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运动营养学08021203 2012301873 黄睿萌一、什么是健康?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答:健康: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肉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它包含了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
传统的健康观念主要是指一个人生理功能状态良好,没有疾病或病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是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道德健康。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已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健康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因素:四种主要因素: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及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1. 环境因素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空间及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之总和。
因此,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又称物质环境,是指围绕人类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如水、空气、土壤及其他生物等。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在自然环境中,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包括动物、植物及微生物。
一些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但另一些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却通过一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甚至危害人类的健康。
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包括气流、气温、气压、噪声、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等。
在自然状况下,物理因素一般对人类无危害,但当某些物理因素的强度、剂量及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超出一定限度时,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自然环境中的化学因素包括天然的无机化学物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及动物和微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
一些化学元素是保证人类正常活动和健康的必要元素;一些化学元素及化学物质在正常接触和使用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当它们的浓度、剂量及与人体接触的时间超出一定限度时,将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2)社会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相互间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运动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名词:1、碱性食物: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钠、钾、钙、镁等碱金属元素,在体内代谢产物呈碱性,称为碱性食物。
2、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较慢,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但它又是维持机体生长发育,合成机体蛋白质所必需的氨基酸。
3、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
4、蛋白质生物价:蛋白质的生物价表示食物蛋白质在机体内真正被利用的程度。
5、运动饮料:营养成分和含量能适应运动员或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的运动生理特点的特殊营养需要并能提高运动能力的软饮料。
6、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由于进食而引起机体能量代谢额外增加的现象,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7、必需脂肪酸:机体生理需要,但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率较慢,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叫做必需脂肪酸。
8、基础代谢:即用于维持体温和呼吸、循环、排泄、腺体分泌等必要生理机能所需要的热能。
9、平衡膳食:均衡膳食系由多种食物构成,它不但要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正常生理需要,而且还要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以利用它们的吸收和利用,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选择:1、营养不良性水肿是由什么摄入不足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食物纤维2、对于比赛中有体重级别要求的运动员,平时应该将体重控制在目标体重多少?1-3、3-6、6-10、10以上3、哪种饮食被证明能够增强运动员的耐力?高脂肪、选高糖、普通混合膳食、没有膳食被证明有任何效果4、为提高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膳食中应摄入较高的?5、运动员饮料的含糖量应不超过?4%、6%、选8%、10%6、为保证能量代谢的顺利进行,耐力性运动员膳食中应该注意补充什么?维生素D、C、蛋白质、脂肪7、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最低的是?高糖、选高脂肪、高蛋白、混合8、我国运动员膳食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糖摄入不足、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维生素无机盐摄入不足9、平时膳食中注意补充胡萝卜素可以预防什么病?佝偻、夜盲、脚气、败血10、我国运动员热源之比例的标准一般可采用什么?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
运动营养学

