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迷失的文化朝圣者——论《美国人》中文化融合失败的必然性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外国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外国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题目]《麦田里的守望者》[答案]塞林格[题目]《伤心之家》[答案]萧伯纳[题目]《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答案]高尔基[题目]《老人与海》[答案]海明威[题目]《大师和玛格丽特》[答案]布尔加科夫[题目]在30年代欧洲文坛向左转的时期,英国出现了一批左翼进步作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剧作家和小说家威斯坦·休·奥登。
[答案]旭恩·奥凯西[题目]愤怒的青年得名于约翰·奥斯本的剧作。
[答案]《愤怒的回顾》[题目]______是作家又是政治活动家,曾多次来到中国。
他著有两部描写中国工人罢工和起义的作品:《征服者》和《人的状况》。
[答案]马尔罗[题目]雷马克最著名的作品是______。
小说以客观的态度、生动细腻的笔法描写战争的残酷场景,写年青的士兵的经历和感受,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答案]《西线无战事》[题目]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之一是______,他的代表作是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答案]菲兹杰拉德[题目]女作家______的代表作是《飘》,作品的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
[答案]玛格丽特·米切尔[题目]20世纪美国在戏剧方面的主要成就除奥尼尔的作品外,还有阿瑟·米勒的______和______的《欲望号街车》等名剧。
[答案]《推销员之死》威廉斯[题目]______主要的戏剧作品有《三姊妹》和《樱桃园》等。
[答案]契诃夫[题目]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主要作品有《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和______。
[答案]《美国的悲剧》二、简答题[题目]托马斯·曼的现实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有哪些不同?答:托马斯·曼的创作方法在叙以保留某些19世纪现实主义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表现出和传统的现实主义的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1)象征的人物形象;(2)隐喻性的细节描写;(3)意识流的表现手法;(4)小说的非情节化。
《寡妇赞歌》的文化融合主题

《寡妇赞歌》的文化融合主题作者:江妍孙妮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3期摘要:葆拉·马歇尔是美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黑人女性移民作家之一。
其小说《寡妇赞歌》围绕主人公艾维在加勒比海的四天之旅展开其一生寻求文化家园的历程。
通过分析艾维无法在美国文化中找到归属感,最终在西印度文化中建构自我的过程,试图揭示小说的文化融合主题,并指出加勒比裔的美国移民后代可以在非洲共同的文化经验中找到文化家园。
关键词:葆拉·马歇尔;《寡妇赞歌》;文化融合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4)03007303收稿日期:2014-03-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后英国移民文学研究”(12BWW050)资助作者简介:江妍(1990-),女,安徽黄山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The theme of cultural reconciliation in the Praisesong for the WidowJIANG Yan, SUN Ni(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3, China)Abstract: Paule Marshall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female immigrant writers in contemporary America. Her novel Prai sesong for the Widow unfolds the protagonist’s whole-life journey of pursuing her cultural home by focusing on her four-day journey on the