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新教材课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精讲多练

合集下载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学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复杂历史事件的理解困难、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对于理解困难,我将通过具体案例和史料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参与积极性不高,我将设计互动环节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进行教学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媒体资源
在本节课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和在线讨论平台等资源。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历史图片和视频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在线讨论平台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学习空间。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历史故事作为导入。故事的主角是袁世凯,讲述他从一个普通士兵崛起为北洋军阀领袖的传奇经历。故事情节紧张刺激,充满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介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格局,解释军阀割据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政治局面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接着,我会讲解经济状况,通过分析史料,让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困境。最后,我会介绍文化特点,以新文化运动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其背景和意义。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 原因: 时间
国别
减少比例
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扫除了政治上封建束缚和障碍; 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 ②南1京91临5年时与政1府91成4年立相后比,欧鼓洲励列兴强办实业约;1/5
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 ③一1战9期18间年与,一西战方前国相家比 忙于英欧国战,暂时1放/2松了对中 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 国的经济侵略;
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军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政府海陆军大元帅
——孙中山
三、“商人”的活跃
张謇的志向? “实业救国”
材料一: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
工8月业)公注司册年的别工表业》公,司战,前共(计1914146年 个,近代民材族料工二业张謇出欧现洲“列短强暂对春华天商”(品1输91出2—表1919)的
(1)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2)1913年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 (3)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 制为总统制。 (4)1914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 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一、“强人”的倒逆
2.对外:出卖国家利益
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置于 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1915年 5月25日被迫签订了“中日民四条约” 。
1917 结果:上演了12天的复辟丑剧
思考:如何形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局? 列强干涉、政原因权:更段把迭持、北京社政会权后动,荡拒绝恢复临时 “张勋复辟”
约法、国会;孙中山号召护法
护法 运动
19171918
经过:孙到达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孙 就任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
吾敢断言:
,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
《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 其存废为吾国早当解
决之问题……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载《新青年》第2卷第3号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 ,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北洋军阀的统治
(民国初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末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
1912年 1916年 1919年
1928年
袁世凯 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时期
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 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种结果,后 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与专制之争 斗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
旧理论、旧政治 旧艺术、旧宗教
旧文学
德先生(民主) 赛先生(科学)
新文学
思想革命
+
文学革命
推动思想文化革新,解放思想
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寻找信仰的同时形成了百家争鸣。…… 诸多主义在论争中起落,展示了百舸争流的绚丽境界。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开展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 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 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 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 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 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法规等达9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
《公1司.中条例华》民《公国司建注册立规扫则》清《政商治人通束例缚》《,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
法》……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共22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共22张ppt)
法统 》治

国中 民华 党革 解命 散党
成 立
中 华 民 国 约 法
《护中 青国日 年运民 杂动四 志条 》约
取《 消新 帝青 制年

庭护参 院法加 之运一 争动战


课程标准: 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新文化运动及其影响。
【概念解读】:北洋军阀
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
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
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
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
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1912年
1916年
1928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时期
乌云蔽日,共和蒙尘
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 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新文化运动,正李大钊所说,“不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 的”,而是以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历史发展为基础,“应 经济的新状态、社会的新要求发生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民国新象——经济、社会生活、思想、外交有变化
3、思想新方向——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背景
①政治上: 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1915.5
袁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任期十年, 可连选连任
1914年底 袁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1914.5 袁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为总统制
1913.11 袁解散国民党 1913.3 “宋教仁案” 1912.3.10 袁北京就职
民主
探究任务二:根据教材和材料总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特点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914年底发布 《修正大总统 选举法》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材料5 “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 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申报》时评
2.军阀割据
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代表 冯国璋 段祺瑞 张作霖
支持国 英、美
日本 日本
南京解放
清末,辽宁、河北、山东等北方沿海各省统称为北洋。李鸿章曾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 臣,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属北洋大臣节制。李鸿章 死后,袁世凯接其职,军队称为“北洋军”。1912年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总统,在北京建 立起北洋军阀政府,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 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1928年张 学良“东北易帜”北洋政府统治结束,历时16年。
1913年刺杀 宋教仁
1913.7二次革命
1913年11月, 袁世凯下令解 散中国国民党
1914年5月公布 《中华民国约 法》,改责任内 阁制为总统制
1915.12-1916.7
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 护19国15战年争10月
消帝制,恢复中华民
袁世凯当上
国年号,不就死去。
皇帝
1915年5月25日被 迫签订不平等的 “中日民四条约”
以恢复国会
段祺瑞之 率兵入京,
临时约法》, 和维护《中
间“府院 拥清废帝溥
拒绝恢复国
华民国临时
之争”
仪复辟。

