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史诗(一)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魏晋至隋唐时期第7讲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与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魏晋至隋唐时期第7讲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与

02分析论证——隋唐的对外文化交流 史料 阅读“玄奘西行图”和“鉴真东渡图”
【史料导读】 “玄奘西行图”隐性信息: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 天竺取经,他在天竺多年,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鉴真东渡图”反 映了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在日本传授佛法,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 流频繁,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样中国文化也影响 了周边国家。
提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4.图解历史——汉字的演变及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术情境——唐诗的史料价值 近代学者陈寅恪把唐诗当作史料,史诗互证,开创了诗文证史,研 究历史的新方法。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唐诗的史料价值?
提示:(1)唐诗是研究唐朝历史的文学史料,可以反映唐朝社会兴衰、重大历史 事件及民众生活等。
[提示] 影响:佛教冲击传统儒学,推动了理学的兴起,深刻影响了传统文学 艺术;本土化的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唐代儒学的新发展 (1)韩愈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 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 并且自己以继道统自任,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所有这些都启发 后来的儒者产生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 (2)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 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 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 (3)韩、柳等人试图建立一个能融汇“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 道的愿望,经由以“北宋五子”为代表的理学家们的发展,到南宋的 朱熹可以说正式实现。
——以上史料均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探究】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 发展的原因。

中世纪史诗

中世纪史诗

中世纪史诗中世纪史诗(2010-10-11 20:07:09)标签:杂谈分类:摘记在欧洲中世纪文学中,在民间创作基础上形成的英雄史诗是主要成就之一。

按照史诗形成的时代及其基本内容,英雄史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世纪早期的英雄史诗,即形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英雄文诗;一类是中世纪中期的英雄史诗,即封建社会时代的英雄史诗。

本讲主要介绍中世纪欧洲这两类史诗,分析它们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1.中世纪早期英雄史诗中世纪早期的英雄史诗反映了处在氏族社会末期的蛮族部落的生活,基本上还没有封建化,也很少爱到基督教的影响。

产生这类史诗的历史背景是民族大迁徒时代甚至更早,主要塑造氏族和部落的英雄,描写他们为氏族部落建立的丰功伟绩如同敌人进行的不懈斗争的英雄事迹和复仇行动,歌颂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

这类史诗形成的年代较早,因而史诗中夹杂着较多的神话因素,具有多神教的色彩。

在史诗中,神往往在故事中干预人的活动与命运,但人对神已开始夫去敬仰,神在人的心中的地位开始动摇。

由于这尖史诗的内容保存着"异教"精神,因而受到基督教教会的严重摧残,许多史诗未能保存下来。

后来基督教文化统治文坛时,基督教僧侣文人在编订史诗的过程中注入基督教教义,但并未真正把基督教的精神同中融合在一起。

正在保存下来的这类史诗主要有凯尔特人的传说故事、盎格督·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冰岛的《埃达》和"萨迦"、芬兰的《卡列瓦拉》等诗篇。

