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媒生物鉴定

合集下载

常见病媒生物分类鉴定1

常见病媒生物分类鉴定1
背毛棕灰色,腹毛淡灰色 吻部尖细,延长呈喙状 耳宽而短,具短细毛 眼睛细小 尾基部特别粗大,末端尖细 体有臭腺,有特殊臭味
Thank you!
铜绿蝇
体呈铜绿色,触角带棕灰色,肩胛肩鬃后区小毛在4个以下,翅前缘脉基鳞 黄色
亮绿蝇
中型种,间额暗红棕色,颜有薄灰粉被,胸部呈金属绿色带蓝色有铜色光芒, 后中鬃2对,前1对,后中鬃着生在第2对后背中鬃之前,翅前缘脉基鳞黑色, 平衡棒大部分红棕色。
大头金蝇
体躯肥胖,呈亮绿至蓝绿色,复眼大而鲜红色,触角橘黄,颜、颊部橙黄色, 侧额及颊部均具黄色毛,腹部第3、4背板具蓝色后缘带。
淡色库蚊 Culex pipiens pallens
致倦库蚊(Cx.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中等大小,淡棕色 喙色暗,中段色淡,但喙无清楚界限的白环 腹节Ⅱ-Ⅶ背板基部淡色带通常后缘凸出,和侧板分开 各足跗节全部色暗,无淡色环
三带喙库蚊(Cx. tritaeniorhynchus)
常见蚊种分类鉴定
按蚊无呼吸管
伊蚊呼吸管 粗短
库蚊呼吸管 细长
淡色库蚊(Cx. pipiens pallens)
库蚊属征:小盾片三叶状,纵脉6长,无气门鬃和气门后鬃,跗节末端有发 达的瓣状爪垫。
跗节末端有发达的爪垫(后足的比较清楚) 喙和跗节无白环,但喙腹面可有淡色区 腹节背板有淡色基带,平齐或微凸或微凹,和侧板相连 中足和后足股节前面无明显的淡色带 中胸侧板鳞簇分散,不形成两暗色区中的一短横白带
雌蚊触须接近与喙等长(按蚊特征之一) 前缘脉并包括亚缘脉和纵脉1的白斑不超过3个(按蚊亚属特征) 前缘脉基段1/3一致暗色。 后足跗节仅有窄端白环。 腹节Ⅱ-Ⅶ侧膜上无“T”形暗斑。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病媒生物监测技术

病媒生物监测技术

一、蚊监测
(一)各监测点的监测方法
1、国家级监测点: 必选:诱蚊灯法、双层叠帐法、布雷图指数法、
勺捕法 2、省级监测点: 必选:诱蚊灯法和布雷图指数法 3、常规监测点: 必选:诱蚊灯法和布雷图指√数法
(二)监测频次及数据上报要求
监测类 群
监测频次
监测时间
上半月 下半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数据报 送时间
蚊(成 蚊)
国家级监 测点、省 级监测点 2次/月
4-11月, 每半月1次
常规监测 4-11月, 点1次/月 每月1次
蚊(幼 蚊)
1次/月
4-11月, 每月1次
成蚊
成蚊
成蚊 蚊幼
当月15 日之前; 次月1日
之前
当月25 日之前

当月25 √ 日之前
(三)成蚊监测
1、诱蚊灯法 监测生境:城镇居民区、公园、医院、民房、牲
影响蝇类活动的因素

雨 光照 温度 湿度 举例
每年6-7月蝇密度高峰 期 但是雨天和晴天监测的 结果差异巨大 密度低只能说明蝇类的
活动性低
一般场所室内成蝇栖息特点
影响捕蝇笼监测的因素
光照+温度影响蝇类活动
1-12月监测每月1次24小时 间隔2h收集一次
影响捕蝇笼监测的因素
捕蝇笼设置高度
捕蝇笼悬挂的高度影响 捕蝇效果
二、蝇类监测
蝇类监测的意义
✓作为重要病媒生物,蝇类能携带多种致病微生物,可污染食物, 可传播疾病,会因骚扰影响人们生活 ✓蝇类监测
✓ 反映常见蝇种和密度的动态变化 ✓ 评价一个地区环境卫生状况和评价蝇类防制效果 ✓ 评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镇)蝇类控制所处的水平
蝇类监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病媒生物防制苍蝇分析报告

