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简介

合集下载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太子参,又称红参、西洋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多用于中医药理疗,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太子参产于北美洲,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及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华盛顿州等地。

太子参的主要功效与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太子参具有益气补虚的功效。

太子参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糖等,能有效补充人体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同时,太子参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肌肉组织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增强体力和耐力,缓解疲劳感。

其次,太子参具有抗衰老的功效。

太子参中富含的多种抗氧化物质,如人参皂苷、多酚等,能够清除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的过程,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太子参还能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增加皮肤的弹性,延缓肌肤的衰老,减少皱纹和色斑的产生。

此外,太子参还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太子参中的有效成分有较好的镇定作用,能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缓解紧张、焦虑和失眠等症状。

太子参还能促进大脑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提高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太子参还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

太子参中的多糖可以增加胃液的分泌,改善胃肠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太子参还有抑制胃溃疡和胃炎的作用,能够舒缓胃部不适,减轻胃痛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最后,太子参还有调节血糖的功效。

太子参中的人参皂苷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提高胰岛细胞的活性,降低血糖水平。

太子参还能够改善胰岛素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胰岛素的降解和损伤,维持胰岛素的正常功能。

综上所述,太子参具有益气补虚、抗衰老、镇静安神、促进消化和调节血糖等多种功效和作用,对于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和防治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太子参的药用剂量较高,一般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不当使用引发不良反应。

太子参简介 太子参名称的由来

太子参简介 太子参名称的由来

太子参简介太子参名称的由来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

主产主要产于贵州、福建、江苏、山东、安徽等地。

其中以福建柘荣县产的太子参最为出名,目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太子参名称的来由春秋时期郑国国王的儿子,年5岁,天资聪慧,能辨忠识奸,深得国王厚爱。

但这位王子却体质娇弱,时不时生病,宫中太医屡治不效。

后国王张榜遍求补益之药,并悬以重赏。

一天,一位白发老者揭榜献药,王子如法服用老者所献的这种细长条状、黄白色的草根。

三个月后,果见形体丰满,病恙不染。

国王大喜之余,封王子为太子。

国王问老者所献之药何名,众皆摇头不知。

近臣谏曰:药有参类之性,拯挽太子之身,就叫太子参吧。

于是,“太子参”的美名就由此传开了。

太子参的形态特征太子参为多年生草本,高15-20公分。

地下有肉质直生纺锤形块根,四周疏生须根。

茎单一,不分枝,下部带紫色,近方形,上部绿色,圆柱形,有明显膨大的节,光滑无毛。

太子参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怕高温,30摄氏度以上生长发育停止。

怕强光暴晒,烈日下容易枯死,比较耐寒。

在-17摄氏度能安全越冬。

低温条件下也能发芽、生根。

在阴湿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喜肥沃疏松、含有丰富腐殖质土壤,砂质土壤中生长良好。

低涝地、黏壤、土质坚实、排水不良、土壤含腐殖质少。

瘠薄的土壤生长不好。

太子参的产业发展前景太子参药性平和,可以强健体魄,提高免疫力。

特别适于儿童服用。

目前全国较有名且规模较大的太子参产业基地有拓荣太子参、牛大场镇太子参。

随着太子参产业的发展,太子参深加工如饮片、提取物、食用太子参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太子参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在以前主要作为药材流通,目前已有太子参加工企业将目光瞄向了国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子参将会走出国门,为中国传统中药材的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太子参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太子参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太子参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

又名:米参、童参、小孩参、双批七、四叶参、孩儿参。

原植物孩儿参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主产江苏、山东、安徽。

本品药材性状: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cm,直径0.2~0.6cm。

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

顶端有茎痕。

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周边淡黄棕色,中心淡黄白色,角质样。

气微,味微甘。

本品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

功能: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中医临床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强壮,生津,升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并对小肠功能有影响。

太子参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中国药用植物志》,原为江苏省的民间药。

太子参之名首见于清•吴仪洛《本草从新》,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引《百草镜》云:“太子参即辽参之小者,非别种也……。

