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在场发射器件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_李剑

合集下载

石墨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

石墨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

石墨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王浩【摘要】作为一种新材料,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物理结构特点和优异的应用性能,近年来石墨烯的应用研究占据重要的地位.综述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应用现状:综合分析其应用领域,由此分析石墨烯的综合价值和发展潜力,并根据石墨烯被确认的物理化学特性深入探讨其研究价值.【期刊名称】《精细石油化工进展》【年(卷),期】2018(019)005【总页数】4页(P51-54)【关键词】石墨烯;物理化学特性;应用;研究进展【作者】王浩【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石墨烯应用成果频频。

随着石墨烯应用的深入研究,石墨烯的物理化学特性也被进一步挖掘出来。

而前人的文章中也指出,关于石墨烯的研究成果,就关于它的文献数量来看,可以说是每天递增[1]。

而石墨烯本身,除了导电性、比表面积大等优越性能之外,更是因其原子级别的独特结构特性具有着量子性质的应用特性,如量子霍尔效应,使得其在导电性能微观层面上的表现更为独特。

本文通过对石墨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的介绍,深入分析石墨烯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对石墨烯目前的研究进行综合梳理,并且介绍其在材料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1 石墨烯介绍石墨烯,一般为单原子层结构,而特殊情况下,由于多维空间上形成的连接和接触,石墨烯本身的单层结构之间会形成一定的联系,形成第二种情况—多层石墨烯片层结构。

对于单层石墨烯结构,本质上为单层性质的石墨原子构成,但由于目前研究手段的有限性以及石墨烯单层晶体结构不同于其他晶体(晶体结构受热涨落影响而变化)的稳定晶体结构特性,目前人们似乎对其具体的结构尚且无法得知[1]。

也因为其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前人设计出一系列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实际上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

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

从微观结构上理解,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类似苯环结构)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其结构特征被称为莫比乌斯环拓扑特征 [2]。

石墨烯光电子器件的应用研究进展

石墨烯光电子器件的应用研究进展

石墨烯光电子器件的应用研究进展李绍娟;甘胜;沐浩然;徐庆阳;乔虹;李鹏飞;薛运周;鲍桥梁【摘要】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石墨烯因其卓越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及其与硅基半导体工艺的兼容性,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种独特的二维原子晶体薄膜材料,石墨烯有着优异的机械性能、超高的热导率和载流子迁移率、超宽带的光学响应谱及极强的非线性光学特性,使其在新型光学和光电器件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系列基于石墨烯的新型光电器件先后被研制出,已显示出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近期石墨烯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发现及太赫兹器件的研究进一步促进了石墨烯基光电器件的蓬勃发展。

综述重点总结近年来石墨烯在超快脉冲激光器、光调制器、光探测器以及表面等离子体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进一步分析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挑战及其发展趋势。

%Graphene has very significant optic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which attract enormous attention. As a unique two-di-mensional crystal with one atom thickness, it has high electron and thermal conductivities in addition to ? exibility, robustness and impermeability to gases. Its ultra-broad band optical response and excellent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make it a wonderful material for developing next generation photonic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The fabrication of graphene-based devices is compatible with the existing semiconductor process, which has stimulated lots of graphene-based hybrid silicon-CMOS (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applications. Here we review the latest progress in graphene-based photonic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ranging from pulsed lasers, modulators and photodetectors to optical sensors. Other exciting topicssuch as graphene surface plas-mons and their terahertz applications are also discussed.【期刊名称】《新型炭材料》【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28页(P329-356)【关键词】石墨烯;脉冲激光器;光调制器;光探测器;表面等离子体;太赫兹【作者】李绍娟;甘胜;沐浩然;徐庆阳;乔虹;李鹏飞;薛运周;鲍桥梁【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01 前言硅基光电子技术曾被寄希望于能够实现未来的超高速宽带数据通讯,然而,由于硅基器件目前面临着难以进一步微型化、集约化等问题,从而阻碍了其在高速、宽带数据计算和传输领域的应用。

石墨烯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石墨烯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石墨烯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1 石墨烯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石墨烯是一种具有罕见性能的单层原子层碳材料,2018年被国际认可并列入《国际材料科学与工程术语》,是一种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应用价值的新型功能性材料,其中很多应用前景令人振奋。

石墨烯技术产业目前在材料、仪器、制造及设备、电子零部件、电池及储能、高速隧道及地下管道、建筑材料、生物医疗、海洋技术、传感器、汽车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在比较早期石墨烯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石墨烯技术产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8年我国石墨烯行业综合市场规模已达20.2亿元,2019年市场规模仍在持续上升的态势,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元。

