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感怀
岁末感怀诗词沁园

岁末感怀诗词沁园
《沁园春·岁末感怀》
残冬将尽,新年将至,岁末感怀。
忆往昔岁月,多少情思,纷纷扰扰,难以释怀。
故人远去,往事如烟,唯有思念留心间。
问苍天,人生几何时,谁能重来?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瞬即逝不可追。
看世间万物,皆有定数,何须强求,顺其自然。
把握当下,珍惜眼前,才是人生之真谛。
莫等待,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展望未来心潮涌,信念如磐志更坚。
任风云变幻,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不负华年。
胸怀壮志,勇攀高峰,追求梦想不停歇。
待明日,回首往事时,无悔无怨。
岁末感怀情犹存,诗词沁园意万千。
愿岁月静好,人间皆安,祝福声声在心田。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明天。
感怀

忆 高 三
孤 灯静夜伴繁星 , 伏 案研读甘苦繁。 如梦韶光难再返 , 还 须重振少年情。
端 午 节 将 至 有 戆
自称 无愧乃炎黄 , 空负年年 叶粽香。 泪涨汨 罗千尺 浪, 龙舟何不指 南疆?
弹铗 涕下忆先人 , 何惧茅屋不庇身? 万厦 空怜平地起 , 重 门不见汗青心 !
注: 近 来 房 价 越来 越 高 , 人 心 也 越 来 越 乱 。置 房 成 了人 的 终 极理 想 怀念 过 去 凭 借 精 神 之 力 而 生存
的时代, 怀 念英 雄 的 泪水 , 怀念千古雄 关铁血浪漫 。 怀念 这 个 社 会处 在 信 念 与幻 想交 错 中 的 日子
身寄苍 穹心 自远, 闲看街市与星辰 。 朝飘 渺无寻处 , 不染人 间半 点尘。
一
叹 光 阴
月 白木 落知寒近 , 北 斗清霜望不分。
苗霄宇
( 自 动化) 长 安 冬 至
自想秦 王逢 雨处 , 众松 已是老 龙鳞 。
注: 秦 王逢 雨 : 当年 秦 王 封 禅 泰 山 时 遇 雨 , 幸 得 松树庇佑 . 后封其 为“ 五大夫松 ” 以表感念 之情 . 相 传 此 松 如 今犹 在 。 龙 鳞 : 老 松树 皮 皱 裂 。 形 如龙 鳞 。
张
萌
( 法语)
咏 乾 隆
曲
张
帝业何 来千载传 ?虚名 盛世号康乾。 漪 园旧 日江南梦, 误我 中华二百年。
睿
( 物理矣验)
惑 怀
西安交通大学学生诗选
舒 慧 ( 法 顾)
通 话
频繁通话遥 相问, 故里慈音情 意绵 : “ 春到长安还骤冷, 晨 昏切记把 衣添 !”
朔风呼啸夹 飞沙, 冬至长安倍 念家。 闻道 旧 山初 雪落, 小楼望彻是天涯。
感怀(外四首)

118一曲落霞解愁肠,二月冰河化未央。
三探清庭访群贤,四子承脉或可方。
侠情已去行渐远,恨水东流逝帝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戊戌何堪降此殇。
三十日深夜有怀
白衣借酒数轻烟,笑谈笔墨值万钱。
临江横笛吹渐远,烂柯深处扰神仙。
红尘一觉江湖老,珍珑已逝百十年。
落英碧海藏古剑,谪仙此去还九天。
感怀
(外四首)◎文/郑铄无题(其一)几缕落霞照晚晴,一抹殷红翩鸿影。
最是曲谐琴箫奏,襄水细流轻唤盈。
无题(其二)冷处偏幽文思堂,一缕青丝识发香。
忽闻旧曲愁满绪,何人能解泪两行。
无题(其三)
暮春朝雨醉天阴,晓风却弄寒花影。
二十一年孤独客,长亭独唱雨霖铃。
作者系长春师范大学学生。
沁园春·岁末感怀