”建国后浙江杭州一带亦有以辽参之小者为太子参。

目前全国大多数地区销售的太子参,为中国药典所收载的石竹科的孩儿参(原名异叶假繁缕)。

本品人工栽培已有近百年历史。

太子参含皂苷、淀粉、麦芽糖、果糖、蔗糖、甘露糖、2-吡咯甲酸、环肽heterophyllin(A)和(B)及氨基酸等。

据刘训红等分得有活性的2种葡聚糖PHP-A和PHP-B,经研究证实均为单一均匀组份,相当于葡萄糖的含量分别为102%和98%。

PHP-A的糖苷键主为α型,少数为β型,PHP-B的糖苷键主为β型。

王喆星等报道含三棕榈酸甘油酯、棕榈酸和β-谷甾醇、Δ7-豆甾烯-β醇、胡萝卜苷、Δ7-豆甾烯醇-3-O-Β-D-葡萄糖吡喃糖苷、肌-肌醇-3-甲醚、α-槐糖。

有龚祝南等报道,江苏宜兴、福建拓荣、安徽广德、山东重沟、山东临沭、上海、安徽郎溪、安徽宣州等产地太子参75%醇提物对小鼠脾虚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均具有改善作用。

太子参

太子参
(三)田间管理 1、锄草 幼苗出土后,浅锄松土一次,其余时间进行拔草。立夏 后,已封行,只拔除大草,不能进行锄草松土,以免伤根影响生长。 2、追肥 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决定追肥的次数,淋浇兑水的稀人粪尿 (1∶5)以促进生长。 3、培土 早春出苗后,边整畦沟边将土撒至畦面上,或用客土进

行培土,培土厚度 1.5 厘米以下,有利发根。 4、排灌 太子参怕涝,一旦积水,易发生腐烂,雨后畦沟必须排
温 10 时℃,种栽缓慢发芽、发根,气温继续下降停止生长。 生长旺盛阶段:早春出苗后,茎叶生长较快,根的数量和长度也
在增加。3-4 月地上部生长旺盛,现蕾、开花,此时根的生长随之加 快。6 月气温升高,种子成熟,地上部分生长停止,根部膨大达到高 峰并得到充实。
休眠阶段:6 月以后地上部分枯萎,新根形成独立分株,进入休 眠阶段。 生长习性:
因此在太子参的产销方面,要加强市场预测与信息服务,搞好生 产基地建设,使生产稳定协调发展。 60 年代至 80 年代生产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太子参列为三类品种,由市场调节产销。60 年代以前,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70 年代野生变家种成功后。栽培 技术提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家种太子参成为商品主要来源。40 年来,太子参生产发展较快,市场供应呈增长趋势,属于可以满足需 要的品种。
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的功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用量会不断增加,在保健食品,滋补饮料, 新药研究等综合开发利用上,相当有前途。

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太子参年需要量约 90 万公斤左右, 正常年产量约 90-100 万公斤,只要保持生产的稳定发展,可以保证 需要。
2、加工 有烫制晒干和自然晒干两种方法,烫制晒干:将挖起的 鲜参,放在通风屋内摊凉 1-2 天,使根部失水发软,用清水洗净装入 箩筐内,稍经沥水,放入开水锅中,浸烫 2-5 分种,随即摊放在水泥

贵州黔东南特产----施秉太子参

贵州黔东南特产----施秉太子参

贵州黔东南特产----施秉太子参
简介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

贵州、福建、安徽为全国三大主产区。

产品特征:施秉太子参以色泽好、药效佳、个体饱满等优良品质,受到各地药商青睐,2004年,施秉太子参通过国家GAP认证和贵州省“十·一五”农业科技十大成就奖。

食材功效:其药用于根茎,兼药用和营养之功效,据明代药学专著《本草从新》载,其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具有益气生津,补脾润肺,提高免疫力之功效。

