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药物的策略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药物的策略第一部分:房颤患者管理的指南更新CHA2DS2-VASc评分系统从2012年开始,国内外关于房颤的指南不断更新。
对于房颤的卒中风险的评估存在着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最初使用的CHADS2评分系统将心衰,高血压,高龄,糖尿病,既往卒中或者TIA病史都纳入了这个评分系统。
分数越高,发生卒中的风险越大。
当时,很多指南都推荐使用CHADS2评分系统来评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包括2016年ACC房颤管理指南、2010年ESC房颤管理指南、2012年房颤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加拿大房颤管理指南、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房颤管理指南等。
此后,有更多的研究发现,血管疾病、女性、高龄(65-74岁)也都是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高危因素。
于是,就诞生了CHA2DS2-VASc评分系统。
在CHA2DS2-VASc 评分系统中,心衰,高血压,糖尿病各计1分。
高龄(≧75岁)、有既往卒中、血栓栓塞史或者TIA史计2分。
此外,新增的指标包括血管疾病、女性、高龄(65-74岁)各计1分。
因此,CHA2DS2-VASc 评分系统的最高得分为9分。
CHA2DS2-VASc评分系统的优点在于将原来CHADS2评分系统中低风险的患者进行了更精确的识别。
CHA2DS2-VASc评分系统提高了对于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能力,显著改善了中低危卒中的分类,重新划分了患者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的卒中风险。
CHA2DS2-VASc评分系统已经为临床广泛采用。
因此,近年的房颤管理指南,例如2012年ESC的房颤管理指南,欧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剂指南,2014年NICE房颤管理指南,2014年ACC/AHA房颤管理指南等,一致推荐使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
当然,临床评分系统是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而开发出来的,本身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中的。
房颤尤其是无症状的房颤,有时候很难发现。
这就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监测,例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2-4周长程Holter,植入式芯片等手段。
1例房颤伴既往血小板减少的药师抗凝门诊药学实践

1例房颤伴既往血小板减少的药师抗凝门诊药学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患者易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如卒中等。
抗凝治疗对于房颤患者尤为重要。
部分房颤患者由于既往存在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使用传统的抗凝药物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患者出血风险增加,而抗凝治疗又会进一步增加出血风险。
如何在房颤伴既往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选择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成为了临床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药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需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用药调整和监测,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针对房颤伴既往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的抗凝治疗,药师的角色尤为重要,他们是患者用药安全的守护者和护航者。
通过对患者情况的全面评估和持续监测,药师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用药建议,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背景结束】1.2 目的引言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和中风。
对于房颤患者而言,抗凝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伴有既往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而言,抗凝治疗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例房颤伴既往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药师抗凝门诊药学实践进行探讨,分析患者的情况描述、用药调整过程、药师在抗凝治疗中的角色与作用、临床效果评价以及用药建议,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探讨其意义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类似患者的抗凝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提高抗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2. 正文2.1 患者情况描述该患者是一名65岁的男性,已确诊患有房颤并伴有既往血小板减少。
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心悸、胸痛、气促以及乏力等。
既往病史中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此前在其他医院接受过多次抗凝治疗,但因为血小板减少情况的存在,导致治疗效果欠佳。
患者因房颤易引起血栓形成,而血小板减少则增加了出血风险,因此需要在抗凝治疗上找到平衡点,既能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又要尽量减少出血风险。
微访谈房颤的抗凝治疗

1、问:郭教授你好,我想问,有心房血栓形成的病人,除了抗凝治疗外,有没有更进一步的手段,可否取栓?答:取决于基础病因。
若为非瓣膜性房颤,多数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抗凝治疗后其血栓可以缩小乃至消失,不一定需要手术。