运动员营养学(参考)一、名词解释1、运动营养学:是研究健身人群和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营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2、营养:机体从外界摄入食物在体内通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人体需要的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机体摄取和利用食物的全过程)。
3、营养素:食物中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能够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
4、血糖指数:是指与参照食物(葡萄糖或白面包)摄入后血糖浓度的变化程度相比,含糖食物使血糖水平升高的相对能力。
5、必需脂肪酸:是人体所需要的,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一类脂肪酸。
6、必需氨基酸:在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人们把机体无法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途径获得的氨基酸。
7、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恰当,膳食中所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保持平衡。
平衡膳食不仅能满足机体的各种生理需要,也能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是人类最合理的膳食。
8、合理营养:是指运动者一日三餐所吃食物中提供的热量和多种营养素与其完成每日活动的运动量所需消耗的能量和各类营养素之间保持平衡,即饮食中要有充足的热能,而且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含量和比例要适当,有充足的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分。
也就是说,每日各种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选择要得当,充足。
9、膳食纤维:是存在于食物中不被人体内淀粉酶水解的植物多糖。
10、糖负荷(糖添载)是通过训练与膳食糖补充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肌糖原储备以提高耐力运动成绩的一种营养学手段,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两种。
11、药膳: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可食性中药和普通食物原料共同烹饪加工成的色,香,味,型,效俱佳的膳食。
12、食物相克:是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之间相互作用,使得某种营养成分丢失丢失甚至可能产生毒素的作用。
13、膳食调查: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对膳食摄入量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在一定时期内人群膳食摄入状况以及人们的膳食结构,饮食习惯。
14、食品安全: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运动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1 概念概述运动营养学是研究运动员的营养需要,利用营养因素来提高运动能力,促进体力恢复和预防疾病的一门科学。
运动营养学是营养学的一个分支,是营养学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所以有人将运动营养学视为应用营养学或特殊营养学。
营养是指人体从外部环境摄取、消化、吸收与利用食物和养料的综合过程。
运动营养学研究运动员在不同训练和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与机体功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以及防治运动性疾病的关系,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员选材学、病理学、临床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中医养生学、烹饪学等有着密不可分的确良联系。
合理营养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和促进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合理营养支持运动训练,是运动员保持良好健康和运动能力的物质基础,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体力适应、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和伤病防治均有良好的效果。
合理营养为运动员提供适宜的能量;合理营养有助于剧烈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合理营养可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或减轻其程度;合理营养有利于解决运动训练中的一些特殊医学问题(不同体育项目、不同环境、不同年龄期的特殊医学要求);合理的营养可保障肌纤维中能源物质(糖原)的水平稳定,减少运动性创伤的发生率。
2 营养成分如果你运动量比较大,则需要及时补充下面的物质:水运动会使你出很多汗,大量的水分也会从你的呼吸中带走,运动一个小时就会使你丢失1000-2000毫升水分,所以及时地补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最好在运动前喝2大杯水,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每隔10分钟就喝一点水。
钾激烈的运动使你汗流浃背,很多矿物质会随着汗水丢失,主要是钾和钠,身体中存储着大量的钠,而且钠也很容易从食物中得到补充;钾元素在体内含量比较少,运动后需要注意选择诸如香蕉、桔子等含有丰富钾元素的食品进行补充。
锌锌是另一个可从汗液和尿液当中流失的元素,锌对于健康非常重要,身体内需要保证有足够的锌。
运动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是营养学的分支,是一门研究合理营养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和健康影响的新兴学科。
营养:是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以满足其自身生理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需要的必要生物学过程。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体有益的化学物质,六大类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糖类、矿物质、维生素、水营养素的三大基本功能:提供能量,构建机体和修复组织,调节代谢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膳食指南: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 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 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 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 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 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 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 如饮酒应限量。
