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法
关于年月日的资料

关于年月日的资料年月日是人类社会中用于记录时间的基本单位,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表示年、月和日。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年月日的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年月日的表达方式以及一些与年月日相关的知识。
一、年月日的表达方式1. 阳历日期阳历日期是指当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日期,其表达方式为“年-月-日”的顺序。
例如:2021年8月15日。
农历日期是指中国传统的农历日期,它由“年、月、日”三个部分组成。
农历阳历对应是不固定的,一般每年的农历春节是阳历1月的某天。
例如:2022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一),2023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等。
3. 日历纪年日历纪年是指古代各国使用的一种纪年法,它将年份以篇柿虫年、龙年、猴年等动物命名,并与天文、历法、地理等有关,具有强烈的文化色彩。
例如:中国的甲子纪年,韩国的光州纪年等。
二、年月日的相关知识1. 闰年的判断闰年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1)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
(2)能被400整除。
例如:2012年、2000年都是闰年,但1900年不是闰年。
2. 日期的个别含义(1)元旦:1月1日,纪念新年的开始。
(2)情人节:2月14日,纪念爱情,也称为“圣瓦伦丁节”。
(3)愚人节:4月1日,一年一度的恶作剧和玩笑的日子。
(4)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纪念母亲的节日。
(7)国庆节:10月1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3.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日期(1)中国:根据农历纪年,有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2)阿拉伯:使用伊斯兰教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日期可能存在误差。
(3)希伯来:使用希伯来日历,是纪念上帝创造世界的日子。
(4)印度:使用印度教和婆罗门教日历,常常和农历、阳历日期有交集。
4. 日期的重要性日期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纪念,还在于时间本身的流逝和退化,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让它们充实而有意义。
最后,年月日是记录我们生命中每一个重要时刻的呈现形式,一个日期可能看似平凡,但对于个人和历史都具有深刻、不可逆转的意义。
年月日的计算方法

年月日是把时间分割成年、月、日三个基本单位,用于记录时间和计算时间间隔的一种方法。
因为时间的计算涉及到天数、月份、闰年等问题,所以年月日的计算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年份的计算方法。
1.公元纪年法:西元前1年是公元前1年,公元后1年是公元1年。
公元元年两端没有0,所以没有公元0年。
例如,公元100年前应为公元前101年。
2.干支纪年法: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以天干和地支为基础,共60个,以10为一个周期,后继循环,每个周期称为一个甲子。
例如,2020年是庚子年,距离上一次庚子年的间隔为60年。
3.国号纪年法:根据历代国号进行纪年,例如玄武门之变后,唐朝从武德九年开始纪年,唐德宗时改为开元元年。
二、月份的计算方法。
1.阳历:以地球公转一周为一年,一年中分为12个月,每个月长短不一,但是大多数月份有28天、30天或31天。
例如,1月份有31天,6月份有30天。
2.阴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大约29.5天一个月,每个月都有30天。
由于每个月的第一天是新月,所以阴历月份的长度不固定,常见的有29天和30天,一年有12个月,共约354天,比阳历少11天左右。
例如,农历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
三、日的计算方法。
1.按照阳历日计算,1月1日为新年第一天。
例如,2022年1月1日是星期日,2023年1月1日是星期日。
2.按照阴历日计算,每年的节气时间是不变的,即春分、秋分、夏至等,但是由于阴阳交替,节气日期会依次在阳历年份中移动。
3.农历有时也按照节气分为24节气,每个节气一个名称,例如“立春”、“清明”、“小满”等。
每年的节气时间是不变的,但是与阳历日的对应关系是不固定的。
四、闰年的计算方法。
1.普通闰年:公历中每4年一闰,即闰年年份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例如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等。
2.世纪闰年:公历中每400年一闰,即能被400整除的年份是闰年,例如2000年、2400年等。
工作日怎么算

工作日怎么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到工作日的计算,比如请假、加班、工资等等。
那么,工作日到底怎么算呢?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详细解答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什么是工作日。
通常情况下,工作日是指除去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之外的日子,也就是周一至周五的日子。
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国家规定的调休日、公司安排的特殊假期等,也会对工作日的计算产生影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如何计算工作日。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计算工作日:1. 日历法,通过日历来逐日计算工作日。
首先标记出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然后将需要计算的时间段逐日排除,剩下的就是工作日。