然而,石墨烯技术产业仍面临着系统性发展困境。

从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研发石墨烯应用遇到的基础科学未解决问题以及国内产业链发展缓慢等方面,已经明显阻碍了石墨烯产业的发展步伐。

针对石墨烯技术产业这些发展困境,其发展建议如下:(1)推动到产业化。

政府应支持石墨烯在基础理论与原材料研发、应用领域的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加快现有石墨烯关键材料、设备和半成品行业的企业化、产业化发展。

(2)发展价值链。

不断优化我国石墨烯的价值链结构,加快从原料到半成品到成品的转化过程,研发先进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3)建立发展团队。

着力培养高端石墨烯技术研发人才,建立专业服务团队,加强市场营销服务,以实现石墨烯技术及应用的深入开发和实践。

总的来说,石墨烯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政府需要继续支持其在基础理论与原材料研发、应用领域的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培育多元发展团队,极大地提升石墨烯产业资源整合能力,最终让石墨烯技术得以全面应用。

石墨烯纳米带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现状

石墨烯纳米带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现状

石墨烯纳米带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现状
周新博;付景顺;苑泽伟;钟兵;刘涛;唐美玲
【期刊名称】《材料导报》
【年(卷),期】2024(38)4
【摘要】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物理性质,是当前新型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被广泛应用在导电薄膜、储能元件、药物载体以及锂电池等领域。

然而,石墨烯无带隙的特点限制其更广泛的应用,因此,通过技术手段打开石墨烯带隙成为学者们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将石墨烯制成石墨烯纳米带(Graphene nanoribbons,GNRs)是打开其带隙的可行办法。

因此,本文梳理了制备GNRs的不同方法,综述了其制备原理和研究进展,并对比了其优点和不足,提出了将不同方法的优点相互结合的复合制备方法,以实现可控、高效、高质量制备GNRs,最后介绍了GNRs在高性能传感器、场效应晶体管和光电探测器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这对GNRs进一步应用在纳米器件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11页(P64-74)
【作者】周新博;付景顺;苑泽伟;钟兵;刘涛;唐美玲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389
【相关文献】
1.氧化石墨烯纳米带杂化粒子和石墨烯纳米带的研究进展
2.3D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碳纳米管/TPU复合材料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3.三氧化钼纳米带/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简单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4.氧化石墨烯纳米带与氧化石墨烯增强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5.专利名称:一种二硫化钼纳米片/石墨烯纳米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墨烯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石墨烯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石墨烯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张永明1邹静2(1西京学院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23;2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300)摘要:石墨烯材料是通过杂化的过程而形成的一种蜂窝状的晶体结构,具有的力学、热学、电学性能都表现出优异的特点,是当前研究所发现的性能最优异的材料。

在近几年来,因石墨烯材料所具的优异性能而被多个领域所关注,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被誉为21世纪革命性植被。

在技术不断发展下推动了石墨烯研究技术的创新,利用分子模拟技术可以指导石墨烯的研究过程,进而为各领域提供性能更优异的材料。

关键词:石墨烯材料;应用现状;发展前景DOI: 10.12184/wspcyycx2WSP2516-415523.20200408一、石墨烯材料的制备(一)石墨烯制备方法目前,在制备石墨烯时普遍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化学制备法、二是物理制备法,其中的物理制备法主要是从具有完备性的高晶格石墨中,或者是在相类似的材料中获取石墨烯,经测量获取的石墨烯尺度,都达到了80nm以上的数值;化学制备法是利用小分子合成的过程或者是采用溶液分离的过程而制备出石墨烯,经测量制备后的石墨烯尺度要显著低于物理制备法,只在10nm 以下。

在应用物理方法制备时含有四种方式:取向附生法制备、机械剥离法制备、爆炸法制备、加热SiC法制备,在应用化学方法制备时含有六种方式:热膨胀剥离法制备、石墨插层法制备、电化学法制备、氧化石墨还原法制备、电化学法制备、球磨法制备。

无论是物理制备法,还是化学制备法都具有不同的优点与不足,比如机械剥离法的制备过程较为简单,能够达到获取高品质石墨烯的目的,但是却存在着产量与产率低及重复性差的问题;溶液液相剥离制备法的制备过程较为简单,并且未对石墨烯的内原子结构产生破坏,但是却存在着效率低的不足,并且还存在着单片层与多层石墨烯共同存在的问题,不能实现有效分离石墨烯的目的;外延生长制备法能够获取出大面积的单层石墨烯,只是具有制备条件较为苛刻的问题,要在制备中应用高温与高真空的过程,并且不能实现从衬底处将石墨烯转移出来;化学气相沉积制备法可以达到获取出较为完整的石墨烯晶体结构,并且石墨烯的面积也较大,在透明电机与电子设备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只是产量不高且需要较高的成本,特别是石墨烯不能产生有效转移等。

