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鹤峰规划说明书
鹤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空间区域范围内,依 据社会、经济、环境等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规划在时 间与空间上对土地的开发、保护、利用和治理等进行总体 安排与布局[1]。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可以帮助政府检 验规划实施与规划目标的差距,为实施保障机制提供依 据,为后续规划实施提供数据基础。
20 世纪 50 年代,国外广泛开始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 评价进行实践,如今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理论及体系[2]。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 晚,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相关研究才相继出现。本 研究以规划实施指标与规划目标指标的接近程度为标 准,将改进量化赋分方法和前人的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 评价,分析其结果,找出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后 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提出相关建议。
1 概况
2014 年,鹤峰县辖 2 镇、7 乡,共有 209 个行政村,年 末总人口为 22.35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为 435 522 万元,财 政收入为 35 720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 373 534 万元, 农林牧鱼总产值为172 06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 为517 694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0 960万元,外贸 出口总额为 5 265 万美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为 19 231 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7 546 元。
文献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0)02-0140-04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General Plan of Land Use in Hefeng County
LU Zhishu1 SONG Eping1 QIAN Dong2
第 02 期
宣恩县城市总体规划(-2020)说明书讲课稿

宣恩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说明书宣恩县人民政府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第一章总论1.1. 县域概况宣恩县位于鄂西南部,系云贵高原的东北延伸,为武陵山余脉。
地处东经109。
ll’52”一109。
55’34”,北纬29。
33’18”一30。
12’13”。
东接鹤峰县,西邻咸丰县,西南与来凤县毗邻,东南和湖南省龙山县、桑植县接壤,北与恩施市相连。
县域东西宽71.5公里,南北长73.9公里,国土总面积2743平方公里。
宣恩县始设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属施南宣抚司辖。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宣恩是湘鄂西和湘鄂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先后两次建立县苏维埃政府。
209国道纵贯南北,椒(园)石(门坎)省道、鸦(雀岭)当(阳坪)省道横串东西呈“工”字形。
县城距恩施机场45公里,距宜(昌)万(州)铁路恩施站和沪蓉高速公路恩施入口各50公里,距长江巴东港240公里。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人口分属1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6 4%,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分别占41.9%、10.2%、13.9%。
县城设在珠山镇,海拔500米。
县域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峡谷幽深,高低悬殊,海拔最高点(七姊妹的主峰)2014米,海拔最低点(万寨石心河两河口)356米,相对高差1658米。
整个地貌东西高、南北低,中部突起,呈“H”形结构。
其中低山占全县总面积的32.7%,二高山占49.6%,高山占17.7%,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
宣恩属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随海拔高程不同,气候差异显著。
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年均气温15.6℃。
海拔800~l200米的二高山地区,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光温不足,年均气温12. 7℃。
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冬长夏短,气候冷凉,易涝步旱,年均气温9.9℃。
境内河网密布,纵横交错。
全县共有大小河流121条,总长度538公里,主要河流有酉水、贡水、头坪河、断头河。
湖北省武陵片区鹤峰县走马镇武陵大道建设可行性调研研究报告

