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春节民俗艺术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待。

这种普遍而持久的社会心理,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

在春节这个‚全民欢动员‛的狂欢时节,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春节习俗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中发挥着比审美欣赏更为广泛的社会作用。

比如南方许多地区都有耍‚板凳龙‛的习俗,其每一节‚龙身‛由每家每户来制作,当龙灯耍到家门前时,这家人便将自己制作的一节‚龙身‛接上,龙灯如此越接越长,越耍越威风。

这种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既调动了人们过春节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

民间艺术特别能反映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其创作构思充满想象,极富浪漫色彩。

比如人们会以谐音方式把‚鲇鱼‛与富裕之意联系在一起,以之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理想。

民间艺术的造型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以至其表现形式自由而奔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将中国‚写意‛艺术精神作了极致的发挥。

民间艺术的整体格调清新质朴、刚健明朗,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不像现在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极力表现焦虑、寂郁或惆怅等消极情绪。

有人说现在‚年味淡了‛。

的确是这样。

以前过年,人们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塑面花,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创作。

如今,这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已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已为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

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了,真正的民间创作也随节俗的淡化而日益缺乏,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个中原因当然很复杂。

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家庭格局以及价值观、审美观也和以往大有不同,许多有特色的节俗活动和相关的艺术形式要在城市里展开确有一定的难度。

2016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2016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试卷第1页,共6页绝密★启用前2016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有刘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 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 ,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

A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B .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C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绘声绘色D .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李满春指出,必须从法律上对个人和政府微博进行规制,防止出现一些滥用微博打击报复的现象。

试卷第2页,共6页B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从“制造型国家”向“创造型国家”的战略转型,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又有赖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C .日本政府自从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以来,中国各地爱国民众以不同的方式对日本政府的丑恶行径予以强烈的谴责和愤怒的声讨。

D .为了避免楼市调控不陷入尴尬的局面,各地方政府须继续“给力”限购政策,切实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

②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

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语言腐败语言腐败是指通过语言表达或者是语言行为做不正当的事,从而产生大家所关注的腐败现象,这是因为语言使用者的思想健康出了问题。

有腐败现象,必然就会反映在语言使用中,因为语言是社会生活的镜子。

民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搞腐败的人必然会利用语言来混淆黑白。

“口是心非”、“口蜜腹剑”是语言腐败最突出的表现,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说一套,做一套”。

口头上说“打黑”,实际上做的是“黑打”,口头上说的是“打假”,实际上做的是“假打”。

正如有的顺口溜所说:“心里想一套,开会讲一套,做的又一套。

”委婉语和语言暴力是语言腐败表现的两个极端、两个软硬兼施的手法、一个矛盾统一体。

前者以羞答答的姿态为自己的丑恶行径辩解,后者则是以攻击性的语言对无辜者进行辱骂或攻击。

用委婉语来遮羞,往往是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说话人心里往往有理亏的感觉。

用恶毒言语侮辱无辜民众,实施语言暴力者往往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真理也在自己一边,骂起人来觉得天经地义。

殊不知把自己推到民众的对立面,不能不说也是语言腐败的一种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暴力给社会安定带来的危害远比遮羞的语言大。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四模答案1. C 2 D 3A 4A. 5B.6 D2.(1)你们接受朝廷厚恩,敢临阵退缩吗?死于法度哪赶得上和敌人战死?”(2)谋臣只知务求积粮,不知人心不稳固,即使有粮,将和谁一起来防守?8.“流”字,流淌之意,写出了夜里缓缓流水傍着花径流过的美妙情景,(1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1分)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1分)。

“带”字,环绕、映带之意,(答名词做动词也可。

)写出了繁星低垂,围绕着草堂,映带着草堂,好像草堂的飘带,构成了一幅想象奇特的美妙图画,(1分),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1分)。

