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 数学必修1(苏教版)

2.6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量,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于是商场经理决定每件衬衫降价15元,经理的决定正确吗?

基础巩固

1.某商场售出两台取暖器,第一台提价20%以后按960卖出,第二台降价20%以后按960元卖出,这两台取暖器卖出后,该商场()

A.不赚不亏B.赚了80元

C.亏了80元D.赚了160元

解析:960+960-9601+20%-9601-20%=-80.

答案:C

2.用一根长12 m的铁丝折成一个矩形的铁框架,则能折成的框架的最大面积是__________.

解析:设矩形长为x m,则宽为12(12-2x) m,用面积公式可得S的最大值.

答案:9 m2

3.在x g a%的盐水中,加入y g b%的盐水,浓度变为c%,

则x与y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

解析:溶液的浓度=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xa%+yb%x+y=

c%,解得y=a-cc-bx=c-ab-cx.

答案:y=c-ab-cx

4.某服装个体户在进一批服装时,进价已按原价打了七五折,他打算对该服装定一新标价在价目卡上,并说明按该价的20%销售.这样仍可获得25%的纯利,求此个体户给这批服装定的新标价y与原标价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得20%y-0.75x=0.7x25%y=7516x.

答案:y=7516x

5.如果本金为a,每期利率为r,按复利计算,本利和为y,则存x期后,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________.

解析:1期后y=a+ar=a(1+r);

2期后y=a(1+r)+a(1+r)r=a(1+r)2;…归纳可得x期后y =a(1+r)x.

答案:y=a(1+r)x

6.一批设备价值a万元,由于使用磨损,每年比上一年价值降低b%,n年后这批设备的价值为________万元.

解析:1年后价值为:a-ab%=a(1-b%),2年后价值为:a(1-b%)-a(1-b%)b%=a(1-b%)2,

n年后价值为:a(1-b%)n.

答案:a(1-b%)n

7.某供电公司为了合理分配电力,采用分段计算电费政策,月用电量x(度)与相应电费y(元)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1)填空:月用电量为100度时,应交电费______元;

(2)当x100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

(3)月用电量为260度时,应交电费__________元.

解析:由图可知:y与x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用待定系数法可求解析式.

答案:(1)60(2)y=12x+10(3)140

8.为了保护水资源,提倡节约用水,某城市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计费方法如下表:

每户每月用水量水价

不超过12 m3的部分3元/m3

超过12 m3但不超过18 m3的部分6元/m3

超过18 m3的部分9元/m3

若某户居民本月交纳的水费为48元,则此户居民本月用水量为__________m3.

解析:设每户每月用水量为x,水价为y元,则

y=3x,012,36+x-126,1218,36+36+x-189,x>18,即y=3x,012,6x-36,1218,9x-90,x18.

48=6x-36,x=14.

答案:14

9.国家收购某种农产品的价格是120元/担,其中征税标准为每100元征8元(叫做税率为8个百分点,即8%),计划收购m万担,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决定税率降低x个百分点,预计收购量可增加2x个百分点.

(1)写出税收y(万元)与x的函数关系式;

(2)要使此项税收在税率调整后,不低于原计划的78%,试确定x的范围.

解析:(1)y=120m[1+(2x)%](8%-x%)=

-0.024m(x2+42x-400)(08).

(2)-0.024m(x2+42x-400)120m8%78%,

即x2+42x-880,(x+44)(x-2)0,

解得-442.

又∵08,02.

10.

有一条双向公路隧道,其横断面由抛物线和矩形ABCO的三边组成,隧道的最大高度为4.9 m,AB=10 m,BC=2.4 m.现把隧道的横断面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有一辆高为4 m,宽为2 m的装有集装箱的汽车要通过隧道.问: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汽车的右侧离开隧道右壁至少多少米才不至于碰到隧道顶部(抛物线部分为隧道顶部,AO、BC为壁)?

解析:由已知条件分析,得知抛物线顶点坐标为(5,2.5),C

点的坐标为(10,0),所以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x-5)2+2.5,①

把(10,0)代入①得0=a(10-5)2+2.5,

解得a=-110,y=-110(x-5)2+2.5.

当y=4-2.4=1.6时,1.6=-110(x-5)2+2.5,

即(x-5)2=9,解得x1=8,x2=2.

显然,x2=2不符合题意,舍去,所以x=8.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OC-x=10-8=2.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

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故汽车应离开右壁至少2 m才不至于碰到隧道顶部.

