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5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鲁教版)第三单元 溶液

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二、溶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1.溶液的外观:澄清透明。
(溶质是以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的,所以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是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2.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3.溶质、溶剂的判断:①固体、气体溶解于液体: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②液体溶解于液体:少的是溶质,多的是溶剂;如果有水,无论多少,水是溶剂。
4.溶液的命名:“xx”(溶质)的“xx”(溶剂)溶液;如果溶剂是水,可以不说溶剂水。
氯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的全称为“氯化钠的水溶液”,又可以叫做“氯化钠溶液”。
5.一些常见溶液的俗称:氯化钠溶液——食盐水氢氧化钙溶液——石灰水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三、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1.溶解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2.溶解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3.①溶解放热,所得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有: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氧化钙、浓硫酸②溶解吸热,所得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有:硝酸铵晶体③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四、溶液的性质①常见的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原因是它们溶于水要发生电离,产生能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如氯化钠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硫酸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②少量溶质溶于水中,形成的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③常见的有色溶液:蓝色溶液(含Cu 2+):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 2+):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黄色溶液(含Fe 3+):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不是溶液;液氧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故选A。
答案:A
考点梳理
自主测试
1
2
3
4
5
6
7
8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碘酒中的溶剂是水
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并用力振荡,食用油是溶质
C.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D.将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溶剂是氯化钠
量之和。(5)物质溶于水时,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加入的物质,如
CaO溶于水后形成Ca(OH)2溶液,溶质是Ca(OH)2,而不是CaO。
2.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其特征是:不均
一、不稳定、长期放置易分层。
(2)乳化现象: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
B.将20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变大
C.30 ℃时,向20 g甲固体中加入50 g水,充分搅拌后得到70 g溶液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考点梳理
自主测试
1
2
3
4
5
6
7
8
解析:要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需指明温度,否则无意义,A项错误;
将20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
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外因:随温度升高而
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考点梳理
自主测试
一
二
三
5.结晶
(1)定义: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
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化学溶液的形成是指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均匀分布的混合物。
以下是化学溶液形成的一些知识点:
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介质。
2. 溶解过程: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于或等于溶质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溶质会被溶剂分散,形成溶液。
3. 溶解过程的特征: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颗粒解离或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解体。
4. 溶解体的稳定性:溶解体的稳定性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溶解体就会稳定存在。
如果相互作用力较弱,溶解体就会分解。
5.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质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最多可以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剂性质的影响。
6.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最大溶解度时,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速度和析出速度处于动态平衡。
7. 浓度: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浓度与溶剂的体积或质量的比值。
常见的浓度单位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8. 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影响溶解过程的因素包括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力和溶液中溶质浓度等。
总而言之,溶液的形成是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结果,溶解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溶液的形成与各种化学实验、工业制造和生物过程等都有密切关系。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及规律总结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1. 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区分溶剂和溶质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 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有的实验为了节省能源,可以采用氧化钙和水反应来提高温度。
第二节 溶解度● 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① 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所以若把氢氧化钙和气体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要升高温度。
② 最可靠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溶剂。
⑤ 氢氧化钙不是晶体,氢氧化钙从它溶液中析出只能称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时溶液浓度不变。
饱和溶液不管是升温还是降温,有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无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在一定温度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100g 的饱和溶液和200g 的饱和溶液,二者都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不饱和溶液 降温、恒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 饱和溶液1. 固体的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九年级化学溶液笔记

九年级化学溶液笔记一、溶液的形成。
1. 溶液。
-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 特征:-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如密度、浓度等)完全相同。
例如,一杯蔗糖溶液,上部和下部的甜度是一样的。
- 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液无论放置多久,溶质都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 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如食盐中的氯化钠)、液体(如酒精溶液中的酒精)、气体(如汽水中的二氧化碳)。
-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剂。
例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 溶解现象。
- 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 有的物质溶解时吸热,如硝酸铵。
将硝酸铵固体加入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 有的物质溶解时放热,如氢氧化钠。
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入水中,溶液温度会升高。
- 有的物质溶解时温度基本不变,如氯化钠。
3. 乳化现象。
-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例如,植物油和水混合形成的就是乳浊液。
- 乳化作用: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作用。
乳化后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但仍然是乳浊液,不是溶液。