10. 吃新鲜卫生的食物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在推荐膳食摄入量(RDAs)基础上修订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其中包括四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第一章1.人体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的热效应三个方面。
2.能量单位:千卡或焦耳3.能量系数:每克碳水化物,蛋白质、脂肪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值。
4.三种产能营养素的能量系数分别为:1g碳水化合物=4kcal;1g蛋白质=4kcal;1g脂肪=9kcal5.基础代谢:是指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率: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能量消耗。
6.生热效应:指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
7.食物的热效应:是指由于进餐后几小时内发生的超过RMR的能量消耗,过去称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食物热效应的高低由食物种类决定。
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消耗本身产生的能量最高。
8.影响人体基础代谢的因素:年龄;性别;体型;不同生理、病理状态的影响;其他因素的影响;尼古丁和咖啡因可以刺激基础代谢水平升高。
运动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环艺091范涛 3090601331运动营养学一、运动营养学的发展历史运动营养学是营养学中的一个新的分支,也是运动医学中起步较晚的一项内容,是研究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或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和机体机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和恢复以及与运动性疲劳防治关系的科学。
有人将运动营养学视为应用营养学或特殊营养学。
营养是人类摄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必要生物学过程,营养学就是以这种生物学过程及其有关因素和措施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个生物学科分支。
在早期的运动竞赛中,对于运动营养的知识,仅仅是根据获胜运动员的饮食习惯来推测,还未从科学上加以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运动营养学进行研究、探索。
我国运动营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
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率先成立运动营养生化研究室,对我国运动营养的创立、研究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国家体委于1987年正式成立了运动营养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后发展迅速,到目前已有3个研究室(运动营养生化室、放免生理室和食品研究室)。
同年代的研究机构还有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教研室,在运动营养的教学和科研上作中做出大量的工作。
我国著名运动营养学家陈吉棣教授认为,运动营养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或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和机体机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和恢复以及与运动性疾病防治关系的科学。
它是研究内容十分广泛的一门学科,其研究目的是为运动员适应运动强度供给能量提供理论依据,为运动员延迟疲劳和加快恢复,提高训练效果和竞技水平提供合理膳食结构计划。
营养是恢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合理的营养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机能状况。
相反,营养不合理,将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运动能力下降,甚至产生疾病和创伤。
运动营养学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营养学是在生理学、生物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科学的进步,它不仅与上述两个学科继续保持着联系,而且还和其它学科相互渗透,如细胞学、医学、药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运动营养学也是如此。
运动营养学

一、运动营养学概念运动营养学是营养学的一分支,是营养学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我国著名运动营养学家陈吉棣教授认为运动营养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或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和机体机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和恢复以及与运动性疾病防治关系的科学。
其研究目的是为运动员适应运动强度供给能量提供理论依据,为运动员延迟疲劳和加快恢复,提高训练效果和竞技水平提供合理膳食结构计划。
运动营养学研究范围大致包括:1.对各类食物营养价值的分析,研究食物所含的营养素,以及各种营养素的来源、功能、供给量、消化吸收过程;2.研究热能的获得,机体的机械功、渗透功、化学功的热能供给与平衡;3.研究机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与补充;4.依据生理学、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及机体的需要,利用高科技技术,不断开发,研制具有提高运动能力的营养产品,以纠正运动性营养不足,治疗运动性疾病;5.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角度,探讨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中草药有效成分在抗疲劳、提高运动能力方面的机制。
