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记录报表填写意义与要求
GMP质量记录如何正确填写

质量记录如何正确填写记录是记载过程状态和过程结果的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过程状态主要针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和体系的运行过程,而过程结果则是指体系运行效果和产品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
根据记录的上述特性,记录在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在记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1) 盲:记录的设置、设计目的、功能不明,不是为管理、改进所用,而是为了应付检查。
(2) 乱:记录的设置、设计随意性强,缺乏体系考虑,记录的填写,保管收集混乱,责任不清。
(3) 散:保存、管理分散,未作统一的规定。
(4) 松:记录填写、传递、保管不严,日常疏于检查,达不到要求,无人考核,且丢失和涂改现象严重。
(5) 空:该填不填,空格很多,缺乏严肃性,法定性。
(6) 错:写错别字,语言表达不清,填写错误。
2记录的设计和编制意义(1) 记录的充分性和必要性:记录作为基础性和依据性文件,应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和结果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态和结果。
为此,组织既要从总体上评价记录的充分性,力求使原始记录完整,同时又要对每一记录的必要性进行逐一评审和取舍,要注意并非记录越多越好,正确的做法是只选择那些必要的原始数据作为记录。
(2) 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真实准确的记载质量信息,才能为有效地运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实现持续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在确定记录的格式和内容的同时,应考虑使用者填写方便并保证能够在现有条件下准确地获取所需的质量信息。
填写记录应实事求是、严肃认真。
(3) 记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应尽量采用国际、国内或行业标准,参考先进组织的成功经验以使记录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应当对现行的进行清理,废立多余的记录,修改不适用的记录,沿用有价值的并增补必需的,应使用适当的表格或图表格式加以规定,按要求统一编号,使各项活动的记录更加系统和协调,实现记录的标准化管理。
对于同一种活动的记录格式应当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更,造成混乱,即使需要修改,也应规定一个统一的时间开始使用新表格。
质量记录填写规范

记录填写规范记录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1、记录用笔要求:记录用笔可以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不应用红笔,这些笔能够确保记录永不褪色。
用笔一定要考虑其字迹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同一种记录使用同一种笔,同一种颜色填写)2、记录的原始性:记录要保持现场运作,如实记录,这就是原始性。
原始就是最初的第一手的。
原始性就是当天的运作当天记,当周的活动当周记。
做到及时和真实,不允许添加点滴水分,使记录真实可靠。
记录保持其原始性,不可以重新抄写和复印,更不可以在过程进行完后加以修饰和装点。
3、记录的清晰准确:记录是作为阐明质量管理体系所取得结果或提供体系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而策划设置的,即是证据,首先要属实,要做到属实,就要将过程做到位并运作事实记得正确和清晰,语言和用字都要规范。
不但使自己能看清楚,也能使别人都看清楚。
记录要求准确清晰,不得潦草,更不得随便在记录上乱涂乱画,记录背面也一样,特别注意的是要检查最后填写的清晰度,不清晰者要进行重填。
4、笔误的处理:在填写记录出现笔误后,不要在笔误处乱写乱画,甚至涂成黑色或用修改液加以掩盖,正确的处理笔误的方法,是在笔误的文字或数据上,用原使用的笔墨画一斜线,再在笔误处的上行间或下行间填上正确的文字和数值。
值得注意的是:(1)如是数字错误,应将整个数字划掉,不能仅将数字中写错的位数划掉,如:将9002该为9001时,应划掉9002而不是2。
(2)签名时要注意写全名,不能仅写一个字或写某主任、某经理、某先生、某小姐等。
(3)填写日期时要写全年月日(例如2015.08.26)。
5、空白栏目的填写:有些记录在运作的情况下所有的栏目无内容可填。
怎么处置呢?空白栏目不能不填,其填写的方法是在空白的适中位置画一斜线,表示记录者已经关注到这一栏目,只是无内容可填,就以一斜线代之,如果纵向有几行均无内容填写,亦可用一斜线代之。
6、签署要求:记录中会包含各种类型的签署,有作业后的签署,有认可、审定、批准等签署,这些签署都是这原则、权限和相互关系的体现,是记录运作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任何签署都应签署全名,同时尽可能的清晰易辨,不允许有姓无名或有名无姓情况存在。
质检报表具体内容和填写规范

质检报表具体内容和填写规范
一、填空
1.一二级厂级文件是由(质量技术部)负责进行发放。
2.文件的保存期限为(3)年。
3.记录的填写应(真实)、(及时)、(准确)、(整洁)、(不得擅自更改)。
4.质量技术部负责(《文件编写与编号管理规定》)的编制
5.所有文件均采用A4纸版面格式。
二、判断
1.文本格式要求行距为1.5倍行间距。
(√)
2.文件整体编号由文件编号和版号组成。
(√)
3.单位代码用单位简称的四个首位字母表示,伊利集团酸奶事业部代码号
用YLSN表示。
(√)
4.质检生产记录表可以任意涂抹勾划。
(ⅹ)
5.报表分类清楚,保存到相应文件夹,未经部门负责人允许不得给部门以
外的人员查看。
(√)
三、简答
1.文件评审的内容包括哪些?
