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
最寒冷的冬天

《最寒冷的冬天》读后感《最寒冷的冬天》,写朝鲜战争,这位美国战地记者非常客观。
不但查阅了很多资料,还访谈了100多名幸存的美国大兵。
有勇气还原历史,无论对同胞,还是对曾经的敌人,都是一种缅怀和尊敬。
50年后,朝鲜半岛再次吃紧。
反思50年前,但愿战争从此止步。
感想一:朝鲜太杯具了(包括韩国)。
本来对大国没有任何价值的半岛,就因挨着三个强邻,所以具有了战略意义。
苏联、日本、中国都想拿他当抵御对方的那个保险杠。
说中国当初出兵朝鲜是为救朝鲜人民,纯属鬼话。
中国当时没能力出兵台湾,美国又干涉,当然要在最擅长的陆地上报仇。
感想二:朝鲜战争的印象,虽说国内宣传特别光荣伟大,但由于众说周知的原因,将信将疑。
看美国人写的书,才知道我们的战士,多么令敌军魂飞魄散。
原来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精神,高超的军事指挥技巧那怕是对面的敌人,也会心服口服。
称赞对手、还原历史是种风度,也是对所有遇难士兵的尊重。
感想三:残酷!!中国和美国的第一次遭遇战,轻敌的美军不经意间钻进了设下的套子,美军叫“长手套战役”。
手套封口的时候,中国在狭长的手套里四面出击,突围的美军每走几里就会遇到一股中国人,等有限的几个逃出手套,仰头长哭。
至于后来阵地战中国人一拨一拨地倒下就更不用说了。
生命啊!!感想四:重新认识了杜鲁门,也重新认识了麦克阿瑟。
杜鲁门本来是个卑微的总统,但他的坚持原则,坚持不让战争扩大的原则,敢于对抗权威麦克阿瑟的精神为人称道。
至于麦克阿瑟,这个神一样的将军,因为败仗和狂妄,差点成了希特勒。
关键时刻,是杜鲁门阻止了麦克阿瑟对中国投放原子弹的疯狂。
感想五:在是否战争的选择上,多一步就是法西斯,少一步就是落后挨打。
如何把握战争的分寸,极大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我们祈求,战争永不再来!感想六:由于朝鲜半岛特殊的历史和背景。
朝鲜人和韩国人说什么做什么都可以理解了。
压抑得越久,疯癫的越甚。
性格的杯具来源于位置的杯具。
书很厚,有些地方未免冗长和拖沓。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是由美国作家莫里斯·艾泽曼所写,这本书主要从美国人的视角,通过朝鲜战争中几场直接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大规模战争来评论整个朝鲜战争的。
朝鲜战争从1950年6月开始,到结束一共是三年零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
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有5万多人死亡,南朝鲜伤亡约59000人,中国和北朝鲜约有50万士兵伤亡,整个战争给各参战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场战争并没有分出胜负,最后以协议的签订而结束。
朝鲜战争是“被美国人遗忘的战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首先了解到了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从1910年日本把朝鲜彻底变为它的附属过后,在此后的35年里,日本政府一直统治着朝鲜,但朝鲜人民从来都没有丧失能重新获得独立的决心,李承晚寻求到了美国的帮助,力图建立一个由他领导的独立的朝鲜国。
但是无论是南朝鲜的李承晚,还是北朝鲜的金日成,都拒绝承认对方政府的合法性,双方处于不断地内战中。
但是在战争初期,北朝鲜的攻势势如破竹,很快就突破南朝鲜的防线,直逼南朝鲜首都汉城,朝鲜战争由此拉开序幕,美国也在这时介入了战争。
首先谈一下美国“史密斯先遣队”的失败。
“史密斯先遣队”是由美军第二十四步兵师第二十一步兵团第一营的两个连组成,指挥者是中校查尔斯·史密斯。
这支标志性队伍满怀自信的来到了朝鲜战场,他们始终相信:一旦他们到达前线,就能扭转战争的结局。
但是他们却遭遇到了惨败,要么撤退,要么全军覆灭。
我认为正是因为他们的自大导致了这次首战的失败,同时,这只队伍也是傲慢的美军指挥者们错误决策的受害者之一,美军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而完全没有重视北朝鲜。
历史在这里又一次证明: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麦克阿瑟将军作为美国在这次朝鲜战争中的第一个总指挥,同样犯了致命的错误,他狂妄自大,完全不把朝鲜问题放在眼中,曾吹嘘说:“只要华盛顿不限制我行动,我用一只胳膊就可以解决朝鲜问题。
”并且麦克阿瑟和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意见不合,导致后来杜鲁门曾多次要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麦克阿瑟也过于追求虚荣,在李奇微接管了指挥权后,麦克阿瑟嫉妒李奇微将军所取得的胜利,出现在朝鲜去与其争功。
最寒冷的冬天读后感

最寒冷的冬天读后感《最寒冷的冬天》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存和希望的故事。