在凯尔特人的传说故事中,最为著名的是爱尔兰人的乌拉德故事和英雄菲恩的故事,如《夺牛长征记》。

这个故事是乌拉德系列故事中的名篇,描写的英雄库胡林为了保卫家乡而敢于斗争的英雄事迹。

菲恩的故事歌颂的是一个以菲思为首的英雄集体,描写他们在战争中如何勇猛地打击敌人,在狞猎中如何与妖魔鬼怪作斗争。

在这些英雄身上,集中体现了氏族社会末期部落集体英雄的美好品性,表达了人们对部落间的复仇战争及与大自然作斗争时的某种理解与期望。

第七章-史诗

第七章-史诗
一、创世史诗 (三)主要情节 1、自然万物的创造 2、人类自身的创造
与文化发明 3、民族历史大事
第二节 史诗的类型与代表作品
二、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是产生于古代社会的歌唱英雄、描写战争、
记述民族历史的长篇叙事诗 它的题材重大严肃,场面恢宏壮阔。英雄史诗的故
事常以历史事件为基础,有一定的历史性,所塑造 的英雄一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 故事内容一般是讲述英雄如何率领本民族的民众抗 击侵略、保家卫国并征服分散部落、完成统一大业 的故事 在情节上有神话色彩、传奇内容。它以宏大的结构 与篇幅叙述本部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表现正义战 胜邪恶、分裂归于统一的主题
《玛纳斯》 《格萨尔》 《江格尔》
思考题
1、史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243-P245 2、创世史诗与英雄史诗的区别是什么? 3、简要介绍中国著名史诗《格萨尔》。
P246
4、简要介绍中国著名史诗《玛纳斯》。
P247
5、简要介绍史诗《江格尔》。P24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史诗概说
一、史诗的含义 (一)定义: 史诗就是讲述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或者民
族历史、民族英雄等内容的一种规模宏大、 自古流传的民间叙事长诗
第一节 史诗概说
二、史诗的特点 (一)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 史诗只能产生于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时期,它是
人类社会早期集体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 创世史诗的主要内容讲述天地形成、人类与万
作” 第三,口头程式理论除了采用田野作业方法研究
活态口头文本的基本方法外,还注重比较研究方 法
第三节 口头程式理论与史诗研究
二、口头程式理论的主要内容与 学术影响
(二)代表作《故事的歌手》 该书的主旨便是揭示和证明口头

史诗

史诗

史诗《埃涅阿斯纪》是维吉尔的主要作品,主要内容如下: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是安基塞斯王子与爱神阿佛洛狄德(相对于罗马神话中的爱神维纳斯)的儿子。

在特洛伊灭亡后夫妻离散,携带老父、幼儿、随从和家族的神祗在海上飘泊七年,经历千辛万苦,到达了迦太基,女王狄多盛情招待他,他向女王追述了特洛伊陷落和自己飘泊的悲惨经历,并答应和女王结婚。

但由于神的指令,他必须离弃狄多到意大利重建邦国,致使狄多自杀。

并发出了著名的诅咒,使迦太基人永远反对特洛伊人。

埃涅阿斯抵达意大利后,参拜神庙,在神巫引带下游历地府,见到亡父的灵魂,亡父向他预示了罗马的未来。

他又到了拉丁姆地区,受到国王拉提努斯的款待,神意要他和国王的女儿结婚,激怒了她早先的求婚者鲁图利亚王图尔努斯,因而引起双方的战争,最后图尔努斯被埃涅阿斯杀死。

他建立了罗马城一译“伊尼特”。

史诗。

古罗马维吉尔作于公元前30年至前19年。

共十二卷,约一万二千行。

描写特洛伊被希腊军攻陷后,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天神护卫下携家出逃,辗转到了意大利,娶当地公主为妻,建立了罗马城,开始朱里安族的统治。

维吉尔的主要作品是史诗《埃涅阿斯纪》十二卷,近万行,写于诗人一生最后十一年,至逝世时尚未修改完成。

诗人遗嘱将诗稿焚毁,但屋大维下令保存。

前六卷模仿《奥德修纪》,写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在特洛伊灭亡后夫妻离散,携带老父、幼儿、随从和家族的神祗在海上飘泊七年,经历千辛万苦,到达了迦太基,女王狄多盛情招待他,他向女王追述了特洛伊陷落和自己飘泊的悲惨经历,并和女王结婚。

但由于神的指令,他必须离弃狄多到意大利重建邦国,致使狄多自杀。

埃涅阿斯抵达意大利后,参拜神庙,在神巫引带下游历地府,见到亡父的灵魂,亡父向他预示了罗马的未来。

后六卷仿《伊利昂纪》,写主人公到了拉丁姆地区,受到国王拉提努斯的款待,神意要他和国王的女儿结婚,激怒了她早先的求婚者鲁图利亚王图尔努斯,因而引起双方的战争,全诗以图尔努斯被埃涅阿斯杀死结束。

