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植物油掺假检验方法研究进展
气相色谱法检测食用植物油掺假的方法

2008年6月第7卷第2期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our nal of S a nm e nxi a Po l yt echni cJ u n.,2008V01.7,N02技术与应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食用植物油掺假的方法赵普红,王洪海(三门峡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近年来由于利益驱动,少数不法商贩在植物油生产销售过程中以次充好。
或掺杂掺假,坑害消费者。
相关技术标准或规范中也没有全面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本方法根据植物油的分子结构组成的不同,在对植物油进行甲脂衍生化后,使植物油中的甘油三酸脂中的有机酸与甲醇形成简单有机甲脂化合物。
再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各种有机酸成份含量比例。
如各有机酸含量比例与经验值有较大差别。
就可判断掺假。
与其它的物理、化学的方法结合从而定性定量分析植物油掺假现象。
关键词:气相色谱;食用油;掺杂;检验中图分类号:TS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23(2008)02—0115-03收稿日期:2007-11-13作者简介:赵普红(1962-),女,河南三门峡人,三门峡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工程师。
1食用植物油简介食用植物油在食物制作过程中能给人带来色、香、味等方面的美好享受,同时它又是一种高热量食物,一克油脂可产生4.0焦尔的热量,是蛋白质和糖类热能的两倍。
所以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油脂中除含有甘油三酸酯外。
还有总量约O.2%~5.0%(一般在1%左右)的类酯物,如磷酯、糖酯、蜡酯、甾醇、色素、酚类等,但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酸酯。
也可以说食用植物油脂是混(异)脂肪酸甘三酯的混合物,个别油脂才有同酸三甘酯。
常温下为液体的称为油,为固体的称为脂。
实际并无严格区分。
脂肪酸甘三酯是由一分子甘油(丙三醇)和三分子不同或相同的脂肪酸所组成。
如下式所示:r c吒hCH IO H+3RCO OH—cH叫二&+3H20I I夕食用植物油脂中脂肪酸的碳链多在12~24之间。
食用植物油掺假鉴别研究进展

82
CHINA 0ILS AND FA I’s
2018 V01.43 No.6
好 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劣质油电导率值一般为 100 兹波段 ,会产生共振吸收 ,太赫兹波谱可以灵敏直接
 ̄LS/Cm 以上。王冰等 测 定 了煎 炸 老油 、水 煮 鱼 地反映到这一变化 ,因此太赫兹 时域 光谱 技术近年
Progress in adulteration identification of edible vegetable 0il
YU Qing,ZHONG Peipei,WANG Yuanx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e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7,China)
2018年 第 43卷 第 6期
中 国 油 脂
81
食 用 植 物 油 掺 假 鉴 别 研 究进 展
喻 晴 ,钟 培培 ,王远兴
(南昌大学 食品科 学与技 术 国家重 点实验 室 ,南昌 330047)
