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四章 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1)

合集下载

机器人的组成结构(PPT52页)

机器人的组成结构(PPT52页)
• 感受系统 它由内部传感器模块和外部传感器模块组成,获 取内部和外部环境状态中有意义的信息.智能传感器的使 用提高了机器人的机动性、适应性和智能化的水准.人类 的感受系统对感知外部世界信息是极其灵巧的,然而,对 于一些特殊的信息,传感器比人类的感受系统更有效.
• 机器人一环境交互系统 机器人一环境交互系统是实现机器人与外部环境中的设备相 互联系和协调的系统.机器人与外部设备集成为一个功能单 元,如加工制造单元、焊接单元、装配单元等
度,即重复度。
培训专用
工作空间(Working space):机器人手腕 参考点或末端操作器安装点(不包括末端 操作器)所能到达的所有空间区域,一般 不包括末端操作器本身所能到达的区域。
培训专用
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
工业机器人的机械本体类似于具备上肢机能的机械手 ,由 手部、腕部、臂、机身(有的包括行走机构)组成。
培训专用
• 正弦波电动机(交流无刷伺 服电动机):顾名思义,它 是由正弦波电流驱动的。对 三相情况,电流相位差 120。,而且这三相电流是 随转子位置不同而不同的, 也就是说,转子的位置检测 需更精确,驱动电路也比梯 形波电动机的更复杂,但却 代表着无刷电动机最高水平, 因为它能保持恒定转矩输出
培训专用
加入速度反馈。一般直流电动机和位置反馈、速度反馈形成 一个整体,即通常所说的直流伺服电机。由于采用闭环伺 服控制,所以能实现平滑的控制和产生大的力矩
• 当今大部分机器人都采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机器人的各个关节, 但它们也有一些缺点,如转速不能太高
• 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无刷直(交)流伺服电动机克服了 上述缺点,并保留了直流伺服电动机的优点,因此无刷电 动机逐渐取代了直流伺服电动机
培训专用
相关术语及性能指标

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基本组成

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基本组成

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基本组成
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基本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机械结构:这是机器人的主体框架,包括底座、腰部、臂部、腕部和末端执行器等组成部分。

机械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负载能力、运动范围、精度要求等因素。

2. 驱动系统:驱动系统是为机器人提供动力的关键组件,它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常见的驱动方式有电动、液压、气压和伺服电机等。

3. 传感系统:传感系统用于感知机器人周围环境的变化,例如位置、速度、力/扭矩、温度等参数。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编码器、激光雷达、摄像头、红外线传感器等。

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负责接收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并进行处理,然后发出指令来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控制系统通常由嵌入式处理器、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和人机界面等组成。

5. 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是机器人完成特定任务的关键组件,例如抓手、喷涂枪、焊接头等。

执行机构通常与末端执行器相连,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和更换。

6. 配套软件和设备:除了机器人本体外,还需要相应的配套软件和设备来支持机器人的运行和维护。

例如机器人操作系统、编程软件、调试工具、维护手册等。

综上所述,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基本组成包括机械结构、驱动系统、传感系统、控制系统、执行机构和配套软件和设备等多个部分,它们相互协作,共同实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任务。

机器人本体结构描述

机器人本体结构描述

2.回转与俯仰机身
二、机身驱动力(力矩)计算 1. 垂直升降运动驱动力Pq 的计算 需克服摩擦力、总重力、惯性力:
Pq Fm Fg W
Fm为各支承处的摩擦力(N);
Fg 为启动时的总惯性力(N);
W 为运动部件的总重力(N) 。
2. 回转运动驱动力矩的计算
Mq Mm Mg
M m 为总摩擦阻力矩(N· m);
三、机器人手部 机器人的手部也叫做末端执行器,装在机器人手 腕上直接抓握工件或执行作业的部件。 手部是完成作业好坏以及作业柔性好坏的关键部 件之一。
1. 特点:
(1) 手部与手腕相连处可拆卸。
(2) 手部是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3) 手部的通用性比较差。
2. 手部的设计要求:
(1)具有足够的夹持力。 (2)保证适当的夹持精度: 手指应能顺应被夹持工件的形状,应对被夹持工 件形成所要求的约束。 (3)手部自身的大小、形状、机构和运动自由度: 主要是根据作业对象的大小、形状、位置、姿态、 重量、硬度和表面质量等来综合考虑。
3)运动要平稳、定位精度高 臂部高速运动,惯性力引起的冲击大,运动不平 稳,定位精度也不高,采用缓冲措施。 4)重量轻、转动惯量小。
为提高机器人的运动速度,要尽量减少臂部运动 部分的重量,以减少手臂对回转轴的转动惯量。
5)合理设计与腕和机身的连接部位。
臂部安装形式和位置不仅关系到机器人的强度、 刚度和承载能力,还直接影响机器人的外观。
第 6章
机器人本体结构
6.1


