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1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1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1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1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实验报告书课程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姓名万义良学号09070120xx年7月13日扩展阅读: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学号082*****(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山区道路设计##题目)1-20起止日期:20xx年6月27日至20xx年7月2日学班成生姓名级绩XXX**交通*班XXXXXX指导教师(签字)土木工程学院20xx年7月2日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2一、本道路修建的目的5二、本路1#-20#所经地区的自然情况特征与分析5三、各项工程涉及意图及根据5四、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工程配合与协议事项5五、对日后顶测、施工、养护的建议与要求5六、路线方案优缺点的说明与分析5七、设计方法与步骤51确定公路等级52选定路线技术标准63纸上定线64纵断面设计75路基横断面设计76弯道细部设计77JD1的曲线要数计算88竖曲线要数计算109土石方计算与调配10八、参考文献10九、设计方案比较12天津城建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xx20xx学年第2学期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设计题目:山区道路设计(起讫点)完成期限:自20xx年6月27日至20xx年7月2日共1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课题: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二、设计内容:按任务书指定控制点进行纸上定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调配与土石方计算;路线方案技术指标论证分析。

三、设计原始资料:1.设计用1:20xx地形图(电子版地形图1:1000)一张,等高线为2米;2.道路性质与控制点:本路为某矿区通入工业基地跨越重丘区一段路线,图示控制点(学生的起讫点)是不同路线方案的中间控制点(应以起讫点的位置和标高控制路线设计);3.交通运输情况:主要为解决解放牌汽车运输,现年平均交通量600辆/日,平均年增长率为7%.按15年远景规划;4.自然条件:本路线一端接山区,另一端为微丘地形,中间为重丘过渡段,(即本课题设计路段),该段地质情况基本稳定,除地表0.5-1.0米风化土层外,下部为石灰岩,地下水位一般较深,对路基与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道路勘测设计。

1.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熟悉道路勘测设计中的常用仪器和设备。

4.能够运用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5.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道路勘测设计任务。

6.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道路勘测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道路勘测设计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操作。

1.道路勘测设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道路勘测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道路勘测设计中的常用仪器和设备。

4.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操作,包括野外勘测、数据处理和设计方案制定。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道路勘测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实验法:通过实地勘测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道路勘测设计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保证足够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一、设计的基本方法该公路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设计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用极限值。

根据已给出的路线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绘制至少5000米的路线设计图,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首先进行平面设计,根据交点坐标用坐标法绘制出路线交点,得到路线平面导线,然后再根据平曲线要素以及各里程坐标绘制平曲线。

随后进行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理想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费用较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

最后进行横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各部分的具体尺寸可参照《标准》、《路基设计规范》以及设计示例确定。

一、设计步骤1.设计概述1.1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 某三级公路路线设计院(系): 土木建筑分院专业: 交通工程姓名: 饶先鹏班级: 2014级交通工程2班0224号教师签字2016年12月26日目录一、设计说明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设计要求 (1)1.3设计原始资料 (1)二、道路定线 (2)2.1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2)2.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2)2.3路线方案比选评价指标 (2)三、平面设计 (4)3.1平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4)3.2直线设计 (4)3.3曲线设计 (5)3.4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实例 (6)四、纵断面设计 (7)4.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7)4.2纵坡及坡长设计 (7)4.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8)4.4竖曲线设计 (8)五、横断面设计 (9)5.1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 (9)5.2路肩设计 (10)5.3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 (10)5.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1)六、总结 (11)参考文献 (12)一、设计说明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让我们对道路勘察设计有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同时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及课本知识,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1.2设计要求按地形图上给定的起、讫点及相应设计高程(为起讫点的原地面高程),完成该公路的初步设计的主要设计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道路等级及主要技术指标。

2、方案图:要求线路的布设能适应地形,土石方工程量少,线形指标满足《规》要求;尽量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3、完成路线平面设计图;4、完成路线纵断面设计图;5、完成路基横断面设计图;6、逐桩坐标表;7、完成“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竖曲线表”的填写;8、完成“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计算表”的填写;9、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山东交通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1.概述1.1设计任务依据及概况根据公路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进行本次施工图设计。

本次初步设计为山东省烟台市境内省道228线阳安至孔镇二级公路新建工程,工程起点在阳安,桩号为K0+000,终点在孔镇,桩号K4+985.170,路线4.985170Km。

本工程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根据沿线村镇的分布情况,并与现有公路和规划路网相结合,在相应的地方道路、机耕路、人行路上设置平交道口。

