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CSCO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解读
2020年CSCO最新版常见肿瘤诊疗指南

2020年CSCO最新版常见肿瘤诊疗指南⽴即打开
2020年CSCO最新版常见肿瘤诊疗指南
2020年CSCO最新版常见肿瘤诊疗指南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确定不再发布?
取消确定
仅供学习交流使⽤,请勿作他⽤
2020 CSCO ⿐咽癌诊疗指南
2020 CSCO 肿瘤患者静脉⾎栓防治指南
2020 CSCO 淋巴瘤诊疗指南
2020 CSCO 胰腺癌诊疗指南
2020 CSCO 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
2020 CSCO 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
2020 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指南
2020CSCO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2020 CSCO 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0 CSCO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2020 CSCO⼩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2020 CSCO⾮⼩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2020 CSCO⾷管癌诊疗指南
[]。
静脉血栓症的指南解读

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凝血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 等)。
02
静脉血栓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凝治疗
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 肝素等,抑制血栓形成和 扩展,预防肺栓塞。
溶栓治疗
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 链激酶等,溶解血栓,恢 复静脉通畅。
抗血小板治疗
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等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 预防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症的指南解 读
目 录
• 静脉血栓症概述 • 静脉血栓症的治疗 • 静脉血栓症的预防 • 静脉血栓症的护理与康复 • 静脉血栓症指南解读的意义与影响
01
静脉血栓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静脉血栓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 静脉内血液凝固,形成血栓,造成 血管部分或完全阻塞的一组疾病。
密切监测
在急性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 病情变化,包括下肢肿胀程度
、皮肤温度和颜色等。
康复期护理
01
02
03
04
逐步恢复活动
在康复期,患者应逐步恢复活 动量,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物理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采取 适当的物理治疗措施,如气压
治疗、按摩等。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戒 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
健康教育与咨询
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与咨询,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预防意识。
05
静脉血栓症指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读的 意义与影响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规范诊疗行为
通过解读静脉血栓症指南,医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疾病的 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从而规范临床实践行为,提高诊 疗质量。
《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抗凝药物的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解读ppt课件

药师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对抗凝药物进行疗效 和安全性评估,实施用药教育,并监测患者用药 后的各项指标。
结果与影响
通过药学监护,李女士的抗凝治疗效果显著,减 少了并发症的风险,提高了生活质量。
案例三:指南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与影响
应用情况
在某大型医院,医疗团队积极学习和应用《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抗凝药物的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在抗凝 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
指南的实施将有助于减少不合理的抗凝药物使用,进而降低静脉血 栓栓塞症的发病率,减轻患者疾病负担。
促进医疗质量提升
抗凝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指南将有助 于提升整体医疗质量水平。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入研究抗凝药物相互作用
进一步研究不同抗凝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 更多科学依据。
影响与成果
通过遵循指南推荐,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抗凝治疗水平得到提升,患者预后明显改善。同时,药师在抗凝治疗 中的药学监护作用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发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抗凝药物的选用
常用抗凝药物类型与机制
华法林
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发 挥抗凝作用。
直接Xa因子抑制剂
直接抑制Xa因子活性,从而阻断凝血级联 反应。
普通肝素
通过加强抗凝血酶III(AT-III)对活化的II 、IX、X、XI和XII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而 发挥抗凝作用。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个体化治疗方案探索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探索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安 全性。
药学监护模式创新
结合新技术和新方法,创新药学监护模式,提高药学服务的效率和 质量。
静脉血栓症的指南解读课件

• 静脉血栓症的治疗 • 静脉血栓症的预防
CHAPTER 01
静脉血栓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静脉血栓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
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
管腔阻塞,导致血栓形成的一组
疾病。
分类
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PE)。
管理
指南强调了对静脉血栓症患者的长 期管理和随访,包括预防复发、控 制危险因素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 方面的建议。
指南实施建议
培训
临床医生应接受相关培训,以了 解和掌握指南中的诊断、治疗和
管理方法。
监测与评估
医疗机构应对实施指南的情况进 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患者得到
最佳的医疗护理。
持续改进
指南应随着科学证据的不断更新 而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持其时
制定个体化预防方案
定期评估与调整
对患者的预防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 时调整预防方案,确保预防效果。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 预防方案,提高预防效果。
预防与控制结合
预防为主
强调预防为主,通过有效 的预防措施降低静脉血栓 形成的风险。
控制为辅
对于已经形成的静脉血栓,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 止血栓进一步发展。
个体化治疗的研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 患者的生存质量。
预防措施的研究
研究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静脉血栓症的发病率和复发率,为公众 健康提供保障。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探讨静脉血栓症的发病机制
肿瘤VTE预防与治疗

2020CSCO指南:
肿瘤患者除评估血栓风险,还需要综合评估出血风险
外科出血风险评估
内科出血风险评估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2020.