摘要:综述 了在食用植物油中掺入其他食 用植物油或非食 用油的主要鉴别方法,包括 电导率法、红 外 光谱 法 、太赫 兹 时域 光谱 法、拉 曼光谱 法、色谱 法等 ,并对 上 述方 法在 食 用植物 油掺 假 鉴别 中的研 究进展 和 应 用进行 了归纳 ,最后 对食 用植 物 油掺 假检 测技 术的研 究方 向进行 了展 望 。 关键 词 :食 用植物 油 ;掺 假 鉴别 ;电导 率法 ;光谱 法 ;色谱 法 中 图分 类号 :TS225.1;TQ646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003—7969(2018)06—0081—05
植物油掺伪检验技术进展

植物油掺伪检验技术的进展姓名:xx 学号:xx摘要:由植物油的品质性质和掺伪现状,综述了当前植物油掺伪检验的主要方法及主要原理,并对主要检测技术进行分析评述及展望。
关键词:植物油掺伪检测技术植物油是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及其他部位,采用一定的加工工艺得到。
常见的植物油如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油茶籽油等。
根据植物油的加工方式、精炼程度不同分为原油、成品油,其中成品油也根据精炼后产品的指标分为不同的等级。
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直链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软脂酸、硬脂酸等),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花生一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DHA、EPA等)。
同时含有营养伴随物如:甾醇、生育酚和谷维素等。
植物油不仅种类不同,其脂肪酸组成和营养成分的含量也存在差异。
目前市场上均存在植物油掺混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国民身体健康,也会影响食用油产业健康发展。
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杜绝不法掺假行为。
食品行业的专家们相应建立了各种植物油掺伪检验的方法。
不同种类的植物油具有不同的固有特性,如色泽、气味、滋味、特殊的化学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等,根据这些特性目前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植物油真伪鉴别方法,如物理、化学、光谱、色谱及质谱等方法。
1、理化鉴别方法:根据各种植物油的理化特性,采用感官、离心、折光指数、碘值、皂化值和不皂化物的方法检验。
下面仅举几例予以说明。
1、1感官鉴别法不同油料生产的植物油具有不同的气味,如三级、四级大豆油有豆腥味,菜籽油有菜籽味,花生油有花生香味等。
因此,根据其气味,大致可以判断出是哪一种植物油。
鉴别方法一:在装满油脂的容器盖打开的瞬间用鼻子挨近容器口,闻其气味;方法二:取1~2滴油样放在手掌或手背上,双手合拢快速摩擦至发热闻其气味;方法三:用容器取油样25 g左右,加热至5O℃,用鼻子闻其挥发出来的气味,判断植物油的品种和质量。
1、2皂化法用于鉴别食用油中掺人矿物油。
取油样1 mL,置于锥形瓶中,加氢氧化钾(3:2)溶液1 mL 和无水乙醇25 mL,再将锥形瓶接上空气冷凝管回流皂化,约5 min(在皂化时应加振荡使加热均匀)后,加沸水25 mL,摇匀观察,如果油样浑浊,说明食用油中掺人了矿物油或松香。
