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念书笔记

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从研究公共水池资源问题入手,通过对许多案例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分析,包括公共水池资源问题不断的土耳其近海渔场、公共水池资源问题不断的加利福尼亚地下水流域、斯里兰卡渔场、斯里兰卡水利开发工程、新斯科舍近海渔场的脆弱性等案例,提出了自主组织与治理公共事务的制度理论,在企业理论与国家理论的基础上,为公共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爱惜,促成公共事务的集体行动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制度建议。
全书一共有六章。
第一章总结了公共事务治理的理论模型,包括三种有阻碍力的模型:公地悲剧、囚犯窘境博弈、集体行动的逻辑。
第二章研究公共水池资源情境中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的制度方式。
作者提出了运用制度分析的框架,即要解决公共水池资源的集体行动问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新制度的供给问题,二是可信许诺问题,三是彼此监督问题。
第三章进一步对长期存续的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的公共水池资源分析,并对瑞士和日本的山地牧场及丛林的公共水池资源,和西班牙和菲律宾群岛的浇灌系统的组织情形进行了案例分析。
最后提出了制度设计的八大原那么:清楚界定边界、占用和供给规那么那么与本地条件相一致,集体选择的安排、监督、分级制裁、冲突解决机制、对组织权的最低限度的认可,嵌套式企业。
第四章对制度变迁进行了分析。
要紧分析了关于制度供给的问题。
第五章是制度失败及其脆弱性的分析。
作者通过详细分析土耳其近海渔场、加利福尼亚的部份地下水流域、斯里兰卡渔场等制度失败的具体情形,并与成功案例进行对照分析,得出了公共水池资源治理失败的制度缘故。
第六章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水池资源的分析框架那么是提出了一套制度分析选择的框架。
阅读后的感悟: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中,愈来愈呈现出一种多学科交叉的情形,奥斯特罗姆教授综合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同时又超越了政治学和经济学,以交叉学科的姿态去研究公共事务的治理问题,这也给咱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与启发,要想在某一问题研究领域内的取得成绩,了解与运用一些重要的分析视角与壮大的分析工具是十分重要的。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报告

三大机制
创新制度供给: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
维持可信承诺:自我治理;五大准则
实现相互监督:为确保自身利益而自主发起的监督
理论贡献
在科斯的企业理论、诺斯的国家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自主治理的理论 在斯密的市场理论、霍布斯的主权理论的基础 上开发了多中心的公共经济理论
在其公共池塘自主治理理论基础上展开的制度 与可持续发展、社会资本与集体行动理论等
集体行动逻辑
曼瑟尔·奥尔森对只要存在着一种与群体有 关的利益、就足以激发集体行动去获取这一利益 的假定提出挑战。奥尔森指出:除非一个群体中 人数相当少,或者除非存在着强制或其他某种特 别手段,促使个人为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否则 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将不会为实现他们 共同的或群体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囚徒困境
两个嫌疑犯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 受审讯。警察缺乏足够的证据判罪。于是告诉每个人: 若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若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 若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 的判十年。不管同伙选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是 坦白: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抵赖的话 判一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 话判八年,比起抵赖的判十年,坦白还是比抵赖的好。 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
参考文献
孔维臻:《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分析》,现代商贸工业第 3 版; 2010年03期
高春芽:《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2008年02月,第21卷第1期。
谢谢
感谢各位批评指正
Part 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奥斯特罗姆著,余逊达译:《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上海译 文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 汪小兵:《奥斯特罗姆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09年10 月,第21卷第5期;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在第一章,作者首先总结了外部政府应该为共同使用公共池塘资源的人们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政策建议之合理性的三个模型,即哈丁的工地悲剧、囚犯困境博弈和曼瑟尔.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
这三个模型都将预言,使用公共池塘资源的人不会不会为争取集体利益而合作,并认为人们会陷在传统的环境中、无法改变影响他们动机的规则。
