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误诊的早期胃癌15例临床分析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病例报告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病例报告摘要早期胃癌是胃癌的初始阶段,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病例报告通过对一名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早期胃癌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本文详细介绍了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及治疗情况,并对早期胃癌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一、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加重1周”入院。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呈持续性隐痛,进食后可缓解。
1周前症状加重,伴有反酸、嗳气。
患者否认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尚可。
无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
无手术、外伤史。
无药物过敏史。
家族中无胃癌病史。
查体:体温36.7℃,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5/85mmHg。
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隐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肿瘤标志物(CEA、CA19-9)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学检查:上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胃窦部局部胃壁增厚,黏膜下可见小结节影,增强后轻度强化。
考虑胃癌可能。
内镜检查:胃镜示胃窦部见一大小约1.0cm×1.5cm溃疡,边缘不规则,底部覆污秽苔,活检质脆。
超声内镜示胃壁局部增厚,层次不清,黏膜下可见低回声结节。
病理检查: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腺癌。
免疫组化:HER2(),MLH1(),MSH2(),MSH6(),PMS2()。
诊断:早期胃癌。
治疗: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病理检查示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无淋巴结转移。
术后予以化疗,随访1年,患者无复发及转移。
二、讨论1. 早期胃癌的病因:胃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有关。
早期胃癌的胃镜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临床分析倪晓伟俞凌燕

早期胃癌的胃镜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临床分析倪晓伟俞凌燕发布时间:2023-07-14T01:49:22.33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8期作者:倪晓伟俞凌燕[导读]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行胃镜检查与活检病理检查的结果。
方法:试验时间2014年2月-2018年3月,受试对象共30人,均为我院确诊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患者检查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为活检病理结果,研究组为常规胃镜检查结果;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参考,分析胃镜检查准确率。
结果:胃镜检查准确率高达90%,可以作为早期胃癌首选诊断方法,P<0.05。
结论:早期胃癌行胃镜检查可以初步判定组织恶性病变,使患者能够及时接受专科治疗,提高预后康复效果。
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锡市新吴区老年病医院)江苏无锡 214112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行胃镜检查与活检病理检查的结果。
方法:试验时间2014年2月-2018年3月,受试对象共30人,均为我院确诊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患者检查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为活检病理结果,研究组为常规胃镜检查结果;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参考,分析胃镜检查准确率。
结果:胃镜检查准确率高达90%,可以作为早期胃癌首选诊断方法,P<0.05。
结论:早期胃癌行胃镜检查可以初步判定组织恶性病变,使患者能够及时接受专科治疗,提高预后康复效果。
关键词:早期胃癌;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准确率近些年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作息逐渐改变,加之受国际大环境影响,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胃癌作为肿瘤科常见病,已对人类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