具有以下1项即为出血高危
具有以下≥3项为出血高危
活动性消化道溃疡
入院前3个月内有出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50×109/L
年龄≥85岁肝功能不全(INR>1.5)严重肾功能不全(GFR<30ml/(min·m2)入住ICU或CCU中心静脉置管风湿性疾病现患恶性肿瘤男性
年龄≥75岁VTE史VTE家族史凝血因子VLeiden突变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狼疮抗凝物阳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HIT其他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
脑卒中(<1个月)择期关节置换术髋、骨盆或下肢骨折急性脊髓损伤(<1个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2020.
-2
评分
DVT可能性
<2分
不太可能
<2分且D-二聚体(-)
可排除
≥2分
很有可能
≥2分且D-二聚体(+)
考虑诊断
改良Wells-DVT评分用于DVT初步判断
*其他病因诊断包括:肌肉损伤、慢性水肿、浅静脉炎、血栓后综合征、关节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蜂窝组织炎、腘窝囊肿、骨盆肿瘤、术后肿胀、多种混杂因素。
出血风险类别
手术类型
非常高
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或脊柱)泌尿外科心脏手术
高
起搏器或自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放置重大肿瘤手术主要血管手术(腹主动脉瘤修复,外周动脉搭桥术)重建整形手术肾或肝活检肠息肉切除术(如是结肠镜检查的一部分)主要骨科手术头颈部手术主要的腹腔内手术主要的胸内手术
2023年静脉血栓指南

2023年静脉血栓指南一、血栓形成机制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流受阻。
这些因素包括血管内皮损伤、血流淤滞和血液高凝状态等。
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发生在深静脉,如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等。
二、风险评估和预防对于存在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
这些高危因素包括长期卧床、下肢骨折、手术、肿瘤等。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早期活动: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早期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机械预防: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或弹力袜等机械装置,有助于增加下肢静脉回流,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药物预防: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进行预防。
三、诊断技术和工具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静脉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等。
其中,超声是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式,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四、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对于急性期血栓,应以溶栓治疗为主;对于慢性期血栓,则以抗凝治疗为主。
在药物选择方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链激酶等,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五、患者管理和随访对于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加强管理和随访。
在住院期间,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出院后,应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确保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六、并发症处理和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此外,应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早期诊断和治疗、定期随访等。
七、康复和日常护理在康复期间,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日常护理。
2020版:静脉血栓栓塞症机械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静脉血栓栓塞症机械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全文)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
DVT是深部静脉的血液凝固,形成血栓,引起相应血管血液回流障碍的综合征。
当血栓脱落后,栓子可进入肺动脉,引起PTE。
有效地预防下肢DVT,就能够有效地预防PTE。
在美国,VTE发病率约为1.17/1000人年,每年新发VTE 约35万例。
我国的VTE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对2007至2016年我国90家医院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十年来我国VTE 的住院率从3.2/10万人上升到17.5/10万人;其中DVT住院率从2.0/10万人增加到10.5/10万人,PTE的住院率从1.2/10万人增加到7.1/10万人。
