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论文:莱西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引言: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新型城镇化则是在保持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的同时,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环境等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一部分:城镇化的现状与挑战1. 城镇化背景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口流动和城乡差距逐渐加大,城镇化成为社会的新趋势。

2015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56.1%,但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2. 城镇化带来的挑战城镇化带来了许多挑战,如城市扩张导致的资源环境压力、超大城市的社会问题、农村空心化等。

这些问题是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的关键。

第二部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1. 合理规划和布局城镇化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和布局,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和城市失衡。

应制定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城市规划,注重城乡统筹发展。

2.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增强城市竞争力新型城镇化需要依靠产业结构调整来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提高城市竞争力。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应加大对城市交通、水电气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第三部分: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和方案1. 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建立健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确保城市居民享有公民权益和公共服务,促进城市化的有效推进。

2. 发展小城镇和县域经济目前我国城镇化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小城镇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

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小城镇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第四部分:新型城镇化的时空格局与发展模式1. 推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需要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避免资源环境过度集中在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2. 探索城市群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应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间的协同发展,形成更加有机的城市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五部分:新型城镇化的民生保障1. 改善住房条件新型城镇化需要加大对住房保障工作的力度,确保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充分发挥住房金融市场的作用,多渠道解决住房问题。

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

它不仅推进了城市现代化进程,也带动了以农村地区为主要发展对象的乡村现代化。

然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实现并不容易,需要制定合理的发展路径。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与特点1.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新型城镇化是指在从城镇内部再造到城乡融合转型的基础上,以人为核心,推动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产城融合。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发展城乡融合、产业升级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2. 新型城镇化的特点①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目的是提升居住在城市和乡村的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②以城市为龙头:新型城镇化将城市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以城市在推动整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带动作用来实现城乡融合。

③强调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注重产业升级和城市化的融合,在推动城市化的过程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制定合适的发展路径。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发展路径:1. 打造文化城镇打造文化城镇是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方式,文化城镇可以让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给予城市居民更丰富的生活体验。

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搬迁到乡村,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

2. 优化城市规划优化城市规划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规划可以包括城市道路、科技创新园区、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这些规划可以从整体规划的角度来实现产城融合,实现城市化与产业交融。

3. 互联网+城镇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型城镇化也需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推进互联网+城镇化。

这一发展方式可着重在电子商务、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进行开发,帮助城镇尽快将传统模式转型为现代化城市。

4. 绿色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需要重视保护环境的发展方式。

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将会重视绿色化、智能化和可持续性的经济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优质的生活品质。

三、新型城镇化应注意的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 避免“浪费式发展”削减资源浪费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

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也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型城镇化的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城镇化调研。

在调研中,我们首先了解到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核心,以人民满意为目标,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主要包括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个方面。

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我们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等。

调研中我们发现,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规模扩大过快带来了城市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

许多城市人口规模急剧增加,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环保问题等挑战。

其次,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制约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

城市享受到了更多的投资和发展机遇,而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这导致了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最后,住房问题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难点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民涌向城市,加剧了城市住房供需失衡的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首先,应加快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提升城市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其次,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最后,应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制定政策,增加住房供应,解决好城市住房问题。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目标,并发现了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

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我们提出了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发展均衡和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等建议。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1. 引言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城市化进程,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竞争力。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总结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旨在为相关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2.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2.1 城市化进程加速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镇人口比例不断提高。

城市化的推进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2 城镇化质量不足尽管城市化进程加速,但城镇化质量仍存在一定问题。

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功能单一、城市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制约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展。

3. 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3.1 土地资源有限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城市扩张面临土地供应压力。

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大挑战。

3.2 城市环境污染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凸显。

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4.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4.1 持续推进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科学确定城市发展方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政府部门应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城市交通、水电供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4.3 推动生态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5. 结论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但面临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等挑战。

通过持续推进城市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生态建设等对策措施,可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6. 参考文献[1]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20.[2] 李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19,36(2):12-18.[3] 张明,陈建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挑战与对策[J].城市规划,2018,39(4):45-52.。

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丁雨佳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36期摘要:新型城镇化是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针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提出的特殊要求,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从新型城镇化的水平衡量、面临问题和经济影响三方面综述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以期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有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水平;衡量;面临问题;经济影响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6-0174-02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在中国,长期存在着城乡结构二元、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内需不足的问题,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学者们普遍认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新型城镇化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提出的要求,是深刻而长期的社会变革,是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公共建设和人民生活等全面转变的过程。

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地研究进行梳理和回顾,并做出简要评述。

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衡量要研究新型城镇化的经济价值,首先要对其水平进行衡量。

在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之前,国内外都用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镇化的水平。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出新型城镇化这一概念之后,国内学者们认为传统的单一衡量指标,过于强调城镇人口的比重,已经不能全面地衡量新型城镇化的真实水平,纷纷寻找新的衡量指标。

简新华、黄锟(2010)针对城镇化发展快慢问题,分别用同一收入水平下的常态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以及非农化水平等几个指标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处于滞后状态。