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患者感到不适时疾病通常已发展至中晚期,此时恶性肿瘤死亡率显著升高,且多伴随淋巴结转移,临床治疗难度大,预后多不佳。
基于上述形势,学界建议中老年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时发现早期胃癌,给予针对性放化疗,挽救患者生命,延长患者生存期限[2]。
文章选取我院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共计60例,分析胃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胃癌误诊一例分析

胃癌误诊一例分析病例报告:住院号68215,患者女,56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30年再发伴呕血5小时于2008年3月2日入院。
患者于30年前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伴嗳气、反酸、早饱,进食后上腹部胀痛,自服“胃药”(主要为抑酸剂)后症状好转。
但病程反复,入院前一天晚上出现呕血2次,呈暗红色,部分夹有血块,伴排柏油样便1次,出血量共约300ml-400ml,伴有头晕,无大汗淋漓,尿少等。
既往于10个月前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在外院住院胃镜检查发现胃体中部前壁溃疡(a1期),溃疡面活检结果为黏膜炎症,临床诊断为胃体溃疡并出血,治疗后好转出院。
8个月前又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在外院住院胃镜检查发现与上次相同部位胃体溃疡(a2期),溃疡面活检结果为黏膜炎症,临床诊断为胃体溃疡并出血,治疗后好转出院,4个月前在本院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示胃炎。
否认有糖尿病,肝炎,高血压等,否认有手术及外伤史,否认家族有类似病史。
入院体查:生命体征正常,中度贫血貌,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红细胞3.15×1012/l,血红蛋白72g/l,血小板79×109,总蛋白49.7 g/l,白蛋白33.8 g/l,球蛋白15.9 g/l,大便隐血试验(+),肿瘤三项(ca50、afp、cea)未见异常,入院后给予抑酸、止血、补液等处理,患者仍有反复呕血及便血,2009年4月29日行胃镜检查示:胃体中部前壁见一凹陷,约1.2cm×2.2cm,底披黄白苔,周围粘膜肿胀,质软,皱襞较集中,无活动性出血,于溃疡的四缘内侧及溃疡壁取活检8块送病理,活检完毕于溃疡的四缘再作刷检。
病理检查示胃体粘液腺癌,临床诊断为胃癌并出血。
后转外科行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术中见胃体前壁有一大小约1.5cm×2.5cm溃疡,边缘凹陷,侵及浆肌层,小弯可扪及肿大淋巴结,标本病理示胃体粘液腺癌,浸润肌壁全层,溃疡形成。
胃镜诊断早期胃癌12例

10c ,. 2 0c , . m 1 。 . m3例 10~ . m 8例 >20c 例 14 病 理 结 果 . 本 组 术 后标 本 均 规 范 取 材 , 径 <1 0c 的 直 . m 病 灶 全部 取 材 , 径 >10c 的 病 灶 选 样 取 材 , 规 石 蜡 包 埋 直 . m 常
维普资讯
9l 8
I tr a M e i n r h n D e . 0 nen l d t e' C / a l c 2 07. r/ 2. . Ia . 6
.
,’ —卜 。—卜 。—卜 — 、 卜
{床 临 研究{
k
.
[ 文章编号 ]17 - 6 (0 7 0 - 1- 6 3 7 8 20 ) 6 9 8 2 7 0 0
后病理证实 的 1 2例早期 胃癌资料 。结果
E C症状体征无 特异性 , G 胃镜表现 以 Ⅱ型为多 , 胃窦部多发 , 病灶大小 在 10~ . m为多 , . 2 0c E C的检 出主要 靠胃镜 加活检 , G 内镜医师 全面细致 的检查 、 握 E 掌 GC内镜下表 现
胃镜检查加病 变组织 活检能提高其诊断率。结论
其临床症 状与其他 消化道 疾病 相 比无特 异性u 。 胃镜作 为 胃 疾病 最终诊断手段 , 其最重要 的临床应 用价值之一在 于 胃癌的 早期诊断 , 因此 , 内镜 医师必须 掌握 E C的 内镜 下形 态特 点 , G 术前详细了解病史 , 对患者进行讲解 , 使其放松 紧张情 绪 , 积极配合检查 , 有利 于 E C提 高检 出率 。有 下列情 况之 一者 G 应高度警惕 E Cl : 1 4 G l ( )0岁 以上 出现不 明原 因上腹 部症状 J 者 ;2 直系亲属 有明确 胃癌病史 者 ; 3 有明确 胃溃疡病 史 , () ()
胃癌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胃癌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难以早期发现。
本文将分析一个胃癌患者的典型病例,以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65岁,因长期腹痛、消瘦等症状到我院就诊。
患者既往无消化系统疾病病史,无明显病因暴露。
病史回顾:患者在约一年前开始出现胃痛,轻度发作,无明显规律。
最近几个月腹痛加重,并伴有消瘦、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近期体重减轻10公斤。
身体检查: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无腹部肿块、压痛及包块感。
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全部正常。