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在极端环境中的生存斗争,展现了人类对于生命的顽强和对于希望的追求。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极寒的北极地区,主人公是一名年轻的探险家,他在一次探险中迷失了方向,被困在了一个寒冷无比的冰雪世界里。
在这个严酷的环境中,他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努力寻找生存的希望。
他用尽一切办法,不断克服困难,最终成功脱离了险境。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我们会感到绝望和无助。
但是,当我们看到主人公在极端环境中的顽强生存,我们就会意识到,生命的力量是无穷的。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找到生存的希望。
这是小说给我的启示,也是我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除了生存的意义,小说还让我思考了生命的价值。
在极端环境中,主人公不仅要面对自然的考验,还要面对内心的挑战。
他不断地追问自己,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希望的追求。
这让我深刻地思考了生命的真谛,也让我明白了生活的意义。
通过阅读《最寒冷的冬天》,我受益匪浅。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和希望的力量,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每一刻,用心去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会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勇敢地面对。
这是我对《最寒冷的冬天》的读后感,也是我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10社工 9号帅哥峰朝鲜战争,在中国人眼里,这是一场保家卫国,反抗帝国主义的伟大战争,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中国,乃至中华民族留在世界历史的辉煌一笔。
这场战争为中国打出了60年的和平环境,打出了新中国的威信。
然而,在美国人眼中,朝鲜战争是一场没有胜利的战争,一场在错误时间,错误地点和错误对手进行的为平局而战的战争。
他们在被认为“与美国安全无关紧要”的韩国度过了20世纪“最寒冷的冬天”。
本书的作者通过收集朝鲜战争的资料与对老兵进行访谈取得了一手的信息,通过自己细腻的笔法,真实还原了在那场战争中被我们所遗忘的事件,并用尖锐的笔锋揭露了其中的深层的原因。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既有描写战场上前线将士的事迹,发掘战争中人性的光辉与揭露丑恶,也深层地分析了这场战争背后的政治斗争,和在冷战格局下大国博弈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
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个人认为应先从时代背景去分析:随着日本的投降,二战的结束,日本结束了对朝鲜的统治。
出于冷战需要,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朝鲜划地为界。
朝鲜半岛以38线为南北分界线,在美苏的扶持下分别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超级大国将一个统一的民族,统一的国家一分为二。
在美苏争霸的博弈中,朝鲜半岛,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度,注定会成为冷战战场当中的“热战场”。
分析完时代背景之后,我们再来探讨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1、各种社会矛盾开始激化。
由于日本在朝鲜进行了多年的残酷统治,朝鲜的政治经济发展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在二战结束后的日子了,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国家都希望能在冷战中谋得生存与发展,然而在朝鲜半岛分裂的格局下,其内部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最终直接上升到南北军事对抗的层面上。
2、两国人民不希望分裂。
朝鲜虽面积不大,而且夹在中国、苏联、日本这三个更强大的国家之间,在更强大的民族面前谋生存,但他们却是充满自豪感的民族。
而且经历过日本侵略,经受过日本帝国主义残酷统治的朝鲜人民都希望自己的国家有朝一日能强大起来,不受列强所欺辱。
读《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有感

