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桥文化探究
绍兴桥文化

绍兴桥文化桥文化是越文化的一部分。
绍兴是中外闻名的桥乡、桥都。
"万古名桥出越州"《山湖处处.续越州吟》,这是确实无误的事实。
桥是最基本的交通设施,有了桥,绍兴水乡因河流阻隔而分割的地区形成了一个整体,使深壑巨谷因溪流奔泻而相见不相通的山村互通往来。
它促进了生产发展,社会进步,为人民生活带来了方便和欢乐,因此建桥修桥是民众的呼声,是繁荣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反过来说,一座座桥又如一座座历史丰碑,展示着绍兴各个时期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实力,它不仅作为一种建筑物,生产与生活必需品出现于以及各地的民俗风尚伦理道德等,这种以桥的物质外壳与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结社会,而且在它的身上又体现了桥梁科技、桥梁美学、咏桥颂桥的各种文艺样式合,便构成了绍兴的桥文化。
绍兴桥文化的特色是非常鲜明的。
它是大众的文化,桥由大众建造,大众保养,大众使用,桥文化也由大众创造,大众欣赏,大众发展;离开大众,无所谓桥,也无所谓桥文化。
它是实用文化。
桥是实实在在的客观构建,因此以它为载体的文化也是可视可闻可感可使用的文化,不仅当代人受其恩泽,而且后人也得其实惠。
造福于子孙。
桥文化是不断创造的发展中的文化。
桥是静止的,但使用它、歌咏它、观赏它的人是不断的、五湖四海的,有人用诗画描写;有人用影视表现它,有人用桥饰美化它,有人用故事传播它,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桥文化的积淀越来越丰厚,这是桥文化无限生命力之所在。
桥文化是一种多功能的综合文化。
它是实体物质与抽象意念结合的产物。
在桥这个实体上产生了某种文化意念又由这个文化意念丰富和提高了桥这一实体价值。
而且绍兴的桥与酒、茶、兰相比又有实体存在时间长、历史印记明显的特点,由此产生的价值趋向就不仅只是桥的本身而是产生了某种社会效益因此不少桥成了历史研究的标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和实际材料,这是为当初造桥所意料不及的。
绍兴桥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多种形式的特点,不是内容单一停留在某一层面上的文化,它的丰富性和综合性为人们所惊叹。
江南水乡古桥文化景观 空间解译与特色认知研究——以绍兴安昌古镇为例

夏富村青山绿水的自然独特性,用人们心底里富于田园风光和浓厚乡情的乡村意向,激发城市游客追寻归属感,回归原始家园生活、前往乡村的原动力,从而使夏富村的旅游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
3.3 重视外来年轻人群体,培养乡村知名度扩散的活名片年轻人群体既是未来旅游消费的主力,也是自媒体传播的活跃阅读者和信息发布源头。
尤其是高校为代表的省内外来韶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每年来去不同的生活区域,带来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效果应该加以重视。
除了年轻人本身的旅游消费以外,对于知识水平整体较高的大学生而言,其专业所学和丰富的媒体创作潜力,对于本地的旅游景点而言也是一种有效的传播资源,并能弥补乡村旅游景区媒体创作人才的不足。
然而从调查数据看,夏富村在高校学生的认识中还相当陌生,这意味着当前针对年轻人的宣传明显不足。
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开展一些吸引年轻人参与的传播活动,鼓励他们用文字、影像和多种媒体形式去记录古乡村的现实魅力。
重视年轻人群体的措施在于使之长效化,这样即可随着每年学生的更替,为夏富村的知名度传播注入鲜活的力量。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EB/OL]. http:///ztzl/yhwj2017/zywj/,2020-09-10.[2] 百度百科.夏富古村[EB/OL]. https:///item/%E5%A4%8F%E5%AF%8C%E5%8F%A4%E6%9D%91/17263274?fr=aladd in#3,2020-09-10.[3] (美)舒尔茨等.整合营销传播[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69.[4] 刘英杰.沈阳市旅游景区知名度、美誉度调查[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24):6-7.[5] 蔡雯,王学文.角度·视野·轨迹——试析有关“媒介融合”的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9(11):87-91.[6] 刘群.融媒时代家庭题材电视剧的特点与传播意义[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0(07) :82-85.江南水乡古桥文化景观空间解译与特色认知研究——以绍兴安昌古镇为例王 涛1,傅盈盈1,严梦雨2,徐智慧1(1.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 绍兴 312030;2.浙江省章水镇人民政府,浙江 宁波 315161)[摘要]古桥是江南水乡的核心标志和独特魅力所在。
