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无解答)新人教版
【文库精品】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外国诗两首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首导学目标:1、在诵读中感受自然的美。
2、比较阅读,体会写景抒情诗的基本特点。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1、资料整合(叶赛宁)2、反复诵读,在头脑中形成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1、《夜》诗分四节,各写了什么内容?2、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本诗的主旨是?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比较阅读:《夜》与《静夜》(郭沫若)相同点:不同点:四、拓展延伸(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课外阅读《又一个五月之夜》【俄】费特多美的夜色!温馨笼罩了一切!午夜时分亲爱的家乡啊,谢谢!挣脱冰封疆界,飞离风雪之国,你的五月多么清新,多么纯洁!多美的夜色!繁星中的每一颗,重新又温暖柔和地注视着心灵。
空中,尾随着夜莺那婉转的歌,到处传播着焦灼,洋溢着爱情。
白桦期待着,那半透风的叶子,腼腆地招手,抚慰人们的目光,白桦颤动着,像新娘面临婚礼,既欣喜又羞于穿戴自己的盛装。
啊,夜色,你无形的容颜柔和,无论什么时节也不会使我厌倦!情不自禁吟唱着最新谱就的歌,我再一次信步来到你的身边。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节中的“谢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节和第二节都以“多美的景色”开头,二者的作用相同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节运用了拟人手法描绘白桦树,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新得困惑(学习得失,自我小结。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新疆精河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疆精河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疆精河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4 外国诗两首课题外国诗两首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重点)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的主题,感觉诗的意境美。
(难点)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领悟人生的真谛。
(重点)读准字音 蝈.蝈(gu ō) 蛐.蛐(q ū) 消逝.(sh ì) 树篱.(l í) 栖.息(q ī) 草茸.茸(r óng ) 沉浸.(j ìn ) 喧.响(xu ān ) 撒.下(s ǎ) 微漾.(y àng ) 辨清字形栖(qī)栖息 茸(r óng )茸毛牺(xī)牺牲 葺(q ì)修葺理解词语 树篱:用树密植而成的围墙。
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消逝:消失。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昏昏欲睡:昏沉沉的,想睡觉。
形容精神不振或非常疲倦。
幽暗:昏暗。
喧响:声音大而杂。
沉寂:十分寂静。
欢嚷:欢叫.微漾:(水面)微微动荡。
沉浸:浸入水中。
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从内容上来说,夏天,鸟儿不叫了,就出现了蝈蝈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了,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春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由此体现了诗歌的主旨。
2016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4 *外国诗两首【知识目标】朗读诗歌,理解内容,把握构思艺术。
(重点)【能力目标】感悟诗歌,感受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
(难点)【情感目标】学会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导入一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
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共同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导入二同学们,英国有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叫济慈,他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句经典的话本身就是一句诗,它也告诉我们生活的本质就是诗,人的一生也是诗。
如果能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平凡的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生活时时有诗情,人生处处有诗意。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品味大自然的诗意吧。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1.作者简介:《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济慈,英国(国别)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不少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
2.字词积累:(注意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蝈.蝈(ɡuō)蛐.蛐(qū)昏晕.(yūn)树篱.(lí)消逝.(shì) 栖.息(qī) 凝.成(nínɡ) 草茸茸.(rónɡ)3.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蝈蝈与蛐蛐》,说说两层景、物有何不同。
景:盛夏(生机)——严冬(冷寂、温馨)物:蝈蝈(喜悦)——蛐蛐(悦耳)(2)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象征着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3)从这首优美的诗歌里,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结合具体词句,用散文的笔法描述出来。
提示:“盛夏的豪华”让我仿佛看到夏日午后的阳光透过密密的枝叶,撒在林间草地上的点点碎碎的笑容。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

备习内容:
备习检测内容:
问题:平
1.朗读课文。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辨明字音并抄写 3 所有读音并组词:
翘舌、声调易 错字:
遍:课后练中“读一 造句。
习惯性误
读,写一写”
4.作者常识填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 读的字:
3.词义理解:
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
对策:辨
4.多音字:
(夏)蝈蝈的乐音 (冬)蛐蛐的歌儿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板 短小精致又十分大
书 设 计
7/8
word
反 思
8/8
学。1817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 析,强调。
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
问题:对
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 X 愁予的常识
6. 济 慈 ( 1795 — 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 常有误差认识
备 1821),英国浪漫主 等。
冬天蛐蛐的“歌儿”称
习
为“大地的诗歌”?
应用。
比较自由的形
2、细致地观 察景物,抓住 特征进行描 写。
式和接近口语 的白话,更直 接反映了社会 生活 怎样的思想感情? 5. 诗 歌 短 小 精 致 而 又十分大气,你认为它 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 匠心? 有感情的朗读《夜》回 答下列问题 1. 此 诗 着 力 表 现 了 夜 的 特点。 2.归纳这首诗的内容,
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 书课题)
流。
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屏幕出示检
(板书文题、作者)
测学案;点拨纠错。
一、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一)感知课 (一)整体感读。 文内容,说出 1、试读。 读文感受。 A、 生初读课文,圈出 (二)文章是 生字、生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 4 外国诗两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外国诗两首
【学习目标】
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
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
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导入2分钟、朗读8分钟、独学15分钟、展示15分钟
一、走近作者、作品
济慈,全名约翰·济慈(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
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代表作有《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夜莺颂》和《致秋天》。1821
年2月23日,济慈于在意大利疗养时逝世。
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 农外祖父养育。
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
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
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25年
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二、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蝈.蝈( ) 蛐.蛐( )栖.息( ) 虔.信( )颤.抖( )
镶嵌.( ) 露.水( )微漾.( ) 沉浸.( )
2、解释下列词语。
骄阳: 盛夏:
栖息: 严霜:
银装: 沉浸:
微漾: 消逝:
三、初步感知
1、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1)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
(2)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一切披上银装。( )
(3)一旦唱疲倦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
2、朗读诗歌,归纳两首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3、《蝈蝈和蛐蛐》、《夜》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