读《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有感读《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的读后感朝鲜战争在中国人眼中是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开始到1953年结束,这场战争是中国人为保家卫国而进行的,以中国的战胜为结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用身体赌敌人机枪射口的黄继光和严守潜伏纪律的邱少云等等最可爱的人、、、、、、这是在中国人眼中的抗美援朝战争。
历史总是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有不同的风景,也会有不同感受和认知。
最近我读了美国作家大卫.哈博士塔姆著的《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了朝鲜战争的情况。
我的感想颇多。
从美国人眼中看美国失败的原因是:一、美国的从总统到官兵根本没有看起这场战争。
如书上说的一段话不难看出,美国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战争,没有重视这次战争,如总统为了偿还二战留下的债务开始严格控制预算大幅度降低军费开支,国会力图削减一切预算而那位战区司令麦克阿瑟甚至鼓吹不需要从美国调来所有军对就能大获全胜。
二战使沉睡的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在自身领土不受别国威胁的情况下成为世界民主国家的兵工厂,而且能以惊人的速度造出世界上最可怕的武器,而在朝鲜战争中却节节失利。
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这样的报告:在朝鲜军队的进攻下美军节节败退,之所以这样是麦克阿瑟将军作为美国在这次朝鲜战争中的第一个总指挥,同样犯了致命的错误,他狂妄自大,完1全不把朝鲜问题放在眼中,曾吹嘘说:“只要华盛顿不限制我行动,我用一只胳膊就可以解决朝鲜问题。
”美国高级将领认为无论美国军队存在什么问题,只要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美军就会给予迎头痛击,轻而易举的打败敌人,从而取得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不仅是麦克阿瑟本人,就连其他高级军官以及政府官员也一致认为,美军可以以少胜多,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朝鲜军队一举击溃。
可见,美国根本没有重视这场战争,没有看得起朝鲜的实力,轻敌,没有做好准备是它失去这场战争的原因。
美国历史学家检讨朝鲜战争

美国历史学家检讨朝鲜战争作者:朱伟一来源:《领导文萃》2009年第18期《最寒冷的冬天》(The Coldest Winter,Amateurs,2007)是关于朝鲜战争的一本新书,作者戴维·哈尔伯斯坦姆是美国的近代历史读物老牌作家,哈尔伯斯坦姆通过讲述美国参战者个人的故事来介绍朝鲜战争,其中夹叙了他自己的观点。
他在书中披露了许多新史料,揭露了美军内部的黑暗、无能和腐败。
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以前不便说的事,现在可以说了。
美军的无能、腐败、黑暗以前我有一个错觉,以为朝鲜战争中美军的武器、装备非常精良。
读完《最寒冷的冬天》,我才知道,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上下并无在远东打大仗的准备,甚至可以说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开战初期,美军使用的火箭筒根本无法穿透北朝鲜军队装备的苏联制造的T34型坦克。
美国前线指挥官中滥竽充数的不少。
二战期间,美军的总设计师马歇尔将军有过明确要求,团长的年龄不得大于45岁,但朝鲜战争开始时,驻朝美军九个团中,只有一位团长达到这个要求,他当年37岁。
其他几位团长都超龄,55岁一人,50岁一人,49岁四人,47岁两人。
美军不仅是将士不肯用命,而且通讯设备极差,第八军团司令官沃尔顿·沃尔克中将居然坐小飞机飞抵前线指挥。
飞机超低空飞行,中将大人举着手提扩音器,声嘶力竭地吼叫,试图制止士兵溃退。
“给我站住!回去!你们这些狗娘养的胆小鬼,你们还没有受到攻击呢,你们给我回去,你们的阵地很有利。
”开战时美军之所以战斗力弱,原因之一是有许多少爷兵。
他们所在的部队是由日本调来的。
这些美国士兵在国内的时候大多都是苦孩子,但因为是占领军,驻扎在日本过上了人上人的日子,养尊处优,不少人还用了佣人。
开赴前线之后,美军士兵的日子也很不好过,风餐露宿,忍饥挨饿。
战争开始的时候,有鸭绒睡袋的官兵不到半数。
美军主将麦克阿瑟与前线战况严重脱节。
整个战争期间,麦克阿瑟从来没有在朝鲜住过一夜,都是当天来当天回,一直住在东京指挥作战。
朝鲜战争读后感

朝鲜战争读后感朝鲜战争是一场血腥的战争,也是一场让人心痛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无数的生命在炮火和战斗中消逝,给朝鲜半岛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破坏。