高中数学函数最值问题的常见求解方法

一、配方法 例1:当01≤≤-x 时,求函数x x y 4322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析:34)3 22(32 + --=x y ,当01≤≤-x 时,122 1≤≤x .显然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1min =y ,3 4max = y . 二、判别式法 对于所求的最值问题,如果能将已知函数式经适当的代数变形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有无实根的问题,则常可利用判别式求得函数的最值. 例2:已知012442 2 =-++-x x xy y ,求y 的最值. 解析:由已知,变形得0)1()12(242 2 =-+--y x y x ,R x ∈,则0≥?,即有 0)1(16)12(422≥---y y 故 4 5≤ y . 因此 4 5 max = y ,无最小值. 例3:若x 、R y ∈且满足:022 2 =-+++y x xy y x ,则m ax x = min y = 解析:由已知,变形得:0)()12(2 2 =++-+x x y x y ,R y ∈,则0≥?,即有 0)(4)12(22≥+--x x x ,于是018≥+-x ,即 81≤ x .即 8 1max =x . 同理,0)()12(2 2 =-+++y y x y x ,R x ∈,则0≥?,即有 0)(4)12(22≥--+y y y ,于是018≥+y ,即 81-≥y .即 8 1 min -=y . 注意:关于x 、y 的有交叉项的二元二次方程,通常用此法 例4:已知函数1 1 3452 2+++=x x x y ,求y 的最值. 解析:函数式变形为:0)1(34)5(2 =-+--y y x y ,R x ∈,由已知得05≠-y , 0)1)(5(4)34(2≥----=?∴y y ,即:0762≤--y y ,即:71≤≤-y . 因此 7max =y ,1min -=y . 例5:已知函数)(1 2R x x b ax y ∈++=的值域为]4,1[-,求常数b a , 解析: 01 2 22 =-+-?+=+?++= b y ax yx b ax y yx x b ax y

高中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练习

高中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练习 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动点P从B点开始沿折线BCDA向A点运动.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S,则函数S=f(x)的图象是(D) 解析:依题意知当0≤x≤4时,f(x)=2x;当4<x≤8时,f(x)=8;当8<x≤12时,f(x)=24-2x,观察四个选项知D项符合要求. 2.在某种新型材料的研制中,实验人员获得了下列一组实验数据,现准备用下列四个函数中的一个近似地表示这些数据的规律,其中最接近的一个是(B) x 1.99234 5.15 6.126 y 1.517 4.041 87.51218.01 A.y=2x-2 B.y=1 2(x 2-1) C.y=log2x D.y=log 1 2x 解析:由题中表可知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且y的变化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越来越快,分析选项可知B符合,故选B. 3.我们定义函数y=[x]([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为“下整函数”;定义y={x}({x}表示不小于x的最小整数)为“上整函数”;例如[4.3]=4,[5]=5;{4.3}=5,{5}=5.某停车场收费标准为每小时2元,即不超过1小时(包括1小时)收费2元,超过一小时,不超过2小时(包括2小时)收费4元,以此类推.若李刚停车时间为x小时,则李刚应付费为(单位:元)(C) A.2[x+1] B.2([x]+1) C.2{x} D.{2x} 解析:如x=1时,应付费2元,此时2[x+1]=4,2([x]+1)=4,排除A、B;当x=0.5时,付费为

2元,此时{2x }=1,排除D,故选C. 4.(福建质检)当生物死亡后,其体内原有的碳14的含量大约每经过5 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当死亡生物体内的碳14含量不足死亡前的千分之一时,用一般的放射性探测器就测不到了.若某死亡生物体内的碳14用一般的放射性探测器探测不到,则它经过的“半衰期”个数至少是( C ) A .8 B .9 C .10 D .11 解析:设死亡生物体内原有的碳14含量为1,则经过n (n ∈N *)个“半衰期”后的含量为? ???? 12n , 由? ?? ?? 12n <11 000得n ≥10.所以,若探测不到碳14含量,则至少经过了10个“半衰期”.故选C. 5.(贵州遵义模拟)某企业为节能减排,用9万元购进一台新设备用于生产,第一年需运营费用2万元,从第二年起,每年运营费用均比上一年增加3万元.该设备每年生产的收入均为21万元.设该设备使用了n (n ∈N *)年后,盈利总额达到最大值(盈利总额等于总收入减去总成本),则n 等于( B ) A .6 B .7 C .8 D .7或8 解析:盈利总额为21n -9-?????? 2n +12×n (n -1)×3=-32n 2+412n -9.因为其对应的函数的图 象的对称轴方程为n =41 6.所以当n =7时取最大值,即盈利总额达到最大值,故选B. 6.已知每生产100克饼干的原材料加工费为1.8元.某食品加工厂对饼干采用两种包装,包装费用、销售价格如下表所示: ①买小包装实惠;②买大包装实惠;③卖3小包比卖1大包盈利多;④卖1大包比卖3小包盈利多.

