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一.词汇1.词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具有形式和意义上的特点,是表达概念的基本手段。

2.词的分类:词可根据词形、词义、词性等进行分类。

3.词汇义和词义的概念:词的义指的是词汇在语言中所代表的意义;而词义是指词的其中一种特定的意义。

4.语义的概念:语义是指语言所能表达的意义,它研究词汇的意义和句子的意义。

5.语义关系: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位关系和连词关系等。

6.多义词和一义词: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具有多个不同的词义,一义词则是指一个词只有一个词义。

7.词义的反思性特点:反思性特点是指由于词义的发展和扩展,使得一部分词汇原本只能指代具体事物的名称,逐渐发展为可以用来指代抽象概念的称谓。

8.词的构词和构词法:构词是指用来形成新词的方法和技巧,构词法则是研究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学科。

9.词汇的生成和消失:词汇的生成是指新的词汇在语言中的出现和流行,而消失则是指一些词汇在语言中的逐渐淘汰。

10.词的历时变化:词的历时变化是指词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演变。

二.语音1.语音的概念: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研究语言音素、音节和音系等内容。

2.音位和音素:音位指的是语音系统中不同的基本音单元,而音素则是指在一种具体语音系统中有决定意义的语音单位。

3.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一种国际通用的音标符号,用于表示各种语言的语音。

4.声调:声调是指语音中声音的高低和音调变化。

5.语调:语调是指在一句话中语音音调的变化。

6.连读和重音:连读是指在语音流通的过程中,语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连接;重音是指在词语和句子中,一些音节能够产生的较大音量、较长时间和较高音调。

7.训练和修正:语音训练是指通过学习和练习,使得个体能够正确地使用语音来表达意义;语音修正是指对发音错误进行纠正和改正。

三.语法1.语法的概念:语法是语言结构和组织的规律和原则。

2.句子的基本概念:句子是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等成分组成。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4*6=24)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

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

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

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

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

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

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例如英语的book(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noπ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

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

如单个的/k/和/ae/或/t/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猫”的意义。

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一、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语言学的定义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语言的定义与特点3.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符号、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二、语音学1.音素与音素的分类2.语音的基本概念:发音器官、发音过程、音素与音位等3.语音的分类与描述方式:音库、国际音标等4.语音变体:音位变体、变体规律等三、词汇学1.词的定义及词的层次结构:词汇、形态、语素等2.词的分类:实词与虚词、实词的分类等3.词的构成过程:派生、复合、转化等4.词义与词义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等5.词的语法功能:词类、语法关系等四、语法学1.句子的定义与分类:从句、疑问句、陈述句等2.句法的基本概念:短语、成分、汉语的基本句型等3.句法关系与句法结构:并列、从属、修饰等4.句法规则与句法分析:形式语法、语义角度的句法分析等5.语法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形式语法与功能语法的对比、语法规则、语法的普遍性、语法的可及性等五、语义学1.语义的定义与特点2.词义的构成与分类:词汇意义、语法意义、逻辑意义、上下文意义等3.语义关系与语义角色: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关联等4.语义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义成分的划分与关系、语义的可及性、语义的派生与转化等六、语用学1.语用学的定义与研究领域2.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行为:意图、目的、合作原则等3.言外之意与言外之行:言外之意的表示方式、言外之行的示例等4.语用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言行为、语用规则、语用的多样性等七、语言学研究方法与分支学科1.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描述性研究、实证研究等2.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应用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3.参考书目和领域动态:《现代语言学导论》、《实用语义学》、《语法学》等这些都是《语言学概论》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重点研究语音的产生、结构、运动和感知等方面。

在复习时,需要关注以下内容:1.国际音标的掌握,包括元音、辅音和音节等。

2.发音器官的构造和功能,比如舌头、喉头、声带等的作用。

3.音位与音素的区别,音位是语言中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是语音的实际表现。

4.音变规律,比如浊音化、清音化、辅音的鼻化等。

二、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结构和规则的学科,包括句法学、词法学等分支。

在复习时,需要关注以下内容:1.语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句子、短语、词类等。

2.句法分析的方法,包括基于短语结构的上下位关系分析和基于依存关系的句法分析。

3.句子成分的分类与功能,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

4.语法关系的表示,包括句法树和依存关系图等。

三、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词义和意义的学科,包括词义学、语用学等分支。

在复习时,需要关注以下内容:1.语义的基本概念,包括词义、句义、语篇意义等。

2.词义的分类,包括编码词义和概念词义等。

3.语义关系的表示,包括隐性关系和显性关系等。

4.语义义原的掌握,比如用来描述词义的最小单位,可以用来解释多义、歧义、同义等现象。

四、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特定情境中的使用和理解的学科,包括语用规则、言语行为等方面。