Caribbean Sea. This paper intends to reveal the novel’s theme of cultural reconciliation by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Avey’s failure to find her sense of belonging in American culture and finally establishing her self in the West Indian culture, as well as to point out that Caribbean-American immigrants are able to find their cultural home in the common African cultural experience.Key words:Paule Marshall; Praisesong for the Widow; cultural reconciliation《寡妇赞歌》是葆拉·马歇尔(Paule Marshall,1929—)于1983年创作的第三部小说。
《融合文化》:新旧媒体的冲突地带

《融合文化》:新旧媒体的冲突地带| 海龙果读书会2015-06-13赵雨思本期推荐图书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著者:[美] 亨利·詹金斯译者:杜永明赵雨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亨利·詹金斯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传播学、新闻学、电影艺术学的学术主管教授,曾师从西方当代大众文化研究代表人物约翰·费斯克。
亨利·詹金斯本身就是一位通俗文化的粉丝。
他认为作为一名粉丝所获得的知识和体验不亚于作为通俗文化研究者对他的影响。
真人秀节目、电影以及小说的粉丝社群成为了亨利·詹金斯书中丰富的案例。
通过剖析粉丝社群与制作者的互动、斗争,以及在其中展现出的智慧,他认为在这个融合文化的时代,消费者将拥有更大的权力。
在书的开头,他就解释了贯穿本书的三个概念——媒体融合、参与文化和集体智慧。
• 媒体融合在本书中并非指技术上的融合,而是描绘了新旧媒体碰撞,草根媒体与公司大媒体相互交织,媒体制作人和媒体消费者的权力相互作用的图景。
•参与文化则是与大众媒体时代受众被动观看的概念相对。
在媒体融合时代,大众是文化的参与者,他们更少受媒体制作人员的控制。
•集体智慧则借用了法国学者皮埃尔·莱维的概念,互联网上人们利用各自的知识和专长来达到共同的目的。
在本书最后,亨利·詹金斯将这种集体智慧可获得的权力拓展到了政治等更加“严肃”的领域。
1拆穿《幸存者》知识社区剖析第一章主要关注《幸存者》真人秀的粉丝如何利用集体智慧来提前披露剧情,并最终影响节目的制作。
主要观点:粉丝作为最活跃的消费者,由于共同的兴趣而形成知识社区,对知识的追求与评价既是共享的又是对抗性的。
2把品牌产品植入《美国偶像》真人秀电视节目如何宣传推广产品第二章则聚焦《美国偶像》真人秀节目,描绘了在媒体融合时代,节目内容、广告赞助以及消费者情感之间的关系。
主要观点:在受众碎片化时代,制作方、广告主以及广告代理商等营销调查公司利用情感经济学(Affective economics)开发出集体智慧的能量,从而实现其经济目标,同时消费者也形成了可以“讨价还价”的集体组织,来挑战和影响公司的决策3寻找独角兽折纸黑客帝国与跨媒体叙事第三章则把《黑客帝国》电影以及其衍生产品,如漫画、游戏等系列作品作为一个跨媒体叙事的案例来审视。
“美国梦”中的迷失者——《美国牧歌》主人公瑞典佬的悲剧评析

Getting Lost in "American Dream": Comment on the Tragedy of the Swede, Hero of American
Pastoral
作者: 李扬
作者机构: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四川重庆400031
出版物刊名: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48-51页
主题词: 悲剧 美国梦 文化霸权
摘要: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菲利普·罗斯的小说《美国牧歌》中主人公瑞典
佬的悲剧命运。
他的悲剧不仅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家庭的悲剧,更是美国社会的悲剧。
通过
悲剧分析,不难发现作家对美国社会主流文化霸权的深刻揭露和对处于困境之中的犹太移民的
深切同情。
追忆·迷失·重塑

追忆·迷失·重塑作者:黄心怡李艳梅来源:《世界文化》2023年第12期美國学者罗伯特·塔利认为:“人类在与外界世界的交互过程存在着焦虑感,即困顿于所谓的空间迷失状态(或对空间迷失的想象)的经验中。
因此,存在状况构成了某种表征欲望的基础。
”在空间流动的基础上,我们与外界的互动过程也随之改变,由此造成的空间迷失伴随着陌生感与恐惧感一并而来。
这种存在状况便构成了表征欲望,这种表征欲望通常以叙事的形式表现出来。
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1926)现实指向性较为明晰,记录了一次从法国巴黎到西班牙的出游。