石墨烯材料研究进展

石墨烯材料研究进展

《材料化学工程导论》报告班级学号:1001100425姓名:王卓历指导教师:日期:2013.12.23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石墨烯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摘要:石墨烯又称单层石墨,是一种新发现的二维材料,厚度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

它是目前世上最薄却也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 2.3%的光,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金刚石和碳纳米管,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 cm2/Vs,也比碳纳米管和硅晶体高,是目前世界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

因电阻率极低,光透过率也较好,因此适合制作透明触控屏幕、透明电极等。

本论文首先总结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性质及手段,然后针对石墨烯作为透明电极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基于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性质的相似性,对两种不同工艺制备的石墨烯的场发射性质及电学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石墨烯是一种具有潜在的场发射应用价值的新型材料。

石墨烯具有非凡的物理及电学性质,如高比表面积、高导电性、高机械强度、易于修饰及大规模生产等。

2004年石墨烯的成功剥离,使石墨烯成为形成纳米尺寸晶体管和电路的“后硅时代”的新潜力材料,其产品研发和应用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增加。

本文通过对石墨烯的特性、制备和应用现状几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石墨烯制备应用进展石墨烯是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碳质新材料,是构筑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三维体相石墨等sp2杂化碳(即碳以双键相连或连接其他原子)的基本结构单元,如图1所示。

石墨烯的理论研究已有60多年的历史,但直至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利用胶带剥离高定向石墨的方法获得真正能够独立存在的二维石墨烯晶体,并发现了石墨烯载流子的相对论粒子特性,才引发石墨烯研究热。

这以后,制备石墨烯的新方法层出不穷,人们发现,将石墨烯引入工业化生产的领域已为时不远了[1]。

石墨烯新材料发展现状与研发应用挑战

石墨烯新材料发展现状与研发应用挑战

石墨烯新材料发展现状与研发应用挑战作者:暴宁钟白凤娟何大方来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18年第08期我国石墨烯产业的专利虽然众多,但是超过四分之三的专利来自于学术机构,企业在石墨烯研发方面的参与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高价值专利不多,技术与市场之间的供需还不匹配,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链条还有待打通。

作为一种新型碳材料,石墨烯自发现之日起就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石墨烯具有结构稳定、导电性高、韧度和强度高等突出的物理化学性质,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已经应用在电子、储能、复合材料、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

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进程中,发展石墨烯产业,对带动相关下游产业技术进步,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激活潜在消费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石墨烯产业链简介整体的石墨烯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

上游主要是制备石墨烯的原料产业,中游主要是各类石墨烯产品,下游是石墨烯的应用领域如半导体、电子器件、环保领域、医药生物及散热领域等。

截至目前,全球有数千家公司涉足石墨烯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其中包括IBM、英特尔、美国晟碟、陶氏化学、通用、杜邦、施乐、三星、洛克希德·马丁、波音、索尼、华为等科技巨头。

2017年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布的《2017全球石墨烯产业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石墨烯全球市场价值将达到1000亿元。

而从全产业链市场规模及往年年复合增长率来看,未来石墨烯有望达到万亿元级产能规模,特别是未来5~10年,随着石墨烯应用市场的不断拓展,石墨烯原材料与下游应用产品将持续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在众多领域产生令人期待的经济价值。

石墨烯材料发展的现状2009年后,全球石墨烯技术专利申请量迅速增长,其中中国是全球石墨烯技术专利申请量最大的国家,累计申请量达24942件,公开22418件,增长了59.46%(截至2015年9月专利公开量为14098件),与美国同为第一梯队国家。

浅谈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刘兆平周旭峰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3年第9期文/ 刘兆平周旭峰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一、石墨烯研究热潮兴起2004年,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科学家报道,用胶带从石墨中剥离出单层石墨——石墨烯,并发现这种已知的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具有异常独特的物理性质:透光率达97.7%;导热系数高达5 300W / 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 000cm2/V·(s 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高);而电阻率只约10-6Ω·c m(比铜或银更低,为目前已知电阻率最小的材料);以及能够在常温下观察到石墨烯的量子霍尔效应。

这些奇特的物理性质让科学家们坚信石墨烯是革命性的新材料,将取代硅而成为下一代半导体信息工业的基础材料。

特别是在石墨烯的2位发现者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在石墨烯研究上进一步倾注更大的激情和精力,激起了一股巨大的石墨烯研究热潮。

