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试题(湖北卷,无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湖北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数 学(文史类)本试题卷共5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统一提供的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全集{1,2,3,4,5}U =,集合{1,2}A =,{2,3,4}B =,则U B A = ðA .{2}B .{3,4}C .{1,4,5}D .{2,3,4,5}2.已知π04θ<<,则双曲线1C :22221sin cos x y θθ-=与2C :22221cos sin y x θθ-=的 A .实轴长相等B .虚轴长相等C .离心率相等D .焦距相等3.在一次跳伞训练中,甲、乙两位学员各跳一次.设命题p 是“甲降落在指定范围”,q 是“乙降落在指定范围”,则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可表示为 A .()p ⌝∨()q ⌝ B .p ∨()q ⌝C .()p ⌝∧()q ⌝D .p ∨q4.四名同学根据各自的样本数据研究变量,x y 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求得回归直线方程,分 别得到以下四个结论:① y 与x 负相关且 2.347 6.423y x =-; ② y 与x 负相关且 3.476 5.648y x =-+; ③ y 与x 正相关且 5.4378.493y x =+; ④ y 与x 正相关且 4.326 4.578y x =--. 其中一定不.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 ①④5.小明骑车上学,开始时匀速行驶,途中因交通堵塞停留了一段时间,后为了赶时间加快速度行驶. 与以上事件吻合得最好的图象是6.将函数sin ()y x x x +∈R 的图象向左平移(0)m m >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m 的最小值是A .π12B .π6C .π3 D .5π67.已知点(1,1)A -、(1,2)B 、(2,1)C --、(3,4)D ,则向量AB 在CD方向上的投影为ABC. D. 8.x 为实数,[]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则函数()[]f x x x =-在R 上为 A .奇函数B .偶函数C .增函数D . 周期函数9.某旅行社租用A 、B 两种型号的客车安排900名客人旅行,A 、B 两种车辆的载客量分别为36人和60人,租金分别为1600元/辆和2400元/辆,旅行社要求租车总数不超过21辆,且B 型车不多于A 型车7辆.则租金最少为A .31200元B .36000元C .36800元D .38400元 10.已知函数()(ln )f x x x ax =-有两个极值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0)-∞B .1(0,)2C .(0,1)D .(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 答错位置,书写不清,模棱两可均不得分.11.i 为虚数单位,设复数1z ,2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若123i z =-,则2z = .12.某学员在一次射击测试中射靶10次,命中环数如下:7,8,7,9,5,4,9,10,7,4则(Ⅰ)平均命中环数为 ; (Ⅱ)命中环数的标准差为 .13.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 若输入m 的值为2,则输出的结果i = .14.已知圆O :225x y +=,直线l :cos sin 1x y θθ+=(π02θ<<).设圆O 上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个数为k ,则k = . 15.在区间[2,4]-上随机地取一个数x ,若x 满足||x m ≤的概率为56, 则m = .16.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 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 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降雨量是 寸.(注:①平地降雨量等于盆中积水体积除以盆口面积;②一尺等于十寸)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 x y 的坐标x ,y 均为整数,则称点P 为格点. 若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全是格点,则称该多边形为格点多边形. 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记为S ,其内部的格点数记为N ,边界上的格点数记为L . 例如图中△ABC 是格点三角形,对应的1S =,0N =,4L =.(Ⅰ)图中格点四边形DEFG 对应的,,S N L 分别是 ;(Ⅱ)已知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S aN bL c =++,其中a ,b ,c 为常数.若某格点多边形对应的71N =,18L =, 则S = (用数值作答).第13题图第17题图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 中,角A ,B ,C 对应的边分别是a ,b ,c . 已知cos23cos()1A B C -+=. (Ⅰ)求角A 的大小;(Ⅱ)若△ABC 的面积S =5b =,求sin sin B C 的值. 19.(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n S 是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4S ,2S ,3S 成等差数列,且23418a a a ++=-.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Ⅱ)是否存在正整数n ,使得2013n S ≥?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n 的集合;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0.(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某地质队自水平地面A ,B ,C 三处垂直向地下钻探,自A 点向下钻到A 1处发现矿藏,再继续下钻到A 2处后下面已无矿,从而得到在A 处正下方的矿层厚度为121A A d =.同样可得在B ,C 处正下方的矿层厚度分别为122B B d =,123C C d =,且123d d d <<. 过AB ,AC 的中点M ,N 且与直线2AA 平行的平面截多面体111222A B C A B C -所得的截面DEFG 为该多面体的一个中截面,其面积记为S 中. (Ⅰ)证明:中截面DEFG 是梯形;(Ⅱ)在△ABC 中,记BC a =,BC 边上的高为h ,面积为S . 在估测三角形ABC 区域内正下方的矿藏储量(即多面体111222A B C A B C -的体积V )时,可用近似公式V S h=⋅估中来估算. 已知1231()3V d d d S =++,试判断V 估与V 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证明.第20题图21.(本小题满分13分)设0a >,0b >,已知函数()1ax bf x x +=+. (Ⅰ)当a b ≠时,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Ⅱ)当0x >时,称()f x 为a 、b 关于x 的加权平均数.(i )判断(1)f, f ,()bf a是否成等比数列,并证明()b f f a ≤; (ii )a 、b 的几何平均数记为G . 称2aba b+为a 、b 的调和平均数,记为H . 若()H f x G ≤≤,求x 的取值范围.22.(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已知椭圆1C 与2C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长轴均为MN 且在x 轴上,短轴长分别 为2m ,2()n m n >,过原点且不与x 轴重合的直线l 与1C ,2C 的四个交点按纵坐标从 大到小依次为A ,B ,C ,D .记mnλ=,△BDM 和△ABN 的面积分别为1S 和2S . (Ⅰ)当直线l 与y 轴重合时,若12S S λ=,求λ的值;(Ⅱ)当λ变化时,是否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12S S λ=?并说明理由.第22题图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数学(文史类)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D 3.A 4.D 5.C 6.B 7.A 8.D 9.C 10.B 二、填空题:11.23i -+ 12.(Ⅰ)7 (Ⅱ)2 13.414.4 15.3 16.3 17.(Ⅰ)3, 1, 6 (Ⅱ)79 三、解答题: 18.(Ⅰ)由cos23cos()1A B C -+=,得22cos 3cos 20A A +-=,即(2cos 1)(cos 2)0A A -+=,解得1cos 2A = 或cos 2A =-(舍去).因为0πA <<,所以π3A =.(Ⅱ)由11sin 22S bc A bc ====得20bc =. 又5b =,知4c =.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25162021,a b c bc A =+-=+-=故a .又由正弦定理得222035sin sin sin sin sin 2147b c bc B C A A A a a a =⋅==⨯=.19.