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视觉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 9.视觉与听觉 图文

实验心理学 9.视觉与听觉 图文

立体知觉——双眼线索
• 辐合(convergence) • 双眼视差(binocular disparity)
辐合
• 指注视物体时双眼视轴会聚的趋势。由于双眼视轴 会聚程序受眼外肌的控制,因此,在观察近处和远 处物体时肌肉紧张程度的差异就能够提供深度或距 离知觉的线索。
• 看近处物体时,双眼视轴趋于集中;看远处物体时, 双眼视轴趋于分散;当物体的距离达到一定程度时, 双眼视轴接近平行,因此辐合也只是在一定距离内 起作用。
主观轮廓
立体知觉——单眼线索
• 插入 • 空气透视 • 阴影 • 线条透视 • 结构级差 • 相对大小 • 熟悉大小 • 运动视差 • 调节
❖插入:对象的遮挡
❖空气透视
❖ 模糊的远 ❖ 清晰的近
❖明暗和阴影
❖线条透视、纹理梯度/结构级差
❖相对大小
❖熟悉大小:根据记忆中的大小来推测其距离我们的远近
运动错觉
• 似动现象:我们对实 际上没有空间位移的 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 觉的现象。 • 动景盘
• 1832年,比利时人约瑟夫·普拉托把画好的图片按 照顺序放在一部机器的圆盘上,圆盘可以在机器的 带动下转动。这部机器还有一个观察窗,用来观看 活动图片效果。在机器的带动下,圆盘低速旋转。 圆盘上的图片也随着圆盘旋转,从观察窗看过去, 图片似乎动了起来,形成动的画面,这就是原始动 画的雏形。
错觉产生的原因
• 视网膜因素:视网膜是弯曲的,直线弯曲在边缘视 觉,我们很少依赖边缘视觉判断物体的形状,所以 意识不到主观弯曲。当图形独立出来时会产生错觉。
• 认知因素:过去的经验、学习和注意。
形状知觉
• 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 • 接近性(proximity or nearness) • 相似性(similarity) • 连续性(good continuation) • 共同性(common fate) • 对称性(symmetry) • 封闭性(closure)

视觉系统课件(9)Neighborhood operations

视觉系统课件(9)Neighborhood operations

中心像素
中心像素( pixel) 中心像素(center pixel)是输入图像真正要进 行处理的像素。 行处理的像素。 中心像素的定位: 中心像素的定位:
若邻域的行和列都为奇数, 若邻域的行和列都为奇数,则中心像素为邻域最中心 位置的像素 若邻域的行或列有一维为偶数,设邻域为m 若邻域的行或列有一维为偶数,设邻域为m×n的,则 中心像素为: 中心像素为: floor(([m n]+1)/2)
Example
fun=inline('uint8(round(mean2(x)*ones(size(x))))'); B2=blkproc(A,[8 8],fun); imshow(B2)
邻域重叠
1×2重叠 × 重叠
Example
imshow(B2) C=imabsdiff(B3,B2); B3=blkproc(A,[8 8],[1 2],fun); imshow(C,[]) imshow(B3)
分离邻域操作
特点: 特点:
分离邻域从左上角开始覆盖整个图像矩阵。 分离邻域从左上角开始覆盖整个图像矩阵。 对邻域超出边界的像素自动填充零值。 对邻域超出边界的像素自动填充零值。 自动填充零值 以分离邻域为单位进行处理。 以分离邻域为单位进行处理。 进行处理 每次邻域操作返回一个与分离邻域相同大小的 每次邻域操作返回一个与分离邻域相同大小的 矩阵。 矩阵。 输出图像的大小与输入图像大小可以不一致。 输出图像的大小与输入图像大小可以不一致。 大小可以不一致
特点: 特点:
当邻域操作从图像矩阵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 个位置时,滑动邻域也朝相同的方向移动。 个位置时,滑动邻域也朝相同的方向移动。 对邻域超出边界的像素自动填充零值。 对邻域超出边界的像素自动填充零值。 自动填充零值 以像素为单位进行处理(核心:中心像素)。 以像素为单位进行处理(核心:中心像素)。 每次邻域操作返回一个标量值。 每次邻域操作返回一个标量值。 标量值 输出图像的大小与输入图像大小一致。 输出图像的大小与输入图像大小一致。 大小一致

