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早期胃癌胃镜下表现

合集下载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病例报告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病例报告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病例报告摘要早期胃癌是胃癌的初始阶段,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病例报告通过对一名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早期胃癌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本文详细介绍了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及治疗情况,并对早期胃癌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一、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加重1周”入院。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呈持续性隐痛,进食后可缓解。

1周前症状加重,伴有反酸、嗳气。

患者否认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尚可。

无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

无手术、外伤史。

无药物过敏史。

家族中无胃癌病史。

查体:体温36.7℃,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5/85mmHg。

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隐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肿瘤标志物(CEA、CA19-9)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学检查:上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胃窦部局部胃壁增厚,黏膜下可见小结节影,增强后轻度强化。

考虑胃癌可能。

内镜检查:胃镜示胃窦部见一大小约1.0cm×1.5cm溃疡,边缘不规则,底部覆污秽苔,活检质脆。

超声内镜示胃壁局部增厚,层次不清,黏膜下可见低回声结节。

病理检查: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腺癌。

免疫组化:HER2(),MLH1(),MSH2(),MSH6(),PMS2()。

诊断:早期胃癌。

治疗: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病理检查示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无淋巴结转移。

术后予以化疗,随访1年,患者无复发及转移。

二、讨论1. 早期胃癌的病因:胃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有关。

常见内镜图象-胃癌

常见内镜图象-胃癌

进展期胃癌(BorrmannⅡ型)
• 胃窦小弯、 后壁、大 弯见巨大 溃疡,四 周环堤呈 结节状隆 起。胃镜 活检为低 分化腺癌。
进展期胃癌(BorrmannⅢ型)
• 胃底贲门 区,见不 规则型溃 疡向四周 浸润,与 正常组织 分界不清。 胃镜活检 为低分化 腺癌。
进展期胃癌(BorrmannⅢ型)
常见内镜图象
胃癌
早期胃癌分型示意图
• Ⅰ型:隆起型(息肉型)。病变向胃腔内突出,呈息肉状。Ⅱ型:平坦型。 病变隆起及凹陷均欠显著。此型又可分为以下三个亚型:Ⅱa型:表浅隆 起型,病灶轻度隆起。Ⅱb型:表浅平坦型,病灶凹陷和隆起均不显著。Ⅱc 型:浅凹陷较显著。Ⅲ型:深凹陷型。病灶凹陷较显著。混合型:常见的 有Ⅱa+Ⅱc;Ⅲ+Ⅱc;Ⅱc+Ⅲ等。小胃癌与微小胃癌:根据日本1979年第 17届内镜秋季年会制小胃癌癌灶6-10mm,微小胃癌〈5mm。内镜活检确 诊胃癌而手术标本未发现癌者,为超微小胃癌(一点癌)。
进展期胃癌(BorrmannⅣ型)
• 幽门前区及幽门 粘膜浸润增厚, 局部蠕动消失。 胃镜难以通过幽 门。胃镜活检为 慢性萎缩型胃炎, 中度肠化。钡餐 透视诊断为皮革 胃。手术证实, 大体标本病理为 胃粘液细胞癌, 侵及全层。
进展期胃癌(BorrmannⅣ型)
• 全胃粘膜皱襞因癌 浸润而形成恶性巨 大皱襞,皱襞间可 见溃疡形成,因肿 瘤主要在胃壁夹层 浸润,有时单凭胃 镜活检难以证实诊 断,本例胃镜活检 为胃溃疡并见少许 异形细胞。手术证 实为皮革胃。皮附 近脏器广泛粘连, 不能切除,关腹。
• 胃窦前壁见 不规则溃疡, 底苔多数有 出血,溃疡 向四周浸润, 无突然高起 的陡峭环堤, 与周围正常 组织无明确 界限。胃镜 活检为低分 化腺癌。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治进展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治进展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治进展随着内镜器械及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早期胃癌(Early Gast ric Cancer ,EGC)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内镜下微创治疗也逐渐代替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