其中故事情节的展开空间集中于法国巴黎和西班牙,这两个空间对于来自美国的海明威而言皆是陌生的,也就是说其存在状况发生着改变。
海明威自身的经历成为构建小说空间流动的基础。
“一战”后,海明威以记者身份从美国来到巴黎,在各种聚会中畅谈文艺,进而逐渐获得创作灵感乃至个人声誉。
海明威在晚年创作的《流动的盛宴》(1960)中较为真实地记录了他1921—1926年在巴黎的生活图景,其中写道:“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而《太阳照常升起》中表现的空间流动即源自现实中的一次出游经历。
1925年夏天,海明威去参加西班牙潘普洛纳市圣费尔明奔牛节,同行的还有杜芙·特怀斯登夫人和她的两个情人帕特·格里斯、哈罗德·勒布,而海明威似乎也渐渐迷上了特怀斯登,这与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相契合。
因而,海明威于美国、法国巴黎、西班牙这三个迥异的文化空间中的流动转换,在《太阳照常升起》的创作乃至其整个创作生涯中都留有痕迹。
《太阳照常升起》中对于美国空间并没有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话语和追忆体现出来,在小说中有着“家园”的表征。
受到“家园”的影响,在离开美国空间之后,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后面的巴黎空间和西班牙空间中。
美国空间蕴含着曾经的信仰,而在巴黎空间和西班牙空间中,信仰则被打破与重建。
美国文化模式分析——基于Hofstede的文化理论

美国文化模式分析——基于Hofstede的文化理论
摘要:美国,作为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发达国家,其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然而,这种文化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到全球各种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向世界输出其独特的文化模式。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美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和特点。本文将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为基础,从霍夫斯泰德的四个维度分析美国的文化模式,探讨美国在文化模式上的独特性,以及这些文化模式背后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文化维度理论,影响因素,美国的文化模式。 1.具体模式 根据霍夫斯泰德的价值维度,他把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四个方面(包括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不确定规避性,权力距离,男子气概和女性气质)分别分配到1到50的等级。下面首先介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
1.1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体现社会中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关系。重视个人主义的文化倾向于强调个人权利,尤其是个人自由与个人表达,在这类文化中,存在个人权益至上的价值观。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个人的权利和隐私优先于群体的考虑,个人可能属于许多团体,但仅保持微弱的联系,在需要时改变成员资格。而在重视集体主义的文化中,个人是集体的一部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两者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的利益。
根据书上的表格可以得知美国排在第一位,由此可以判断美国属于典型的个人主义的文化模式,对于个性和自我价值的认同程度更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自由决定,更加崇尚自我的表达。与中国不同,美国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是种平行的、独立的、自主的关系。自己赚来的钱可以由自己自由支配;自己的行为由自己负责。
1.2 不确定性规避 不确定性规避可以定义为“某种文化中的成员在面对模棱两可或未知的情况时感到威胁的程度”,以及试图通过制定安全规则和其他手段来避免不确定性的程度,它影响其对风险的态度。在高不确定性规避的文化中,组织趋向建立更多的工作条例、流程或规范以应付不确定性,管理也相对是以工作和任务指向为主。在低确定性规避的文化中,工作条例和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组织更容易接受生活中固有的不确定性,往往对不寻常的事物持宽容态度,他们重视主动性,不喜欢等级制度的结构,愿意冒险,总体而言,他们受社交礼仪的约束要少得多。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