若存在瓣膜病且具备瓣膜手术指征,可以考虑同时取栓2、问:老年女性、74岁,脑梗死入神经内科,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初发型房颤,时间<24小时,心率90-120次/分之间,血氧96%,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脏超声结果。
无心衰表现,这样的是否要转复窦性心律?如何治疗才正规?求解。
答:要转复。
立即予以肝素治疗,转复后肝素桥接华法林3、问:请问对高龄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应怎样掌握?答:高龄患者既是血栓栓塞事件的高危人群,又是出血的高危人群,所以要认真评估,具备抗凝指征的一定要抗凝,但要加强监测4、问:65岁女,有房颤病史10年多,平素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
一月前有脑梗塞病史,半月前突发左侧肢体偏瘫,12小时肌力降为0级,予阿司匹林、肝素抗凝,查头颅CT 提示大面积脑梗,遂停用抗凝及活血药物。
现发病半月多,左侧肢体肌力仍为0级。
1有持续性房颤该不该加用抗凝药?2如果加服,什么时候加?答:卒中急性期进行抗凝治疗将会增加颅内出血或梗死后出血的风险,因此不推荐为发病2周以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抗栓治疗。
发病2周以后若无禁忌证应开始抗栓治疗,其治疗原则与一般房颤患者相同。
5、问:您好,曾服用波立维后出现脑出血的患者,半年后是否可以服用抗凝药物?如果可以使用的话如何选择?谢谢!答:什么疾病?房颤?若是房颤,需对其进行CHADS2评分与HAS-BLED评分,评估其血栓栓塞事件风险与出血性并发症风险,在此基础上确定治疗策略,对于此类患者应注意筛查并纠正增加出血风险的可逆性因素,并需进一步加强监测。
华法林治疗的初始剂量宜更低(1.0mg/d-1.5mg/d),对凝血指标的监测频度亦应增加。
启动华法林治疗时或调整剂量期间需要每1-2日检测INR,INR达标后每2周检测1次。
心房颤动指南--抗凝治疗

房颤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多发生在心功能障碍和室率持续增快的患者 具有可逆性
血栓栓塞抗凝治疗
房颤抗凝治疗:CHADS2评分 房颤转复抗凝:升级(<48h肝素化)
危险分层-CHADS2评分新拓展
危险因素
2006
ACC/AHA/ESC CHADS2积分 VASc积分
慢性心衰/左心功能障碍(C) 1 高血压(H) 年龄>75岁(A) 糖尿病(D) 1 1 1 1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7
急性缺血性卒中 在卒中急性期进行抗凝治疗将会增 加颅内出血或梗死后出血的风险,因 此不推荐为发病2周以内的缺血性卒 中患者进行抗栓治疗。 发病2周以后若无禁忌证应开始抗栓 治疗,其治疗原则与一般房颤患者相 同。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8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 的风险与房颤患者相同,因此遵循 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心内科 尚永志
主要内容
前言 房颤分类 房颤伴随病及并发症 房颤的抗凝治疗 总结
前
男性多于女性
房颤的发生与年龄相关
言
普通人群的发生率0.77%(30-85岁)
40-50岁:0.5%
>80岁:7.5% 致死致残主要原因: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脑卒中
2012年房颤分4类
初发 AF
首次发现,不论其有无症状和能否自行复律。
左心耳封堵术
指南推荐 对于长期口服抗凝剂有禁忌症的高卒 中发现的患者,可以考虑经皮介入性 左心耳封堵术(IIb B); 对于开放性心脏手术的患者,可以考 虑手术切除左心耳(IIb C)。
总结:
1.抗凝治疗是心房颤动治疗的重要部分。 2.心房纤颤治疗倾于"全或无",即对于存在血 栓栓塞风险的患者,推荐抗凝;无卒中危 险因素的心房纤颤,不予抗凝。 3.心房纤颤目前仍然以口服抗凝药为主,随 着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抗凝已经由华法 林“单元化”走向“多元化”时代
房颤的抗凝治疗

新近发生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
新近发生卒中房颤患者开始治疗的理想时 间还没有定论。脑栓塞研究小组建议对于 轻.中度卒中,如果CT证实没有出血,可 轻.中度卒中,如果CT证实没有出血,可 以在卒中24-48小时开始抗凝治疗;对于大 以在卒中24-48小时开中发生7d后排除了延 迟性出血后开始抗凝治疗。
同时据此对非瓣膜性房颤提出了CHADS2(充血性心力衰 同时据此对非瓣膜性房颤提出了CHADS2(充血性心力衰 竭,高血压,高龄,糖尿病,中风(双倍))卒中风险评 分表,由AFI(房颤研究者)和SPAF(房颤脑卒中预防实 分表,由AFI(房颤研究者)和SPAF(房颤脑卒中预防实 验)Ⅰ 方案整合而来,并在1773例65-95岁非瓣膜性房 验)Ⅰ-Ⅱ方案整合而来,并在1773例65-95岁非瓣膜性房 颤、服用华法令治疗的住院医疗保险患者中得到检验,其 中评分方法是存在心衰、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等 中评分方法是存在心衰、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等 危险因素时,每项1 危险因素时,每项1分,如果存在脑卒中史、短暂脑缺血 史则评分为2分,各项合计总分极即为CHADS2评分。 史则评分为2分,各项合计总分极即为CHADS2评分。 在这组老年人群中,CHADS2积分越高中风发生率越高, 在这组老年人群中,CHADS2积分越高中风发生率越高, 但只有少数患者积分非常高≥ ,不到7%的患者积分为0 但只有少数患者积分非常高≥5,不到7%的患者积分为0 (即低危)(表8 (即低危)(表8)。
服用华法令所带来的RRR(相对危险降低), 服用华法令所带来的RRR(相对危险降低),在 ),在 PAF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亦相似 然而, PAF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亦相似。然而,由于参与 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亦相似。 试验的PAF患者相对较少 患者相对较少( 试验的PAF患者相对较少(在最初的五个随机试 验中大约有12% PAF患者参加),这一结论受 患者参加), 验中大约有12%的PAF患者参加),这一结论受 到一定限制。PAF患者间房颤发生的频率和持续 到一定限制。PAF患者间房颤发生的频率和持续 时间有很大差别, PAF的研究亦受到患者本身 时间有很大差别,对PAF的研究亦受到患者本身 AF发作的自我感知的显著差异的限制 发作的自我感知的显著差异的限制。 对AF发作的自我感知的显著差异的限制。尽管相 应的证据尚不确定,但对PAF患者采用与持续性 应的证据尚不确定,但对PAF患者采用与持续性 AF患者一样的方案,根据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存在 AF患者一样的方案 患者一样的方案, 相应予以抗凝剂治疗,似乎是合理的。 相应予以抗凝剂治疗,似乎是合理的。
房颤 抗凝评分

房颤抗凝评分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会增加患者中风的风险。
抗凝治疗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对于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评分也显得尤为重要。