沁园春·岁末感怀
《沁园春·岁末感怀》是一首表达作者感慨时光荏苒、岁月如流的诗歌。
这首词的上片通过描写冬日的景色,展现了岁末的氛围,而下片则抒发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上片中,“梅染江南,雪抱江北,不觉年终”描述了冬日的景色,梅花盛开在江南,雪花飘落在江北,而时间已经到了年底。
接下来“又冷杯独饮,吟诗自笑,深宵难寐,问月谁同?”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思考,他借酒消愁,写下诗句来排遣内心的苦闷,但深夜时分却难以入睡。
于是他抬头望月,问自己和谁能够共同分享这份孤独和思考。
在下片中,“叹我连年,餐风宿水,北往南行似塞鸿”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感慨,他感叹自己连年漂泊,餐风宿水,南北奔波,如同一只塞北的大雁。
接下来“怎料到,却寒来暑往,碌碌空空”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然而,“也曾意气无穷。
今将暮、落霜两鬓中”则表明作者也曾有过豪情壮志,但现在却已经年老色衰,两鬓斑白。
最后,“想虚名虚利,俗人俗事,本须远看,何必盲从?驹隙之间,暗添新岁,谁又能还老返童”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期许。
他认为虚名虚利和世俗之事都是浮云,应该远离而不应盲从。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谁也不能回到童年。
因此他希望自己能够在新的一年里有所作为,重新开始新的征程。
总的来说,《沁园春·岁末感怀》表达了作者对岁月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描绘冬日的景色和自己的孤独思考,展现了岁末的氛围和对过去的回忆。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重新开始的想法。
这首词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和情感,让人深思和感悟。
《相见欢》译文注释及赏析

《相见欢》译文注释及赏析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般一作:一番)译文及注释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翦。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秋日感怀原文_翻译及赏析

秋日感怀原文_翻译及赏析
辽廓边山没远鸿,登楼惨澹望长空。寒生橘柚千家雨,气变云沙
一夜风。北斗横斜秋不尽,东溟 渡怨无穷。灵均作赋悲君国,岂独
乡心入梦中。——现代·溥心畬《秋日感怀》
秋日感怀
辽廓边山没远鸿,登楼惨澹望长空。
寒生橘柚千家雨,气变云沙一夜风。
北斗横斜秋不尽,东溟 渡怨无穷。
灵均作赋悲君国,岂独乡心入梦中。猜您喜欢匡庐云雾绕天空,
名茶育出此山中。陆羽未尝真风味,红袍原在月轮峰。——现代·陈封
怀《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
匡庐云雾绕天空,名茶育出此山中。
陆羽未尝真风味,红袍原在月轮峰。阴雨淫淫鬼昼行,南风吹鬓
悯余生。韩非发愤书徒著,毛遂历阶意未平。不净尘恨多懊恼,转疑
恩怨太分明。当年情意消难尽,凭仗青蝇身后名。——近代·宁调元
《燕京杂诗》
燕京杂诗
阴雨淫淫鬼昼行,南风吹鬓悯余生。
韩非发愤书徒著,毛遂历阶意未平。
不净尘恨多懊恼,转疑恩怨太分明。
当年情意消难尽,凭仗青蝇身后名。入站之前挤到门,前回经验
要重温。谁知背后彪形汉,直撞横冲往外奔。门有缝,脚无跟,四肢
着地眼全昏。行人问我寻何物,近视先生看草根。——当代·启功《乘
公车组词》
乘公车组词
入站之前挤到门,前回经验要重温。
谁知背后彪形汉,直撞横冲往外奔。
门有缝,脚无跟,四肢着地眼全昏。
行人问我寻何物,近视先生看草根。
望月有感诗歌鉴赏

望月有感诗歌鉴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望月有感诗歌鉴赏月是诗人笔下最常出现的意象之一,自古以来,许多诗人都以“望月”为题材,写下了许多动人至深的诗歌。
望月,象征着孤独、思念、渴望等情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悟和情感。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关于“望月”的诗歌,其中有许多佳作,成为我们永远不会忘怀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古代望月的诗歌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最知名的当属杜甫的《望月怀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怀念家乡,思念远方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远方的向往。
诗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句子表现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和对远方的思念,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和豁达心境。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另外一首关于“望月”的经典之作是李白的《静夜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静夜里,默默望月,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和迷茫,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独特思维和感悟。
这首诗以其深情的抒发和忧郁的情感,深受读者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杜甫、李白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诗人也以“望月”为主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爱人的思念和渴望。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丝照蔻,金间露,轻觞匝皓靥相与娱”的句子,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豁达。
望月,是诗人们永恒的主题,也是读者们永远的情感寄托。
在望月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的向往和对孤独的思索。
望月的诗歌,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柔软和力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和魅力。
望月有感,唯美动人,永恒传世。
第二篇示例:望月有感诗歌鉴赏望月,是古人最为推崇和赞美的景象之一。
关于古人仰望苍穹的诗句