及时发现、准确诊断早期胃癌,对正确选择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近年来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的主要进展做如下介绍。

1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1.1色素胃镜(Ch romoen doscopy)色素胃镜是指把一定浓度的色素或染料喷洒或涂布于胃黏膜,使普通胃镜下不易发现的病灶充分显示出来,或使普通胃镜下观察到的病灶变得更加清晰明确的一种胃镜诊断方法。

目前常用于早期胃癌检查的色素主要有靛胭脂和美蓝两种。

普通胃镜检查结束后,用0.2%靛胭脂喷洒涂布整个胃黏膜或黏膜的可疑病变处,沉积在胃凹陷部位的靛胭脂呈现浅蓝色,与胃黏膜的橘红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常的胃黏膜表现出清晰的胃小区结构,EGC 可以有以下表现:正常胃小区结构消失,表面呈现颗粒样或结节样凹凸异常,颜色发红或褪色,黏膜下的血管紊乱或消失,病变区易出血,黏膜僵硬。

美蓝为吸收性染料,常用0.2%~0.7%的溶液喷洒胃黏膜。

正常胃黏膜上皮不能吸收美蓝而不着色,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黏膜着色快而浅,胃癌细胞着色慢,需半小时以上,颜色深蓝或黑色,不易冲洗掉。

临床上靛胭脂比较常用。

1.2放大内镜(Magn ifin g En doscopy)放大内镜可观察胃黏膜的微细结构变化,以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区分组织学类型以及判断病变的深度和范围。

观察对象主要为小凹形态(Pit Pat ter n)和微血管形态。

由于胃小凹的分型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统一的标准,关于EGC 小凹特征性表现的报道也不尽相同。

Tajiri 等[1]报道在放大内镜下,隆起型EGC 的小凹形状不规则,管状腺癌的黏膜微血管不规整,较增生性息肉或腺瘤的胃血管粗而短,乳头状腺癌的微血管长而曲折,而在凹陷型的EGC 中,小凹形态多为不规则的管状结构,并且与周边黏膜相比,病变处小凹结构较小,其中低分化EGC 的微血管为细网状和螺旋状。

白光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的技巧(干货满满)

白光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的技巧(干货满满)

教你如何发现和诊断早期胃癌。来源丨消化道早期癌内
10% 左右,远低于日本
70%)和韩国(约 50%)的水平。早期胃癌检出率的
2-3-1)。
2-3-1 早期胃癌漏诊病例
病例 1,初次胃镜检查,胃角小弯可见一凹陷型病灶,
病例 1,3 年后该患者复查胃镜,发现胃角小弯进展期癌,
C. 病例 2,初次胃镜检查,胃窦后
2-3-5 变换观察的角度来发现轻微的凹陷或隆起
垂直视角发现发红的Ⅱ c 型病灶。B. 变换观察角度,发
变换观察的距离来发现病灶
远景发现贲门口 1 点钟方向轻微的凹陷,黏膜皱襞中
B. 近距离观察,发现凹陷性病灶
2-3-7 注意黏膜皱襞的变化
通过黏膜皱襞的中断,可以清楚地发现胃窦后壁Ⅱ c 型
B. 胃窦体交界大弯,可见黏膜皱襞变浅,提示Ⅱ c
2-3-8 注意病灶表面微细结构与周边正常组织的差异
中距离观察,胃窦前壁可见一略发红的病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抵近观
通过改变充气量,更清晰地显示病灶
未充分给气前,病灶的形态、边界难以判断(反转镜身);
充分给气扩张后,可见胃体前壁至小弯边界清晰的发白凹
2-3-8);通过变换充气量来观察病灶(图
)。以上为白光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的技巧要点。
8.5折优惠,包邮,正品保证。
4月28日(下周五)正式发
2-3-4 早期胃癌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清晰的边界和不规
胃体小弯可见具有清晰边界的凹陷型病灶,边界不规则,
B. 胃窦大弯萎缩背景上可见明显隆起型病
C. NBI 非放大下即可见该隆起病灶表面有不规则分叶样
D. 胃窦小弯病灶,表面黏膜色调及形态不规则;