辅助检查:1. 腹部超声:未检测到异常。
2. 胃镜检查:胃窦部可见一大小约3cm的溃疡病灶,呈浅表溃疡,底部覆盖灰白色黏液状分泌物,并有局部渗血表现。
3. 病理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示组织细胞异常、腺上皮细胞增生,结合临床资料,高度怀疑为胃癌。
诊断与治疗方案: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胃癌(胃窦部局限型浅表癌)。
治疗方案制定如下:1. 手术切除:考虑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状况一般,选择以根治性胃切除术为主的手术方案。
2. 术前准备:包括术前评估、营养支持、肿瘤标志物监测等。
3. 术后辅助治疗:预计术后机会性放疗和化疗将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
预后和随访:由于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因此本例属于中晚期诊断。
根据肿瘤的大小、范围和淋巴结侵犯情况,预后存在一定的差异。
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包括胃镜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监测等。
结论:本病例提醒我们,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
对于有相应症状的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或存在相关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早期发现和治疗胃癌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致命肿瘤之一的胃癌一直以来都是威胁着人们健康的疾病。
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希望能够提高大众对胃癌的重视程度,加强预防和早期发现的意识,从而减少患者的疾病负担。
胃癌的内镜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析

胃癌的内镜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析
侯春 英 姜 巍 16 0 5 10) 文 章编 号 : 17 - 0 5 ( 0 8 - 0 1o 6 2 5 8 2 0 )4 0 8 - 2 ( 黑龙 江省 富锦 市 中心 医院 中 图分 类 号 :R 3 . 75 2
文 献 标识 码 :B
我 院自 2 0 04年 6月至 2 0 0 6年 6月期间, 共发现早 期胃癌 2 9例 (9/ 3 8 ,检 出率 为 12 ,经 胃镜 活检并经手术或病 2 2 3) .%
后壁居 多。 早期 胃癌检出多属偶然 , 内镜医师应 具有早癌意识 , 胃镜检查应认真仔细,切不可匆匆进 退,一览 “ 视”过 。要重 视全貌与局部对 比观察 , 善于捕捉 黏膜 凹凸不平 、 色泽异样 等 改变 ,把好镜下 “ ”。遇有极微小异样病变,应 常规准确活 关
和 遗 漏 早 期 胃癌 。本组 早 期 胃癌 具 有 以下 共 性 :() 发 癌灶 , 1单
8.% 28 ,伴黑便 7 ,纳差 1 例 ,便潜血阳性 8例 。自然 病程 例 l
最 长 7 月 ,最 短 l 。 个 周
3例胃癌误诊病例分析

诊 ; 胃镜 下早 期 胃癌表 现 为局部 黏膜 发红 、 烂 , 现粗 ③ 糜 表 糙、 僵硬感 , 根据病变疑点 , 采用 多方 向或深挖式 活检进行病
性, 余无阳性体征 。腹部 B超 提示 : 少量 腹水 。腹 水常 规提
示 : 出液 ; 渗 血沉 5 m h 腹水 A A 3 U L 考虑 结核性 腹 4m / ; D 6 / ;
徐 秀琼
【 摘要 】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 注重急 性期 的病情观察及 护理
以及恢复期的康 复护理 。结果
降低 患 者 病 死 率 。
治愈 4 例 , 1 好转 1 O例 , 物人 5例 , 植 死亡 4例 。结论
对急性颅脑损伤
患 者 及 时 抢 救 后 , 确 的 护理 措施 及 严 密 的 病情 观察 , 有 效 地 减少 并 发 症 的发 生 , 高 患 者 生 活 质 量 , 正 可 提
[ ] 陆再英 , 1 钟南山. 内科学.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0 8:9 人 2 0 36
因; ⑤既往 曾做过上消化道造影或 胃镜检查诊断慢性 胃炎 ,
作者单位 :6 90 河南省西平县人 民医院消化 内科 430
・
临床 护 理 ・
急 性 颅 脑 损 伤 的 护 理 方 法 与 体 会
【 关键词 】 急性 ; 颅脑损 伤 ; 护理
急 性 颅 脑 损 伤 发 病 急 重 , 情 多 变 , 外 科 常 见 的急 症 病 是
20 0 8年 6月 至 2 1 0 0年 6月本 院收治 6 o例 急性颅 脑损
伤的患者 , 4 例 , 1 男 1 女 9例 , 经 MR 或 头 颅 C 均 I T检 查 确 诊
早期胃癌的胃镜分析

率较 低 . 效提 高 早期 胃癌 的检 出率 , 胃镜 检 查 的 目的 。 有 是 现 将 1 早期 胃癌 的资料 报 道 如下 : 0例
【 关键词】 早期 胃癌 ; 胃镜检查; 诊断 【 分类 号】 R 3 . 中图 7 52 【 献标 识码】 文 B
【 编 号】 1 7 - 2 0 2 0 )4 c 一 4 — 2 文章 6 3 7 1 (0 9 0 () 1 1 0
胃癌 仅 侵 及 黏膜 、 膜 下 层 而 未 侵 及 固有 层 者 , 为早 黏 称 期 胃癌 『 l 】 期 胃癌 有进 展 缓 慢 、 巴 结转 移 率低 的特 点 , 。早 淋 早 期 胃癌 在 数月 至数 年 内仅 在 黏 膜层 上 扩散 , 旦癌 肿 突 破 黏 一
2 结 果
21位 置 .