1.文件是否满足体系标准的要求和管理及作业得需要
2.文件的制定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符合上级文件的相关要求
3.与其它文件是否协调,文件是否为最新版本。
2.空气质量检验记录的内容包括哪些?
日期、时间、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一般作业区、其它作业区及其位置、结果、空气环境、温度湿度、生产班组、质检班组、空暴人员等
3.质检员填写的报表有哪些?(不少于5个)
生产日记录、空气检验记录、快速涂抹记录、酸奶涂抹记录、灌装间监控记录、包装监控记录、前处理监控记录表等。
生产与质量记录介绍、类别、容易出现的问题

生产与质量记录介绍、类别、容易出现的问题质量和生产记录介绍一、概述1.记录:用于记载事物或过程的文字、表格一类的文件。
2.记录的重要性:记录是记载生产与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和我们所制定的文件相符。
每一文件都应有相应的记录来支持。
各种检查的重点有三部分:现场、记录、软件等。
现场主要检查硬件、操作及现场所处的状态;文件主要检查所制定的文件的内容是否生产情况一致,文件的制定是否合理、齐全等。
记录的检查有三个方面:2.1 记录的格式、内容是否齐全,GMP中规定的项目都应齐全。
2.2 检查过去的生产状况。
通过对过去所填定的批生产记录及其他记录的检查,可发现过去的生产情况、设备运行情况、质量检验情况等。
2.3 检查现状:由点到面:批生产记录中的某一物料情况引申到仓库的物料情况,物料的采购、入库、发放、质量部的检验、留样等情况;批生产记录中的工艺参数、物料平衡、偏差、操作要点等引申到工艺规程、工艺执行情况、工艺监控等;批生产记录中的物料传递过程引申到工艺流动情况、中间站运转情况;压差、温湿度记录引申到厂房情况、空气净化系统运行情况;设备运行记录引申到设备情况;清场记录引申到卫生执行情况、卫生SOP、现场卫生监控;销售记录引申到销售情况;检验记录引申到质量管理情况(质量标准、检验SOP、质量管理制度、全检等)。
二、分类人员管理:员工培训记录、培训档案、体检表等物料管理:采购记录、验收记录、入库记录、库卡、台帐、请验单、发放记录、不合格品处理记录等。
生产技术管理: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合箱记录、中间站记录、偏差处理记录等,工艺查证记录。
质量管理:现场监控记录、检验记录、检验台帐、留样观察记录等。
设备管理:设备运行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巡回检查记录、购置、开箱验收记录等。
卫生管理:厂房、地漏清洁记录、清场记录等。
销售管理:产品销售记录、退货记录等。
凭证:合格证、不合格证、桶签、检验等。
三、记录的内容、编制要求(以批生产记录为例)1.批生产记录的定义:一个批次的待包装品或成品的所有生产记录。
质量记录报表填写意义与要求分析

14
六 记录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
(1)记录用笔要求: 记录用笔可以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不应用红笔, 这些笔能够 确保记录永不褪色。用笔一定要考虑其 字迹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2)记录的原始性: 记录要保持现场运作,如实记录,这就是原始性。原 始就是最初的第一手的。原始性就是当天的运作当天 记,当周的活动当周记。做到及时和真实,不允许添 加点滴水分,使记录真实可靠。记录保持其原始性, 不可以重新抄写和复印,更不可以在过程进行完后加 以修饰和装点。
24
七 质量记录报表填写注意事项:
4.不准使用涂改液,也不能使用修正纸等,不准用 铅笔填写,一般不准用红色笔迹填写,尤其是签名; 5.记录报表的日期和流水号要写全,便于追溯和管 理。日期填写要写全(年月日),如2004年2月1 日;流水号的填写必须按固定的编号规则进行,流水 号的填写位置在报表的右上角。 例:品证部推荐的编号格式为:年份/月份/流水号, 如2004年2月的第15份报表的流水号为 04/02/015。
21
记录填写的相关图片
记录应进行分类保管便于索引!