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Abstract:Thisarticle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edible vegetable oils and their adulteration and the food safety problems brought about by it, summarizes the standard system of edible vegetable oils in China, summarizes the current methods of adulteration detection of edible vegetable oils,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dulter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行分类制定,如大豆油、橄榄油、芝麻油、玉米油、花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掺入转基因大豆油、
生油、菜籽油、食用调和油、核桃油、食用红花籽油、 非转基因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调和
棉籽油、葵花籽油、食用棕榈油、米糠油、松籽油以及 油等的橄榄油采用 160 ℃高温加热 8 h 处理,通过观察 椰子油等产品。这类标准中主要规定了油脂中水分、酸 样品加热前、后二阶导数光谱在 988 cm-1 处特征吸收
以达到“产品质量要求”,降低生产成本,从中牟取 进行初步的判断,准确性低、应用范围特定于潲水油
暴利,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我国油脂行业的健 或地沟油,且不能确定掺入的成分或实际掺伪量。
康发展。②在食用油中掺入或直接使用非食用油和废
4.2 光谱法
食用油。如在食用油中掺入桐油、大麻籽油、蓖麻油、
青油、地沟油、潲水油、煎炸老油,甚至矿物油等。
食用植物油中矿物油掺假的确证检测方法研究(国际会投稿)

食用植物油中矿物油掺假的确证检测方法研究杨元高玲谯斌宗(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610021 )摘要食品掺杂施假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是严重的违法行为,食用植物油中掺加液体石蜡的掺假行为,以及食品中滥用液体石蜡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目前,国内外卫生检测机构均采用皂化法[1-5]、重量法[2-7]、荧光法[8]测定矿物油。
其中,皂化法应用最为广泛。
上述方法操作繁杂,灵敏度较低,定性准确度不太高。
尤其比较困难的是食用油脂中大约有1%-3%的组分不能被皂化[9],主要是油脂中甾醇、维生素A、D、E、K和蜡质,这些不皂化物引起假阳性误判可引起严重后果。
气相色谱-质谱法是当今最为准确的定性方法之一。
可以简便的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烃类。
本文报道了以气相色谱-质谱法为分离鉴别手段,辅以简便可靠的样品前处理方式,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矿物油的定性分析方法。
本法灵敏度较高,定性结果尤为可靠。
经抽取大量市售各种植物油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1.1.1 气相色谱-质谱仪: HP6890GC-5973MSD;1.1.2 色谱柱:HP-5MS弹性石英毛细柱(30m ×0.25mm×0.25μm Crosslinked 5% PH ME Siloxane);1.1.3 正己烷(AR);液体石蜡(AR);1.1.4 煤油、柴油、机油对照品(市售)1.2 色谱-质谱条件1.2.1 炉温:程序升温,100℃保持3min ,升温速率:20℃/min至300℃,保持3min 1.2.2 进样口温度:350℃1.2.3 质谱接口温度:280℃1.2.4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量1µ l1.2.5 载气:恒流模式,1.7ml /min1.2.6 电子倍增器电压:1750V1.4 实验方法按上述色谱-质谱工作条件稳定好仪器,调谐合格后进样分析。