9.本诗颈联写夜宴的欢愉场景,“看剑引杯”体现了诗人胸有大志、抱负满怀的情感(3分);尾联写诗人听到宴会上有人以吴音咏诗,顿时想起了自己泛舟吴越的美好经历,又体现了他热爱山水、归隐自然的超脱心境(3分)。

10.(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11、(1)E3分D2分B1分(2)①黑人和白人居住环境的对比。

“又贫穷又邋遢的典型黑人大街”,与白人那边“宽广的草地和好看的住宅”构成对比,显示出不同种族在物质形态上的强烈鲜明的反差。

②布朗教授的头衔和地位的对比。

布朗是教授,和布尔威克博士一样是社会学家,但布朗在他们面前却唯唯诺诺。

他的“教授”“社会学家”的头衔,与他在这个社会所处的可怜地位构成对比,丰富了人物形象,揭示了社会现状。

③布朗的身份与他的表现的对比。

布朗教授是黑人社会学家,本应为黑人谋福利,但他却自私自利,在与钱得勒等人交谈时一心想着“一万元”等私利。

(每点2分)(3)①“司机一进来,教授就迎了过去”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布朗教授行动快捷,折射出他迫不及待地主动趋迎的心态。

②“是钱得勒先生的汽车吗?”他带点踌躇地问道。

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布朗教授语言犹豫,揭示了他面对白人时的胆怯和自卑。

③通过对人物一“迎”一“问”的简单勾勒,透视出布朗教授被遮掩着的整个灵魂,既简单又含蓄,既直观形象又内蕴丰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B.“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理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C.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D.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B.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 C.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D.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者。

B.海德格尔、罗斯扎克等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表明:拥有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

C.既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能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D.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精品:【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 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微文学: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的新融合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媒介、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短信、微博、微信为主要载体的传播手段逐渐普及,衍生出了微文学这种崭新的文学样式。

从范围上它包括短信文学、微博文学、微电影文学、微图文文学等众多文学子类,从内容上它承继了传统文学道义担当、弘扬真善美的精神品格,又呈现出了快捷、互动、多样的技术特质,更容易为广大受众所接受。

基于技术上对“微”的要求,微文学作品一般语言都高度凝结精练、情感表达直率自然,较少用华丽的辞藻。

从内容类别上看集中在哲理类、社会类等愉情喻理的主题范围,这些主题贴合大众的情绪需求,容易用简练的语句取得较好的效果,类似于佛教中用“顿悟”的方式以一个微小的细节瞬间引发受众的共鸣。

因此微文学特别强调“炼字”,强调言简而意浓。

这种对语言提炼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当代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网络文学作品等的码字、注水现象。

微文学的“微”是一把双刃剑,体量的“微”很容易造成思考的浅薄和言说的局限,不能很好地表达深刻的思想。

与此同时,技术上的“微”却又有效地克服了这种“浅言说”的缺陷。

作为微文学载体出现的微博、微信等传播方式的便捷、多样,以及数码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微文学可以通过多样化、炫目化的技术方式实现内容的“深表达”。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pdf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pdf

第Ⅰ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墨西哥发现提及2012预言的玛雅文字新记录1.下列关于原文第两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B.C. 科马卡科是墨西哥现存的最完好的古玛雅人砖结构寺庙,它出土的雕刻有古玛雅文字的砖块,为当代人研究玛雅预言和文明提供了帮助。

D. 科马卡科废墟发现的砖块意义重大,它为我们研究玛雅文明提供了信息来源,但这不是研究玛雅文明的唯一来源。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国家历史研究人员承认他们已经发现科马卡科废墟砖块很多年了,之所以没有向世人公布,是因为其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还未获得有把握的结论。

B.。

C.D. 斯图亚特表示:科马卡科砖块上提及的日期Baktun或许可以作为证明“世界末日论”的证据,但动词huli在暗示我们它讲述的是历史而非预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B.依据石板上已几乎遭腐蚀的象形文字为“他将从天而降”的解读,我们可以判断,科马卡科砖块是在向我们讲述着一段历史往事,而不是在预言后世。