(下转第260页)
258
学海纵横
干: ”。 另外司 马迁 在《货 殖列传 》中 甚至提 出了 “礼生 于有 而废 于无”,“人富而仁义附焉 ”的命 题,他从 经济现象 解释道德 ,并 且从财富不等看到了社会关 系中人的 地位不等 。 三、小结
司马迁经济思想 的立 论基 础, 来 自于 他对 整个 中国 社 会、 经 济走向的深刻体会,他认为 “货殖” 的繁荣不 是一个 单纯的经 济现 象,其所呈现的特征反而处 处和道 德伦理上 的态度相 互呼应。 其对 “自发秩序”理解与 阐释 是基 于 理性 考量 的。 司 马迁 写《 货殖 列 传》意义不仅是看到 经济 运 行的 规律 ,也 不仅 是 讲述 人们 如何 致 富,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对 人们面对 财富应该 有的“ 仁义”提 出了自 己的 期望, “不 害于政 ,不妨 百姓; ” ,要行 “仁 义”。 可惜他 的 经济思想犹如昙花开在漫漫 长夜, 一瞬而逝 ,在长时 间内被冷 落, 甚至遭到人们的排斥,而 不显于世 。想其不 显原因有 三:一 则是因 为其思想不符合统治者的 要求;二 则是他 的思想在 农业为主 ,以农 立国的时代难有市场; 另外还有 中国古代 学者治学 的缺陷 ,就是没 有明确 的概念和由之 构建的理 论体系< 。 参考文献:
冲突与融合31冲突由于母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成长小说中有多处呈现出她们的冲jingmei的妈妈suyuan作为移民美国的一位中国母亲即使是已经生活在美国的土地上suyuan依然像其他的中国父母一样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女身上
文化冲突与融合解读阿甘正传

文化冲突与融合解读阿甘正传文化冲突与融合解读《阿甘正传》《阿甘正传》是一部深受全球观众喜爱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智商低下但纯真善良的主人公阿甘的奇特人生。
这部影片不仅在情节上引人入胜,更是通过描绘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方式,让观众思考并反思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交流。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美国南方一个封闭保守的社会环境中。
整个故事以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为背景进行展开,从60年代到80年代,阿甘和他身边的人们都被这个大背景所影响。
这个时期,正是美国冲突最为激烈的时候,包括种族歧视、战争、女权运动等等。
故事中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充斥着整个电影的情节。
首先,阿甘与越南战争的冲突和融合在影片中得到充分展示。
阿甘是战争的幸存者,而战争对于他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创伤。
然而,在战争中,他邂逅了一位越南女孩——阿甘的朋友、恋人——并最终照顾了她的后代。
这是美国与越南两种文化的完美融合,无视战争的疯狂,让观众见证到了一段跨越国界、跨越文化的爱情故事。
其次,在影片中,种族间的冲突也得到了不少探讨。
黑人和白人的关系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敏感问题,而阿甘与他的朋友巴巴与阿甘的母亲的这个关系在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现。
尽管巴巴是革命黑人组织的成员,随时准备为黑人争取平等权利,但是他与阿甘之间的友谊并没有因为肤色的不同而受到影响。
他们的友谊跨越民族和文化,为观众塑造了一种充满温情和理解的关系。
此外,通过阿甘与电视节目主持人约翰尼之间的交流,影片展示了电视文化与传统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当时的美国正经历电视崛起的时期,而约翰尼代表着电视崇拜者和追求名利的人群,与传统的善良纯朴形成鲜明的对比。
阿甘的成功是源于他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对他而言,世界不需要太多的假象和表象,而是真实的情感和对他人的关心。
《阿甘正传》中,文化冲突和融合成为影片的核心。
这些冲突和融合并没有在影片中带来深刻的刻画,而是通过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示出来。
这种宽松的表述方式不仅有助于观众理解,还能够让人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反思和深化对文化冲突和融合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衍 学
( 天津外 国语学院 ,天 津
3 00 ;甘肃联合大学 ,甘肃 兰州 0 24
70 0 ) 30 0