读完有关朝鲜战争的资料,我深深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更加珍惜和平与和谐。
朝鲜战争是一场由政治和意识形态引发的战争。
在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个国家,南方成为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势力范围,北方则成为苏联和中国的势力范围。
随着冷战的加剧,南北朝鲜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升级,最终爆发了朝鲜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是一场政治斗争,更是一场无辜百姓的悲剧。
在战争中,无辜的平民成为了受害者,他们失去了家园和亲人,承受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读到这些资料,我深感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更加珍惜和平与和谐。
朝鲜战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政治斗争,更是一场人类的悲剧。
在战争中,人们失去了亲人和家园,承受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而这一切都是由政治和意识形态引发的。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努力维护和平的生活环境。
只有和平,人类才能够安居乐业,才能够享受生活的美好。
读完有关朝鲜战争的资料,我更加珍惜和平与和谐,也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
朝鲜战争是一场令人心痛的战争,也是一场让人深思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无数的生命在炮火和战斗中消逝,给朝鲜半岛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破坏。
读完有关朝鲜战争的资料,我深深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更加珍惜和平与和谐。
希望人类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努力维护和平的生活环境。
只有和平,人类才能够安居乐业,才能够享受生活的美好。
读《朝鲜战争》有感

读《朝鲜战争》有感朝鲜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一场重要冷战局部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影响了朝鲜半岛的未来,也对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朝鲜战争》一书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安东尼·伍德所著,对这场战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将对我阅读后的感想进行总结。
一、冷战背景下的激烈斗争朝鲜战争发生在冷战高度紧张时期,东西两大阵营势力范围明显。
苏联与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日益激化,各自背后支持和掌握着同盟国。
朝鲜作为冷战中一个重要的僵持点,当时被认为是东西方势力争夺的焦点之一。
二、内外因素共同导致爆发书中明确指出,朝鲜半岛分裂成南北两个政权是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之一。
不断加剧的意识形态冲突,北方的共产主义与南方的资本主义对立不断加深。
加之,朝鲜两个政权均得到了外部大国(苏联、美国)的直接或间接支援,使得局势进一步紧张。
三、意外事件导致紧张局势升级朝鲜战争最初是由一个意外事件导致的。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发动突袭,入侵南方境内。
其中包括对首尔市的占领行动。
这一意外事件使得南方政权以及其盟友美国陷入极度紧张状态,而北方则视此为自卫行动。
这一事件标志着战争爆发。
四、国际社会介入与中国援助朝鲜战争很快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并成为国际冷战格局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迅速决定派遣联合国部队进行援助,并获得了多个西方国家的支持。
同时,在中国看来,如果不采取行动将会面临边界上南京政权威胁日益增长的风险,因此他们选择向朝鲜提供大规模物资和军事援助。
五、战争进程与胜利朝鲜战争历时三年,犹如一场血腥的持久大战。
其中包括了数次重要的军事进攻和北方与南方之间的剧烈较量。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经历了胜利和失败,但最终形成了明确的军事对峙状态。
