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结构和章法美

合集下载

书法艺术五美

书法艺术五美
黑 之 实 践 体 现 得 淋 漓尽 致 。
作 品 仁 者 见仁 , 智 者 见智 ,
审 美 结 果 大 相 径 庭 的 现 象 常
有 。 即 使 是 评 价 一 代 书 法 大
3 老年大学 2\
内 容 情 感 美 。 任 何 一 门
艺术 ,都 是 以 表 达 感 情 ,抒
发 灵 性 为 特 征 的 , 书 法 也 是
师 的作 品 ,也 不 一 定 千 口一 各 具 情 态 , 形 象 生 动 , 上 下
音 。 那 么 , 书 法 艺 术 的 审 美
浑 然 , 似 天 然 雕 饰 ,被 誉 为
天下 第一 行 书。 书 家只 有 通
过 形 体 组 合 线 条 , 把 自 己 真
是 否 存 在 统 一 标 准 呢 ? 回 答
顿挫、 疾 徐 、粗 细、 浓 淡、
方 圆 等 用 笔 自然 , 变 化 流 畅 ;
由 于 汉 字 的 自身 特 点 , 书 法
家 们 可 凭 借 自 己 的 艺 术 构 思
结 构 之 妙 表 现 为 疏 密 、错 落 、 承 转 、 争 让 、 欹 正 等 照 应 周
到 、 匀 称 生 动 ; 法 之 巧 则 章
表 达 出 来 , 这 种 心 灵 意 境 的
自 己 的 感 情 , 创 作 出具 有 情 人 的 思 维 境 界 ,是 通 过 对 客 迪 。 通 过 点 画 线 条 等 一 系列
调 的 作 品 , 从 而 引 起 欣 赏 者 观 事 物 的 认 识 而 形 成 的 。 人 感 情 上 的共 鸣 。作 为 书 法欣 们 的 意 境 千 差 万 别 , 同 样 的
美著 作 浩如 烟 海 ,现 择 其要

书法的美学价值

书法的美学价值

书法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形式美:书法的形式美包括线条美、结构美和章法美。

线条美是指通过笔画的粗细、浓淡、快慢、强弱等变化,表现出书法的节奏感和力量感;结构美是指通过对汉字结构的巧妙安排,展现出汉字的造型之美;章法美是指通过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协调与呼应,展现出整体的和谐之美。

意象美:书法的意象美是指通过书法作品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和意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能够通过笔画、结构和章法的表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文化美: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美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从而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书法的发展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历史美:书法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通过对历代书法作品的欣赏和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和文化状况,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艺术美: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书法作品不仅具有形式美、意象美、文化美和历史美等美学特征,还能够通过视觉艺术的表达,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综上所述,书法的美学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具有形式美、意象美、文化美、历史美和艺术美等美学特征,还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书法的传承和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而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更是体现了华夏文明的精髓和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本文将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探讨其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一、章法的概念和重要性章法是指书法作品的结构和布局,是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了字的排列、大小、空间、形态和比例等方面,是书法作品的基本组织形式。

章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艺术价值。

在书法艺术中,章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好的章法可以使整个作品呈现出流畅、统一、和谐的美感,同时也能够表达出书法家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

相反,一个糟糕的章法不仅会影响到作品的美学效果,还可能使整个作品失去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章法是书法艺术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书法的创作和欣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章法之美的表现形式在书法艺术中,章法之美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其美感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 字形的大小和布局书法作品中的字形大小和布局是章法之美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书法作品中,要根据作品主题和整体氛围来确定字的大小和布局,使得整个作品视觉效果和美学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

字形大小和布局的合理安排也能够体现书法家的创作功力和审美情趣。

2. 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和相互关系书法作品中的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和相互关系也是章法之美的重要表现形式。

间距的大小和布局的合理安排能够使整个作品看起来更加通透和自然,同时也能够表现出书法家的细致和用心。

而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则能够体现出书法作品的整体氛围和意境,为作品增添更多的艺术魅力。

3. 纸张的利用和整体形式的统一在书法作品中,纸张的利用和整体形式的统一也是章法之美的重要表现形式。

艺术家要充分利用纸张的空间,使书法作品呈现出舒展自然的风采,同时要注重整体形式的统一,确保整个作品在布局和形态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协调和谐一致。

这些表现形式都体现了章法之美在书法艺术中的独特魅力,以及对于书法作品整体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的重要影响。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章法是指在书法作品中,字、行、段、页之间的布局和排列方式。