2.结果和讨论2.1 色谱条件的优化2.1.1 色谱柱的优选:矿物油主要由不同长度碳链的烷烃组成,根据烷烃的理化特性,本文比较了HP-5MS弹性石英毛细柱(30m ×0.25mm×0.25μm 5%二苯基聚硅氧烷-95%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色谱柱)和HP-1MS弹性石英毛细柱(30m ×0.25mm×0.25μm 100%二甲基聚硅氧烷色谱柱),分离效果相当,本文选用HP-5MS弹性石英毛细柱为分析柱;2.1.2 炉温的优选:采用等温方式,待测组分与其它组分分离不佳。
食用植物油掺假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2 C l g f o dS i c n e h o g, e a gi l rl nv r t Z e gh u He a 5 0 2 C ia . o eeo o c n ea d T c n l y H ’ n A r ut a U i s y h n z o , ’ n4 0 0 , h ) l F e o n c u e i, n n
The e c mp ne t r s al p id i nv sia in o d tr to tcin.I hi a e ,te a a tg sa h rc mi g s o o n sa e u u ly a pl n i e tg to fa ul a in dee t e e o n t s p p r h dv na e nd s o to n s
食 用植 物油掺假检测 方法的研 究进展
黄 纪念 曹艳 明 ,张 丽 霞 ,
(. 1河南省农科 院 农副产品加T研究所 ,河南 郑州 4 0 0 ;2 河南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技 术学 院,河南 郑州 508 . 400) 5 02 摘要 :根据食用植物油 中的特征物质 、甘三酯及脂肪 酸组 成的不 同,研究 了一些食用植物油 的掺 假检测 ,分析 了这
o e d f r n ee t n me h d r i u s d a d t e d v lp n e d fra u ai n d tc in tc nq e a e p o p ce . f h i e e td tci t o s ae d s s e , n e eo i g t n d lt e e t e h i u r r s e t d t o c h r o o o
(. n tueo giu ua rd csP o esn , a a e fAgiutr ce c s Z e gh u Hen n4 0 0 , hn ; 1 I stt fA rc h rl o u t rc sig Hen nAc d myo rc l eS in e, h n z o , a 5 0 8 C ia i P u
食用油掺假棉籽油快速定性、定量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前 报道 的掺假 油 品定 量 方法 , 以气 相 色谱 法 分 析 多 油品脂 肪 酸 组 成 , 其 特 征 脂 肪 酸 增 降 变 化 来 进 依 行 [ 5以及 色谱 联 用 等方 法 , 备 复 杂 、 1 ] 设 昂贵 及 不 易推广 [ ; 4 其他 香 油掺假 检测方法 中, 配制 棉 籽油 有 参考标 准 系列 与 实 际 掺假 油 品 的掺 人 比例 不 相 一 致 ]或 加 石 油 醚溶 解后 再 与试 剂 作用 ]其 红 色 ¨, ”, 反应不 易彻底 或 呈 黄色 反应 影 响 灵 敏度 问题 ; 而关 于菜籽 油等一 些 油 品掺 假棉 籽 油 的快 速 定 量 方 法 ,
还未见 有报道 。
豆油、 棉籽油 ; 在菜籽油 中掺棕榈油、 棉籽油等 。另
外 , 的还 将 国家禁 用 的有 毒物 或 超 期 变 质 的 油 品 有
掺人合格油 中。掺假不仅影 响食用油 的营养 和品
质, 损害 消费 者利益 , 且还会严 重危 害食 用者 的健 而
康。
检 测方法 作 为食用 油质量 与安全控 制 的重 要手
粮油 检测 与加 工
食 用油 掺假 棉 籽油 快速 定性 、 量 方法 的研究 和应 用 定
。4 。 9
食用油掺假棉籽油 快速定性 、 定量 方法 的研究和应用
郑显奎 郑显慧