这种方法比较直观,但对于时间跨度较大的情况,计算起来比较繁琐。
2. 工作日天数法,直接根据时间段内的天数来计算工作日。
首先排除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然后剩下的天数就是工作日。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快捷,适用于时间跨度较大的情况。
3. 转换法,将需要计算的时间段转换为工作日的天数。
首先确定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的天数,然后将时间段的总天数减去这部分天数,剩下的就是工作日的天数。
这种方法比较灵活,适用于各种情况。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比如跨年、跨月、跨季度等情况,需要特别留意节假日和双休日的变化,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除了计算工作日的方法,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与工作日相关的常识。
比如,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通常是不计入工作日的,即使在这些日子工作了,也需要按照法律规定享受补休或加班工资。
另外,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工作日,比如调休日、特殊假期等,也需要按照相关规定来计算。
总的来说,工作日的计算并不复杂,但需要我们对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有清晰的认识,以及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与工作日相关的事务。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作日的计算方法。
中国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

中国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
中国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
中国古代有多种计算时间的方法,如下:
一、日历方法
1、十二事件分法
中国古代使用十二事件分法来计算时间,这是最常用的计时方法。
它按照太阳的运行,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段,这十事件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照顺序排列,每段时间的长短都相等,各占二个小时。
2、六节气分法
六节气是古代中国的计时法,按照这种方法,把一年分为六个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每个节气两个小时,共十二个小时,一天十二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个月二十八天,四等分,每四天一个朔,表示一个月的开始。
二、小时分法
古代中国小时分法主要是把一天分为二十四小时,每小时分为六十分钟,每分钟分为六十秒,这就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计时方法。
三、四分钟分法
古代中国也有四分钟分法,把一天分为十六个四分钟段,一四分钟段等于一小时,按这种方式每天有十六个小时,被称为一天的“六时”。
四、二十八宿分法
这是古代中国比较少用的计时方法,把一天分为二十八宿,以甲子日为第一宿,每宿二小时,一天共有二十八小时。
乔迁择吉日的正确方法

乔迁择吉日的正确方法乔迁择吉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祭祀仪式。
在选择乔迁吉日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日历、节气、五行、农历纪年等等。
正确选择乔迁吉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家庭的平安和幸福,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乔迁择吉日的正确方法。
一、日历法日历法是选择乔迁吉日最基本的方法。
根据阳历和公历的日历,选择出恰当的日子。
一般来说,在除夕之后的正月,是选择合适的乔迁日子。
在日历法中,也要考虑到节气的影响,比如说立春后的第一个吉日,是很多人选择的一个好日子。
二、五行法五行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在寻找吉日时非常重要的因素。
五行分别是金、木、水、火、土,而每个生肖也与其中的五行有关联。
在选择乔迁吉日时,需要考虑到家庭中成员的生肖,再根据五行的特性做出选择。
三、农历纪年法农历纪年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根据每个人的出生年份和属相,推算出吉日。
一般来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自己的本命年是不适宜搬家的,因为家里的气场和自己的气场会有所冲突。
四、星座法星座法是一种新型的选择乔迁吉日的方法。
现代人总是追求个性化和科技化,因此,通过星座来选定好日子,也是很多人的选择。
通过星座法选择吉日,需要了解家居内部的格局,才能够排除不利的星座干扰,选择出良好的乔迁吉日。
总之,在选择乔迁吉日时,需要多方面考虑,综合评估各种因素,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选择乔迁吉日也要遵守传统文化的规范和经验,最好还是请专业的道士和风水师协助。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家庭的平安和幸福。
时间测量方法

时间测量方法一、引言时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需要用时间来衡量和安排我们的生活。
因此,时间测量方法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时间测量方法。
二、日历法日历法是最常用的时间测量方法之一。
它通过使用日历来记录和测量时间。
日历通常以年、月、日的形式表示。
在日历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天的日期,从而知道今天是几号。
三、时钟法时钟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时间测量方法。
我们通常使用时钟来测量时间。