(Ⅰ)设数列{}n a 的公比为q ,则10a ≠,0q ≠. 由题意得 2432234,18,S S S S a a a -=-⎧⎨++=-⎩ 即23211121,(1)18,a q a q a q a q q q ⎧--=⎪⎨++=-⎪⎩ 解得13,2.a q =⎧⎨=-⎩故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13(2)n n a -=-.(Ⅱ)由(Ⅰ)有 3[1(2)]1(2)1(2)n n n S ⋅--==----. 若存在n ,使得2013n S ≥,则1(2)2013n --≥,即(2)2012.n -≤- 当n 为偶数时,(2)0n ->, 上式不成立;当n 为奇数时,(2)22012n n -=-≤-,即22012n ≥,则11n ≥.综上,存在符合条件的正整数n ,且所有这样的n 的集合为{21,,5}n n k k k =+∈≥N . 20.(Ⅰ)依题意12A A ⊥平面ABC ,12B B ⊥平面ABC ,12C C ⊥平面ABC ,所以A 1A 2∥B 1B 2∥C 1C 2. 又121A A d =,122B B d =,123C C d =,且123d d d << . 因此四边形1221A A B B 、1221A A C C 均是梯形.由2AA ∥平面MEFN ,2AA ⊂平面22AA B B ,且平面22AA B B 平面MEFN ME =, 可得AA 2∥ME ,即A 1A 2∥DE . 同理可证A 1A 2∥FG ,所以DE ∥FG . 又M 、N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则D 、E 、F 、G 分别为11A B 、22A B 、22A C 、11AC 的中点, 即DE 、FG 分别为梯形1221A A B B 、1221A A C C 的中位线.因此 12121211()()22DE A A B B d d =+=+,12121311()()22FG A A C C d d =+=+,而123d d d <<,故DE FG <,所以中截面DEFG 是梯形. (Ⅱ)V V <估. 证明如下:由12A A ⊥平面ABC ,MN ⊂平面ABC ,可得12A A MN ⊥. 而EM ∥A 1A 2,所以EM MN ⊥,同理可得FN MN ⊥. 由MN 是△ABC 的中位线,可得1122MN BC a ==即为梯形DEFG 的高, 因此13121231()(2)22228DEFG d d d d a a S S d d d ++==+⋅=++中梯形, 即123(2)8ahV S h d d d =⋅=++估中. 又12S ah =,所以1231231()()36ahV d d d S d d d =++=++.于是1231232131()(2)[()()]6824ah ah ahV V d d d d d d d d d d -=++-++=-+-估.由123d d d <<,得210d d ->,310d d ->,故V V <估.(Ⅰ)()f x 的定义域为(,1)(1,)-∞--+∞ ,22(1)()()(1)(1)a x ax b a bf x x x +-+-'==++.当a b >时,()0f x '>,函数()f x 在(,1)-∞-,(1,)-+∞上单调递增; 当a b <时,()0f x '<,函数()f x 在(,1)-∞-,(1,)-+∞上单调递减.(Ⅱ)(i )计算得(1)02a b f +=>,2()0b abf a a b=>+,0f =.故22(1)()[2b a b ab f f ab f aa b +=⋅==+, 即2(1)()[b f f f a =. ①所以(1),()bf f f a成等比数列.因2a b+(1)f f ≥. 由①得()b f f a ≤.(ii )由(i )知()bf H a=,f G =.故由()H f x G ≤≤,得()()b f f x f a ≤≤. ②当a b =时,()()b f f x f a a ===.这时,x 的取值范围为(0,)+∞;当a b >时,01ba <<,从而b a <()f x 在(0,)+∞上单调递增与②式,得bx a≤≤x 的取值范围为,b a ⎡⎢⎣;当a b <时,1ba>,从而b a >()f x 在(0,)+∞上单调递减与②式,bx a ≤≤,即x 的取值范围为b a ⎤⎥⎦.依题意可设椭圆1C 和2C 的方程分别为1C :22221x y a m+=,2C :22221x y a n +=. 其中0a m n >>>, 1.mn λ=>(Ⅰ)解法1:如图1,若直线l 与y 轴重合,即直线l 的方程为0x =,则111||||||22S BD OM a BD =⋅=,211||||||22S AB ON a AB =⋅=,所以12||||S BD S AB =. 在C 1和C 2的方程中分别令0x =,可得A y m =,B y n =,D y m =-, 于是||||1||||1B D A B y y BD m n AB y y m n λλ-++===---. 若12S S λ=,则11λλλ+=-,化简得2210λλ--=. 由1λ>,可解得1λ. 故当直线l 与y 轴重合时,若12S S λ=,则1λ=. 解法2:如图1,若直线l 与y 轴重合,则||||||BD OB OD m n =+=+,||||||AB OA OB m n =-=-;111||||||22S BD OM a BD =⋅=,211||||||22S AB ON a AB =⋅=. 所以12||1||1S BD m n S AB m n λλ++===--.若12S S λ=,则11λλλ+=-,化简得2210λλ--=. 由1λ>,可解得1λ. 故当直线l 与y 轴重合时,若12S S λ=,则1λ=.(Ⅱ)解法1:如图2,若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12S S λ=. 根据对称性, 不妨设直线l :(0)y kx k =>,点(,0)M a -,(,0)N a 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为1d ,2d ,则因为1d =,2d ==12d d =.又111||2S BD d =,221||2S AB d =,所以12||||S BD S AB λ==,即||||BD AB λ=. 由对称性可知||||AB CD =,所以||||||(1)||BC BD AB AB λ=-=-, ||||||(1)||AD BD AB AB λ=+=+,于是第22题解答图1第22题解答图2||1||1AD BC λλ+=-. ① 将l 的方程分别与C 1,C 2的方程联立,可求得A x =,B x =.根据对称性可知C B x x =-,D A x x =-,于是2||||2A B x AD BC x = ② 从而由①和②式可得1(1)λλλ+-. ③ 令1(1)t λλλ+=-,则由m n >,可得1t ≠,于是由③可解得222222(1)(1)n t k a t λ-=-.因为0k ≠,所以20k >. 于是③式关于k 有解,当且仅当22222(1)0(1)n t a t λ->-, 等价于2221(1)()0t t λ--<. 由1λ>,可解得11t λ<<,即111(1)λλλλ+<<-,由1λ>,解得1λ>当11λ<≤+l ,使得12S S λ=;当1λ>+l 使得12S S λ=. 解法2:如图2,若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12S S λ=. 根据对称性, 不妨设直线l :(0)y kx k =>,点(,0)M a -,(,0)N a 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为1d ,2d ,则因为1d =,2d ==12d d =.又111||2S BD d =,221||2S AB d =,所以12||||S BD S AB λ==.因为||||A B A Bx x BD AB x x λ+===-,所以11A B x x λλ+=-. 由点(,)A A A x kx ,(,)B B B x kx 分别在C 1,C 2上,可得222221A A x k x a m +=,222221B B x k x a n+=,两式相减可得22222222()0A B A B x x k x x a m λ--+=, 依题意0A B x x >>,所以22AB x x >. 所以由上式解得22222222()()A B B A m x x k a x x λ-=-. 因为20k >,所以由2222222()0()A B B A m x x a x x λ->-,可解得1A Bx x λ<<.从而111λλλ+<<-,解得1λ>+当11λ<≤+l ,使得12S S λ=;当1λ>+l 使得12S S λ=.。
2013高考数学(文)真题专业解析(湖北卷)(精)

B.偶函数
C.增函数
D.周期函数
答案:D
思路分析:
考点解剖:本题主要考查新知识的接收及使用能力,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解题思路:作出函数 的大致图象,利用图形直观判断.
解答过程:作出函数 的大致图象如下:
观察图象,易知函数 是周期函数.
故选D.
规律总结:当通过函数的解析式不好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基本性质时,可通过数形结合作出函数的图象,通过图象来直观判断,既方便又快捷,一目了然.
主题9.
某旅行社租用 、 两种型号的客车安排900名客人旅行, 、 两种车辆的载客量分别为36人和60人,租金分别为1600元/辆和2400元/辆,旅行社要求租车总数不超过21辆,且 型车不多于 型车7辆.则租金最少为( )
A.31200元
B.36000元
C.36800元
D.38400元
答案:C
思路分析:
解题思路:先求出平移后函数的解析式,再根据奇偶性列式求解.
解答过程:将函数 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后,
得到函数 的图象,
由题意,函数 关于 轴对称,
所以函数 为偶函数,
故 ,
解得 .
故当 时, 取得最小正值 .
故选B.
规律总结:若三角函数 为偶函数,则 ;若三角函数 为奇函数,则 .
主题7.
已知点 ,则向量 在 方向上的投影为( )
考点解剖: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解题思路: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再利用线性规划知识求解.
解答过程:设分别租 两种型号的客车 辆,
则 即
则租金为 .
作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所示.