《绍兴古桥文化欣赏》课件

03
古桥数量众多
绍兴地区拥有众多历史悠 久的古桥,其中一些已被 列为国家级或省级文物保 护单位。
保护措施不断完善
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古桥保 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和 法规。
修复工程持续进行
针对受损或年久失修的古 桥,政府和民间组织积极 开展修复工程,力求保持 其历史原貌。
绍兴古桥的传承方式
古桥的特色,也满足了游客的视觉需求。
03
CATALOGUE
绍兴古桥的文化内涵
绍兴古桥与文学艺术
文学中的绍兴古桥
许多文学作品中对绍兴古桥进行了描绘和赞美,如《雨巷》 中的“雨巷诗人”戴望舒,以“雨巷”和“古桥”为背景, 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深深眷恋。
艺术中的绍兴桥常常作为重要的元素 出现,展现了其独特的建筑美和历史韵味。
绍兴古桥种类繁多,包括平板桥、石拱桥、廊桥等,每种桥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
平板桥多用于小河小溪,结构简单,如著名的八字桥;石拱桥则多用于大河,能够承受较大 的水压,如著名的广宁桥;廊桥则集桥、亭、廊于一体,为行人提供遮阳避雨的场所,如著 名的柯桥。
绍兴古桥在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价值,许多古桥上的石刻、木雕等都体现 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审美情趣。
在历史事件中,绍兴古桥常常扮演着 重要的角色,如明清时期的商贸往来 、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等。
见证历史的古桥
许多绍兴古桥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是 历史的活化石。通过对这些古桥的研 究,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上的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04
CATALOGUE
绍兴古桥的保护与传承
绍兴古桥的保护现状
01
02
绍兴古桥的旅游产品
古桥观光游
绍兴的桥文化

绍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古称越国。
境内水道纵横,有水乡水城之誉。
因水而有桥,因桥必有公里,平均每0.0231平方公里就有桥一座,与世界闻名的水城意大利威尼斯相比较,为该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桥梁密度的45倍(该城面积为567平方公里景,美名桥乡。
据清光绪癸巳(1893)绘制的《绍兴府城衢路图》所示,当时城内有桥梁229座,城市面积为7.4平方,当时有桥378座,现仅存桥76座),为清末时苏州城内桥梁密度的2倍(苏州城内面积21平方公里,清末有桥310座),石桥连街接巷,五步一登,十步一跨,真可谓是“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
绍兴桥梁量多面广,据1993年底统计全市有桥10610座,誉为“万桥市”。
在这众多桥梁中,古桥占有很大比例,是国内保存古桥品类、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自适应于小江小河的木梁桥、木拱桥,到适应于大江大河的浮桥继而发展到石梁桥、三边形桥、五边形桥、七边形桥、半圆形石拱桥、马蹄形石拱桥、椭圆形石拱桥及至跨入当今世界先进拱圈结构的准悬链线拱桥,构成了一个极完整的古桥系列,成为中国古代桥梁发展,演化的一个缩影,被称为中国的“古桥博物馆”。
在全市现存的604座古桥中,宋以前古桥13座,明以前古桥41座,清代重修、重建、新建的古桥550座。
按材料与结构分:有古木桥(包括木梁桥、木拱桥)10座,石梁桥(包括三折边桥)348座,石拱桥(包括多折边拱、半圆拱、马蹄形拱、椭圆拱、准悬链线拱)241座,多桥型组合桥4座,纤道桥1座。
绍兴古桥不仅类多面齐,而且许多桥取得了国内“桥梁之最”称号:国内现存最早的城市桥梁---宋代八字桥国内仅有的唐代特长型石梁桥---纤道桥国内仅有的连续三孔马蹄形拱桥---泾口大桥国内首次发现的准悬链线拱古桥---玉成桥,迎仙桥国内折边桥数量之最这些“之最”说明绍兴古桥不但品类齐全,而且在桥型、建桥工艺、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当时时代的高峰。