认识数字9教案

认识数字9教案

认识数字9教案教案标题:认识数字9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数字9。

2. 培养学生对数字9的视觉辨识能力和数量感知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字9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数字卡片、数字9的图片、数字九的印刷体及手写体样本。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计数棒、数字卡片、数量游戏材料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黑板或数字卡片展示数字9,并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形状。

2. 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字9的兴趣,如:“数字9是几个直线和曲线构成的?”“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哪些东西形状像数字9?”等。

认识数字9:1. 制作数字卡片,包括数字9的印刷体和手写体样本。

展示数字卡片给学生观察,并帮助他们辨认出数字9的形状和特点。

2. 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用手指或粉笔在空中、纸上或黑板上写出数字9。

3. 通过数数活动,让学生将九个物品按照规定的数量排列,帮助他们理解数字9代表了多少个物体。

4. 利用游戏或拼图活动,让学生将包含数字9的图片拼插或归类,巩固数字9的记忆。

实践应用:1.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数字9的应用场景,如钟面上的数字、计算器上的数字等。

2. 组织学生参与有关数字9的游戏和唱歌活动,帮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加深对数字9的印象。

巩固练习:1. 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让学生完成有关数字9的练习题,如找出数字9、填空、连线等。

2. 结合数字9的认识,进行简单的加减法练习,如给出一些数字,让学生进行加法“9+1=?”或减法“10-1=?”的计算。

拓展活动:1. 制作数字拼图或拼贴画展示数字9,并邀请学生共同参与创作。

2. 鼓励学生带来和数字9相关的物品,展示并分享给同学,扩展数字9的应用场景。

评估反馈: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和学习情况。

2. 结合学生完成的练习册或工作纸,批改并给予反馈。

3. 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个别辅导。

视觉设计师工作职责(9篇)

视觉设计师工作职责(9篇)

视觉设计师工作职责1.负责天猫淘宝店铺整体形象设计更新,店铺装修,产品图片处理,详情页设计,以及其他活动等的平面设计。

2.负责网店整体效果的创意、装修,以及配合各个活动的广告宣传设计工作;3.负责每款商品的设计和美化,包括图片修改和制作、动画、动态广告条等的设计等;4.负责产品的图片上传和管理,以及更换工作;5.根据运营,文案提炼的产品卖点及设计需求完成相关的设计工作;视觉设计师工作职责(二)1、根据产品概念、设计方向,完善功能和流程,制定设计文档,推动统一的设计标准;2、设计并把握产品风格;3、工作中涉及平面设计,图标、图片、文字等素材制作或处理;4、组织或参与VI方案分析、需求分析、用户体验研究;5、对已有UI积极提出优化方案,推动提高团队的设计能力;6、与产品、技术团队沟通合作,共同制定设计概念及最终方案。

视觉设计师工作职责(三)1、制作游戏推广所需使用的广告素材;2、为游戏宣传进行简易的网页设计、平面设计等工作视觉设计师工作职责21.完成设计所需的各类分析,如品牌分析、产品分析等;2.完成客户所需的电商详情页设计、首页设计、二级页面设计、KV设计等;3.完成设计素材的拍摄需求互动、拍摄策划、拍摄策划的执行美指及质检;4.根据客户的需求与文案进行设计的创意设想、创意沟通与创意落地;____对接客户的前期需求、中期确认、后期提案及项目总结回访;____把控项目进度和执行结果,确保保质按期完成;视觉设计师工作职责31、负责公司整体VI的制定和执行,落实日常宣传、策划设计制作、产品宣传品、公司官方网站、公司展览布置的VI使用规范;2、广告平面设计、制作及其它图文处理;企业宣传资料的设计、制作与创新;3、配合品牌推广、新媒体设计宣传海报等;4、协助网页设计人员对公司交易网站的风格把握,色调搭配,布局合理性,图片整理、企业标识处理等等;5、配合公司市场活动、企业文化等所需物料设计;6、负责设计控制的执行和维护,不断改进设计水平,以达到公司日益发展的要求;7、利用自身的行业背景和知识,在设计和制作上有效的控制成本;8、具备手绘原创设计能力,配合产品部设计相关宣传。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眼和视觉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眼和视觉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眼和视觉眼球的基本结构: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