易知当直线 经过点 时, 取得最小值,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文史类)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全集U ={1,2,3,4,5},集合A ={1,2},B ={2,3,4},则B ∩∁U A =( )A .{2}B .{3,4}C .{1,4,5}D .{2,3,4,5}2.已知0<θ<π4,则双曲线C 1:x 2sin 2θ-y 2cos 2θ=1与C 2:y 2cos 2θ-x 2sin 2θ=1的( )A .实轴长相等B .虚轴长相等C .离心率相等D .焦距相等3.在一次跳伞训练中,甲、乙两位学员各跳一次.设命题p 是“甲降落在指定范围”,q 是“乙降落在指定范围”,则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可表示为( )A .(綈p )∨(綈q ) B. p ∨(綈q ) C. (綈p )∧(綈q ) D .p ∨q4.四名同学根据各自的样本数据研究变量x ,y 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求得回归直线方程,分别得到以下四个结论:① y 与x 负相关且y ^=2.347x -6.423;②y 与x 负相关且y ^=-3.476x +5.648;③ y 与x 正相关且y ^=5.437x +8.493;④ y 与x 正相关且y ^=-4.326x -4.578. 其中一定不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5.小明骑车上学,开始时匀速行驶,途中因交通堵塞停留了一段时间后,为了赶时间加快速度行驶. 与以上事件吻合得最好的图象是( )6.将函数y =3cos x +sin x (x ∈R)的图象向左平移m (m >0)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m 的最小值是( ) A.π12 B.π6 C.π3 D.5π67.已知点A (-1,1),B (1,2),C (-2,-1),D (3,4),则向量AB →在CD →方向上的投影为( )A.322B.3152C .-322D .-31528.x 为实数,[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则函数f (x )=x -[x ]在R 上为( )A .奇函数B .偶函数C .增函数 D. 周期函数9.某旅行社租用A ,B 两种型号的客车安排900名客人旅行,A ,B 两种车辆的载客量分别为36人和60人,租金分别为1 600元/辆和2 400元/辆,旅行社要求租车总数不超过21辆,且B 型车不多于A 型车7辆,则租金最少为( ) A .31 200元 B .36 000元 C .36 800元 D .38 400元10.已知函数f (x )=x (ln x -ax )有两个极值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0) B.⎝⎛⎭⎫0,12 C .(0,1)D .(0,+∞)第Ⅱ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1.i 为虚数单位,设复数z 1,z 2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若z 1=2-3i ,则z 2=________.12.某学员在一次射击测试中射靶10次,命中环数如下:7,8,7,9,5,4,9,10,7,4则:(1)平均命中环数为________; (2)命中环数的标准差为________.13.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若输入m 的值为2,则输出的结果i =________.14.已知圆O :x 2+y 2=5,直线l :x cos θ+y sin θ=1⎝⎛⎭⎫0<θ<π2.设圆O 上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个数为k ,则k =________.15.在区间[-2,4]上随机地取一个数x ,若x 满足|x |≤m 的概率为56,则m =________.16.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 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 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降雨量是________寸.(注:①平地降雨量等于盆中积水体积除以盆口面积;②一尺等于十寸)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 (x ,y )的坐标x ,y 均为整数,则称点P 为格点.若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全是格点,则称该多边形为格点多边形.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为S ,其内部的格点数记为N ,边界上的格点数记为L . 例如图中△ABC 是格点三角形,对应的S =1,N =0,L =4.(1)图中格点四边形DEFG 对应的S ,N ,L 分别是________;(2)已知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S =aN +bL +c ,其中a ,b ,c 为常数. 若某格点多边形对应的N =71,L =18,则S =________(用数值作答).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 中,角A ,B ,C 对应的边分别是a ,b ,c ,已知cos 2A -3cos (B +C )=1. (1)求角A 的大小;(2)若△ABC 的面积S =53,b =5,求sin B sin C 的值.19.(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S n 是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4,S 2,S 3成等差数列,且a 2+a 3+a 4=-18.(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是否存在正整数n ,使得S n ≥2 013?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n 的集合;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0.(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某地质队自水平地面A ,B ,C 三处垂直向地下钻探,自A 点向下钻到A 1处发现矿藏,再继续下钻到A 2处后下面已无矿,从而得到在A 处正下方的矿层厚度为A 1A 2=d 1,同样可得在B ,C 处正下方的矿层厚度分别为B 1B 2=d 2,C 1C 2=d 3,且d 1<d 2<d 3,过AB ,AC 的中点M ,N 且与直线AA 2平行的平面截多面体A 1B 1C 1-A 2B 2C 2所得的截面DEFG 为该多面体的一个中截面,其面积记为S中.(1)证明:中截面DEFG 是梯形.(2)在△ABC 中,记BC =a ,BC 边上的高为h ,面积为S .在估测三角形ABC 区域内正下方的矿藏储量(即多面体A 1B 1C 1-A 2B 2C 2的体积V )时,可用近似公式V 估=S 中·h 来估算.已知V =13(d 1+d 2+d 3)S ,试判断V 估与V 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证明.21.(本小题满分13分)设a >0,b >0,已知函数f (x )=ax +bx +1. (1)当a ≠b 时,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2)当x >0时,称f (x )为a 、b 关于x 的加权平均数. ①判断f (1),f ⎝⎛⎭⎫b a ,f ⎝⎛⎭⎫b a 是否成等比数列,并证明f ⎝⎛⎭⎫b a ≤f ⎝⎛⎭⎫b a ; ②a 、b 的几何平均数记为G ,称2aba +b为a 、b 的调和平均数,记为H ,若H ≤f (x )≤G ,求x 的取值范围.22.(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已知椭圆C 1与C 2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长轴均为MN 且在x 轴上,短轴长分别为2m ,2n (m >n ),过原点且不与x 轴重合的直线l 与C 1,C 2的四个交点按纵坐标从大到小依次为A ,B ,C ,D .记λ=mn ,△BDM 和△ABN 的面积分别为S 1和S 2.(1)当直线l 与y 轴重合时,若S 1=λS 2,求λ的值;(2)当λ变化时,是否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S 1=λS 2?并说明理由.湖北卷(文史类)1.解析:先求∁U A ,再找公共元素.∵U ={1,2,3,4,5},A ={1,2}, ∴∁U A ={3,4,5},∴B ∩∁U A ={2,3,4}∩{3,4,5}={3,4}. 答案:B2.解析:先确定实半轴和虚半轴的长,再求出半焦距.双曲线C 1和C 2的实半轴长分别是sin θ和cos θ,虚半轴长分别是cos θ和sin θ,则半焦距c 都等于1,故选D. 答案:D3.解析:根据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判断.依题意,綈p :“甲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綈q :“乙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因此“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可表示为(綈p )∨(綈q ). 答案:A4.解析:根据正负相关性的定义作出判断.由正负相关性的定义知①④一定不正确. 答案:D5.解析:先分析小明的运动规律,再结合图象作出判断.距学校的距离应逐渐减小,由于小明先是匀速运动,故前段是直线段,途中停留时距离不变,后段加速,直线段比前段 下降的快,故应选C. 答案:C6.解析:先将函数解析式化简,再写出平移后的解析式,然后根据函数为偶函数求得m 的值.由于y =3cos x +sin x =2cos ⎝⎛⎭⎪⎫x -π6,向左平移m (m >0)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函数y =2cos ⎝⎛⎭⎪⎫x +m -π6的图象.由于该图象关于y 轴对称,所以m -π6=k π(k ∈Z),于是m =kπ+π6(k ∈Z),又m >0,故当k =0时,m 取最小值π6.答案:B7.解析:首先求出AB →,CD →的坐标,然后根据投影的定义进行计算.由已知得AB →=(2,1),CD →=(5,5),因此AB →在CD →方向上的投影为AB →·CD →|CD →|=1552=322.答案:A8.解析:首先理解题意,画出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图象(图象略)在两个整数之间都是斜率为1的线段(不含终点),故选D. 答案:D9.解析:先根据题意列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通过平移目标函数加以解决,设租用A 型车x 辆,B 型车y 辆,目标函数为z =1 600x +2 400y ,则约束条件为⎩⎪⎨⎪⎧36x +60y ≥900,x +y ≤21,y -x ≤7,x ,y ∈N ,作出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可知目标函数过点(5,12)时,有最小值z min =36800(元). 答案:C10.解析:由已知得f ′(x )=0有两个正实数根x 1,x 2(x 1<x 2),即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从而得a 的取值范围.f ′(x )=ln x +1-2ax ,依题意ln x +1-2ax =0有两个正实数根x 1,x 2(x 1<x 2).