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教案)11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含反思)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
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图二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 的一次登陆战役。在这次历时43天的战役中,德军伤 亡11.7万人,盟军伤亡12.2万人。
这场战役的主要特点是: (1)准备充分。(战前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准备,兵力和物
回答:①在关于日本战败的原因分析方面,有哪些主 要的论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国海军力量的优势是战胜日本的原因;第二 种观点认为苏联对日宣战是决定性因素。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国 对日本的军事优势是战胜日本的根本原因。
②你如何评价原子弹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
原子弹不是战胜日本的决定因素,但起了加速日本投降和 减少人员伤亡的作用
质准备充足,对登陆地区的天气、地形等作了详细调查。) (2)战术先进。(有大规模空降配合,在登陆前和登陆过 程中以强大的航空兵进行猛烈轰炸,摧毁德军海岸防御,掩护 步兵登陆,登陆在掌握绝对制空、制海权的条件下实施,。) (3)伪装措施很成功。(在登陆前,对加来地区进行了猛 烈轰炸,使德军错误地作出判断,将大量兵力配臵在加来地区, 从而使诺曼底地区成了防御的薄弱环节,使盟军登陆得以成 功。)
三、三个法西斯轴心国的相继投降
1、法西斯的投降:
①意大利投降——1943.9,轴心国开始瓦解 ②德国的投降——1945.5.8,欧洲战事结束 ③日本的投降——1945.8.15,宣布投降 ——1945.9.2, 二战正式结束
2、加速意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大事件:
①意:1942.11北非登陆和1943.5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政 变与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②德:1944.6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东西配合使德军腹背 受敌;1945.2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1945.4美苏军队易 北河会师;苏军的柏林战役并攻占柏林;希特勒自杀。 ③日:1945.7苏美英召开波茨坦会议;1945.8美国投下原 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的全面反攻。
二战的转折和结束(历史PPT教学课件)

雅尔塔 会议
1945年2月
苏、美、英 1945年7月
欧洲战场 形势的发 展变化
①对德、日的处理 ②创建联合国
为雅尔塔体系建立 奠定了基础
波茨坦 会议
反法西斯 战争全面 苏、美、英 胜利前夕
①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 处理德国的精神 加速日本法西斯的 ②发表《波茨坦公告》, 灭亡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
迟迟不开辟原因: ①开辟战场的条件和实力暂时还不具备 ②企图在战争中消耗苏联,谋求战后霸权 1944年开辟原因: 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早结束 战争(1943形势取得根本性好转) ②限制苏联影响,取得战后有利地位
日本投降
1945年9月2日 美国投放原子弹 1945年8月6、9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腹背受敌
名称 开罗 会议 时间 参加国 1943年11月 中、美、英 反法西斯 力量在各 战场取胜, 为加速战 争进程 背景 主要内容 发表《开罗宣言》,宣 告日本所窃中国领土归 还中国 作用
中国收复领土的权 利得到国际公认
德黑兰 会议
1943年11月 苏、美、英
决定美英在法国北部开 辟第二战场
加速德国走向灭亡
漫画中左上方 的旗子上写着: 麦克· 阿瑟,右 下方写着:尼 米兹。
自主学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召开了哪些 重要会议?请列表整理这些会议的时间、参加国、主要 内容和影响。 名称
时间 参加国
背景
主要内容
作用
开 罗 会 议
雅 尔 塔 会 议 “ 三 巨 头 ”
二战后期重要国际会议
莫斯科保卫战(1941.9-1942.1)胜利意义: 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德国陆军在二战中 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标志着德国“闪电战”的破产(速胜) 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 具有了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
9年级 历史部编版下册 教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学情分析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理念本设计注重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并采取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历史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辩证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属于历史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 课的内容,与本单元的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同属于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带来的结果。
理解本课,有利于学生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对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主要战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这三个部分内容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扩大、转折、结果和影响。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他们对于西方国家的历史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
当然,由于初中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在形成阶段,对于希特勒等历史人物,容易产生崇拜心理。
因此教师要加强本课的价值观引领,让学生认识到法西斯对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本课,理解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四、教学目标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通过学习本节课,知道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掌握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了解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2.学会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形成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形成重视团结合作,珍视和平的国际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局。
2.了解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国家关系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3.培养学生发掘历史信息和进行历史分析的能力,以及应对现实挑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貌和基本事件。