杜帼男、蔡继明(2013)将中国衡量城镇化的主要方法: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进行了比较,并发现单一指标法过于单一和偏颇,不能反映真实的城镇化水平;而综合指标法虽然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测量城镇化,但是应用性较弱,不具有普适性;因此文章提出用“市民化程度”指标,计算城镇人口享受包括绿化、科技、文化等市民待遇的程度,以一标多维地来衡量城镇化水平。

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热门话题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新型城镇化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笔者进行了一项调研。

本报告将呈现调研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旨在为城市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背后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城市承载了更多的人口和资源。

例如,调研的各个城市中,都可以看到大型商业中心的兴起,以及高楼林立的城市天际线。

城市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入,助推了城市化进程。

二、城镇化对环境的影响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新建的高楼大厦增加了城市的建筑面积,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更多的车辆和工厂带来了更多的尾气和污染物排放。

因此,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城市规划与提升生活品质城市规划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优秀的城市规划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些城市通过改造老旧社区,建设公园和绿地,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设施,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四、农村城镇化城镇化并不仅限于城市范围,农村城镇化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转型。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流入,提升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

此外,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改善基础设施,也是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措施。

五、新型城镇化与社会公平新型城镇化需要关注社会公平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房价过高、社会保障不完善等。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些城市通过推动经济转型,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扶持力度,有效改善了社会公平问题。

因此,只有保障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公平,才能使新型城镇化取得更为健康的发展。

六、新型城镇化的未来趋势在新型城镇化的未来趋势中,智能化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12016《论中国新型城镇化》1500字小论文

12016《论中国新型城镇化》1500字小论文

论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也面对着一些问题并分析对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成就问题对策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一:结合国际城镇化经验教训我国的城镇化规划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从20%发展到40%用了几十年至上百年,自40%的城镇化率到今天的80%左右的城镇化率又经历了几十年。

我们要考虑,我国有没有条件在城镇化速度方面大幅度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

(一)由农民大量失去土地和人口的失业所造成的超出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能力的过快、过高的城市化,不是由于工业化来推动的。

这样的城市化是拉美部分国家政治不稳定、社会动乱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根据我国各个时期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充分考虑产业支撑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并参考国际上的经验,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城镇化率年均增长保持在1.0个百分点以下、在中长期范围内以0.8~0.6个百分点为宜。

(三)与此同时,各地区的城镇化规划应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符合各个地区实际的发展目标,防止在城镇化率及有关城镇发展指标方面的盲目攀比和赶超。

二: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抓紧行动、改革探索,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成就第一: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亿。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3个百分点,每年城镇人口增加2000万,比欧洲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

第二:新型城镇化规划中的城市群很大程度带动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第三: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报告
根据最新的数据和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中国的推进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进展。

以下是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研究结果和报告:
1. 城镇化率的提高:中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目前已经超过60%。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
了城市人口比例。

2. 城市化质量的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注重提升城市化的质量,通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城市规划和布局,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作为重要目标,通过提供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等措施,帮助农民工在城市中实现合法权益的保障和融入。

4. 城市间发展差距缩小:新型城镇化建设致力于缩小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通过推动中小城镇的发展和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实现全国范围内城市发展的均衡。

5. 城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注重城市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推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 城市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改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城市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改进,通过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中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提升了城市质量和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并且缩小了城市间的发展差距。

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仍需继续深化,并解决一些挑战,如人口流动问题、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利用等,以实现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化论文:莱西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中文摘要】新型城镇化就是推进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更加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打造现代化绿城水乡的重要战略;是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最大限度激发内需活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优化经济、社会、区域和城乡结构,加快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迫切要求。

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交待问题提出的背景,介绍和评价了目前国内关于此课题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凸显、贫富差距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综合发展质量,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在这样的状况下,响应国家新政策,追踪国际前沿城市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第二部分,莱西市各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城镇化水平比较。

通过对莱西市各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做比较分析,分层级分析莱西市各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当前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三部分,具体分析了目前莱西市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困境:第一,城镇发展不平衡。

第二,城镇管理水平较低。

第三,城镇发展引发的生态等问题。

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以城市为主,还是以小城镇为主的问题。

从中国国情出发,城镇化中接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应以城市为主,城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点和主导方面。

第四部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城镇化建设比较成功的上海、重庆两市的主要做法大体有:加强思想教育,实现观念转变;高标准统筹规划,加强审议立法;乡镇资费开发,多元投资筹建;下放审批权限,合理掌握用地标准;改进户籍管理办法,允许农民进镇;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建立统筹城乡一体的就业体制;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五部分,对于莱西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未来的设计路径。

莱西市是一个县级小城市,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文化差异等方面决定了莱西市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不可能照搬其他大城市的做法,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找出适合莱西发展的路径。

主要做法有:优化全市产业布局,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创新机制,保障城镇化工作全面推进。

