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 考试要点 大题 缺氧
病理生理学习题 缺氧

第四章 缺 氧一、单项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畅大叶性肺炎患者发生低张性缺氧时( )。
A畅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B畅血氧容量下降 C畅静脉血氧含量升高D畅动静脉氧差增大E畅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2畅心肌组织通过下列哪种方式来增加其供氧量?( )A畅从血液中摄氧量增加B畅增加肺泡通气量C畅增加血液携氧能力D畅增加冠状动脉供氧量E畅增加组织氧化酶活性3畅急性缺氧时下列哪个器官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最为明显?( )A畅肺 B畅肾 C畅肝 D畅胃肠道 E畅脑4畅低氧血症是指( )。
A畅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B畅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C畅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D畅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E畅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5畅等张性低氧血症时( )。
A畅血氧含量降低 B畅动脉血氧分压降低C畅血氧饱和度降低D畅血氧含量正常E畅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6畅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肠源性发绀?( )A畅一氧化碳中毒 B畅亚硝酸盐中毒C畅氰化物中毒D畅氧中毒E畅肠道内毒素中毒7畅低张性、血液性、组织性缺氧时均可发生变化的血氧指标是( )。
A畅动脉血氧饱和度 B畅血氧容量C畅动脉氧含量D畅动脉血氧分压E畅动-静脉氧含量差8畅以下疾病中不会出现血液性缺氧的是( )。
A畅肺炎 B畅肠源性发绀C畅蚕豆病D畅煤气中毒E畅严重贫血9畅低张性缺氧引起肺通气量增加的主要机制为( )。
A畅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B畅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C畅直接刺激呼吸中枢D畅刺激肺牵张感受器E畅以上都不是10畅低张性缺氧时细胞发生缺氧的机制是( )。
A畅毛细血管血量减少 B畅血氧容量降低C畅毛细血管平均氧分压降低D畅静脉氧分压降低E畅组织利用氧障碍11畅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狭窄患者,以下哪一项不符合?( )A畅血氧容量正常 B畅动脉血氧含量降低C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D畅动脉血氧分压降低E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12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见于( )。
A畅低排出量性心力衰竭 B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畅亚硝酸盐中毒D畅一氧化碳中毒E畅氰化物中毒13畅动脉血氧分压是指( )。
最新病理生理学 5.缺氧

第五章缺氧12一、A型题31.缺氧的概念是4A.血液氧饱和度降5低6D.血液氧含量过低B.吸入气体氧分压降78低9E.血液氧容量降低C.组织供氧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1011[答案]C12[题解]组织得不到充足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使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13结构都可能产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之为缺氧。
142.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血气特点是15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16常17D.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18B.血液氧含量低于正19常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2021C.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答案]E22[题解]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23使组织供氧不足,但由于氧分压在8kPa(60mmHg)以上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24线,近似水平线。
在8kPa以下,曲线斜率较大,所以PaO2降低至8kPa以下,25才会使SaO2及CaO2显著减少,引起组织缺氧。
263.血液性缺氧时27A.血氧容量降28低29D.30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31B.动脉血氧分压降32低33E.血氧含量正常34C.血氧饱和度降低35[答案]A36[题解]此类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37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氧容量降低,从而导致血氧含38量减少。
398.缺氧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40A.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41高 D.血液温度升高42B.血液H+浓度升43高 E.44以上都不是45C.血液CO2分压升高46[答案]A47[题解]A、B、C、D四项变化均可导致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减弱.氧合血红蛋48白解离曲线右移。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高。
机制为:492,3-DPG和脱氧血红蛋白结合,可稳定脱氧血红蛋白的空间构型,降低与O2的50亲和力;2,3-DPG是一种不能透出红细胞的有机酸,其浓度升高使红细胞内pH 51值下降,通过Bohr效应,而使红细胞结合氧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氧离曲线右52移。