病媒生物防制苍蝇分析报告
生态习性:幼虫孳生场所广泛,但主要孳生在尸体等腐败 动物质中,而人粪、猪粪、动物饲料和垃圾内也可孳生。 分布:世界性。夏季为繁殖盛期。
6.大头金蝇
中型种至大型种,体长8-11毫米, 体躯肥胖;呈亮绿至蓝绿色;胸部(包 括小盾片)略长于腹部;颜、颊部橙黄 色,侧额及颊部均具黄色毛;颜堤仅上 1/4具黄色毛;下颚须黄;腹侧片棕1: 1;翅:前缘脉第3段长于第5段;翅下 大结节有明显纤毛;腹部第3、4背板具 蓝色后缘带;雄:间额消失,额极狭; 复眼上2/3为大型小眼面,下1/3为 小型小眼面;露尾节小,藏于第5背板 之下;雌:中段间额宽常为1侧额的2倍 或超过2倍;腹侧片及第2腹板上以黄色 小毛占多数;复眼上下小眼面一致;。
毒性低,生物降解快,但部分品种残效短(即对光不 稳定),对上述三类杀虫剂有抗性的昆虫仍有作用, 因而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被认为具有发展前途的杀 虫剂。
我国目前主要使用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和顺 式氯氰菊酯,后两者对光稳定,残效可达3~6个月。
5、昆虫生长调节剂 通 过 阻 碍 或 干 扰 昆 虫 的发育而使其死亡,其优点是生物活性高,有明 显的选择性,只作用于一定种类的昆虫,故对人 、畜安全,对天敌、益虫无害,不污染环境等特 点。目前进行实验或试用的有保幼激素、发育抑 制剂。
如何区别蝇类的雌、雄
雌性:多数蝇类复眼的距 离较宽
雄性:多数蝇类复眼的距 离狭窄(麻蝇除外)
成蝇胸部
胸背部纹饰; 翅一对; 平衡棒一对; 足三对:基、转、股、胫、附(五节); 爪、爪间刺、肉垫。
(二)成蝇胸部
胸部背面观 1.中鬃 2.背中鬃 3.肩后鬃 4.翅内鬃 5.缝前鬃 6.翅前鬃 7.翅上鬃 8. 小盾基鬃 9. 小盾端鬃 10. 小盾缘鬃 11. 小盾心鬃 12. 小盾沟 13. 中胸盾片 14. 盾沟 15. 小盾片

病媒生物密度检测方法(鼠类)手打word版 (2)

病媒生物密度检测方法(鼠类)手打word版 (2)

GB/T 23796—2009(1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蝇类密度监测方法.包括笼诱法、粘捕法、目测法、格栅法。

本标准适用于蝇类密度和种类的监测,其中笼诱法、粘捕法和格栅法用于成蝇密度的监测.目测法 用于成蝇密度和蝇类孳生率的监测。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蝇类fly昆虫纲双翅目环裂亚目有瓣类,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2.2蝇密度density of fly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或空间中监测到的蝇类数量。

2.3孳生地fly breeding site存在适宜于蝇类孳生的腐败动物、腐败植物、人粪、禽畜粪和生活垃圾的容器或地点。

2.4标准间standard room以15m 2为一个标准间,其中,小于15 m 2的独立房间视为1个标准间.大于15 m 2的房间按15 m 2每间折算标准间数。

3 监测方法 3. 1笼诱法3.1.1适用范围适用于室外成蝇密度和种类的监测。

3.1.2监测工具捕绳笼:直径为250 mm.笼体高400 mm.笼脚高100 mm 〜300 mm ,圆锥形芯高350 mm .顶口直 径25 mm(参见图A. 1)。

3.1.3操作步骤每个捕蝇笼诱饵盘内放置50 g 红糖、50 mL 食醋及50 mL 水,或者按照监测目的采用其他诱饵。

诱饵盘与捕蝇笼下沿的间隙应不大于20 mm 。

监测时间为上午9点到下午3点(或者按照监测目的设 定监测时间)。

将捕获蝇类麻醉后分类、计数,同时记录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候数据(参见表B. 1)。

3.1.4密度计算密度计算见式(1)D=N l /N i ×T (1)GB/T 23796—2009D——蝇类密度,单位为只每笼时;N l ——捕获蝇总数,单位为只;N i——投放捕蝇笼数,单位为笼;T ——监测时间,单位为时(h)3.2粘捕法3.2.1适用范围适用于室内成蝇密度和种类的监测。