荷马史诗课件

荷马史诗课件
(3)一夫一妻制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彻底摆脱愚昧 走入文明。而俄底修斯的妻子帕涅罗帕的忠贞不 渝,不仅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标志着伦理 道德规范的进一步确立与完善。
3、人物:俄底修斯
俄底修斯是一个理想化的早期奴隶主形象,他比 阿喀琉斯、阿迦门侬甚至赫克托耳都更理想化。
(1)首先他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勇敢不屈,关 心同伴与部下,忠于家庭,不贪财、不贪色,是 个智、勇、德三全其美的形象。
五、《荷马史诗》解读
(一)《伊利亚特》 史诗的第一部《伊利亚特》是关于特洛伊战 争的一首歌。
电影《特洛伊》中 的帕里斯和海伦
1、情节人物
始于:不和女神厄里斯“不和的金苹果” “给最美的女人”(赫拉、雅典娜、阿佛
罗狄忒) 十年战争;最后51天的战争 集中于:阿喀琉斯的愤怒 赫克托尔的葬礼 结束于:奥德修斯献木马计
(二)《奥德赛》
史诗的第二部《奥德赛》是写特洛伊战 争结束后,英雄俄底修斯在返回家乡的途 中,十年海上漂流的故事以及回家后与纠 缠他妻子的求婚者斗争的故事。
1、故事情节介绍
两条线索: A、奥德赛回家十年的艰辛。 B、其儿子忒勒玛科斯 在雅典娜的帮助下去
海上寻父。
结局:奥德修斯扮成乞丐回到自己的府邸,看到求
荷马时期为希腊神话的形盲人诗人荷马把几百年以至上千年来广泛流传的盲人诗人荷马把几百年以至上千年来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歌谣关于对天地起源历史未来民间传说歌谣关于对天地起源历史未来人生向往等神话整理出两部不朽的文艺作品也人生向往等神话整理出两部不朽的文艺作品也就是这两部作品为后来希腊美术的发展方向奠定就是这两部作品为后来希腊美术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调成了希腊美术取之不尽的素材和源泉
英雄阿喀琉斯:
(1)是古代英勇战士的理想形象,带有神话 色彩。他是神与人之子,是一个非常骁勇 善战又重视个人荣誉的将领。

史诗:“起源”的叙事及其社会功能

史诗:“起源”的叙事及其社会功能

史诗:“起源”的叙事及其社会功能史诗具有永久的魅力,不可被复制和超越,又不断为“当下”社会所利用,之所以处于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境遇,在于其拥有其他体裁无可比拟的特征。

史诗属于宏大叙事,提供了为后人无限的阐释和追忆的空间;史诗又是关于“起源”的叙事,讲述着最古老的祖先的故事。

史诗理所当然进入了神圣的殿堂,字里行间洋溢着崇高与伟大。

史诗不断演绎出历史的必然与现实的合理性。

史诗,是集歌唱和叙事于一身的最宏大的文学,也是至今仍在口头演唱的最古老的文学。

人类最本原的问题,民族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祖祖辈辈最不能忘却的记忆,都包含在史诗演唱的歌词里面。

史诗是人类文化体系中最耀眼的两个字。

在人类的早期阶段,一般的民众可以说都是诗人,文学本身也还不具备后来那种美学意义上的含义,而只是人们群体思维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而已。

马克思在谈到史诗存在的历史条件时指出:“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

”[1]恩格斯也说过:“……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

”[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明确指出了史诗的不可复制和不可超越性,但两位伟人并没有具体解释史诗何以不可复制与超越。

尽管后世仍在不断地制造与史诗相关的内容,诸如对世界本原问题的追寻、族源问题的考辨以及各种考古发掘等等,但这些“最新”的学术成果再也难以进入史诗的话语体系之中。

史诗的不可复制和超越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民族最为宏大的叙事史诗的篇幅和容量是其他叙事体裁无可比拟的,其营造了一种最为开阔的叙事话语。