绍兴古桥所具有的环境布局美、结构装饰美和桥楹诗文美,构成了特有的水乡交通景观。
绍兴古桥

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河姆渡文化时期,古越先民就在小河上搭建了用以渡人的木桥和竹桥。
那时已有较大较长的独木舟,“横舟为梁”的浮桥也应运而生。
相传,夏禹治7kl刊-曾遗履于该地,故人们在此建“夏履桥”以纪念大禹治水之功。
这个传说未必准确,但那时已有桥梁的事实不可否认,在河姆渡遗址地发现的7000年前的干栏式建筑即可佐证。
这种干栏式建筑跨越水面,应为干栏式木桥。
远古木桥中有文字记载的是百官桥。
百官桥又名舜桥。
六朝方志中的《会稽地志》载:“舜桥,舜避丹朱于此,百官候之,故亦名百官桥。
”它传诵了一个“得人心者得天下”的故事。
后来,历代都把百官桥叫做舜桥并称其为“天下第一桥”。
春秋越王桥春秋战国时期,会稽是越国的国都。
2000多年前,越国被吴国战败,越王勾践屈当奴仆,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打败吴国。
绍兴建有很多与越王勾践有关的桥。
例如:上虞的炼剑桥,是以勾践在此练剑而名,纺车桥,因勾践夫人亲自纺绩而名。
再如城东的灵汜桥,《舆地志》载:“山阴城东有桥名灵汜,吴越春秋勾践领功于此。
”此桥在明、清绍兴志书中多次记载,清乾隆时尚存。
还有诸暨的千秋桥、万岁桥,明代骆文礼《千秋桥记》:“俗传勾践隐居句乘山,嗣君率众朝觐,即命架桥二所,日千秋、日万岁。
”当时青铜冶铸业已较为发达,开采和雕琢石料的能力增强,出现了用石柱,石粱,石拱面等石料构筑的石梁桥。
秦代东湖秦桥相传秦始皇巡视大越时放马于绕门山,后来人们为纪念始皇这一盛举,在今天的东湖上建造了秦桥。
饶有趣味的是,此桥上竟然题有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闻木樨香乎?知游鱼乐否?”这副对联涉及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典故。
一是木樨香之典。
《罗湖野录》记载:“黄鲁直从晦堂和尚游时,暑退凉生,秋香满院。
晦堂日:‘吾无隐,闻木125—达129里,约为当今杭州西湖的30倍。
偌大的鉴湖必须要有泄水设施,于是,中国最早的闸桥产生了。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时“沿湖开水门69所,下溉田万顷,北泻长江”。
绍兴古桥建筑结构与美学特征的分析

绍兴古桥建筑结构与美学特征的分析引言:绍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以其独特的古桥而闻名。
古桥作为建筑中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美学特征。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绍兴古桥的美学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探讨绍兴古桥在建筑结构以及美学特征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1.绍兴古桥概述绍兴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众多的古桥而闻名。
这些古桥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这座城市丰富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绍兴的古桥建造始于宋代,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和修复,形成了独特的桥梁风格。
它们广泛分布在城市的河道、湖泊和运河上,构成了绍兴城市景观中重要的一部分。
绍兴古桥的设计精美,结构稳固。
其中一些桥梁采用了石拱桥或石牌楼的形式,以增加其美观性和装饰性。
许多桥梁上还刻有精美的石刻或雕塑,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风貌。
绍兴的古桥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每座桥梁都有其独特的名称和背后的故事,使人们更加亲近和热爱这座城市。
这些桥梁都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吸引着许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欣赏和记录。
绍兴的古桥体现了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也成为了绍兴的一张名片。
它们是绍兴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感受和了解这座城市的窗口之一[1]。