作者指出这三个模型及其许多辩题是一个范围更大并且还处于发展中的集体行动理论的不同体现。
同时把集体行动理论发展成政策分析的可信和有用的基础,还有一定距离。
由此作者分析了对待公共池塘资源的当前政策方案,已是以利维坦为“唯一”方案,即由于存在工地悲剧,环境问题就无法通过合作解决,所以需要具有较大强制性权力的政府解决,但这种往往会产生政府没有准确可靠的信息、增加政府成本等问题;另一种是以私有化为“唯一”方案,即通过创立一种私有财产权制度,来终止公共财产制度,这也存在人们不愿在公地实行私有产权时如何处理的问题,并且像海洋等一些不能进行私有化的东西该如何处理。
无论是集权论者还是私有化论者的主张过于简化或理想化继而作者指出最前提到理论模型在特定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但不具有普遍意义,未必一定能够提供理想的政策选择方案。
大量的案例研究表明,实际的制度安排要比任何简单的博弈结构更加复杂。
作者假定个人是力求尽可能有效解决问题的,自认为是着眼于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系统的“新制度主义者。
作者想以此研究想解决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管是外部的统治者、企业家,还是来自希望获取集体收益的一组当事人都必须致力于解决的。
问题包括搭便车,承诺的兑现,新制度的供给,以及对个人遵守规则的监督。
在第二章作者先对公共池塘资源情形和个人在这种情形中的选择做出界定。
公共池塘资源资源是一个自然的或人造的资源系统,这个系统之大,是的排斥因使用资源而获益的潜在受益者的成本很高。
为了理解组织和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过程,要在认识资源系统和由系统产生的资源单位的流量之间互相依存的同时加以区别,一个资源系统可以有多于一个的人或企业联合提供和生产。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读书笔记 saf

PS:本人原创,仅供参考,涉及书中具体内容的部分可以COPY and PASTE~~其他部分慎重啊^_^ 阅读书目:《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是著名的政治学家、公共行政学家,《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其中最为著名的著作之一。
这本书在搜集大量经验案例的基础上,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现实的政策问题。
奥斯特罗姆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交代关于公共事物治理的传统模型,并对其的适用性进行评析和挑战;在此基础上,将研究视角从理论转移到现实中的公共池塘资源问题,指出其中的困境,并设计研究该问题的框架;针对提出的问题,搜集正反两种案例,分析其中有助于困境的的解决以及导致困境的各种变量,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最后根据经验研究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
传统的分析公共事物治理问题的思路通常都是基于理性人的基本假设展开的,公地悲剧、囚徒困境和集体行动的逻辑是最为著名的三种模型,在这三种模型当中,个人都是理性的,但单个人的理性往往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由于这三个模型都是建立在严格的理想假设基础上,因此这三种模型难以解释很多现实问题,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作者将造成其局限性的原因归结为三个,即没有反映制度变迁的渐进性和制度自主转化的本质;在分析内部变量是如何影响规则的集体供给时,没有注意外部政治制度特征的重要性;分析时没有包括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
为了探寻更加贴近生活解释现实的公共治理思路,奥斯特罗姆选择公共池塘资源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并其研究范围限定为小规模,在批判传统的集体行动困境的两种解决方法(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即私有化或者实行中央控制)的基础上,提出公众内部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的可能性,并指出实现这一目标的三个难题,即供给、承诺和监督问题,因为这些措施在力图解决个人自利动机和搭便车心理的同时,也同样会产生这些问题,即二阶困境,而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正是后面的成功案例之所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研究框架,指出要改变单层次的研究方式,而将研究范围扩展到多层次,研究占用和供给问题,与此同时,提出现实场景的选择依据,即通过选择成功与失败的正反案例,找出有助于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相关变量,并解决制度的供给难题。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报告--读书报告范本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报告初程程一、选书原因我阅读的书目是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
在此书中,作者着眼于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大量的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自助组织治理公共事务的制度理论,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之外发展了集体行动的理论,为面临着公共选择悲剧的人们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公共事物的可持续发展及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提供了自主治理的理论基础。
本书涉及的自主治理问题,同社会的治道变革潮流不谋而合。
尤其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书中涉及发展中国家的案例对我国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制度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研究领域里的重要著作,阅读此书有助于加深对以上两个领域的了解,同时书中的制度分析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也带给我很多的启发。