病媒生物监测

病媒生物监测

松 桃 苗 族 自 治 县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松 桃 苗 族 自 治 县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松 桃 苗 族 自 治 县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鼠类传播疾病有三个途径: 1.鼠体外寄生虫作媒介,通过叮咬人体吸 血时,将病源体传染给人; 2.体内带致病微生物的鼠,通过鼠的活动 或粪便污染了食物或水源,造成人类食后 发病; 3.老鼠直接咬人或病源体通过外伤侵入而 引起感染。
1.小家鼠 别名:小鼠、小鼷鼠、米鼠。 体型较小,尾长短于体长 体背暗棕黄或暗棕灰色 腹面污白色,毛基灰色 尾上面暗棕,下面污白 体背无刺毛 上门齿的内侧有缺刻
松 桃 苗 族 自 治 县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小家鼠
松 桃 苗 族 自 治 县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2.褐家鼠 别名:大家鼠、沟鼠、挪威鼠 体形粗大,尾长短于体长 耳小、厚,前折时不达眼 颅顶部两侧的颞脊平行 口鼻钝圆,背毛深褐色,腹毛灰白。 尾毛短而稀疏,尾上面黑褐,下面灰白。 后足粗大,前后足背面白色。 乳头6对,即胸部2对,腹部1对,鼠蹊部3对
松 桃 苗 族 自 治 县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粘鼠板法 胶面为 15cm × 20cm 。 布放时将粘鼠板展开, 靠墙或鼠类经常活动、 栖息的场所布放,不需 要诱饵。晚放晨收。 应避免放置在阳光直 射、淋水和地面潮湿的 场所,并防止尘土等污 物对粘鼠板的污染
松 桃 苗 族 自 治 县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松 桃 苗 族 自 治 县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黑胸大蠊 大型种,一致深 褐色,有油性光 泽。 前胸背板略呈梯 形,宽大而较平 整,暗黑色有光 泽,中部无斑。
松 桃 苗 族 自 治 县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西尼罗热等。

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二、监测内容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三、监测方法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蟑螂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蚊虫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一)鼠类密度监测—鼠迹法【器具】手电筒,镊子。

【理解要点】鼠迹法的调查主要用肉眼观察,但在光线昏暗的室内或一些角落需要用手电进行照明。

对于一些肉眼不容易判断的鼠迹,如小家鼠的鼠粪、鼠毛等,需要取样后仔细鉴别加以确定,因此需要配备镊子等工具。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西尼罗热等。

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二、监测内容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三、监测方法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蟑螂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蚊虫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一)鼠类密度监测—鼠迹法【器具】手电筒,镊子。

【理解要点】鼠迹法的调查主要用肉眼观察,但在光线昏暗的室内或一些角落需要用手电进行照明。

对于一些肉眼不容易判断的鼠迹,如小家鼠的鼠粪、鼠毛等,需要取样后仔细鉴别加以确定,因此需要配备镊子等工具。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西尼罗热等。

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二、监测内容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三、监测方法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蟑螂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蚊虫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一〕鼠类密度监测—鼠迹法【器具】手电筒,镊子。