湖北省武陵片区鹤峰县走马镇武陵大道建设可行性调研研究报告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湖北省武陵片区鹤峰县走马镇武陵大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目录第一章总论 (6)项目概况 (6)编制范围及依据 (7)主要技术参数 (9)结论及建议 (10)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 (11)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 (11)项目区域自然资源背景 (11)项目区域经济背景 (13)社会发展背景 (16)项目建设地基本情况 (17)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8)第四章道路规划与交通分析发展预测 (19)交通量调查 (19)走马镇交通现状及发展规划 (19)交通量发展预测 (21)第五章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 (23)技术标准分析 (23)技术标准 (28)第六章工程设计方案 (29)道路方案 (29)排水工程 (36)通讯设计 (39)综合管线工程 (40)道路照明 (42)道路绿化 (43)交通设施 (43)第七章节能评价 (44)道路节能相关规范 (44)节能设计与分析的主要原则 (44)能源状况分析 (45)照明能耗指标分析及节能 (46)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与建议 (47)施工节能 (47)第八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48)环境保护 (48)建设项目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52)减少工程环境不利影响的对策 (52)第九章劳动安全设施 (53)影响劳动安全的因素分析 (53)防护及监控措施 (54)第十章招标及实施进度 (55)招标管理 (55)工程实施进度 (57)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9)编制依据 (60)采用的定额标准 (60)投资估算 (60)项目资金筹措 (65)第十二章社会评价 (65)社会影响分析 (65)互适性分析 (67)社会效益分析 (67)第十三章问题和建议 (68)结论 (68)建议 (68)附件:1、走马镇武陵大道项目建议书。
宣恩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说明书

宣恩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说明书宣恩县人民政府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第一章总论1.1. 县域概况宣恩县位于鄂西南部,系云贵高原的东北延伸,为武陵山余脉。
地处东经109。
ll’52”一109。
55’34”,北纬29。
33’18”一30。
12’13”。
东接鹤峰县,西邻咸丰县,西南与来凤县毗邻,东南和湖南省龙山县、桑植县接壤,北与恩施市相连。
县域东西宽71.5公里,南北长73.9公里,国土总面积2743平方公里。
宣恩县始设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属施南宣抚司辖。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宣恩是湘鄂西和湘鄂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先后两次建立县苏维埃政府。
209国道纵贯南北,椒(园)石(门坎)省道、鸦(雀岭)当(阳坪)省道横串东西呈“工”字形。
县城距恩施机场45公里,距宜(昌)万(州)铁路恩施站和沪蓉高速公路恩施入口各50公里,距长江巴东港240公里。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人口分属1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6 4%,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分别占41.9%、10.2%、13.9%。
县城设在珠山镇,海拔500米。
县域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峡谷幽深,高低悬殊,海拔最高点(七姊妹的主峰)2014米,海拔最低点(万寨石心河两河口)356米,相对高差1658米。
整个地貌东西高、南北低,中部突起,呈“H”形结构。
其中低山占全县总面积的32.7%,二高山占49.6%,高山占17.7%,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
宣恩属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随海拔高程不同,气候差异显著。
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年均气温15.6℃。
海拔800~l200米的二高山地区,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光温不足,年均气温12. 7℃。
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冬长夏短,气候冷凉,易涝步旱,年均气温9.9℃。
境内河网密布,纵横交错。
全县共有大小河流121条,总长度538公里,主要河流有酉水、贡水、头坪河、断头河。
鹤峰概况

鹤峰县基本概况鹤峰县位于恩施州东南部与湖南省毗邻;鹤峰县面积2892平方公里,人口22.02万,辖六乡两镇和一个开发区。
古称拓溪、容米、容阳,曾是容美立司治所,1735年改土归流后先后设置为鹤峰州、鹤峰县。
鹤峰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茶叶产量、磷矿蕴藏量位居湖北省首位,古生物化石百鹤玉世界罕见。
是“华中天然药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各种中药材1800余种;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第四纪冰川孓遗植物保留地,森林覆盖率达到46.4%;还有世界独有的人间珍品“葛仙米”。
鹤峰民族文化底蕴丰厚:以明清之际“田氏诗派”为代表的文人创作使土家族文学发扬光大;撒尔嗬、摆手舞、柳子戏、穿号子、四道茶、傩戏等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鹤峰县资源状况主产玉米、马铃薯、水稻、大豆、红苕、花生、水果,有数百年种茶和出口茶叶历史。
面积、产值、人平茶叶收入、人平茶叶税收等多项指标占全省第一位,是“湖北茶叶第一县”。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引种白肋烟以来,烟叶已与茶叶同为本县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境内有植物数千种,森林资源丰富。