自2004年始,石墨烯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呈指数上升的趋势,迄今论文总数已超过2万篇,仅2012年一年就超过了6 000篇。

与此同时,全球石墨烯专利申请也已进入了高峰期,申请总数已超过4 000件,内容涵盖了从制备到应用的各个方面。

各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均争相提前布局,以期在未来石墨烯产业中占据主动或抢得先机。

各国政府也开始十分关注石墨烯的研究进展,加大了石墨烯研究的支持力度。

最值得一提的政府支持案例是欧盟今年年初宣布石墨烯入选“未来新兴旗舰技术项目”,今后10年将资助10亿欧元进行研究开发。

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石墨烯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在2009年率先部署了“石墨烯专项”,其后科技部和基金委也陆续启动了多项有关石墨烯的重大研究项目。

相关企业和投资者也纷纷对石墨烯给予密集的关注,不少风险投资率先进入石墨烯产业化领域,试图加快推进石墨烯产业化及应用,大家深信石墨烯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市场前景,甚至有人认为石墨烯产业化很快就要到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 第1期Vol.33 No.1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报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总第153期Feb.2015

文章编号:1673-2812(2015)01-0145-06

石墨烯在场发射器件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李 剑,王小平,王丽军,文俊伟,于 颖,刘凌鸿(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上海

 200093

【摘 要】 场电子发射是一种独特的量子隧穿效应,也是真空微电子学的基础之一。基于场发射

技术的冷阴极发射体一直被视为未来理想的电子发射阴极。石墨烯是一种具备单层碳原子结构的新型碳材料,其电子迁移率高、机械强度高、热导率高,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特性,因此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石墨烯具有较高的长径比(横向尺寸与厚度的比值),这一结构特性能够获得较大的场增强因子。石墨烯的上述特性使得其成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场发射阴极。本文主要综述石墨烯场发射理论的研究进展、石墨烯/石墨烯基场发射阴极的研究现状、场发射阴极结构以及场发射阴极的制备方法,并对场发射领域的石墨烯研究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石墨烯;场发射;复合阴极

中图分类号:TB43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and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Graphene in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Devices

LI Jian,WANG Xiao-ping,WANG Li-jun,WEN Jun-wei,YU Ying,LIU Ling-hong

(College of Science,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is a special quantum tunneling effect,and it provides one of the basics of

vacuum micro-electronics.Cold cathode which based on filed electron emission was regarded as an ideal electronemission cathode in the future.Graphene which has a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with single carbon atom layer is a newtype of carbon materials,with high electron mobility,good mechanical stiffness,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and stablephysics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It has attracted tremendous interests of the researchers.Meantime,graphene hashigh aspect ratio(the ratio of lateral size and thickness),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can obtain large field enhancementfactor.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phene mentioned above made it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field electron emission.Theory of graphene field electron emission,development of graphene/graphene-based field emission cathode,theconfiguration and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the cathode were reviewed and the research about graphene in the field offield electron emission was also forecast.【Key words】 graphene;field emission;composite cathode

收稿日期:2014-06-12;修订日期:2014-07-10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创新项目(14ZZ137),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JWCXSL1402)及上海理工大学国家级项目培育基金项目(14XPM04)

作者简介:李

 剑(1990-),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固体薄膜材料的研究。E-mail:943852296@qq

.com

通讯作者:王小平,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固体薄膜材料光电特性的研究。E-mail:wxpchina64@aliyun.com,wxpchina@sohu.com。