高一数学上册函数公式汇总

高一数学上册函数公式汇总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π+α)= sinα cs(2π+α)= csα tan(2π+α)= tanα ct(2π+α)= c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 -sinα cs(π+α)= -csα tan(π+α)= tanα ct(π+α)= c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 -sinα cs(-α)= csα tan(-α)= -tanα ct(-α)= -c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

之间的关系: sin(π-α)= sinα cs(π-α)= -csα tan(π-α)= -tanα ct(π-α)= -c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 -sinα cs(2π-α)= csα tan(2π-α)= -tanα ct(2π-α)= -c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2+α)= csα cs(π/2+α)= -sinα tan(π/2+α)= -ctα ct(π/2+α)= -tanα sin(π/2-α)= csα cs(π/2-α)= sinα tan(π/2-α)= ctα ct(π/2-α)= tanα

sin(3π/2+α)= -csαcs(3π/2+α)= sinαtan(3π/2+α)= -ctαct(3π/2+α)= -tanαsin(3π/2-α)= -csαcs(3π/2-α)= -sinαtan(3π/2-α)= ctαct(3π/2-α)= tanα(以上∈Z)

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高一数学必修1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 【学习导航】 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 1.了解解实际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初步学会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函数关系式的方法; 3.渗透建模思想,初步具有建模的能力. 自学评价 1.数学模型就是把 实际问题 用数学语言抽象概括,再从数学角度来反映或近似地反映实际问题,得出关于实际问题的数学描述. 2. 数学建模就是把实际问题加以 抽象概括 建立相应的 数学模型 的过程,是数学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3. 实际应用问题建立函数关系式后一般都要考察 定义域 . 【精典范例】 例1.写出等腰三角形顶角y (单位:度)与底角x 的函数关系. 【解】1802y x =- ()090x << 点评: 函数的定义域是函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不仅要使函数表达式有意义,而且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例2.某计算机集团公司生产某种型号计算机的固定成本为200万元,生产每台计算机的可变成本为3000元,每台计算机的售价为5000元.分别写出总成本C (万元)、单位成本P (万元)、销售收入R (万元)以及利润L (万元)关于总产量x (台)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销售利润()L x =销售收入()R x -成本()C x ,其中成本()C x =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解】总成本与总产量的关系为 2000.3,C x x N *=+∈. 单位成本与总产量的关系为 200 0.3,P x N x *= +∈. 销售收入与总产量的关系为 0.5,R x x N *=∈. 利润与总产量的关系为 0.2200,L R C x x N *=-=-∈ . 例3.大气温度()y C 随着离开地面的高度()x km 增大而降低,到上空11km 为止,大约每上升1km ,气温降低6C ,而在更高的上空气温却几乎没变(设地面温度为22C ). 求:(1)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 3.5x km =以及12x km =处的气温. 【解】(1)由题意, 当011x ≤≤时,226y x =-, ∴当11x =时,2261144y =-?=-, 从而当11x >时,44y =-. 综上,所求函数关系为 []226,0,1144,(11,) x x y x ?-∈? =? -∈+∞??; (2)由(1)知, 3.5x km =处的气温为 226 3.51y =-?=C , 12x km =处的气温为44C -. 点评:由于自变量在不同的范围中函数的表达式不同,因此本例第1小题得到的是关于自变量的分段函数;第2小题是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的问题. 追踪训练一 1.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时的全部支出称为生产成本,可表示为商品数量的函数,现知道一企

高中数学《函数的应用》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B版)第三章第四节第一课时《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后进行的一次综合应用,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函数知识的理解,同时能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经历由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再利用模型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体验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置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数学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会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反思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选择适当的方案和函数模型解决问题. 三、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研究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利用函数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应用问题.他们初步掌握了图形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根据给定数据进行指定函数模型的拟合. 授课班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生已经对北京的交通情况作了初步的调查和数据整理,对问题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

识不强,数据处理能力不足,也缺乏利用数学模型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经验. 四、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情境引入、初步探究、综合应用、总结提升四个环节,逐步将研究引向深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为了突破难点,落实重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学生使用图形计算器辅助学习,避免繁琐的计算,为从多角度,多层次研究问题提供了支持.其次,以北京的热点问题——交通问题作为研究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将资料的采集和整理工作交给学生课前完成,让学生提前熟悉问题背景,降低探究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的效果评价以当堂反馈为主,教师通过巡视、提问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进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上台展示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效果,发现认知障碍,以便得到及时的引导、分析和纠正.教师还将通过开放式作业进一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对学生之前的调查作简单小结,引导学生回顾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函数的应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做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准备,为后续探究做好铺垫. (2)ppt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梳理解题过程,并进行题后反思. 设计意图: 1. 复习利用确定函数模型解决应用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意识到实际问题往往数据多且没有确定的函数模型,从而引出后续的探究活动. (二)初步探究,归纳步骤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全解

