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2.5自由落体习题课导学提纲 (1)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课 本 导 读
a
=
g
代 ,




落 ,




1
●预习自测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BC ) A.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B.当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自由下落可视为自由落体运 动。 C.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D.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2.关于重力加速度 g 值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 g 值一样大 B.重的物体的 g 值大 C.g 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在赤道处的 g 值大于在南极处的 g 值 ●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 等待在课堂 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新知探究一: 不同物体下落快慢不同的原因 1.演示:玻璃筒内有空气时物体自由下落,观察到的现象 是 ,演示: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后物体自 由下落,再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真空中物体自由下落快慢与物体重力 (填有关或无关) ,空气中物体自由下落快慢不同是因为 影响。 2.用两张相同的纸片(重量相同)做成一个尽量小的纸团和一个尽量大的纸团, 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观察到 下落较快,把大纸团捏小一些,再次实验观 察到下落快慢的差别变 (填大或小) ,把两个纸团捏成一样大再次实验,观 察到 , 纸团越小阻力越小 , 以上实验说明在重力相同的情况下阻 力越小的物体下落得越 。 3.动手做一做,用大小不同纸片捏成纸团,达到以下要求: (1)大纸片纸团比小纸片纸团下落快。 (2)小纸片纸团比大纸片纸团下落快。 (3)两纸团下落几乎一样快。 针对训练一: 1.生活中物体下落快慢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A.物体所受重力大的下落快 B.物体所受阻力小的下落快 C.相同重量的物体所受阻力小的下落快 D.阻力与重力的比值小的下落快

高中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5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课题:2、5自由落体运动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重点、难点分析】学习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1、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照相机曝光时间的估算。

【课前预习】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相同?3、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4、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课堂研讨】思考问题:1、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 请举例说明?2、猜想: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质量大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比质量小的快吗?3、牛顿管实验结论:(1)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物体无关、(2)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是的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4、阅读课本并回答:(1)什么叫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注意:若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则物体的下落也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5、按照教材第43页的图2、5—1装置做实验,将一系有纸带的重物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在对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图象法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位置0123456时间(s)0v(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推论:在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有1=(x1+x2)/2T,v2=(x2+x3)/2T……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由加速度的定义:a=Δv/Δt计算出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高中物理2.5 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2.5 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2.5 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5 自由落体运动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3、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的规律4、数学极限思想的进一步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规律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课前预习(1)物体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只要这些公式中的初速度v0=0,a取g就可以了、自由落体运动遵从的规律: v = vo+at推出:v= x=vot+at2/2推出:x= 预习评价1、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比乙先着地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C、甲与乙同时着地D、甲与乙加速度一样大2、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前3s内下落的距离是第1s内下落距离的()、A、2倍B、3倍C、6倍D、9倍3、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位移-10米比5米小D、-10℃比5℃的温度低4、甲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时间t后,乙物体从同一位置自由下落,以甲为参照物,乙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甲、乙均未着地)( )A、相对静止B、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C、向下作匀速直线运动D、向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5、从某一高度相隔1s先后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的阻力,它们在空中任一时刻( )A、甲、乙两球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大C、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D、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小,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小课程导学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各个地方相同吗?它的方向如何?2、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怎样的?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有没有发生变化? 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有怎样的关系?3、如果给你一把尺子能否运用本节所学知识测定一下你的反应时间?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建议学生课下测出自己的反应时间,将自己的尺子改造成“反应时间尺”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将其作为一个研究课题。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高中物理必修一:2.5 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高中物理必修一:2.5 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2019级物理备课组主备人:陈湖第7节◆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编制人:审核人: 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建立重力加速度的概念.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高尚情操重点:知道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无关,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难点:理解并能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落体运动问题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熟记基础知识。

2.限时15分钟。

3、题目前没有标号的是基础训练和基本探究点,标有★的是中等难度的知识点训练及探究,标有★★的是高难度知识点及探究。

I.知识准备实验探究:生活中,从同一高度无初速度释放硬币和纸片,硬币比纸片先落地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当它们处于真空环境时会同时落地.Ⅱ.教材助读一、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亚力士多德的观点2、伽利略的研究3.伽利略的科学方法二、自由落体定义:1.只在________的作用下,物体由________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特点(1)初速度Vo=____;(2)只受____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三、重力加速度: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____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 ____表示.2.方向:________.3.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一般是______,一般计算中g取9.8 m/2s,在粗略计算中g取10 m/2s.点拨: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但并不一定指向地球球心.预习自测1.关于物体下落快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的物体可能下落的快。

B.轻的物体可能下落的快。

C.不论重的物体还是轻的物体,它们下落一样快。

高中物理必修一2.5自由落体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2.5自由落体运动

姓名班级时间2.5自由落体运动【导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知道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条件。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导学过程】【问题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2.条件:(1)(2)3.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的直线运动【问题二】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这个加速度叫符号2.重力加速度大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叫做_________或__________。

一般取值g=__ __或___ _,在课本必修1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都按g=___________进行计算。

3.重力加速度方向: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

4.重力加速度特点:(1)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是相同的,故一切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平时我们看到的各个物体下落的快慢不同是由于(2)在地球表面,从赤道到两极,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逐渐,在赤道上最,两极最。

【问题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某同学用如上装置得到了一条纸带:通过纸带求加速度,(1)先求出TSSV2211+=,TSSV2322+=,TSSV2433+=,TSSV2544+=,TSSV2655+=,然后TVV121a-=,TVV232a-=,TVV343a-=,TVV454a-=.则3aaaaa1234+++=。