虽然DVT和PTE的死亡率在下降,但在世界范围内,VTE仍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血管疾病。
大部分住院患者至少存在一项及以上VTE的危险因素,但目前采取了预防手段的比例仍很低。
因此,提高对VTE风险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VTE的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抗栓药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以及血栓后综合征治疗等,都远远超过了VTE预防的费用。
所以,进行VTE的预防能有效降低住院医疗费用,减轻医疗经济负担。
XXX的预防措施包括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
其中,基本预防是其他预防措施的基础,机械预防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是药物预防的必要补充和特定情况下的替代手段。
三者相辅相成,合理应用,可以有效预防VTE的发生。
长期以来,临床比较强调药物在预防VTE中的作用,对机械预防重视不足。
研究显示,虽然我国的医务人员对临床应用机械预防的态度是积极的,但相关的知识和行为规范性有待加强。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机械预防的指南和共识,而现有的相关指南和共识对于机械预防的内容不够详细,实际可操作性不够。
2020版:静脉血栓栓塞症机械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静脉血栓栓塞症机械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全文)一、概述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两者是同一疾病在不同发病阶段和不同组织器官的表现方式[1]。
DVT是指深部静脉的血液发生凝固,形成血栓,引起相应血管血液回流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当血栓脱落后,栓子可顺着血流进入肺动脉,引起PTE。
据统计[2],PTE的栓子中,约90%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系统,而来自其他部位的血栓很少。
因此,有效地预防下肢DVT,就能够有效地预防PTE。
在美国,VTE发病率约为1.17/1000人年,每年新发VTE约35万例[3]。
我国的VTE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对2007至2016年我国90家医院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4],十年来我国VTE的住院率从3.2/10万人上升到17.5/10万人;其中DVT住院率从2.0/10万人增加到10.5/10万人,PTE的住院率从1.2/10万人增加到7.1/10万人。
虽然DVT和PTE的死亡率在下降,但在世界范围内,VTE仍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血管疾病[5]。
在所有住院患者中,无论是否手术,大部分患者至少存在一项及以上VTE 的危险因素,但目前采取了预防手段的比例仍很低。
对非手术原因住院患者的国际注册研究表明[6],只有2.6%~38.9%的患者接受了VTE的预防。
在我国,外科住院患者VTE的风险分别为低危13.9%,中危32.7%和高危53.4%;内科患者分别为低危63.4%和高危36.6%;而采取了合理预防措施的比例在外科仅为9.3%,内科为6.0%[7]。
因此,提高对VTE风险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VTE的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抗栓药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以及血栓后综合征治疗等,都远远超过了VTE预防的费用[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洁 王杰军
王茂筠 吴令英 吴一龙
邢晓静 徐兵河 徐瑞华 许俊堂
叶定伟 于世英 张力 张伯龙 张会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上海长征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辽宁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李惠平 梁军 林桐榆 刘海霞 陆舜 罗素霞 马军 毛伟敏 秦叔逵 邵秀茹 邵志敏 施德兵 石远凯 史振宇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重庆市肿瘤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浙江省肿瘤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肿瘤中心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张纪蔚 赵东陆 支修益 周彩存 朱军 庄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上海市肺科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云南省肿瘤医院