三角函数公式 1.正弦定理: A a sin = B b sin =C c sin = 2R (R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2.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A cos b 2=a 2+c 2-2ac B cos c 2=a 2+b 2-2ab C cos bc a c b A 2cos 2 22-+= 3.S ⊿= 21a a h ?=21ab C sin =21bc A sin =21ac B sin =R abc 4=2R 2A sin B sin C sin =A C B a sin 2sin sin 2=B C A b sin 2sin sin 2=C B A c sin 2sin sin 2=pr=))()((c p b p a p p --- (其中)(2 1 c b a p ++=,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4.诱导公试 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注: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作锐角时,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即: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注: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 异名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作锐角时,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即:

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限 5.和差角公式 ①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②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③β αβ αβαtg tg tg tg tg ?±= ± 1)( ④)1)((βαβαβαtg tg tg tg tg ?±=± 6.二倍角公式:(含万能公式) ①θ θ θθθ2 12cos sin 22sin tg tg += = ②θ θ θθθθθ2 22 2 2 2 11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tg tg +-=-=-=-= ③θθθ2122tg tg tg -= ④22cos 11sin 222θθθθ-=+=tg tg ⑤22cos 1cos 2 θθ+= 7.半角公式:(符号的选择由 2 θ 所在的象限确定) ①2cos 12 sin θθ -± = ②2 cos 12sin 2θ θ-= ③2cos 12cos θθ+±= ④2cos 12 cos 2 θθ += ⑤2sin 2cos 12θθ=- ⑥2 cos 2cos 12θθ=+ ⑦2 sin 2 cos )2 sin 2 (cos sin 12θ θθθθ±=±=± ⑧θ θ θθθθθ sin cos 1cos 1sin cos 1cos 12 -=+=+-± =tg 8.积化和差公式: [])sin()sin(21cos sin βαβαβα-++=[] )sin()sin(21 sin cos βαβαβα--+=[])cos()cos(21cos cos βαβαβα-++= ()[]βαβαβα--+-=cos )cos(2 1 sin sin 9.和差化积公式:

高中数学函数常用函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

高中数学函数常用函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常见函数性质汇总 常数函数f (x )=b (b ∈R) 图象及其性质:函数f (x )的图象是平行于x 轴或与x 轴重合(垂直于y 轴) 的直线 一次函数f (x )=kx +b (k ≠0,b ∈R)|k|越大,图象越陡;|k|越小,图象越平缓; 图象及其性质:直线型图象。b=0;k>0;k<0 定义域:R 值域:R 单调性:当k>0时,当k<0时 奇偶性:当b =0时,函数f (x )为奇函数;当b ≠0时,函数f (x )没有奇偶性; 反函数:有反函数。K=±1、b=0的时候 周期性:无 补充:一次函数与其它函数之间的lianxi 1、与一元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2、与曲线函数的联合运用 反比例函数f (x )= x k (k ≠0,k 值不相等永不相交;k 越大,离坐标轴越远) 图象及其性质:永不相交,渐趋平行;当k>0时,函数f (x )的图象分别在第 一、第三象限;当k<0时,函数f (x )的图象分别在第二、第四象限; 双曲线型曲线,x 轴与y 轴分别是曲线的两条渐近线; 既是中心对成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定义域:),0()0,(+∞-∞ 值域:),0()0,(+∞-∞ 单调性:当k>0时;当k<0时 奇偶性:奇函数反函数:原函数本身周期性:无 x y b O f (x )=b x y O f (x )=kx +b x y O f (x )=x k

补充:1、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与曲线函数的联合运用(常考查有无交点、交点围城图行的面积)——入手点常有两个— —⑴直接带入,李永二次函数判别式计算未知数的取值;⑵利用斜率,数形结合判断未知数取值(计算面积基本方法也基于此) 3、反函数变形(如右图)f (x )= d cx b ax ++(c ≠0且d ≠0) (对比标准反比例函数,总结各项内容) 二次函数 一般式:)0()(2≠++=a c bx ax x f 顶点式:)0()()(2≠+-=a h k x a x f 两根式:)0)()(()(21≠--=a x x x x a x f 图象及其性质:①图形为抛物线,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 ②当0>a 时,开口向上,有最低点当00时,函数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当<0时,函数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当=0时,函数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 ④)0()(2≠++=a c bx ax x f 关系)0()(2≠=a ax x f 定义域:R 值域:当0>a 时,值域为();当0a 时;当0

高中数学必修1《 函数的应用》知识点

第4章 函数的应用 第1讲 函数与方程 一、连续函数 连续函数: 非连续函数: 二、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0001f x x f x x f x ?、零点:对于函数,若使=0,则称为函数的零点. ()()()=0y f x f x y f x x ??2、函数=的零点方程的实根函数=图像与交点的横坐标. 3、零点存在性定理: ()[]()()()(),::,.0.y f x a b p q y f x a b f a f b ?????

