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

合集下载

百善孝为先先成人再成才的出处

百善孝为先先成人再成才的出处

百善孝为先先成人再成才的出处
“百善孝为先,先成人再成才”出自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孝经》,这句话揭示了孝的三个层次:首先是侍奉父母,其次是忠于国家,最后是成就自身。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品质,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孝心,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然后才能够在其他方面获得成功和成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被视为一种核心价值观念,被认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它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关爱和照顾,是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因此,“百善孝为先,先成人再成才”这句话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广泛传承和弘扬。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

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孝,一直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所标榜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整套专制纲常的基石。

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

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

孔子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

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

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孝为仁之本。

《论语》中孔子的核心思想就是“仁”。

孔子言“仁”,几乎无所不包,举凡忠、信、礼、智、勇等,皆可入其范畴。

所以孔子所谓的“仁”,是统摄诸德、完善人格的纲领,若离开“仁”则一切行事皆失其所依据,而不成其为人,“仁”的范围很广,然而“仁”的根源又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即是“孝”。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

可见孝是仁的根本,也是仁的起点,敬养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悌是人人具有的一种真实情感,也正是仁的根源所在,是否孝悌是判定一个人仁与不仁的标准所在。

这是极有深意的主张,故凡能孝顺父母的,必能推而友爱兄弟及其朋友,进而爱全体人类。

然而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百善孝为先作文600字初中生(精选6篇)

百善孝为先作文600字初中生(精选6篇)

百善孝为先作文600字初中生(精选6篇)百善孝为先作文600字初中生(精选6篇)一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人便以孝为先,重温《二十四孝》又重新给了我不同的感受。

如:《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等等,各种各样的孝行故事中最使我感动的是《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看了这个故事,我和闵子骞的父母一样感动不已。

面对继母的虐待,闵子骞没有抱怨,更没有报复。

相反,在父亲要休逐后妈的时候,首先想到了两个幼小的弟弟:“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恳求父亲饶恕继母。

要换做是我,我肯定无法做到。

宁可自己受苦受冻也要为两个弟弟着想,为继母着想。

这是一种多么宽广的胸怀,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德。

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对自己不好的人,怎么办?记仇?报复?那都是胸怀狭窄的表现,我们要学习闵子骞的高尚风格。

不抱怨,不报复,用德来回报母亲,可谓是以德报怨。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孝行故事也有很多。

前些日子在电视上看见一个现场直播。

有一母亲需经行肝移植手术,能给这位母亲捐肝的只有她的儿女。

女儿自幼身子弱,能捐肝的只剩下了儿子。

儿子正在美国留学,得知母亲病危后他马上退了学,匆匆回国记得儿子进手术室以前说过这么一句话:“她是我母亲,没有她就没有我。

因此无论为她做什么,付出什么,都是值得的!”《二十四孝》让我受益匪浅,我要学习闵损的品质,寻找生活中的孝。

百善孝为先的句子(精彩3篇)

百善孝为先的句子(精彩3篇)

百善孝为先的句子(精彩3篇)百善孝为先的句子篇一1.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

2.感恩每一位父母,用我们的爱回报他们无私的奉献,用我们的心抚平他们心中的痛楚;感恩每一位教师,用我们的情报答他们无量的教诲,用我们的成绩来换取他们欣慰的一笑;感恩给予我们关爱的人;感恩美丽的大自然;感恩完美的全世界。

虽然我并不懂得什么大恩大德,但我知道对每件完美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

这样,上苍会安排更多的幸福伴我同行。

3.慈孝治家,家和万事兴;文明兴邦,邦盛千古长。

4.百善孝为先。

人的一生,有三个不能等:孝顺父母不能等,孩子教育不能等,身病不能等。

5.要家庭幸福,那就做一个孝顺的人吧。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的人,才有对得起父母的疼爱。