时钟有很多种类,包括机械时钟、电子时钟、手机上的时钟等。
时钟通过指针或数字显示时间,以小时、分钟和秒来表示。
四、天文观测法天文观测法是一种利用天体运动来测量时间的方法。
通过观察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的位置和运动,我们可以推断出时间。
例如,当太阳位于天空中午的位置时,我们可以知道现在是中午12点。
五、水钟法水钟法是一种古老的时间测量方法。
它利用水的流动来测量时间。
水钟的原理是通过将水注入一个容器,并通过孔洞流出,根据水的流速和容器的大小来计算时间。
水钟在古代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六、沙漏法沙漏法也是一种古老的时间测量方法。
它利用沙子从一个玻璃容器流到另一个玻璃容器来测量时间。
沙漏的原理是根据沙子的流速和容器的大小来计算时间。
沙漏通常用于计算较短的时间间隔,例如几分钟或几小时。
七、原子钟法原子钟法是一种高精度的时间测量方法。
它利用原子的振荡频率来测量时间。
原子钟的原理是通过控制原子的振荡频率来保持时间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原子钟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导航系统中。
八、生物钟法生物钟法是一种依靠生物体内部时钟来测量时间的方法。
生物钟是生物体内部的一种节律系统,它可以控制生物体的睡眠、饮食、活动等行为。
人类和其他动物都具有生物钟,它们可以根据生物钟来感知时间。
九、GPS法GPS法是一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来测量时间的方法。
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卫星定位来确定地球上的位置和时间。
利用GPS接收器,我们可以获取精确的时间信息,以秒为单位。
正重丧日的推算和解法 -回复

正重丧日的推算和解法-回复【正重丧日的推算和解法】是一个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它涉及到人们在特定的日期上忌讳丧事,以及在这些日期上如何处理各类事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一步一步回答并探讨与此相关的问题。
正重丧日是指中国农历的某些特定日期,通常它们与帝王皇室有关,因此在这些日期上丧葬活动会被忌讳。
这些日期一般是一年中的一些传统节日或者是皇帝即位或去世等重要节庆和纪念日。
在这些日期上,中国人传统上会避免丧葬等和死亡相关的活动,以示对皇室祖先的尊重和纪念。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如何推算正重丧日。
推算正重丧日的方法很多,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方法:1. 日历法:根据历史记载或者使用专门编制的农历历法,我们可以查询到正重丧日的具体日期。
这些农历历法通常基于天文观测和历史事件,通过计算和推算,可以得出这些日期。
2. 纪年法:通过计算某个具体年份的干支纪年法,结合历史记载,可以确定正重丧日。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历法的一种,它将一年划分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每个干支组合共计六十个。
3. 历史文献法: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史书,我们可以找到关于正重丧日的记录。
这些文献通常会记载帝王皇室的重要事件和日期,通过分析这些记录,可以确定正重丧日。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如何解决在正重丧日上的各类事务。
在正重丧日,人们通常会避免丧葬活动,这是因为丧葬活动被认为是破坏吉祥和平安的。
具体解决方法如下:1. 改期:如果在正重丧日上有预定的丧葬活动或者其他死亡相关的事务,可以通过改期的方式来解决。
将这些活动延后或者提前进行,以避免与正重丧日冲突。
2. 聚餐宴席:在正重丧日上,人们还会避免组织聚餐宴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聚餐宴席的时间调整在正重丧日之前或之后,以尊重传统并避免冲突。
3. 祭祀祖先:在正重丧日上,人们通常会进行祭祀祖先的活动,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选择将祭祀祖先的时间调整到其他合适的日期,避免与正重丧日冲突。
总结起来,正重丧日的推算和解决方法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法有着密切的关联。
排卵期及怀孕周期推算方法-推荐下载

推算排卵期一、日历法按月经周期推算排卵期的方法又称为日历法。
月经和排卵都受脑下垂体和卵巢的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而呈现周期性变化,两者的周期长短是一致的,都是每个月1个周期,而排卵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
妇女的月经周期有长有短,但排卵日与下次月经开始之间的间隔时间比较固定,一般在14天左右。
根据排卵和月经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可以按月经周期来推算排卵期。
推算方法是从下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算起,倒数14天或减去14天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后4天加在一起称为排卵期。
这就是安全期避孕法的理论根据。
例如,某妇女的月经周期为28天,本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在12月2日,那么下次月经来潮是在12月30日(12月2日加28天),再从12月30日减去14天,则12月16日就是排卵日。
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后4天,也就是12月11-20日为排卵期。
除了月经期和排卵期,其余的时间均为安全期。
在安全期性交可不必采用任何避孕药物和避孕工具。
如月经周期一直准确,排卵日可能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第14天,卵细胞排出后,大约能存活2~5天,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可存活1~3天,因此,在排卵日前5-7天和排卵日后4-6天内性交容易怀孕!除此之外的日期则相对安全用这种方法推算排卵期,首先要知道月经周期的长短,才能推算出下次月经来潮的开始日期和排卵期,所以只能适用于月经周期一向正常的妇女。