前言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诊疗产品的可及性、吸收精准医学新进展,制定中国常见癌症的诊断和治 疗指南,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 S C O ) 的基本任务之一。近年来,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出现新的趋向, 即基于诊疗资源的可及性,这尤其适合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差异性显著的国家和地区。中国是幅员辽阔, 地区经济和学术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C S C O 指南需要兼顾地区发展差异、药物和诊疗手段的可 及性以及肿瘤治疗的社会价值三个方面。因此,C S C O 指南的制定,要求每一个临床问题的诊疗意见, 需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度形成证据级别,同时结合产品的可及性和效价比形成推荐等级。证据 级别高、可及性好的方案,作为Ⅰ级推荐;证据级别较高、专家共识度稍低,或可及性较差的方案,作 为Ⅱ级推荐;临床实用,但证据等级不高的,作为Ⅲ级推荐。C S C O 指南主要基于国内外临床研究成 果和 C S C O 专家意见,确定推荐等级,便于大家在临床实践中参考使用。C S C O 指南工作委员会相信, 基于证据、兼顾可及、结合意见的指南,更适合我国的临床实际。我们期待得到大家宝贵的反馈意见, 并将在更新时认真考虑、积极采纳合理建议,保持 C S C O 指南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时效性。
1B
高
严谨的 Meta 分析、大型随机对照临床 基本一致共识,但争议小
研究
(支持意见 60%~80%)
2A
稍低 一般质量的 Meta 分析、小型随机对照 一致共识
研究、设计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病 (支持意见≥ 80%)
例 - 对照研究
2B
稍低 一般质量的 Meta 分析、小型随机对照 基本一致共识,但争议小
专家组副组长 吴一龙 季加孚 石远凯 徐瑞华 崔久嵬 于世英 王杰军
指导及审阅 孙 燕 廖美琳 管忠震 沈志祥
专家组成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 白 鸥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鲍慧铮 吉林省肿瘤医院 蔡三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蔡修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常建华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陈余清 安徽省肿瘤医院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组织编写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组长赫 捷
李进
副组长 (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 程颖 樊嘉 郭军
梁 军 马 军 秦叔逵
吴一龙 徐瑞华 于金明
江泽飞 王洁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 C S C O ) 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
2020
专家组组长 马 军 秦叔逵 朱 军 李 进
目录
13
目录 5 抗凝治疗并发症防治 / 47
5.1 抗凝治疗所致出血 / 4 8 5.2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 52 参考文献 / 5 5
14
C S C O 诊疗指南证据类别
证据特征
CSCO 专家共识度
类别
水平
来源
1A
高
严谨的 Meta 分析、大型随机对照临床 一致共识
研究
(支持意见≥ 80%)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
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
GUIDELINES OF 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O)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程颖 崔久嵬 冯继锋
郭军 赫捷 胡豫 华海清 黄慧强
季加孚 贾宝庆 贾垂明 江泽飞 郎锦义
李进
吉林省肿瘤医院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江苏省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肿瘤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四川省肿瘤医院
研究、设计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病 (支持意见 60%~80%)
例 - 对照研究
3
低
非对照的单臂临床研究、病例报告、专 无共识,且争议大
家观点
(支持意见 <60%)
1
推荐等级 Ⅰ级推荐
Ⅱ级推荐
Ⅲ级推荐
C S C O 诊疗指南推荐等级
标准
1A 类证据和部分 2A 类证据 一般情况下,CS为Ⅰ级推荐。具体来说,CSCO 指南Ⅰ级推荐具有如下特征:可及 性好的普适性诊治措施(包括适应证明确),肿瘤治疗价值相对稳定,基本为国 家医保所收录;Ⅰ级推荐的确定,不因商业医疗保险而改变,主要考虑的因素 是患者的明确获益性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11
C S C O 诊疗指南证据类别 / 1 C S C O 诊疗指南推荐等级 / 2 1 肿瘤 V T E 概况 / 3
1.1 V T E 概念 / 4 1.2 V T E 形成影响因素 / 4 1.3 肿瘤 V T E 流行病学 / 5 1.4 肿瘤 V T E 预后 / 5 2 肿 瘤 患 者 V T E 筛查一般流程 / 7 3 肿 瘤 V T E 发生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 / 1 3 4 肿 瘤 V T E 诊断及治疗 / 2 7 4.1 D V T 诊断及治疗 / 2 8 4.2 P E 诊断及治疗 / 3 4 4.3 导管相关静脉血栓诊断及治疗 / 4 2 4.4 浅表血栓性静脉炎诊断及治疗 /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