二、溶解度。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 相互转化:- 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质(如硝酸钾):- 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
- 结晶:- 定义: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 方法:-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氯化钠)。
通过加热蒸发溶剂,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继续蒸发溶剂,溶质就会结晶析出。
初三化学重点单元知识点讲解溶液的形成

初三化学重点单元知识点讲解溶液的形成初三化学重点单元知识点讲解溶液的形成溶液是化学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溶液的形成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可见的均匀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溶解溶质的物质。
二、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形成是通过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实现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离子溶解当溶质是离子性化合物时,当其溶解于溶剂中时,离子会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解度较高的溶液。
这是因为离子与溶剂的相互作用较强,能够克服它们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力。
2. 极性分子溶解极性分子是指其中的原子之间存在部分带电的分子。
当这些极性分子溶解于极性溶剂中时,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溶解度较高的溶液。
3. 非极性分子溶解非极性分子是指其中的原子之间没有带电的分子。
当这些非极性分子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时,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和束缚力较强,因此形成溶解度较高的溶液。
三、溶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溶解过程中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对溶解度有重要影响。
通常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高的温度下,溶剂分子的动能增加,使得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有利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压力在溶解固体溶质时,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不大。
但是在气体溶质溶解时,增加压强可以使气体溶解度增加。
这是因为增加压强可以使气体分子更容易进入溶液中。
3. 溶剂的性质不同的溶剂对于溶质的溶解度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极性溶剂更容易溶解极性溶质,而非极性溶剂更容易溶解非极性溶质。
四、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指的是单位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常见的表示方式有质量分数和摩尔浓度。
1. 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指的是单位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占整个溶液质量的比例。
它的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2.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物质的量。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7篇)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7篇)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7篇)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初步了解溶液的重要应用。
3.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4.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5.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6.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教学难点]1.溶液概念的建立。
2.溶解与乳化的区别。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品] 实验仪器、药品、用品,教学媒体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溶液章图切入课题,引入新课(板书: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
二、探究活动1(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1.学生实验:向实验桌上盛有2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药匙蔗糖或食盐,用玻璃棒搅拌(教师巡回指导)。
2.师生活动1(建立溶液的概念):(1)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两种物质“消失”的原因。
(3)帮助学生分析(体验)溶液的特征。
(4)建立溶液的初步概念。
(5)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几种物质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3.师生活动2(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2)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3)总结出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板书:1.溶质+溶剂溶液)。
4.师生活动3(填写表格,让学生掌握溶质溶剂判断的一般方法):溶液溶质(溶解前的状态)溶剂(状态)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固体)水碘酒碘(固体)酒精稀硫酸硫酸(液体)水稀盐酸氯化氢(气体)水5.师生活动4:引导学生发现——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两种液体(不包括水在内)互溶时,将量多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 基础知识填空及答案

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1、溶液是一种或 物质分散到 里,形成 、 的混合物。
溶液是由 和 组成,溶液的特点具有 性和 性。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 。
2、填表 溶液 蔗糖溶液 食盐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98%浓硫酸溶液 溶质溶剂3、为什么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更快?4、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 。
常用洗涤剂除去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 ;汽油除油污是因为 ;氢氧化钠能除油污是因为5、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有的是吸热使温度降低,如 ;有的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如:课题2 溶解度1.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 ,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2. 通常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 温度变化恰恰相反)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示在 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达到 时,所溶解的 。
所以溶解度的单位是 。
9.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少数固体的溶解度 ,如 ;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10.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压强为101Kpa 和一定温度下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因此,气体溶解度与 、因素有关。
★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常见试题(见右图)①M 表示 。
②P 点的的含义是: 。
③N 点为 t 3℃时A 的 溶液 ,可通过 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④曲线上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不饱和溶液。
⑤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但是点不能被移动到图象上方),加溶剂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
不饱和溶液 降温、恒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 饱和溶液⑥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⑦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的方法获取晶体。
⑧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的方法获取晶体。
⑨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无晶体析出的有,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液滴 1.乳浊液: 分散到 液体里形成 的混合物 。它 不是 (是/不是)溶液。 2.乳化现象:洗涤剂有乳化功能,它 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 细小的液滴 , 而不聚集成为 油珠 。这些细小的液滴 能随着水流走,因此试管的内壁很干净。
自动播放
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乳化剂的组成
亲油基
亲水基
问题:
1.洗涤剂有什么功能? 它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将油 污分散成无数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这种现 象称为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2、修汽车的工人,当他的手上沾满油污时,他常用 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 去油污,那么二者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若不同,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为溶质吗?