眼球的结构如图所示眼的折光系统:外部物体发出的光通过眼睛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这就是眼睛的折射功能。

晶状体的调节:在眼的折光系统中,能够改变折光度的主要是晶状体,所以晶状体在眼的调节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瞳孔调节:在正常情况下,当我们看到强光时,瞳孔缩小,当我们看到弱光时,瞳孔扩大,这被称为瞳孔对光的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的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量。

瞳孔在强光下收缩,以减少进入眼睛的光量,从而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刺激;在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睛的光线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的刺激。

此外,当看着远处的物体时,瞳孔会扩大,从而增加进入眼睛的光线量。

当看到附近的物体时,瞳孔会缩小,以减少进入眼睛的光线,使成像清晰。

视觉的形成: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部物体反射的光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落到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图像。

视网膜中有感光细胞。

这些细胞通过视神经将图像信息传输到大脑的某个区域,人们就有了视觉。

视觉的形成过程可以用图形来表示特别提醒:① 图像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心产生的。

②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③ 眼睛通过睫状体(包括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率,以看到清远和附近的不同物体。

当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松弛,晶状体凸度变小;当观察近距离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

易错点:1.错误地认为瞳孔大小由睫状体调节瞳孔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其大小的调节是由虹膜内平滑肌收缩和舒张完成的;而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2.错误地认为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觉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过程:①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②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都会导致失明。

人类生命活动监管知识:假性近视为什么不能配眼镜:在我们现在居住的城市里,开放的操场和空地越来越少,但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放学后一起玩耍的孩子越来越少,辅导班和专业班也越来越多。

人工智能基础 第9章 计算机视觉

人工智能基础 第9章 计算机视觉
9.1.8 度量学习
度量学习也称作距离度量学习、相似度学习,通过学习对象之间的距离,度量学习能够用于分析对象时间的关 联、比较关系,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较为广泛,可应用于辅助分类、聚类问题,也广泛 数字图像的类型和表示
(1)二值图像:即图像上的每一个像素只有两种可能的取值或灰度等级状态,0 和 1,0 代表黑,1 代表白,或 者说 0 表示背景,而 1 表示前景。二值图像通常用于文字、线条图的扫描识别(OCR)和掩膜图像的存储。如图 9-7(a)所示。
9.1 计算机视觉概述
9.1.1 图像分类
9-1 所示为图像分类实例,给定一张图片,通过模型给出各个种类的可能性。
9.1 计算机视觉概述
9.1.2 目标检测、跟踪和定位
图 9-2 所示为一个目标检测、跟踪和定位实例。
9.1 计算机视觉概述
9.1.3 图像语义分割
图像语义分割,顾名思义是将图像像素按照表达的语义含义的不同进行分组 /分割。 图9-3 所示为一个图像语义分割实例。
9.3 常用计算机视觉模型和技术
虽然计算机视觉的任务有多种,但是大多数任务本质上可以建模为一个广义的函数拟合问题,如图 9-8 所示。
9.3 常用计算机视觉模型和技术
9.3.1 基于浅层模型的方法
由于实现上述视觉任务的函数 Fθ通常都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基于浅层模型的方法遵循“分而治之”的思想 ,将其拆分成多个子任务,分布求解。图 9-9 所示为一个常用的浅层视觉模型的处理流程。
9.3 常用计算机视觉模型和技术
9.3.1 基于浅层模型的方法
步骤 1 :图像预处理过程 p。输入为图像 x,输出为处理后的图像 x′。 步骤 2:特征设计与提取过程 q。 步骤 3:特征汇聚或变换 h。 步骤 4:分类器或回归器 g。 上述流程可以理解为将 Fθ 拆分成四个序贯执行的 4 个函数 p,q,h,g,即y=g(h(q(p(x))))。

视觉练习题大全

视觉练习题大全

视觉练习题大全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之一,通过视觉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理解世界。