此外,境内还是国内固氮蓝藻、薇菜的主产地,年出口量为全省第一。
境内已探明的矿物30余种,走马磷矿是中国第二大风化磷矿区,也是中国四大磷矿之一的湘鄂矿的重要矿区,其储量11.78亿吨,全省第一。
特色产品有葛仙米、富硒茶、珍薇菜、蕨菜。
植物资源境内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有高等植物143科、457属、914种。
其中,林木树种531种,园林观赏树种74种,全年森林蓄积量382万立方米,全县草场面积55.8万亩,已建成人工草场4万多亩,牧草资源可利用量45315万公斤,能载畜4.8万个牛单位,农作物桔杆可利用量16520万公斤,可载畜1.7万个牛单位。
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红薯、小麦、大豆,油类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烟叶、薇菜、魔芋。
动物资源(1)天敌资源。
益虫有6目、38科、280余种,有啄木鸟、杜鹃、猫头鹰、燕子、黄鼠狼、野猫等。
规划说明书

规划说明书一、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规划变得尤为重要。
规划是指为了提高城市功能和环境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发展战略。
本规划说明书介绍了一个全面的城市规划方案,旨在改善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生活质量。
二、目标本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1.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的交通、居住和商业配套设施;2. 提高公共空间的质量,增加城市绿化和休闲设施;3. 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业者;4. 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教育和医疗资源;5. 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提高环境可持续性。
三、规划内容1. 城市功能布局优化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内部的道路网和交通枢纽,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同时,加强对市区和郊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提高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行效果。
此外,规划还将在城市中心建设更多的商业配套设施,吸引更多的商家和消费者。
2. 公共空间质量提升规划将增加城市的公园和绿地面积,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同时,规划还将改善城市道路和人行道的设计,提高行人和自行车的通行便利性,鼓励更多的居民选择步行或骑行。
3. 经济发展促进规划将重点发展城市的产业结构,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业者。
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和商贸中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同时,规划还将注重培育本地的人才,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训资源。
4. 居民生活质量改善规划将增加城市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同时,规划还将改善住房条件,提供多样化的居住选择,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需求。
此外,规划还将注重社区建设,提供更多的社交和文化活动。
5. 环境可持续性规划将注重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通过推广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措施,降低城市的碳排放量。
同时,规划还将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任务和责任单位;2. 加强沟通和协调,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配合;3. 积极引进投资和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规划的实施;4. 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并及时进行调整。
ZB总说明-修改11

说 明 书1 概述鹤来公路是2020年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六纵五横一环”主骨架中 “横五”的西段,列入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规划》【2009-2020】中的重点交通建设项目。
随着新一轮高速公路建设的全面加速,根据2009-2012年湖北省高速公路行动计划,奉节至恩施、恩施至来凤(恩吉高速公路的一部分)也将纳入建设日程,恩吉、恩黔与鹤来公路将构筑“南四县”内部及与州府的交通干道主骨架。
考虑到鹤来公路项目交通量基数较低,建设里程长,资金筹措困难,工程建设难度大,以及与规划建设的恩吉高速存在建设协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因此按照“充分利用老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解决卡脖子路段,后总体提升”的原则,逐步解决鹤来公路瓶颈路段交通通行问题,提升恩施州南部区域的鹤峰、宣恩、来凤和咸丰四县干线公路运输能力,提高运营服务水平,推动四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减小南北发展差距。