1.言语行为的分类,包括表示、指示、陈述、询问等。

2.言语行为的成分,包括言辞、语境、意图等。

3.语用规则的掌握,比如礼貌原则、言外之意等。

4.言语行为的实现方式,包括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等。

以上仅为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的一些重点内容,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复习时可以参考相关的案例和实例,加深对语言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语言学概论复习总结学习资料.doc

语言学概论复习总结学习资料.doc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索绪尔开创的语言学派被称为。

2.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大类:、和。

3.和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4.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分别是和。

5.辅音 [p] 和[m] 的相同。

6.根据出现条件是否受环境制约,音位变体可以分为和。

7.根据语素是否可以单独成词,可以把语素分为和。

8.词的五种基本组合关系中,、、和结构分别反映的是陈述和被陈述、支配和被支配、修饰和被修饰、补充和被补充的关系。

9.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有和两种方式。

10.语言词汇中除了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

二、名词解释:1.元音:2.互补关系:3.语流音变:4、发音方法:5.语法单位的构成关系:6.预设:三、单项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传统语言学的发源地()。

A. 中国B. 印度C. 希腊罗马D. 埃及2. 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是()。

A. 音步B. 音素C. 音节D. 音位3. 声音的高低决定于()。

A. 频率大小B. 声波形式C. 气流强弱D. 振动时间4.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符号的是()。

A. 旗语B. 炊烟C. 语言D. 狼烟5. 造句时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

A. 语素B. 词C. 音素D. 短语6. 舌面元音中,“前高圆唇”元音是()。

A. [y]B. [i]C. [u]D. [a]7. 国际音标中,“双唇浊塞音”标作()。

A. [f]B. [p]C. [b]D. [m]8. 下列英语单词中含有复辅音的是()。

A.springB.seaC. carD.often9. 英语“ He reads a letter. ”中动词 reads 中的 s 表示的语法意义是()。

b5E2RGbCAPA.性、数、格B.体、人称、时C.数、时、人称D.格、体、时10. 汉字是一种()文字。

A. 表音B. 表意C. 意音D. 图画四、简答题:1.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举例说明你对它的理解。

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音位音位是一定的语言或方言系统中,能区别不同语言符号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的社会性质划分出来的。

(斜线//是音位标记。

)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形式,不能再切分。

音位虽能再分成若干区别性语音特征,但一个单一的语音特征不能构成一种语音形式。

2、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是以音高、音长、音强为语音形式的音位,又叫超音质音位或超音段音位。

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时位和重位三种。

3、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指定并开始使用的。

它的指定原则是“一个因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

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因素”,因素和标写符号一一对应。

不会出现混淆或两可的现象。

为了与一般的字母相区别。

通常把国际音标所用的标写符号放在方括号[ ]里。

国际音标所代表的音是全世界一致的,我们不要把它和具体语言中形状相同的字母的读音混为一谈。

4、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由于受邻近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所引起的语音变化叫做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5、语言的分化一种语言内部分成几种不同的方言,或者这些方言进而分成几种不同的语言,这种现象,叫做语言分化。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的,也就是说,社会的分化是语言分化的原因。

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

6、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在语言学上聚合关系指在结构的某个特殊位置上可以相互替代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共现的成分和非共现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同一聚合关系语句只受句法关系限制语义因素不在考虑范围处于聚合关系中的语句与共同的句法特征但在语义上不能互相替换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

几个词,一组词,他们性质相同,具有同样的组合功能,在语言结构的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生成不同的句子,这些词之间的这种替换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重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重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重点汇总【选择题】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它们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是任意的。

2、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

复合构词的分类:陈述式复合词、偏正式复合词、支配式复合词、并列式复合词、补充式复合词。

3、表音文字的字符,或者说字母,只跟语言单位的语音发生联系,情况比较简单,不论是音节文字还是辅音文字,还是音位文字,根据是与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归类,都是表音文字。

4、语音对应关系:语音对应关系是指不同语言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系列语言成分间有语音上的对应。

5、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存在形式。

语言首先是以口语的形式存在,文字产生以后,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书面语。

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同时,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6、附加构词(派生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

7、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各自的含义:(1)地域方言的含义: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就叫“地域方言”。

(2)亲属方言的含义: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做“亲属语言”。

8、歧义: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条件。

组合歧义的类型:语法结构歧义、语义结构歧义。

9、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社会活动的需要是语言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分化和统一;社会之间的接触。

10、语素的各种类型归类:“成语语素”和“不成语语素”、“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

11、非基本语汇包括: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12、划分词类的标准:形态标准、意义标准、分布标准。

自考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考点

自考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考点

自考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考点
一、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1.语言学的定义: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2.语言学的分类:一般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实用语言学等。