为进一步寻求新的营养物质奠定理论基础。
二、人体对营养的需要食物中的有效成分称为营养素。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概括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糖类(亦称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和食物纤维。
在这些物质的共同作用下,使生命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机体通过食物与外界联系,保持内在环境的相对恒定,并完成内外环境的统一与平衡。
运动员由于训练、比赛等活动、各类物质的消耗较一般人要多,对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较高。
七类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挥各自特有的功能1.供给热能、维持体温,并满足生理活动和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训练的需要。
2.构成细胞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和自我更新所需要的材料;并为制造体液、激素、免疫抗体等创造条件。
3.保护器官机能,调节代谢反应,使机体各部分工作能协调地正常运动。
三、营养学发展简况与运动营养学的兴起四、运动营养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以及发展趋势营养学是在生理学、生物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运动营养学》课件

合理的营养摄入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免疫系 统和代谢状态,预防慢性疾病和提高整体 健康水平。
运动营养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运动营养学起源于古代奥运会,那时运 动员通过特殊的饮食来增强体能和表现
。
专业化发展
20世纪70年代,随着竞技体育的迅速 发展,运动营养学逐渐成为一个专业
领域。
初步发展
20世纪初,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人 们开始系统地研究运动与营养之间的 关系。
运动中营养补充
水分补充
运动中应定时补充水分, 以维持身体水分平衡,预 防脱水。
能量补充
运动中适时补充能量,如 运动饮料、能量棒等,有 助于维持运动表现和预防 疲劳。
电解质补充
运动中出汗会导致电解质 流失,适时补充电解质, 如盐丸、镁丸等,有助于 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
运动后营养补充
蛋白质补充
运动后及时补充蛋白质,如鸡胸肉、鱼、豆腐等 ,有助于促进肌肉恢复和生长。
饮食建议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高热量食物。
老年人
营养问题
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等问题 。
运动营养补充
适量补充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有助于维持肌肉和骨骼健康。
饮食建议
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 入,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
运动营养学
目 录
• 运动营养学概述 • 运动与能量消耗 • 运动与营养需求 • 运动营养补充策略 • 特殊人群的运动营养学 • 运动营养学实践与应用
01
CATALOGUE
运动营养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运动营养学是研究运动与营养之间相 互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合理营养支持 运动能力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消瘦人群的体质健康状况与营养问题
体重过轻的人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疲劳、抑郁、肌肉耗损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如内脏下垂、脊柱畸形、免疫力下降、妇女出现子宫脱垂、月经异常、不孕症等;尤其是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会增加并发症的机会。
可见,治疗消瘦不容易忽视,有效地治疗消瘦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1. 食物摄入不足
主要因食物缺乏、偏食或喂养不当引起的消瘦,可见于小儿营养不良和佝偻病等。
进食或食欲减退引起的消瘦,常见于神经性厌食、慢性胃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急慢性感染、尿毒症及恶性肿瘤等。
2.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障碍
主要见于慢性肠胃病(常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道肿瘤、慢性结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及克隆病等),慢性肝、胆、胰腺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慢性胆道感染、慢性胰腺炎、胆囊和胰腺肿瘤等),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常见于糖尿病等)。
另外,久服泻剂或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3.食物需要增加或消耗过多
食物需要增加或消耗过多,如生长、发育、妊娠、
哺乳、过劳、甲亢、长期发热、恶性肿瘤、创伤及大手术后等。
(三)增加体重健身人群的能量需求与分配
增重并不是简单的发胖,增重指的是肌肉组织的增长和皮下脂肪层的必要堆积。
人体的重量,大致上是来自于骨骼、肌肉、脂肪、水分以及其他内脏器官,有意义的增重应着重在肌肉、脂肪的比例增加。
人体健康增重,应该是增“重”而不是增“肥”,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每天必须额外摄入500kJ热量。
研究表明,体重无变化时,摄入和消耗的热量是相等的,此时在饮食量和消耗量不变的基础上,额外增加摄入3500KJ热量,便可增重1Kg左右。
科学健康的增重方式是将额外增加的3500KJ热量分配到1周内摄取,即每天额外增加热量摄取500KJ,1周的体重增加数控制在1Kg左右。
一般而言,年轻人增重每天摄入的热量可达到2000~2800KJ,老年人每天为1600~2000KJ即可。
如果一日三餐摄入的热量达不到以上标准,则应采取加餐的方法增加体重。
其次,摄入热量的分配必须科学。
人体摄入的热量主要来自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三大营养素,如糖类过多脂肪过少,会加重胃肠负担;如脂肪过多而糖类过少,则可引起
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如蛋白质过少,会使生长发育受抑制和机体抵抗力降低。
如果发现自己的体重过轻、身体过瘦,首先要查一下是不是疾病的潜在影响,如甲状腺、肾上腺、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等,这些疾病都容易造成体重过轻、排除了疾病的情况,才可以实施增加体重计划。