( 内 江 市粮 油质 量检 测 站 1 610) 4 1 0 ( 内江 市 东兴 区疾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6 10 ) 2 4 1 0
* 收 稿 日期 : O 2 O — 2 21一 4 1
1 1 原 理 .
快速定性法 : 通过发现食用植物油中呈现 的棉
通讯地址 : 四川省 内江市东兴区西林大道 7 3附 3号 5
生产控制中植物油掺伪的鉴别方法研究

饲用油脂主要有植物油脂、动物油脂及混合油脂,影响油脂营养质量的主要是各种脂肪酸组成、长中短链、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等,影响油脂产品质量主要有游离脂肪酸含量、水分、杂质、酸价、过氧化值等。
一般而言,不饱和程度较高的油脂能量较高,其常温下呈液态,而饱和程度较高的油脂其能量相对较低,在常温下呈固态。
常见的优质油脂色泽均一无混浊,其游离脂肪酸、水分、杂质与酸价较低,一般植物油脂常温下呈液态,如掺入动物油脂后其色泽不纯显浑浊,在常温下会有部分凝固出现。
如在油脂中掺入劣质油脂后,则会使其游离脂肪酸、酸价、过氧化值、水分、杂质等增加,从而影响油脂质量。
另外,由于脂肪产品中存在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故在使用时,必须预先加入一定量的抗氧化剂,以防止油脂的氧化。
油脂掺假的鉴别方法如下,供参考:•优质食用油水分含量和杂质含量都不得超过0.2~0.3%,油质清澈透明,具有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
•劣质食用油用一个无色透明玻璃杯取少量油脂,放在散射光线下观察,色泽深暗、欠清亮,不透明,混浊甚至有悬浮物。
加热后有酸、苦、甚至霉味,则表示油脂已被氧化变质或腐败。
如加热至150℃左右冷却后有沉淀现象,沉淀越多说明杂质含量越高。
•掺假花生油掺假后透明度下降。
把油从瓶中快速倒入杯内,观察泛起油花,纯花生油油花泡沫大,周围有很多小泡沫且不易散落。
•掺有棉清油或毛棉油当掺有棉清油或毛棉油时,油花泡沫微带绿黄色或棕黑色。
闻其气味有棉籽油味。
•掺有淀粉物掺有米汤、面汤等淀粉物时,可取少量油,在其中加入几滴碘酒,就出现蓝紫或蓝黑色;或者放入透明杯中放置2天观察。
掺有非脂性异物,必然会出现云状悬浮物。
•掺兑非食用油脂掺兑非食用油脂,如桐油、蓖麻油、矿物油等,食用后轻者中毒,重者死亡。
检查时多用化学方法,如检查有无桐油,可取5滴油放于白磁板上,加浓硫酸2滴,如有桐油存在,则呈现深红色并凝成固体,颜色加深成炭黑色。
矿物油鉴别:取1mL油样,置于三角瓶中,加入1mL氢氧化钾(40%)及25mL乙醇,装上回流装置皂化5min,并不断振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掺杂施假 对人 民群众 的身体健 康造 成严 重危 害 , 是 严重的违法行为 , 毒瓜子事件 、 大米事件 、 毒 毒饼干事 件 、 食用 植物油掺假事件 , 肉精 中毒 事件 、 酱油事 件 、 瘦 似 水发 食品 加 甲醛问题 、 吊 白块 问题等 等经媒 体反 复暴光 后引 起社会 滥用 各界高度 重视 。食 品掺杂施 假 中, 用植 物油掺 假 问题非 常 食
不饱和脂肪酸能降 低血脂 , 香味浓 烈 , 且 深受 群众 喜爱 , 价格
比普通食用油 贵。因此 , 不法 商贩经 常 向胡麻 油 中掺 加低 价
[ 作者简介] 杨元(91 ) 男, 15 一 , 主任技师 , 主要从事色谱 及光谱
分 析 的 应 用研 究 。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中国 『生检验杂志 20 J 0 6年 1月 第 l 6卷 第 1 期
C i s ora o H ahLb rtyTc nl y Jn20 V l 6 N h eeJunl f el aoao ehoo ,a 0 6; o 1 o1 n t r g
谱技术 , 研究了各种 油脂脂 防酸的含量 , 并用此方 法测定 了花
生油掺入另一种油脂后脂肪 酸组成 的变化 , 而确定 以 1 : 从 40 或 1: 6 0含量 来判断花生油中掺棕桐油的程度 , 1: 以 8 3含量来 确定掺菜籽油 的多少 。胡麻 油 含有 丰富的 亚油 酸、 麻酸 等 亚