缺氧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缺氧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内:A. 氧气供应不足B. 二氧化碳排放不足C. 氧气需求增加D. 氧气利用率下降答案:A2. 缺氧时,细胞内的主要能量来源是:A. 糖酵解B. 氧化磷酸化C. 脂肪酸氧化D. 氨基酸代谢答案:A3. 缺氧状态下,机体可能出现的代谢变化是:A. 乳酸堆积B. 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右移C. 呼吸频率增加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高原反应是由于:A. 氧气分压降低B. 二氧化碳分压升高C. 氮气分压升高D. 氦气分压升高答案:A5. 缺氧时,机体的代偿机制不包括:A. 心率加快B. 呼吸频率增加C. 血红蛋白含量减少D. 毛细血管扩张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缺氧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答案:缺氧时,心血管系统会通过增加心率和心输出量来提高氧气输送能力。
同时,血管扩张以增加血流,尤其是对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
长期缺氧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肥厚,甚至心力衰竭。
2. 缺氧时,机体如何通过血红蛋白调节氧气的输送?答案:缺氧时,血红蛋白的氧解离曲线右移,这使得血红蛋白在低氧条件下更容易释放氧气给组织细胞。
此外,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水平的升高也有助于降低血红蛋白对氧气的亲和力,从而促进氧气的释放。
三、论述题1. 论述缺氧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长期后果。
答案:缺氧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短期内,缺氧可导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长期缺氧则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神经细胞损伤甚至死亡,从而引起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
此外,缺氧还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缺氧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机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生理学~缺氧

5.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指血红Fra bibliotek白与氧结合的百分数。(SO2)
6.缺氧的类型: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循环性缺氧
7.血液型缺氧中一氧化碳中毒机制:一氧化碳可与血红蛋白结合成为碳氧血红蛋白,其结合速率为氧与血红蛋白结合速率的十分之一,但解离速度却为氧合血红蛋白的两千一百分之一,因而8.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远大于氧气。此外,当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会使血红蛋白分子中已结合的氧释放减少。还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导致氧解离曲线左移,进一步加重缺氧
1.缺氧:因组织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2,血氧分压: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产生的张力。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100mmHg,静脉(PvO2)为40。
3.血氧容量:为一百毫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携氧量。正常值为20ml\dl。
9.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呼吸系统的变化:一、代偿性反应:增加心输出量;肺通气量增加(急性低张性缺氧最重要的代偿反应)二、损伤性变化1、高原肺水肿2、中枢性呼吸衰竭
循环系统的变化:一、低张性缺氧引起的循环系统的代偿反应主要是1、心输出量增加2、肺血管收缩3、血流重新分布4、毛细血管增生。二、损伤性变化:1、肺动脉高压:引起肺源性心脏病2、心肌舒缩功能降低3、心律失常4、回心血量减少。
血液系统的变化:一、代偿性反应:骨髓造血能力增强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2、红细胞向组织释放氧的能力增强。二、损伤性变化:如果血液中红细胞过度增加,会引起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大,心脏的后负荷增高,这是缺氧时发生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理生理知识学习题集缺氧

缺氧单5选1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1分]关于缺氧的描述,下项最为贴切的是A:血液氧饱和度降低B: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C:组织供氧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D:血液氧含量过低E:血液氧容量降低标准答案:C2.[1分]低张性缺氧主要血气特点是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B: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C: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D: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标准答案:E3.[1分]等张性缺氧时A:血氧容量降低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C:血氧饱和度降低D: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E:血氧含量正常标准答案:A4.[1分]低氧血症是指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B: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C: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D: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E: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标准答案:B5.