而视觉练习题则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注意力、观察能力、图像处理能力等,进一步锻炼我们的视觉感知。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视觉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题目一:寻找不同在一组相似的图像中,你能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吗?这种练习题可以帮助我们训练观察能力和快速的图像处理能力。

例如,下面是一组有颜色的方块,其中有一个方块的颜色与其他的不同,请你找到这个不同的方块。

[IMG1]题目二:旋转图像在这个练习中,我们将图像进行旋转,然后看看你是否能找到旋转前和旋转后的差异。

这可以帮助我们训练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例如,下面是一个原始图像,试着找到其旋转后的图像。

[IMG2]题目三:填充缺失部分在这个练习中,我们将给出一个不完整的图像,你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填充缺失的部分。

这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例如,下面的图像中缺失了一块,试着通过观察已有部分来想象并填充出完整的图像。

[IMG3]题目四:找出隐藏图形在这个练习中,有些图像中隐藏了一些形状或图案,你能找到它们吗?这需要我们有很好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下面的图像中隐藏了一个方形,请你试着找到它。

[IMG4]题目五:颜色辨识这个练习是为了锻炼我们的颜色辨识能力。

我们将给出一个图像,其中的颜色可能被打乱或改变了。

请你试着找出图像中不同颜色的元素。

例如,下面的图像中有几种颜色,你能找出它们吗?[IMG5]题目六:数字迷宫在这个练习中,我们将给出一个数字迷宫,你需要通过观察规律来找到正确的路径。

这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下面是一个数字迷宫,请你试着找到从入口到出口的正确路径。

[IMG6]总结:视觉练习题是一种锻炼我们视觉感知和认知能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可以提高观察能力、注意力、图像处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从而加强对图像信息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希望以上的视觉练习题对大家有所帮助,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视觉认知水平。

9、视觉教具的有效使用

9、视觉教具的有效使用
哪些应该做 用大号字体 只写要点 每页10行 用各种颜色的记号笔 贴在墙上 事先准备,用小号字体写下详细内容 使用标签,或在挂图的角上折页 哪些不要做 写得太密/太乱 记号笔不盖盖子 画一些不必要的线条,圆圈,箭头等
使用直观教具的指导原则——白板
优点 价格低廉,容易获得 使用方便 缺点
内容不能保留以便今后回来参考
提问: 你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常用到哪些直观教具?
SIYB常用直观教具是:
•文字资料 •活页挂纸 •实物投影机 •多媒体投影仪 •白(黑)板 •软 木 板 •短 片
使用直观教具的指导原则——短片
优点 将现实生活场景做视觉化的再现 注意力集中 既有图象又有声音
缺点
制作困难,成本较高 使用时机 培训时某一过程
使用直观教具的指导原则——多媒体投影仪
优点 学员注意力集中 高科技、可加入图表、图片、照片等 动画效果,较活泼
缺点
价格昂贵 需要较高的使用技巧 需要电源 使用时机 除头脑风暴的任何场合
使用直观教具的指导原则——多媒体投影仪(续)
哪些应该做 在课程开始前检查设备 准备紧急情况下的预备方案 幻灯片页数(每小时的演示不超过10-12页) 写要点,字体、字号要大 紧急情况下有预备方案
使用直观教具的指导原则——短片(续)
哪些应该做 在开始前做一个简要介绍 在播放、结束后分析和提炼要点 哪些不要做 在播放过程中打断
使用直观教具的指导原则——实物投影机
优点
使用方便
吸引较高的注意力 缺点 需要电源 使用时机 除头脑风暴的任何场合
使用直观教具的指导原则——实物投影机(续)
哪些应该做 只列出要点 用24号或更大的字体 投到白板上/写到透明胶片上 投影机书写记号笔(可檫写) 紧急情况下有预备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色觉
①色盲:指对某一种或某几种 颜色缺乏分辨能力。 色盲有红色盲、绿色盲、 蓝色盲和全色盲。 色盲绝大多数是遗传性的 缺乏某种视锥细胞 ②色弱:指对某些颜色的分辨 能力比正常人稍差。 某种视锥细胞的反应能力 较正常人为弱。 多为后天因素引起。
六、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1.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
换能作用:
适宜刺激 感受器 跨膜信号转换
感受器电位的特性: 与EPP一样,是局部电位:
①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与 刺激强度成正比
②不具有“全或无” 的特征 ③可总和 ④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 离的扩布
感受器电位
(启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传入神经
神经冲动(AP)
3. 编码作用(感受刺激的信息整合作用):
3)神经细胞层
2)感光细胞层 1)色素细胞层
2.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duplicity theory of vision)