果。
光谱技术 和化学计 量学方法 测定轻榨 优质橄榄 油和榛 子油掺 假的快速定量 分析 , 解决低 附加 值 食用油 掺入 高级 食用 油的 问题。Vg ii l G等… 用核 磁共 振谱 结合 多元 统计 分析 对轻 应 榨优质橄 榄油 中其他种子 油掺假进行 分析 。So M 等 将 ctS t 总发光光谱法用 于食用植物 油分级 , 于辨别菜 子油 、 用 葵花 子 油、 天然橄榄油 、 非天然 橄榄 油等四种植物 油。OTn gicN等 采用高分辨核磁共振谱结合 同位素 比质 谱两项 高新分 析测试 技术检测橄榄 油 、 葡萄酒 、 汁掺假的可 能。G oar 果 odceR等 采用直接进样 电喷雾离 子化 质谱结合化 学计 量学用 于橄 榄油 掺假测定。M ro — oez 等 ¨采用 顶空 一质谱技 术检测 acs L rnoI 橄榄油掺假 , 作者将样品橄榄 油和不 同比例 的向 1葵油 、 3 橄榄 油渣油混合 , 测定混 合样 品所 产 生的挥 发性 有机 物。通 过测 定挥发性组分辨别 掺假 橄榄 油掺 入 的植物 油种类 。K pu s aol a V M等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 术测定橄 榄油掺 假。流动 相用乙氰 一无水乙醇 一异丙 醇7 :8 1在 2 2 n里甘油 2 1 :0 2— 5mi 三酸酯依照碳原子数 得 以分离 , 反相 高 效液相 色谱 能检测 出 橄榄油 中低至 1 一 % 的亚油酸掺假 。A a c % 2 p r i R等 综述 io 了色谱技术在植物 油掺 假方面 的应用 。该文 详细 的论 述 了植
果、 于酪 、 鸡旦 ; 国 F A规定 , 种香料 、 美 D 各 营养 素的胶囊 和 片 剂 06 ; . % 焙烤制 品 0 1 % ; 米 、 .5 大 玉米 、 麦 00 % 等 。 燕 .2
食用植物油 中 蓖麻油 的 检验 方 法不 多。文献 采用 硝 酸 、 酸显色法 , 硫 在待测油样 中加人硫 酸 、 酸 , 果样 品呈 现 硝 如
突出。食用 植物 油 是 人 民群 众 重要 的生 活必 须 品。油 、 、 盐
时能被该 方法 准确判别 。斑 晓伟 等 研究了花生油 中掺入棉
子油后 , 品的荧 光光谱 变化 。该方 法利 用 花生 泊和 棉籽油 样
的荧光发射波 长和激 发( 吸收 ) 谱 图的显 著差异 , 光 对抽 样进
14 2
中国卫牛检验杂志 2 0 0 6年 1月 笫 l 6卷 第 l期
C ieeJunl fH ahL brt yT cnlg ,a 06; o 6 N hns o ra o el aoao eh o yJn2 0 V l ol t r o 1
物油中脂 肪酸 、 甘油 三酸 酯 、 质 、 蜡 甾醇 类 、 烃类 、 类 、 醇 生育 酚、 挥发物 的气相 色谱和液相色谱 测定方 法, 出 了采用 色谱 提 技术分析掺假物种类 的方 法 , 引文 12篇 , 5 具有很 高 的参 考价
酱、 、 , 醋 荼 油排在首位 , 说明油在 群众生活 中的地位 。最近 几 年 , 法商贩为谋求 利 润, 向食 用植物 油 中添加矿 物油 、 蓖麻 油甚至桐油而导致 中毒 的事件 时有发 生 , 人 民群众 身体健 对
行定性鉴别 , 国家标准方法对 比分析证 实 , 经 该方法测 定结果 稳定可靠且方 法简单快速 。朱 杏冬 等 在研 究 了芝麻 油、 菜
液体石蜡不被人 体 吸收 。大 量眼用 可至 软便 、 泻 。长期连 腹
续服用可导致消化道障碍 外卫 生 检 测 机 构 均 采 用 皂 化 法 国 法
、 量 重
油 李焕德等 采用凝 聚反应 和沉 淀素试验 来检测 中毒患 者
体液 中蓖麻毒素 , 但是 , 聚反 应特 异性 差 , 凝 而沉 淀素 试验需 要制造抗体血清 , 血清制作至少需 要 3周 时间 , 法时 限性 和 方 实用性差 , 于实际样 品测试有困难 。 用
康和生命 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湖南某 中学因误 食桐 油导致 一