[1分]动脉血氧分压是指A: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O2的毫升数B:溶解在动脉血液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C:血红蛋白和氧结合力的大小D: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E: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标准答案:B6.[1分]血氧饱和度一般是指A:血液中溶解的O2量和总O2量的比值C:HbO2和未结合O2的Hb的比值D:HbO2和Hb总量的比值E:未结合O2的Hb量和Hb总量的比值标准答案:B7.[1分]决定血氧饱和度最主要的因素是A:血液pH值B:血液温度C:血氧分压D:血液CO2分压E:红细胞内2,3-DPG的含量标准答案:C8.[1分]缺氧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高B:血液H+浓度升高C:血液CO2分压升高D:血液温度升高E:以上都不是标准答案:A9.[1分]有关血氧指标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A:血氧容量决定于血液中Hb的浓度及Hb和O2的结合力B: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无关C:动脉血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中氧分压的高低D:血氧含量是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O2的毫升数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动脉血氧含量及组织利用氧的能力标准答案:C10.[1分]P50 是指A:氧含量50%时氧分压值B:氧容量50%时氧分压值C:氧饱和度50%时氧分压值D:溶解氧量50%时氧分压值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的50%时氧分压标准答案:C11.[1分]缺氧性细胞膜电位改变主要是由于A:脱氧酶活性下降导致线粒体呼吸功能降低B:溶酶体肿胀、破裂C:细胞内ATP含量降低D: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增高,钠、钙内流,钾外流E:胞浆内缺氧诱导因子活性增高标准答案:DA:12.0 kPa (90mmHg)B:10.7 kPa (80mmHg)C:9.3 kPa (70mmHg)D:8.0 kPa (60mmHg)E:6.7 kPa (50mmHg)标准答案:D13.[1分]下列关于低张性缺氧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血氧容量正常B: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降低C: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D:静脉血分流入动脉是病因之一E: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标准答案:C14.[1分]氧疗对下述哪类病人效果最好?A:室间隔缺损伴有肺动脉狭窄B:外呼吸功能障碍C:一氧化碳中毒D:心力衰竭E:氰化物中毒标准答案:B15.[1分]大叶性肺炎患者引起低张性缺氧时血氧改变是 A:血氧容量下降B:动脉血氧分压下降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D:静脉血氧含量升高E:动静脉氧差增大标准答案:B16.[1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发生缺氧的始动因素是 A:吸入气的氧分压过低B:肺泡气的氧分压降低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E:动脉血氧容量降低标准答案:B17.[1分]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变化是A:动脉血氧分压下降B:动脉血氧含量正常C: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D:血氧容量降低E: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加18.[1分]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不适宜?A:CO和Hb结合生成的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B:CO抑制RBC内糖酵解,使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移C:吸入气中CO浓度为0.1%时,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难以恢复的损伤D:呼吸加深变快,肺通气量增加E: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标准答案:D19.[1分]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缺氧的主要原因A:O2与脱氧(还原)Hb结合速率变慢B:HbO2解离速度减慢C:HbCO无携O2能力D:CO使RBC内2,3-DPG减少E:以上都不是标准答案:C20.[1分]引起肠源性发绀的原因是A:一氧化碳中毒B:亚硝酸盐中毒C:氰化物中毒D:肠系膜血管痉挛E:肠道淤血水肿标准答案:B21.[1分]某患者血氧检查为:血氧容量12ml%,动脉血氧含量11.4ml%,氧分压13.3 kPa (100mmHg),动-静脉氧差3.5ml%,患下列哪一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A:慢性支气管炎B:慢性贫血C:矽肺D:严重维生素B2缺乏E: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标准答案:B22.[1分]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最特征性的变化是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B:血氧容量正常C:动脉血氧含量正常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标准答案:E23.[1分]最能反映组织性缺氧的指标是A:血氧容量降低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D:血氧饱和度增加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标准答案:E24.