2.深入思考国际关系、战略指挥、武器装备、人民生活、后果和启示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1.如何系统全面地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并且掌握其中的重点事件?2.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进而反思和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世界大战期间的照片,要求学生描述照片中人物和事物的具体情境,以此引起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忆和兴趣。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询问学生对这场战争有哪些了解和理解,以此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感受。
二、学习活动1、历史大事追踪:要求学生在材料中查找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人物、事件、国家和武器装备等信息,追踪和记录重要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局。
2、图表分析:让学生分析二战期间各国的实力、战争损失和战争后的重建情况等,形成图表和条形图,多角度呈现战争的规模和影响。
3、讨论和评价:教师分别以国际关系、战略指挥、武器装备、人民生活和和平后遗症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对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反思。
三、课堂练习1.问答环节。
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以及就所提问题进行讨论,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答题技能。
2.文章分析。
教师提供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分析文章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总结文章的要点,并在活动结束后展开讨论。
四、教学总结1.温故知新。
让学生总结本课所讲的内容,回顾所学知识点,建立知识链条。
2.思考总结。
让学生思考战争的教育意义、和平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如何保护和平。
五、教学反思通过探讨二战的起因、发展、结局、影响以及启示等方面,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和平观,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日本无条件投降 ①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盟军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 波茨坦会议召开。美国在广岛、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 子弹。苏联对日作战。中国战场反攻。 ②影响: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二战胜利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遭到了包括 本国反战力量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同盟国之间的密切配 合,对迅速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 用。——政治上相互协调,经济上互相支援,军事上 互相配合。 3.同盟国的经济力量对轴心国形成压倒性优势 4.世界各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人民是战争胜利的决定 性力量。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⒈给世界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⒉人类理性进一步张扬,民主、人权与 和平思想深入人心,促进联合国诞生 3.极大改变了世界格局
4.促进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的发展
5.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意义
归纳综合
【特别提醒】 意大利投降是其在战场上不断失利、 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等多种因素的结果。意大利投降 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从此,在欧洲大陆的法 西斯战争由德国单独进行,从而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 灭亡。 【特别提醒】 诺曼底登陆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 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极大地 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它对欧洲被占领国 家是极大的鼓舞,促进了欧洲人民反法西斯运动的进 一步发展。
评价: 这些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动,对打败法 西斯国家起了积极作用;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特别是雅 尔塔会议的若干内容,为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雅尔塔会议奠定了基础。(美苏根据雅尔塔会议确立 的基本原则,重新瓜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 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在美苏势均力敌的 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美苏为核心的两极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停止

斯大林格勒战役
德军第6军团被俘的部分军官 德军第6军团司令保卢斯率领残部
向苏军投降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期间,消灭的德军达150万,俘 获德军2500名军官,包括一名元帅200多名将军.
诺曼底登陆
1944.6~7 1943.9
1942.7~1943.2
1942.10~11
诺曼底登陆
在登陆舰的掩护下,步兵们穿者救生衣,在齐胸的水海滩中日,前进了为
斯大林格勒战役
“俄国人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 成的东西,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
“想想斯大林格勒大战——80个昼 夜的肉搏拼杀情景吧!街道不是用公里 来计算,而是用尸体作单位来丈量的。 斯大林格勒不再像座城市,它淹没在一 片漫无边际的浓烟烈火之中,简直像一 座炉火映红的巨大熔炉。”
——德国士兵的日记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德国投降:1945.5.8 日本投降:1945.8
题练 习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形势的转折点
是 A.中途岛战役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莫斯科战役 D. 阿拉曼战役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 3. A. 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B. 反帝反封建战争 C.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D. 民族民主战争
登有增在
陆 援障
万美碍
吨军气
军提球
需供的
品的掩
和船护
5
万 辆 车 辆 在 奥
只 和 车 辆 。 到
6 30
马月
法国北部重重布雷和设置障碍的海滩正逢退潮时分的哈景象
下 , 奥 马 哈 海 岸 挤 满
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雅尔塔会议
练一练 1.雅尔塔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2.参加雅尔塔会议的英、美、苏三国首 脑分别是谁?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雅尔塔会议有何影响?
