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教案(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大班安全活动《预防传染病》教案(精选6篇)

大班安全活动《预防传染病》教案(精选6篇)

大班安全活动《预防传染病》教案大班安全活动《预防传染病》教案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大班安全活动《预防传染病》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安全活动《预防传染病》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安全活动《预防传染病》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2、能说出并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3、增强自身预防疾病的意识。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5、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活动过程1、活动导入:观看教学挂图。

教师出示挂图,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怎么了?(幼儿观察并描述)2、活动展开:讨论什么是传染病,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按顺序观察图片,教师提问。

教师:天气渐渐暖和了,病菌们也开始出来活动了。

医院里那么多小朋友一起打点滴,因为他们得了传染病。

你们知道什么是传染病吗?那你们说得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医生阿姨是怎么说的?教师小结:传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能通过呼吸、身体接触等方式传播病菌。

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动物得病,就有可能会传染给其他人,所以叫做传染病。

(2)师:传染病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传播的?(3)师:你知道哪些病是传染病吗?昨天老师给你们发了一张调查表,让你们去调查有哪些传染病?它们是怎样传播的?都有哪些症状?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调查表,谁愿意上前来说说你的调查。

(4)除了你们做了调查,戎老师也做了调查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调查到的第一个传染病:手足口病第二个:水痘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两个传染病都是在我们小朋友之间很容易传染的。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教案(完整)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教案(完整)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教案(完整)(二)新知探究1、学生阅读教材p68,观察图viii-1思考问题:①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别?传染病的特点。

②举例说明什么是病原体?③分析图viii-1中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在了解传染病特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传染病在满足什么条件(即环节)下就可流行起来呢?2学生阅读课本p69资料分析和p70文字,完成以下问题:①小组讨论完成p70的讨论题。

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什么?③举例说明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④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如何预防?怎样与艾滋病患者相处?学生交流展示,老师点拨:①、区分“病原体”与“传染源”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既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那么我们如何预防传染病达到健康的目的呢?3、学生阅读p71第二自然段,了解三种预防措施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观察图viiii-3,说出这些措施分别属于哪一方面?学生小组讨论后展示。

师强调点拨:控制切断保护三个动词,通过6幅图片理解。

指出要根据针对对象来确定是哪一措施。

(三)教师小结:(三)当堂达标:学案p100达标测试题1、3、5、6、7、9(四)作业布置:互动训练p56第一题p58第九题及调查当地的传染病。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知道传染病的概念,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2、知道常见的传染病,知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分别是什么。

3、掌握传染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4、通过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如何与病人相处等二、重点、难点:传染病的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一)、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师:有句话叫健康快乐,有健康才会有快乐,但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病痛的折磨,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从小到大都得过哪些病?并判断一下会不会传染。

生: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近视眼等。

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教案

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教案

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3.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预防传染病的意识;4.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对他人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1.传染病的定义和特点;2.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预防传染病的意识;2.提升学生自我保护和对他人的关爱能力。

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小组合作学习法;3.视听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约1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与传染病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来引发学生对传染病的认知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入今天的主题,即“预防传染病”。

2.知识传授(约2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普及传染病的定义、特点以及常见的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同时,教师还介绍了各种传染病的主要预防措施。

3.情景教学(约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传染病的情景教学,比如: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流感的传染途径和预防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展示情景,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小组合作学习(约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自己家庭、学校或社区中可能出现的传染病传播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勤洗手、保持良好通风、不随便使用他人个人物品等。

每个小组选择代表进行汇报。

5.总结归纳(约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提醒学生随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同时也应关心他人,特别是传染病易发人群。

六、教学评价:1.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2.学生的实际行动,如是否遵循个人卫生习惯;3.学生对预防传染病的态度和理解。

七、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学生展示传染病防控工作和实际应急演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通用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通用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常见疾病及其预防”,具体内容为第三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详细内容包括:传染病的定义、特点、分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处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分类及传播途径,掌握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别常见传染病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健康问题,增强预防传染病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难点:传染病的分类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健康教育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传染病患者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讲解传染病的定义、特点、分类,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3. 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详细讲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引导学生学习预防措施。