内镜下早期胃癌分型

内镜下早期胃癌分型

内镜下早期胃癌分型胃癌是发生在胃的恶性肿瘤,而早期胃癌是局限于胃黏膜和黏膜下层的,即肿瘤侵犯胃壁的内壁较薄时,伴或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

而且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其中西北黄土高原、辽东半岛及江浙地区发病率较多,男性发病率较高,约为女性的 2 倍。

根据内镜下胃癌的形态,可分为隆起型、平坦型、凹陷型三种形态。

隆起型:胃癌组织突出胃黏膜表面;平坦型:胃癌组织和胃黏膜在同一水平;凹陷型:指胃癌处组织相对于胃黏膜凹陷,呈溃疡状,就像平地里的低洼处一样,低洼处粘膜破损。

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的说一说胃癌和怎么具体分型。

一、胃癌的病因和症状胃癌发病的原因比较多,但是没有一个具体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和饮食的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基因突变、慢性胃部疾病等原因导致的。

饮食上主要长期食用腌制食物及烟熏食物导致的,因为以上食物中含有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质。

幽门螺杆菌能够促进硝酸盐变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亚硝酸盐和亚硝胺可以致癌,家族型消化道恶性肿瘤遗传引起的。

长期吃隔夜食物也是可以导致胃癌发生率增高的。

对于胃癌主要采取胃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不过大多数患者除全身情况较弱外,仅在上腹部出现深压痛或没有任何表现。

上腹不适是胃癌中最常见的初发症状,约80%患者有此表现,与消化不良相似。

消化不良又表现为腹胀、易饱、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反胃,多发生于饭后,一般程度较轻,没有规律性,多不引起注意和重视。

就医时也常常被看成是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

加之患者对各种检查的怀疑和轻视,多自行买点胃药症状消失即以为痊愈。

早期胃癌确实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较多见的症状是上腹不适,如轻度胃部疼痛、膨胀沉重感,有时心窝部隐隐作痛,起初常被诊断为胃炎或溃疡病并加以治疗,,症状可能暂时缓解。

如病变发生在胃窦部,会导致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出现节律性上腹部疼痛,类似溃疡病的症状。

按照溃疡病服药治疗,起初症状多会消失,如果没有进行胃镜检查的话,往往认为痊愈,延误诊断和治疗。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特征分析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特征分析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特征分析作者:缪艳霞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25期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内镜下特征。

方法:收治经胃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确诊的早期胃癌患者180例和进展期胃癌患者785例,对比、分析早期胃癌的内镜下特征。

结果:早期胃癌癌灶多位于胃窦部(34.6%),镜下形态分类以O-Ⅱc型最多见(55.4%);白光内镜下病灶可见色调发红97处(74.6%),具有清晰的边界121处(93-1%),边缘部有明显“毛刺征”46处(35.4%),具有明显不规则的表面形态或颜色116处(89.2%),表面可见并发的溃疡35处(26.9%),可见自发性出血57处(43.8%),周边背景黏膜有肠化萎缩改变108处(83.1%),表面可见白色不透明物质23处(17.7%),病理分型以分化型为主(90.8%);胃癌癌灶多位于胃底/贲门(39.1%),病理分型以未分化型为主(81.3%)。

两者在病变分布和病理分型构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胃镜检查;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病理形态学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

早期胃癌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T0期)。

早期胃癌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90%,而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30%。

目前,日本和韩国胃镜下检出的早期胃癌占全部胃癌的比例均>50%,而我国资料与方法2012年2月-2017年2月收治在本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内镜切除或外科切除术后病理结果,筛选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并行对比、分析。

早期胃癌定义: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任何浸润性腺癌,其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