C.古玛雅人将时间看成有规律地开始和结束的一系列圆圈的观点可以印证砖块提及的第13个Baktun大约结束于2012年12月21日。

D. 在帕伦克举行的会议旨在对玛雅长计数历进科学论证,将会平息互联网上对有关2012年末日灾难的流言。

乾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

州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

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

六年,移知彭州。

州卒诱营兵及诸屯戍,谋以长春节宴集日为乱。

属春初,仲甫出城巡视,见壕中草深,意可藏伏,命烧之。

凶党疑谋泄,有自首者。

禽百余人,尽斩之。

先是州少种树,暑无所休。

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太平兴国初,迁起居舍人,奉使契丹。

辽主问:“党进①何如人?如进之比有几?”仲甫曰:“国家名将辈出,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辽主欲留之,仲甫曰:“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东晋名士中,陶渊明是隐士。

南朝钟嵘在其文章《诗品》中说陶渊明“文体省净,殆无长语。

笃意真古,辞兴婉惬。

每观其文,想其人德……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他是一名躬耕陇亩的普通人,所写的是一般人的日常生活。

可是他毕竟又不是一般人,而是位诗人。

六朝期间,幻设的故事、归隐的套语多的是,何以大家就这么相信陶渊明在纸上呈现出来的人格与生活?这就关乎陶渊明诗文的特点了。

钟嵘“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的评价,极可深思。

语言在表达思想感情时,我们希望它是透明的,如此才能令人观文而见心,毫无阻隔。

但语言往往不透明或不甚透明,故常因语言而生误解、滋歧义,乃至形成障蔽。

孔子说“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华美的文辞,固然可帮助作品传远,然其可能造成的误解与障蔽亦更严重。

这就是老子要提醒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缘故。

我国的文学,自汉以来就不断增强其文的性质,到了魏晋,华靡更甚。

陶渊明弃文就朴,放弃了一切多余的修饰与无聊的废话。

这一方面表现了他删繁就简、捐华崇实的态度,令人相信他人德甚高;另一方面,诗歌的语言又从美回到了信,语言与作者的心境情思才又可以不隔了。

故陶渊明说归田说饮酒,而人皆信之。

如此“省净”的文体,相对于南朝“俪采百字之偶,竞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的时代风气来说,是太朴拙、太接近日常语言了。

杜甫说“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遣兴》),陈后山批评他“切于事情,但不文耳”,均就此而言。

更无怪乎钟嵘虽对他有那么多赞美,仍只将他列为中品了。

可是,陶渊明诗文的“不文”却比较复杂。

初读若不经意之作,但读着读着却让人感到其中颇有意味可供咀嚼。

这种意味,不是由语言性的美感,即华辞产生的,而是诗中显示的生活态度、人生体会等“意蕴”造成的。

这些“意蕴”,对一些人生体验比较丰富的读者来说,特别耐人寻味,让他们觉得陶诗比一般文采美丽的作品更深邃、更隽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六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

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

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

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

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

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

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

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

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

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

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

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年第1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

C.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3分)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操作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

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

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

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

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

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帝为改敕赐之。

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

武还,诉于帝。

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

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

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

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

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

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

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

”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

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臵近侍。

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逮下狱,当徙。

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

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

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

明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

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

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

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

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

贼平,班师。

诏留来、珤镇抚。

寻命来兼巡抚贵州。

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

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

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

”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

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

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

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

明年,事平。

召为南京工部..尚书。

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

来归。

成化六年卒于家。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B.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C.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D.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

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

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

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

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

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5分)(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白部分。

(9分)(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42分)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继自贸区等重大政策决策之后,又一大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的良方——《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推出已是。

②连日来,两个跳舞团体却因场地问题屡屡发生纠纷,,派出所和公园管理处多次介入调解,可双方仍未能达成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