[1分]氰化物抑制生物氧化使组织利用氧能力减弱的机制是A:与氧化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B: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C:增高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D: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E:造成氧化磷酸化脱耦联标准答案:A25.[1分]下列哪一种疾病发生的缺氧,其动脉血氧含量可明显下降?A:脑血栓形成B:冠状动脉痉挛C:肾小动脉硬化D:肺栓塞E:食管静脉曲张标准答案:D26.[1分]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见于A: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B: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一氧化碳中毒D:氰化物中毒E:亚硝酸盐中毒标准答案:A27.[1分]下列哪一种物质导致的缺氧不属于组织性缺氧?A:H2SB:NH4CNC:NaClD:As2O3E:P标准答案:C28.[1分]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静脉血氧分压与氧含量高于正常见于 A:心力衰竭B:呼吸衰竭C:失血性休克D:氰化钠中毒E:慢性贫血标准答案:D29.[1分]支气管哮喘引起的缺氧中下列哪一项血氧指标的变化不存在?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D:动静脉氧差正常或下降E:静脉血氧分压降低标准答案:C30.[1分]造成组织缺氧的主要机制是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B:血氧含量降低C:血液氧饱和度降低D:单位时间内流过毛细血管血量减少E:细胞组织与血液之间氧分压梯度变小标准答案:E31.[1分]常用下列哪项指标反映内呼吸情况? A:动脉血氧分压B:P50C:静脉血氧分压D:动脉血氧饱和度E:动脉血氧含量标准答案:C32.[1分]低张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 A:静脉氧分压降低B:静脉血液氧饱和度降低C:毛细血管平均氧分压降低D:毛细血管血量减少E:血氧容量降低标准答案:C33.[1分]血液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 A:动脉氧分压降低B:单位时间内毛细血管血量减少C:血氧容量降低D:静脉血氧含量增高E:细胞内呼吸障碍标准答案:C34.[1分]循环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 A:动脉氧分压降低B:单位时间内毛细血管血量减少C:血氧容量降低D:血液氧饱和度降低E:P50 降低标准答案:B35.[1分]组织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B:血液氧饱和度降低C:组织利用氧障碍D:毛细血管血液量减少E:血液氧容量降低标准答案:C36.[1分]急性缺氧引起下列哪一类变化?A:肺小动脉收缩,肺血流阻力增大,肺动脉压升高B:刺激化学感受器,反射性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脑血管收缩,出现精神症状 C:心肌活动加强,代谢旺盛,腺苷产生增多,使冠状动脉收缩D:交感神经兴奋,小动脉收缩,心输出量减少E:使血浆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明显增加标准答案:A37.[1分]氧中毒发生主要取决于A:氧的湿化程度B:氧分压C:氧流量D:给氧时间E:给氧方式标准答案:B38.[1分]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A:心率加快B:心肌收缩性增强C:肺通气量增加D:脑血流量增加E:腹腔内脏血流量减少标准答案:C39.[1分]低张性缺氧引起肺通气量增加的主要机制是A: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B: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C:直接刺激呼吸中枢D:刺激肺牵张感受器E:以上都不是标准答案:B40.[1分]肺通气量增加是下述哪种缺氧最重要的代偿反应?A:血液性缺氧B:组织性缺氧C:单纯性循环性缺氧D:急性低张性缺氧标准答案:D41.[1分]急性缺氧引起下列的血管效应是A:冠脉收缩、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B:冠脉扩张、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C: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扩张D: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E:冠脉收缩、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标准答案:D42.[1分]急性缺氧时血管收缩和血流量减少最明显的器官为A:肝脏B:肾脏C:肺D:胃肠道E:胰腺标准答案:B43.[1分]心肌缺氧的主要代偿方式是A:提高摄氧率B:降低耗氧量C:释放储备氧D: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E:增加血流携氧能力标准答案:D44.[1分]心肌缺氧引起冠状血管扩张的最重要的局部代谢物质是 A:腺苷B:前列环素C:K+D:CO2E:H+标准答案:A45.[1分]最易引起肺动脉高压的病因是A:CO中毒B:亚硝酸盐中毒C:慢性贫血D:高热E:慢性阻塞性肺病标准答案:E46.[1分]急性缺氧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主要机制是A:右心输出量增加B:肺小动脉收缩D:肺小静脉淤血E:肺血流量增加标准答案:B47.[1分]慢性缺氧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明显增加的主要机制是A:刺激肝脏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生成增加B:增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的生理效应C:抑制脾和肝对红细胞的破坏D:刺激肾脏近球细胞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形成与释放E:交感神经兴奋、肝脾储血库收缩标准答案:D48.[1分]以下哪一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往往无发绀?A:呼吸功能不全B:组织用氧障碍C:心力衰竭D:静脉血掺杂E:窒息标准答案:B49.[1分]关于发绀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缺氧不一定有发绀B: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超过5g/dl便可发生发绀C: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7kPa(50mmHg)、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易出现发绀 D:严重贫血引起的缺氧,其发绀一般较明显E:发绀是否明确,还和皮肤、粘膜血管中的血量有关标准答案:D50.