起大面积学 生集体 食物 中毒事 件 , 事件 涉及 2 5名学生 。湖 1 北、 广西 、 河南 、 天津等地桐油导致 食物 中毒 事件也屡 屡发生 。 在互 联 网 上 , 用 百 度 搜索 , 发 现 桐 油 中毒 相 关报 道 有 仅 可
40 0余篇 , 0 可见其普遍性。
量测定芝 麻油的纯度 。对 4种 不同掺 假芝 麻油 进行 检测 , 其
变异系数小于 5 %。
国家对食用植物 油非常 重视 , 近修 订 了棉 予油 等 7种 最 食用植物 油 国家标 准”。 , 进一 步规 范 了食用 植物油 的质量 要求和卫生指标 。食用 植物 油掺 假 主要 有两 个类 型 , 第一 种 类型是不法商贩将 低附加 值食用 油掺 人高 附加值 植物 油 中,
13 2
【 综述】
食 植物油 检验 用 掺假 方法研 究进展
杨 元, 高 玲, 王 炼
( 成都市疾病 预防控制 中心 , 成都 60 2 ) 10 1 [ 关键 词] 食用植物 油; 掺假 ; 检验 [ 中图分类号] 155 5 .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04—8 8 ( 06 0 — 13一 3 6 5 20 ) 1 0 2 O 的葵花子油 、 豆油 、 菜油 。王妍等 采用测定市售胡麻油 的折 光率与当地纯胡麻油 的折 光率进 行 比较 , 以确 定 市售胡 麻油 是否掺假。当胡麻 油中掺加 2 % 葵花 子油 、 油 、0 豆油 0 菜 4%
塞 等 等 。 圳
第_ 种类型食用植物 油掺 假主要是 指不法 商贩将非 食用 _ 1
油, 甚至有毒 的植物油掺人食用 植物 油 , 段恶劣 , 手 后果 严莺。 掺人食用植物油的非 食用 油 主要有 矿物 油 、 桐油 、 蓖麻 油 、 粗
制棉子油等 。对于第 二种类 型食 用植 物油掺 假 , 国外极 少 文 献报道 。国内文献相对较 多。 矿物油是不同馏 分的液态烃类 混合 物 , 如液体石蜡 、 煤 油、 柴油 、 机油等等。其中 , 液体 石蜡作为 食品 添加剂 , 卞要用 途为防粘剂 、 消泡剂 、 滑剂 、 光剂等 。国 内外均 对液 体石 润 抛 蜡 的应用范 围及用 量作 出明确 规定 , 华人 民共 和国 国家标 中 准 G 2 6 8 规定淀粉软糖 、 B 7 0— 6 鸡旦保鲜 l 5g k ; 一 / g 联合 国 F O WH A / O规定液体石蜡用于无核葡萄十不得超过 5 k ; g欧 共体 E C规定 最 高用 蹙 200 m / g 可 用 于果 干 、 E 0 gk , 柑橘 、 糖
对于第 ・ 种类型食用植 物油掺假 , 世界 各国非常 关注 , 建
立 了大量 的分析方法 。国内作者大都 采用简便 易行不需特 殊
仪器的方法 。黄光华 等 0 建立 了芝麻 油掺伪 的气 相色 谱法 ,
该方法通 过测定脂 肪酸含 量和分 布 的变化 , 立掺假芝 麻 油 建
数据库, 中找出规 律, 从 作为研究芝麻 油中惨伪定 性依据和定 量计算方 法 。王 力 清等 】梁 秀英 。 、 。依据 棉 子 油 能与 含 有 1 %硫磺的二硫 化碳 的吡 啶溶液 生成红 色化合物 的原理 , 立 建 了芝麻油 中棉子油定性定量测定 方法 。李卓新 采用气相 色
籽油 、 菜籽色拉 油 、 豆 色拉 油 的 紫外 光谱 时 发现 芝 麻油 在 大
2 5i 8 l l n处有较强 紫外 吸收, 而其他 3种油在 2 5n 8 m没有 明显 吸收。利用其 区别 , 究 了用紫外 分 光光 度法 测定 芝麻 油的 研 掺假方法 。该方法具有操作 简单. 所用试 剂少等特 点 , 以定 可
国外 文献报道 多采 用现代 谱学分 析技术 , 方法 科学 、 结果 准确 , 但仪器昂贵 , 国内普及率 不 高。Wuz等” 采用傅 立叶
转换离子回旋 共振质谱 法测 定食 用植 物油 掺假 , 方法 主要 该
基于大豆油和橄榄 油中生育酚 、 ‘ 卜八碳脂 肪酸 的丰度不 同 , 利
值。
收, 色谱保 留时问为 7 0 0 1 i, .0± .0r n 以此对桐油定性 , a 定量测 定桐 油含量方法 最低 检 出浓度 为 2m / , g L 回收率 : 9 . % 。 勾 77
高海生 等采用冷冻法 和亚硝 酸盐法 测定桐油 , 该法 可 以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