关于古人仰望苍穹的诗句
关于古人仰望苍穹的诗句有很多,下面是几个例子:
《诗经·小雅·汝我》:“天之汝我,汝我逝矣;天之汝我,汝我归矣。
”(天在我上方,我们都是暂时的;天在我上方,我们都会归于尽头。
)《诗经·大雅·瞻卬》:“天何良夜!瞻卬若海。
”(多么美好的夜晚啊!我仰望苍穹,好像看到了海洋。
)
《诗经·小雅·荡之》:“荡荡兮若冰之将释,沌沌兮其未央。
”(我仰望苍穹,好像看到冰块即将溶化;我仰望苍穹,好像看到了未知的世界。
)
以上这些诗句都描写了古人仰望苍穹时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未知的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天感怀
多年以后,是否还会记得你在哪?天,晴朗的天,忧郁的天,仰望的天。
我会在哪,天上还是人间„„
把过去,关于青春的梦,浓缩成一枚太阳下褶褶生辉的胸花,或者,一叶
褪尽张扬和绚烂后枯槁的梧桐,夹入尘世厚重的过往。书签,只为了合上这段
曾经莫名过的欢乐时光,也许,感伤还不足以在年少时伫足,留下标记,就象
那座,一直魂牵梦系,却又未曾到达的古老村庄。
关于憧憬,每时每刻都有美好的愿望,默默地祈祷,奢望和实现,往往,
仅一步之遥。望着天,这是永恒向上的姿势,脸庞定是平静如水的容颜,就象
山谷里的鲜花,深海中的蓝鱼,孤岛上的一方顽石,清澈,微笑,冰冷中带着
刚强。
因为谦卑,所以仰望,因为虔诚,所以仰望,因为以匍匐的姿态,还不足
以把崇高和景仰献给上苍,献给主宰过去未来的神来之笔,于是,青春,在静
默中燃烧了能量,通体炽热,只是和平地慰籍了躁动不安的灵魂,并以无比凝
重,渴望换来重生的尊严。
荒芜,曾经是最怕涉足的一尺薄冰,颓靡,只能躲在阴暗角落里嘘吁。不
想否认,曾如此眷恋于灰色天空里的翱翔,不想拒绝,红色血液澎湃血管、交
响黑夜带来的快感,可,不能预支的生命里,沉溺黑暗的日子,阳光,也在慢
慢缩短,和夜的交战。
站在地表,海拔意味某种程度的高度,与天或远或近,或密集或疏离,而
天,绝对以鸟瞰的方式绽放博大,当一切尽在其中包容之时,天时地利,成了
人和的必然。我们,只有一种坦然来面对,面对如此神圣的至高无上,不仅精
神为之一动,放纵五体横陈于天脉之间,这,才是立与行的完美呈现。
天,烁古镬今的存在,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旺盛的青春昭示。我不知道,
人的活力缘何而来,由何而动,但我肯定,天之于必然,如同天之于人,人是
必然之人,人,周而复始,自然存在于天的庇佑之中,并以天地的灵气有了生
的契机。人,是制造快乐的机器,人,也是自我折磨的困兽,这一切,都是生
的表现,因为生,永远是丰富多彩,不论个体,还是社会与社会的比照。
与天斗是不对的,天,不是敌人,更不是诅咒。天物合一,物竞天择,在
物欲的洪流里,唯有天,可近可疏,可奔涌磅礴,可委婉曲折,天与物的融合,
天与人的接触,人,可以与物相亲,也可以与物相离。我们可以尽情欢娱于物
欲的性感,物欲,随时挑逗一腔热血为之蠢动;我们可以归隐一方田地,物欲,
仅是身后红尘里的俗事。我们不可能预设何种的生活,但我们可以在心灵的底
线筑起怡情的藩篱。在没有选择以何为信仰的年代里,不妨以天为忠诚的根本,
景仰和理想并重,生死一线的忧虑,不如石落浮尘的踏实。
望天,即使哭泣,那也是天的一种神奇。万事万物仰仗天的馈与,春雨如
油,雪舞银蛇,北极之火燃烧夜的蛊惑。
望天,绽开笑意,冷冽寒风,霹雳烟花,以后的生命,因为曾经的经历而