()f x 三、用二分法求=0的近似解 步骤: ()()()()()()()12121233131323231,,0; 2,;2 30,20,2.i i x x f x f x x x x f x f x f x x x f x f x x x x x d +?<+= ?

高中数学常见函数图像

高中数学常见函数图像 1.指数函数: 定义 函数 (0x y a a =>且1)a ≠叫做指数函数 图象 1a > 01a << 定义域 R 值域 (0,)+∞ 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0,1),即当0x =时,1y =. 奇偶性 非奇非偶 单调性 在R 上是增函数 在R 上是减函数 2.对数函数: 定义 函数 log (0a y x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 图象 1a > 01a << 定义域 (0,)+∞ 值域 R 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1,0),即当1x =时,0y =. 奇偶性 非奇非偶 单调性 在(0,)+∞上是增函数 在(0,)+∞上是减函数 x a y =x y (0,1) O 1 y =x a y =x y (0,1) O 1 y =x y O (1,0) 1 x =log a y x =x y O (1,0) 1 x =log a y x =

3.幂函数: 定义形如αx y=(x∈R)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α是常数. 图像 性质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0,) +∞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1).单调性:如果0 α>,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0,) +∞上为增函数.如果0 α<,则幂函数的图象在(0,) +∞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轴与y轴.

4. 函数 sin y x = cos y x = tan y x = 图象 定义域 R R ,2x x k k ππ??≠+∈Z ???? 值域 []1,1- []1,1- R 最值 当 22 x k π π=+ () k ∈Z 时, max 1y =; 当22 x k π π=- ()k ∈Z 时,min 1y =-. 当()2x k k π =∈Z 时, max 1y =; 当2x k ππ=+ ()k ∈Z 时,min 1y =-.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周期性 2π 2π π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单调性 在 2,222k k ππππ? ?-+???? ()k ∈Z 上是增函数;在 32,222k k π πππ? ?++??? ? ()k ∈Z 上是减函数. 在[]() 2,2k k k πππ-∈Z 上 是 增 函 数 ; 在 []2,2k k πππ+ ()k ∈Z 上是减函数. 在,2 2k k π ππ π? ? - + ?? ? ()k ∈Z 上是增函数. 对称性 对称中心 ()(),0k k π∈Z 对称轴 ()2 x k k π π=+ ∈Z 对称中心 (),02k k ππ??+∈Z ?? ? 对称轴()x k k π =∈Z 对称中心(),02k k π?? ∈Z ??? 无对称轴

高一数学 函数的应用举例二教案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数学教案:函数的应用举例二 教材: 函数的应用举例二 目的: 要求学生熟悉属于“增长率”、“利息”一类应用问题,并能掌握其解法。 过程: 一、 新授: 例一、 (《教学与测试》 P69 第34课) 某工厂今年1月、2月、3月生产某产品分别为1万件、1.2万件、1.3 万件,为估计以后每月的产量,以这三个月的产量为依据,用一个函 数模拟该产品的月产量y 与月份x 的关系,模拟函数可选用二次函数 或c b a y x +?=(a,b,c 为常数),已知四月份该产品的产量为1.37万 件,请问:用以上那个函数作模拟函数较好?说明理由。 解:设二次函数为: r qx px y ++=2 由已知得:?? ???==-=??????=++=++=++7.035.005.03.1392.1241r q p r q p r q p r q p ∴7.035.005.02 ++-=x x y 当 x = 4时,3.17.0435.0405.021=+?+?-=y 又对于函数 c b a y x +?= 由已知得:?? ????????==-=?=+=+=+4.15.08.03.12.1132c b a c ab c ab c ab ∴ 4.1)2 1(8.0+?-=x y 当 x = 4时,35.14.1)21 (8.04 2=+?-=y