在排灌沟渠间设置涵洞、桥梁。

1.1.1设计标准(1)主线设计标准本工程是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 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 12米其中:行车道宽度: 2³3.75 米硬路肩: 2³1.5米土路肩: 2³0.75米(2)线形要素标准平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半径: 400米;极限最小半径: 250米;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最小半径:2500米纵坡:最大纵坡: 5%最小纵坡:路堑或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不小于0.3%最大坡长: 1100米(坡度为3%时)900米(坡度为4%时)700米(坡度为5%时)500米(坡度为6%时)竖曲线要素: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4500/3000米;凹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 3000/2000米;1竖曲线最小长度: 70米(3)桥涵设计标准桥涵宽度:与路基同宽;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4)路面设计标准路面设计标准轴载:100KN;(5)道路平面交叉标准平面交叉路线尽可能为直线、并尽量正交。

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度应大于45度。

平面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宜设置为平坡,当条件受限制时,纵坡不大于3%。

所有的平面交叉口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设置了警告标志、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等,在主要的交叉口还设置转弯车道。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2. 使学生了解并熟悉道路勘测设计中所涉及的测量工具、仪器及其使用方法;3. 引导学生掌握道路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仪器进行实地勘测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道路线形、横断面和交叉口设计的能力;3.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明白道路勘测设计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掌握专业知识的关键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需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测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 道路勘测设计的定义、作用及发展概况- 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 测量工具与仪器- 常用测量工具及仪器的介绍与操作方法- 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3. 道路线形设计- 线形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线形设计中的平曲线、竖曲线设计- 线形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4. 道路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横断面设计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横断面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5. 交叉口设计-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不同类型交叉口的设计要点- 交叉口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6. 道路勘测设计实践- 实地勘测与测量操作- 道路线形、横断面和交叉口设计的实践操作- 团队协作完成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道路勘测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测量工具与仪器第三周:道路线形设计第四周:道路横断面设计第五周:交叉口设计第六周: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以上教学内容均与教材中相关章节紧密关联,确保学生能够结合教材进行系统学习。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课程设计是培养道路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课程之一,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学习道路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实地勘测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下面是一个道路勘测课程设计的参考内容。

一、课程设计目的1. 培养学生对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2. 提高学生在实地勘测中的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道路勘测问题的能力;4. 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 道路勘测基础知识的学习利用课堂教学,学生学习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勘测仪器的类型和使用方法、勘测数据的处理等基础知识。

2. 实地勘测操作技能的训练安排实地勘测训练课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勘测仪器,学习测量线路、测量曲线、测量边沟等实地勘测技能。

3. 道路勘测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分组完成一个道路勘测实际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包括路线选择、测量点确定、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等环节。

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4. 实验报告的撰写与口头报告学生需要对实地勘测训练和道路勘测工程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并进行口头报告的展示和答辩。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加强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总结和应用,培养学术论文写作和口头报告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评价方式1. 实地勘测操作技能的评价利用实地勘测训练课程进行实地操作,通过评估学生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和高效性来评价学生实地勘测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2. 道路勘测工程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对学生分组进行道路勘测工程的设计与实施评价,主要包括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准确性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估。

3. 实验报告的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估,主要从内容的完整性、方法的科学性、结果的准确性、结论的合理性和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道路勘测课程设计包括基础知识的学习、实地勘测操作技能的训练、道路勘测工程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与口头报告等内容。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二、工程概述与设计标准2.1 路线地理位置图见平面设计图。

2.2 工程概况设计时间:2011年9月15日-2011年10月29日设计地点: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设计公路路段:公路AB段2.3设计公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平原微丘区三级公路)(JTGB01—2003)2.4 主要设计技术指标:设计车速:30km/h停车视距:110m路基总宽度:8m三、道路线形设计过程规范要求(部分):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65米,最短缓和曲线长40米,最短平曲线长度250米,纵断面最大纵坡5%,纵坡长度限制为最小为130米,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凹形)400米和(凸形)400米。

3.1平面:(1)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65m,极限最小半径30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路拱≤2%时为350m,当路拱>2%时为450m。

(2)平曲线长度一般值为270m,最小值为90m。

(3)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为40m,最小值为30m。

3.2纵断面:(1)最大纵坡为5%,最小坡度为0.5%,最小坡长130m;纵坡为5.5%时的最大坡长为300m。

(2)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为400m,极限值为250m;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为400m,极限值为25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为25m。