高二历史人教版《两次世界大战》教案

高二历史人教版《两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 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关键人物;3.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4.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局势- 通过课件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混乱局势;- 分析《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和伤害。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掩饰《凡尔赛和约》的影响;- 分析希特勒的崛起,纳粹党的兴起和对外扩张的行动。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战争的场景;- 分析主要战役、战略和战术。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探讨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分析联合国的建立和欧洲一体化的推进。
5. 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研究两次世界大战对各国实力和地位的影响;- 探讨战后国际关系的重构和变化。
四、教学方法1. 板书教学: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关键词进行整理和梳理;2.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课件、图片和视频展示历史事件和战争场景;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教师引导: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时的引导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和表达能力;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主题的阅读材料和写作练习;3. 知识点测验:通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关键人物的掌握程度。
六、课后拓展1. 参观相关历史场馆或博物馆,深入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2. 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和专业书籍,进一步研究和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将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逻辑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了解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重点:盟军的反攻;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难点:日本投降的原因。
【导入新课】
二战中三大战场的转折性战役是哪三次战役?1943年后,反法西斯联盟在各大战场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1945年8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这一胜利是如何取得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讲授新课】
一、盟军的反攻
(一)太平洋战场
瓜岛战役(转折完成) ;马里亚纳战役;菲律宾战役
(二)北非地中海战场
西西里登陆;意大利投降(瓦解开始)
(三)苏德战场
库尔斯克战役(转折完成);苏军的十次打击
二、二战后期重要的国际会议
欧洲第二战场指的是什么战场?第一战场呢?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意义?
美英盟军在欧洲西部开辟的打击德国法西斯的战场;苏德战场;
(一)背景
1、形势:1943年,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胜利
2、目的:加速战争进程,盟国召开两次重要会议(开罗,德黑兰)
(二)过程:诺曼底登陆、解放巴黎
盟军登陆成功后,对德国展开了强大的攻势,1944、8月,盟军占领了巴黎,很快,整个法国被解放。
(三)意义:
使德国法西斯处于东西两面作战的困境,极大地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鼓舞了欧洲被占领国家,促进了欧洲人民反法西斯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四、欧亚各国的抗战和抵抗——反法西斯的第二条战线
法西斯占领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法西斯斗争,形成了打击法西斯的第二条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简述欧亚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情况。
1、自由法国运动
2、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的反法西斯斗争
3、菲律宾配合美军开展对日作战
4、中国战场的贡献
(1)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的旗帜
(2)中国战场为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哪些贡献和牺牲?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军陆军的主力和相当一部分日本空军和海军力量。
其存在既牵制了日军南下,又抑制了日军的北上。
中国战场共歼灭日军155万,对其彻底覆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重大民族牺牲。
(二)意义:形成了打击法西斯的另一条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法西斯国家的相继投降
(一)意大利的投降:1943、9,轴心国开始瓦解。
(二)德国法西斯的投降
1、欧洲战场形势发展:第二战场开辟后,德国法西斯处于两面夹攻之中,加速了溃灭的过程;
2、雅尔塔会议的召开,柏林战役:1945年4月,美军苏军易北河会师,然后苏军攻克柏林;
3、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
4、影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三)日本的投降
1、背景:盟军对日打击;波茨坦会议召开;美苏中对日打击
(1)美国投下原子弹;
(2)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3)中国战场的反攻;
2、日本签订无条件(1945、9、2)
【拓展延伸】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什么启示?
①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②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③落后就要挨打;
④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课堂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两年(1943——1945年)是战争的胜利阶段。
在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变的形势下,反法西斯同盟国际通过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加强了合作,并对战后时间诶事务进行安排。
随着第二战场的开辟以及柏林战役等重大胜利的取得,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