设g (x )=ln x +1-2ax ,函数g (x )=ln x +1-2ax 有两个零点,显然当a ≤0时不合题意,必有a >0;g ′(x )=1x -2a ,令g ′(x )=0,得x =12a ,于是g (x )在⎝ ⎛⎭⎪⎫0,12a 上单调递增,在⎝ ⎛⎭⎪⎫12a ,+∞上单调递减,所以g (x )在x =12a 处取得极大值,即f ′⎝ ⎛⎭⎪⎫12a =ln12a >0,12a >1,所以0<a <12. 答案:B11.解析:根据复平面内点的对称性,找出z 2的实部和虚部.(2,-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2,3),∴z 2=-2+3i. 答案:-2+3i12.解析:利用平均值和标准差公式求解.(1)x -=7+8+7+9+5+4+9+10+7+410=7.(2)s 2=110[(7-7)2+(8-7)2+(7-7)2+(9-7)2+(5-7)2+(4-7)2+(9-7)2+(10-7)2+(7-7)2+(4-7)2]=4,∴s =2. 答案:(1)7 (2)213.解析:根据循环结构找出i 的值.m =2,A =1,B =1,i =0.第一次:i =0+1=1,A =1×2=2,B =1×1=1,A >B ; 第二次:i =1+1=2,A =2×2=4,B =1×2=2,A >B ; 第三次:i =2+1=3,A =4×2=8,B =2×3=6,A >B ; 第四次:i =3+1=4,A =8×2=16,B =6×4=24,A <B . 终止循环,输出i =4. 答案:414.解析:先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再进行判断.∵圆心(0,0)到直线的距离为1,又∵圆O 的半径为5,故圆上有4个点符合条件. 答案:415.解析:根据几何概型,在线性问题中用长度之比表示概率,求m 的值.由|x |≤m ,得-m ≤x ≤m .当m ≤2时,由题意得2m 6=56,解得m =2.5,矛盾,舍去.当2<m <4时,由题意得m -(-2)6=56,解得m =3.即m 的值为3. 答案:316.解析:求出水面的半径,根据圆台的体积公式求出雨水的体积,除以盆口面积即得.圆台的轴截面是下底长为12寸,上底长为28寸,高为18寸的等腰梯形,雨水线恰为中位线,故雨水线直径是20寸,∴降水量为π3(102+10×6+62)×9π×142=3(寸). 答案:317.解析:(1)观察图形得出结论;(2)由条件及(1),同时再找一格点多边形确定出a ,b ,c 的值,再求S .(1)由图可知四边形DEFG 是直角梯形,高为2,下底为22,上底为2,所以梯形面积S =(2+22)×22=3.由图知N =1,L =6.(2)取相邻四个小正方形组成一个正方形,其面积S =4,N =1,L =8,结合△ABC ,四边DEFG 可列方程组:⎩⎪⎨⎪⎧4b +c =1,a +6b +c =3,a +8b +c =4,解得⎩⎪⎨⎪⎧a =1,b =12,c =-1,S =1×71+12×18-1=79.答案:(1)3,1,6 (2)7918.解:(1)由cos 2A -3cos (B +C )=1,得2cos 2A +3cos A -2=0, 即(2cos A -1)(cos A +2)=0, 解得cos A =12或cos A =-2(舍去).因为0<A <π,所以A =π3.(2)由S =12bc sin A =12bc ·32=34bc =53,得bc =20,又b =5,所以c =4.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25+16-20=21,所以a =21.从而由正弦定理得sin B sin C =b a sin A ·c a sin A =bc a 2sin 2A =2021×34=57.19.解:(1)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则a 1≠0,q ≠0.由题意得⎩⎪⎨⎪⎧S 2-S 4=S 3-S 2,a 2+a 3+a 4=-18,即⎩⎪⎨⎪⎧-a 1q 2-a 1q 3=a 1q 2,a 1q (1+q +q 2)=-18, 解得⎩⎪⎨⎪⎧a 1=3,q =-2.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2)n -1.(2)由(1)有S n =3[1-(-2)n]1-(-2)=1-(-2)n.假设存在n ,使得S n ≥2 013,则1-(-2)n≥2 013, 即(-2)n≤-2 012.当n 为偶数时,(-2)n>0,上式不成立;当n 为奇数时,(-2)n=-2n≤-2 012,即2n≥2 012,即n ≥11.综上,存在符合条件的正整数n ,且所有这样的n 的集合为{n |n =2k +1,k ∈N ,k ≥5}. 20.(1)证明:依题意A 1A 2⊥平面ABC ,B 1B 2⊥平面ABC ,C 1C 2⊥平面ABC ,所以A 1A 2∥B 1B 2∥C 1C 2.又A 1A 2=d 1,B 1B 2=d 2,C 1C 2=d 3,且d 1<d 2<d 3,所以四边形A 1A 2B 2B 1、A 1A 2C 2C 1均是梯形.由AA 2∥平面MEFN ,AA 2⊂平面AA 2B 2B ,且平面AA 2B 2B ∩平面MEFN =ME , 可得AA 2∥ME ,即A 1A 2∥DE . 同理可证A 1A 2∥FG ,所以DE ∥FG . 又点M 、N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则点D 、E 、F 、G 分别为A 1B 1、A 2B 2、A 2C 2、A 1C 1的中点,即DE 、FG 分别为梯形A 1A 2B 2B 1、A 1A 2C 2C 1的中位线,因此DE =12(A 1A 2+B 1B 2)=12(d 1+d 2),FG =12(A 1A 2+C 1C 2)=12(d 1+d 3),而d 1<d 2<d 3,故DE <FG ,所以中截面DEFG 是梯形. (2)解:V 估<V .证明如下:由A 1A 2⊥平面ABC ,MN ⊂平面ABC ,可得A 1A 2⊥MN . 而EM ∥A 1A 2,所以EM ⊥MN ,同理可得FN ⊥MN .由MN 是△ABC 的中位线,可得MN =12BC =12a ,即为梯形DEFG 的高,因此S 中=S 梯形DEFG=12⎝ ⎛⎭⎪⎫d 1+d 22+d 1+d 32·a 2=a8(2d 1+d 2+d 3),即V 估=S 中·h =ah8(2d 1+d 2+d 3).又S =12ah ,所以V =13(d 1+d 2+d 3)S =ah6(d 1+d 2+d 3).于是V -V 估=ah6(d 1+d 2+d 3)-ah8(2d 1+d 2+d 3)=ah24[(d 2-d 1)+(d 3-d 1)].由d 1<d 2<d 3,得d 2-d 1>0,d 3-d 1>0,故V 估<V .21.解:(1)f (x )的定义域为(-∞,-1)∪(-1,+∞),f ′(x )=a (x +1)-(ax +b )(x +1)2=a -b(x +1)2.当a >b 时,f ′(x )>0,函数f (x )在(-∞,-1),(-1,+∞)上单调递增; 当a <b 时,f ′(x )<0,函数f (x )在(-∞,-1),(-1,+∞)上单调递减. (2)①计算得f (1)=a +b2>0,f ⎝ ⎛⎭⎪⎫b a=2ab a +b >0,f ⎝⎛⎭⎪⎫b a =ab >0,故f (1)f ⎝ ⎛⎭⎪⎫b a =a +b 2·2aba +b =ab =⎣⎢⎡⎦⎥⎤f ⎝⎛⎭⎪⎫b a 2,① 所以f (1),f ⎝ ⎛⎭⎪⎫b a ,f ⎝ ⎛⎭⎪⎫b a 成等比数列. 因为a +b2≥ab ,即f (1)≥f ⎝⎛⎭⎪⎫b a .由①得f ⎝ ⎛⎭⎪⎫b a ≤f ⎝⎛⎭⎪⎫b a . ②由①知f ⎝ ⎛⎭⎪⎫b a=H ,f ⎝ ⎛⎭⎪⎫b a =G , 故由H ≤f (x )≤G ,得f ⎝ ⎛⎭⎪⎫b a ≤f (x )≤f ⎝ ⎛⎭⎪⎫b a .② 当a =b 时,f ⎝ ⎛⎭⎪⎫a b =f (x )=f ⎝⎛⎭⎪⎫b a =a . 这时,x 的取值范围为(0,+∞); 当a >b 时,0<b a <1,从而b a <b a, 由f (x )在(0,+∞)上单调递增与②式,得b a≤x ≤b a, 即x 的取值范围为⎣⎢⎡⎦⎥⎤b a ,b a ; 当a <b 时,b a >1,从而b a>b a, 由f (x )在(0,+∞)上单调递减与②式,得b a ≤x ≤b a ,即x 的取值范围为⎣⎢⎡⎦⎥⎤b a ,b a . 22.解:依题意可设椭圆C 1和C 2的方程分别为C 1:x 2a 2+y 2m 2=1,C 2:x 2a 2+y 2n 2=1,其中0<n <m <a ,λ=m n>1.(1)方法一:如图(1),若直线l 与y 轴重合,即直线l 的方程为x =0,则S 1=12|BD |·|OM |=12a |BD |,S 2=12|AB |·|ON |=12a |AB |,所以S 1S 2=|BD ||AB |. 在C 1和C 2的方程中分别令x =0,可得y A =m ,y B =n ,y D =-m ,于是|BD ||AB |=|y B -y D ||y A -y B |=m +n m -n =λ+1λ-1.若S 1S 2=λ,则λ+1λ-1=λ,化简得λ2-2λ-1=0. 由λ>1,可解得λ=2+1.故当直线l 与y 轴重合时,若S 1=λS 2,则λ=2+1. 方法二:如图(1),若直线l 与y 轴重合,则 |BD |=|OB |+|OD |=m +n ;|AB |=|OA |-|OB |=m -n ;S 1=12|BD |·|OM |=12a |BD |,S 2=12|AB |·|ON |=12a |AB |.所以S 1S 2=|BD ||AB |=m +n m -n =λ+1λ-1.若S 1S 2=λ,则 λ+1λ-1=λ,化简得λ2-2λ-1=0. 由λ>1,可解得λ=2+1.故当直线l 与y 轴重合时,若S 1=λS 2,则λ=2+1.(2)方法一:如图(2),若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S 1=λS 2,根据对称性,不妨设直线l :y =kx (k >0),因为点M (-a ,0),N (a ,0)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为d 1,d 2,因为d 1=|-ak -0|1+k 2=ak 1+k 2,d 2=|ak -0|1+k 2=ak 1+k2,所以d 1=d 2.又S 1=12|BD |d 1,S 2=12|AB |d 2,所以S 1S 2=|BD ||AB |=λ,即|BD |=λ|AB |.由对称性可知|AB |=|CD |,所以|BC |=|BD |-|AB |=(λ-1)|AB |, |AD |=|BD |+|AB |=(λ+1)|AB |, 于是|AD ||BC |=λ+1λ-1.①将l 的方程分别与C 1,C 2的方程联立,可求得x A =am a 2k 2+m 2,x B=ana 2k 2+n 2. 根据对称性可知x C =-x B ,x D =-x A ,于是 |AD ||BC |=1+k 2|x A -x D |1+k 2|x B -x C |=2x A 2x B =m n a 2k 2+n 2a 2k 2+m 2.②从而由①和②式可得a 2k 2+n 2a 2k 2+m 2=λ+1λ(λ-1).③ 令t =λ+1λ(λ-1),则由m >n ,可得t ≠1,于是由③可解得k 2=n 2(λ2t 2-1)a 2(1-t 2).因为k ≠0,所以k 2>0.于是③式关于k 有解,当且仅当n 2(λ2t 2-1)a 2(1-t 2)>0,等价于(t 2-1)⎝ ⎛⎭⎪⎫t 2-1λ2<0. 由λ>1,可解得1λ<t <1,即1λ<λ+1λ(λ-1)<1,由λ>1,解得λ>1+ 2.所以当1<λ≤1+2时,不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S 1=λS 2; 当λ>1+2时,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S 1=λS 2.方法二:如图(2),若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S 1=λS 2,根据对称性,不妨设直线l :y =kx (k >0),点M (-a ,0),N (a ,0)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为d 1,d 2,因为d 1=|-ak -0|1+k2=ak1+k2,d 2=|ak -0|1+k2=ak1+k2,所以d 1=d 2.又S 1=12|BD |d 1,S 2=12|AB |d 2,所以S 1S 2=|BD ||AB |=λ.因为|BD ||AB |=1+k 2|x B -x D |1+k 2|x A -x B |=x A +x B x A -x B=λ,所以x A x B =λ+1λ-1. 由点A (x A ,kx A ),B (x B ,kx B )分别在C 1,C 2上,可得x 2A a 2+k 2x 2A m 2=1,x 2B a 2+k 2x 2Bn2=1,两式相减可得x 2A -x 2B a 2+k 2(x 2A -λ2x 2B )m 2=0. 依题意x A >x B >0,所以x 2A >x 2B .所以由上式解得k 2=m 2(x 2A -x 2B )a 2(λ2x 2B -x 2A ). 因为k 2>0,所以由m 2(x 2A -x 2B )a 2(λ2x 2B -x 2A )>0,可解得1<x A x B<λ. 从而1<λ+1λ-1<λ,解得λ>1+2,所以当1<λ≤1+2时,不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S 1=λS 2; 当λ>1+2时,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S 1=λS 2.。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I卷)Word版无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