机器人主要由驱动系统、机械系统、感知系统、 控制系统四个系统组成。 机械系统又叫操作机,是工业机器人的执行机构。 可分成基座、腰部、臂部、腕部和手部。

工业机器人第4章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

工业机器人第4章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

图4.8 手腕回转运动的形式
手腕各回转方向的定义分别如下:
(1)绕小臂轴线方向的旋转称为臂转。
(2)使末端执行器相对于手臂进行的摆动称为腕摆。
(3)末端执行器(手部)绕自身轴线方向的旋转称为手转。
1. 手腕运动的分类 按转动特点的不同,用于手腕关节的转动又可细分为滚转和弯转 两种。 图4.9(a)所示为滚转,其特点是相对转动的两个零件的回转轴线 重合,因而能实现360无障碍旋转的关节运动,滚转通常用R来标 记。 图4.9(b)所示为弯转,其特点是两个零件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 这种运动会受到结构的限制,相对转动角度一般小于360,弯转 通常用B来标记。
4.1 工业机器人的主体结构
机械系统通常包括机座、立柱、腰关节、臂关节、腕关节和 手爪等,构成一个多自由度的机械系统。
4.1.1 主体结构的基本形式
常见的主体结构形式有:直角坐标形式、圆柱坐标形式、球 面坐标形式、关节坐标形式。下面分别就四种形式进行介绍。
1. 直角坐标形式机器人 直角坐标形式机器人具有如下优点:
4.4 移动式机器人
行走部分机构:行走式机器人的重要执行部件,由行走部的驱动 装置、传动机构、位置检测元件、传感器、电缆及管路等组成。 行走部分机构按其运动轨迹可分为:固定轨迹式和无固定轨迹式。 固定轨迹式行走机构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如横梁式机器人。 无固定轨迹式行走部按其行走机构的结构特点分为轮式行走部、 履带式行走部和关节式行走部。 固定轨迹式行走机构与地面连续接触,其形态为运行车式,该 机构用得比较多,多用于野外、较大型作业场所,也比较成熟; 无固定轨迹式行走机构与地面为间断接触,为人类(或动物) 的腿脚式,该机构正在发展和完善中。
1. 手臂的直线运行结构
机械手的伸缩、升降及横向(或 纵向)运动的机构实现形式较多, 常用的有活塞油(气)缸、活塞 缸和齿轮齿条机构、丝杠螺母机 图4.6 臂部伸缩结构机器人 构以及活塞缸和连杆机构等。 1—手部;2—夹紧缸;3—油缸; 4—导向柱;5—运行架;6—行 走车轮;7—轨道;8—支座

工业机器人第四章-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

工业机器人第四章-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
优点
缺点
直接连结传动
直接装在关节上
结构紧凑
需考虑电机自重,转动惯量大,能耗大
远距离连结传动
经远距离传动装置与关节相连
不需考虑电机自重,平衡性良好
额外的间隙和柔性,结构庞大,能耗大
间接传动
经速比远>1的传动装置与关节相连
经济、对载荷变化不敏感、便于制动设计、方便一些运动转换
传动精度低、结构不紧凑、引入误差,降低可靠性
直接驱动
不经中间关节或经速比=1的传动装置与关节相连
传动精度高,振动小,传动损耗小,可靠性高,响应快
控制系统设计困难,对传感元件要求高,成本高
一 工业机器人总体设计
模块化结构设计 模块化工业机器人 由一些标准化、系列化的模块件通过具有特殊功能的结合部用积木拼搭方式组成的工业机器人系统。 模块化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经济性 灵活性 存在的问题 刚度比较差 整体重量偏重 模块针对性待提高
谐波齿轮传动是靠柔性齿轮(柔轮)所产生的可控弹性变形来实现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它的基本构件有:柔轮、波发生器和刚轮。三个构件中可任意固定一个,其余两个一为主动、一为从动,可实现减速或增速(固定传动比),也可变换成两个输入,一个输出 ,组成差动传动。
当刚轮固定,波发生器为主动,柔轮为从动时,柔轮在椭圆凸轮作用下产生变形,在波发生器长轴两端处的柔轮轮齿与刚轮轮齿完全啮合;在短轴两端处的柔轮轮齿与刚轮轮齿完全脱开;在波发生器长轴与短轴区间,柔轮轮齿与刚轮轮齿有的处于半啮合状态,称为啮入;有的则逐渐退出啮合处于半脱开状态,称为啮出。由于波发生器的连续转动,使得啮入、完全啮合、啮出、完全脱开这四种情况依次变化,循环不已。由于柔轮比刚轮的齿数少2 ,所以当波发生器转动一周时,柔轮向相反方向转过两个齿的角度,从而实现了大的减速比。