二、本书内容简介作者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针对公共事物治理的传统模型进行适用性评析,对其内在缺陷进行批判,提出了理论上存在公共事物自主治理制度的可能性。
在此基础上,作者将研究视角从理论转移到现实中的公共池塘资源问题,指出其中的困境,并设计研究该问题的基本框架。
针对提出的问题,搜集成功案例,分析自主治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并随后对这些原则进行实证分析。
最后将之前做的理论反思集中在一起,阐述了其对设计自主组织和自主管理的制度具有的含义。
在本书的第一章,作者总结了人们通常用来分析公共事物解决之道的三个理论模型,这些模型无一例外的说明了在集体行动的前提下,人们作出的理性选择总会产生非理性的后果。
为了消除这种悲剧后果,人们总会提出很多“唯一”方案,即以中央集权或者彻底私有化来解决问题,而本书作者试图探寻其他的可能。
她提出了“自筹资金的合约实施博弈”,认为公共池塘资源的使用者可以通过自筹资金来制定并实施有效使用公共池塘资源的合约。
作者认为这是一种集体行动理论基础上的的政策分析工具,实际上这种自主组织的实例很多,我们需要很好的在理论上总结它们。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奥斯特罗姆 读书笔记66页PPT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报告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报告公管131 富雨琪 2013012135一、选书理由我阅读的书目是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该书是由美国公共选择理论印利安纳学派代表人物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女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撰写的,她是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国公共选择学会会长,美国中西部政治学会会长。
在此书中,作者着眼于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大量的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自助组织治理公共事务的制度理论,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之外发展了集体行动的理论,为面临着公共选择悲剧的人们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公共事物的可持续发展及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提供了自主治理的理论基础。
自主组织理论的提出实属公共事物之理领域及其重要的理论创新。
二、本书内容的介绍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针对公共事物治理的传统模型进行适用性评析,对其内在缺陷进行批判,提出了理论上存在公共事物自主治理制度的可能性。
在此基础上,作者将研究视角从理论转移到现实中的公共池塘资源问题,指出其中的困境,并设计研究该问题的基本框架。
针对提出的问题,搜集成功案例,分析自主治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并随后对这些原则进行实证分析。
最后将之前做的理论反思集中在一起,阐述了其对设计自主组织和自主管理的制度具有的含义。
(一)对“公共事物解决之道的三个理论模型”的分析在本书的第一章,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系统地总结了人们用之以分析公共事物解决之道的三个理论模型,它们是哈丁的“公地悲剧”、普遍使用的“囚犯的难题”和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
这些理论模型都无一例外的说明了在集体行动的前提下,人们作出的理性选择总会产生非理性的后果,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
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心得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这本书,是由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所写。
第一章对公地悲剧、囚犯困境博弈、集体行动的逻辑这三种有影响的模型的介绍帮我巩固了上课的知识。
让我豁然一新的是有关集体行动的逻辑的相关解释。
曾经,我认为,具有共同利益的个人会自愿地为促进他们的共同利益而行动。
但是,在现实中,面对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称性,对其他人的不信任等各种原因,最后的结果就是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选择放弃集体利益。
另外,在任何时候,一个人只要不被排斥在分享由他人努力所带来的利益之外,就没有动力为共同的利益做贡献,而只会选择做一个搭便车者。
这便是人性!我在读这三种模型的时候,我便想到,正因为人都是自私的,也就是西方人一直说的“理性人”,所以才会产生这些悲剧。
联想到实际,有种悲哀感。
整本书在我看来,就是在解决怎么在诱惑存在的情况下,让“占有者”高度遵守规则。
第三章所述的几个成功例子都是由“占有者”自行设计规则,与他们雇来的其他主体一起监督实施规则,并且他们雇来的这些监督者可以将得到罚金的一部分,以此提高监督者的积极性。
因为外来者他们并不熟悉这片公共池塘资源,他们不能准确的知道这片公共池塘资源的上限性,也就无从确定资源补充率,自然无法明确无误的安排资源的使用。
这就是由政府“唯一”承担解决公地悲剧的限制。
同样的,采用“唯一”私有财产制度同样也有局限性。
对于流动资源,像水和渔场,根本就不清楚私有产权指得是什么。
即使真的去确定所有权,确定所有权的成本也许让人难以接受,这也就违背了初衷。
另一种情况,可以确定所有权,确定的成本也较低。
如一块牧场,的确可以确定私有产权,而且确定私有产权的成本也较低,但是,同样也有问题。
比如,一块牧地,分割为两半,这只需在中间线那里围栅栏便可。
看似解决了问题,但是由于环境的不确定带来的风险,也会出现不公平的事情发生。
因为,假使降水量分布不均匀,一部分牧地也许在某一年草料茂盛,而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却生产不出足够的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