史诗是古代人类的特殊的知识总汇,这是史诗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显著特点。

史诗有外层结构和内层结构,外部结构是史诗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社会形态,以及语言和各种民间文化传统。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PPT 第七章 史诗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PPT 第七章  史诗

(三)《江格尔》
《江格尔》是流传于新疆阿尔泰山区 和额尔齐勒河流域的蒙古族聚居区的英雄 史诗,它描写了宝木巴国同周围各汗国之 间的多次战争和冲突,描述了江格尔、洪 古尔等英雄的征战业绩,并宣扬了一种建 立和平中国民间文学概论幸福的理想国的 理想。
思考题
1.史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创世史诗与英雄史诗的区别是什么? 3.简要介绍中国著名史诗《格萨尔》的基本
二、史诗的特点
(一)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 (二)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又有逐渐增强
的现实性 (三)史诗是民族的特殊的知识总汇 (四)风格崇高,叙述庄严,具有较高的权
威性
第二节 史诗的类型与代表作品
一、创世史诗
创世史诗又称作“原始性”史诗或神 话史诗,主要讲述一个民族在中国民间文 学概论远古时期所想像的创世过程以及本 民族的历史大事。
第七章 史诗
史诗是一种古老而经典的重大文学体 裁。中国有比较丰富的史诗作品,其中三 大史诗尤其引人瞩目。虽然史诗在很多地 方已不流行,但它以其崇高的主题、庄严 的格调、宏伟的气魄等典型的文体特征散 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第一节 史诗概说
一、史诗的含义
史诗就是讲述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或 者民族历史、民族英雄等内容的一种规模 宏大、自古流传的民间叙事长诗。
情况。 4.简要介绍中国著名史诗《玛纳斯》。 5.简述史诗《江源自尔》的基本情况。二、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是产生于古代社会的歌唱英 雄、描写战争、记述民族历史的长篇叙事 诗。
(一)《格萨尔》
《格萨尔》又称作《格萨尔王传》, 主要流传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描写了 英雄格萨尔大王率领岭国人抗击侵略、征 服邻国、降魔除暴、完成西藏统一的历史 过程。
(二)《玛纳斯》