常用的心房颤动抗凝评分工具包括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
其中,CHA2DS2-VASc评分用于评估患者中风的风险,包括年龄、性别、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等多个因素。
具体来说,如果血栓形成风险比较高,如CHA2DS2-VASc评分男性≥2分或女性≥3分,建议患者长期接受抗凝治疗,如果没有禁忌证,应首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而HAS-BLED评分则用于评估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出血的风险,包括高血压、肝肾功能、出血史等因素。
如果HAS-BLED评分在3分及以上时,则
意味着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时需特别关注出血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专业的医学依据。
如果遇到相关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专业意见。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最新修订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最新修订最新修订的房颤抗凝治疗指南已经发布。
随着人类社会的老龄化,心房颤动(房颤,AF)的发生率也在增加,而由房颤引起的脑栓塞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也随之升高。
因此,抗凝治疗预防卒中越来越成为临床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2019年的ESC大会上,房颤指南更新的颁布是最大的亮点之一,此次指南更新主要对房颤抗凝治疗的部分进行了修订。
指南肯定了以CHA2DS2-VASc评分系统作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评估工具。
早在2006年,XXX颁布的房颤指南中就已推荐使用CHADS2评分系统,其中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史,年龄75岁,糖尿病史各为1分,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2分,总分为6分。
而后,对5项房颤卒中的风险分析的随机对照研究中一致发现,年龄是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以成为卒中独立预测因子。
而对3项房颤卒中风险分析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及Framingham研究、欧洲心脏调查及哥本哈根城市心脏研究中均提示,女性性别因素也是房颤卒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2010年的ESC房颤指南中,把CHADS2评分系统改进为CHA2DS2-VASC评分系统,该系统增加了血管性疾病、年龄65-74岁以及女性性别,并将年龄75岁的分值提升为2分,总分增加到9分。
抗凝治疗在整个房颤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早在2010年,XXX颁布的房颤治疗指南中,就将房颤的抗凝治疗摆在了治疗的三大方面之首。
现在,房颤抗凝治疗指南的更新更加强调了抗凝治疗的重要性。
相比于CHADS2评分系统,CHA2DS2-VASc评分系统在高危风险组患者中能更准确地指导抗凝治疗,同时也能指导评估真正低风险患者。
根据2019年ESC房颤指南,CHA2DS2-VASc评分系统被推荐作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评估工具。
对于评分为0的低危患者不推荐抗栓治疗,对于评分为2及以上的房颤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抗凝治疗。
对于评分为1的患者,根据出血风险评估和自身选择可以考虑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抗凝治疗。
《房颤抗凝治疗》课件

优点
起效快,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功能, 出血风险相对较低。
缺点
价格较高,可能存在肝肾损伤等副作 用,不能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
其他新型抗凝药物
总结词
其他新型抗凝药物
优点
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特点,可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选择。
详细描述
除了上述几种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新型抗凝药物,如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等。
缺点
不同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各不相同,需注意用药安全 。
03
房颤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有血栓栓塞风险的房颤患者, 如年龄较大、心脏结构异常、高血压 等 全、胃肠道溃疡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抗凝药物。
初始剂量与维持剂量
初始剂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抗凝药物和剂量。
个体化抗凝治疗的方法
目前正在探索通过基因检测、血液标志物检测等方法来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 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抗凝治疗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
联合治疗的优势
为了提高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正 在探索将抗凝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如 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等)联合应用。 联合治疗可以发挥不同治疗方法之间的 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VS
联合治疗的挑战
虽然联合治疗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 些挑战,如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治疗的 复杂性增加等。因此,在联合治疗的过程 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伐沙班在房颤中的应用
显著降低卒中和非中枢性神经系统栓塞事件的发生率
Rivaroxaban versus warfarin in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 Engl J Med. 2011;365(10):883-91.