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改善目前鹤来公路中最为困难的鹤峰和宣恩交界区域的越岭段通行条件,改善区域的交通联系,对于提高公路通达性、拓展城乡发展空间、加快城镇建设进程、带动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参考资料,希望有助于投标人的投标准备工作,如果本资料中的内容有不清楚之处或与招标文件中其它地方所示资料不相符合时,应以其它地方所示资料为准。
我们相信投标人将以尽其可能,对本参考资料所附数据的正确性进行核查,并对他们由此做出的解释负责。
关于更进一步的详细参考资料,投标人现场考察时可进一步获得。
本次招标属先期开工段,起止范围是K29+940~K32+000,不包含分水岭1号桥,路线全长2.06公里,其主要工程数量中计价土石方共计19865m³,防护、排水圬工共计2360.6m³,涵洞31m/2道,隧道1110 m/1座,平交口2处。
2 建设条件2.1地理位置鹤来公路为湖北省2002-2020年骨架公路网规划“6纵5横1环”中“横5”线路的一部分,是连接恩施州“南四县”即鹤峰、宣恩、来凤和咸丰地区的重要经济干线,鹤峰云南庄大桥至宣恩当阳坪段改扩建工程是列入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规划》【2009-2020】中的重点交通建设项目。
宣恩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说明书

宣恩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说明书宣恩县人民政府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第一章总论1.1. 县域概况宣恩县位于鄂西南部,系云贵高原的东北延伸,为武陵山余脉。
地处东经109。
ll’52”一109。
55’34”,北纬29。
33’18”一30。
12’13”。
东接鹤峰县,西邻咸丰县,西南与来凤县毗邻,东南和湖南省龙山县、桑植县接壤,北与恩施市相连。
县域东西宽71.5公里,南北长73.9公里,国土总面积2743平方公里。
宣恩县始设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属施南宣抚司辖。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宣恩是湘鄂西和湘鄂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先后两次建立县苏维埃政府。
209国道纵贯南北,椒(园)石(门坎)省道、鸦(雀岭)当(阳坪)省道横串东西呈“工”字形。
县城距恩施机场45公里,距宜(昌)万(州)铁路恩施站和沪蓉高速公路恩施入口各50公里,距长江巴东港240公里。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人口分属1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6 4%,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分别占41.9%、10.2%、13.9%。
县城设在珠山镇,海拔500米。
县域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峡谷幽深,高低悬殊,海拔最高点(七姊妹的主峰)2014米,海拔最低点(万寨石心河两河口)356米,相对高差1658米。
整个地貌东西高、南北低,中部突起,呈“H”形结构。
其中低山占全县总面积的32.7%,二高山占49.6%,高山占17.7%,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
宣恩属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随海拔高程不同,气候差异显著。
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年均气温15.6℃。
海拔800~l200米的二高山地区,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光温不足,年均气温12. 7℃。
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冬长夏短,气候冷凉,易涝步旱,年均气温9.9℃。
境内河网密布,纵横交错。
全县共有大小河流121条,总长度538公里,主要河流有酉水、贡水、头坪河、断头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规划范围和期限1、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分为县域、城市规划区两个层次。
其中:县域范围即鹤峰县行政辖区,国土面积287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鹤峰中心城区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主要包括容美城区、康岭新区、新庄组团、太平组团和屏山风景区,依托山脊线、行政村边界和道路、河流进行划定,总用地面积为58.35平方公里。
二、城乡发展建设情况(一)城镇化发展水平根据《鹤峰统计年鉴2010》,2010年鹤峰县域总人口22.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09万人,城镇化率为32.0%。
按照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鹤峰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2005年至2010年,全县城镇化水平由26.6%增长到32.0%,年均增长1.08个百分点。
2010年,鹤峰县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值19.3个百分点,低于湖北省平均值19.8个百分点。
从恩施州范围看,高于全州的平均值30.5%,且在恩施州各市县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来凤。
2010年鹤峰县与其他区域城镇化水平比较表三、现状建设存在的问题1、经济实力整体较弱,处于全州县市的后列,支柱产业不强。
2011年鹤峰县GDP总量30.43亿元,居恩施州8县市末位;人均GDP15213元,尽管位于恩施州首位,但不及全国和湖北省平均水平一半;三产比例为26.3:39.6:34.1,农业所占比例过高,工业发展落后,支柱产业不强。
2、交通不便是制约鹤峰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
城区对外交通联系道路等级低。