周民族史诗

周民族史诗

(2)层次清楚,结构严谨。第一章写姜嫄 怀后稷是因为履践了天帝的足拇趾印,所 以说他是来自于天帝,末章写祭祀,言 “上帝居歆”,并言“后稷肇祀”,“以 上帝居歆”,并言“后稷肇祀” 迄于今” 迄于今”,前后照应。中间六章各章写后 稷技艺或农业生产的某一方面,整饬严 谨。
以赫厥灵。 已然显出大灵光, 上帝不宁, 上帝心中告安慰。 不康禋祀, 全心全意来祭享, 居然生子。 庆幸果然生儿郎。 (赫,显;不,丕。不宁,丕宁,大宁; 不康,丕康。) (这一章写后稷诞生时的灵异。)
诞寘之隘巷, 新生婴儿弃小巷, 牛羊腓字之。 牛羊爱护来喂养。 诞寘之平林, 再将婴儿扔林中, 会伐平林。 遇上樵夫被救起。 诞寘之寒冰, 又置婴儿寒冰上, 鸟覆翼之。 大鸟暖他覆翅膀。 (寘,置;腓,庇护;字,哺育;会, 恰好;)
第六讲
周民族史诗
一、史诗的定义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史诗是指古代民 中国大百科全书》 间文学的一种体裁,通常指以传说或重大 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 史诗主要歌颂每个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 程中战胜所经历的各种艰难险阻、克服自 然灾害、抵御外侮的斗争及其英雄业绩。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对史诗这样定义: “史诗以叙事为职责,就须用一件动作 (情节)的过程为对象,而这一动作在它 的情境和广泛的联系上,须使人认识到它 是一件与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密切相关的 意义深远的事迹。所以一种民族精神的全 部世界观和客观存在,经过实际发生的事 迹,就形成了正式史诗的内容和形式。” 迹,就形成了正式史诗的内容和形式。”
鸟乃去矣, 大鸟终于飞去了, 后稷呱矣。 后稷这才哇哇啼。 实覃实訏, 哭声又长又洪亮, 厥声载路。 声满道路有力量。 (呱,小儿哭声;覃,长;訏,大;载, 充满。) (这一章写后稷屡弃不死的灵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诗: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 史 诗 的 一 般 特 点
• 一、古代知识和文体形式的总汇 • 3、内容和形式的百科全书 • 在体式上,结合散文体作品的叙事传统和韵文体 作品的抒情与格律,构成宏大的综合性叙事形式。 • 这种形式是建立在已有神话、传说等散文体文学 体裁,已有祭词、祝词、赞词、歌谣、谚语等韵 文体裁基础上的。 • 它是神话、编年史、列王传、圣徒传、神谱和家 族谱系、箴言律法、哀歌、颂诗、碑志、情歌、 民间传说、宗教寓言、虚构故事、书信、预言、 随感录、启示录等表现形式的汇编,体现着一种 百科全书式的写作方式,是世界上可能有的最自 由、最多样的写作形式的组合。
史诗: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 史 诗 的 一 般 特 点
• 三、史诗承载着神话 • 史诗和神话的思想倾向是不完全相同的。 早期史诗所叙 述的,多是人与自然的对话。 • 在史诗的发展中,神的地位逐渐被人所取 代,人成为史诗的主角,神的世界置换为 人的世界。因此,越到后来,史诗的现实 性越强,而神话色彩则逐渐消退了。 • 史诗在神话世界观的基础上产生,而它的 发展最终又是对神话思想的一种否定,这 就是史诗与神话的辩证关系。
史诗: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 史 诗 的 一 般 特 点
• 二、“起源”的叙事、有其社会功能 起源”的叙事、 • 1、构建祖先的谱系 、 • 彝族史诗《勒俄特依》的标题意即为历史书。米歇尔·福 柯把历史话语理解为“口述或书写的仪式,它必须在现实 中为权力做辩护并巩固这个权力”, • 创世史诗、英雄史诗还有迁徙史诗这类种族的历史话语, 一方面讲述掌权者的胜利的历史,以便在这种表现之中把 掌权者和权力合法地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它也利用光荣、 典范和功勋达到使人慑服的效果。 • 福柯写道:“法律的桎梏和光荣的闪耀,我觉得正是通过 这两个方面,历史话语的目标,对准的就是巩固权力这个 效果。作为仪式,作为加冕礼,作为葬礼,作为庆典,作 为传奇叙事的历史是权力的操纵者和巩固者。”
史诗: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 史 诗 的 一 般 特 点