这个世上,不管你走多远,都走不出父母的牵挂,父母才是希望你越过越好的人,才是无私帮助你的人。

6.别哭穷,因为没人会给你钱。

别喊累,因为没人会帮你做。

别认输,因为没人期望你赢。

别靠人,因为仅有自我最可靠。

别哭泣,因为大家等着看笑话。

别乞求,因为有些人恨不得你当乞丐。

别落魄,因为一堆人等着落井下石。

别回首,因为事情多不堪回首。

别离愁,因为只会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别低头,因为地上没有黄金仅有石头。

别强求,因为强扭的瓜不甜。

7.一生中,你能尊重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尊重你。

你能信任多少人,就有多少人信任你!你能让多少人成功,就有多少人帮忙你成功!8.孝心是太阳,给人温暖;孝心是大山,给人依靠;孝心是水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9.百善孝为先。

10.默念过多少,才会渐悟父母保佑,从懂得感恩开始都是装神弄鬼的念头。

11.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劳动。

12.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13.在我看来,人生在世无非有两件事要做,一是孝敬父母,二是实现自己梦想。

14.百善孝为先,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赡养孝敬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行为,也是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

孝为先百善孝为先的前后句子

孝为先百善孝为先的前后句子

百善孝为先的完整句子如下:“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

”出自晚清近代著作《围炉夜话》。

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有关孝的句子拓展如下:【诗句类】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2、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3、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韩愈《谁氏子》4、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5、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李白《豫章行》6、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白居易《慈乌夜啼》7、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李商隐《送母回乡》8、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白居易《母别子》9、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王冕《墨萱图·其一》10、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仲则《别老母》【通俗类】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2、大孝终身慕父母。

唯孝顺父母能够解忧。

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5、孝敬和判逆之间,介子推为母而死,选择光荣;李魁只身劈虎报母仇,选择德昭后世;香九龄为父暖被,王文以身喂蚊。

百善孝为先的古诗四句

百善孝为先的古诗四句

百善孝为先的古诗四句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我们国家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

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的观念就深入人心,让中国文化薪火相传,流芳百世。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百善孝为先这古诗中的四句话,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第一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这句话表达了孝顺这一美德是天地间正义气息的产物。

天地有一种正义的力量,就像阳光、清风、雨露一样,是万物生息的源头。

而孝顺这种美德,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不断流淌、发扬光大,最终成为一种既自然、又正当的习俗。

孝道不单是伦理道德的主干,更是中华文化积淀的精华所在。

第二句:育人贵方寸,始此砥行程。

这句话从育人的角度谈到孝顺之道。

方寸,指的是人体头部脑部的特定部位。

意味着孝顺之心应始发自受益者与其最为亲近的地方。

造就一个孝敬自己父母的子女,首先要从培养“勤学、明理、守正”的学业品质做起。

孝敬长辈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但这种学习与信仰过程也是令我们自身记录更丰富、成长更加坚强的机遇。

第三句:人道依四海,心本系三清。

这句话从孝顺之道的普遍适用性和深入要义处理问题。

四海,指天下万物。

人道是一种基于人类间存在的道德规范。

孝顺之道的根基在于尊重、关爱和保护我们生命世界中的一切。

人性中的困惑,百善孝为先的教诲,能够以充满温情的态度以及基于心灵最深处的宽广看待解决。

第四句:曾子称孝傅,箴宜勤有恒。

这句话是对曾子孝子傅收孝敬长辈等待情况的赞誉。

在孝道这条美德之路上,追求长久的毅力最为重要。

孝敬父母是一份心意,每一次努力和付出的持续性才是真正彰显我们的孝心。

正如箴言所说,“宜勤有恒”,表示孝敬长辈是一种分秒必争的奋斗,需要我们以勤奋、恒心的精神态度去取得成功。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蕴含着深邃广泛的道理,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作为中华文化与东方智慧的精益品质,孝道将与我们紧密相连,带领我们一步一泓地走向让父母、家庭与人类自然更加繁荣昌盛的生活境界。