(2)根据△X=aT2,可得2123456)3()SS(S-)SS(SaT++++=上面哪一种方法要好一些?【问题四】自由落体运动规律默写匀变速直线运动的5个规律公式v t= v t=x = x =v t2—v02 = 当v0=0, a=g时,这些公式可写成v t 2 =△x= △x==V=V【导学典例】【典例1】 如图1-4-2所示,悬挂的直杆AB 长为L l ,在其下L 2处,有一长为L 3的无底圆筒 CD ,若将悬线剪断,则直杆穿过圆筒所用的时间为多少?〖解析〗直杆自由落下通过圆筒的示意图如1-4-3所示.因直杆AB 做平动,其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均相同.B 端下落到圆筒上端c 所需时间 t 1= 直杆A 端下落到圆筒的底端所需时间 t 2= 直杆AB 经过圆筒所需时间t= t 1+ t 2 =【典例2】从足够高处先后让两个钢球自由下落,两球间用长为9.8米的细绳连结。

高中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5 自由落体运动【学习目标】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2、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建立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同,通常g取9、8m/s2。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和规律;并会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重点难点】1、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和所受重力无关及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与规律。

2、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导学】1、牛顿管实验问题:地球表面或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施加给它的__________的作用,所以物体会下落。

不同物体下落快慢一样吗?物体下落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观察试验并总结结论:自主探究:学生观察牛顿管试验后进行分析:⑴当管中有空气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抽去管中空气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⑴由可求加速度。

(当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里的位移之差为恒量时用此式)⑵用v—t图求加速度。

(作图法有类似于多次测几次求平均值的效果,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⑶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期标记符号如下图所示。

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方法A:由,,……,算出5个g的值,再由求得平均值m/s2方法B:由,,算出3个g的值,再由求得平均值m/s2对两种方法的分析:①对于方法A:在x1、x2、x3、x4、x5、x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数有____________,由于中间测量数据被抵消,失去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意义。

【提分必做】高中物理 专题2.5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提分必做】高中物理 专题2.5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5 自由落体运动【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解决实际的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提高学生对事物变化的分析和概括能力;2、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培养学生浓厚的科学兴趣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分析】本节首先把生活中常见的落体运动,采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方法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理想化模型,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具体、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要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还要理解自由落体加速度,并且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还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理想化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经历探究物体运动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物理情景——物体的下落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

【提出问题】苹果为什么会下落得比树叶快?是不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新课内容★一、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一:将一张白纸裁成相同的两半,另一片揉成纸团,让其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可以看到纸片比明显比纸团下落得慢。

实验二:将一张白纸裁成相同的两半,其中一半再裁成两半即原来的四分之一,将四分之一的这半揉成纸团,让其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可以看到纸片比明显比纸团下落得慢。

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一)

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一)

五.自由落体运动[要点导学]1.物体只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我们所研究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实际运动的一种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忽略次要因素(空气阻力)、突出主要因素(重力)。

生活中的很多落体问题,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因此,对生活中的落体运动进行理想化处理是有实际意义的。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物体仅受重力作用;初速度v0=____,加速度a=____,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通常用符号_____表示。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g的大小随地点的不同而略有变化,在地球表面上赤道处重力加速度最小,数值为________,南、北两极处重力加速度_______,数值为_______;g的大小还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高度越大,g 值______。

但这些差异并不是太大,在通常计算中,地面附近的g取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g还可以取10m/s2。

4.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在v0=0、a=g时的一个特例,因此其运动规律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规律来推导。

速度公式:v t=g t位移公式:h=gt2/2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 t2=2gh在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题时,通常选取方向为正方向。

5.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研究自由落体运动通常有两种方法: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和用频闪摄影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研究的原理和过程与前面对小车运动的研究相同,在对纸带或照片进行数据处理,计算物体运动的加速时,可以有下面两种方法:(1)图象法求重力加速度以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对实验得到如图2-4-1所示的纸带进行研究。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推论:在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有v1=(x1+x2)/2T,v2=(x2+x3)/2T……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由加速度的定义:a=Δv/Δt计算出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或选好计时起点作v-t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明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提纲(物理学科)
编号:2018 年10 月13 日
课题:14、自由落体运动习题课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公式分析和推导,能掌握从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同时间间隔之间位移、速度的比例关系。

2、建立场景分析,能推导和记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邻位移间隔与加速度、时间的关系【重点难点】自由落体运动中部分与全部的关系。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讲过相等时间间隔后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规律自由落体运动
v=v0+at
x=v0t+1
2at
2
v2-v20=2ax
1、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的速度(用重力加速度表示)分别为、、;对应的比例关系是:
思考: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相同时间间隔t之后,t秒末、2t秒末、3t秒末......对应的速度的比例关系为:
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1s内的位移,2s内的位移,3s内的位移(用重力加速度表示)分别为、、;对应的比例关系是:
第1s内的位移,第2s内的位移,第3s内的位移(用重力加速度表示)分别为、、;对应的比例关系是:
思考: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相同时间间隔t之后,问题记录
t秒内、2t秒内、3t秒内......对应的位移的比例关系为:;
第t秒内的位移,第2t秒的位移,第3t秒的位移的比例关系:;拓展思考: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不为0,上述规律是否还成立?
二、深入学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邻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与加速度,时间的关系
3、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2s秒的位移与第1秒内的位移差为
第3秒的位移与第2秒的位移差为(用g表示)
拓展思考:
(1)尝试计算第4秒的位移与第3秒的位移差,思考上述差是否是定值?
(2)如果将上述时间间隔1秒换成t秒结论是否仍然成立?此时的差值为?
(3)如果物体是做从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此时的差值为?
(4)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不为0,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三、迁移运用
1、一矿井深为125 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
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1个小球刚好到达井底,则相邻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有多长?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多远?(取g =10 m/s 2)
2、一物体从高为H 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 落地,则当它下落t
3
时,下落的高度为( )
A.H 9
B.8H 9
C.H 3
D.2H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