约法》为标

中国参战
(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参战:1917年8月14日,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 十 几 万 名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以教材为蓝本、2017年版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周锡瑞《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一书中叶崇质及其堂兄叶崇榘的人生经历串联本课内容,即以叶家这一“小切口”展示民初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的“大历史”。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人是历史的载体与见证,基于此,本课从叶崇榘从政被杀,叶崇质弃政从商及其生活与思想的趋新而保守构建起本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全景,以叶家一代人的人生经历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叶家沉浮的历史情境中,感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曲折。

教学背景分析(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属于教育部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上承第六单元第19课《辛亥革命》,下启第七单元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主要有四个子目: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编者意图从以上四个子目展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全景。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控制了中国政权:政治上,袁世凯专制独裁,而袁氏逝后,北洋军阀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繁荣而短暂的春天;伴随着辛亥革命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与习俗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而在思想上,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促使激进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意图建立民主共和耐以生存的文化基础。

但是,北洋时期共和制在现实面前的苍白无力,政治上的种种乱象,预示着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风暴即将来临。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内容初中阶段分见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三课简要介绍了二次革命、袁氏复辟、护国战争、军阀割据、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概况、民初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知识点,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而护法运动作为第11课课后知识拓展处理。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共27张PPT)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共27张PPT)

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 主义革命奠定基础(五四运动)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2.民国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改用阳历;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
朝官场的称呼。
1
◎清朝服饰集锦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原因
材料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 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 ,果能巩固无虞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4.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形势图
(1)原因:张勋复辟帝制失败后,冯国璋
代段祺行瑞大公总然统破职坏权1,《段中华祺民瑞国就临任时国约务法总》理。,但拒
绝恢复国会。 (2)开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
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 国军政府”。
(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 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
(1)原因:
经济①的内发部展原提因供:了中一华定民条国件建;立南,京扫临除时了政政府治成立上后的一,些鼓1束励缚民和间障兴碍办,实为业中;国群众资性本反主帝义
爱国斗争的推动,特别是1915年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②外部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
【历史趣闻】末代皇帝“被”离婚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后,派兵
将溥仪赶出皇宫。1925年3月淑妃文秀等随溥仪到天津 居住,1931年8月文秀从天津静园出走,住进宾馆,通 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溥仪不愿闹到法庭,遂经双 方律师交涉决定“私了”,由溥仪付给文秀5.5万元赡 养费。溥仪被迫答应离婚后,为挽回面子,于9月在京、 津、沪报纸上发布广告,刊登“上谕”:“淑妃擅离 行园,显违祖制,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六单元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六单元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9·湖北黄冈期末)1913年,孙中山试图改同盟会为中华革命党,要求重新登记的党员履行按手印仪式,并向其宣誓绝对服从。

这表明其( )A.缺乏真正的民主意识B.试图改组同盟会为中华革命党C.革命思想出现了倒退D.希望强化革命的领导力量解析:D 由“试图改同盟会为中华革命党,要求重新登记的党员履行按手印仪式,并向其宣誓绝对服从”可得出对革命领导力量的强化,与民主并不冲突,故选D项,A项错误;改组同盟会为中华革命党是表象,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进步,不是倒退,排除C项。

2.徐中约指出:“革命与国民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B.民国时期一无可取之处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D.相对于推翻旧制,建立新制更难解析: D 革命后由于新制度难以建立,故出现痛苦与失序,说明了相对于破旧,立新更难,故D项正确,A、B、C三项说法错误。

3.(2019·福建龙岩期末)1917年12月,北洋政府税务处宣布:“以后凡属手工所织之布,除仍照按由海关征收每百斤出口正税银1两外,其应纳50里内常关税项应予一体豁免。

”这一规定旨在( )A.促进自然经济瓦解B.保护国货市场竞争力C.改善对外贸易环境D.推进民族工业近代化解析:B 根据材料“以后凡属手工所织之布,除仍照按由海关征收每百斤出口正税银1两外,其应纳50里内常关税项应予一体豁免”可知,北洋政府为手织布减轻税收,有利于手工织布业的发展,保护国货市场竞争力,故选B项;根据材料可知北洋政府为手织布减轻税收,有利于手工织布业的发展,有利于自然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根据材料给予手工所织之布贸易保护不利于改善对外贸易环境,保护手工业品不利于近代化,排除C、D两项。