对于月经周期不规则的妇女因无法推算出下次月经来潮的日期。
故也无法推算到排卵日和排卵期。
二、基础体温法 基础体温是指健康人清晨醒后的体温,一般它是一天最低的体温。
正常生育年龄的妇女,排卵后体温立即升高,并持续到下个月经周期开始。
利用女性基础体温这一变化规律,找到她的排卵日,并在其前3~4天和后5~7天不性交。
三、阴道分泌物观察法女性阴道分泌物随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而有规律的变化着。
排卵期粘液越来越多,阴道内有潮湿感,粘液变清,粘液可以拉丝,最长可达10厘米。
这种粘液持续的最后一天,一般为排卵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山西煤销集团百尺第一煤业有限公司地质勘查工程量及结算审计的申请长治公司审计部:山西煤销集团百尺第一煤业有限公司,是山西煤销集团长治有限公司经资源整合后的一座矿井,在2011年2月18日经长治公司领导同意(并签定合同),特委托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对其井田进行了地质勘探。
现地质勘探工作已全部结朿。
并提交了有效报告。
经百尺第一煤业有限公司领导会议决定,对其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各项要求及合同约定进行了初步验收,经验收符合要求。
现提请长治公司审计部进行审计。
具体工程量及事顶如下:一、控制井田面积5平方公里原计划按合同的工作量进行勘查,但是由于井田内空区较多,原来的控制点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工程量来保证勘查准确性。
二、原计划工作量三、后增加的工程量四、根据合同价款的支付方式(第五条)工程结算时按实际验收的工作量乘以单价计算。
原工程量+增加工程量=最终结算工程量总价款为:3707352元。
五、附件1、合同2、工程骏工情况一览表3、单位工程骏工验收表4、勘查工程费用结算表(总表)5、原合同规定的勘查工程费用结算表6、增加勘查工程费用结算表以上申请内容请审计部审核。
山西煤销集团百尺第一煤业有限公司2012年5月22日关于山西煤销集团百尺第一煤业有限公司地质勘查工程量及结算审计的申请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公历(格里历)公历,即格里历,现行国际通行的历法,属于阳历的一种,通称阳历。
一年365天,划分为12个月。
是教宗格里高利13世在公元1582年改革儒略历制定的历法,儒略历计算的每天大约相差11分14秒,当时儒略历和地球实际位置的误差已达14天,格里历将误差纠正,确定所有整数世纪年除了可被400整除的外一律不设闰年,理论上可以达到两万年内误差不超过一天,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变化,实际到公元4909年误差就可达一天。
由于新历法是教皇颁布的,新教国家予以抵制,直到18世纪,英国才采纳格里历;伊斯兰教国家仍然使用伊斯兰历;佛教国家采纳佛教历,纪元使用佛教纪元,即公元2000年为佛教纪元佛祖诞辰2544年。
公历的闰年: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
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
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
纪元是从传说的耶稣诞生那年算起。
公历每月有月大、月小和月平的说法,月大为31天,月小为30天,月平只有2月,为28天(闰年29天)。
农历(夏历,殷历,古历,黄历,旧历)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
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
现在所有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
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
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
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
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
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
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
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
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
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
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
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3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
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所谓“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有闰年的称谓。
农历月份的别称一月:正月、隅月、孟月、端月、始春、元春;二月:如月、杏月、仲春、早春;三月:病月、桃月、季春、炳月、三春、阳春、暮春;四月:余月、清和月、桃月、孟夏;五月:榴月、薄月、仲夏;六月:且月、荷月、伏月、季夏;七月:相月、巧月、霜月、孟秋、桐月;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月:九月:亥月、菊月、季秋;十月:阳月、小阳春、孟冬;十一月:辜月、葭月、仲冬;十二月:涂月、腊月、嘉平月,季冬。
农历的一个月的前十天按顺序习惯上称为初日,如农历的一月二日称为正月初二,当然说1月2日也是对的。
农历的正月(一年的第一个月)的开始都是在公元纪年的1月20日后至2月底之前。
如农历的正月初一可能是1月21日,也可能是2月20日;反之,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公元纪年的1月20日至2月底前。
农历纪年对应于公元纪年(西元纪年),就是中国的传统纪年,公元纪年没有重复,但是中国农历使用干支纪年,因此出现每60年重复。
如公元1931年,称为辛未年,公元1991年也为辛未年。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皇帝年号与天干地支同时使用,这样避免的重复。