由四月份的实际产量为1.37万件, |37.1|07.002.0|37.1|12-=<=-y y ∴选用函数4.1)21(8.0+?-=x y 作模拟函数较好。 例二、(《教学与测试》 P69 第34课) 已知某商品的价格每上涨x %,销售的数量就减少m x %,其中m 为 正常数。 1. 当2 1=m 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多少,就能使销售的总金额最大? 2.如果适当的涨价,能使销售总金额增加,求m 的取值范围。 解:1.设商品现在定价a 元,卖出的数量为b 个。 由题设:当价格上涨x %时,销售总额为%)1(%)1(mx b x a y -?+= 即 ]10000)1(100[10000 2+-+-= x m mx ab y 取21=m 得:]22500)50([20000 2+--=x ab y 当 x = 50时,ab y 89max = 即该商品的价格上涨50%时,销售总金额最大。 2.∵二次函数]10000)1(100[10000 2+-+-= x m mx ab y 在 ])1(50,(m m x --上递增,在),)1(50[+∞-m m 上递减 ∴适当地涨价,即 x > 0 , 即0)1(50>-m m 就是 0 < m <1 , 能使销售总金额增加。 例三、(课本 91 例二) 按复利计算利息的一种储蓄,本金为a 元,每期利率为r ,设本利和 为y ,存期为x ,写出本利和y 随存期x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如果 存入本金1000元,每期利率为2.25%,试计算5期后本利和是多少?

高中数学阶段常见函数性质汇总

高中阶段常见函数性质汇总 函 数 名 称:常数函数 解析式 形 式:f (x )=b (b ∈R) 图象及其性质:函数f (x )的图象是平行于x 轴或与x 轴重合(垂直于y 轴)的直线 定 义 域:R 值 域:{b} 单 调 性:没有单调性 奇 偶 性:均为偶函数[当b =0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反 函 数:无反函数 周 期 性:无周期性 函 数 名 称:一次函数 解析式 形 式:f (x )=kx +b (k ≠0,b ∈R) 图象及其性质:直线型图象。|k|越大,图象越陡;|k|越小,图象越平缓; 当b =0时,函数f (x )的图象过原点; 当b =0且k =1时,函数f (x )的图象为一、三象限角平分线; 当b =0且k =-1时,函数f (x )的图象为二、四象限角平分线; 定 义 域:R 值 域:R 单 调 性:当k>0时,函数f (x )为R 上的增函数; 当k<0时,函数f (x )为R 上的减函数; 奇 偶 性:当b =0时,函数f (x )为奇函数;当b ≠0时,函数f (x )没有奇偶性; 反 函 数:有反函数。[特殊地,当k =-1或b =0且k =1时,函数f (x )的反函数为原函数f (x )本身] 周 期 性:无 函 数 名 称:反比例函数 解析式 形 式:f (x )= x k (k ≠0) 图象及其性质:图象分为两部分,均不与坐标轴相交,当k>0时,函数f (x )的 图象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当k<0时,函数f (x )的图象分别在第二、第四象限; 双曲线型曲线,x 轴与y 轴分别是曲线的两条渐近线; 图象成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原点; 图象成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两条,分别为y =x 、y =-x ; 定 义 域:),0()0,(+∞-∞Y 值 域:),0()0,(+∞-∞Y 单 调 性:当k>0时,函数f (x )为)0,(-∞和),0(+∞上的减函数; 当k<0时,函数f (x )为)0,(-∞和),0(+∞上的增 函数; 奇 偶 性:奇函数 反 函 数:原函数本身 b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2021年新高考数学总复习第二章《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几类函数模型 函数模型函数解析式 一次函数模型f(x)=ax+b(a,b为常数,a≠0) 反比例函数模型f(x)= k x+b(k,b为常数且k≠0) 二次函数模型 f(x)=ax2+bx+c (a,b,c为常数,a≠0) 指数函数模型 f(x)=ba x+c (a,b,c为常数,b≠0,a>0且a≠1) 对数函数模型 f(x)=b log a x+c (a,b,c为常数,b≠0,a>0且a≠1) 幂函数模型f(x)=ax n+b (a,b为常数,a≠0) 2.三种函数模型的性质 函数 性质 y=a x(a>1) y=log a x(a>1) y=x n(n>0) 在(0,+∞)上 的增减性 单调递增单调递增单调递增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慢相对平稳 图象的变化 随x的增大逐渐表 现为与y轴平行 随x的增大逐渐表 现为与x轴平行 随n值变化而各有不同值的比较存在一个x0,当x>x0时,有log a x