本文通过对桥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古桥在造型设计、线条流畅度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方面体现出独特的美感。
此外,古桥上的雕刻和装饰元素也是其美学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和艺术价值。
2.绍兴古桥的建筑结构2.1 折边拱桥折边拱桥是绍兴古桥的一种建筑结构,也是中国传统桥梁建筑的代表之一。
这种桥梁以其独特的折边形式和美观的拱形结构而被广泛采用。
折边拱桥的特点是桥身呈扇形,由多个相连的等边三角形组成。
这些三角形构成了桥面和桥墩的主要结构。
每个三角形都有一个折边,使桥梁的外形呈现出一种曲线美感。
在桥梁的两侧,通常还会有石砌的栏杆或雕刻的石雕,增加了桥梁的装饰性和观赏性。
绍兴桥文化

绍兴桥文化绍兴桥文化十五年前曾匆忙到过绍兴,那时走马观花只看过大禹陵和兰亭,对绍兴的街道也是乘车穿城而过,对一个过客,而且是匆忙的过客,绍兴基本上没有留下什么印像,仅仅把他当作众多的普通江南水乡中的一员。
十五年后的今天,我携亲朋好友慕名专程赴绍兴作深度自由游。
慕名绍兴,不是因为鲁迅的百草园,也不是冲着孔乙己的茴香豆,更不是想品尝咸亨酒店的女儿红,而是要感受这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零距离接触那灿若繁星、千姿百态的众多古桥,深刻领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桥文化。
绍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水秀丽,人杰地灵。
他不仅是江南著名的水乡,而且是江南最负盛名的桥乡。
绍兴古称越国,境内水道纵横,湖泊密布,有水乡水城之誉。
由于绍兴家家临水、户户邻桥,所以其间石桥连街接巷,形成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镇,无桥不成村,无桥不成路。
若说水道是绍兴的血脉,桥却是这座城市的骨!当我们乘船来往穿梭于各桥洞之间,仿佛有一种进入时光隧道的意韵;桥头高耸,石阶层递,当我们拾级而登之时,耳边依稀回荡起深沉的历史音韵。
每一座古桥,都在述说着一段历史,都有着一段精美的传说和故事。
绍兴自古多桥,有诗为证:“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垂虹玉带门前事,万古名桥出越州”。
据清光绪年间(1893年)绘制的《绍兴府城衢路图》所示,当时城内有桥梁229座,其造型优美多姿,各具特色。
它们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古朴典雅,可称得上是建筑艺术的杰作。
其桥梁密度也堪称世界之最,是世界闻名的水城意大利威尼斯的45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也是国内著名水乡苏州的2倍(清末时期)。
现在随着绍兴城市扩容,桥梁更是量多面广,据1993年统计,全市有桥10610座,誉为“万桥市”。
在绍兴众多桥梁中,古桥占有很大比例,是国内保存古桥品种、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在全市现存的604座古桥中,宋以前古桥有13座,明以前古桥有41座,清代有550座。
绍兴古桥具有的环境布局美、结构装饰美和桥楹诗文美,构成了特有的水乡交通景观,也沉淀出厚重的历史桥文化。
绍兴古桥:城市灵魂与文化之美

文
统计。据清光绪癸巳(1893)绘制的《绍兴府城衢路图》所示,当时城内有 桥梁 229 座,平均每 0.0231 平方公里就有桥一座,与世界闻名的水城意大利
化
之 撰
美文 杜 思 源
/
威尼斯相比较,为该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桥梁密度的 45 倍,为清末时 苏州城内桥梁密度的 2 倍。城内石桥连街接巷,五步一登,十步一跨,谓之“桥 乡”“桥都”乃是名至实归。 据 1993 年底统计全市有桥 10610 座,故有“万 桥市”的美誉。在这众多桥梁中,古桥占有很大比例,据专家考证,绍兴是 目前我国国内古桥保存数量最多、桥型系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为国 内其它地区所极其罕见的,从小江小河木桥到石梁桥、三边形桥、五边形桥、 七边形桥、半圆形石拱桥、马蹄形石拱桥、椭圆形石拱桥,再到跨入当今世 界先进拱圈结构的准悬链线石拱桥,甚至还有一种拱梁结合的多孔桥型(图
绍兴古城之美,美在古桥遗存遍布,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走在古 城内,家家临水,户户邻桥,宛如一座水上之城。随处可见的是那一幅幅以 河为畔、枕桥而居的诗意画面,依水而居,水桥相依。一座城市,因水而灵动, 因桥而闻名,也成为绍兴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灵魂”,美不胜收,令人流 连忘返。据专家考证,绍兴是目前我国国内古桥数量最多的地区,也是桥型
