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大河文明—古代印度
部编版九上历史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
传播:向北、向南
小试牛刀,我能行
1.“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 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 这种
A. 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 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C. 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 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小试牛刀,我能行
A.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 B. 恒河——古埃及——金字塔 C. 尼罗河——古印度——佛教 D. 黄河、长江——中国——种姓制度
谢谢观赏
小试牛刀,我能行
4.亚非大河流域出现的四大文明古国,按照地理 位置从东到西的排列顺序是
A. 中国、巴比伦王国、印度、埃及 B. 中国、印度、巴比伦王国、埃及 C. 埃及、印度、巴比伦王国、中国 D. 埃及、巴比伦王国、印度、中国
小试牛刀,我能行
5.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 配正确的是
学习目标
了解古印度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
1 境,知道以孔雀王朝为代表的古代 印度文明的发展史。
2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 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 森严的种姓制度 3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在地 地理位置 理上是指今天
的南亚次大陆
发源地
古代印度文明 最早出现于印 度河流域。
等级划分
2 森严的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 掌握神权 祭司、贵族
第二等级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国王、武士、官吏
第三等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农民、牧民、商人 第四等级 从事农、畜、捕、手工业
被征服者、失去土地的人
2 森严的种姓制度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 古代印度习题课件

名师点拨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素养提升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材料二 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不反对奴隶制 度。宣扬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各种欲望, 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2)材料二是哪一宗教的教义?该宗教创立于何时?创始人是谁?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4.★“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
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B )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规定各等级地位世代相袭
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名师点拨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素养提升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名师点拨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素养提升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3.(沈阳中考)到公元前 6 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了一系列雅利安人建立的
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C)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名师点拨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素养提升
D.在古印度,佛教主张的“众生平等”与种姓制度的规定是一致的
名师点拨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素养提升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12.吉米是公元前 1500 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家财万贯, 他有很多愿望。 在当时的条件下,你认为他的哪个愿望不可能实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本课教学采用发现教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充分利用地图资源、文物资料、影视资料等创设教学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讨论和探究,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知识积累中培养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
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
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教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
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
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
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
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
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
而印度的雅利安人。
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
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8张PPT)

使社会缺乏生机与活力,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如此严苛的种姓制度,为何没有人反抗呢?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对种姓制度的反抗——佛教
1.佛教创立的背景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2.佛教创立的概况
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省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2008年5月,印度拉贾斯坦邦过半城镇爆发种姓民众展开的暴力示威,有37人在暴乱中丧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唐太宗时,有一位著名的僧人从长安出发,独自一人历经了千难万险前往天竺……他是谁?他为何要去天竺?天竺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程标准】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2.知道古印度文明种姓制度的内容,分析种姓制度的特点。3.掌握佛教的创立,知道佛教的主要教义,了解佛教的向外传播
A
中考试题链接
3.(2024·江西·南昌二模)婆罗门教宣扬,最初有一个充塞于宇亩的“原始巨人”,后来他的身体分割而成世界万物。婆罗门和刹帝利分别生于原始巨人之口和臂膀,吠舍和首陀罗则源于原始巨人的双腿和双脚,因此四个种姓的区分是神圣的。材料表明古代印度()A.各等级之间可通婚 B.种姓等级来源于佛教C.国王的等级最高 D.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婆罗门
嘴
手
腿
脚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共25张PPT)

(通过修道达到涅槃,超脱生死,避免轮回,
基本教义
释迦牟尼佛祖像
佛教文化
佛教经典
•《大藏经》 •《金刚经》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 •《佛说阿弥陀佛经》
(3)简要说说佛教的传播情况。
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 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 和越南。往南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探究三 佛教的创立
阅读教材,找出下列问题: (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 壮大,成为印度的国教?
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 门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 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因而成为 印度的国教。
拓展延伸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 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1)材料反映了印度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 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 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 通婚。 (3)种姓制度有什么影响? 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c
练测促学
3、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 4、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 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 .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八上——亚非大河文明_古代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