它是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书法审美价值的重要方面。

章法之美是指艺术家在布局和排列中所展现出的秩序、和谐和美感。

章法之美体现在多个方面。

章法能够提升作品的整体效果。

通过合理的字、行、段、页的布局,可以使得作品形成整体的统一感,增强视觉冲击力,让观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一个好的章法能够使作品的形式、内容、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深远的艺术感受。

章法能够表现出作品的节奏和韵律感。

通过字的大小、间距、形态等的合理搭配,可以形成有规律、有层次感的布局,使得作品在视觉上有一种递进、起伏的感觉。

艺术家可以通过章法的运用来调整作品的节奏和韵律,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流畅感。

章法还能够体现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不同的章法布局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运用大字、拖行、断句等特殊的章法布局,可以增强作品的庄重感和肃穆感,体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严肃主题;而采用流畅、舒展的章法布局,则可以表达出欢快、活泼的情感。

章法之美还体现在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中国传统书法中,有许多古籍和经典著作对章法的布局有着独特的要求和规范。

艺术家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巧,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章法也可以通过与其他艺术语言,如绘画、摄影等的融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章法是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升作品的整体效果,表现出作品的节奏和韵律感,体现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能够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章法之美在于它所带来的秩序感、和谐感和美感,通过艺术家的独特搭配和创造,让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体现和鉴赏要领

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体现和鉴赏要领

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体现和鉴赏要领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线条、结构、章法、墨色等为表现手段,通过书写者的个性和情感,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体现有以下几点:
线条美:中国书法艺术强调线条的韵律感和动态美。

笔画的起落转折,形成了丰富的线条变化,既有刚劲有力的直线,又有柔美流畅的曲线。

结构美:中国书法艺术注重字的结构布局,要求字形规整,结构均衡。

每个字都是一个小整体,字与字之间的空白也是构成美感的一部分。

章法美:中国书法艺术强调整体布局和节奏感。

无论是横排还是竖排,都要求行行整齐,字字有序,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墨色美:中国书法艺术还强调墨色的层次感和质感。

通过控制笔触的深浅、快慢,以及墨水的浓淡,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墨色变化,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鉴赏中国书法艺术要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观其形:欣赏书法作品时,首先要看字形是否规整,结构是否均衡。

赏其神:书法是书写者情感和个性的流露,因此要欣赏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风貌。

品其韵:书法作品要有韵味,这包括线条的韵律感、结构的和谐感以及章法的节奏感等。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一、章法在书法中的作用章法是一种结构性的安排方式,是规定书写步骤、停顿、形式变化以及整个作品布局的规范。

它具有以下几个作用:1、为字形的产生和展现提供条件。

章法是书法创作最基本的限制和规范,它是决定作品字形产生和呈现的结构,是书法创作基本的创作条件。

2、规范书写的流程。

章法将书写过程规范化,有助于书写者按部就班地完成整个作品,避免产生横斜歪歪的作品,保证字形的整洁规范。

3、增强作品的美学感染力。

章法合理的安排可以使整个作品在结构性上合理布局,提高书法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4、表现书写者的个性。

章法与笔墨、气韵共同构成书法作品的呈现方式,不同书法作品的章法表现出的是书写者的特定个性和创作风格。

二、不同章法对书法作品的影响章法不仅仅是规范和布局,更是艺术表现方式,不同的章法对书法作品产生不同的影响。

1、正格章法。

正格章法是书法创作中最基本、最朴素的章法,它就是规定在一定的纸面范围内按一定的字数排列直行的字体组合。

正格章法的特点是结构合理、秩序井然,字形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正格章法多用于封画、大字帖等正式场合。

2、静心章法。

静心章法是一种自然而欣赏性很强的章法,它注重自然、灵动、自由、简练,以形象的造访展现书写者精神的深度和境界。

静心章法变化多样,构图灵活,富有情趣、节奏感和空灵感,适用于注重自然、人文情感的时尚书法。

3、奇趣章法。

奇趣章法是书法创作中对章法最独特的一类,它主要突出风格、造型上的奇巧玄妙、意境深化的手法,创造一种具有独特格调以及自然韵律的情趣性的美。

奇趣章法的特点是变化多样、奇幻、有趣。

4、跳脱章法。

跳脱章法注重形之造访、气之留难,它的特点是不拘一格,随心所欲,有时是不想圆通的性格和约束,有时则是为了表达某种特殊的情感内涵而破坏、乱序排列,目的是达成精神和感情的净化,突出作品的表现力。