【理解要点】鼠迹法的调查主要用肉眼观察,但在光线昏暗的室内或一些角落需要用手电进行照明。

对于一些肉眼不容易判断的鼠迹,如小家鼠的鼠粪、鼠毛等,需要取样后仔细鉴别加以确定,因此需要配备镊子等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触须 复眼
喙 触角
பைடு நூலகம்
腹部有10节组成,腹节Ⅷ-Ⅹ特化外生殖器。其中 腹节Ⅸ、Ⅹ形成雌雄尾器。雄性的尾器十分复杂, 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中国蚊科分亚科属检索表
(一)雌蚊
1. 喙末段明显变细,并向下弯曲如钩状;翅后缘近纵脉5.2末端稍有凹陷…… …………………………………………………………巨蚊属(Toxorhynchites) 喙和翅不是如此 …………………………………………………………………2
9.(7)中胸盾片覆盖有金属光泽的平覆宽鳞,中胸后背片有一簇刚毛 ……………………………………………………领蚊属(Heizmannia)
无上述综合特征 ………………………………………………………10 10.(7)前足和中足跗节I明显比其余4节的总和长,跗节IV比V短…………
………………………………………………直脚蚊属(Orthopodomyia) 前足和中足跗节I明显比其余4节的总和短,跗节IV比V长…………11
常见病媒生物鉴定
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人类疾 病,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物。常见的病媒生物 有鼠、蚊、蝇、蟑螂、跳蚤、蜱、螨等。
病媒生物的危害主要有健康危害、损害 财物、骚扰人体。健康危害:能传播多种疾 病,包括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疟疾、登革 热、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地方性斑疹伤 寒等等。
Contents
14.(11)跗节末端有发达的瓣状爪垫………………………库蚊属(Culex) 跗节末端无上述爪垫 ……………………………………………………15
15.(14)气门后区有平覆的深色和淡色宽鳞;雌蚊触须约为喙的1/4~ 3/4长………………………………………阿蚊属(Armigeres,部分) 气门后区无平覆深色宽鳞;雌蚊触须不到喙的1/4长 ………………16 气门后区光裸;雌蚊触须约为喙的1/5~1/8长…艾蚊属(Ayurakitia) 奇阳蚊属(Verralina)
11.(10)有气门后鬃…………………………………………………………12 无气门后鬃 ………………………………………………………………14
12.(11)翅鳞很宽,多为不对称 ………………………曼蚊属(Mansonia) 翅鳞非如上述 ……………………………………………………………13
13.(12)头顶具平覆宽鳞,喙侧扁略下弯,触角梗节,小盾片、中胸侧板 及各足基节都 平覆宽鳞 …………………阿蚊属(Armigeres,部分) 无上述各特征………………………………………………伊蚊属(Aedes) 尤蚊属(Udaya) 骚扰蚊属(Ochlerotatus)
2.(1)雌雄蚊触须都与喙约略等长或比喙稍短,雄蚊触须末两节膨大;腹部无 鳞或 仅 具少数鳞;小盾片圆弧状……………………按蚊属(Anopheles) 雌蚊触须明显比喙短,雄蚊触须比喙短,或比喙长而末端与上不同;腹部密 盖鳞片;小盾片三叶状 …………………………………………………………3
3.(2)喙有很多长毛,末端膨大而上翘…………………………钩蚊属(Malaya) 喙不是此状 ………………………………………………………………………4
鉴别特征:中胸盾片有中央银白纵条, 侧缘翅基前有1簇平覆银白宽鳞片。
生活习性:幼虫孳生在竹筒、树洞、石 穴、废轮胎以及缸罐等较为干净的容器 积水。成蚊嗜吸人血,通常在日出前和 日落前后为其刺叮高峰。
传播多种疾病,是登革热、基孔肯雅、 寨卡等的辅助媒介。
16.(15)翅瓣光裸或有平覆宽鳞而无窄鳞缘缨 ………小蚊属(Mimomyia) 翅瓣有窄鳞缘缨…………………………………………………………17
17.(16)小型蚊虫;雌蚊触角鞭分节Ⅰ至少为分节Ⅱ的2倍长……费蚊属 …………………………………………………………………(Ficalbia) 中型蚊虫;雌蚊触角鞭分节Ⅰ不超过分节Ⅱ的1.5倍长 ……………… …………………………………………………轲蚊属(Coquillettidia)
跗节无白环;喙无白环; 中胸腹侧板上部和下部后 缘有两群淡鳞簇;腹节背 板Ⅱ-Ⅶ淡色基白带后端平 齐;翅鳞暗色。
喙暗色;中胸腹侧板上下 部后缘各有一群淡鳞;翅 鳞暗而密;腹节背板Ⅱ-Ⅶ 有后突而呈半月形的淡色 基带
相同:1、喙无白环 2、足无白环 3、腹节背板有淡色基带 4、中胸盾片无特殊花纹
6.(5)翅脉有末端凹的羽鳞……………………………霍蚊属(Hodgesia) 翅脉无端凹的羽鳞 ……………………………蓝带蚊属(Uranotaenia)
7.(5)有气门鬃……………………………………………………………8 无气门鬃…………………………………………………………………9
8.(7)翅亚缘脉基部腹面有小毛 …………………脉毛蚊属(Culiseta) 翅亚缘脉基部腹面无毛 ………………………杵蚊属(Tripteroides)
1蚊 2蝇 3 蜚蠊 4鼠 5蜱
1 蚊类
蚊虫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
主要特征是分头、胸、腹三 部分;头上有触角1对,胸 部有足3对,翅膀1对。
鉴别特征
有刺吸式口器(喙),比头部长好 几倍
翅脉特殊,翅脉与翅缘有鳞片 足细长,覆有鳞片
伊蚊
如何鉴别雌雄?
雄蚊 触角 毛浓 而密
雌蚊 触角 毛稀 而疏
4.(3)中胸盾片中央有一对紧密并列的平覆银白宽鳞形成的纵条;有气门鬃; 无气门后鬃…………………………………………………局限蚊属(Topomyia) 无上述综合特征 …………………………………………………………………5
5.(4)纵脉6短,末端终止处至多仅略超过纵脉5的分叉处 ……………6 纵脉6长,末端终止处明显超过纵脉5的分叉…………………………7
区别:特征 腹节背板基带
阳茎侧板背中 叶
淡色库蚊 后缘平齐与基 侧斑相连
末端稍尖
致倦库蚊
后缘平齐与基 侧斑分离
末端平齐或者 圆钝
中小型蚊,翅长2.4- 3.1mm。头顶竖鳞暗而平齐; 盾鳞暗棕呈花椒色。喙色 暗,中部前位有淡色环。 腹节背板色暗,有窄的淡 色基带。
兼食人和动物血。猪、牛是其主 要吸血对象,已证实是乙型脑炎 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