[1分]以下哪一种病因导致缺氧时,红细胞内2,3-DPG不增加?A:阻塞性肺气肿B:肺水肿C:严重维生素B2缺乏D:肺纤维化E:心力衰竭标准答案:C51.[1分]严重缺氧致细胞损伤时,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变化为A:细胞内Na+增多B:细胞外K+减少C:细胞内Ca2+减少D:细胞外H+减少E:细胞内H+减少标准答案:A52.[1分]循环性缺氧患者进行氧疗的主要目的是B:提高PaO2C:提高SaO2D:增加血浆中溶解的氧E:促使CO2的排出标准答案:D串5选1 (每组>2题共用题干,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男性,14岁,被人发现在浴室昏迷(使用燃气热水器),该患者血液的碳氧血红蛋白为60%.诊断为CO中毒。
病理生理学,缺氧

1.缺氧:由于组织供氧减少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的细胞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血氧分压( PO2 )---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动脉:100mmHg 静脉:40mmHg 影响因素:吸入气体氧分压、外呼吸的功能 血氧容量:100 ml 血液中Hb 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
反映组织摄氧能力大小。
影响因素:Hb 的质和量血氧含量:体内100ml 血液的实际带氧量 影响因素:PaO2 、Hb 的质和量血氧饱和度(SO2):指Hb 结合氧的百分数。
影响因素:PaO2概念原因特点 低张性缺氧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动脉血供应组织的O2不足。
又称乏氧性缺氧 1.吸入气中PO2过低:大气性缺氧 2.外呼吸功能障碍:呼吸性缺氧,最常见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Fallot 四联征 发绀: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5 g/dl ,暗红色的脱氧血红蛋白可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
血液性缺氧 由于Hb 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血液携氧量减少或Hb 结合的氧不易释出以致血氧含量降低导致组织缺氧。
1.血红蛋白量的减少:贫血。
故又称贫血性缺氧 2.血红蛋白质的改变: CO 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严重贫血者面色苍白;CO 中毒者皮肤黏膜呈樱桃红高铁Hb 患者呈咖啡色或类似于发绀循环性缺氧 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
又称低动力性缺氧1.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休克、心力衰竭2.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动脉狭窄或阻塞 缺血性缺氧---苍白色淤血性缺氧---发绀 组织性缺氧 组织供氧正常的情况下,因细胞不能有效的利用氧所引起的缺氧 1.组织中毒:氰化物、硫化物等 2.维生素缺乏:B1、B2导致组织对氧利用和ATP 生成障碍3.细胞损伤:放射线照射、重度感染鲜红色或玫瑰红。
【病理生理学题库】_缺氧

缺氧(一)名词解释(1~19)1.缺氧(hypoxia)2.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 O2)3.氧容量(oxygen binding capacity,CO2max)4.氧含量(oxygen content,CO2)5.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O2)6.动–静脉氧差(A-V d O2)7.P508.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9.大气性缺氧(atmospheric hypoxia)10.紫绀(cyanosis)11.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12.等张性缺氧(isotonic hypoxemia)13.肠源性紫绀(enterogenous cyanosis)14.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15.缺血性缺氧16.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17.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18.氧中毒19.低氧血症(hypoxemia)(二)选择题(A型选择题1~12)1.缺氧概念是:A.吸入气中的氧减少;B.血液中氧含量降低;C.血液中氧分压降低;D.血液氧容量降低;E.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
2.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生缺氧的始动因素是:A.吸入气氧分压过低;B.肺泡气氧分压降低;C.A血氧分压降低;D.A血氧饱和度降低;E.A血氧容量降低。
3.低张性缺氧症引起组织缺氧,动脉血氧分压须低于:A.12.0kPa(90mmHg);B.10.7kPa(80mmHg);C.9.3kPa(70mmHg);D.8.0kPa(60mmHg);E.6.7kPa(50mmHg)。
4.CO造成缺氧的原因为:A.O2与HHb结合速率减慢;B.HbO2解离速度减慢;C.HbCO无携氧能力;D.CO使RBC内2,3-DPG增高;E.以上都不对。
5.引起“肠源性紫绀”的原因为:A.亚硝酸盐中毒;B.CO中毒;C.氰化物中毒;D.硫化物中毒;E.肠道淤血水肿和菌群失调。
病理生理学 考试要点 大题 缺氧

8.简述肠源性紫绀的形成及发生缺氧的机制?
大量使食用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吸收后可将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因高铁血红蛋白为棕褐色,故患者皮肤粘膜呈青紫色。这种经由肠道细菌作用形成的紫绀称为肠源性紫绀。高铁血红蛋白中的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加之血红蛋白分子中的四个二价铁中有一部分氧化后还能使剩余的与氧的亲和力增高,导致 曲线左移,使组织发生缺氧。
(2)机制:Ca02↓→毛细血管平均P02↓→与组织细胞的氧分压差↓氧向组织弥散↓
9.初入高原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血氧指标有何变化?
