ( 1 0 ) : 2 1 8 3 - 2 1 8 4 .
【 3 ] 朱 英姿, 蒋跃 绒 . 双联 抗 血小 板长 期治疗 老 年冠 心病 患者 的可行
注 :与服 药前 对比 , P< 0 . 0 5;与1 5 0 mg  ̄. . 对比 , O . 0 5
于 临床抑制血小板 聚集 与活化最为理想 的药物之 ‘ ,尤其 是在 冠心病 二 级预 防 中有 着 十分重要 的作 用与地 位 。阿 司匹林在 冠心病 的 治疗 上 ,作用机 制主要 为 :通过让 血小板 中的环氧化 酶第5 3 0 位丝氨 酸残 基乙酰化 ,然后将酶的活性 中心破坏 ,从而 阻止T X A 的合成 ,最终对 血小板聚集产生抑 制作用 】 。在本 次研 究中,1 6 0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随 机分为 四组 ( 阿司匹林7 5 mg 组 、阿司匹林 l 0 0 m g 组、阿司 匹林 1 5 0 m g 组 、对照 组 ),所有 患者 皆给予 常规 药物治疗 ,对 照组 仅进行 常规 治疗 ,其 余3 组患者 加服 阿司 匹林 治疗 ,每天 的剂量 分别 为7 5 mg 、 1 0 0 mg 、1 5 0 mg 。经治疗后发现 ,给予每天7 5 m g 或者 l O O m g [  ̄司 匹林 治疗 ,明显优于对照 组及1 5 0 m g 组 ,抗血小 板作用 比较 良好 ,疗效 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29-02
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大多是由于术者操作
技术不熟练,术中解剖层次不清晰所引起的。

我们对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间共3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血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术后出血原因和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32~70岁,平均42岁,其中16例为急性胆囊炎发作,2例伴原发性高血压,均有右上腹疼痛伴背心不适症状。

实验室检查:26例白细胞超出正常范围,1例血小板值偏低,7例alt、ast轻度升高,10例淀粉酶值升高,血胆红素值正常。

b超:27例胆囊结石其中7例有“双边征”,4例胆囊息肉。

1.2 手术方法及术中、术后情况全麻下建立气腹(13-15mmhg),取头高足低位,四孔法,其中约10例先以三孔法操作术中出血致术野模糊改为四孔法。

1例制造气腹时套管针伤及腹主动脉,中转开腹止血;7例trocar穿刺孔出血,压迫、缝合止血;9例解剖calot 三角时,误伤胆囊动脉,电凝以钛夹钳夹血管止血;12例剥除胆囊时,胆囊床渗血,电凝、填塞止血材料止血;1例分离粘连时电钩
误伤肠系膜动脉,小功率电凝止血;1例术后出现血压下降,腹穿抽出不凝血,紧急抗休克并剖腹探察见胆囊血管所上钛夹滑脱,缝扎血管止血。

3 结果 31例均成功止血,1例经输血支持,合并高血压者术中术后血压维持于正常范围,均痊愈出院。

平均住院天数7天。

2 出血原因分析
2.1 穿刺造成的出血制造气腹时,套管针穿刺过深伤及腹主动脉、髂动脉、肠系膜血管引起大出血。

trocar穿刺时如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可引起皮下组织、肌肉组织、腹膜外组织出血,trocar在右肋缘下穿入刺伤肝脏。

取标本时,强行扩张戳孔,撕裂肌肉或伤及腹壁血管致出血。

2.2 胆囊动脉损伤较多见,胆囊动脉管径纤细,损伤后出血量并不大,术者在视野不清的情况下盲目操作造成进一步损害是危险所在。

胆囊动脉解剖学上变异很多,后支动脉漏夹,钛夹钳夹不牢松动、脱落以及急性炎症期术区水肿粘连解剖层次不清均是胆囊动脉易损伤的因素。

2.3 胆囊床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引起胆囊床弥散性渗血,剥离胆囊时过度牵拉胆囊撕裂胆囊床;胆囊与肝脏致密粘连,电切时层面过深伤及肝实质致出血。

大功率长时间的电凝止血在胆囊床局部可形成痂壳,但撤离电凝器时也一并将痂壳撕脱会造成越凝越出血的局面。

2.4 其他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出血原因如:解剖calot时伤及
肝动脉,门静脉;分离胆囊周围粘连组织致出血,电切钩误伤网膜血管、肠系膜血管;齿状抓钳取标本时抓伤肝脏或网膜致出血;血管所上钛夹夹闭不紧或滑脱;患者凝血功能差。

3 预防和处理
3.1 气腹针于脐上穿刺制造气腹是盲穿[1],一般说来在穿刺过程中针头突破筋膜和腹膜时有两次突破感。

但是过于肥胖的患者在穿刺过程中突破感并不显著,过瘦的患者又容易插入过深,操作时助手应与主刀协助尽可能从脐窝两侧提起腹壁,控制好穿刺力度,避免插入过深以及在穿刺过程中随意改变穿刺方向。

为防止气腹针刺伤大血管,很多医生在行lc时直接与脐上做切口,置入trocar。

脐上穿刺时,应选在腹白线上,因该处血管分布少不易出血,剑下trocar进入时应在肝圆韧带右侧,避免损伤该韧带。

取标本时,也最好选在脐部,该处组织相对疏松。

如胆囊肿大,可先将胆囊颈部提出腹壁外,打开胆囊吸尽胆汁,以卵圆钳夹碎结石分次取出最后再将胆囊提出,切忌盲目扩张穿刺孔。

术毕时,变换内窥镜位置,观察每一处穿刺孔有无渗血情况。

穿刺孔出血,大部分可自行止血,如果渗血较多可在腹腔镜监视下作电凝或分层缝合腹壁,术后对切口行加压包扎。

如果盲穿时损伤大血管生命体征会很快出现波动,或者已经在腔镜直视下发现出血部位则应即刻开腹止血,同时抗休克治疗,如需输血治疗尽量输新鲜血。

3.2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一些患者因合并心血管疾病,长期口服活血抗凝类药物,如病情允许术前应停用此类药物,改善凝血功
能后择期手术。

高血压使出血风险加大,对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前术后均应将血压控制于正常范围。

还有一些老年患者因血管弹性差,在气腹压存在情况下,细小血管的破损和创面渗血不易察觉,但手术结束气腹消失后,腹腔内压骤降反而引起出血。

针对以上种种,预防性置放血浆引流管很有必要。

“若术后腹腔引流管中血性液体引出,切引流液体量较大,有生命体征改变者,应行腹腔穿刺,床旁b超检查,明确有腹腔内出血后应立即手术行剖腹探查止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