利伐沙班在房颤中的应用
REal-LIfe Evidence of stroke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 The RELIEF study.Int J Cardiol. 2015;203:882-884.
达比加群
凝血酶 是 6%
b.i.d. 12-14 h
80% 否 P-gp 0.5-2h
利伐沙班
Xa 因子 否 80%
q.d. 7-11 h 33% (66%)
否 3A4/P-gp
2-4h
阿哌沙班
Xa 因子 否 60%
b.i.d. 12 h 25% 否 3A4 1-4h
依度沙班
Xa 因子 否 50%
q.d. 9-11 h
房颤的治疗
深蓝色框表明窦性心律背景下AF周期的典型顺序。 浅蓝色表示已证明对AF的“硬终点” 的有效治疗 。 红色框表示缓解症状但将来可能有助于减少AF相关并发症的治疗。 灰色框对缓解症状是有价值的,可能改善心血管结局
房颤的抗凝治疗
• 房颤患者有着极高的心衰和血栓事件的风险。 • 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5倍。 • 目前的房颤指南建议用CHADS2或CHA2DS2-VASC评
0.10
0.08
累积危险比
0.06
0.04
0.02
0 0
Subjects at risk
DE 150mg bid 933
DE 110mg bid 923
华法林
926
华法林 达比加群酯110mg bid 达比加群酯150mg bid
达比加群酯150mg bid HR 0.45 (95% CI: 0.28–0.72)
特殊情况的治疗
• 预激合并房颤: • 选用氟卡尼或胺碘酮,但氟卡尼禁用于血
流动力学障碍的房颤。
特殊情况的治疗
• 房颤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 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因心室
率过快而出现左心功能障碍,对于这类患 者应强调对房颤复律的治疗。
特殊情况的治疗
• 心脏外科术后新发房颤: • 主要选用胺碘酮及β-受体阻滞剂,一般不
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
• 急性房颤定义:发作时间≤48h、或者症 状明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包括 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急性发作或持续性 房颤的加重期。
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
• 急性期心室率控制: • 急性房颤心室率宜控制在80-100/分 • 不伴预激征者,可给予静脉β受体阻滞剂 • 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者,首选静脉胺碘酮
2016ESC 心房颤动的分类
房颤的危险因素
•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梗、瓣膜病、 心衰、肥胖、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心脏 外科手术、吸烟、体育锻炼、饮酒、甲状 腺功能异常、脉压差的增大
• 欧洲血统、家族血统及基因异常 • 心电图提示左心室肥厚 • 超声提示左室缩短率变短以及左室壁的肥
厚 • 生化提示BNP及CRP提高
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或房颤合并预激心室 率达250次/分的患者: 应即刻予以同步直流电复律。转复前应先 给予肝素,或新型口服抗凝药进行抗凝; 如需紧急电转复,来不及抗凝,则转复后 立即给予抗凝治疗。如果房颤发作持续≥4 8h,或持续时间不确定,复律后继续抗凝 治疗4周,再根据CHA2DS2-VASc评分决 定是否进行长期抗凝治疗
或β受体阻滞剂 • 伴心衰者给予静脉胺碘酮或西地兰。
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
• 需要急性期抗凝的情况: • 1.准备进行药物或电复律 • 2.可能自行转律(如新发房颤或自发房颤) • 3.瓣膜病伴房颤 • 4.具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非瓣膜病患者 • 5.有其他抗凝指征的房颤患者(如合并体循
环栓塞,肺栓塞,机械瓣置换术后等)
CHA2DS2-VASc评分
危险因素 CHF/LV功能障碍(C) 高血压(H) 年龄≥75岁(A) 糖尿病(D) 卒中/TIA/栓塞史(S) 血管疾病(V) 年龄65-74(A) 性别(女性)(Sc)
总积分
积分 1 1 2 1 2 1 1 1
9
积分
0 1 2 3 4 5 6 7 8 9
年卒中率
0.00% 1.30% 2.20% 3.20% 4.00% 6.70% 9.80% 9.60% 6.70% 15.20%
房颤的抗凝治疗
• 房颤的抗凝药物分为传统抗凝药和新型抗 凝药
传统抗凝药特点: 1.需要常规抗凝监测 2.频繁的剂量调整 3.抗凝效果不可预测 4.狭窄的治疗窗 5.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6.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7.缓慢起效,失效 8.华法林抵抗
新型抗凝药特点: 1.稳定、可预测的抗凝效 果 2.起效迅速 3.无须常规抗凝监测 4.五十五相互作用 5.较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6.特异性阻断凝血途径 7.良好的安全性
估卒中的风险及终身口服抗凝药治疗。 • 2014AHA/ACC/HRS 房颤管理指南:引入CHA2DS2