• 四、史诗的神圣性与崇高性 • 从时空上来说,史诗的神圣与崇高主要来 自于史诗与我们的遥远距离。 • 首先,史诗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定在“完成 过去时”,与叙述者(或讲故事人)及其听 众的时间没有联系的过去时。 • 其次,这个绝对过去时仅仅通过民族传 统才与咏诵的时间相连。 • 最后,传统尤其把史诗世界及其英雄化的 人物,与今日集体和个人的经验领域隔离 开来。
史诗( 第七讲 史诗(一)
吴新锋
本讲主要内容Biblioteka • 一、史诗的一般特点(五点) 史诗的一般特点(五点) • 二、创世史诗(三部分) 创世史诗(三部分)
史诗: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
• 史诗 史诗(epic)是一种古老而又宏伟的民间韵 是一种古老而又宏伟的民间韵 文叙事,主要内容是叙述民族的历史, 文叙事,主要内容是叙述民族的历史,同 时又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 时又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 史诗与历史、与现实日常” “史诗与历史、与现实日常”生活的双重 关系清楚地强调了它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始 作用。它是编年史,一本“部落记事” 作用。它是编年史,一本“部落记事”, 是习惯与传统的最重要的记录, 是习惯与传统的最重要的记录,同时它又 是带有一般娱乐性质的故事书。 是带有一般娱乐性质的故事书。
史诗: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 史 诗 的 一 般 特 点
• 四、史诗的神圣性与崇高性 • 史诗的神圣性与崇高性主要源自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史诗阐述的是世界本原问题,是 一个民族形成的历史,一个民族英雄的颂 歌,凝聚了祖祖辈辈对祖先的追恋和敬仰; 一个民族精神的、物质的、历史的、现在 的,所有的一切的一切,在史诗中都得到 歌唱。 • 史诗歌唱,是一个民族的宗教仪式和祖先 的训诫。
史诗: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 史 诗 的 一 般 特 点
• 一、古代知识和文体形式的总汇 • 二、“起源”的叙事、有其社会功能 • 三、史诗承载着神话 • 四、史诗的神圣性与崇高性 • 五、史诗具有永久的魅力
史诗: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 史 诗 的 一 般 特 点
• 一、古代知识和文体形式的总汇 • 1、外层结构和内层结构: 、外层结构和内层结构: • 外部结构是史诗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一个民族 外部结构是史诗赖以生存的环境, 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社会形态, 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社会形态,以及语言和 各种民间文化传统。 各种民间文化传统。这是史诗透露出来的外层的 知识信息。 知识信息。 • 内层结构指史诗文本本身的结构。史诗文本的容 内层结构指史诗文本本身的结构。 量巨大,从人类起源到创世, 量巨大,从人类起源到创世,从早期生活到农耕 生产, 生产,从迁徙到民族形成等人类社会最基本的 历史”尽在其中。 “历史”尽在其中。 • 史诗作为一个民族的“根谱”,一直被奉为经典。 史诗作为一个民族的“根谱” 一直被奉为经典。
史诗: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 史 诗 的 一 般 特 点
• 四、史诗的神圣性与崇高性 • 首先,演唱歌手兼有巫师的身份。在我国,尤其 是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史诗演唱者中,巫师兼史 诗歌手的现象至今常见。 • 彝族 彝族史诗《勒俄特依》的演唱者是祭司“毕摩”; • 纳西族 纳西族史诗也是由祭司“东巴”来演唱; • 哈尼族 哈尼族的“贝玛”,既是专职祭司,又是歌手; • 云南阿昌族 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的演唱者赵 阿昌族 安贤,他既是祭司,主持祭祀仪式、行巫术驱鬼 治病,又是出色的史诗演唱者; • 《苗族 苗族古歌》演唱者杨勾炎,他本人是巫师,既 苗族 行巫术,又唱史诗。
史诗: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 史 诗 的 一 般 特 点
• 二、“起源”的叙事、有其社会功能 起源”的叙事、 • 2.权力话语的合法性 . • 民族一国家的认同需要建构神圣的历史, 史诗是满足此种建构的最好的体裁文本, 也就是说史诗是这一历史合适的样式。有 了共同的历史,才有认同的基础,进而保 障权威的合法性。 • 从这一个方面理解史诗,也可以解释为何 史诗演唱的是神话。