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A={1,2,3,4},B={x|x=n2,n∈A},则A∩B= ( ) (A){0}(B){-1,,0}(C){0,1} (D){-1,,0,1}(2) = ( )(A)-1 - i(B)-1 + i(C)1 + i(D)1 - i(3)从1,2,3,4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则取出的2个数之差的绝对值为2的概率是()(A)(B)(C)(D)(4)已知双曲线C: = 1(a>0,b>0)的离心率为,则C的渐近线方程为()(A)y=±x (B)y=±x (C)y=±x (D)y=±x(5)已知命题p:,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 p∧q (B)¬p∧q (C)p∧¬q (D)¬p∧¬q(6)设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an }的前n项和为Sn,则()(A)Sn =2an-1 (B)Sn=3an-2 (C)Sn=4-3an(D)Sn=3-2an(7)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1,3],则输出的s属于(A)[-3,4](B)[-5,2](C)[-4,3](D)[-2,5](8)O为坐标原点,F为抛物线C:y²=4x的焦点,P为C上一点,若丨PF丨=4,则△POF的面积为(A)2 (B)2(C)2(D)4(9)函数f(x)=(1-cosx)sinx在[-π,π]的图像大致为(10)已知锐角△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23cos²A+cos2A=0,a=7,c=6,则b= (A)10 (B)9 (C)8 (D)5(11)某几何函数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的体积为(A)18+8π(B)8+8π(C)16+16π(D)8+16π(12)已知函数f(x)= 若|f(x)|≥ax,则a的取值范围是(A)(-∞] (B)(-∞] (C)[-2,1] (D)[-2,0]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个部分。
2013年全国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湖北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全集{1,2,3,4,5}U =,集合{1,2}A =,{2,3,4}B =,则U B A =ðA .{2}B .{3,4}C .{1,4,5}D .{2,3,4,5}2.已知π04θ<<,则双曲线1C :22221sin cos x y θθ-=与2C :22221cos sin y x θθ-=的A .实轴长相等B .虚轴长相等C .离心率相等D .焦距相等3.在一次跳伞训练中,甲、乙两位学员各跳一次.设命题p 是“甲降落在指定范围”,q 是“乙降落在指定范围”,则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可表示为 A .()p ⌝∨()q ⌝ B .p ∨()q ⌝C .()p ⌝∧()q ⌝D .p ∨q4.四名同学根据各自的样本数据研究变量,x y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求得回归直线方程,分别得到以下四个结论:①y与x负相关且 2.347 6.423y x=-;②y与x负相关且=-+;③y与x正相关且 5.4378.4933.476 5.648y x=+;④y与x正相关且y xy x=--.4.326 4.578其中一定不.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小明骑车上学,开始时匀速行驶,途中因交通堵塞停留了一段时间,后为了赶时间加快速度行驶. 与以上事件吻合得最好的图象是6.将函数sin()m m>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图象关y x x x=+∈R的图象向左平移(0)于y轴对称,则m的最小值是A .π12B .π6C .π3D .5π67.已知点(1,1)A -、(1,2)B 、(2,1)C --、(3,4)D ,则向量AB 在CD 方向上的投影为A B C . D .8.x 为实数,[]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则函数()[]f x x x =-在R 上为 A .奇函数B .偶函数C .增函数D . 周期函数9.某旅行社租用A、B两种型号的客车安排900名客人旅行,A、B两种车辆的载客量分别为36人和60人,租金分别为1600元/辆和2400元/辆,旅行社要求租车总数不超过21辆,且B型车不多于A型车7辆.则租金最少为A.31200元 B.36000元C.36800元D.38400元10.已知函数()(ln)f x x x ax=-有两个极值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B.1(0,)2C.(0,1)D.(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 答错位置,书写不清,模棱两可均不得分.11.i 为虚数单位,设复数1z ,2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若123i z =-,则2z = .12.某学员在一次射击测试中射靶10次,命中环数如下:7,8,7,9,5,4,9,10,7,4则(Ⅰ)平均命中环数为 ; (Ⅱ)命中环数的标准差为 .13.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 若输入m 的值为2,则输出的结果i = .14.已知圆O :225x y +=,直线l :cos sin 1x y θθ+=(π02θ<<).设圆O 上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个数为k ,则k =.第13题图15.在区间[2,4]-上随机地取一个数x ,若x 满足||x m ≤的概率为56, 则m = .16.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 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 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降雨量是 寸.(注:①平地降雨量等于盆中积水体积除以盆口面积;②一尺等于十寸)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 x y的坐标x,y均为整数,则称点P为格点. 若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全是格点,则称该多边形为格点多边形. 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记为S,其内部的格点数记为N,边界上的格点数记为L. 例如图中△ABC是格点三角形,对应的1N=,4S=,0L=.(Ⅰ)图中格点四边形DEFG对应的,,S N L分别是;(Ⅱ)已知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其中a,b,c为常数.S aN bL c若某格点多边形对应的71L=,N=,18则S=(用数值作答).第17题图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 中,角A ,B ,C 对应的边分别是a ,b ,c . 已知cos23cos()1A B C -+=. (Ⅰ)求角A 的大小;(Ⅱ)若△ABC 的面积S =5b =,求sin sin B C 的值.19.(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n S 是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4S ,2S ,3S 成等差数列,且23418a a a ++=-.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Ⅱ)是否存在正整数n ,使得2013n S ≥?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n 的集合;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0.(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某地质队自水平地面A ,B ,C 三处垂直向地下钻探,自A 点向下钻到A 1处发现矿藏,再继续下钻到A 2处后下面已无矿,从而得到在A 处正下方的矿层厚度为121A A d =.同样可得在B ,C 处正下方的矿层厚度分别为122B B d =,123C C d =,且123d d d <<. 过AB ,AC 的中点M ,N 且与直线2AA 平行的平面截多面体111222A B C A B C -所得的截面DEFG 为该多面体的一个中截面,其面积记为S 中.(Ⅰ)证明:中截面DEFG 是梯形;(Ⅱ)在△ABC 中,记BC a =,BC 边上的高为h ,面积为S . 在估测三角形ABC 区域内正下方的矿藏储量(即多面体111222A B C A B C -的体积V )时,可用近似公式V S h =⋅估中来估算.已知1231()3V d d d S =++,试判断V 估与V 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证明.21.(本小题满分13分)设0a >,0b >,已知函数()1ax bf x x +=+. (Ⅰ)当a b ≠时,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Ⅱ)当0x >时,称()f x 为a 、b 关于x 的加权平均数.(i )判断(1)f , f ,()bf a是否成等比数列,并证明()b f f a ≤; (ii )a 、b 的几何平均数记为G . 称2aba b+为a 、b 的调和平均数,记为H . 若()H f x G ≤≤,求x 的取值范围.22.(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已知椭圆1C 与2C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长轴均为MN 且在x 轴上,短轴长分别 为2m ,2()n m n >,过原点且不与x 轴重合的直线l 与1C ,2C 的四个交点按纵坐标从 大到小依次为A ,B ,C ,D .记mnλ=,△BDM 和△ABN 的面积分别为1S 和2S . (Ⅰ)当直线l 与y 轴重合时,若12S S λ=,求λ的值;(Ⅱ)当λ变化时,是否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12S S λ=?并说明理由.第22题图。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无误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