题组一 思考辨析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某种商品进价为每件100元,按进价增加10%出售,后因库存积压降价,若按九折出售,则每件还能获利.( × ) (2)函数y =2x 的函数值比y =x 2的函数值大.( × ) (3)不存在x 0,使0x a 0,b ≠1)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的形象比喻.( × ) 题组二 教材改编 2.某工厂一年中各月份的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收入最高值与收入最低值的比是3∶1 B .结余最高的月份是7月 C .1至2月份的收入的变化率与4至5月份的收入的变化率相同 D .前6个月的平均收入为40万元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收入最高值为90万元,收入最低值为30万元,其比是3∶1,故A 正确;由题图可知,7月份的结余最高,为80-20=60(万元),故B 正确;由题图可知,1至2月份的收入的变化率与4至5月份的收入的变化率相同,故C 正确;由题图可知,前6个月的平均收入为1 6 ×(40+60+30+30+50+60)=45(万元),故D 错误.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文科

第1页(共11页)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 (文科55个) 一、函数、导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 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 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 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 x f ,则)(x f 为减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

第2页(共11页)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C 0 ;②1')( 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 ;④x x sin )(cos ' ;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⑦a x x a ln 1)(log ' ;⑧x x 1)(ln ' 5、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 ()u v u v . (2)' ' ' ()uv u v uv . (3)'' '2()(0)u u v uv v v v . 6、会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7、求函数 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 0f x .当 00f x 时: (1)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 0f x ,右侧 0f x ,那么 0f x 是极大值; (2)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 0f x ,右侧 0f x ,那么 0f x 是极小值. 二、三角函数、三角变换、解三角形、平面向量 8、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2sin cos 1 ,tan = cos sin . 9、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k 的正弦、余弦,等于 的同名函数,前面加上把 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 2 k 的正弦、余弦,等于 的余名函数,前面加上把 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

高中对数函数公式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指数函数: 定义:函数() y a a a x =>≠01且叫指数函数。 定义域为R ,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为什么要求函数y a x =中的a 必须a a >≠01且。 因为若a <0时,()y x =-4,当x = 1 4 时,函数值不存在。 a =0,y x =0,当x ≤0,函数值不存在。 a =1时,y x =1对一切x 虽有意义,函数值恒为1,但y x =1的反函数不存在, 因为要求函数y a x =中的a a >≠01且。 1、对三个指数函数y y y x x x ==?? ? ? ?=21210,,的图象的认识。 对图象的进一步认识,(通过三个函数相互关系的比较): ①所有指数函数的图象交叉相交于点(0,1),如y x =2和y x =10相交于()01,, 当x >0时,y x =10的图象在y x =2的图象的上方,当x <0,刚好相反,故有102 2 2 >及1022 2--<。 ②y x =2与y x =?? ?? ?12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③通过y x =2,y x =10,y x =?? ?? ?12三个函数图象,可以画出任意一个函数y a x =(a a >≠01且)的示意图,如y x =3的图象,一定位于y x =2和y x =10两个图象的中

间,且过点()01,,从而y x =?? ???13也由关于y 轴的对称性,可得y x =?? ? ? ?13的示意图,即 通过有限个函数的图象进一步认识无限个函数的图象。 2、对数: 定义:如果a N a a b =>≠()01且,那么数b 就叫做以a 为底的对数,记作b N a =log (a 是底数,N 是真数,log a N 是对数式。) 由于N a b =>0故log a N 中N 必须大于0。 当N 为零的负数时对数不存在。 (1)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由于对数是新学的,常常把不熟悉的对数式转化为指数式解决问题,如: 求log .032524?? ? ? ? 分析:对于初学者来说,对上述问题一般是束手无策,若将它写成log .032524?? ? ? ?=x 再改写为指数式就比较好办。解:设log .032524?? ? ? ?=x 则即∴即032524 8258251 2 5241 212 032.log .x x x = ?? ???=?? ???=- ?? ?? ?=- - 评述:由对数式化为指数式可以解决问题,反之由指数式化为对数式也能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因题而异。如求35x =中的x ,化为对数式x =log 35即成。 (2)对数恒等式: 由a N b N b a ==()log ()12 将(2)代入(1)得a N a N log = 运用对数恒等式时要注意此式的特点,不能乱用,特别是注意转化时必须幂的底数和 对数的底数相同。 计算: () 313 2 -log 解:原式==?? ?? ?-=3 131 2 222 13 1 3 log log 。 (3)对数的性质: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及常考题型

《函数》知识要点和基本方法 1.映射定义:设非空集合A,B ,若对集合A 中任一元素a ,在集合B 中有唯一元素b 与之对应,则称从A 到B 的对应为映射。若集合A 中有m 个元素,集合B 中有n 个元素,则从A 到B 可建立n m 个映射。 2.函数定义:函数就是定义在非空数集A,B 上的映射f 。此时称数集A 为函数f(x)的定义域,集合C={f(x)|x ∈A}为值域,且C ?B 。 3.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构成了函数的三要素。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定义域、值域;②对应法则。(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4.求函数的定义域常涉及到的依据为:①分母不为0;②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小于0;③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④零指数幂的底数不等于零;⑤实际问题要考虑实际意义;⑥正切函数角的终边不在y 轴上。 5.函数解析式的求法:①配凑法; ②换元法: ③待定系数法; ④赋值法;⑤消元法等。 6.函数值域的求法:①配方法;②分离常数法;③逆求法;④换元法;⑤判别式法;⑥单调性法等。 7.函数单调性及证明方法: 如果对于定义域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第一步:设x 1、x 2是给定区间内的两个任意的值,且x 1