-VASc评分确定推荐治疗方案,≥2分者推荐华 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1分者推荐不抗 栓、口服抗凝药(OAC)或阿司匹林,0分者不接 受抗栓治疗。 • 2016ESC房颤指南:更加积极推荐使用NOAC,NOA C是抗凝治疗的Ι类适应症。
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
• 血流动力稳定的患者: • 房颤发作<48h:多可于24h内转复为窦律,
可暂不转复,仅控制心室率。 • 持续时间≥48h:应行抗凝治疗,并考虑转复
窦律。可选择有效抗凝治疗3周后,或同时经 食道超声检查排除心房血栓后复律。
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
特殊情况的治疗
• 房颤合并严重左心衰及低血压: • 选用胺碘酮及地高辛控制心室率。伴快速
选洋地黄类药物。对合并左心功能障碍、 难治性房颤、血流动力学障碍首选胺碘酮 。同时,房颤发作期间应进行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选择
2014AHA/ACC/HRS
抗凝药物选择
2016ESC
抗凝药物选择
2016ESC房颤患者合用口服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建议:
新型口服抗凝药药理学性质
性质
靶点 前体药物 生物利用度 给药剂量 半衰期 肾排泄 监测 相互作用 起效时间
急性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主要内容
•1 前言 •2 房颤的分类 •3 房颤的危险因素 •4 房颤总体抗凝治疗现状 •5 急性心房颤动的治疗 •6 小结
前言
-----------------2016《Occurrenc e of death and stroke in patients in 47 c ountries 1 year after presenting with atri al fi brillation: a cohort study》
心室率优先选择地高辛。
特殊情况的治疗
•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 合并房颤:
置入金属裸支架的房颤患者可短期(4周)进行 双联抗栓治疗,随后应用华法林与一种抗血小板 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12个月后若 患者病情稳定,则参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治疗 原则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三联抗 栓治疗,之后给予华法林加氯吡格雷(75mg/日) 或阿司匹林(75-100mg/日)治疗,必要时可联用 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12个月后若病情 稳定,可单独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前言
-----------------2016《Occurrence of death and stroke in patients in 47 countries 1 year after presenting with atrial fi brillation: a cohort study》
小结
• 抗凝治疗是急性房颤防的核心策略; • 抗凝前要对患者的血栓栓塞危险和出血风
险进行评估,并将抗凝治疗贯穿于整个房 颤治疗中。 • 采用室率控制需要个体化处理,需要结合 血流动力学状态、症状、有否可纠正的诱 因、患者的意愿等。 • 正确规范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将有助于 改善房颤患者致残、致死率,改善远期预 后。
35% 否 3A4/P-gp 1-4h
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比较
Atrial Fibrillation: A Review of Recent Studies with a Focus on Those from the Duke Cli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2014
达比加群酯在房颤中的应用
利伐沙班在房颤中的应用
2016 ESC公布的数据示: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证实利伐沙班在临 床实践中的正向获益风险
Ikeda T et al. XAPASS: Evidence of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in Japanese Patients Treated with Rivaroxaban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under Real-Worl d Clinical Practice. Oral Presentation at ESC Congress 2016.
6
12
18
24
30
月
906
875
697
420
237
888
866
683
401
216
886
858
664
382
198
Dabigatran versus warfarin: effects on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strokes and bleeding in Asians and non-Asian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Stroke. 2013;44(7):18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