鹤峰县城依托东西向雅来线、北部巴鹤线,形成3个出口。
两条出城道路均为省道,受山区地形影响,道路曲折,建成标准低,路宽9米左右,城区至周边县市的时间均在3-4小时,在全省县市中交通最为闭塞的地区之一。
在恩施州的交通地位不高。
同时,根据新一轮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鹤峰县是全州唯一没有规划高速公路通过的城市,也是道路网密度最稀疏的区域,鹤峰在全州交通规划中的地位较低。
城区主要经济功能区间通达性不够。
老城区与屏山、新庄的交通联系主要依托通村公路,城市道路尚未进入,制约了屏山景区开发和新庄新区发展;与康岭新区跨河交通联系主要依托鸡公洞、跳鱼坎两座大桥,随着一批重大项目向康岭集中,迫切需要更为便捷的跨河交通。
受山体、河流分割影响,城区断头路多,道路建设标准低。
老城区车站路、一中路、城墙路、圃子路等道路均为断头路,未能形成完善畅通的道路网体系。
建成主要道路路面宽度基本在8-10米,最宽为中坝路,宽12米,与城市主干道30—40米的标准相差较大。
3、城区山多平地少,城市用地条件受到较大限制。
通过对高程、坡度、坡向、水体环境保护等限制性因素,以坡度为主要指标开展鹤峰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根据国家规范的要求,结合鹤峰山多的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坡度限制,确定坡度小于25度以下的地区为适宜建设区,坡度25~35度的地区为较适宜建设区,坡度大于35度的地区为不适宜建设区。
综合高程、坡度、坡向的建设用地要求,结合山、水资源的保护要求,综合评析,容美城区可建设用地总量约为7.12平方公里。
其中:城区现状已建区用地约2.11平方公里,适宜和较适宜建设用地约5.01平方公里。
老城区已基本没有拓展空间,适宜和较适宜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康岭新区(约1.40平方公里)、新庄组团(约2.82平方公里)。
4、旧城区拥挤,功能混杂,新区开发迟缓,制约了城市空间拓展和功能完善2011年,鹤峰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1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39万人。
从城市用地构成来看,主要是以居住和公共管理用地为主,工业用地不足,呈现出集镇用地构成的显著特征,缺乏城市的主要功能。
体育用地、文化设施用地和绿化广场用地明显不足。
其中,绿化与广场用地主要是烈士陵园,人均面积仅1.96平方米,远低于国家规范推荐的10平方米/人的标准,城市文化和环境品质亟待提升。
城市人口和建设活动主要集中在旧城。
旧城区人口2.96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92.7%,建设用地面积150公顷,集中了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1%。
康岭新区和新庄新区总人口分别为0.12万人、0.13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3.5%、3.8% ,占总建设用地比例分别为11%、5% 。
中心区居住、商业、办公、教学等功能空间混杂。
以胜利街、溇水大道、车站路为核心的中心区,集聚了约80%的城市服务功能。
实验小学、景发客运站、农贸市场、银行、商业街以及各行政单位均布局在这三条主要城市道路两侧,形成大量的人流、车流、货物流,中心区成为了城市环境最为零乱的区域,急需对中心区进行功能疏散和环境改造。
5、城区发展主题不明确,处于旧城改造与新城开发的争论之中,城市框架伸展不开。
2000年容美城区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为1.59平方公里,至2011年为2.11平方公里,11年仅增加0.52平方公里。
新增建设用地主要为中坝路沿线、小儿包以南、职业学校政府广场以东的小部分。
跟2000现状的对比分析,10年间用地范围基本上没有变化,过去的主要精力在于旧城改造,错过了10年黄金发展期。
从1985年-2011年的城市建设用地变化来看,1985年、2000年和2011年的空间拓展并不明显。
2011年尚未实现上轮规划确定到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达到342.25公顷的目标。
1980—2011年鹤峰城市空间拓展分析6、城市特色不鲜明,良好的山水资源景观未得到充分利用。
河流、山体自然特色景观未得到利用。
溇水河、芭蕉河交汇于鹤峰城区,形成阴阳两极的独特地貌景观,但尚未开发建设形成特色滨河景观。
建成区沿河建筑破旧、密集,开敞性不够,临河不见河。
鹤峰山地特征明显,山体景观资源优越,但城市建设对山体景观营造不足,山体景观未得到较好利用。
土家民族特色、土司文化彰显不够。
鹤峰是土家族的世居之地,曾是鄂西最大土司“容美土司”王府所在地,具有诸如柳子戏、满堂音等艺术孤品,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同时,鹤峰是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但在快速城镇化浪潮中,鹤峰民俗、民族文化在逐步消失,“容美土司”保护开发还处于研究和起步阶段。
文化品牌建设需进步一加强,提升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
7、缺乏城市经营理念,城市建设融资难。
财政资金比较困难,用于城建投资少。
2011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1.64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23.56亿元。
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1元,远低于全州557元的平均水平,在全省79个县市中倒数第5。
土地市场刚刚起步。
2008-2011年平均土地出让价格为64万/亩,土地总收益约1.6亿元。
目前大型商住开发项目为恒海观天下和华龙半岛,引入大型开发商数量少,尚未形成完全土地市场格局。
城建融资平台尚未建立。
尚未形成市场参与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
土地存量尚未盘活,没有形成较好的基础设施引导开发建设或公共设施引导开发建设的模式。