太子参生长于气净水清、木秀山绿的舞阳河畔,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津伤口渴、心悸失眠、病后气阴两伤、倦怠的小儿清瘦、盗汗,儿童先天性体弱疗效最佳,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太子参富含皂甙、淀粉、糖类、氨基酸以及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对预防心力衰竭、糖尿病、神经衰弱、各类顽固性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症有较好的功效,是一味极好的清补之品,其滋补功效与人参、党参齐名,是滋阴补阳、养颜延寿的佳品,因此产品不仅走俏国内,还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

历史文化
1993年,牛大场镇从外地引进太子参种苗供当地农户试种,面积几十亩。

通过20年持续发展,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

施秉太子参以色泽好、药效佳、个体饱满等优良品质,受到各地药商青睐,每公斤单价高出全国其它产品10元左右,产量产值已占全国三分之一强。

2004年,施秉太子参通过国家GAP认证。

20多年来,该县把太子参这个“舶来品”种出了公认优于原产地的品质,从试种几十亩发展到现在常年稳定在3万亩以上,从而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

仅2012年,太子参种植达5.8万亩,成为全国三大主产区之一,产量占全国一半。

太子参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太子参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太子参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摘要】太子参,又称为北参、西洋参,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植物。

太子参的特征特性包括植株高大,根茎肥厚,具有多年生长期和耐贮藏性。

在栽培技术方面,太子参需要选择肥沃疏松的土壤,保持充足的阳光和适量的水分,并进行适时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太子参在医药、保健品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

加强对太子参的种植与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太子参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中药材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太子参、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引言、正文、结论、发展前景1. 引言1.1 太子参简介太子参,又称西洋参,是一种传统名贵药用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其主要生长在中国西南部和西北部地区,是人们常用的滋补养生药材之一。

太子参的根茎呈圆柱形,表面呈现出淡黄色,质地细腻,具有清香的气味。

太子参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对于增强免疫力、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

太子参在中医药领域被广泛应用,常用于治疗虚弱体质、气血不足、体力透支等症状。

其温和的性味适合各种体质的人群服用,是滋补强壮的理想药材之一。

随着人们对保健养生的重视,太子参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为太子参的种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太子参的产量和品质将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太子参的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太子参的特征特性1. 外观特性:太子参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大挺拔,叶片鲜绿丰满,整体呈现出一种优雅的姿态。

根部粗壮,呈长圆形,表面光滑,质地坚实。

2. 药用特性:太子参具有滋阴补肾、健脾养胃的功效,常被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四肢无力、头晕耳鸣等症状。

其根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多糖、微量元素等,具有明显的养生保健效果。

3. 生长特性:太子参喜欢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对土壤要求较高,喜欢疏松肥沃的土壤。

太子参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太子参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太子参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太子参被誉为养生之王,是中药材中的极品。

太子参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如下:
1.形态特征:太子参是多年生的根茎植物,高度可达1.5米,根茎肥大且扭曲,有“黄金太子”之称。

2.叶片特征:太子参的叶子为羽状复叶,小叶片呈光滑的椭圆形,有镰刀状的缺刻。

3.花序特征:太子参的花序呈葫芦状,花序顶端开有小白花。

4.生态特征:太子参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山地森林中,适应性强,品质味道极佳。

1.选种:太子参孕穗较小,种子分布不均匀,所以种植太子参时需选用长势健壮的种苗。

2.土壤:太子参喜欢温暖湿润,透气性好的土壤。

平地种植土壤肥沃、酸碱度适中,山地种植一般以海拔800-1500m的地区比较适宜。

3.育苗:使用腐熟的有机肥培育苗时,需在营养土种植太子参种苗,避免因茎腐根坏的情况发生。

4.施肥:太子参需多施有机肥,尤其是在种植前和孕穗期,每亩需施1000-2000斤有机肥。

5.病虫防治:太子参易被各种病虫害侵害,如菌核病、蚜虫、茎腐根坏等,因此需要定期进行病虫防治,避免损失。

6.采收:太子参采收在秋季开始,有粗壮根的太子参需用铁钩进行拔起,小太子参则可用手摘取。

太子参简介 太子参名称的由来

太子参简介 太子参名称的由来

太子参简介太子参名称的由来
太子参ㄡ名孩ㄦ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

主产主要产于贵州、福建、江苏、山东、安徽等地。

其中以福建柘荣县产的太子参最为出名,目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太子参名称的来由
春秋时期郑国国王的ㄦ子,年5岁,天资聪慧,能辨忠识奸,深得国王厚爱。