[ 摘 要] 亨利 ・ 詹姆斯是英语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国际主题承栽着他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默荚文化的完
美融合。本文通过论证 < 美国人) 中纽曼文化 梦破灭的 必然性来揭示该作 品的深层主题 :文化的 完美融合 需要 文化主体 以深厚的文
A r lx d Pi rm fCu t r Pe p e e l i o lu e g
— —
SUBTI TLE on h ne ia l i e o lu a so n TheAm e ia t e I vt b e Fa l fCu t r lFu i n i ur rc n
善 良又美丽的 , 其实这也是詹姆 斯心 目中理想文化的形象。如
希望詹姆斯修改他故事的结尾 。纵观整部小说 , 笔者认为纽曼
文化梦 的破灭有其必然性 。这种失败不仅符合文化规 律 , 更重 要的是作者意在 用这样的结局 来强调 实现文化完 美融合 的条 件并敦促读者反省 自身的文化局限 。
cl t n a n i e n utrspo td b iee tc l rlgo p nteb s frt n,tlrne a dc l vto .Th d a utr o tiue iai mo gdf r tc l e rmoe ydf rn uta ru so h aeo ai i o e u u o oe c n ut a n a i i eie c l ec nrb ts l u
第 1 0卷第 1 期 21 00年 2月
湖南工 业职业技术 学院学 报 ・
J RN L OF I NA N S R 0L T H C oU A nJ N I DU T Y P Y EC NI
V 11 . 0. 0 N0 1 F b2 1 e.0 0
一
位迷 失的文Βιβλιοθήκη 朝圣者 8fi r .tep p ri d v td t e n t t gted e h meo h le h a e s e oe od mo sr i h e pte fT eAmela h uligo da utr al r h q a ilg ea drt r au an r n:teb i n ie l l eclsf ee u dao u n eo - c d f c u ot l t
映的“ 国际主题” 使之享誉世 界并被冠 以“ 无冕 文化使 者” 的
罪, 克己白省, 而古希腊人认为人类文化的理想是看清事物的
美与本质 。前者强调道德 而后者重视文 化。阿诺 德 的理 想文 化是将希腊文化 与希伯来 文化 的精髓 融为一 体。“ 利 ・ 亨 詹 姆斯很早就是阿诺德文化的信徒 。 在 詹姆 斯眼中 , 老的欧 ” 古 洲文化和新生的美国文化 无疑是希腊 精神和希伯 来精神 的时
’ W EIYa h—X Ue
( aut o rd a tde,Sho f B Taj oe nSu is nvrt,Taj C ia3o 0 ) Fc l f au t Su i y G e s col C, i i Fri tde i sy i i oA nn g U ei n n, hn o 2 4
一
果说阿诺德在社会 意义上 勾画 出一种 希腊精神与 希伯来精神
ie l tefso u o e nc l r n d a- h u ino E rp a ute a d Ameia utr ,atrwhc esrv ig nl l hsle B ls aigteiei blyo wma f u r nc lu c e fe ihh t edl e t ali i . yi ut tn n vt it Ne o i y f l r h a i f n’
化修养和 宽容理智的态度推进 多元文化的对话与和解,进 而创建一 种融美德 和智慧 于一 身的完美文化,使人 类在更 高文 明层 面上和
谐相处。
[ 关键词 ] 文‘融合;文化冲突;完美文化 匕 [ 中图分类号 ] G 2 0 [ 文章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7 50 (00)0 - 0 3— 3 6 1— 0 4 2 1 1 05 0
al tt h a mo yo t ewo l . o ot e h r n f h rd
[ y w rs clr s n clr of t;daclr Ke od ] u af i ; uu cnis i lute u t lu o ta l l c e u
亨利 ・ 詹姆 斯是英语 文学史上 的杰 出作家 。其 作 品所 反
盛名。《 美国人 》 詹姆斯 早期创 作 的一部 国际题 材小说 , 是 描
写的是 美国一位成功 的实 业家克里 斯托弗 ・ 纽曼到 欧洲接受 高雅文化并希望娶一位法 国贵族小 姐为妻最后 却被拒 之 f ̄ -' Jb 的故事 。小说沉 闷的结局让读者大失所望 , 甚至连豪威 尔斯都
代代表 。作品中纽 曼曾说 自己心 且中理想的妻子应该是聪明 ,
[ btat H ny a e ia tad g rei Egs l ru io . a e’ n u “n r tn e e ba s lmtclr A s c] r er J ss n ut i irn nlhi a rh ty J s ui e ie aoat t ” e s iu ia ta m o sn n w t i t te sr m e q t i l hu n rh t e uu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