1),构成了一个极完整的古桥系列,成为中国古代桥梁发展、演化的一个缩
影。据统计,在绍兴全市现存的 604 座古桥中,有宋以前古桥 13 座,明以前
7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桥 41 座,清代重修、重建、新建的古桥 550 座,可以说绍兴是中国古桥种类之集大成者, 堪称“中国桥梁博物馆”。
绍兴因桥而名,在于古桥文化源远流长,历史底蕴深厚,堪称绍兴这座城市文化的“文 脉印记”和“基因密码”。绍兴自古东南形胜,文化昌盛,是大运河文化带和“唐诗之路” 的必经之地,历史上无数的名人墨客为稽山鉴水留下了诗画传奇和经典故事,其中大量与 桥有关。咏桥诗、桥楹联、桥谚民俗等数不胜数。如曾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的唐代诗 人元稹(779-813),在《寄乐天》云:“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 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写的就是《嘉泰会稽志》记载绍兴城内最早的桥“灵汜桥”。 南宋陆游(1125-1210)在他留下的 9000 多首诗歌中有百余首是咏桥诗,涉及 30 多座绍兴 古桥,如《五云桥》中“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即事》中“柳桥东岸倚 筇立,聊借水风吹宿醒”等千古佳句。我国著名古园林建筑大师陈从周教授曾经写过许多 桥诗,如他在《越州吟》“玉带垂虹看出水,酒旗招殿舞斜阳,越州佳处无人会,那得桥 乡兼醉乡。”作者还自注:“余谓水乡桥乡醉乡兰乡,唯绍兴得之。”可见绍兴古桥文化 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兴桥文化探究一、课题的提出绍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水秀丽,民风醇厚,人杰地灵,但这些内容真正让学生亲自去接触探究的还没有。
学校开设了综合实践课后,本人任教的二(5)、(6)班就以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研究内容,我们先讨论了几个备选探究项目,如:绍兴名人研究,绍兴酒文化研究,绍兴民间文化研究,绍兴饮食文化研究,绍兴旅游文化研究,绍兴桥文化研究。
由于绍兴家家临水,户户邻桥,所以其间石桥连着街,接着巷,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村,无桥不成镇,无桥不成路,别有一番风韵,越州石桥之多,堪称天下第一。
有诗云:人人争说江南好,多少风光系客情,一语先生须记录,水乡总是赖桥名;结合第三册第一课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根据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原则,最后决定以“绍兴桥文化探究”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指导学生选择子课题,指导研究方法1、听诗歌朗诵:绍兴,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绍兴,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2、欣赏毛阿敏演唱的歌曲《找回鉴湖》,观看空中鸟瞰绍兴的电视画面。
3、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谁知道,我们绍兴有多少座桥?”安静片刻后,大家议论纷纷:“几十座”、“一百多座”、“几百座”、“几千座”……最后的结论是:“说不清”。
4、老师问:那么结合学过的课文《中国石拱桥》,大家想不想研究一下绍兴的石桥呢?”“想,那当然”学生齐声回答。
“大家具体去研究桥的哪些内容?”课堂上又热闹起来了,“我们可以调查一下桥有多少座?”“哪座桥最古老?”“哪些桥的造型优美?”“还有桥的哪些传说?”“绍兴桥乡是否名副其实?”等等。
5、老师小结说:“刚才大家讲得很好,均可作为探究的问题,我们把绍兴桥文化探究为总课题,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作为子课题,进行探究。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愿组合,选定子课题进行研究,子课题的内容有:①绍兴有多少桥②关于绍兴桥的传说③绍兴的古桥之最④绍兴的桥名研究⑤绍兴桥乡的追溯⑥绍兴桥的作用特点⑦绍兴桥的造型结构⑧古纤道的历史变迁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研究绍兴桥文化,进行调查、搜索有关资料的几条途径:(1)自己出去调查,寻找桥,并观察桥的形状,结构,拍摄照片,记下桥的名称。
(2)向桥附近的老人询问有关桥的传统。