工业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本体结构

工业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本体结构

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项目三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系统任务二机器人的本体结构导入●什么是机器人的本体结构?●机器人的本体结构在哪里?目录学习目标知识准备任务实施主题讨论12学习目标机器人基座、腰部结构机器人上、下臂结构知识目标机器人基座、腰部及上、下臂结构一、机器人基座、腰部结构1. 基座及腰部结构基座7是整个机器人的基础件,机器人通过基座与地基或者其它工作平台固定,同时机器人的电缆、气管等也是通过基座上的连接插座进入机器人的。

腰体6位于基座和下臂之间,可以带动下臂及以上部分在基座上回转。

腰体上凸耳,凸耳一侧通过下臂安装端面5与下臂连接,另一侧安装下臂驱动电机。

一、机器人基座、腰部结构视频:基座及腰部结构二、机器人的上、下臂结构1. 下臂结构下臂安装在腰部和上臂之间,可以带动上臂及以后部分一同摆动。

下臂断面呈U形结构,用于布置各种电缆及管线。

二、机器人的上、下臂结构视频下臂结构二、机器人的上、下臂结构2. 上臂后段结构上臂后段是连接下臂和上臂前段的中间体,可带动上臂前段及手腕部分一起,相对于下臂旋转。

上臂后段为箱体结构,上方箱体内安装R轴(J4)回转电机(对于前驱RBR 结构)。

二、机器人的上、下臂结构视频上臂后段结构二、机器人的上、下臂结构3. R 轴传动结构谐波减速器的刚轮3.1与电机1的外壳、电机座2一起,固定在上臂后段6的壳体中;谐波减速器的柔轮3.3与过渡轴5的后端面、径向轴承4的里圈连接,轴承4的外圈安装在上臂后段6的壳体中作为支撑;过渡轴5的前端与上臂前段8、CRB轴承的里圈连接,轴承外圈固定在上臂后段6的前端面上作为支撑。

电机1的输出轴与谐波减速器的谐波发生器3.2连接,动力传递给柔轮,通过柔轮带动过渡轴5旋转,进而带动上臂后段8作手腕回转运动(J4轴)。

二、机器人的上、下臂结构视频R轴传动结构任务实施学习视频,完成工作页内容主题讨论讨论问题◆基座、腰部及上、下臂由哪些部分组成?◆基座、腰部及上、下臂结构的特点?小结完成本任务学习后,掌握了机器人基座、腰部及上、下臂结构,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机器人的基本结构

机器人的基本结构

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一、引言机器人是指能够模仿人类的行为和动作,完成各种任务的智能设备。

机器人的基本结构是机械、电子、计算机和控制系统的综合体,下面将详细介绍机器人的基本结构。

二、机械结构机械结构是机器人的骨架,决定了机器人的外形和动作能力。

机械结构通常包括机器人的身体、关节、传动系统等部分。

1. 身体:机器人的身体是机械结构的基础,决定了机器人的形状和尺寸。

常见的机器人身体结构有人形、四足、六足等多种形式,不同形式的机器人身体结构适用于不同的任务。

2. 关节:关节是机器人身体的连接部分,使机器人能够进行各种运动。

关节通常由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组成,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关节的运动。

3.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机器人的动力来源,将电机的转动转化为机器人身体的运动。

常见的传动系统有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不同的传动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的运动需求。

三、电子结构电子结构是机器人的神经系统,负责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感知环境。

电子结构通常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部分。

1. 传感器:传感器是机器人感知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获取各种物理量和信号。

常见的传感器有摄像头、激光雷达、压力传感器等,通过传感器可以实现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和识别。

2. 执行器:执行器是机器人的执行部件,根据控制信号实现机器人的运动。

常见的执行器有电机、液压缸、电磁阀等,通过执行器可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

3. 控制器: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大脑,负责处理传感器的信息和发出运动指令。