22
七 质量记录报表填写注意事项:
1.报表填写必须完整,尽可能详细,对所列 示的所有内容均要填写清楚,如不能填写的内 容要用斜线(/)划掉,特别是签名栏的填写, 要写全名; 2.记录要求准确清晰,不得潦草,更不得随 便在记录上乱涂乱画,记录背面也一样,特别 注意的是要检查最后填写的清晰度,不清晰者 要进行重填;
6
四 记录的设计和编制意义:
(1) 记录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记录作为基础性和依据性文件,应尽可能全面 地反映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和结果以及质量管 理体系的运行状态和结果。 为此,组织既要从总体上评价记录的充分性, 力求使原始记录完整,同时又要对每一记录的 必要性进行逐一评审和取舍,要注意并非记录 越多越好,正确的做法是只选择那些必要的原 始数据作为记录。
质量记录报表意义与填写要求

质量记录报表意义与填写要求
一、质量记录的意义
记录是记载和追溯过程状态和过程结果的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过程状态主要针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和体系的运行过程,而过程结果则是指体系运行效果和产品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
二、质量记录填写要求
1、质量记录填写要清楚,字迹要清晰,不得使用铅笔填写,不得随意更改,如质量记录因笔误需更改,可以划改不可涂改。
2、填写质量记录内容要求真实、完整。
3、记录为数据的需要填写实测数据,否则合格打“V”不合格打“X”,
4、记录填写应完整,不得有空缺,如无内容填写,须用“/”表示(“备注”除外)
5、内容与上项相同时,应重复抄写,不得用“··”或“同上”表示。
6、记录完毕后,责任人应签名。
签名时须填写全名,
三、质量记录的收集和归档
1、需要由品管部保管的质量记录,在各质量活动结束之前交到品管部时按受控文件进行控制,在质量活动结束后交品管部存档。
2、由各部门归档管理的质量记录,由各部门收集保管。
3、质量记录未经批准不得复印、销毁。
其它部门质量记录复印由本部门在质量记录原件上注明分发份数和抄送部门。
4、各部门归档管理的质量记录应按月或在质量活动结束后收集分类、按编号顺序装订成册。
5、借阅质量记录须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借阅,并按期归还。
质量记录的填写要求

质量记录的填写要求
准确性:质量记录必须准确无误地记录实际发生的情况,包括日期、时间、事件描述等关键信息。
完整性:所有重要信息都应该被记录,确保记录完整,不遗漏任何重要细节。
规范性:记录应当按照统一的格式和标准进行填写,以确保易于理解和查阅。
清晰可读:记录必须清晰可读,使用易懂的文字和术语,避免模糊不清或歧义的表达。
真实性:记录必须真实反映事实情况,不得篡改或伪造记录内容。
签名确认:有关人员应在记录上签名确认,以表明他们已经阅读、理解并同意记录的内容。
及时性:记录应该及时填写,尽可能在事件发生后立即记录,以免遗忘或失真。
保密性:对于涉及敏感信息的记录,应注意保护隐私,确保记录的保密性。
质量记录的填写要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例如,在某些行业或项目中可能需要额外的字段或信息,以满足特定的法规要求或质量管理标准。
因此,在填写质量记录之前,最好查阅相关的标准、规范或指南,以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1。
质量记录填写规范【最新版】

质量记录填写规范质量记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记录是记载过程状态和过程结果的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过程状态主要针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和体系的运行过程,而过程结果则是指体系运行效果和产品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
根据记录的上述特性,记录在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记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盲:记录的设置、设计目的、功能不明,不是为管理、改进所用,而是为了应付检查。
乱:记录的设置、设计随意性强,缺乏体系考虑,记录的填写,保管收集混乱,责任不清。
散:保存、管理分散,未作统一的规定。
松:记录填写、传递、保管不严,日常疏于检查,达不到要求,无人考核,且丢失和涂改现象严重。
空:该填不填,空格很多,缺乏严肃性,法定性。
错:写错别字,语言表达不清,填写错误。
2记录的设计和编制意义记录的充分性和必要性:记录作为基础性和依据性文件,应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和结果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态和结果。
为此,组织既要从总体上评价记录的充分性,力求使原始记录完整,同时又要对每一记录的必要性进行逐一评审和取舍,要注意并非记录越多越好,正确的做法是只选择那些必要的原始数据作为记录。