农业
灌 溉 系 统
同埃及的尼罗河一样,两河也是定期泛滥,时涨 时落,只有建设起堤坝沟梁来蓄水排涝,人们才能耕 种收获。两河流域的居民主要使用牛、驴拉着木犁耕 地,最主要的农作物是大麦和椰枣。大麦酒是人们最 喜欢喝的饮料,椰枣是人们的主食之一。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 农书——《农人历书》。
区别文明与野蛮的主要标志是:
文字的发明、国家的产生。
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文明起源的自然基础)
典型的大河文明
埃及
尼 罗 河 流 域
西亚
两 河 流 域
印度
印度 河与 恒河 的哺 育
中国
黄 河 与 长 江
巴比伦空中花园
中国长城
印度泰姬陵
埃及金字塔
最早的文明发源地都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 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适宜人类生存,有利于农作物培植和 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从底格里斯河 里提水灌溉。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古代两河流域的人民在这新月形沃土 上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明!
古印度
请你结合书本知 识,分析古印度 的自然环境: (1)古印度位 于哪个洲?发源 地在哪 (2)那里的自 然条件如何(气 候、河流)? 哈拉帕
摩亨佐· 达罗
雅利安人
阅读思考
地理环境对印度文明的起源 有什么影响? 河水的灌溉,孕育出南亚 的农耕文明。
关于古代埃及:
1、古代埃及在非洲的什么方位? 2、古代埃及属于什么气候? 3、古代埃及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什么河两岸? 4、古代埃及最早的国家大约出现在什么年代? 5、古代埃及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国家 出现在多少年? 6、古代埃及谁在位的时候古印度是地跨亚、非 两大洲的国家? 7、古代埃及对国王的尊称是什么? 8、你知道埃及哪些著名的古城和古建筑? (至少各说出一种) 9、你知道这些古建筑和古城都分布在什么河的 两岸?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3课 古代印度(共31张PPT)