(3)到图书馆、书店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特别是绍兴有关的乡土教材。
(4)向家人、亲戚朋友打听,上网查找资料。
三、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各子课题组在组长的负责下,互相分工合作,干劲十足。
有的同学在家里的书柜中查找资料,有的同学结伴而行到书店、图书馆查阅资料,有和父母一起坐车到处查看的,也有个别发动家人,亲友一起调查研究的,有瞄准目标专程调查研究几座桥的,也有骑自行车一起拍摄一起沿国道线(柯桥段)寻找桥的,有按照绍兴地图查找桥的,也有上网搜索的……,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调动了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中比较典型的例子:1、(袁剑)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组内同学一早骑着自行车从钱清浮桥出发,沿国道线一直骑到柯桥轻纺大道,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
每经过一座桥,至少拍一张照片,观察桥的形状,估测桥的长度,数清桥孔,记录桥名。
虽然腰酸腿痛,饥肠辘辘,但很高兴,因为一上午找到了二十多座桥。
2、(李晓燕)为了数清古纤道有115跨,数了两遍,为了弄清每跨的净跨数字,抽样查了15跨,从1.95——2.02米不等,桥面用三根条石拼成,宽1.5米,总长是386.20米。
自认为工作真可谓一丝不苟。
李吉同学在桥面上又蹦又跳,差点掉入河,平添乐趣。
3、(李佳颖)向其父亲厂里借了一辆小车,先到绍兴城市广场,看了一下桥的分布图,然后挑选了绍兴市区比较有名的几座去看了一下。
有八字桥、广宁桥、鲤鱼桥、大江桥、宝珠桥、画桥和题扇桥,采访了附近的一些居民,对桥既拍照又摄像。
4、(朱利庆)为了探究桥,我们全家总动员,我和爸爸、妈妈、舅舅、舅妈和表妹组成了一个课题组,我和舅舅到书店去找有关书籍,舅妈和表哥从因特网上下载有关资料,爸爸、妈妈从镇文化艺术中心的图书室借来了《绍兴古今谈》《绍兴百景图赞》《绍兴实用大全》等书籍,通过对那么多资料的筛选,选择了研究子课题——趣谈绍兴桥名,通过对它的研究来揭示绍兴深厚的文化积淀,感受古代绍兴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精神。
四、探究报告(小论文)写作指导实践请各探究小组,根据自己确定的子课题,对自己已经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围绕子课题的主题,突出中心、层次分明,写清其中的某一点,并用有关的材料来加以证明就是小论文。
一般可采用以下步骤:先集体讨论题目——列出提纲——筛选整理有用的资料——由一同学执笔写出初稿——课题组成员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由执笔者第二甚至第三四次写作,经过多次讨论完善最后定稿。
五、探究成果进行互相交流用小论文,墙报,照片,录象带等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分享劳动成果,评比探究结果。
1、第一小组:高佳佳同学发言《绍兴桥知多少》,光绍兴市区就有229座。
江桥、斜桥、长桥、画桥、红桥、香桥、八字桥、光相桥、广宁桥、题扇桥、探花桥、春波桥、状元桥、纺车桥、金斗桥、四板桥、都亭桥、杏卖桥、宝珠桥、鲤鱼桥、锦鳞桥、龙华桥、笔架桥、迎思桥、酒务桥、越王桥、昌安桥、永嘉桥、荷湖大桥、古虹明桥、大王庙桥、稽山门桥……一气呵成,如数家珍,全班鼓掌。
2、第二小组:方一超同学发言《绍兴桥名拾趣探究》①桥名中寄寓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祈祷吉祥平安之意:永贞桥、永丰桥、永安桥、永嘉桥、永和桥、广宁桥、观齐桥、太平桥、昌安桥、安宁桥、万安桥、广福桥、咸宁桥②同“龙”有关的桥:会龙桥、跨龙桥、梅龙桥、正龙桥、舆龙桥、龙华桥、泗龙桥③同“王”有关的桥:越王桥、拜王桥、涉王桥、太王庙桥、晋王桥④同“姓”有关的桥名:缪家桥、孟家桥、鲍家桥、杨家桥、潘家桥、沈家桥、章家桥、陈家桥⑤寄寓感激之情的桥:谢公桥、迎恩桥、承天桥、报恩桥、天佑桥、赐恩桥、赐福桥⑥同“大”有关的桥:大庆桥、大云桥、大木桥、荷湖大桥、皋埠大桥、柯桥大桥,泾口大桥3、第三组:陈婷同学发言《古色古香八字桥》绍兴最古色古香又有独特建筑风格引以为自豪的桥——八字桥。
《嘉泰会稽志·桥梁》载有“八字桥在府城东南,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可见,早在十三世纪初年,桥已存在了。
桥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由桥心向东下数级石阶,是一休息平台,到这里,桥势陡转,阶除分别从南北下,南面石级尽处,又是一座石板平板;由桥心往西,宽阔平坦的石级一直延伸到八字桥直街。
在石级上部的休息平台处,还有一道石级从南面盘旋而上与主桥相接。