消瘦、 力 , 胀、 乏 腹 嗳气 , 酸 、 便 的患 者 , 其 是 4 反 黑 尤 0岁 以上
的 男性 . 近期 有 加 重 的 上腹 部 痛 和 消 化 道 出 血 者 . 应积 极 进
行 胃镜 检查 , 早期 发 现 、 期 治疗 , 降低 胃癌 的死 亡 率 有很 早 对 重要 的 临床 意 义 , 此类 患 者进 行 认 真仔 细 的 胃镜 和 病理 检 对 查是 早 期 胃癌 最可 靠 的诊 断方 法 。 本组 检 查 以 胃窦 、 胃角为 多 , 灶 多数 为 06 20e l 1c 癌 .~ . l,1 T 型, 胃镜 下 表 现 为局 部 黏 膜 苍 白或 发 红 , 溃 疡 , 凹陷 , 浅 浅 黏 膜 粗 糙 , 膜 皱襞 融 合 , 动 不 佳 。 为提 高早 期 胃癌 的诊 断 黏 蠕 率 , 胃镜 检查 中应 注意 黏膜 色 泽 的细 微 变 化 , 时 活检 , 在 及 在 胃镜活 检 时应 在 正 面视 野 下操 作 ,活 检 钳应 与 病 灶垂 直 , 且 与镜 头 保 持 2 3e ~ m距 离 ,在 平坦 及 隆 起病 灶 的 中心 和 基底 边缘 取 材 ,在 凹陷 型病 灶 的内侧 缘 与 正 常黏 膜 的 边缘 取 材 , 取 材深 度力 求 达 黏 膜 肌 层 ,以期 对 早 期 胃癌 作 出恰 当 的判 断。 第一 块取 材 要 在病 变 最低 处 , 后 由下 依 次 向上取 材 . 然 这 样使 每块 取 材尽 量 在直 视 下取 出 , 不致 被 活 检部 位 的 出血 而 ( 下转 第 14页 )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镜下误诊的早期胃癌15例临床分析
摘要: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关键词:早期胃癌胃镜检查误诊分析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93-02
早期胃癌指癌浸润未超过粘膜下层者,不管有无淋巴结转移。
早期胃癌即使淋巴结转移,一般范围也较小,外科有充分廓清手术的可能。
因此此种分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分类也具一定实用性。
早期胃癌其病灶虽较小,但是在胃镜下却不难发现,配合细胞学检查阳性率高,因此胃镜检查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
但由于早期胃癌病灶小,内镜下多表现为良性特征,加之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极易超成误诊和漏诊,待病灶明显呈特征性表现时,又往往失去了根治的时机。
为了总结经验教训,现将我院近5年来误诊的15例早期胃癌,就早期内镜下表现和误诊的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15例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为27—68岁,平均年龄为50岁。
1.1 临床表现。
上腹痛4例,恶心呕吐2例,贫血、黑便2例,腹胀2例,烧心、反酸3例,体重下降1例,无症状1例。
1.2 病变部位。
位于胃角2例,贲门3例,胃体5例,胃窦4例,复合性溃疡1例。
1.3 病变大小。
除1例直径
2.5cm,1例
3.0cm外,其余均≤1.0cm。
1.4 质地。
全组胃蠕动正常,质地柔软。
2 胃镜下所见
隆起型例,表浅型例,轻度凹陷型例。
全组内镜下肉眼无一例诊为癌或疑癌。
内镜诊断为贲门炎3例,浅表糜烂性胃炎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胃窦炎4例,胃角糜烂2例,胃溃疡1例,复合性溃疡1例。
3 讨论
本组患者在检查后治疗效果差,症状反复,再次行胃镜检查示病灶明显,并病理组织学:低分化腺癌7例,高分化腺癌4例,粘液腺癌2例,胃恶性淋巴瘤1例,未分型癌1例。