[实验9-3 ]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溶剂 溶质 水 酒精
振荡前 现象
震荡后 现象
静置后 现象
结论
分层
均匀 混合
不分层 水和乙醇 能够互溶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确定
体 系 气+液 固+液 液+液 没有水 有水 溶 质 气体 固体 量少 非水物 溶 剂 液体 液体 无论 量多 水
水的 多少
练习:
实验现象纪录
溶剂 溶质 水 碘 水 高锰酸钾 现象
几乎不溶(溶液略显棕黄色) 溶解,溶液紫色 溶解,溶液棕色 几乎不溶
汽油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思考:碘和水、碘和汽油,高锰酸钾与
水、高锰酸钾 与汽油混合的现象对比你
能得出什么结论?
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不同的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问题:溶质是固体,那么液体可作
蔗糖溶液中的分子运动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小结:
溶质
能溶解 被溶解 一种或 分散 另一种 其他物质 溶 几种物 物质 剂 的物质 质 的物质
均一、稳定 的混合物
溶液
组成(宏观) 溶质、溶剂
特征
均一 稳定
Hale Waihona Puke 溶液类别 混合物定义 课本P27第一段
溶液的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 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 溶液,从而除去油污.
固 体
能 大家想想我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被 水 溶
溶 解 的 物 质
溶 液 质
体 气 体
一种或几种物质 分散到 另一种物质
形成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 其 它 物 质 的 物 质
溶 剂
是 最 常 用 的 溶 剂
溶
液
乳化剂 乳浊液———— 乳化现象
第九单元课题1
地球的大部分表面都被蓝 色的海洋覆盖着,海水又 咸又苦,这是因为海水中 溶解了许多物质,它是一 种混合物,这是一种什么 样的混合物呢?
实验探究一【实验9-1】物质溶解于水
在20ml水中加入一块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现象 形成 什么
蔗糖颗粒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溶液
• 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反应速度比较快。 • 医疗上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 配成溶液使用的。 • 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液代替土壤,同样提供 植物所需养料。 • 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溶解在血液中进行循环的。
洗涤剂为什么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呢?
•修汽车的工人,当他的手 上沾满油污时,他常用汽 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说 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去 油污,那么二者去油污的 原理是否相同?
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 溶质 溶剂 CuSO4 水 (1)硫酸铜溶液 水 H2SO4 (2)稀硫酸 水 (3)75%的医用酒精 C2H5OH (4)油脂溶解在汽油里 油脂 汽油 二硫化碳 (5)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白磷 HCl 水 (6)盐酸 水 (7) CO2溶于水的溶液 H2CO3
溶液的应用
[实验9-4]乳化现象
试管内加 入的物质 水和植物 油
水和植物油 和洗涤剂
现象
振荡前 分层 分层 振荡后 乳浊 乳浊
把液体到 掉后试管 静置后 是否干净
分层 不分层
不干净 干净
思考: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为 什么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
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是不均一、 不稳定的,静置后会分层;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 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 油珠,所以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
溶液的特征
均一:溶液各处的浓稀相同,溶液各 部分的性质相同
稳定:条件不变时,溶质与溶剂长期 不会分离出来
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如蔗糖溶液,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
想一想: • 溶剂只可以是水吗?
实验探究二:溶质与溶剂的关系
[实验]9-2 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3mL水,分别加入1~ 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 2mL~3mL汽油,再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 酸钾。振荡,观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