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复习要点及练习(含答案)免费使用,大家共享
四年级下册《猫》知识要点及课后练习答案2(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猫》知识点归纳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3):从三个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
第二部分(4):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课文主题: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问题归纳:1、作者是如何写出猫的性格古怪的?作者具体叙述了“古怪”的三个方面:老实、贪玩、尽职。
2、课文又从哪些方面写猫小时候淘气可爱的特点的?猫小时候十分淘气可爱。
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
二是玩起来不怕摔跟头,也不怕疼。
三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3、作者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特点。
写猫老实时,列举猫“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的事例。
写猫贪玩时,列举猫一天一夜不回家的事例、写猫尽职时,列举了猫“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蹲守“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的事例,都具体表现了猫古怪的性格。
写猫小时候淘气可爱,列举了它玩鸡毛、玩线团、摔跤、打秋千等具体事例来表现。
课后习题答案: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猫的可爱讲了哪几层意思。
课文的第6自然段围绕满月时的小猫可爱、淘气的特点讲了三层意思:鸡毛、线团都能玩个不停,胆子越来越大,抱着花枝荡秋千。
二、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作者喜欢猫,从以下两个方面看出来:一是猫的特点:老实又贪玩,又尽职的古怪的性格、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胆小而又勇猛好斗、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二是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猫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
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
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老舍先生的语言平实、质朴,运用具体的事例展现了猫的灵性、古怪、可爱。
三、小练笔读一读,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第十六课《猫》复习资料及练习答案

2019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第十六课《猫》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猫》选自《郑振铎选集》,是郑振铎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
文章通过记述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2.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笔名西谛(西谛亦是其字)、郭源新、落雪、ct等,福建长乐人。
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还兼具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收藏家、训诂家等多重身份。
其作品可以分为三类:1.研究专著,如《俄国文学史略》《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等。
2.文学创伤,如小说《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蛰居散记》《山中杂记》等。
3.翻译著作,如《飞鸟集》《新月集》等。
内容主题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视角记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围绕着“养猫”这一中心,描写了“我”及家人与三只猫的故事。
三只猫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结局也不尽相同,但最终都一一亡失了,令“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痛苦自南,以至于最后“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文章的主旨在于呼吁人们善待生命,同情弱小者,尤其是不能以主观臆断定弱者之罪,那样不仅会冤枉、伤害弱小者,也会给自己留下永远的遗恨和痛苦。
写作技巧1.对比手法突出重点。
文中“我”对前两只猫的感情和第三只猫的感情从始至终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前两只十分喜爱,对第三只开始就不大喜欢,这种不喜欢既为第三只猫的悲剧埋下了伏笔,也让“我”对前两只猫的结局的悲伤怅然与对第三只猫的悲剧的悔恨自责、满心愧疚对比鲜明,从而深化了文章主题。
2.以小见大。
所谓以小见大,就是通过生活小事表现深刻的主题——从小事中见大道理。
本文就是从养猫这样的小事中见出了人性,反映出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
如果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我们可能会有更深的认识。
本文作于1925年,当时正是反动军阀段祺瑞执政时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笼罩了整个社会,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家似乎还看不到出路。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猫》练习题及答案