初人高原引起缺氧,缺氧时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代偿性反应:(1)心输出量增加;(2)肺血管收缩;(3)血流重分布;(4)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增加。损伤性反应(l)肺动脉高压;(2)心肌舒缩功能降低;(3)心
失常;(4)回心血量减少。血氧变化: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饱和度降低,氧容量正常,动静脉氧含量减小
11.血液型缺氧的原因及发生机来自? (1)原因: ①贫血,血红蛋白量减少,结合氧减少
②一氧化碳中毒
a.hb与CO结合形成HbCO,CO与Hb的亲和力是02与Hb的210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缺氧可分为几种类型?各型的血氧变化特点是什么?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的特点,一般将缺氧分为低张性、m液性、循环性、组织性四种类型,血氧变化的特点分别为:(1)低张性缺氧: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饱和度降低,氧容量正常,动静脉氧含量差、减小(慢性缺氧可正常);(2)血液性缺氧:氧容量、氧含量降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力高者不降低,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正常,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
(3)循环性缺氧:动脉血+-分压、氧容量、氧含酋、氧饱和度均正常,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
(4)组织性缺氧:动脉血氧分压、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正常,动静脉氧含量差减小。
8.简述肠源性紫绀的形成及发生缺氧的机制?
大量使食用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吸收后可将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因高铁血红蛋白为棕褐色,故患者皮肤粘膜呈青紫色。
这种经由肠道细菌作用形成的紫绀称为肠源性紫绀。
高铁血红蛋白中的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加之血红蛋白分子中的四个二价铁中有一部分氧化后还能使剩余的与氧的亲和力增高,导致曲线左移,使组织发生缺氧。
9.初入高原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血氧指标有何变化?
初人高原引起缺氧,缺氧时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代偿性反应:(1)心输出量增加;(2)肺血管收缩;(3)血流重分布;(4)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增加。
损伤性反应(l)肺动脉高压;(2)心肌舒缩功能降低;(3)心
失常;(4)回心血量减少。
血氧变化: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饱和度降低,氧容量正常,动静脉氧含量减小
10.低张性缺氧时心血管系统有何变化?为什么?
低张性缺氧时循环系统的变化:代偿性反应:(1)心输出量增加。
机制:1)心率加快;
2)心肌收缩力增加;3)回心血量增多。
(2)肺血管收缩。
机制:1)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介导的细胞内钙升高;2)缺氧时对肺血管内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合成和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其中缩血管物质增多占优势;3)肺血管α一肾上腺素受体密度较高,交感神经兴奋时肺小血管收缩。
(3)血流重分布。
机制:1)心脑产生大量的乳酸、腺苷等扩血管物质,从而增加了心脑的供氧供血量;2)缺氧引起心脑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的Kca和KATP开放,细胞内钙减少,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3)皮肤、内脏、骨骼肌和肾脏的血管a-肾上腺索受体密度较高,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较高,供血量减少。
(4)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增加。
机制:缺氧诱导因子-1产生增多,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基因的表达。
损伤性反应:(1)肺动脉高压。
机制:缩血管物质增多、交感兴奋和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介导作用。
(2)心肌舒缩功能降低。
机制:1).ATP生成减少2).心肌细胞膜和肌浆网钙转运障碍3).RBC代偿性增多,血管粘滞度增加,射血阻力增加,4)心肌收缩蛋白破坏(3)心律失常。
(4)回心血量减少
11.血液型缺氧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1)原因:
①贫血,血红蛋白量减少,结合氧减少
②一氧化碳中毒
a.hb与CO结合形成HbCO,CO与Hb的亲和力是02与Hb的210倍
b. 氧解离曲线左移
③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亚硝美鍪筝羹)
Hb - Fe2+ →(亚硝酸盐)→ Hb - Fe3+
正常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变性血红蛋白)
高铁血红蛋引起缺氧的机制:
a.三价铁与羟基牢固结合,失去携氧能力
b.当Hb分子中的4个Fe2+有一部分被氧化成Fe3+后,未被氧化的Fe2+与氧的亲和力↑,氧
离曲线左移Hb02释放氧减少;
④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Hb释放02减少
(2)机制:Ca02↓→毛细血管平均P02↓→与组织细胞的氧分压差↓氧向组织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