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A={1,2,3,4},B={x|x=n2,n∈A},则A∩B= ( ) (A){0}(B){-1,,0}(C){0,1} (D){-1,,0,1}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A)-1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B)-1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 (C)1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D)1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3)从1,2,3,4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则取出的2个数之差的绝对值为2的概率是()(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已知双曲线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1(a>0,b>0)的离心率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C的渐近线方程为()(A)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 (B)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 (C)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 (D)y=±x(5)已知命题p:,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 p∧q (B)¬p∧q (C)p∧¬q (D)¬p∧¬q (6)设首项为1,公比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A)Sn =2an-1 (B)Sn=3an-2 (C)Sn=4-3an(D)Sn=3-2an(7)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1,3],则输出的s属于(A)[-3,4](B)[-5,2](C)[-4,3](D)[-2,5](8)O为坐标原点,F为抛物线C:y²=4x的焦点,P为C上一点,若丨PF丨=4,则△POF的面积为(A)2 (B)2(C)2(D)4(9)函数f(x)=(1-cosx)sinx在[-π,π]的图像大致为(10)已知锐角△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23cos²A+cos2A=0,a=7,c=6,则b=(A)10 (B)9 (C)8 (D)5(11)某几何函数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的体积为(A)18+8π(B)8+8π(C)16+16π(D)8+16π(12)已知函数f(x)= 若|f(x)|≥ax,则a的取值范围是(A)(-∞] (B)(-∞] (C)[-2,1] (D)[-2,0]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个部分。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试题湖北卷(文)

湖北卷(文)一、选择题1.已知全集U ={1,2,3,4,5},集合A ={1,2},B ={2,3,4},则B ∩∁U A 等于( ) A .{2}B .{3,4}C .{1,4,5}D .{2,3,4,5}答案 B解析 ∁U A ={3,4,5},∴B ∩∁U A ={2,3,4}∩{3,4,5}={3,4}.2.已知0<θ<π4,则双曲线C 1:x 2sin 2θ-y 2cos 2θ=1与C 2:y 2cos 2θ-x 2sin 2θ=1的( )A .实轴长相等B .虚轴长相等C .离心率相等D .焦距相等答案 D解析 双曲线C 1、C 2的焦距均为sin 2θ+cos 2θ=1.3.在一次跳伞训练中,甲、乙两位学员各跳一次.设命题p 是“甲降落在指定范围”,q 是“乙降落在指定范围”,则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可表示为( ) A .(綈p )∨(綈q ) B .p ∨(綈q ) C .(綈p )∧(綈q )D .p ∨q答案 A解析 “至少有一位学生没有落在指定范围”=“甲没有落在指定范围”或“乙没有落在指定范围”=(綈p )∨(綈q ).4.四名同学根据各自的样本数据研究变量x ,y 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求得回归直线方程,分别得到以下四个结论:①y 与x 负相关且y ^=2 347x -6 423;②y 与x 负相关且y ^=-3 476x +5 648;③y 与x 正相关且y ^=5.437x +8.493;④y 与x 正相关且y ^=-4.326x -4.578. 其中一定不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 D解析 ①中,回归方程中x 的系数为正,不是负相关;④方程中的x 的系数为负,不是正相关,∴①④一定不正确.5.小明骑车上学,开始时匀速行驶,途中因交通堵塞停留了一段时间,后为了赶时间加快速度行驶. 与以上事件吻合得最好的图象是( )答案 C解析 开始匀速行驶时小明距学校距离应匀速减小,停留时不变,加快速度行驶时距离学校的距离应快速减小.6.将函数y =3cos x +sin x (x ∈R )的图象向左平移m (m >0)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m 的最小值是( ) A.π12B.π6C.π3D.5π6答案 B解析 y =3cos x +sin x =2sin(x +π3)向左平移m 个单位长度后得到y =2sin(x +π3+m )它关于y 轴对称可得 sin(π3+m )=±1, ∴π3+m =k π+π2,k ∈Z , ∴m =k π+π6,k ∈Z ,∵m >0,∴m 的最小值为π6.7.已知点A (-1,1)、B (1,2)、C (-2,-1)、D (3,4),则向量AB →在CD →方向上的投影为( ) A.322B.3152C .-322D .-3152答案 A解析 AB →=(2,1),CD →=(5,5)∴AB →在CD →方向上的投影=AB →·CD →|CD →|=2×5+1×552+52=1552=322.8.x 为实数,[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则函数f (x )=x -[x ]在R 上为( )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增函数D .周期函数答案 D解析 f (x )最小正周期T =1.9.某旅行社租用A 、B 两种型号的客车安排900名客人旅行,A 、B 两种车辆的载客量分别为36人和60人,租金分别为1 600元/辆和2 400元/辆,旅行社要求租车总数不超过21辆,且B 型车不多于A 型车7辆.则租金最少为( ) A .31 200元 B .36 000元 C .36 800元D .38 400元 答案 C解析 设租A 型车x 辆,B 型车y 辆时租金为z 元 则z =1 600x +2 400y画出可行域如图直线y =-23x +z2 400过点A (5,12)时纵截距最小,∴z min =5×1 600+2 400×12=36 800, 故租金最少为36 800元.10.已知函数f (x )=x (ln x -ax )有两个极值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 B .(0,12)C .(0,1)D .(0,+∞)答案 B解析 f ′(x )=(ln x -ax )+x (1x -a )=ln x +1-2ax (x >0) 令f ′(x )=0得2a =ln x +1x ,设φ(x )=ln x +1x ,则φ′(x )=-ln xx2易知φ(x )在(0,1)上递增,在(1,+∞)上递减, 大致图象如下若f (x )有两个极值点,则y =2a 和y =φ(x )图象有两个交点, ∴0<2a <1,∴0<a <12.二、填空题11.i 为虚数单位,设复数z 1,z 2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若 z 1=2-3i ,则z 2=________.答案 -2+3i 解析 ∵z 1+z 2=0, ∴z 2=-z 1=-2+3i.12.某学员在一次射击测试中射靶10次,命中环数如下:7,8,7,9,5,4,9,10,7,4则(1)平均命中环数为________; (2)命中环数的标准差为________. 答案 (1)7 (2)2解析 (1)X =110(7+8+7+9+5+4+9+10+7+4)=7010=7.(2)D (X )=110[(7-7)2+(8-7)2+(7-7)2+(9-7)2+(5-7)2+(4-7)2+(9-7)2+(10-7)2+(7-7)2+(4-7)2]=4, ∴命中环数标准差为2.13.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若输入m 的值为2,则输出的结果i =________.答案 4解析 第一次循环:i =1,A =2,B =1;第二次循环:i =2,A =4,B =2;第三次循环;i =3,A =8,B =6;第四次循环:i =4,A =16,B =24,终止循环,输出i =4. 14.已知圆O :x 2+y 2=5,直线l :x cos θ+y sin θ=1(0<θ<π2).设圆O 上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个数为k ,则k =________.答案 4解析 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d =1cos 2θ+sin 2θ=1,而圆O 半径为5,∴圆O 上到l 的距离等于1的点有4个.15.在区间[-2,4]上随机地取一个数x ,若x 满足|x |≤m 的概率为56,则m =________.答案 3解析 当m ≤2时,当然不适合题意, 当m >2时,由m +24-(-2)=56得m =3.16.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降雨量是________寸.(注:①平地降雨量等于盆中积水体积除以盆口面积;②一尺等于十寸) 答案 3解析 天池盆中水的形状是以上底半径10寸,下底半径6寸,高9寸的圆台, ∴平均降雨量=13×9×π(102+10×6+62)π×142=3.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 (x ,y )的坐标x ,y 均为整数,则称点P 为格点. 若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全是格点,则称该多边形为格点多边形. 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记为S ,其内部的格点数记为N ,边界上的格点数记为L .例如图中△ABC 是格点三角形,对应的S =1,N =0,L =4.(1)图中格点四边形DEFG 对应的S ,N ,L 分别是__________;(2)已知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S =aN +bL +c ,其中a ,b ,c 为常数.若某格点多边形对应的N =71,L =18,则S =________(用数值作答). 答案 (1)3,1,6 (2)79 解析 (1)由图观察知.(2)再取一组数据S =2,N =0,L =6, 由题意,列方程⎩⎪⎨⎪⎧1=a ×0+4b +c 3=a ×1+6b +c2=6b +c可得a =1,b =12,c =-1∴所求=71a +18b +c =71+9-1=79. 三、解答题18.在△ABC 中,角A ,B ,C 对应的边分别是a ,b ,c .已知cos 2A -3cos(B +C )=1.(1)求角A 的大小;(2)若△ABC 的面积S =53,b =5,求sin B sin C 的值. 解 (1)由cos 2A -3cos(B +C )=1, 得2cos 2A +3cos A -2=0, 即(2cos A -1)(cos A +2)=0, 解得cos A =12或cos A =-2(舍去).