百善孝为先故事盘点: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事迹

百善孝为先故事盘点: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事迹

0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姓姚,名重华,号有虞⽒,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仓仓顶时,从⾕仓下纵⽕,舜⼿持两个⽃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耕种,⼤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把两个⼥⼉娥皇和⼥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

舜登天⼦位后,去看望⽗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百善孝为先02 亲尝汤药汉⽂帝刘恒,汉⾼祖第三⼦,为薄太后所⽣。

⾼后⼋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不交睫,⾐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尝过后才放⼼让母亲服⽤。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景之治”。

03 啮指痛⼼曾参,字⼦舆,春秋时期鲁国⼈,孔⼦的得意****,世称“曾⼦”,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打柴。

⼀天,家⾥来了客⼈,母亲不知所措,就⽤⽛咬⾃⼰的⼿指。

曾参忽然觉得⼼疼,知道母亲在呼唤⾃⼰,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忽然到来,我咬⼿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三省吾⾝”(《论语·学⽽》)的修养⽅法,相传他著述有《⼤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负⽶仲由,字⼦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孔⼦的得意****,性格直率勇敢,⼗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常常采野菜做饭⾷,却从百⾥之外负⽶回家侍奉双亲。

⽗母死后,他做了⼤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母亲去负⽶,哪⾥能够再得呢?”孔⼦赞扬说:“你侍奉⽗母,可以说是⽣时尽⼒,死后思念哪!”(《孔⼦家语·致思》)05 芦⾐顺母闵损,字⼦骞,春秋时期鲁国⼈,孔⼦的****,在孔门中以德⾏与颜渊并称。

百善孝为先演讲稿(6篇)

百善孝为先演讲稿(6篇)

百善孝为先演讲稿(6篇)弘扬百善孝为先优良美德演讲稿篇一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五年级二班的段**。

很高兴能有这次宝贵的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孝的话题。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孝敬长辈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古代有埋儿奉母、鹿乳奉亲、卧冰求鲤等故事,让我们大加赞叹,现在有捐肾救母、带父求学的事迹,更是让我们感动万分。

可是,在我们的同学中,不孝敬父母之事却时常发生,有些同学厌烦父母的唠叨,常常与父母顶嘴,他们不知道,那些唠叨满载着父母的爱;有些同学从未关怀过父母,把父母的爱看做理所当然,却不知道,父母也需要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啊,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关心关爱,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

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怎能忘记呢?我们怎样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其实,我们要感恩、要孝敬父母,不一定非要像故事中的孝子那样,做出感天动地的事迹,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爸爸妈妈经常教导我要有孝心,我从爸爸妈妈的话语中,尤其是他们的实际行动中亲身感受到浓浓的孝道。

爸爸妈妈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很孝顺,父母经常带我去看望他们,不但给他们买很多好吃的,还尽量帮他们做家务活,陪他们聊天。

每当这个时候,我发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特别高兴,我想老人们看到自己的儿女孝顺,都会感到很欣慰,很幸福吧!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我也效仿他们的做法,在家时,我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比如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过节日或父母的生日时,向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