4. 实践情景:分组讨论,针对常见传染病,设计预防措施。

5.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传染病案例,让学生学会识别和处理传染病。

6.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传染病及其预防定义、特点、分类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七、作业设计案例一:某地出现流感疫情,如何预防?案例二:学校发现一名水痘患者,如何进行隔离与预防?2. 答案:根据教材和课堂讲解,给出合理的预防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对于传染病及其预防这一课题,难点在于传染病的分类及特点,重点在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消化道传染病防控预案模板

消化道传染病防控预案模板

一、预案背景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消化道传染病在学校、单位、社区等场所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所有学校、单位、社区等可能发生消化道传染病的场所。

三、防控目标1. 提高公众对消化道传染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2. 建立健全消化道传染病监测和报告体系。

3. 及时、有效地控制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4. 保障受影响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组织领导1. 成立消化道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消化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2. 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五、预防措施1. 宣传教育- 开展消化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 利用网络、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渠道,普及消化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2. 监测与报告- 建立消化道传染病监测网络,定期收集、分析疫情信息。

- 发生疑似病例时,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

3. 环境卫生- 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清洁。

- 严格食品生产经营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4. 个人防护- 鼓励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不洁食物等。

- 避免与疑似病例密切接触。

六、应急处置1. 疫情报告- 疫情发生后,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

- 及时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避免恐慌。

2. 病例管理-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确诊后立即治疗。

-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

3. 消毒与隔离- 对疫点进行彻底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七、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 准备充足的消毒剂、防护用品等物资,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2. 技术支持- 加强与科研机构、专业医疗机构的合作,提高防控技术水平。

3. 经费保障- 确保防控工作所需经费,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实施。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教案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教案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教案——(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五年级第22课黄陂区前川五小陈秋教学活动目标:了解什么是消化道传染病。

了解消化道传染病的症状。

学习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讲卫生,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教学对象11岁学生参加者数量30活动材料医生帽教学活动步骤:一、故事激趣导入:1、(播放课件《小刚肚子疼》)听小刚由于不注意饮食卫生,感染消化道疾病的故事。

2、医生说小刚得的是消化道传染病,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它有哪些症状,我们又该怎样预防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2课——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板书课题)二、看视频,了解消化道传染病的知识1、(播放视频《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观看视频,了解有关消化道传染病的知识。

2、看完了视频,你对消化道传染病了解了多少,请围绕这几个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课件出示:1.最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哪些? 2.消化道传染病的症状是什么? 2.消化道传染病传播的途径有哪些?)3、全班交流,教师补充梳理(出示相关幻灯片)。

①最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哪些?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等。

②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病人最主要的症状为急性腹泻、呕吐,只要及时就诊治疗,完全可以痊愈。

常见消化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常见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经水、食物、接触、苍蝇等传播,主要是通过粪便污染外环境所致,是典型的“病从口入”传染病。

三、学习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争当“小医生”1、小组内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预防消化道传染病?2、全班交流。

3、看视频《怎样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4、扮演小医生,介绍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5、(出示《健康歌谣》)读儿歌,识记预防方法。

健康歌谣饭前便后要洗手,生熟分开来加工制作食品要煮熟,蔬菜瓜果洗干净凉拌菜肴不久放,土豆扁豆防中毒公用餐具要消毒,存放适当要防蝇腐烂变质不要吃,不买无照小食品四、当“小法官”,学以致用(课件出示课后训练题)读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预防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和传播途径。

2.掌握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3.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公共卫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2.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Q
三、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近期发生的传染病事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染病,为什么会传播。

2.基本概念:介绍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和传播途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染病,如何传播,如何预防。

3.预防措施:详细介绍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和方法,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接种疫苗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传染病,互相学习,互相提醒。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维护公共卫生。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讲解: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和预防措施,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演示:教师演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正确做法,学生模仿学习。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学习,互相提醒,增强记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近期发生的传染病事件,让学生了解预防措施的实际应用。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1.课堂练习:让学生回答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正确洗手等。

