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重点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知识清单)七年级生物上册系列(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知识清单)七年级生物上册系列(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清单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二、生物分类的依据1.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和动物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2.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3.按照用途,可以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

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等);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1)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实例阳光葵花朵朵向太阳水分同一纬度,南美洲多为热带雨林,非洲则多为沙漠温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合作、竞争、寄生等。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适应环境骆驼刺的根系发达,适应干旱环境生物影响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蚯蚓能疏松并肥沃土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中获取必要的水分和无机盐;(适应)地衣的生理活动对岩石有着侵蚀作用,导致岩石风化。

(影响)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如: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2)食物链的书写方法①食物链的组成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②食物链的起始环量流节一定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③箭头表示物质和能动的方向。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①能量的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的数量越少;③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必背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2. 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需要定期浮到水面换气。

3.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通过出汗、排尿等方式排出废物。

植物通过落叶等方式排出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在受到触碰时会闭合叶子。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变大,并产生后代。

6.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种豆得豆”是遗传现象。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

7. 生物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1. 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2. 确定调查对象:明确需要调查的生物种类或群体。

3.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时间、地点、方法等。

4. 调查记录:详细记录调查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数据。

5.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6. 撰写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详细的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1. 按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2.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3. 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

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空气、土壤性质等。

2.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同物种间的关系:种内竞争、种内互助。

不同种间的关系:种间竞争、种间互助、捕食、寄生、共生。

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通过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如保护色、拟态等。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

七年级上册 生物 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   生物   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1、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②生物能进行③生物能④生物能(应激性)⑤生物能⑥生物具有的特性⑦除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2、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做。

3、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

4、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5、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和。

A、非生物因素包括:等;B、生物因素包括: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的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7、通过探究可以发现,光照会影响鼠妇、黄粉虫等动物的分布,温度会影响金鱼的呼吸。

(1)探究过程一般包括①②③④⑤⑥。

(2)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中,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外,湿度、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

也就是说,只有光照是不同的,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4)在做完实验后,要把小动物放到。

9、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①生物和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 :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②稻田中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草盛豆苗稀是关系;③蚂蚁、蜜蜂等昆虫往往成百上千只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家庭之间分工是关系;④关系: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槲寄生在榆树、桦树、枫杨、梨树等树上,一些寄生虫常寄生在动物体内10、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描述的是。

1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例如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条河流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生态系统。

12、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不能自己制造,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细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

1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的关系。

1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生物部分外,还有部分,例如阳光、空气和水等。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汇总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地球、生物圈与栖息地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分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三部分B.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C.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D.孔雀与野大豆、丹顶鹤的栖息地类型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

【详解】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三个部分,这三个圈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生物就生活在这三个圈层中,A正确。

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B正确。

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C正确。

野大豆在黄河三角洲,丹顶鹤栖息地生活在我国云南,孔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地区,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2.如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图中既有植物也有动物,如果再补足非生物部分,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此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C.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D.如果人们大量捕蛇,鼠的数量会先增后减少,最后又会处于一种新的平衡状态【答案】A【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一山不容二虎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螳螂捕食,黄雀在后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答案】D【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详解】“一山不容二虎”的大体意思是两只老虎为争夺领地、食物、配偶等争斗,属于攻击行为,属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螳螂捕蝉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成语“螳螂捕蝉”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故C不符合题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B.蚱蜢→草→食草籽的鸟→鹰→狐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答案】A【解析】【分析】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详解】A.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

此项符合食物链的写法,A正确。

B.食物链描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食物关系,而此选项中蚱蜢→草,箭头指向了被捕食者,B错误。

C.写食物链的时候,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而此链条的箭头指向了被捕食者,C错误。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

《生物学》重点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1.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3.生物的几大共同特征4.生物的分类5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7.生物和环境的关系8.生态系统:9. 食物链和食物网: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实验过程中一般要设计对照实验,同时只有一个实验变量,水,温度、光、时间等都可以被设计为变量1.显微镜的结构2.3.4.玻片的类型:切片(用从生物体上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

5.6.7.细胞活动8.细胞分裂9.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对比: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而且细胞核内都有线粒体。

但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同时细胞质内没有液泡和叶绿体。

10.12.人体的器官13. 动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14. 两个注意点:★大多数...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但并非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自然界还存在单细胞生物.....,其身体只由一个细胞组成,也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15.16.17.单细胞生物18.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 2.藻类植物3.4.蕨类植物5.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1. 果皮和种皮:起保护作用,主要是保护种子里面幼嫩的胚。

2.胚 ※ :菜豆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外表只有种皮; 玉米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外表具有果皮和种皮,里面有胚乳。

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

胚乳遇碘变蓝说明里面有淀粉,能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

a. 胚芽:最终发育成茎和叶子 b.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c. 胚根:发育成根 d. 子叶和胚乳:为种子的萌发提供(淀粉等)营养物质6.种子的特点8.种子植物的分类9.被子植物的生命过程 之---(种子萌发) 10.被子植物的生命过程 之---(根)1.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2.种子萌发条件3.种子萌发过程(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1.根的作用2.根尖的结构3.促进根生长的主要因素: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④是生产者,①、②是消费者C.②③两种生物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D.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④→①→②→③【答案】B【解析】【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图中①②动物是消费者、③细菌真菌是分解者、④植物是生产者。

【详解】A.图中④植物是生产者、①②动物是消费者、③细菌真菌是分解者,因此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A错误。

B.图中①②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③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④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B正确。

C.图中②动物,③细菌真菌,②的尸体和代谢物被③分解,②③两种生物不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C错误。

D.图中③是分解者、②食虫鸟和①虫都是消费者,④树是生产者。

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而不包括分解者③,因此,图中能形成的食物链是④→①→②,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生物圈中哪种因素()A.季节B.水C.生物D.空气【答案】B【解析】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生物开始萌发。

因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句中描写的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重点知识: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

(3)生殖: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

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调查的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⑥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1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3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只是大体的划分,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圈
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重点知识归纳
制作人:熊卫秋
单位:抚州市临川区河西中学
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生物Hale Waihona Puke 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自养)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 一定的生存空间。
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态系统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 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 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 空气、温度等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 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注:食物链和食物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