视杆细胞(rods):

光敏感度高 只能区别明暗,精确性差 不能感知颜色:视紫红质(rhodopsin) 呈聚合式联系(视杆:双极:节细胞= m:n:1) 光敏感性差 可辨别颜色:含三种感光色素(红,蓝,绿)
4.视野
概念:指单眼固定不动注视前方一点时 , 该眼所看到的空间范围。•
范围:上眼框 和鼻粱遮挡的缘 故,单眼视野的 下方>上方;颞 侧>鼻侧 三种视锥细 胞在视网膜中的 分布不匀 , 色视野 的白色>黄蓝> 红色>绿色
生理盲点投射区位于视野的颞侧15°处。
教学目的与 要 求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 适宜刺激、换能作 用(感受器电位)、编码作用和适应现象。 2. 眼的视觉功能:眼的折光系统,简化眼和视 敏度,眼的调节(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和双 眼球会聚),瞳孔对光反射,眼的折光能力异 常(近视、远视、散光)和调节能力异常(老视)。 视网膜的结构,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 应,色觉。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双眼视 觉和立体视觉。
构 联系方式 特
征 感光色素 有感红、绿、蓝光色素3种 只有视紫红质1种 (不同的视蛋白 + 视黄醛) (视蛋白 + 视黄醛) 种族差异 鸡、爬虫类仅有视锥细胞 鼠、猫头鹰仅有视杆细胞
适宜刺激 光敏感度 能 分 辨 力 作 专司视觉 用 视 力

强光 低(强光→兴奋) 强(分辨微细结构) 明视觉 + 色觉 强
二、瞳孔对光反应
1. 2. 3. 4. 瞳孔的直径1-8.0 mm 直接对光反应 间接对光反应 反射通路
顶盖前区: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损害扩及中脑
视网膜 视神经 中脑的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 核 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 瞳孔括约肌
3、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1)双眼视觉: 指双眼同视一物体时的视觉。 特点:消除盲点,增加立体感 2)立体视觉: ⑴概念:指双眼视觉对物体的“深 度”(三维特性)的视觉。
2)简化眼:
F2=
n2R
n2-n1
1. 后主焦距:平行光线经折射后聚焦于此,表示折 光能力。 2. 在安静不进行调节的情况下,后主焦距正好在视 网膜上。因此,无限远处(>6 m)的物体发出的 光线成像在视网膜上。 3. 视角:眼球对物体AB的视角-AnB
3、眼的调节
(1) 6 m 以内的物体: 眼要进行调节使折光 能力增强,物体仍然成像在视网膜上。 (2) 眼的调节 晶状体(lenses)的变凸 瞳孔缩小 两眼会聚 (3) 视皮层→经皮层中脑束→正中核→动 眼神经核(副交感节前纤维)→睫状神经 节→ 睫状肌→环行肌收缩
神经节细胞(ganglion cell) 部分无长突细胞(amacrine cell) 其他细胞仅能产生去极化或超级化的局部反应。
2. 视神经(optic nerve)神经纤维的数量仅为视锥、 视杆细胞总数的1/10。 3.神经节细胞的分类
中心给光反应细胞(on-center cell) 中心撤光反应细胞( off-center cell)

视锥细胞(cones):