【导语】《猫》是⽼舍创作的⼀篇状物散⽂,发表于《新观察》1959年第16期。
该⽂描述的是⽼舍的家猫,其形象在⽼舍的笔下栩栩如⽣,挚情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爱猫⾄深是有缘由的。
⽆忧考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猫》练习题及答案篇⼀ ⼀、看拼⾳写词语。
猫整天那么⽆yōu( )⽆lǜ( )。
它的性格有些古怪,有时候很tān( )玩,在外⾯玩⼀天⼀夜不回,有时候⼜是那么尽zhí( ),⼀连⼏个钟头也要把⽼⿏等出来不可。
⼆、分辨加粗字的读⾳。
解闷(mèn mēn) 开辟(bì pì) 屏(bǐng píng)息凝视 三、填⼀填。
这篇课⽂细致、⽣动地描述了猫的( )和它满⽉时的( )。
四、关联词填空。
1.( )谁怎么呼唤,它( )不肯回来。
2.它屏息凝视,⼀连就是⼏个钟头,( )把⽼⿏等出来( )。
3.( )它⼜那么勇猛,( )说见着⼩⾍和⽼⿏,( )遇上蛇也敢⽃⼀⽃。
4.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 )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
选其中的⼀组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空: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既( )⼜( );⾼兴时( ),不⾼兴时,⼀声不出;既什么都怕,⼜⾮常( )。
六、你从⽂中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作者⾮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找两处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忧 虑 贪 职 ⼆、 (mèn√)(pì√)(bǐng√) 三、 性格 古怪可爱、淘⽓ 四、 1.任凭 也 2.⾮……不可…… 3.可是 不要 就 4.但是 任凭刮风下⾬,我们也要按时到校。
五、 ⽼实 贪玩 温柔可亲 勇猛。
六、 第⼀处“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知识点与练习

一、词语解释
1尽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猫的天职就是捉老鼠,文中写猫在捉老鼠时既警觉又有决心和耐心,所以说它在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2变化多端:变化多样。作家笔下的这只猫的叫声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富有变化。
3生气勃勃:充满生机与活力。文中意在表现猫的天真可爱、淘气顽皮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二、句子理解
三、问答题
1课文从哪三方面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
(1) 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2)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3)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
2猫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四、多音字
屏:bǐng(屏气、屏息) 闷:mèn(闷闷不乐、解闷)
píng(屏障、屏风) mēn(闷热、闷声闷气)
的:dí(的确) 折:zhē(折腾、折折本、枝折花落)
五、造句
1任凭……也……──任凭大家怎样劝说,他也执迷不悟。
2非……不可──这件事他非做不可。
3无论……也……──无论什么困难,也难不倒他。
驼(骆驼)遭(遭遇)职(辞职)屏(屏息)稿(稿纸)
蛇(大蛇)糟(糟糕)耶(耶稣)瓶(花瓶)搞(乱搞)
三、多音字组词。
bǐnɡ 屏息 mèn 烦闷
pínɡ 屏幕 mēn 闷热
四、近义词。
古怪—(奇怪) 尽职—(尽责)勇敢—(勇猛) 变化多端—(千变万化)
淘气—(顽皮) 凝视—(注视)温柔—(温顺) 生气勃勃—(生机勃勃)
八、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这篇短文《猫》作者是老舍。
2、本文一共可以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①-⑤,主要写猫的古怪性格;第二部分为⑥,主要写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知识梳理+图文解读+作业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知识梳理+图⽂解读+作业练习电⼦课本课⽂知识点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细致、⽣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时的淘⽓可爱,全⽂字⾥⾏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先从三个⽅⾯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实⼜贪玩,既贪玩⼜尽职;讲它⾼兴时和不⾼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那么“勇猛”。
这三个⽅⾯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再讲它⼩时候⼗分淘⽓。
表现在:⼀是刚满⽉,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是稍⼤⼀点胆⼦越来越⼤,也就更加淘⽓。
这篇课⽂有两个⾮常突出的特点。
⾸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
其次是⽼舍先⽣平实⽆雕琢的语⾔风格。
作者介绍:⽼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师,中华⼈民共和国成⽴后第⼀位获得“⼈民艺术家” 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骆驼祥⼦》《四世同堂》《茶馆》等。