高中数学阶段常见函数性质汇总

高中阶段常见函数性质汇总 函 数 名 称:常数函数 解析式 形 式:f (x )=b (b ∈R) 图象及其性质:函数f (x)得图象就是平行于x 轴或与x 轴重合(垂直于y 轴)得直线 定 义 域:R 值 域:{b} 单 调 性:没有单调性 奇 偶 性:均为偶函数[当b=0时,函数既就是奇函数又就是偶函数] 反 函 数:无反函数 周 期 性:无周期性 函 数 名 称:一次函数 解析式 形 式:f(x )=kx +b (k ≠0,b∈R) 图象及其性质:直线型图象、|k |越大,图象越陡;|k |越小,图象越平缓; 当b =0时,函数f(x)得图象过原点; 当b =0且k =1时,函数f(x )得图象为一、三象限角平分线; 当b=0且k =-1时,函数f (x )得图象为二、四象限角平分线; 定 义 域:R 值 域:R 单 调 性:当k >0时,函数f (x )为R上得增函数; 当k<0时,函数f (x)为R上得减函数; 奇 偶 性:当b=0时,函数f(x )为奇函数;当b ≠0时,函数f (x)没有奇偶性; 反 函 数:有反函数。[特殊地,当k=-1或b =0且k=1时,函数f (x)得反函数为原函数f (x )本 身] 周 期 性:无 函 数 名 称:反比例函数 解析式 形 式:f (x )= (k ≠0) 图象及其性质:图象分为两部分,均不与坐标轴相交,当k 〉0时,函数f (x )得图象 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当k<0时,函数f(x )得图象分别在第 二、第四象限; 双曲线型曲线,x 轴与y 轴分别就是曲线得两条渐近线; 图象成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原点; 图象成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两条,分别为y =x 、y =-x ; 定 义 域: 值 域: 单 调 性:当k〉0时,函数f (x )为与上得减函数; 当k 〈0时,函数f(x )为与上得增函数; 奇 偶 性:奇函数 反 函 数:原函数本身 周 期 性:无 函 数 名 称:变式型反比例函数 解析式 形 式:f (x)= (c ≠0且 d ≠0) 图象及其性质:图象分为两部分,均不与直线、直线相交,当k〉0时,函数 f (x )得图象分别在直线与直线形成得左下与右上部分;当 k<0时,函数f (x)得图象分别在直线与直线形成 得左上与 b

高中数学必修一 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函数的数学模型; 使学生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函数值大小比较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函数的数学模型,并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函数值大小比较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学生调查桑塔纳出租车计价情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我们已学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常值函数都可用怎样的函数解析式表示? y=kx+b :当k 0≠时是一次函数;当k 0≠,b=0时是正比例函数;当k=0时是常值函数。 [说明: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明确函数间的关系] 二、函数的应用 1、 龟兔赛跑(动画演示) 师:兔子在醒来后,发现乌龟已在自己前面2500米处,很后悔,以每小时跑3000米的速度奋力去追,而乌龟仍以每小时500米的速度继续前进,那么谁能胜利呢? 师:你能用学过的方法直观地反映这一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若设兔子醒后追赶了t 小时,龟、兔离开兔子睡觉处的路程S (米)与时间t (小时)各是什么关系?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图象。 (学生回答) 师:(板书)兔:1S =3000t ()0≥t ; 龟:t S 50025002+= ()0≥t ; (图象实物投影) 师:图象的交点表示什么实际意义?交点左侧表示什么意义?右侧又表示什么意义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归纳:两图象交点表示当自变量为交点横坐标时,两函数值相等,且同为交点纵坐标;反映在龟兔赛跑中,即经过相同的时间,兔子正好追上乌龟; 交点左侧部分图象对于相同的自变量,两函数值不同,其中位于上方图象的函数值大于下方图象的相应函数值;反映在龟兔赛跑中,即乌龟跑在兔子前面, [说明:对学生 脑海中传统的龟兔赛跑的结局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函数图象的一系列问题这一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图象获取信息,理解图象的实际含义,直观感受到数形结合解决这类问题的价值,从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为后面学生自主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