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真实准确的记载质量信息,才能为有效地运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实现持续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在确定记录的格式和内容的同时,应考虑使用者填写方便并保证能够在现有条件下准确地获取所需的质量信息。
填写记录应实事求是、严肃认真。
记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应尽量采用国际、国内或行业标准,参考先进组织的成功经验以使记录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应当对现行的进行清理,废立多余的记录,修改不适用的记录,沿用有价值的并增补必需的,应使用适当的表格或图表格式加以规定,按要求统一编号,使各项活动的记录更加系统和协调,实现记录的标准化管理。
对于同一种活动的记录格式应当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更,造成混乱,即使需要修改,也应规定一个统一的时间开始使用新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记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记录是记载过程状态和过程结果的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过程状态主要针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和体系的运行过程,而过程结果则是指体系运行效果和产品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
根据记录的上述特性,记录在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在记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盲:记录的设置、设计目的、功能不明,不是为管理、改进所用,而是为了应付检查。
(例如:我们在填写质量报表时,本来该真实记录的而为了应付检查而进行更改)
(2)乱:记录的设置、设计随意性强,缺乏体系考虑,记录的填写,保管收集混乱,责任不清。
(3)散:保存、管理分散,未作统一的规定。
(4)松:记录填写、传递、保管不严,日常疏于检查,达不到要求,无人考核,且丢失和涂改现象严重。
(5)空:该填不填,空格很多,缺乏严肃性,法定性。
(6)错:写错别字,语言表达不清,填写错误。
(例如:豉油“豉”字写成了“鼓”字〈错别字〉。
)
2 、记录的设计和编制意义:
(1)记录的充分性和必要性:记录作为基础性和依据性文件,应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和结果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态和结果。
为此,组织既要从总体上评价记录的充分性,力求使原始记录完整,同时又要对每一记录的必要性进行逐一评审和取舍,要
注意并非记录越多越好,正确的做法是只选择那些必要的原始数据作为记录。
(2)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真实准确的记载质量信息,才能为有效地运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实现持续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在确定记录的格式和内容的同时,应考虑使用者填写方便并保证能够在现有条件下准确地获取所需的质量信息。
填写记录应实事求是、严肃认真。
(3)记录的规X化和标准化:应尽量采用国际、国内或行业标准,参考先进组织的成功经验以使记录更加规X化和标准化,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应当对现行的进行清理,废立多余的记录,修改不适用的记录,沿用有价值的并增补必需的,应使用适当的表格或图表格式加以规定,按要求统一编号,使各项活动的记录更加系统和协调,实现记录的标准化管理。
对于同一种活动的记录格式应当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更,造成混乱,即使需要修改,也应规定一个统一的时间开始使用新表格。
3、记录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
(1)记录用笔要求:记录用笔可以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不应用红笔,这些笔能够确保记录永不褪色。
用笔一定要考虑其字迹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2)记录的原始性:记录要保持现场运作,如实记录,这就是原始性。
原始就是最初的第一手的。
原始性就是当天的运作当天记,当周的活动当周记。
做到及时和真实,不允许添加点滴水分,使记录真实可靠。
记录保持其原始性,不可以重新抄写和复印,更不可以在过程进行完后加以修饰和装点。