2.作业:回家后向家长讲解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3.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实践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保护意识。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消化道疾病的种类是比较多的,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阿米巴痢疾、各种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和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及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病人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等)传播的,是属于病从口入的一类疾病。

当病原体随排泄物排出病人或携带者体外,经过生活的接触,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被健康人在不知觉中“吃”入体内而感染。

预防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这种病终年均有发生,但多流行于夏秋季,且人对痢疾杆菌不分年龄、性别,普遍易感。

急性菌痢的病变部位主要在结肠,以化脓性炎症为病理特点。

其潜伏期平均为1—2天(数小时至7天),起病急,发热,可畏寒,体温一般在39℃左右,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继而出现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即,便意很急,但又解不出来,伴有下坠感),左下腹压痛。

腹泻次数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开始大便呈黄色水样,肠内容物排空后,转为黏液脓血便,呈鲜红胶冻状。

急性期如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迁延不愈,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由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痢疾病人及带菌者。

急性病人排菌量大,传染性强。

慢性病人和带菌者排菌量虽远低于急性病人,但可持续排菌数年,陆续传染周围人群。

急性菌痢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染的。

痢疾病人的粪便污染了食物、水源、餐具;或吃了没洗净的瓜果、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或用脏手抓吃食物等,都可能把痢疾杆菌吃下去而发病。

对于急性细菌性痢疾,重在预防: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不饮生水、不食不洁食物、养成饭前便会勤洗手的好习惯,把住口手两“关”,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2、要控制传染源,发现病人要尽早隔离,病愈后需两次粪便检查,确定不带菌后方可解除。

3、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管粪、管水、管饮食,灭苍蝇)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教案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五年级第22课
黄陂区前川五小陈秋
教学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消化道传染病。

2.了解消化道传染病的症状。

3.学习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4.在日常生活中讲卫生,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教学对象 11岁学生
参加者数量 30
活动材料医生帽
教学活动步骤:
一、故事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小刚肚子疼》)听小刚由于不注意饮食卫生,感染消化道疾病的故事。

2、医生说小刚得的是消化道传染病,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它有哪些症状,我们又该怎样预防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2课——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板书课题)
二、看视频,了解消化道传染病的知识
1、(播放视频《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观看视频,了解有关消化道传染病的知识。

2、看完了视频,你对消化道传染病了解了多少,请围绕这几个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课件出示:1.最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哪些? 2.消化道传染病的症状是什么? 2.消化道传染病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3、全班交流,教师补充梳理(出示相关幻灯片)。

①最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哪些?
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等。

②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病人最主要的症状为急性腹泻、呕吐,只要及时就诊治疗,完全可以痊愈。

③常见消化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常见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经水、食物、接触、苍蝇等传播,主要是通过粪便污染外环境所致,是典型的“病从口入”传染病。

三、学习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争当“小医生”
1、小组内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2、全班交流。

3、看视频《怎样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4、扮演小医生,介绍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5、(出示《健康歌谣》)读儿歌,识记预防方法。

健康歌谣
饭前便后要洗手,生熟分开来加工
制作食品要煮熟,蔬菜瓜果洗干净
凉拌菜肴不久放,土豆扁豆防中毒
公用餐具要消毒,存放适当要防蝇
腐烂变质不要吃,不买无照小食品
四、当“小法官”,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课后训练题)读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到了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方法,希望你们在生活中能按这些方法去做,拥有健康的身体。

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学生踊跃参与讨论交流,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意识增强了,还学
到了一些预防知识,懂得了生病就要及时就医的常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教学效果很好。

1、运用多媒体呈现了专业的医学知识,使深奥的医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学习。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听故事、当“小医生”、当“小法官”等,使学习变得有趣,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当然,由于本人制作课件的技术有限,没有把《常见消化道传染病》的视频制作成动画效果,是本课的一个遗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