石级底下,又生一洞,且容西侧无名小河穿过,并可通乌蓬小船。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陈从周现在曾说,八字桥是我国最早的“立交桥”。
八字桥处在三街三河的交错点上,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
一些专家学者常常结伴而来,有的考证研究,誉之为绍兴石桥的典范;有的提笔铺纸,形诸丹青,使其成了水乡独特的景点。
4、第四组:高吉祥同学发言《绍兴名桥与名人》绍兴许多名桥同名人有关,一座桥就有一个故事,所以绍兴的桥,仿佛是一部历史,耐人寻味。
查资料和采访记录桥有关的民间传说有:①夏禹治水遗履不蹑命名的夏履桥。
②朱买臣马前覆水拒前妻的覆盆桥。
③王羲之为老妪题书扇面的题扇桥。
④架住王羲之怒掷飞狐笔的笔架桥。
⑤陆游怀念恋人表妹唐婉的春波桥。
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经过而竖有“渊明鼓励”石碑的渊明桥。
⑦城北的大江桥是南朝江淹隐居之处。
⑧城北北海桥是唐代北海太守李邕经过的地方。
⑨鉴水中的杏卖桥是根据陆游“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句取名。
⑩观齐桥出自越王“一郡之政观于酒,一家之政观于齐”之句。
5、第五组:陈方霞同学发言《绍兴水乡一道亮丽风景——纤道桥》全国独一无二的,体现水乡特色的古纤道是萧绍运河上的一大奇观,它的美表现在整体上,路、桥、水、船浑然一体,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图。
它建于晋代惠帝时期(公元290——360年)运河两旁初为泥塘,经过多年整治,才建成便于纤夫背纤运舟的纤道路。
古纤道绵延近150华里,其主要地段在柯桥至钱清一带的运河上。
这里的运河分为一面临水,一面依岸和两面临水两种。
其中有一种纤道桥称为“铁锁桥”,在阮社太平桥至湖塘板桥一带的运河上即有两段。
清代《重修古纤道碑记》云:自太平桥起至板桥止,所有塘路以及宝、玉带桥,共计281洞。
现在两段,一段长502米,140桥孔,一段长377.4米,102桥孔,铁锁镇何,波澜不惊。
在千姿百态的古纤道石桥中,有一座单孔的石拱桥——荫毓桥,较为有名,它全长14余米,拱圈呈马蹄形,近似中国园林中的月洞门。
拱圈两侧镌有联语云:“一声渔笛忆中郎,几处村酤祭两阮”,蕴含了汉晋两代在这一带流动的著名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蔡邕(中郎)和“竹林七贤”阮籍叔侄的历史故事。
最为有名的是座落在阮社运河上的太平桥,它南北走向,桥长约50米,南端为拱桥,桥孔净跨径10米;北端为9孔,为净跨径3——4米的石梁桥,是一座拱桥和高低不梁想结合的多跨桥梁,大小船至此可分道通过。
桥上石栏雕刻精湛,对立石狮栩栩如生,一直为中外游客所喜爱和津津乐道。
6、第六组:庞彩燕同学发言《绍兴是名副其实的桥乡》最早的是越王勾践时的灵汜桥。
汉顺帝和永五年会稽郡太守马臻筑鉴湖时,建造三大斗门是把水闸和桥结合的闸桥,是我国最早的闸桥。
据清光绪癸巳(1893年)春所绘《绍兴府衙衢路图》所示,当时计桥229座,城市面积为7.4平方公里,平均0.03231平方公里中,就有一座桥,与世界闻名的水城意大利威尼斯相比较,为该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桥梁密度的45倍(该城市面积为567平方公里,当时有桥378座,现仅存存桥76座),为清末时苏州城内桥梁密度的两倍(苏州城内面积21平方公里,清末有桥310座)超过桥都“汉堡”。
据历朝来考证,绍兴自古以来有大小各类不同形式的桥梁达五千座之多,近人谓德国汉堡市有桥2125座,远过于威尼斯,而我绍兴古城,桥多倍于汉堡,称之谓“东方桥乡”迨非虚荣。
六、体会和思考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上,更是在如何获取知识上下功夫,它能使过去那种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索性地学习,探究性学习不仅重视探究所教的结果,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
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有很多感慨,“小作家”李燕说:“小河弯弯,桥洞圆圆,小船悠悠,一派水乡风光。
绍兴不愧为桥乡,看了一座座桥简直如走进了桥的博物馆。
”吴立成说:“在探究绍兴桥文化过程中,觉得绍兴的水美石美桥更美,深切体会到古代绍兴人民的勤劳智慧能干。
作为一个绍兴人感到无比自豪。
”施琴娣说:“在活动中我最难忘的是,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和辛勤劳动的艰辛及劳有所获后的喜悦。
”,施少锋说:“看到桥后我很激动,想马上写下来介绍给同学,但就是无从下手,感到了自己知识的有限,语言表达能力差,词汇的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