有了期许。
天,永远在撕扯着文明与荒蛮,天,不断戏弄真理的法则,我们有理由不
回顾过去,我们却没有理由不仰望天际的那一刻,那一刻仰望带来的铭心记忆。
白昼的天恢宏,夜晚的天静寂。在动静间,有一刻属于我们自己。
读一本书,其实是用心灵去感悟月的朦胧,星的灿烂,花的嫣然,泪的晶
莹,落英的飘逸,还有生命的沧桑与美丽。如果想为自己风风火火的都市生活
或是疲倦重复的农家生活打开另一扇窗,徜徉在另一个世界中,那么,读书吧!
当基辛格不再担任美国国务卿时,他曾说过:“卸职以后最大的喜悦是不需要
整天再看文件,可以读自己喜爱的书。”想不到,书籍对他竟有如此大的吸引
力。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考分就是一切,一切为了考分。在考分的压力下,不
少青少年阅读面狭窄单一,无法有效提高自身修养,更何况课外阅读似乎成了
课内阅读的自然延续,什么名着,与考分没什么关系,搁在一边。如此恶性循
环,将会造成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低下。他们孰不知书本中潜藏了多少意想不到
的知识。
书在于阅读,阅读意求精深,精深方能达真智。书海茫茫,孤舟独荡,任
意东西,实为快哉。然而再美的景致也有看腻的时候,再可口的饭菜也有吃腻
的一刻。当我们整天整日地埋头于所修的功课,看惯了繁复的数字符号,看烦
了那“理还乱”的语法,疲惫之余,开启书的扉页,缕缕的墨香如醇醇杨柳风,
朦朦杏花雨,在心田上萦绕,让心花悄然绽放,散发出无数感悟的诗行。透过
杨柳杏花,我们可以看见远方有青山绿水,红莲婷婷,枫叶彤彤,梅花傲雪。
读书是在如画风景中拾捡朝花,寻找生命感悟的花絮。读路遥《平凡的世
界》,便如西湖泛舟,你随手可以摘到生命启迪的莲子,人物的内心独白如西
湖翡翠般的水,有一澄到底的清澈,觉得生命是一幅浓妆淡抹的水墨画,沉重
中蓄含着精彩,黯淡中酝酿着灿烂;而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正如漫步雪
峰,在凛冽的寒风中感受青松的坚强,红梅的不屈。这雪峰上的生命正是保尔
精神的浓缩,寒风中的雪莲绿草,将人生的不屈和坚强在雪峰上深深定格,聆
听生命春天里的莺歌燕语,真真切切地感受着活着的意义。
正如培根在《论读书》中所写到的:读书以博采,以怡情、以益才。真正
的学者在读书之时必三者皆备。当我们翻开课外书籍,在其中遨游一番时,我
们会发现:有时犀利的文笔不如幽默的调侃,林语堂似乎更精于此道;有时直
抒胸臆不如含蓄的譬喻,纪伯伦教会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采摘人生的醇美,用
灵思去体悟不可言传的事理——这位诗人兼画家的灵魂,以及对人性的呼唤,
对爱情的渴望和赞美让我们屏息。东山魁夷就是这样,他让你看“一片树叶”,
让你听一段“心泉”,然后抚平你心中芥蒂,还你一片空灵的心境。
至于一本好书在手,你会不自觉地被它吸引,难以割舍,于是敛思凝虑,
心无旁骛,细细地展阅。随着一页一页地翻过,书的妙味连同它的芳香会浸入
肌肤,随着你的血而流淌,奔涌。你的情绪也会在意境中摇曳,波动——笑、
叹、痛、愤、苦,诸态纷呈。虽难为人理解,却能自得其乐。“读万卷书,行
万里路”,读书滋味,尽在红日西下的晚归途中!
“云何是福,书是也。”在茫茫人海人潮涌动,只有书才是一方净土,也
只有书能净化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