因为0<A <π,所以A =π3,(2)由S =12bc sin A =12bc ·32=34bc =53,得bc =20.又b =5,知c =4.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25+16-20=21,故a =21. 又由正弦定理得sin B sin C =b a sin A ·c a sin A =bc a 2sin 2A =2021×34=57.19.已知S n 是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4,S 2,S 3成等差数列,且a 2+a 3+a 4=-18.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是否存在正整数n ,使得S n ≥2 013?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n 的集合;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1)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则a 1≠0,q ≠0.由题意得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2)n -1. (2)由(1)有S n =3·[1-(-2)n ]1-(-2)=1-(-2)n .若存在n ,使得S n ≥2 013,则1-(-2)n ≥2 013,即(-2)n ≤-2 012. 当n 为偶数时,(-2)n >0.上式不成立;当n 为奇数时,(-2)n =-2n ≤-2 012,即2n ≥2 012,则n ≥11.综上,存在符合条件的正整数n,且所有这样的n的集合为{n|n=2k+1,k∈N,k≥5}.20.如图,某地质队自水平地面A ,B ,C 三处垂直向地下钻探,自A 点向下钻到A 1处发现矿藏,再继续下钻到A 2处后下面已无矿,从而得到在A 处正下方的矿层厚度为A 1A 2=d 1,同样可得在B 、C 处正下方的矿层厚度分别为B 1B 2=d 2,C 1C 2=d 3,且d 1<d 2<d 3,过AB ,AC 的中点M ,N 且与直线AA 2平行的平面截多面体A 1B 1C 1—A 2B 2C 2所得的截面DEFG 为该多面体的一个中截面,其面积记为S 中.(1)证明:中截面DEFG 是梯形;(2)在△ABC 中,记BC =a ,BC 边上的高为h ,面积为S .在估测三角形ABC 区域内正下方的矿藏储量(即多面体A 1B 1C 1-A 2B 2C 2的体积V )时,可用近似公式V 估=S 中·h 来估算. 已知V =13(d 1+d 2+d 3)S ,试判断V 估与V 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证明.(1)证明 依题意A 1A 2⊥平面ABC ,B 1B 2⊥平面ABC ,C 1C 2⊥平面ABC , 所以A 1A 2∥B 1B 2∥C 1C 2,又A 1A 2=d 1,B 1B 2=d 2,C 1C 2=d 3,且d 1<d 2<d 3. 因此四边形A 1A 2B 2B 1,B 1B 2C 2C 1,A 1A 2C 2C 1均是梯形.由AA 2∥平面MEFN ,AA 2⊂平面AA 2B 2B ,且平面AA 2B 2B ∩平面MEFN =ME , 可得AA 2∥ME ,即A 1A 2∥DE ,同理可证A 1A 2∥FG ,所以DE ∥FG . 又M 、N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则D 、E 、F 、G 分别为A 1B 1、A 2B 2、A 2C 2、A 1C 1的中点, 即DE 、FG 分别为梯形A 1A 2B 2B 1,A 1A 2C 2C 1的中位线, 因此DE =12(A 1A 2+B 1B 2)=12(d 1+d 2),FG =12(A 1A 2+C 1C 2)=12(d 1+d 3),而d 1<d 2<d 3,故DE <FG ,所以中截面DEFG 是梯形. (2)解 V 估<V ,证明如下:由A 1A 2⊥平面ABC ,MN ⊂平面ABC ,可得A 1A 2⊥MN , 而EM ∥A 1A 2,所以EM ⊥MN ,同理可得FN ⊥MN ,由MN 是△ABC 的中位线,可得MN =12BC =12a 即为梯形DEFG 的高. 因此S 中=S 梯形DEFG =12(d 1+d 22+d 1+d 32)·a 2=a 8(2d 1+d 2+d 3). 即V 估=S 中·h =ah 8(2d 1+d 2+d 3). 又S =12ah ,所以V =13(d 1+d 2+d 3)S =ah 6(d 1+d 2+d 3). 于是V -V 估=ah 6(d 1+d 2+d 3)-ah 8(2d 1+d 2+d 3) =ah 24[(d 2-d 1)+(d 3-d 1)]. 由d 1<d 2<d 3,得d 2-d 1>0,d 3-d 1>0,故V 估<V .21.设a >0,b >0,已知函数f (x )=ax +b x +1. (1)当a ≠b 时,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2)当x >0时,称f (x )为a 、b 关于x 的加权平均数.①判断f (1),f (b a ),f (b a )是否成等比数列,并证明f (b a )≤f (b a); ②a 、b 的几何平均数记为G .称2ab a +b为a 、b 的调和平均数,记为H .若H ≤f (x )≤G ,求x 的取值范围.解 (1)f (x )的定义域为(-∞,-1)∪(-1,+∞),f ′(x )=a (x +1)-(ax +b )(x +1)2=a -b (x +1)2. 当a >b 时,f ′(x )>0,函数f (x )在(-∞,-1),(-1,+∞)上单调递增;当a <b 时,f ′(x )<0,函数f (x )在(-∞,-1),(-1,+∞)上单调递减.(2)①计算得f (1)=a +b 2>0,f (b a )=2ab a +b>0,f (b a )=ab >0. 故f (1)f (b a )=a +b 2·2ab a +b=ab =[f (b a )]2, 即f (1)f (b a)=[f (b a )]2.* 所以f (1),f (b a ),f (b a )成等比数列.因a +b 2≥ab ,即f (1)≥f (b a), 由*得f (b a )≤f (b a ). ②由*知f (b a)=H ,f (b a )=G .故由H ≤f (x )≤G ,得 f (b a )≤f (x )≤f (b a).** 当a =b 时,f (b a)=f (x )=f (b a )=a . 这时,x 的取值范围为(0,+∞);当a >b 时,0<b a <1,从而b a <b a ,由f (x )在[0,+∞)上单调递增与**式, 得b a ≤x ≤b a ,即x 的取值范围为⎣⎡⎦⎤b a,b a ; 当a <b 时,b a >1,从而b a>b a ,由f (x )在[0,+∞)上单调递减与**式, 得b a ≤x ≤b a ,即x 的取值范围为⎣⎡⎦⎤b a ,b a . 22.如图,已知椭圆C 1与C 2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长轴均为MN 且在x 轴上,短轴长分别为2m,2n (m >n ),过原点且不与x 轴重合的直线l 与C 1,C 2的四个交点按纵坐标从大到小依次为A ,B ,C ,D .记λ=m n,△BDM 和△ABN 的面积分别为S 1和S 2.(1)当直线l 与y 轴重合时,若S 1=λS 2,求λ的值;(2)当λ变化时,是否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S 1=λS 2?并说明理由. 解 依题意可设椭圆C 1和C 2的方程分别为C 1:x 2a 2+y 2m 2=1;C 2:x 2a 2+y 2n2=1. 其中a >m >n >0,λ=m n>1. (1)方法一 如图,若直线l 与y 轴重合,即直线l 的方程为x =0,则S 1=12|BD |·|OM |=12a |BD |, S 2=12|AB |·|ON |=12a |AB |, 所以S 1S 2=|BD ||AB |. 在C 1和C 2的方程中分别令x =0,可得y A =m ,y B =n ,y D =-m ,于是|BD ||AB |=|y B -y D ||y A -y B |=m +n m -n =λ+1λ-1. 若S 1S 2=λ,则λ+1λ-1=λ, 化简得λ2-2λ-1=0,由λ>1,可解得λ=2+1.故当直线l 与y 轴重合时,若S 1=λS 2,则λ=2+1.方法二 如图,若直线l 与y 轴重合,则|BD |=|OB |+|OD |=m +n ,|AB |=|OA |-|OB |=m -n ;S 1=12|BD |·|OM |=12a |BD |, S 2=12|AB |·|ON |=12a |AB |. 所以S 1S 2=|BD ||AB |=m +n m -n =λ+1λ-1. 若S 1S 2=λ,则λ+1λ-1=λ, 化简得λ2-2λ-1=0.由λ>1,可解得λ=2+1,故当直线l 与y 轴重合时,若S 1=λS 2,则λ=2+1.(2)方法一 如图,若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S 1=λS 2,根据对称性,不妨设直线l :y =kx (k >0),点M (-a,0),N (a,0)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为d 1,d 2,因为d 1=|-ak -0|1+k2=ak 1+k 2, d 2=|ak -0|1+k 2=ak 1+k 2,所以d 1=d 2.又S 1=12|BD |d 1,S 2=12|AB |d 2, 所以S 1S 2=|BD ||AB |=λ,即|BD |=λ|AB |. 由对称性可知|AB |=|CD |,所以|BC |=|BD |-|AB |=(λ-1)|AB |, |AD |=|BD |+|AB |=(λ+1)|AB |,于是|AD ||BC |=λ+1λ-1.① 将l 的方程分别与C 1,C 2的方程联立,可求得x A =ama 2k 2+m 2,x B =ana 2k 2+n 2.根据对称性可知x C =-x B ,x D =-x A ,于是|AD ||BC |=1+k 2|x A -x D |1+k 2|x B -x C |=2x A 2x B =m n a 2k 2+n 2a 2k 2+m 2② 从而由①和②式可得a 2k 2+n 2a 2k 2+m 2=λ+1λ(λ-1).③令t =λ+1λ(λ-1),则由m >n ,可得t ≠1, 于是由③可解得k 2=n 2(λ2t 2-1)a 2(1-t 2). 因为k ≠0,所以k 2>0.于是③式关于k 有解,当且仅当n 2(λ2t 2-1)a 2(1-t 2)>0, 等价于(t 2-1)⎝⎛⎭⎫t 2-1λ2<0. 由λ>1,可解得1λ<t <1.即1λ<λ+1λ(λ-1)<1, 由λ>1,解得λ>1+2,所以当1<λ≤1+2时,不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S 1=λS 2; 当λ>1+2时,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S 1=λS 2. 方法二 如图,若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S 1=λS 2. 根据对称性,不妨设直线l :y =kx (k >0).点M (-a,0),N (a,0)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为d 1、d 2,则因为d 1=|-ak -0|1+k2=ak 1+k 2, d 2=|ak -0|1+k 2=ak 1+k 2,所以d 1=d 2.又S 1=12|BD |d 1,S 2=12|AB |d 2, 所以S 1S 2=|BD ||AB |=λ. 因为|BD ||AB |=1+k 2|x B -x D |1+k 2|x A -x B |=x A +x B x A -x B=λ, 所以x A x B =λ+1λ-1.由点A (x A ,kx A ),B (x B ,kx B )分别在C 1,C 2上,可得x 2A a 2+k 2x 2A m 2=1,x 2B a 2+k 2x 2B n 2=1, 两式相减可得x 2A -x 2B a 2+k 2(x 2A -λ2x 2B )m 2=0, 依题意x A >x B >0,所以x 2A >x 2B .所以由上式解得k 2=m 2(x 2A -x 2B )a 2(λ2x 2B -x 2A ). 因为k 2>0,所以由m 2(x 2A -x 2B )a 2(λ2x 2B -x 2A )>0,可解得1<x A x B <λ. 从而1<λ+1λ-1<λ,解得λ>1+2,所以 当1<λ≤1+2时,不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S 1=λS 2; 当λ>1+2时,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S 1=λS 2.。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试题(新课标II卷,解析版1)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数 学 (文科)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标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31}M x x =-<<,{3,2,1,0,1}N =---,则M N = ( ) (A ){2,1,0,1}-- (B ){3,2,1,0}--- (C ){2,1,0}-- (D ){3,2,1}--- 【答案】C【解析】因为{31}M x x =-<<,{3,2,1,0,1}N =---,所以M N {2,1,0}=--,选C.2、21i=+( )(A)(B )2 (C(D )1 【答案】C 【解析】22(1)2(1)11(1)(1)2i i i ii i --===-+-+,所以21i=+ C.3、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10,10,3,x y x y x -+≥⎧⎪+-≥⎨⎪≤⎩,则23z x y =-的最小值是( )(A )7- (B )6- (C )5- (D )3- 【答案】B【解析】由z=2x-3y 得3y=2x-z ,即233z y x =-。