(3)记录的清晰准确:记录是作为阐明质量管理体系所取得结果或提供体系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而策划设置的,即是证据,首先要属实,要做到属实,就要将过程做到位并运作事实记得正确和清晰,语言和用字都要规X。
不但使自己能看清楚,也能使别人都看清楚。
(4)笔误的处理:在填写记录出现笔误后,不要在笔误处乱写乱画,甚至涂成黑色或用修整液加以掩盖,正确的处理笔误的方法,是在笔误的文字或数据上,用原使用的笔墨画一横
线,再在笔误处的上行间或下行间填上正确的文字和数值。
(5)空白栏目的填写:有些记录在运作的情况下所有的栏目无内容可填。
怎么处置呢?空白栏目不能不填,其填写的方法是在空白的适中位置画一横线,表示记录者已经关注到这一栏目,只是无内容可填,就以一横线代之,如果纵向有几行均无内容填写,亦可用一斜线代之。
(6)签署要求:记录中会包含各种类型的签署,有作业后的签署,有认可、审定、批准等签署,这些签署都是这原则、权限和相互关系的体现,是记录运作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任何签署都应签署全名,同时尽可能的清晰易辨,不允许有姓无名或有名无姓情况存在。
4、记录的管理和控制:
(1)记录的标识:应具有唯一性标识,为了便于归档和检索,记录应具有分类号和流水号。
标识的内容应包括:记录表格所属的质量管理文件的编号、版本号、表号、页号、没有标识或不符合标识要求的记录表格是无效的表格。
(2)记录的贮存和保管:记录应当按照档案要求立卷贮存和保管。
记录的保管由专人或专门的主管部门负责,应建立必要的保管制度,保管方式应便于检索合存取,保管环境应适宜可靠,干燥、通风,并有必要的架、箱,应做到防潮、防火、防蛀、防止损坏、变质合丢失。
管以及路的保存期限问题,如果外部没有要求的,组织可针对不同产品的特点合法规要求做出相应规定,如果合同对记录提出要求,则按照顾客的要求确定保存期限。
一般情况下,记录的保存期限为2年,主要的记录应保存3年,重要的记录应长期保存。
(3)记录的检索:一项质量活动往往涉及到多项记录的内容和表格,为了避免漏项,应当对记录进行编目,编目具有引导和路径作用,可以便于记录的查阅和使用,使查阅对该项质量活动的记录能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对于一个项目,合同或是产品实现后过程,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总编目,按产品实现的进度进行排列。
对于记录内容较多,质量活动联系复杂的记录,也可设置分项编目。
记录在归档前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如果归档资料不全,负责归档验收的部门有权拒收。
记录中包含了大量有用的体系运行证据和原始信息,要发挥其
作用必须使用其便于有关部门和员工查找,记录的查阅纳入计算机管理是比较好的做法,编制电子索引,可以提高检索和查阅的效率。
(4)记录的处置:超过规定保存期限的记录,应统一进行处理,重要的含有XX内容的记录须保留销毁记录。
记录必须如实记载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和最终状态,如实反映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过程和活动的运行状况和结果,证实产品满足技术标准、合同、法规要求以及顾客的期望的程度,反映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已得到有效运行,产品、过程和整个体系的运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二、质量记录报表填写注意事项:
质量记录用于记载过程状态和过程结果,是企业质量保证的客观依据,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有利于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质量记录填写有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报表填写必须完整,尽可能详细(可按照“6W2H”的表述方式进行描述),对所列示的所有内容均要填写清楚,如不能填写的内容要用斜线(/)划掉,特别是签名栏的填写,要写全名;
2.记录要求准确清晰,不得潦草,更不得随便在记录上乱涂乱画,记录背面也一样,特别注意的是要检查最后填写的清晰度,不清晰者要进行重填;
3.记录不得随便进行更改,需要更改时正确的做法是先将错误的地方用一条横线划掉,然后在旁边写上正确的内容,同时在旁边进行签名,并写上日期。
值得注意的是:
(1)如是数字错误,应将整个数字划掉,不能仅将数字中写错的位数划掉,如:将9002该为9001时,应为9002而不是9002。
(2)签名时要注意写全名,不能仅写一个字或写某主任、某经理、某先生、某小姐等。
(3)填写日期时要写全年月日,例如文件的起草日期为2004年2月1日可写为1/2.04或2004/2/1、2004.2.1等。
4.不准使用涂改液,也不能使用修正纸等,不准用铅笔填写,一般不准用红色笔迹填写,尤其是签名;
5.记录报表的日期和流水号要写全,便于追溯和管理。
日期填制要写全年月日,如2004年2月1日;流水号的填制必须按固定的编号规则进行,流水号的填写位置在报表的右上角。
品证部推荐的编号格式为:年份/月份/流水号,如2004年2月的第15份报表的流水号为04/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