控制器通常由嵌入式系统或计算机组成,能够实时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决策。

四、计算机结构计算机结构是机器人的智能中枢,负责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

计算机结构通常包括主控板、处理器、内存等部分。

1. 主控板:主控板是机器人计算机结构的核心,负责控制机器人的各个部分协调工作。

主控板通常集成了处理器、内存、接口等功能,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处理器:处理器是机器人计算机结构的计算核心,负责进行各种算法和数据处理。

机器人技术基础4工业机器人基本结构

机器人技术基础4工业机器人基本结构
进行作业,在手腕上配置了操作机构,有时也称为 手爪或末端操作器。
2.腕部
联接手部和手臂的部分,主要作用是改变手部的空间方向和将 作业载荷传递到手臂。
3.臂部
联接机身和手腕的部分,主要作用是改变手部的空间位置,满 足机器人的作业空间,并将各种载荷传递到机座。
4.腰部
腰部又称立柱,是支撑手臂的机构,作用是带动臂部运动,与 臂部运动结合,把腕部传递到需要的工作位置。
一、机器人本体主要包括:
(1)机座 (2)腰部 (3)臂部 (4)腕部 (5)手部
二、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的举例
姿
腕部



末杆+手部
小臂
大臂



腰部

机座
组成机器人的连杆和关节按功能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组成手臂的长连杆,也称臂杆,其产生主 运动,是机器人的位置机构;另一类是组成手腕的短连杆,它实际上是一组位于臂杆端部的关节 组,是机器人的姿态机构,确定了手部执行器在空间的方向。
带传动、齿轮系统。
2、驱动装置
概念:要使机器人运行起来, 需给各个关节即每个运动自由度安置传动装置 作用:提供机器人各部位、各关节动作的原动力
驱动装置可以是直流(DC)电动机 驱动、交流(AC)伺服电动机驱动、步 进电动机驱动。
控制系统——机器人大脑 作用:控制机器人在工作空间的运动位置、姿态和轨迹、操作顺序级动作时间等
2018-2019第二学期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4.工业机器人基本结构
目录
01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 认识机构 02
03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运用 作业 04
01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
机器人的组成
一、机器人的组成 1. 执行机构; 2. 控制系统; 3. 传感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器人常用材料简介 1)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这类材料强度好,特 别是合金结构钢,其强度增大了4~5倍,弹性模量E大,抗 变形能力强,是应用最广泛的材料。适合制造传动件、连 接件、连杆体支承件骨架等。 2)铝、铝合金及其他轻合金材料——这类材料的共同 特点是重量轻,弹性模量E并不大,但是材料密度小,故 E/之比仍可与钢材相比。适合制造连杆体等。 3)纤维增强合金——这类合金如硼纤维增强铝合金、 石墨纤维增强镁合金等。这种纤维增强金属材料具有非常 高的E/比,而且没有无机复合材料的缺点,但价格昂贵。 适合制造连杆体等


机身回转运动可采用:回转轴液压(气)缸直接驱动; 直线液压(气)缸驱动的传动链(齿轮齿条、链条链 轮);电动机驱动齿轮和蜗轮蜗杆传动。 机身的升降运动可以采用:直线液压(气)缸直接驱动; 直线液压(气)缸驱动的连杆式升降台;电动机驱动丝 杠螺母传动。 俯仰运动大多采用摆式直线液压(气)驱动,液压(气) 驱动齿条齿轮或四连杆机构传动;也有电动机驱动齿轮 和蜗轮蜗杆传动。 直移型机器人多为悬挂式的,其机身实际上就是悬挂手 臂的横梁。为使手臂能沿横梁平移,除了要有驱动和传 动机构外,导轨是一个重要的构件。

4.1 概述

机器人本体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计算、分析和编程最终要通过本体的 运动和动作完成特定的任务。机器人本体各部分的基本结构、材料的选择将直接影 响整体性能。

4.1.1 机器人本体的基本结构形式 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组成


机器人本体主要包括:
1) 传动部件; 2) 机身及行走机构; 3) 臂部; (见六伺服机械手臂视频) 4) 腕部;