我会写:忧:忧愁忧患隐忧⽆忧⽆虑忧国忧民虑:忧虑过虑顾虑考虑深谋远虑贪:贪玩贪睡贪婪贪⼼贪得⽆厌职:尽职称职职业职务官职辞职屏:屏息屏⽓屏除屏弃屏退屏迹蹭:蹭吃蹭车磨蹭蹭破⽪蹭⼀⾝泥稿:稿纸草稿书稿投稿脱稿稿⼦腔:腔调唱腔⼝腔胸腔南腔北调解:解闷解恨解约⽡解难解难分闷:解闷烦闷闷雷闷得慌闷闷不乐蛇:毒蛇蟒蛇蛇蝎画蛇添⾜杯⼸蛇影遭:遭殃遭灾遭难遭遇第⼀遭殃:遭殃灾殃殃及池鱼祸国殃民盆:花盆脸盆⽔盆盆地盆栽盆景勃:蓬勃⽣⽓勃勃英姿勃勃勃然⼤怒形近字:忧(忧愁)优(优秀)虑(考虑)虎(⽼虎)蹭(蹭饭)赠(赠送)稿(草稿)搞(搞⿁)腔(⼝腔)控(控制)遭(遭遇)糟(糟糕)多⾳字:屏:bǐng屏⽓píng屏幕折:shé折本zhé打折zhē折腾近义词:古怪——奇怪凝视——凝望勇猛——勇敢淘⽓——调⽪开辟——开拓变化多端——变化⽆常反义词:⽼实——顽⽪丰富——贫瘠勇猛——怯懦变化多端——⼀成不变⽣⽓勃勃——死⽓沉沉理解词语:【古怪】跟⼀般情况很不相同,使⼈觉得诧异的;稀奇罕见的。
《猫》知识点复习归纳

16《猫》复习习题一、整体阅读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叙事散文,作者是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2. 全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快乐、辛酸、愤恨、悔恨等不同的感受。
3、简析下列句中的表达效果(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这是对第二只小猫“更活泼”的特征的举例描写,写出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小猫的形象,也为后文中这只小猫被人捉去(亡失)做了一个暗示和铺垫(伏笔)。
(2)它躺在露天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对芙蓉鸟被咬死后,“我”找花白猫“兴师问罪”时它的状态的描写,一方面突出了它的懒惰和不活泼,另外“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是作者愤怒心情的主观臆断,也是造成误解的原因。
(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正是第三只猫的不幸结局让“我”的“酸辛”“难过”不断重复,弱小者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作者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深化。
4、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总领全文5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既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
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阅读“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我”一家人对是谁咬死了鸟的意见如何?他们根据什么来判定的?“我”一口咬定是猫干的,妻子也认定是猫,张婶也默默无言,不能否认。
她们根据平时猫常常爬上桌凝望着鸟笼,被赶走还会再跳上去。
从而来判定猫咬死了鸟。
3、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得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四年级下语文第十三课《猫》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相关资料猫,分多种,是鼠的天敌。
各地都有畜养。
有黄、黑、白、灰等各种颜色;身形像狸,外貌像老虎,毛柔而齿利(有几乎无毛的品种)。
以尾长腰短,目光如金银,上腭棱多的最好。
身体小巧,样子招人喜爱。
好奇心重。
二、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三、多音字折zhē (折腾)zhé (打折)shé (折本)屏bǐng (屏住)píng (屏风)四、词语尽职屏息稿纸解闷呼唤响动梅花勇猛满月淘气贪玩磨蹭腔调蛇胆遭殃花盆生气勃勃无忧无虑五、词语解释古怪: 一般情况不同,使人觉得诧异;稀奇罕见的。
本文指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
任凭:无论,不管。
屏息凝视:抑制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本文指猫在捉老鼠时专注的样子。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使人难以把握。
枝折花落:枝断了,花也落了。
生气勃勃:生命力强,富有朝气。
本文指小猫活泼,精力旺盛的样子。
六、教材解读:1.默读课文,说说老舍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性格古怪;淘气可爱2.作者是如何写出猫的性格古怪的?老实、贪玩、尽职3.“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写出了什么?“非……不可……”这个双重否定句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和耐心,突出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这与之前的贪玩看似互相矛盾,但都是事实,正好明的性格古怪。
4.这段话中“吧、啊、呢”几个语气词有什么作用?这几个词语蕴含着担心、心疼、着急等情绪,突出了对猫的关切、怜爱之情。
5.“小梅花”指的是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小梅花”指猫的脚印。
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猫踩在稿纸上的脚印比喻成美丽的“小梅花”,表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七年级上册《猫》知识点复习归纳

七年级上册《猫》知识点复习归纳
本文档旨在对七年级上册《猫》相关知识点进行复归纳,帮助同学们回顾所学内容。
1. 猫的分类
- 家猫:是人类驯养的猫,具有各种不同的品种。
- 野猫:生活在野外的猫,主要以捕食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2. 猫的特征
- 外貌:猫有独特的胡须,身体柔软灵活,爪子锋利。