四、平面设计4.1平面选线的原则(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路线设计应注意立体线形设计中平、纵、横面的疏顺、合理配合。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或极限指标,也不应片面采用较高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道路勘测设计》及其相关专业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设计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二、基本资料本段公路为平原微丘三级新建公路。

起点坐标:X=79380.000,Y=91030.000;终点坐标:X=79150.000,Y=91980.000;起、终点设计高程均同地面高程。

提供的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

三、设计步骤和方法1、认真阅读地形图,查清路线带的地形、地物特征,并定出起点、终点和中间控制点;1、根据起终点和中间控制点,在地形图上进行选线,通过比选,最终确定公路具体走向,必须选出两条路线进行比选(选线时注意各个段落土石方的平衡,尽可能少占农田,少拆房屋);2、根据选定的公路具体走向,确定交点位置,量出交点坐标,计算交点间距、偏角,并根据地形、地物和《规》的要求确定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出平曲线各要素、公路总里程;3、按照20的间距在地形图上定出各个中桩的位置,读出其他地面高程,依此点绘出纵断面(若地形变化大,则要考虑加桩);4、断面图设计;5、编制《路基设计表》;6、点绘横断面地面线,进行横断面设计;7、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8、在地形图上点绘公路用地界限,并调查征地和拆迁情况;10、整理装订成册。

四、要求1、所有设计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图表格式要求:所有图纸、汉字均要按照规要求采用工程字体;每图表必须有设计人、复核人、审核人及其签名,并标上图号、日期;采用3号图纸;图框尺寸,外框为420mm×297mm,框为(430-30-10)mm×(297-10-10)mm,设计单位70mm,公路名称70mm,图名65mm,设计、复核、审核、图号、日期均为(15+20)mm。

3、横断面图比例为1:200,纵断面比例,纵向为1:2000,横向为1:200。

4、挡土墙、涵洞各绘制一个。

5、设计后的成果必须整理装订好。

五、本次设计必须提交的设计成果(一)计算说明部分1、平面计算(直线、曲线及转角表);2、纵断面计算(设计标高、竖曲线各要素等);3、路基设计表;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路基土石方数量表);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总说明书。

(二)图纸部分1、平面设计图(含用地图);2、纵断面设计图;3、路基标准横断面图;4、路基横断面图;5、挡土墙及涵洞图各一个。

六、主要参考书目1、《道路勘测设计》2、《公路路基设计规》3、《公路路线设计规》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5、《小桥涵设计手册》6、《路基路面工程》设计总说明书一、概述(一)、任务依据根据某理工大学公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标准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平原微丘三级公路技/小时,路基双幅两车道,宽8.50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JTJ011-94《公路路基设计规》JTJ013-9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J014-9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JTG D40-2002 (三)、路线起讫点本路段起点A:K0+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79380.000,91030.000,67.70),终点B:K0+623为所给地形图坐标(79150.000,91980.000,75.10),全长0.623公里。

(四)、沿线自然地理概况该工程整个地形、地貌特征平坦,地形起伏不大,最高海拔高为91.00米,河谷海拔高为65.50米,总体高差在25.5米左右。

(五)、沿线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沿线地方材料有:碎石、砾石、砂、石灰、粉煤灰等。

其他材料如沥青、水泥、矿粉需到外地采购。

二、路线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4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路线测设里程全长0.623公里,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下:平曲线个数(个) 3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 1.5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 200/1平曲线占路线长(%) 52直线最大长(米) 467.439变坡点个数(个)9平均每公里变坡次数(次) 2.3最大纵坡(%) 4.15最短坡长(米/处) 200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3000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2000三、横断面设计1、路基横断面布置:0.75+3.75+3.75+0.75=8.5米式中数字自左至右分别为:左路肩、行车道、行车道、右路肩。

路面横坡设置(不含超高路段):路肩为3%,行车道为2%。

2、加宽、超高方式全线加宽采用比例过度,超高方式为绕边线旋转。

路基土石方计算控制标高为土基标高,不含路面厚度。

3、路基施工注意事项:路基施工应严格按规进行,对能作为填方用土的挖方应尽量移挖作填,尽量减少取、弃土场地。

取、弃土场地应选择荒山、山地处,不得随意乱弃,堵塞河道,且要做好防护,绿化工作,以免造成水土流失。

土基填筑前应进行清表、清淤,耕地填前夯实工作,做好填前排水。

(二)排水1、排水:挖方路段路面雨水通过路肩进入边沟,填方路段路面雨水经坡面散排至排水沟。

四、本次设计项目1、确定道路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2、纸上定线3、平面定线设计4、路线纵断面设计5、路线横断面设计6、挡土墙及涵洞图各一个第1章设计说明1.1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某三级公路。