目前,国内外仍主要以胃镜检查来发现及诊断早期胃癌,而呈良性特征的胃癌极易漏诊及误诊,因此,努力提高对此类胃癌的检出率将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内镜检查中,不因拘泥于既往传统的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条件,如病变大小、病变边缘情况、质地柔韧度、蠕动是否减弱或消失、以及溃疡治疗后是否愈合等,适当放宽内镜活检的范围可提高良性特征型胃癌的检出率。
早期胃癌在内镜中的发现率较高,但由于病灶小且不典型,误诊和漏诊也较高。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由于病灶小且呈良性特征,故易诊断为炎症或良性溃疡;②诊断中常受常规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条件影响,没有多点多处活检及内镜随访。
因此,对胃溃疡无论有无恶性特征,均应常规活检并进行内镜随访。
胃炎样胃癌的内镜特点:早期胃癌分为溃疡型、息肉型和胃炎型。
胃炎样早期胃癌是一种快速生长型癌,主要表现为褪色、充血性改变和粘膜不平整,常规内镜下仔细观察有时也难以确诊。
本组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内镜下粘膜潮红,幽门前区有一片状充血显著,肉眼未考虑胃癌,而活检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
另1例胃窦粘膜红白相间,大弯近幽门前区局部粘膜粗糙,活检病理报告为高分化腺癌,术后病理证实为一点癌。
还有1例胃角仅粘膜潮红,边界清,周边粘膜无粗糙,病理诊断为未分型癌。
由于癌变初发点始于黏膜层,多为肠上皮异型腺管癌变,与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有关,因此,遇内镜下粘膜粗糙感、触易出血、斑片状充血、糜烂、粘膜灰白而透见血管等胃炎样粘膜改变时均应常规多方位多块活检。
在胃粘膜粗大皱襞区或其边缘仔细寻找癌灶,可提高胃癌的检出率。
本组有2例确诊胃癌前2周至6个月曾于外院及我院多次胃镜检查,均发现胃粘膜皱襞粗大,但因其柔软未作活检,诊断为浅表糜烂性胃炎,至上级医院院内镜检查时发现患者胃体大弯有异常粗大的粘膜皱襞,皱襞柔软,1例在粗大皱襞区有散在片状糜烂,另1例在粗大皱襞区边缘见一浅表溃疡,2例均无恶性征象,于糜烂处及溃疡边缘多处活检并取无糜烂处粗大皱劈组织,病理报告为低分化腺癌。
复合性溃疡与胃癌的关系:既往认为十二指肠溃疡多伴高酸,可抑制胃内亚硝酸胺的形成,减少致癌物质的侵入,故十二指肠溃疡伴胃癌罕见。
近年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胃癌的报告日益增多,本组1例复合性溃疡,久治不愈,病情反复,最终病理证实为腺癌。
因此,对复合性溃疡尤其是胃型复合性溃疡,不论胃部溃疡有无恶性表现,均因常规于溃疡边缘多处多块活检。
由于早期胃癌病灶小,其表现不典型,加之检查者的经验不足,极易导致漏诊及误诊,所以提高检查者的水平也很重要。
尤其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粘膜皱襞粗大,或较大溃疡,表面污秽,边界不清,一定要注意取材部位、深度、数量;②年龄较大患者,不适症状反复发生;③检查者在作检查时要结合病史体征,且要不受常规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条件影响;④对于一次病理阴性的患者,短期内治疗效果差,一定要再次复查及活检。
参考文献
[1] 周惠萌,范欣敏.中国中西上消化道疾病9910例胃镜检查结果分析,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年11卷第03期
[2] 章杰.胃体溃疡338例临床和内镜分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09期
[3] 李则岭,赵玉珉.贲门溃疡104例内镜检查分析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6卷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