2005-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情况2008-2011年容美城区经营性土地公开出让情况表四、发展优势、机遇和挑战(一)发展机遇1、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大对山区和革命老区帮扶政策,为鹤峰快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确定“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所在。
鹤峰有利于进一步聚集资源要素,抢抓新型城镇化机遇,加快城区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了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推动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
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深入实施“616”对口支援工程。
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两圈一带”发展战略引领湖北省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鹤峰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鹤峰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建设“全省山区工业强县、全国知名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县、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的发展目标,明确了鹤峰未来发展方向。
2、五来高速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将全面改善鹤峰的交通区位条件。
五来高速建成后至恩施的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到省内副中心城市也将缩短到1小时半左右,届时将比恩施向东出行的时间更短,真正成为恩施的“东大门”。
安恩张铁路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并经鹤峰设站。
这些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将结束长期以来鹤峰交通不便的历史,为鹤峰跨越式发展带来新机遇。
3、多项文化、体育设施即将建设,将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成为带动新区开发的核心动力。
鹤峰县委县政府启动了体育馆(体育中心)、图书馆、艺术馆(民族文化展示中心)、规划展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并即将集中在康岭新区选址,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形成新区建设的全新面貌,而且将成为城区跳跃式拓展的动力核心,带动康岭新区的土地价值,全面提升城市的服务能力,实现城市价值和土地价值的“双提升”。
(二)发展优势1、位于三大国家级旅游圈的交织处,具有良好的旅游区位条件。
鹤峰山水资源丰富,具有深厚的容美土司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为鹤峰的强劲发展提供了动力。
同时,鹤峰位于长江三峡、神农架、张家界三个国家旅游区的黄金节点,旅游区位良好,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过程中,有利于打造成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建设成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名县。
2、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使鹤峰具有后发优势。
鹤峰县自然、人文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方面,拥有充满原始魅力的木林子保护区、鬼斧神工的溇水峡谷、秀丽清幽的董家河、天谷地缝的屏山峡谷等;人文资源方面,拥有浓郁的红色文化、浓厚的土司文化、独特的土家民俗风情等。
2011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5%,在全省乃至全国县市中位于前列,是全国杉木林基地县之一,生态资源独特。
同时,鹤峰还拥有独特的屏山土司爵府遗址群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傩愿戏、打溜子(围鼓)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柳子戏、满堂春、燕将班、土家刺绣、土家文学艺术、山歌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明清之际“田氏诗派”为代表的文人创作使土家族文学发扬光大、盛传不衰,原始古朴的自然生态与悠久的民族文化一道,共同构成了壮阔美丽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鹤峰“十大景区”令人目不暇接。
(三)面临的主要挑战1、经济底子较薄,山区城乡统筹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困难,特别是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方便,难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由于鹤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区位条件,鹤峰仍然是贫困大县,经济基础薄弱,在全州和全省县市综合排名中位于后列。
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较低,农村居民点分布分散,公共设施难以配套等问题。
部分地区山高人稀、村民居住分散,农村道路通达、通畅率较低,尚未完全解决安全饮水问题。
农村居民离学校、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较远,生产生活不方便。
2、近期必须突破性地解决交通瓶颈问题,从根本上扭转交通区位条件鹤峰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全国少有的无铁路、无机场、无高速、无国道、无水运的交通“五无”县,没有快速出口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