3.语言学研究的内容: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等。

二、语音学
1.国际音标:常用国际音标及其音值。

2.语音的分类:元音、辅音等。

3.语音的产生:空气流动、声带振动等。

三、语法学
1.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等。

2.句子结构:简单句、复合句等。

3.短语的分类: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等。

四、词汇学
1.词的定义: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

2.词的分类:实词、虚词等。

3.词的构词法:前缀、后缀等。

五、语义学
1.意义的概念:语言单位所表示的概念。

2.意义的分类:词义、句义、上下文义等。

3.意义的变化:词义的扩大和缩小等。

六、语用学
1.语用学的概念:研究语言实际使用情况的学科。

2.语用学的要素:语言行为、语用规则等。

3.语用失误:歧义、言外之意等。

七、其他
1.汉语言文字的演变:甲骨文、小篆、楷书等。

2.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语言的社会属性、语言的地位等。

3.语言变异现象:方言、行话、新词等。

以上是自考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的复习重点和考点,希望能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语言学概论期中作业专业:英语(翻译)学号:20131311202 姓名:汤汪第七章语言、文化与社会1、语言与文化(1)语言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文字。

最狭义的语言不包括文字,只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是人类社会用来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最常用、最发达、最严密的符号体系。

广义的语言不仅包括狭义语言,而且还包括准语言。

准语言又称副语言、类语言,根据诉诸感官的不同,准语言又可分为听觉的(伴随声音、音乐语言、其他声响符号)、视觉的(表情、体态等;图表、公式等;绘画语言;舞蹈语言;蒙太奇语言;符号、标识语言;其他视觉符号)、触觉的(盲文等)三类。

广义的语言其实包括了人类用于交际的所有手段,因此可以将广义的语言定义为“人类使用的一切符号”。

(2)文化文化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

广义的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次。

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

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是不可见的隐性文化或曰潜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

诸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武器,日用器具,服饰,居住、饮食和其他人类行为所需要的物品等等。

制度文化是指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

诸如饮食习惯、建筑工艺、卫生管理、娱乐方式等生活制度,婚姻形式、亲属关系、家庭财产分配等家庭制度,劳动管理、艺术生产、教育、道德、风俗、宗教、利益、法律、政治、警察、军队等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

心理文化包括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等,比之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心理文化处于更深的层次上。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本文对语言的内在系统,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上作了分析,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进行了探讨。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自古以来,语言学家们都试图从多方面对语言进行探讨,形成了许多语言学流派。

归纳起来,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

语文学传统从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开始,根据文学作品和书面文献的研究对语言进行分析和比较。

19世纪语文学家的工作为现代语言学的独立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来发展到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系统,把语言学看成是一门横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独立的边缘科学。

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

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研究。

人类语言学的研究传统诱发了文化语言学的出现和兴起。

通过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交际过程,语言学家们发现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而且涉及同语言系统紧密关联并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

在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方面有两种提法:“语言与文化”和“文化中的语言”.为了界定语言与其它文化现象的关系,有的语言学家将文化分为两大范畴,“大文化”和“小文化”。

其中,语言与大文化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与小文化的关系是并列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如果把文化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概念来看,则语言属于人类总体文化,即大文化的范畴.但它在总体文化中的地位比较特殊,与总体文化中的其它成分(即)小文化的关系是相对应的。

因此可以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合一体的媒介。

它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

从小文化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化是同步发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

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的发展。

有了语言,人类就有了文化。

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标志。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原始人与动物有许多相近之处,但是人产生了语言,动物却没有。

原始人具有宗教、信仰、道德、习俗等属于文化范畴的东西,动物则不可能有。

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了人类,促使人类走向更大的进步。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积聚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人类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它与人类社会、人类的文化有着许多密切的关系。

2、语言与社会(1)语言产生于社会语言的起源是跟人类的起源密切相连的,早在几十万年前,人类过着简单的洞穴生活,人类没有或者很少进行交流。

随着时间推移,为了对付自然灾害和动物侵袭,人们开始了群居生活,也开始了交流活动。

因此,只有在社会劳动中才能产生语言。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2)语言随社会变化发展而发展变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语言还收到社会环境影响并随之变化。

而社会生活的内容在语言词汇中得到直接反映。

另外,语言还是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

社会制度的急剧变化引起语言的急剧变化,还有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接触形成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

(3)语言反映并促进社会的发展随着语言的丰富,人类对一些事物的表述更加丰富而强大,客观上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促进了相互理解和沟通,推动了事物的额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主要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

语言具有不停变化的一面,语言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动而进行的。

因此,语言与社会自始至终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九章语言与文学对于语言与文学关系的探讨,首先我们应当了解两者的基本定义。

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

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比如文学家们的思想情感)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文学是其中一种)的载体。

而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包含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地域的社会风貌。

1、文学文体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学关系的学科,其研究焦点是与文学文体相关联的语言特征。