机身回转运动可采用:回转轴液压(气)缸直接驱动; 直线液压(气)缸驱动的传动链(齿轮齿条、链条链 轮);电(b)双杆活塞气缸驱动链条链轮传 传动机构) 动机构 图4-1 链条链轮传动实现机身回转的原理图(P104)
直移型机器人 的机身实际上 就是悬挂手臂 的横梁。为使 手臂能沿横梁 平移,除了要 有驱动和传动 机构外,导轨 是一个重要的 构件。
6)粘弹性大阻尼材料——增大机器人连杆件的阻尼是改善机器人动 态特性的有效方法。目前有许多方法用来增加结构件材料的阻尼,其 中最适合机器人采用的一种方法是用粘弹性大阻尼材料对原构件进行 约束层阻尼处理。适合制造连杆体等
“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决定着整个国家的强富与贫穷。强国梦,材料不可或 缺。”2013年3月23日,中国“材料之父”、两院资深院士师昌绪在中国科技馆 作了题为《材料与社会》的报告,探讨中国梦实现之路。

机器人手臂的俯仰运动 一般采用活塞油(气) 缸与连杆机构实现。手 臂俯仰运动用的活塞缸 位于手臂的下方,其活 塞杆和手臂用铰链连接, 缸体采用尾部耳环或中 部销轴等方式与立柱连 接,如图所示。此外有 时也采用无杆活塞缸驱 动齿条齿轮或四连杆机 构实现手臂的俯仰运动。 图4-2 回转与俯仰机身(具体介绍见P105)

表示机器人运动机构的简化的图形符号
4.1.2
机器人本体材料的选择(见P102)
机器人本体所用的材料也是结构材料。但另一方面,机 器人本体又不单是固定结构件,机器人臂是运动的,机器人 整体也是运动的,所以,运动部分的材料质量应轻。精密机 器人对于机器人的刚度有一定的要求,即对材料的刚度有要 求。刚度设计时要考虑静刚度和动刚度,即要考虑振动问题。 从材料角度看,控制振动涉及减轻重量和抑制振动两 方面,其本质就是材料内部的能量损耗和刚度问题,它与材 料的抗振性紧密相关。另外,家用和服务机器人的外观与传 统机械大有不同,故将会出现比传统工业材料更富有美感的 机器人本体材料。

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的特点:
1) 机器人本体是末端无约束的开式连杆系,这决定了机 器人的结构刚度不高,并随连杆系在空间位姿的变化而变化。 2) 每根连杆都具有独立的驱动器,属于主动连杆系,连 杆的运动各自独立,不同连杆的运动之间没有依从关系,运 动灵活。 3) 连杆驱动扭矩的瞬态过程在时域中的变化非常复杂, 且和执行器反馈信号有关。连杆的驱动属于伺服控制型,因 而对机械传动系统的刚度、间隙和运动精度都有较高的要求。 4) 连杆系的受力状态、刚度条件和动态性能都是随位姿 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极容易发生振动或出现其他不稳定 现象。
4.2 机身及臂部结构 4.2.1 机身和臂部的作用
机身是直接连接、支承和传动臂部及底座(或行走机构) 的部件,是臂部连接、支承和传动手腕的部件。有些情况 下,实现臂部的升降、回转或俯仰等运动的驱动装置和一 部分传动件安装在机身上。 实现手腕多个回转运动的驱动 装置和一部分传动件安装在臂部,臂部和手腕的运动愈多, 机身和臂部的结构和受力愈复杂。机身既可以是固定式的, 也可以是行走式的,即在它的下部装有能行走的机构,可 沿地面或架空轨道运行。机身和臂部是长连杆,其关节运 动主要决定了手部的位置。
机身回转运动可 采用:回转轴液 压(气)缸直接 驱动;直线液压 (气)缸驱动的 传动链(齿轮齿 条、链条链轮); 电动机驱动齿轮 传动。
补充:工业机器人前三个关节(腰、肩、肘 关节)的构造及其传动配置
关节是操作机各杆件间的结合部分,有转动和移动两种类 型。工业机器人前三关节通常称作腰关节、肩关节和肘关节, 它们构成了操作机的位置机构。后面关节构成了操作机的姿 态机构,称作腕部。下面分别讨论这些关节的构造和传动配 置。
(见行走类机器人视频1,行走类机器人视频2,行步类机器人视频3)

5) 手部。
消防机器人
室外保安机器人
德国排爆机器人
防暴机器人
管内机器人
大型喷浆机器人
隧道凿岩机器人

关节型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 关节型机器人的主要特点是模 仿人类腰部到手臂的基本结构。 本体结构通常包括机座、机身 (腰部+立柱)、大臂、小臂、 手腕和末端执行器(手爪),以人 体构造形象命名。部分之间的划 分一般以关节为界,把从机座开 始的前一个关节划入对应的构件。 分析问题时,机器人简化成由 连杆、关节和末端执行器首尾相 接,通过关节相连而构成的一个 开式连杆系。连杆系的开端安装 有末端执行器。