二、增加体重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安排
增加体重健身人群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取决于运动锻炼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目的和肌肉块大小等因素,一般来说,增加体重期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到每天1.6g/Kg体重以上。
(一)增加体重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及生活方式安排原则
1.制定合理的饮食制度,改变进餐程序,养成良
好的饮食习
惯、均衡饮食
一日三餐营养素分配合理,热量分配应该是早餐、中餐、晚餐各占1/3,如早餐33%,中餐34%,晚餐33%,使机体热量供给均匀。
进餐程序为先吃浓度高、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再吃其他食物。
一日三餐按时吃,可少量吃点零食,但注意就餐
前1h内不宜
吃零食,以免影响食欲。
如无特殊活动,晚上不宜吃夜宵,也应该宜吃软而易消化的食物,可选择一些水果,但只能吃七分饱,以利于胃肠消化吸收。
不挑食和不偏食,采用均衡饮食及渐进式地增加食量,避免强迫性的供给,破坏食欲。
2.睡眠充足,睡前需要补充高热量饮食
增加体重健身人群除了夜间睡眠外,若上午进行运动,最好有2h左右的午睡。
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给生长激素以充足的生成时间。
研究表明,所有高强度的运动对肌肉组织都有较大的损害。
以往人们只注重到修复损伤时所需要的蛋白质,却忽视了人体增加这种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不仅在运动中加速生成,在睡眠时也十分活跃。
生长激素需要2h才能达到高峰,所以午睡时间不能太短;而运动中消耗的肝糖原,一般需要2~3h才能补足。
对一般健身运动者而言,睡前不主张吃高热量饮食,因多余热量可能转化为脂肪;而增加体重健身人群午睡前的午餐和晚睡前的晚餐,都应摄入足够的营养,如鱼、蛋、乳酪、含铁丰富的瘦肉和花椰菜等,其目的是让损伤的肌肉在睡眠中借生长激素合成肌蛋白时有充足的原料。
3.调整食物结构,增加能量物质的摄入量,选择适度烹调的食物
按所需的热量调整食物结构,增加主食数量,减少副食数量;多食动物蛋白质(如鱼、肉和蛋),并可多选择含淀粉和糖分含量高的食物,还可选择毛芋头、马铃薯、藕、木薯、竹薯、山薯、番薯、菱角、慈姑、果汁、果酱、蜜蜂和各种新鲜水果,特别是南方水果,如桂圆、荔枝、芒果、菠萝蜜和香蕉等。
增加脂肪摄入的数量要以胃肠道能正常消化吸收为标准,不至于引起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可适度选用动物性脂肪(如奶油、肥肉、牛油)和动物皮等。
选择经适度烹调(如蒸、炖、卤、炒和煮等)的食物,这些烹调方法能使菜肴原材料变得质地软烂,容易消化吸收,避免因油炸、煎、烤等导致食物变得坚硬和不易消化。
1.保持心情愉快,运动适度,持之以恒
布置良好的进餐环境,集中精神用餐。
紧张和焦虑不但影响食欲,
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也不好。
消瘦者要增重而不是增肥,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一口吃个胖子的想法是不对的,只有坚定信心做好吃苦准备,以科学、有计划和坚持不懈的增重健身才能获得理想和健康的体
重。
每天应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锻炼,这不仅有利于改善食欲,也能使肌肉强壮、体魄健美。
一般来说,大运动量、短时间和速度爆发力的运动都能起到增重效果,主要是用来增加肌肉比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
研究表明,每天2h的激烈运动,比不大运动者每千克体重需要多1.5倍的蛋白质。
大量需要增加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不是什么时间补充都行,练习后30min内进食较为合理。
(二)增加体重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安排措施在原料选择方面,应注意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三大营养素的选择
和组合比例,维生素、微量元素也要适量。
具体的膳食营养安排措施如下。
1.蛋白质的选择
蛋白质的选择应尽量以完全蛋白质为主,最好选择动物性蛋白质
动物性蛋白质在组成上接近于人体蛋白质,吸收利用率比植物性蛋白质高。
虽然大豆蛋白质也是完全蛋白质,但是大豆蛋白含有一定量的大豆异黄酮,它具有类似于女性激素的作用,又称为“植物雌激素”。
对于增重者来说,大豆异黄酮会阻碍有助于肌肉增长
的雄激素的分泌,不适合增加体重者;而其他种类的植物性蛋白质,由于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受限,需要多种组合才可以达到补充蛋白质的目的。
2.糖类的选择
在糖类的选择上最好侧重于淀粉类多糖。
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是人们每天的主食,包括大米和面粉,其主要成分经过人体内酶的水解后分解成单糖类。
3.可适当摄入富含脂肪的食物
想要达到增重的目的,不能只是依赖增长肌肉,一定数量的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也是需要的。
除了糖原可以转化为脂肪外,直接摄入富含脂肪的食物,如植物油、核桃和松仁等,可以起到吸收和积累脂肪的作用。
出于对人体健康的考虑,建议多摄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大多数植物油及深海鱼的脂肪不仅能够增重而且具有保健作用。
4.可适当选择增加体重的药膳方
一般瘦弱者欲增加体重健身,无需求助于药物,只要恰当饮食,用食疗来调补,就能收到良效。
体瘦之人,多有阴虚、血亏、津少,故饮食上宜多食甘润生津之品,如牛奶、蜂蜜、鸡蛋、鳖(甲鱼)、海参和银耳等。
常用的食疗方有:核桃牛乳饮、蜂蜜饮料、海参
膏、龟肉百合红枣汤、甲鱼滋肾羹、参麦甲鱼、银耳鸽蛋、百合鸡子黄汤等。
阴虚者往往内心热,体瘦者多见烦躁易怒、口干咽痛和性欲亢进等虚热内生现象,故在滋养的同时,还要注意清虚火,可选食蛤蜊麦门冬汤、菊花肉片等。
增重药膳方举例——山药粥:成分为山药、乳酪、白糖,其制法可分为两种。
一种方法是将鲜山药洗净,捣泥,待大米粥熟时加入拌匀,而后调入乳酪、白糖食用。
另一种方法是将山药晒干研粉,每次取30g,加冷水调匀,置炉上,文火煮熟,不断搅拌,两三沸后取下,调入乳酪、白糖即可食用。
山药味甘平,可补虚赢,长肌肉,润皮毛,为治疗消瘦和美容之妙品。
乳酪可养肺润肤,养阴生津。
两者合用,可健运脾胃,资助化源,故用于虚弱体瘦患者效果甚佳。
5.增加体重健身人群的一日膳食营养安排(表
3-3)
表3-3 增加体重健身人群的一日膳食营养安排
三餐名称食物名称进食量
早餐皮蛋瘦肉粥或小米粥
豆浆或米浆、全脂牛奶
水煮蛋
葡萄干、核果、花生、香
蕉
1碗500mL 1个150g
午餐奇异果
优酪乳
米饭或面条
水煮青菜
高纤维饼干
点心(奶、高纤维饼干、
鸡蛋)1个1杯1碗1份1份1份
晚餐现榨果汁
优酪乳
炒青菜
瘦肉或鱼肉
米饭或面条
水果(菠萝、木瓜或番茄)1份1份1份1份1碗1碗
消夜果酱、花生酱、奶油、大
蒜酱佐料、再喝一碗肉
汤、牛奶或豆浆;但不要
吃得太饱,以免睡不着
注意还要根据个人工作强度、运动量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如果个体患有疾病,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