在书法创作中,良好的章法不仅是对字形形态的规范,更是对书写者思维导向、意境表达的体现。

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从广义上讲,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文字的技巧,因而也就有了各自的“书法”。

然而唯独中国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傲视世界。

在中国,书写文字的普通行为,超越了实用的樊篱,而升华为一种具有特殊艺术魅力和审美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笔者试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以形表意的形态美以形表意是中国汉字的属性,也是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特的造字方法。

换句话讲,书法离不开汉字,书法受制约并依赖于汉字。

这正是书法可以独领风骚的根源。

因此,具有独特形态美的汉字,造就了具有独特形态美的书法艺术。

书法的形态美,又包含以下三个要点:艺术中国1.笔画——组成汉字基本要素的形态美。

汉字的笔画主要有点、横、竖、撇等。

汉字笔画的书写是有其自身规律的。

而书写的工具——毛笔,其特征也决定着笔画的存在方式和形态。

正因为毛笔的柔软,才有姿态万种,用笔或方或圆,或轻或重,或提或按,或疾或徐,用墨或浓或淡,或润或枯等。

正如东汉书家蔡邕所言:“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2.结构——汉字点画空间组合的形态美。

书法中的结体,是中国人哲理性的阐释。

所谓“计白当黑”,具体地讲,在传统书法艺术的审美思想中,黑即是白,白也是黑,黑白相生,虚实相生。

书法艺术的空间意识,被注入深奥的哲学思想,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这恰是书法艺术结体的精髓。

3.章法——书法布局谋篇的整体形态美。

书家在创作前,首先要对全篇布局进行思考,诸如篇幅大小、内容、字数、书体乃至字距行距,直至最后的落款盖章等各种因素,综合之后才能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寓动于静、静中生动的气韵美书法的形态美直接表现为静态美,但又可以在想象和幻觉中转化为一种动态美。

这就构成了书法的气韵美。

在这样的状态中,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尽情欣赏和想象,从而使静止的书法又活现为虚拟的运动状态。

现代书法家沈尹默曾阐释道:“不论石刻或是墨迹,表现于外的,总是静的形势;而其所以能成就这样的形势,确是动作的成果。

书法美的品评标准

书法美的品评标准

书法美的品评标准
书法美的品评标准历来都是书法艺术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中国古代,书法不仅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而且还是文人修身养性的途径。

因此,书法的审美标准不仅仅局限于视觉效果,还涉及到书写者的内在修养和情感表达。

以下是一些传统书法审美的基本标准:
1. 形神兼备:书法作品既要追求外在形式的美,也要表现内在的神韵。

形,指的是书法的点画、结构和章法;神,则是指书法的气韵、风格和情感。

2. 线条美:书法是以线条为基本构成元素的艺术。

线条的力度、节奏、流畅度和变化都是评价书法美的重要标准。

3. 结构美:汉字的结构是否均衡、协调,字形是否准确、美观,是书法审美的另一个维度。

4. 章法美:章法是指整幅作品的布局和构图,包括字的大小、行距、留白等。

章法美要求作品具有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5. 气韵生动:书法作品要有生命力,要能够表现出书
写者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6. 创新与个性:虽然传统书法强调继承和模仿古人,但是创新和个性也是书法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优秀的书法家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展现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7. 功力深厚:书法的美还体现在书写者的技艺熟练程度上,包括控笔能力、墨色变化、笔触的精细度等。

8. 意境深远:书法作品除了形式美之外,还应该能够激发观者的思考和联想,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意境。

以上这些标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在实际的书法创作和鉴赏过程中,这些标准往往综合考量,共同作用于书法作品的整体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中的结构和章法xx
书法中的结构和章法美书法美的形式还包括结体、章法。

在传统书法创作领域里,线条结构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字,即作品中每一个汉字的形式构成。