首陀罗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材料: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 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 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 响。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 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就算在天灾 时,贱民亦饱受歧视,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如在 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 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 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①埃及文明 公元前3500年 两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3500年 印度文明 公元前2500年 中国文明 公元前2070年 ②大河流域 北纬20°~40° 原因大致有: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 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 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 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 农业生产的发展;河谷地带物产富饶,林果遍 布,鱼类资源丰富,便于渔猎事业的发展。
从事农业、畜牧业 和商业; 从事农业、畜牧业、 捕鱼业和手工业,要 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首陀罗
贱民,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婆罗门
吠舍
刹帝利
旃陀罗 (贱民) 首陀罗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Brahman Ksatriya
吠舍
刹帝利
婆罗门
④种姓制度的特点
Vaisya Sudra
种姓各等级之间界限森严, 世代相袭。贵贱分明,严 禁低级种姓从事高级种姓 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男 女不得通婚。
B
B
练测促学
5、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 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 ) A.日耳曼人 B.雅利安人 C.印第安人 D.苏美尔人 6、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中, 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 A.那里的人们最早开始种植粟 B.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等级制度 森严 C.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 D.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 古代印度》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3课 古代印度
重点难点释读 知识点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四大文明的比较
文明
古代埃及 文明
古代两河 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 文明
古代中国 文明
流域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和恒河流域 黄河、 长江流域
文明出现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23世纪 约公元前2070年
文明象征 金字塔
第3课 古代印度
知识点二 森严的种姓制度 4.(2018陕西宝鸡凤翔县期中)阅读材料: “婆罗门,由于从身体的最高尚部分出生,由于最先出生且掌握‘历史 知识’,因而理应为一切创造物的主宰。”“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 有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得强迫其‘首陀罗’执行屈 辱的服役,因为他是自在神创造出来为婆罗门服役的。”“‘国王’应 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 使整个世界动摇。” ——摘自《摩奴法典》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古代什么国家的法律条文? (2)这些条文反映了什么制度? (3)除了婆罗门这一种姓外,其余三个种姓分别为什么?
第3课 古代印度
知识点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2019吉林长春德惠三中第一次月考)下列属于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 文明遗址的有 ( ) ①哈拉帕遗址 ②殷墟遗址 ③二里头遗址 ④摩亨佐·达罗遗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 址。
第3课 古代印度
答案 (1)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2)早期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因而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 姓的人入教,因此得到下层民众的支持。 (3)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 解析 本题考查了佛教创立和传播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人们反对这对情侣之间的婚姻?
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 3、印度种姓制度 以婆罗门为中心形成的严格的等级制 度叫“种姓制度”
口 手
腿
脚
• 在分割一个原始巨人的时 候,把他切成4块,他的口 变成_____,他的双臂变 成_______,他的腿变成 _______,双脚则生出 ________。所以, ________最高贵, _______最下贱。
同学们,你们 知道我们师徒 四人到何处取 经吗?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玄 奘,在公元7世纪西游印度 ,并居住多年。他返回唐 朝以后写成的《大唐西域 记》中就记载了古印度的 繁荣。
西汉:身毒、贤豆; 东汉:天竺; 唐朝玄奘将其改为印度
学会总结归纳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三个 可以从自然环境、发展史、文明代表方 面总结。
1、地理位置——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 伯海和孟加拉湾,北回归线横穿印度北部。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2、气候类型——极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属 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3、水文——河流定期泛滥,土壤肥沃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城市国家:哈拉帕文明一般认为由达罗毗荼人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恒河 农业发达 创造,属于青铜器文明。已有自身的文字,农 2、印度河、恒河流域发 业水平较高,城市建筑规划已十分完善。 展历程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经典二: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时时勤拂拭,某使惹尘埃。经典三:前世500次回眸才换来今 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四: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笑无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经典五: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 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六: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1、说一说古代西亚国家的分布情况(河流、 民族、重要城市) • 2、说一说两河流域国家的产生、统一情况? • 3、说一说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 • 4、说一说西亚地区的主要文化成就?
——古代印度
三、古代印度
结合问题看书本P7—9 1、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气候、 河流) 2、古代印度城市国家出现的时间; 3、了解雅利安人的入侵; 4、说一说印度种姓制度的背景、内容、特 点及影响? 5、简述印度佛教的创立与发展。
约BC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 始出现城市国家。 后来,雅利安人入侵,统一印 度河、恒河流域。
BC6世纪起,半岛逐渐统一 BC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基 本统一半岛 再次分裂
• 媒体报道,印度北方日前发生惨剧。一对来自不 同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 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 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根据当地警方称, 他们逮捕了这对情侣的亲属,因为他们也参与了 将两人吊死的暴行。警方还表示,几乎全村老少 都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认为 这是大逆不道,为此导致双方家庭采取了过激行 为。此间舆论指出,由于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 目前在印度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不同种姓和不同 宗教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 实质:
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 影响:
随着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渐成为 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了社会矛盾。种姓 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猜 猜他是哪个等级?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 吠
死等苦难的办法
佛教的教义:“众生平等”“消灭欲望” “忍 耐服从” 印度佛教兴盛的时间和表现: 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
兴盛一时。
表现:兴建、佛经、传教
释迦牟尼佛像
4、佛教:
佛教的传播: 两个方向 北传佛教:东亚 南传佛教:东南亚
思考:佛教广泛 传播的原因?
佛教 禅宗 慧能 佛家经典语录
3、印度种姓制度 阅读P8资料,思考:
1、说说婆罗门贵族宣扬造物主等级说的目的是什么 ? 目的在于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2、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状 况 3、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 盾
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和影响
◆ 从事宗教事务
◆ 从事农、牧、渔、养猪业以及其他
◆ 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
舍
婆罗门 首陀罗 刹帝利
职业。
4、佛教
佛教的创立, 阅读卡P8
佛教的创始人:
佛教创立的时间:
佛教创立的目的:
佛教的教义:
印度佛教兴盛的时间和表现:
释迦牟尼佛像
4、佛教
佛教的创始人: 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创立的时间:公元前6世纪 佛教创立的目的:寻求解脱生、老、病、
说一说示意图所表示的 意思
3、印度种姓制度
项目 名称 包括阶 层 权力/义 务 社会地 位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第四等级
婆罗门 祭司和 贵族
刹帝利 国王、武 士和官吏 把持国家 的军事和 行政大权 统治阶级
吠舍 农民、牧民 、手工业者
首陀罗 被征服者和 贫困破产的 人
掌握神权 统治阶级
向国家纳税,治阶级 被统治阶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