- 活动方式:猫属于夜行性动物,善于跳跃和爬树。
- 食性:猫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肉类为食。
- 社交行为:猫有自己的领地观念,喜欢独处,也能与人类建立亲密关系。
3. 猫的繁殖
- 怀孕和分娩:母猫怀孕大约60天,分娩时会找一个隐蔽安全的地方。
- 幼崽抚养:幼猫出生后,母猫会负责照顾和喂养幼崽,直到它们能独立自主。
4. 猫的性
- 清洁行为:猫非常注重个人卫生,并通过舔毛自己来保持清洁。
- 猫的睡眠:猫是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和睡眠中度过的,它们喜欢找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休息。
- 捕猎技巧:猫具有出色的捕猎本能和技巧,能够迅速捕捉到猎物。
5. 猫与人类的关系
- 历史:猫与人类的关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人类驯化了猫,使之成为家养动物。
- 宠物猫:现在猫已成为许多家庭中的宠物,人们喜欢猫的温顺和可爱。
希望通过本文档的复习归纳,同学们能够加深对七年级上册《猫》的理解和记忆,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复习要点及练习
一、基础过关:
1、给下列词语注音
污涩()怂恿()怅然()蜷伏()惩戒()虐待()2、改正下列错别字
毫无生意安祥辨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句:
提心吊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üâ()待yuān()枉懒duò()鸟1óng()
biàn()诉sǒng()恿安xiáng()乞gài()
zhòu()骂chàng()然叮zhǔ()suān()辛
quán()伏chãng()戒消hào()屋jǐ()
三、整体把握:
1
(把表再画一遍,并填写内容)
2、作者主要写哪只猫,为什么?又为何不直接写而一开始写了第1、2只猫?
第3只猫,揭示文章中心,写第1和第2只猫是为了突出第3只猫,与它对比。
3、作者一家人不喜欢第3只流浪猫。
为什么又要收留它呢?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4、文章的开局有什么特点?开门见山,照应结尾,奠定基调。
5、文章的结局又有什么特点?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6、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因主观臆断至猫死掉,而内心后悔内疚。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是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4)语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比喻,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7、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如果是以前第1、2只猫咬了鸟,你认为作者会是什么态度?
因为以“毛凝望鸟笼”为依据,责怪刘嫂会多一点,而稍微责怪猫,但会原谅。
8、你学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想法?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不能主观臆断而因根据事实来判定。
二、课文阅读。
(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我”一家人都不大喜欢那只花白毛色的猫,原因是:那只花白猫不活泼,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原因是:
2、“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见倒数第三自然段),是因为什么? 是因为“我”没了解清楚,便妄下判断,冤打了猫。
猫最后的“亡失”与我的冤打有关系。
3、“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似乎”一词不能删。
花白猫对这一对黄乌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所以用“似乎”一词。
4、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5、“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
①“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
②“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
6、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
不确凿。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
7、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8、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
“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9、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
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意难消。
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后来,猫死了,因此,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10、你怎样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
(1)表现“我”严于律己的精神。
(“我”是一个善良的、正义的、严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或者“做人的道理”: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2)揭示了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