看到爸爸妈妈工作累了时,为他们捶捶背。

当自己做错事情或顶撞了父母后,我就会主动向他们承认错误。

有时会给父母讲个笑话,说说我在学校的状况。

这些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算不上什么孝道,但是,我能感受到,这时的爸爸妈妈是快乐的,幸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孩子很不孝敬爹娘,爹娘没有办法, 只好找孩子的舅舅。舅舅是个放羊倌,每天在山坡上放羊。他 虽然没有文化,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很有办法。他对孩子的爹娘 说:“把外甥交给我吧,过一段他会回心转意,成为孝敬父母 的好孩子。”第二天,孩子的爹娘把孩子送到了舅舅家。舅舅 见了外甥,既不骂,也不打,二话没说,把一只羊鞭递给了外 甥。 • 六月的一个晌午,太阳象火球一样烤着山坡,鸟儿都藏在树荫 里不出来了。舅舅也把外甥带到一棵大树下乘凉。这时,有几 只小鸟在炎热的太阳下飞来飞去。外甥问舅舅:“这几只小乌 鸦不怕热吗?它们不停地飞来飞去忙什么呢?”舅舅指了指大 树上的鸟窝说:“猜想鸟窝里正有一只老得飞不动了的乌鸦, 正仰着头、张着嘴,由小乌鸦一口一口喂食。要是没有这些懂 事的小乌鸦喂它,它会饿死的。这就叫‘乌鸦反哺’。”外甥 在一边听了,默默地低下了头。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赡养孝敬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 行为,也是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亲情是一个人善心、 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 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 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 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 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下面这个故事就很值得人们深思。
•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养老、敬老方面曾涌现 过无数美丽动人的故事,扇枕暖被的黄香,彩衣娱亲的老 莱子,舍身护父的潘综,锅巴奉母的陈遗……还有下面我 们要提到的韩伯俞。

汉朝有一位孝子,名叫韩伯俞,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对 母亲的话是百依百顺。即使他的学问一天比一天好,他仍 然将母亲的训诲记在心里。由于母亲的教导十分严格,韩 伯俞一不小心做错了事,母亲就会用手杖打他,虽然很痛, 但他总是忍受着,不敢有违抗的行为。有一次,他做错事, 母亲打他的时候,他却大哭起来了。母亲觉得很奇怪,就 问他说:“以前打你,你从来就没哭过,今天为什么哭了 呢?”韩伯俞哭着说:“以前母亲打我的时候,我觉得很 痛,知道你年轻有力气,身体还是健壮的。今天母亲打我, 我却觉得不疼,知道你的力气渐渐衰弱,身体状况必定不 如从前了,我觉得很难过,所以就不由自主地哭了出来。” 后来,这件事传扬出去,大家都说韩伯俞是个很孝顺的孩 子。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个人依托父母来到这个世界 上,同时又要依靠父母的辛勤养育才能长大成人。多少父 母在孩子生病的日子里忧心如焚、夜不能寐;多少父母为 使孩子吃饱穿暖,宁愿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多少父母 为使孩子生活的更好一些,废寝忘食,忘我工作。孩子长 大后,作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赡养和孝敬父母乃顺 理成章之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既为人子, 对父母行孝道应是最起码的行为标准。
• 又有一天,舅舅和外甥在羊圈里摆弄几只小羊羔。外甥看见小羊 羔都是跪着吃奶,感到奇怪。就问舅舅:“小羊羔为什么总是跪 着吃奶?” 舅舅坐在一块石头上,讲述羊羔跪乳的小羊,晚上睡 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 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 羊妈妈用头抵抗保护小羊。一次,羊妈妈正在喂小羊吃奶。一只 母鸡走过来说:“羊妈妈,近来你瘦了很多。吃上的东西都让小 羊咂了去。你看我,从来不管小鸡们的吃喝,全由它们自己去扑 闹哩。”羊妈妈讨厌母鸡的话,就不客气地说:“你多嘴多舌搬 弄是非,到头来犯下拧脖子的死罪,还得挨一刀,对你有啥好 处?”气走母鸡后,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 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 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不觉下泪, “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从此,小羊 每次吃奶都是跪着。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 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就是“羊羔跪乳”。停了一会儿,舅舅 又说:“乌鸦还知道反哺、羊羔还知道跪乳,人难道就不知道孝 敬自己的父母吗?”
• 做为优秀的子女,要在家庭中扮演最好的 角色,就应树立这样的观念:倘若有一件 衣,应先给父母穿;倘若有一口饭,应先 给父母吃;倘若有一间房,应先给父母住; 因为我们坚信,人生天地间,孝为百行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