1 引 

场致电子发射(场发射)是指利用隧道效应,通过施加外部电场抑制固体表面势垒、缩减势垒宽度,使固体中的电子发射到真空中的现象。场发射过程中阴极材料特性和阴极结构对场发射起着重要作用[1-3]。场发射阴极在场发射显示、微波器件、传感器、真空微电子、精细分辨电子显微镜、俄歇电子谱、原子表面的超精细诊断等领域均有所应用[2,4]。到目前为止,场发射阴极主要分为三类:(1)微尖型阴极;(2)碳基薄膜型阴极;(3)纳米材料阴极[2,5-8]。石墨烯的导电性好[9]、热导率高[10]、力学性能优异[11],其高的长径比与丰富的锐边可获得大的场增强因子,有利于电子隧穿,其二维导电面在大电流以及快速散热方面存在优势,因此石墨烯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场发射阴极材料[12-15]。研究者一般注重石墨烯的边缘场发射,其场发射特性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并直接关系到石墨烯/石墨烯基场发射阴极的应用。本文仅就石墨烯场发射理论、石墨烯/石墨烯基场发射阴极的结构类型以及制备方法与工艺等问题做一综合评述。2 石墨烯场发射理论的研究进展自场发射理论提出以来,研究者不仅对其进行了实验探索,也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提出了相应的场发射理论模型,其中包括金属场致电子发射与半导体场致电子发射理论[2]。近年来,随着对石墨烯场发射性能的研究,针对石墨烯场发射的理论模型也相应建立起来[16-19]。Xiao等[16]在研究单层石墨烯的场发射性能时指出石墨烯的场发射方程如下:ln(I/Eα)~1/Eβ(1)式中I表示发射电流线电流密度,E表示外加电场,α、β是与电场强度相关的指数。对于高场区域(α,β)为(3/2,1),低场区域为(3,2),这与传导F-N方程(2,1)不同。Mao[17]在研究镜像势对石墨烯纳米条带的场发射性能的有限尺寸效应时,发现当二维石墨烯变成纳米条带时,其狄拉克点附近的能级分裂为子带结构。石墨烯纳米条带的能带间隙张开并且随着纳米条带宽度的增大而增大,这种现象在纳米条带为几纳米时较为明显,这也导致了石墨烯场发射电流密度在外场下随纳米条带宽度的减小而减小。此外镜像势对石墨烯场发射电流密度的影响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Liang等[18]指出目前开展的石墨烯场发射研究工作视石墨烯为块体材料,仍以块体材料的场发射判断标准F-N方程为依据。对此他们建立新模型研究垂直取向的单层石墨烯的场发射性能,该模型认为石墨烯中的电子发射经过如下三个步骤:(1)电子在石墨烯中传输,需穿过内部随时间振动的势垒;(2)在内部随时间振动的势垒与外部势垒之间进行弹道输运;(3)克服静电势垒发射到真空中。研究发现垂直取向的单层石墨烯的边带电子发射只与内部随时间振动的势垒的振幅和频率有关,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可以忽略。Sun等[19]考虑到石墨烯中的电子具有相对论粒子特性以及Klein隧

穿效应,研究了具备线性色散关系的低能电子的发射。研究发现在几何场增强因子相同的条件下,文中所建模型的发射电流比传统的F-N模型的更高

3 

石墨烯场发射器件结构

石墨烯场发射阴极主要有三种类型:(1)

单纯石墨

烯场发射阴极[13,20];(2)石墨烯基复合材料阴极[21];

(3)石墨烯基表面传导电子发射阴极[22-23]。3.1 

单纯石墨烯阴极场发射

为获得较大的场增强因子,需要制备边缘垂直于衬底的石墨烯片。Zhang等[12]在硅衬底上制备出垂直取向的石墨烯场发射阴极,其层数从底部(8~10

层)到顶端(2~4层)逐渐减少,其最佳开启电场为1.8V/μm,发射电流波动为3.7%,结果显示该石墨烯

场发射阴极具备良好的场发射稳定性。Wu等[20]采用电泳法制备出厚度均匀、密度高的均匀单层石墨烯薄

膜并研究了其场发射性质。他们发现石墨烯薄膜(层数≤3层)具备大量垂直于薄膜表面的边沿,这些边沿可视为有效场发射微尖,研究显示其开启电场为2.3V/μm,阈值电场为5.2V/μm,具备优异的场发射

稳定性。3.2 

石墨烯基复合场发射阴极

石墨烯基复合阴极材料是提高石墨烯场发射性能的主要手段,其构造主要有以下三种。(1)通过掺杂、嫁接或者修饰使石墨烯与其他材料

形成半导体异质结,能带在界面处发生弯曲,提高电子从固体表面隧穿到真空中的几率[14,24-25]。Chen等[14]研究了表面修饰Au纳米颗粒的石墨烯基场发射阴极

的发射性能。他们发现Au纳米颗粒的修饰不仅提高了石墨烯的导电性也增加了发射点的数量。Au纳米颗粒修饰的石墨烯场发射阴极具备更好的场发射性能。由于各种材料的功函数不同,通过嫁接使石墨烯与其他材料在界面处产生能带弯曲,降低电子在不同材料之间的传输难度,常见嫁接材料为Ti

、Ag、Au、

Pd

等,其中以Ti的效果最好

[24]。

相对于未掺杂和B掺

杂石墨烯而言,N掺杂石墨烯的场发射性能最佳,其开启电场仅为0.6V/μm(电流密度为10μA/cm2

),作者

认为N掺杂到石墨烯中形成施主,提高了石墨烯中的费米能级[25]。

(2)将石墨烯的强导电性、导热性与其他材料相结

合,由石墨烯提供电子的输运或者散热,其他纳米材料提供高场增强因子,获得优异的场发射性能[26-27]。

·64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