中国在朝鲜军队中的介入被视为南方军队取得胜利的转折点,使得联合国部队范围受限于北纬38度线,并且结束了大规模行动。
六、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启示通过阅读《朝鲜战争》,我深感这场冷战局部战争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带来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读后感
10社工9号帅哥峰
朝鲜战争,在中国人眼里,这是一场保家卫国,反抗帝国主义的伟大战争,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中国,乃至中华民族留在世界历史的辉煌一笔。
这场战争为中国打出了60年的和平环境,打出了新中国的威信。
然而,在美国人眼中,朝鲜战争是一场没有胜利的战争,一场在错误时间,错误地点和错误对手进行的为平局而战的战争。
他们在被认为“与美国安全无关紧要”的韩国度过了20世纪“最寒冷的冬天”。
本书的作者通过收集朝鲜战争的资料与对老兵进行访谈取得了一手的信息,通过自己细腻的笔法,真实还原了在那场战争中被我们所遗忘的事件,并用尖锐的笔锋揭露了其中的深层的原因。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既有描写战场上前线将士的事迹,发掘战争中人性的光辉与揭露丑恶,也深层地分析了这场战争背后的政治斗争,和在冷战格局下大国博弈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
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个人认为应先从时代背景去分析:随着日本的投降,二战的结束,日本结束了对朝鲜的统治。
出于冷战需要,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朝鲜划地为界。
朝鲜半岛以38线为南北分界线,在美苏的扶持下分别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超级大国将一个统一的民族,统一的国家一分为二。
在美苏争霸的博弈中,朝鲜半岛,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度,注定会成为冷战
战场当中的“热战场”。
分析完时代背景之后,我们再来探讨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1、各种社会矛盾开始激化。
由于日本在朝鲜进行了多年的残酷统治,朝鲜的政治经济发展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在二战结束后的日子了,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国家都希望能在冷战中谋得生存与发展,然而在朝鲜半岛分裂的格局下,其内部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最终直接上升到南北军事对抗的层面上。
2、两国人民不希望分裂。
朝鲜虽面积不大,而且夹在中国、苏联、日本这三个更强大的国家之间,在更强大的民族面前谋生存,但他们却是充满自豪感的民族。
而且经历过日本侵略,经受过日本帝国主义残酷统治的朝鲜人民都希望自己的国家有朝一日能强大起来,不受列强所欺辱。
因而朝鲜半岛的分裂现状是南北双方人民都不愿意看到的,他们都希望祖国、民族能统一。
这是朝鲜战争的人民基础,也是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3、朝韩两国领导人的因素。
韩国的领导人李承晚曾是朝鲜宫廷的特使,因英语流利而被选派到美国学习,早年在美国漂泊,在学业取得成功,拿到了哈弗大学和普林斯大学的博士学位,还长期在美国政坛上混迹并得到了许多的支持,被誉为“未来朝鲜独立的缔造者”。
因此当美国需要在朝鲜半岛安排一名领导人时,李承晚便成了不二人选。
他为人诡计多端,自以为是,喜怒无常,且极端仇视共产主义。
曾与其打过交道的首任驻韩美军司令霍奇也对他心存鄙视。
尽管李承晚在韩国掌权时他已经75岁高龄了,但他仍对统一朝鲜半岛念念不
忘,只是苦于现实限制而无力进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曾是朝鲜抗日游击队的主力成员,曾在游击战场上给予过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在遭受日本反游击清剿后,他流亡到中国和苏联。
并在苏联的扶持下逐渐成长。
后在苏联的支持下成为了朝鲜的领导人。
自从成为了朝鲜领导人后,金日成一直都希望能统一朝鲜半岛,他并不满足执掌朝鲜半岛的半壁江山,他希望“用刺刀尖碰一碰南方的土地”,依靠苏联的支持和他的朝鲜大军去统一祖国。
4、美苏冷战的因素。
二战结束后,随着纳粹德国的灭亡和日本的投降,美苏之间的和平合作基础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两者对抗。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势力和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势力在世界各地的斗争不断。