共分为十四条具体阐述。

【英文摘要】New-style urbanization refers to that to advance urbanization to transform from focusing on increasing in number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upgrade of quality connotations, from stressing on economic thrive to lay more emphasis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from laterality on urban development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overall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expedite the advancement of new-style urbanization, further optimizetownship spatial layout and enhance township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radiating power and driving force is an significant strategy for thorough implementation of theory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utlook and acceleration on forging modernized ecological cities; constitute a permanent motivation for further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and structure, stimulation on domestic demand force with the maximum limit and promotion of rapid and stead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ill be the desperate requirements on optimizing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 region andurban-rural structure and expediting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th a more wider domain, deeper and higher level.The whol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sections:In the first section, put forward the background of research subject, make an introduction and evaluation on correlative studies on the subjects at home and abroad currently and present the research ideas and approaches on that basis. For the past few years, our country has witnessed the enormous achievement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une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minence of dual structure of urban-rural areas, continuous widening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poor and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environment has severely restrict the country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quality. The motiv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desperately insufficient. Under such situation, it is significant to response new policy of the country, pursu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leading-edge cities and proactively explor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domesticnew-styl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second section, make a comparison on urbanization level among townships in Laixi (subdistrict office, development zone).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distinction in terms of economy and culture among townships in Laixi (subdistrict office, development zone), analyze with separate gradaiton the current urbanizaiton level of all townships in Laixi (subdistrict office, development zone).In the third section, problems and dilemma that current Laixi urbanizaiton development confronts will be analyzed concretely. First and forement, uneven township development. Secondly, low township management level. Thirdly, ecological problems triggered by urbanization. The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s should transfer to whether cities or small towns due to urbanization. Proceeding from national realities, cities should be main areas to undertake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focal point and predominance for such transformation.In the fourth section, draw on the experience of advanced regions. The major measures to draw on the experience of Shanghai and Chongqing for successful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clude:strengthen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concept transformation; high-standard overall planning and intensify deliberation and legislation; township financing and diverse investment; transfer powers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to lower levels, criteria of land use appropriately; improve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on household register, permit peasants entry into towns; expedite thrive of new-style industrialization; establish employment mechanism with combination of rural and urban development; strengthen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et up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ith combination of rural and urban development.In the fifth section, future design path for Laixi new-style urbanization will be focused on. Laixi is a county-level small-scale city. Its geographic loc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cultural distinction have determined that Laixi cannot copy other metropolitan thoroughly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Conform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practically and realistically is an appropriate path for Laixidevelopment. The main measures include: optimize city-wide industrial layout; perfect urban-rural planning system; balance urban-rural development, expedit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novate system and promote overall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it will be specified in fourteen different articles.【关键词】城镇化发展城乡一体化【英文关键词】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Urban-rural integration【目录】莱西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中文摘要9-11ABSTRACTS11-12第一章导论13-20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4 1.2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4-18 1.2.1 国外城市化研究进展14 1.2.2 新型城镇化的特点14-16 1.2.3 新型城镇化的特点16-18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18 1.4 论文的重点、难点18-20第二章莱西市城镇化的水平现状及比较分析20-25 2.1 莱西市城镇化的水平现状20-21 2.2 莱西市城镇化水平的比较分析21-25 2.2.1 莱西市各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城镇化水平比较21-24 2.2.2 莱西市与青岛市其他县级市(区)城镇化水平比较24-25第三章莱西市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问题25-30 3.1 莱西市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问题25-30 3.1.1 城镇发展不平衡25-26 3.1.2 城镇管理水平低26-27 3.1.3 城镇化引发生态问题27-29 3.1.4 城镇化资金相对缺乏29-30第四章新型城镇化先进地区的经验借鉴30-38 4.1 上海农村城镇化的先进经验30-33 4.1.1 加强思想教育,实现观念转变30-31 4.1.2 高标准统筹规划,加强审议立法31 4.1.3 乡镇资费开发,多元投资筹建31-32 4.1.4 下放审批权限,合理掌握用地标准32 4.1.5 改进户籍管理办法,允许农民进镇32-33 4.2 重庆市新型城镇化的先进经验33-38 4.2.1 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发展34-35 4.2.2 建立统筹城乡一体的就业体制35-37 4.2.3 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37 4.2.4 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37-38第五章莱西市新型城镇化的未来设计路径38-44 5.1 优化全市产业布局,完善城乡规划体系38-39 5.1.1 优化产业布局38 5.1.2 完善规划体系38-39 5.2 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39-42 5.2.1 突出中心城区建设39 5.2.2 大力培育重点镇39-40 5.2.3 统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40 5.2.4 强化城镇公共服务功能40-41 5.2.5 加快农村社区化进程41 5.2.6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41-42 5.3 创新机制,保障城镇化工作全面推进42-44 5.3.1 建立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42 5.3.2 建立完善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机制42 5.3.3 建立完善资源节约型城镇建设机制42 5.3.4 建立完善多元化的城镇投融资机制42-43 5.3.5 建立完善城镇管理机制43 5.3.6 建立完善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考评机制43-44参考文献44-46致谢46-47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