(1)前景化前景化的概念来源于视觉艺术,与“背景”一词相对应,已经成为文体学的常用术语。

俄国形式主义语言学家、布拉格学派学者和现代文体学家都曾在文体研究中使用这一术语。

它被定义为“以艺术手法为动机的偏离”。

这种偏离,或非常规用法,覆盖了语言的所有层面;词汇、语音、句法、语义,笔迹等。

(2)字面语言和比喻语言词典定义中所提供的一个词的第一个意义通常是它的字面意义。

比喻语言是为了达到对比、强调、明确或标新的目的而使用的不同于日常常规语言的词句。

语言中表示比喻用法的另一个词是Trope (修辞、比喻)。

它是指为了修辞目的而通过比喻途径来使用的语言。

比喻在语言运用中频繁出现,并且采用许多不同形式。

明喻:明喻是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作比较,并通过展现一种事物如何与另一事物相似来解释这种事物是什么样子的方法。

它用as或like等词在文本中作为明确标志。

暗喻:像明喻一样,暗喻也是对两个并不相像的要素作出对比,这种对比是隐含的而不是直接表达的。

转喻:一种一个词或词组被另一个与之有紧密联系的词或词组替换的修辞方法。

提喻:提喻是用事物的一部分名称来指代整个事物,反之亦然。

2、诗歌语言(1)语音模式押韵尾韵:每行结尾的押韵。

(2)不同形式的语音模式头韵:在头韵里,句首的辅音是一致的。

准押韵:准押韵通过一个共同的元音来描述音节。

辅音韵:以相同辅音结尾的音节反韵:指音节拥有共同的元音和首辅音,而不是元音和末辅音押韵。

押副韵:当两个音节具有相同的首辅音和尾辅音。

反复:音节的重复。

(3)韵律模式当重读被组织成有规律的节奏时,就形成了韵律。

抑扬格是韵律单位的一种。

韵律单位叫做音步。

pentameter (五音步诗行)是指诗句里有五个音步。

(4)传统的韵律模式与语音模式a. 对句:对句为两行诗句,一般由押韵联系在一起。

b. 四行诗:即四行为一节的诗,是英语诗歌中很常见的形式。

C. 无韵诗:无韵诗是由不押韵的抑扬格五音步诗组成的。

d. 十四行诗、自由体诗、打油诗等。

(5)语音和韵律在诗歌中的功能a. 追求审美趣味;b. 适应传统/风格/诗歌形式;c. 表情达意或者革新一种形式;d. 展示专业技巧,寻求精神满足感;e. 突出强调或对照;f. 拟声现象。

(6)如何分析诗歌a. 有关诗歌的信息:诗的题目,诗人姓名,诗歌创作时期,诗歌所属类型,例如抒情诗、戏剧诗、叙事性十四行诗、讽刺诗等。

b. 诗歌构建的方式:布局、诗的行数、诗行的长度、规则的韵律、尾韵、语音模式的其他形式。

3、小说中的语言(1)小说与视角a. 第一人称叙述者讲故事的人也可能成为故事虚构世界中的一个角色,在事件发生后讲述故事。

在这种情形下,评论家们称叙述者为“第一人称叙述者”或“I叙述者”,因为叙述者在故事里提到他或她自己的时候,总是用第一人称代词“我 (I)”。

b. 第三人称叙述者如果叙述者不是虚拟世界中的角色,他或她常常被称为“第三人称叙述者”,因为故事虚构世界中的所有人物被提及时,用的都是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或他们”。

c. 图示语言叙述视角也受图式的影响。

处于相同情形中的不同参与者会有不同的图式,这和他们的不同视角有关系。

d. 旧信息与新信息旧信息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已经知道的信息,而新信息则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所不知道的信息。

e. 指称指称与说话者相关,所以很容易用于表明特定的变化中的视角。

指称用来指语言中这样一些特征,它们直接指示一个话段说出时的情景在人称、时间或处所方面的特点,其意义因而相对那个情景而言。

(2)言语和思维表达a. 言语表达直接引语:在直接引语中,人物所说的话是以最全面的形式出现的并且带有引号。

间接引语:我们能够知道说话者表达的命题含意,但并不是说话者的原话。

叙述者对言语行为的表达:我们不知道说话者说话的内容,我们只知道他用言语行为来做事。

这种叙述可以被看作是对较长语篇的概括,比起间接言语,它提供了更多的背景信息。

b. 思维表达直接思维:直接思维倾向于被用来表达有意识的、缜密的思维。

自由间接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介于直接思维和间接思维之间,有一些思维的特征。

c. 意识流写作意识流写作被用来描述思维中印象和观念的自由联系。

句子结构高度省略。

③散文风格a. 作者风格人们谈及风格时,通常是指作者的风格,即“世界观”式的作者风格。

换言之,是指一种写作方式:属于特定作者,可以识别。

这种写作方式使一个作者的作品区别于其他作者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