综合以上特点可见,合理的机器人本体结构应当使其机械系统的工作负 载与自重的比值尽可能大,结构的静动态刚度尽可能高,并尽量提高系统的 固有频率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结构静、动态刚度高有利于提高手臂端点的定位精度和对编程轨迹的跟 踪精度。刚度高还可降低对控制系统的要求和系统造价。机器人具有较好的 刚度还可以增加机械系统设计的灵活性,刚度高的结构允许传感器放在离执 行器较远的位置上,减少了设计方面的限制。
1 —大臂; 2 —关节1电机; 3 —小臂定位板; 4 —小臂; 5 —气动阀; 6 —立柱; 7 —直齿轮; 8 —中间齿轮; 9 —机座; 10 —主齿轮; 11 —管形连接轴; 12 —手腕

机身驱动力(力矩)计算(略)

机身设计要求(参见P107) 1) 机身承受机器人全部重力和工作载荷,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合理选择截面形状和尺寸。封闭的空心截面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 上抗弯刚度较大,抗扭刚度较实心和开口截面大。空心内部还可以布 置驱动装置、传动机构及管线等,使整体结构紧凑,外形整齐。 提高接触刚度,要保证配合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采用滚动导轨或滚动轴承时,应考虑施加预紧力,提高接触刚度。 合理布置作用力的位置和方向,设法使各作用力的变形相抵消。 因为变形会使末端执行器的位置精度下降。
4)陶瓷——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品质,但是脆性大,不易加工成具 有长孔的连杆,与金属零件连接的接合部需特殊设计。 5)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这类材料具有极好的E/比,但存在老化、 蠕变、高温热膨胀以及与金属件连接困难等问题。这类材料不但重量 轻,刚度大,而且还具有十分突出的大阻尼的优点。在高速机器人上 应用复合材料的实例越来越多。适合制造连杆体等
一、腰关节
腰关节既承受很大的轴向力、径向力,又承受倾翻力矩, 且具有较高的运动精度和刚度。多采用高刚性的 RV 减速器 减速,也可采用谐波传动、摆线针轮或蜗杆减速器。
4 3 1
2 腰关节
1 —电机 ;2 —齿轮;3 —立柱;4 —结合螺栓
腰关节的构造主要是两种类型:使用交叉滚子或四点接 触式轴承的同轴式平行轴式。前者结构紧凑,腰关节高度 尺寸小(使用特制轴承的缘故),但后面关节的各种电缆走线 比较困难,大多是在固定的中间柱体外面留有较大的环形 空间,使电缆以盘旋的形式松松地套在中间柱体上,当腰 支架等机体转动时,电缆犹如盘旋弹簧般收紧或放松。对 于平行轴式腰关节,电缆则可方便地通过中空轴,联接于 支座的固定接线板上。
提高机器人结构固有频率的目的在于避开机器人的工作频率。通常机器 人的低阶固有频率为5~25Hz,以中等速度运动时,输入信号的脉冲频率相当 于在1~20Hz,可能会激发振荡。提高机械系统的固有频率有利于系统的稳定。 运动速度变化时振荡的振幅和衰减时间是衡量机器人动力学性能好坏的重要 指标。动态刚度高可以减小定位时的超调量,缩短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从 而提高机器人的使用性能。
1 —大臂; 2 —关节1电机; 3 —小臂定位板; 4 —小臂; 5 —气动阀; 6 —立柱; 7 —直齿轮; 8 —中间齿轮; 9 —机座; 10 —主齿轮; 11 —管形连接轴; 12 —手腕
4.2.2

机身结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机身的典型结构 机身结构一般由机器人总体设计确定。常用的机身结构有: 升降回转型机身结构——圆柱坐标型机器人把臂部的回转与升降这两 个自由度归属于机身; 。

组成机器人的连杆和关节按功能 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组成手臂 的长连杆,也称臂杆,其产生主 运动,是机器人的位置机构;另 一类是组成手腕的短连杆,它实 际上是一组位于臂杆端部的关节 组,是机器人的姿态机构。
末端执行器(手部)是机器人直 接参与工作的部分。手部可以是 各种夹持器,也可以是各种工具, 如焊枪、喷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