但这位王子却体质娇弱,时不时生病,宫中太医屡治不效。

后国王张榜遍求补益之药,并悬以重赏。

-时间,各地献宝荐医者络绎不绝,但所用皆为参类补药,却并未奏效。

-天,-位白发老者揭榜献药,声称非为悬赏,而实为王子贵体、国家大计着想。

国王对老者说:“尔诚心可鉴,然若药不灵验,怕有欺上之罪吧。

”老者呵呵笑道:“王子贵体稚嫩,难受峻补之药,需渐进徐图之。

吾有-药,服百日必能见效。

”于是,王子如法服用老者所献的这种细长条状、黄白色的草根。

三个月后,果见形体丰满,病恙不染。

此时,国王始信老者所言,大喜之余,晋封王子为太子,ㄡ急寻老者以封赏,但老者已行踪难觅。

国王问老者所献之药何名,众皆摇头不知。

近臣谏曰:药有参类之性,拯挽太子之身,就叫太子参吧。

于是,“太子参”的美名就由此传开了。

太子参的形态特征
太子参为多年生草本,高15-20公分。

地下有肉质直生纺锤形块根,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 康 食 谱 一
黄 芪 红 枣 太 子 参 汤
功效提示:这款汤有补肺健脾的 功效,适宜反复感冒的孩子吃。
健 康 食 谱 二
太 子 参 炖 柴 鸡
功效提示:滋阴补虚,温中益气。 特别适于秋冬女性进补,调养产后 虚弱等。高血压及肾炎、胃炎患者 不宜多食。

• 叶形: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 叶缘:全缘
•叶基:圆形
• 脉序:网状叶脉 • 叶序:单叶对生(通常两对密接成4叶轮生状
• 叶尖:锐尖


• 花期4~5月 • 生于茎端总苞内的花 大,萼片 5片,花瓣5, 白色,离瓣花。 • 茎下部的花小,萼片4 片,紫色, • 雄蕊:10枚,两轮, (离生雄蕊) • 雌蕊:复雌蕊
繁殖
太子参繁殖方法分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
药用价值
• 1.《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 2.《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肿, 化痰止渴。 • 3.《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 悸。 • 4.《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 弱。 • 5.《中药志》:治脾虚泄泻,肺虚咳嗽。 • 6.《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 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 泻,小儿虚 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
石竹科
形态特征 1、草本,茎节膨大; 2、单叶全缘,对生; 3、花两性,辐射对称,多为聚伞花序,萼片 4-5枚,宿存、分离或合生,花瓣4-5枚,分 离; 4、雄蕊两轮,8-10枚,花粉球形,雌蕊2-5 心皮,子房一室,特立中央胎座;
5、蒴果、顶端齿裂(少数瓣裂或浆 果)。种子内无胚乳,胚弯生。
识别要点:节部膨大,单叶全缘,对 生,雄蕊为花瓣的两倍,特立中央胎 座,蒴果。
异叶假繁缕
块 根 (
太 子 参 )
太子参简介
•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为石竹科、 孩儿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 喜温湿的环境,怕高温,最高活动温度为 30℃。 最低致死温度为-17℃。
营养成分:果糖
淀粉
皂甙
形态结构
• 1、多年生草本,高15-20cm。 • 2、根:地下有肉质直生纺锤形块根,四周 疏生须根。初生木质部为3-4原型。 • 3、茎:不分枝,下部带紫色,近方形,上 部绿色,圆柱形,有明显膨大的节,光滑 无毛。导管以网纹导管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