进展期胃癌定义:浸润至固有肌层或超过固有肌层。

方法:①内镜下形态分析:根据巴黎分类标准,将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形态分为0-I(0-I p、0-I s)、0-Ⅱ(O-Ⅱa、0-Ⅱb、0-Ⅱc)和0-Ⅲ型。

胃癌

胃癌

二 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 (HP):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高发的重要危险 因素之一,其与胃溃疡、胃炎存在有着显著 的协同作用。其机制: HP分泌毒素及催化 亚硝化作用。 WHO已将HP列为胃癌的Ⅰ 类致癌病原,有学者研究指出,如果无HP 感染,人类可降低35%以上的胃癌发病率。
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s for Stomach Cancer in world.
世界胃癌年龄调整发病率
From Parkin, D. M. 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05;55:74-108. Copyright ©2005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结节状隆起,无聚合皱襞,病变处无蠕动。
胃溃疡
溃疡型胃癌
五 辅助检查
其他检查
目前还有电子超声内镜广泛应用于手术切除可 能性的评估,对判断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有无 淋巴结转移有更高的准确性。 腹腔镜检查,明确有无腹膜转移、有无肝脏转 移,提供准确的术前分期,为治疗方式作出合 理的选择。 MRI及CT可显示胃癌累及胃壁向腔内和腔 外生长的范围。
性转移,无法切除,半年后死亡.
病பைடு நூலகம்3
女性, 35岁,下腹部隐痛不适,消 瘦.PE:下腹部包块,B超发现卵巢11cm
肿块,以卵巢癌诊断入院.进一步检查,胃
镜检查发现原发灶为胃癌. 给予化疗和
生物治疗.存活一年左右.
上述病例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的问题:
1.胃癌究竟有无典型临床表现?如何诊
断与治疗。
2.什么是胃癌危险因素,如何预防?预 后取决于那些?
内镜黏膜切除术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消化内镜的发展消化内镜从硬质内镜到纤维内镜最后发展到电子内镜。

目前电子内镜新技术层出不穷。

超声内镜系统。

1980年美国首次报道应用超声与普通内镜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开创了超声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此后超声内镜器械不断发展和完善。

目前,超声内镜检查以及镜下介入治疗是消化内镜领域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胶囊内镜。

最早由以色列开发研制,形如胶囊,属一次性用品,含有闪光装置和摄像传感器。

吞服后通过整个消化道,所拍摄的图像经腹部的遥控接收器存于电脑加以分析。

胶囊内镜则随粪便排出。

胶囊内镜对小肠检查价值较大,患者痛苦少,由中国学者发明的磁控胶囊内镜,可以实现全消化道的观察、诊断。

放大内镜。

1990年代,日本Olypus公司和Fujinon公司先后开发出放大内镜。

其工作原理是在内镜头端接近目镜的地方安装可以移动的凸镜,能将局部病变黏膜放大10~100倍,可观察到胃小凹和结肠黏膜腺管开口的形态特征。

放大内镜结合色素内镜技术,更有助于提高小癌灶、微小癌灶及异型增生的检出率。

其他还有例如小肠内镜、磁控胶囊内镜、放大内镜等;不管是哪一种内镜,其主要的诊断价值在于:提高消化道早癌诊断率:放大内镜、色素内镜、共聚焦内镜等。

消化道肿瘤及早癌临床定义是指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或局限于黏膜层的消化道肿瘤,包括大肠癌,胃癌,食道癌,早期的这些肿瘤。

对于不同的消化道早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早期的食道癌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在内镜下进行一个微创的切除,在内镜下把黏膜切除,从而避免切伤患者的食道,创伤比较小,也可以重建上消化道,这是早癌的处理方法。

上消化道内镜的检查:术前准备很重要,术前常用药有:祛粘剂:得佑(链霉蛋白酶颗粒),比较贵。

一般用2支糜蛋白酶加5ml西甲硅油加1克碳酸氢钠配成50ml,检查前15-30分钟口服加在床上不停地变换体位,比德佑便宜,效果很好。

也可以用来检查中冲洗。

局麻除泡剂:达克罗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