史诗: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 史 诗 的 一 般 特 点
• 三、史诗承载着神话 • 史诗和神话是一对孪生姊妹,互为依存。 史诗和神话是一对孪生姊妹,互为依存。 史诗的内容就是神话, 史诗的内容就是神话,神话通过史诗获得 的地位,没有史诗, “活”的地位,没有史诗,神话只能变成 僵死的文字,供后人考据; 僵死的文字,供后人考据;神话则让史诗 更为神圣和深邃。在上古时期, 更为神圣和深邃。在上古时期,神话和史 诗应该都是韵文形式,没有什么区别。 诗应该都是韵文形式,没有什么区别。 • 以往只把神话看成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 其实史诗和神话一样悠远。
史诗: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 史 诗 的 一 般 特 点
• 四、史诗的神圣性与崇高性 • 另一方面,史诗多在重大活动或隆重仪式 祭典的场合演唱,演唱本身具有庄严性和 神圣性。 • “演唱常和祖先崇拜的祭扫仪式同在,常 与音乐舞蹈并存。在仪式上弥漫的是先民 一种庄严而肃穆的崇敬神化了的祖先的气 氛,一种狂热的娱神乐鬼的情绪。”
史诗: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 史 诗 的 一 般 特 点
• 五、史诗具有永久的魅力 • 史诗永久的魅力更是对史诗流传的民族本 身而言。史诗是一个民族源源不断的叙事, 身而言。史诗是一个民族源源不断的叙事, 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总是在于对祖先事迹 的追恋。 的追恋。 • 比如,柯尔克孜族的艺人们在说唱他们民 比如, 族的英雄史诗《玛纳斯》时,满怀豪情地 族的英雄史诗《玛纳斯》 高歌: 高歌:
史诗: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 史 诗 的 一 般 特 点
• 四、史诗的神圣性与崇高性 • 其次,史诗演唱实际为一个神圣的仪式过程。演 唱史诗前,往往要举行庄严的仪式。 • 藏族史诗歌手演唱《格萨尔》,先要设香案,摆 挂格萨尔等英雄的画像,虔诚地焚香祭拜。 • 在新疆温泉县,江格尔奇演唱《江格尔》前,要 江格尔奇 江格尔 把蒙古包的天窗和门关严,专心地焚香、祈祷。 • 纳西族在演唱史诗《祭天古歌》时,先由主祭东 巴邀天神降临,一边走一边高声祝颂,配有规定 的调子,加上脚步声相配合,自成一种特殊的节 奏和韵律,对整个参祭者的队伍自然起着一种指 挥、规整划一的作用;祝颂声高吭、雄浑,回荡 在清晨的天宇群山、旷野间,气氛肃穆、隆重、 神秘,增添了颂词威严、神圣的格调。
史诗: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 史 诗 的 一 般 特 点
• 三、史诗承载着神话 • 史诗和神话毕竟分属两种不同的民间文学 体裁,在宏阔的时代背景中,演绎着一个 矛盾剧烈的故事情节,在情节发展中又充 溢了细腻的细节描 写,而细节的丰富正是 组合大型史诗的基本手段。 • 这是在体式层面上,史诗与神话的主要区 别。
史诗: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 史 诗 的 一 般 特 点
• 五、史诗具有永久的魅力 • 史诗为世世代代所聆听和阅读,同时,史诗又 史诗为世世代代所聆听和阅读,同时, 是宏大的元叙事(metanar·ration),成为永远的 是宏大的元叙事 , 经典摹写范本。 经典摹写范本。 •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前43一前18)的代表作神话诗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前43一前 一前18)的代表作神话诗 变形记》 采用史诗体格律, 15卷 《变形记》,采用史诗体格律,共15卷,包括 250多个故事,集希腊罗马神话之大成,被称为 多个故事, 多个故事 集希腊罗马神话之大成, 神话词典” “神话词典”,为后世的文学家提供了大量的 素材和创作灵感。 神话 素材和创作灵感。 • 荷马史诗的魅力更在于其是创作的源泉,延续 荷马史诗的魅力更在于其是创作的源泉, 了荷马式的话语系统, 了荷马式的话语系统,使之成为西方文学传统 的一部分。 的一部分。
• 根据史诗演述的内容,可分为两大类: 一为创世史诗,一为英雄史诗。 • 以歌唱的形式叙述的系列创世故事,一 般称为“创世史诗”,又叫“神话史诗” 和“原始性”史诗,是包含远古历史的 歌,产生于氏族部落社会时期。 • 中国创世史诗的格局 中国创世史诗的格局: • 创世史诗主题的类型 创世史诗主题的类型: • 西南地区创世史诗的特点 西南地区创世史诗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