二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章法。

除此之外,对空白的认识与强调在新时期的书法创作用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意义。

书法的结字也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单个汉字的独立构造。

篆、隶、楷及其有些平板的行草书,作者在营构空间时,较少考虑字与字的因果关系,而只用以一种恒常的方法。

这类结字,如果其线条没有个性风格,则极易与美术字相类似,缺少生命气息。

另一类是既具有独立的形式,又受制于整个空间的安排即每个单位汉字,必须是整幅作品有机生命的一部分,它的大小、方圆、疏密必然有其特定的意义。

结字的形式何以体现出生命感?其实,疏密、虚实、方圆、大小、离合、巧拙皆自然阴阳的化生,皆生命的辩证。

但何处疏、何处密、何处虚、何处实、何处方、何处圆又没有一定的定式。

在字体衍变过程中,那些尚没有稳定模式的过渡性字体,常常成为人们取法的对象。

而客观上己经定局的字体,则除了可以作为人们的功能训练外,却较难作为书家创作的参照。

篆书中如宋代徐铉翻摹李斯的小篆《峄山碑》,(图6)。

隶书如《张景碑》、《史晨碑》。

楷书如欧阳询、柳公权,行书如赵孟頫、董其昌他们的结字多趋一式,平板无奇。

相反,历代碑帖中,散氏盘、毛公鼎等金文,秦诏版之类的篆书,隶书如《张迁碑》、《石门颂》(图7)结字变化无常。

此所谓“反常合道”者是也。

如果把它用在结字上,则是指真正具有生命活力的结字是超越常法的。

结字作为一个生命体,又是整篇布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字受制于整个空间的安排,它的一伸一缩,一偏一正,一开一合,都对全局关系重大。

除此之外,章法还应包括笔势、行气等要素。

笔势由用笔而生,看起来与整幅构图无关,但若笔势不顺,会导致整个生命的流通不畅。

行气则由笔势、结字排列两相结合而生。

由于书法一气呵成的时间特征,其章法的布置与绘画的构图又有所出入。

绘画的构图可以是经营的,创作时基本能够对应的格式。

书法的章法虽也可作事先构想,但在创作时因线条的惯性作用往往会改变初衷,这是由于线条与结字、章法有某种内在关联的缘故。

章法的主要内容,指的是作品的总体形象塑造。

书法艺术不仅仅只是把每个字写好的事情。

但在许许多多的书法作品中,多是千篇一律的构图方式。

实际上,历代的许多书法作品,由于书写时受某种实用目的的制约,在构图上不可能有一种纯艺术的想
像。

碑刻也好,信扎也好,诗文也好,总是用以惯常的格式。

仅有极少数作品表现出有意无意的巧妙,成为千古名篇,如颜鲁公《祭侄稿》、苏东坡《黄州寒食诗》。

(图8)至于明清盛行立轴时,虽然实用的目的已经减弱,并且可能已出于纯粹的欣赏,但章法的格式依旧显得单一。

这一切都与传统以用笔为上的观念相关。

中国的传统美学讲究自然,它有秩序,但决不是横平竖直的秩序,而是指变化符合道理。

在书法章法中主要表现为疏与密、聚与散、粗与细、正与欹、静与动、虚与实、开与合等矛盾的对立统一。

如传为颜真卿所书的《裴将军诗》(图9)表现正与欹、粗与细、聚与散、静与动,苏东坡《黄州寒食诗》表现疏与密、大与小,米芾《箧中帖》表现动与静,孙过庭《书谱》出现的聚与散,怀素《自叙帖》开与合等等。

书法作品中的结体章法,是以笔墨点线巧妙地分割纸面的空白,使有墨处呈现出牵丝、仰俯、向背、疏密、长短、参差等变化之美;空白处浩渺无际,荡漾着一股灵虚之气,蕴涵着无穷的意象,使作品超越有形的形质,而进入一种无形的境界之中,它提供给欣赏者的是自由想象和驰骋情感的心理空间。

意境之美作为书家和欣赏者共创的心灵空间,它的深度、高度都是广阔无垠、无穷无尽的。

因此,它的审美时空具有无限性。

如传为唐代书家张旭的狂草作品《古诗四首》(图10)其线条翻滚流转,左摇右荡,使字的结体纵横驰骋,虚实相生;其章法跌宕起伏,变幻莫测,满纸云烟。

庄子以“庖丁解牛”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升华了的艺术境界,说明技近乎道,应依乎天理,顺应自然,方能“游刃有余”。