分辨能力高 呈单线式联系:(视锥:双极:节细胞= 1:1:1)
两种感光细胞的结构、功能比较 项




视锥细胞 视网膜黄斑部
(中央凹为主) 视锥:双极:节细胞=1:1:1 (呈单线式,分辨力强)
视杆细胞 视网膜周边部
视杆:双极:节细胞=多:少:1 (呈聚合式,分辨力弱)
4、眼的折光异常
远视: ①眼球的前后径过短 ②折光能力过弱 ③易发生调节疲劳。 ④矫正:凸透镜。 近视:折光能力过强,成像在视 网膜前面 ①眼球前后径过长 ②角膜和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小 ③矫正:凹透镜。 散光 ①角膜或晶状体表面非正球面 ②矫正:柱面镜
(二)眼的感光系统结构及其功能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8.0mm之间 I. 瞳孔近反射: 当视近物时, 反射性的引起双 侧瞳孔缩小. II. 反射通路:与晶状体调节的反射通路类同。 III.意义:瞳孔缩小后 , 可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 像差和色像差,• 使视网膜成像更为清晰。
3)眼球会聚
使物像分别落在两眼 意义: 视网膜的对称点上,使视觉 更加清晰和防复视的产生.
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其反应逐渐降低的现象。 (1)类型与意义: 快适应感受器:嗅觉、触觉。 慢适应感受器:痛觉、血压。 (2)机制 感受器电位产生 动作电位产生


1、眼的折光系统和成像
1)折光系统: 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 折射率 曲率半径 空气 1.000 角膜 房水 1.336 1.336 7.8(前) 6.8(后) 晶状体 玻璃体 1.437 1.336 10.0(前) 6.0(后)
(1)晶状体调节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皮层-中脑束 视物模糊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睫短N 睫状肌收缩 持续高度紧张→ 睫状肌痉挛→近视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前后凸 折光能力↑ 弹性↓→老花眼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点
①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的距离 ②晶状体的调节能力:近点越近,说明晶状体 的弹性越好。
不同年龄的调节能力
2)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合成 视 紫 红 质 光,分解
视黄醛异构酶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 视蛋白+11-顺视黄醛 (暗处,需能) 醇脱氢酶 视黄醛还原酶 异构酶 11-顺视黄醇(VitA) 全反型视黄醇(VitA)
4. 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 I. 视锥细胞分别含有感红光色素、感绿光色素、 感蓝光色素。 II. 三种视锥色素的区别:视蛋白分子结构稍有不 同 III. 三原色学说(trichromatic theory) 设想在视网膜上存在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内含 三种对红 (558 nm)、绿 (531 nm) 、蓝 (420 nm) 敏感的感光色素。当光谱上波长介于三者之间 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对敏感波长与之相 近的两种感光细胞起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引 起介于此二原色之间的其他颜色视觉. # Fig. 9-9
刺激信息:刺激性质、强度、部位和时间的编码
(1)刺激的质 (quality): 感受器、传入纤维和大脑皮层的终端。 (2) 刺激的量(quantity): 被兴奋的感受器的数目。 传入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 信息每通过一个突触都要进行 一次重新编码。
4. 适应现象(感受刺激的持续性):指感受器对
弱光 高(弱光→兴奋) 弱(分辨粗大轮廓) 暗视觉 + 黑白觉 弱
3. 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1)两种感光细胞的结构和感光物质 ①视锥细胞: 感红、绿、蓝光色素3种 ②视杆细胞: 只有视紫红质1种 ③感光物质分解与合成速度: 暗处:分解<合成。 亮处:分解>合成,强 光处于分解状态。 缺乏VitA→夜盲症。
光照视网膜感受野时视神经节细胞的不同反应特性
中心给光反应细胞 on-center cell
中心撤光反应细胞 off-center cell
(三)几种视觉生理现象
1、暗适应与明适应 1)暗适应:指从明处→暗处,最初看不清→逐渐恢复 暗视觉的过程(约25~30min)。 机制:是视紫红质的含量在暗处恢复的过程。 2)明适应: ⑴概念:从暗处→明处,最初看不清(耀眼的光感)→ 片刻后恢复明视觉的过程(约1min)。 ⑵机制:是视紫红质分解的过程。 ∵视紫红质在暗处大量蓄积+对光的敏感度强, ∴到明亮处被迅速大量分解,产生和传入大量视觉冲 动,从而出现耀眼的光感。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 适宜刺激(感受刺激的特异敏感性): 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感觉阈(阈值):能引起感觉传入冲动产生 的最小的适宜刺激强度 非适宜刺激也可使某种感受器反应,但需 刺激强度大,如压眼球产生光感
2. 换能作用(感受刺激的能量转换性):
感受器接受到适宜刺激后,通过跨膜信号转换过 程,感受器细胞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