本路段为平原微丘区,多为中低山地貌,地势稍陡。

路段主线长0.623km(起讫桩号为K0+000—K0+623),路基宽8.5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小时。

1.2公路技术等级及技术标准1.2.1公路技术等级设计路段公路等级为三级,适应于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

1.2.2技术标准(1)、控制要素:<1>、服务水平:三级<2>、设计车速:40km/小时(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1>、圆曲线最小半径:①、一般值:100m②、极限值:60m③、不设超高最小半径:600m④、最大半径:10000m<2>、缓和曲线最小长度:35m<3>、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240m)为宜,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80m)为宜。

<4>、平曲线最小长度:70m(3)、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1>、最大纵坡度:7%<2>、最小坡长:120m<3>、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纵坡坡度与最大坡长表1-1注:当纵坡坡度小于或等于3%时,最大坡长没有限制。

<4>、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表1-2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700 极限值450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700 极限值450竖曲线最小长度(m) 35<5>、纵向坡度与横向坡度的合成坡度最大值:10% (4)、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1>、行车道宽度:2×3.5m<2>、土路肩宽度:2×0.75m<3>、路基总宽度:8.5m<4>、视距保证:①、停车视距:40m②、会车视距:80m③、超车视距:200m<5>、双车道路面加宽值:设计路段采用第3类加宽值,不同圆曲线半径下的路基全加宽值如下表:圆曲线半径(m) 加宽值(m)圆曲线半径(m)加宽值(m)250~200 0.8 100~70 2.0 200~150 1.0 70~50 2.5<6>、路拱及土路肩横坡度:路拱横坡度取用2%,土路肩横坡度取用3%。

<7>、不同圆曲线半径的超高值:圆曲线半径与超高表1-3注:当圆曲线半径大于600m时,可不设超高。

第2章平面选线及定线2.1平面选线2.1.1平面选线的原则(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3)、选线应能满足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保证路线能够加强居民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应注意同农田等基本建设相配合,尽量少占用农田,避免可多的拆迁工程。

(4)、在选线过程中,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及排水不良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如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2.1.2选线过程(1)、控制点的选定:在地形图围有三个村庄,本着设计路线应尽可能服务居民区的原则,初步选定靠近村庄的三个控制点,定出路线的大致走向。

(2)、加密控制点:在前面定出的路线大致走向的基础上,本着山岭重丘区公路应尽可能的克服高差,尽量使路线按平均自然坡度顺着等高线走,以为以后的纵断面设计留有余地的原则,选定路线上、下坡转折点和越岭标高,并避开地质不良地段,加密控制点。

(3)、确定路线走向:在前面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顺着等高线,避免初定的路线尽量少的切割等高线,把各个控制点连结起来,定出路线的走向。

考虑到路线在各控制点间的不同连结方式,初步定出甲、乙、丙三条路线方案。

(4)、方案比选:分别对甲、乙、丙三条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研究,得出各个方案的主要技经济指标,如表2-1所示:各路线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表表2-1通过上表的比较发现,乙方案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较平均,设置两个回头弯使得在该路段处的填方量有一定减少,但是回头弯处由于取用的圆曲线半径小,使得行车舒适性及迅速性有所降低,而且设置了回头弯却没有克服高差,没能充分发挥回头弯的作用。

丙方案虽然路线较短,联结的村庄只有两个,还要翻越一处地面标高较高的垭口,增加了开挖量,造价较高,还难以满足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要求。

相比之下,甲方案的综合指标比其他两个都好,所以推荐甲方案。

2.2 纸上定线设计路段为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地形复杂,横坡陡峻,路线平、纵,横面所受的限制较严,定线时应尽可能的克服高程。

2.2.1 定导向线:(1)、首先在1:2000的地形图上,仔细研究路线选线阶段选定的主要控制点间的地形、地质情况,选择有利地形,拟定路线走法。

(2)、地形图上的等高线间距为10m ,选用5.0%的平均自然坡度,按式2-1算出等高线间平距:h a i =均(式2-1) 由式2-1得:10200 m 0.05a == 使两脚规的开度等于a (按图上的比例尺为10cm ),从路线起点A 开始,拟定的路线走法在等高线上依次截取各点,直到最后一点的位置和标高按近路线终点B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