可见,书家掌握精湛的艺术技巧是实现简逸玄淡的艺术符号的重要手段,技巧的实践是书家主体内在的艺术思维活动外化为艺术作品的运作过程。

气韵生动、意境深邃的书法作品离不开独具匠心的巧妙运筹,精湛的技巧是书家艺术成熟的标志。

如唐代书家孙过庭笔法丰富,技巧精湛。

其书法作品《书谱》笔画线条具有古朴自然、流畅飞动之美;结体变化自然,“违而不犯,和而不同”,[8]体现出毫无雕琢痕迹的质朴自然之美,书法艺术作品中的线条随着浓淡、干湿的墨色和轻重、疾涩的用笔变化,产生了俊秀潇洒、天真烂漫;平淡旷远、含蓄蕴籍的艺术美。

例如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书法(图11),杂乱无章,不合章法之理;近人赵之谦、徐生翁的某些行草作品,构图奇险,却又平静舒心,即属大顺。

章法中追求对比,目的在于形式的丰富。

但对比须讲究呼应,如首行起始重、末尾轻,第二行则可起首轻、末尾重;首字上倾,接下去可正或下倾,参差行事就总体而言,呼应不能过分均衡,
过分均衡则匠。

书法艺术章法讲究虚实。

虚实这对矛盾,虚处淡雅,实处充盈,这是一般的解释。

而实处皆虚、虚处皆实,便是用反原则。

章法营构中,萧疏清朗,并非似一盘散沙,而是实到虚境;墨色之外的空白,虚到无时,却是大有,无画处皆成妙境。

就一般的感觉,多胜于少,有胜于无,繁胜于简,但倘能少胜于多、无胜于有、简胜于繁,说明此“少”、“无”、“简”已远远越出原本的意义,而且己经超越“多”、“有”、“繁”,到达“化”的境地。

欣赏这样的作品如望海上蓬莱,月中桂子,展现的是一种神韵、一种境界,从中得到一种朦胧的享受。

而这种感情和形象,往往不是凭语言就能完全表达清楚的,只能诉诸感觉。

所以,在对艺术的审美欣赏中常常需要“心悟”,而不可“言传”。

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复杂性,正是书法艺术抽象性的魅力所在。

书法艺术浸透着书法家的思想感情,反映着作者的品格情趣,是一种表情的艺术。

好的书法作品必定倾注着书家的内心情感。

比如宋陆游作的《自书诗卷》(图12),作者那借酒助兴、尽忠报国的宿愿,欲试无路的悲愤都倾注到书法之中了。

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是抽象的,却能使情感表达的更加彻底。

书法艺术对现实美的反映是靠点线和字形结构来完成的,它不需要像绘画那样具体地去描绘某一种事物。

就是说书法艺术是抽象性质的形象,而不是照猫画虎。

因此,书法艺术是无形与有形的统一,是不象形与象形的统一。

这种抽象性,决定了它在反映现实事物的形态美方面,比其它具体描摹某种现实事物的艺术有更加自由的天地。

章法就是一幅作品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是否疏密得当,大小相宜。

一幅书法作品,则能表现顾盼有情、精神飞动、全章贯气的艺术效果。

知书者观章见阵。

章即章法,是欣赏书法艺术的总体表现;阵是布白,即书写以外的空白之处。

就章法而言,一点乃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相应,一气呵成。

布白则是翰墨尘点的反衬,构成整幅作品的有机组成部份。

巧妙的布白能使通篇产生游龙出水,云烟飘动的效果。

有意识地运用错落有致章法的书法如扬凝式的《神仙起居法》(图13)。

《神仙起居法》全篇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势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充份表现了扬凝试书时快意、自得、激奋的心态。

《神仙起居法》的章法运用时,宜注重以下三点:
(1)参差变化。

每行字数不一,字间疏密错落,。

线条粗细浓淡多变,中间飞白频现,带有强烈的飞动感和弹性感。

(2)牵丝映带。

这幅狂草常见的字的单体结构被打破了,(3)欹侧救正。

帖中常见数行字向一个方向渐渐
偏离中线,而在不知不觉中又开始拉回来,得以救正,使欣赏者并不感觉突兀。

总体感觉
一、脱开中国传统美学的指导,引入理性的、逻辑的平面构成理论/视觉艺术等理论指导书法实践,书法就有被毁的危险;
二、但是,以中国传统美学为指导,引入理性的、逻辑的平面构成理论/视觉艺术等理论作为书法实践的“参考”,还是有价值的;
三、事实上,在中国传统中,从来就不缺乏隐藏着的平面构成理论/视觉艺术等理论,也一直被实践着,只是没有系统化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