如清同治三年,甲子年(公元1864年)十二个月气象歌正月:岁朝宜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缝三卯,到处棉花豆麦宜。
三月: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清明风若从南起,定是丰年大有收。
四月:立夏东风少病祸,晴逢初一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须防蝗虫侵稻禾。
五月: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果园受熬煎。
六月: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中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厄,谨防三冬多雨雪。
七月:立秋无雨事堪忧,万物从来只半收,处署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霜降南风五谷丰,重阳无雨晴一冬;霜降若逢天下雨,抢收稻谷回仓中。
十月: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处处损人丁。
十一月:初一西风多疾病,若兼大雪病更多;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小寒下雨大寒晴,大寒有雨沤出正;初一若逢天晴好,下岁农夫放下心。
阴历(月亮历)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
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月亮历之称,是纯粹的阴历,我国使用"农历",一般人叫它"阴历",那是不对的。
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
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29·59059天),12个月算做一年。
然而月亮圆缺循环一次--一个朔望月,是29天12时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
为方便,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实际上,一个朔望月并不正好等于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的平均数--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
所以12个朔望月实际上要比354天多8小时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
因此,阴历30年中就要安插11年闰年,每逢闰年就在12个月多加一天。
阴历的闰年是355天。
这样,阴历每30年中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一年的长度是354天8小时48分。
它的一年比回归年差不多短了11天。
3年就短一个多月,17年就要短6个多月了。
所以使用这种历时,新年不一定在冬天过,它可以在春天过,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过。
它的惟一好处就是阴历上的每一个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状。
阴历作为一种历法,由于它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所以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国家一般已经废弃不用了。
阴历包括:希腊历,回历儒略历儒略历是由罗马独裁者儒略·恺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计算的历法,在公元前46年1月1日起执行,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
设12个月,每年设365.25日,四年一闰,交替大小月。
1500年后由于误差较大,被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改善,变为格里历,即公历沿用至今。
一月 Ianuar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神雅努斯。
二月 Februar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节日Februa。
三月 Mart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战神玛尔斯。
四月 Aprilis 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词aperire,意思为“开始”,意味着春天开始。
五月 Ma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花神玛亚。
六月 Iun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共和国的创始人Iunius。
七月原名Quintilis,后改Iulius。
古罗马历只有10个月,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因为恺撒是这月出生的,经元老院一致通过,将此月改为恺撒的名字“儒略”。
八月原名Sextilis 后改Augustus。
原名是“第六”的意思,因为后来独裁者屋大维是生于此月,元老院将此月改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原来应排为小月,从二月中抽出一天补上,变为大月,将后面的月份重新排大小月。
九月 September 拉丁语“第七”的意思。
十月 October 拉丁语“第八”的意思。
十一月 Novembris 拉丁语“第九”的意思。
十二月 December 拉丁语“第十”的意思。
伊斯兰历(哈吉来历)为目前伊斯兰教国家通用的历法,正式名称为哈吉来历(Hajri),指公元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避难逃往麦地那的事件(Hajrah),伊斯兰历是一种纯粹的阴历,以公元622年7月16日为伊斯兰教历的元年一月一日,完全以月相为准,每当新月初现定为每月的一日,12个月为一年,不设闰月,闰年于第12个月后加一天,平均每年只有354天8小时48分,每隔2.7年和公历相差一个月,因此不分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