作出可行域如图,平移直线233z y x =-,由图象可知当直线233z y x =-经过点B 时,直线233z y x =-的截距最大,此时z 取得最小值,由103x y x -+=⎧⎨=⎩得34x y =⎧⎨=⎩,即(3,4)B ,代入直线z=2x-3y 得32346z =⨯-⨯=-,选B.4、A B 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b =,6B π=,4C π=,则A B C ∆的面积为( )(A)2 (B1 (C)2 (D1 【答案】B 【解析】因为,64B C ππ==,所以712A π=.由正弦定理得sinsin64b c ππ=,解得c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为117sin 22212b c A π=⨯⨯.因为7231si n s i ()()12342222222ππ=+⨯+=+,所以1231s 22()32222b c =+=+,选B. 5、设椭圆2222:1x y C ab+=(0)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P 是C 上的点,212P F F F ⊥,1230P F F ∠=,则C 的离心率为( )(A6(B )13(C )12(D3【答案】D【解析】因为21212,30P F F F P F F ⊥∠=,所以212tan 30,33P F c P F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数 学(文史类)
本试题卷共5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统一提供的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1,2,3,4,5}U =,集合{1,2}A =,{2,3,4}B =,则U B A = ð
A .{2}
B .{3,4}
C .{1,4,5}
D .{2,3,4,5}
2.已知π04θ<<,则双曲线1C :22221sin cos x y θθ-=与2C :22
221cos sin y x θθ-=的
A .实轴长相等
B .虚轴长相等
C .离心率相等
D .焦距相等
3.在一次跳伞训练中,甲、乙两位学员各跳一次.设命题p 是“甲降落在指定范围”,q 是“乙降落在指定范围”,则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可表示为 A .()p ⌝∨()q ⌝
B .p ∨()q ⌝
C .()p ⌝∧()q ⌝
D .p ∨q
4.四名同学根据各自的样本数据研究变量,x y 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求得回归直线方程,分 别得到以下四个结论:
① y 与x 负相关且 2.347 6.423y x =-; ② y 与x 负相关且 3.476 5.648y x =-+; ③ y 与x 正相关且 5.4378.493y x =+; ④ y 与x 正相关且 4.326 4.578y x =--. 其中一定不正确...
的结论的序号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 ①④
5.小明骑车上学,开始时匀速行驶,途中因交通堵塞停留了一段时间,后为了赶时间加快速度行驶. 与以上事件吻合得最好的图象是
6
.将函数sin ()y x x x +∈R 的图象向左平移(0)m m >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m 的最小值是
A .
π
12
B .
π
6
C .
π3 D .5π6 7.已知点(1,1)A -、(1,2)B 、(2,1)C --、(3,4)D ,则向量AB 在CD
方向上的投影为
A B C . D .8.x 为实数,[]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则函数()[]f x x x =-在R 上为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增函数
D . 周期函数
9.某旅行社租用A 、B 两种型号的客车安排900名客人旅行,A 、B 两种车辆的载客量分别为36人和60人,租金分别为1600元/辆和2400元/辆,旅行社要求租车总数不超过21辆,且B 型车不多于A 型车7辆.则租金最少为 A .31200元
B .36000元
C .36800元
D .38400元
10.已知函数()(ln )f x x x ax =-有两个极值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0)-∞
B .1
(0,)2
C .(0,1)
D .(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题号.......
的位置上. 答错位置,书写不清,模棱两可均不得分.
11.i 为虚数单位,设复数1z ,2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若
123i z =-,则2z = .
12.某学员在一次射击测试中射靶10次,命中环数如下:
7,8,7,9,5,4,9,10,7,4
则(Ⅰ)平均命中环数为 ; (Ⅱ)命中环数的标准差为 .
13.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 若输入m 的值为2,
则输出的结果i =
.
14.已知圆O :225x y +=,直线l :cos sin 1x y θθ+=(π
02
θ<<
).设圆
O 上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个数为k ,则k = .
15.在区间[2,4]-上随机地取一个数x ,若x 满足||x m ≤的概率为
56
, 则m = .
16.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
水. 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 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降雨量是 寸.
(注:①平地降雨量等于盆中积水体积除以盆口面积;②一尺等于十寸)
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 x y 的坐标x ,y 均为整数,则称点P 为格点. 若一个多边形的顶
点全是格点,则称该多边形为格点多边形. 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记为S ,其内部的格点数记为N ,边界上的格点数记为L . 例如图中△ABC 是格点三角形,对
应的1S =,0N =,4L =.
(Ⅰ)图中格点四边形DEFG 对应的,,S N L 分别
是 ;
(Ⅱ)已知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
S aN bL c =++,其中a ,b ,c 为常数.
若某格点多边形对应的71N =,18L =, 则S = (用数值作答).
第13题图
第17题图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 中,角A ,B ,C 对应的边分别是a ,b ,c . 已知cos23cos()1A B C -+=. (Ⅰ)求角A 的大小;
(Ⅱ)若△ABC 的面积S =5b =,求sin sin B C 的值. 19.(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n S 是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4S ,2S ,3S 成等差数列,且23418a a a ++=-.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Ⅱ)是否存在正整数n ,使得2013n S ≥?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n 的集合;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本小题满分13分)
如图,某地质队自水平地面A ,B ,C 三处垂直向地下钻探,自A 点向下钻到A 1处发现矿藏,再继续下钻到A 2处后下面已无矿,从而得到在A 处正下方的矿层厚度为121A A d =.同样可得在B ,C 处正下方的矿层厚度分别为122B B d =,123C C d =,且123d d d <<. 过AB ,AC 的中点M ,N 且与直线2AA 平行的平面截多面体111222A B C A B C -所得的截面DEFG 为该多面体的一个中截面,其面积记为S 中. (Ⅰ)证明:中截面DEFG 是梯形;
(Ⅱ)在△ABC 中,记BC a =,BC 边上的高为h ,面积为S . 在估测三角形ABC 区域内正下方的
矿藏储量(即多面体111222A B C A B C -的体积V )时,可用近似公式V S h =⋅估中来估算. 已知
1231
()3V d d d S =++,试判断V 估与V 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证明.
第20题图
21.(本小题满分13分)
设0a >,0b >,已知函数()1
ax b
f x x +=
+. (Ⅰ)当a b ≠时,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
(Ⅱ)当0x >时,称()f x 为a 、b 关于x 的加权平均数.
(i )判断(1)f
, f ,()b
f a
是否成等比数列,并证明()b f f a ≤; (ii )a 、b 的几何平均数记为G . 称
2ab
a b
+为a 、b 的调和平均数,记为H . 若()H f x G ≤≤,求x 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已知椭圆1C 与2C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长轴均为MN 且在x 轴上,短轴长分别 为2m ,2()n m n >,过原点且不与x 轴重合的直线l 与1C ,2C 的四个交点按纵坐标从 大到小依次为A ,B ,C ,D .记m
n
λ=
,△BDM 和△ABN 的面积分别为1S 和2S . (Ⅰ)当直线l 与y 轴重合时,若12S S λ=,求λ的值;
(Ⅱ)当λ变化时,是否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12S S λ=?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