4.阅读下图《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1)大权独揽 ①1913 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 ②1914 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 总统制 ; ③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2)出卖国家权益 1914 年8月,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 ”要求。 1915年5月25日,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又称《中日北京条约》)。 (3)复辟帝制 ①1915年8月,袁世凯的宪法顾问古德诺以及筹安会,都积极为复辟帝制营造舆论; ②10月6日,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 ③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 1916 年为洪宪元年。 2.维护共和的斗争 (1)1913 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 中华革命党 ,武力讨伐袁世凯。 (2)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①1915年12月,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②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③袁世凯于1916年3 月22 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 年号。 【名师批注】1.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原因 (1)革命派反封建不彻底及其自身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2)民国初年的国民熟悉帝制而陌生共和。 (3)国家的现实状况亟需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央政权。 (4)古德诺等人对帝制的大力鼓吹。 (5)帝国主义为了自身利益而支持袁世凯称帝。 2.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1)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使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 (3)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军阀混战局面的形成 (1)原因 ①袁世凯死去后,北洋军阀中缺乏一个能够统驭整个北洋派的人; ②帝国主义的支持。 (2)表现: ①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②皖系的段祺瑞 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 ③奉系的张作霖 ,以日本为靠山,占据午 东北三省 ; ④先后爆发直皖、直奉军阀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 2.中央政权的变更 (1)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为了使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国会,会议进展并不顺利。 (2)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 ; (3)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4)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3.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参战: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 方面。 (3)结果: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 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 【名师批注】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及特点 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2.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 (1)政治 ①实行军阀官僚的对内专制统治,对外大肆出卖国家权益,军阀割据混战,社会黑暗,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祸害。 ②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2)经济: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上欧战期间西方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 (3)思想 ①大力提倡“尊孔复古”思潮,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理纲常。 ②西方各种思潮被广泛介绍到国内,新式教育、新式学校开始出现、推广。 (4)社会习俗: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剪辫、放足、废除跪拜等。

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1)原因:①中华民国建立;②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③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2)表现:纺织、面粉 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荣宗敬、荣德生 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3)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2.社会生活的变化 (1)原因:①共和政体的确立;②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各方面除旧布新。 (2)表现: ①改用阳历; ②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 的法律; ③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3)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了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开始标志:1915 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2 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 2.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3.代表人物: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钱玄同等。 4.主要内容: (1)拥护“德先生”( 提倡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2)拥护“赛先生”( 提倡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文学革命。1917 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以白话文 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5.影响: (1)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 (2)提出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使这场运动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 (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 与科学 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名师批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基础(最大功绩),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2)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5)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局限性 (1)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 (2)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3)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4)从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来看,新文化运动并未根除中国根深蒂固的专制集权制度。 【素养解读】从核心素养角度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评价 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从“家国情怀”角度体会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1)开启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斗争的序幕,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各种新思想不可遏制地涌流、传播。 (3)中国的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1)由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化倾向。 (2)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使儒家思想受到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打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3)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远未完成,革命必须向新的阶段发展。

【重点突破】 1、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的特点 (1)北洋军阀各派系都有一支军队,并视其为私产。他们靠着这支军队起家走上中国政治舞台,继而又靠扩充军队去实现更大的政治野心。 (2)北洋军阀各派系都各自占据着一块地盘。军阀割据地区形成“独立王国”,它的存在是这一时期中国分裂的基础。 (3)北洋军阀各派系都有帝国主义作为靠山。帝国主义为扩大对华侵略,竟相在中国扶植军阀势力。各派军阀为求得帝国主义“主子”的支持,都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和各种权益。 (4)北洋军阀各派系都是封建主义者。军阀们在政治上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在文化上大搞封建复古主义,在思想上表现出浓厚的封建地方主义、宗族主义、皇权主义色彩。 (5)北洋军阀的统治方法都极端残暴而且愚昧。各派军阀依恃武力,实行军事独裁统治。他们横征暴敛,草菅人命,穷兵黩武,争城夺地,罔闻国计民生,不顾人民死活。 2、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1)特点 从产生发展看 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从诞生环境看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从地域分布看 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从经济结构看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从经济地位看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从发展历程看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意义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政治上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戊戌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思想上 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时空坐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