在朝鲜,苏联希望通过朝鲜统一去控制整个朝鲜半岛,从而直接威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根据地—日本。
而美国则希望通过韩国去抑制共产主义势力在全球的扩张势头,从而保持现有的优势地位。
正因为两大国在朝鲜的明争暗斗,给朝鲜的局势添加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这也是朝鲜战争爆发的最深层原因。
在这本书中,一个人物的行动始终与朝鲜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就是美国陆军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在战争爆发前,他并不关心驻韩美军的发展,更不用说会给驻韩美军给予很好的装备与补给,因而驻韩美军的战斗力十分之差,与当年能登陆欧洲,并打败纳粹国防军的美军无法同日而语。
1950年6月25日,朝鲜10万大军出其不意的进攻韩国,韩军与驻韩美军被打得措手不及,连战连退,最后龟缩到釜山一带的狭小防御区内。
而在沃克将军为他的过错所带
来的后果而坚守奋战时,麦克阿瑟却并不急于去营救处于水深火热的沃克将军和他的第八集团军,而是在日本大本营中筹划着那个在当时被许多人所反对的行动—仁川登陆。
当仁川登陆取得出人意料的战果,成功迫使朝鲜人民军大规模后撤之时,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麦克阿瑟无视各方发出的关于中国将出兵朝鲜的警告,认为中国不会出兵,执意命令部将全线北进,跨过38线,追击朝鲜人民军,一直打到鸭绿江。
在他的命令下,韩军与美军部队全线向北推进。
在11月份,推进的美军在云山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伏击,伤亡惨重。
后在军隅里、长津湖和“长手套”战役中,美韩军队遭到志愿军的猛烈进攻,被迫南撤。
到了1951年,战线稳定在38线附近,双方都无法取得完全的胜利,交战国开始了停战谈判,然而不甘心失败的麦克阿瑟却不断的干扰和谈的进程,使得谈判一次次的破裂。
他向杜鲁门政府施加压力,并一次次的进行“逼宫”,最终被狠下心来的杜鲁门解职,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并在听证会后,推出了历史舞台。
从最初的不重视驻韩美军,到退守釜山。
从仁川登陆成功并北进,到遭到伏击后撤。
麦克阿瑟一次次地因为过于相信自己而犯下大错。
他习惯于以自己固有的思维去对待与思考问题。
这与他的辉煌分不开。
出身军人世家的他,父亲是阿瑟·麦克阿瑟,老麦克阿瑟曾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英雄人物,获得过当时所能获得的所有荣誉。
从小被父亲光辉事迹熏陶的他在母亲的督促下逐渐成为了美国军界的新星,他的成绩在西点军校历史中能排到第三,并受到许多军界人士的好评与赞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表现出色,屡获战功。
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他带领美军在太平洋上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军队。
他在美国乃至世界人民心目中都是一位“战神”。
也许正是因为麦克阿瑟得到过太多卓著的战果与取得过巨大的成功,他开始变得狂妄、自以为是,总以为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下,因而他在朝鲜战争中屡次犯下战略性错误,使得美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我个人觉得他的那些特点与阿道夫·希特勒是何其的相像。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带领他的纳粹军队仅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了横扫波兰,仅用26天就消灭了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和打败英国远征军。
从1939年9月到1940年6月,前后仅9个月的时间他就带领纳粹和他的德国人民称霸了欧洲。
然而在此之后,希特勒却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不愿听从身边众将的合理建议。
在不列颠空战失利之后,他不顾众多将领的反对,执意执行“巴巴罗萨”计划,悍然入侵苏联,把德国带进双线作战的困局,最终使得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灭亡。
狂妄与偏执,似乎是希特勒与麦克阿瑟命中共同的绊脚石。
朝鲜战争结束59年后的今天,朝鲜半岛局势依然紧张,虽然在卢武铉时代,朝韩关系曾出现过缓和的迹象,两国领导人曾在38线附近进行过历史性会晤,但随着卢武铉的下台与自杀,朝韩关系又从缓和走向了对抗的局面之中。
近年来朝韩双方的对抗与冲突不断加剧,和平似乎只是暂时的。
从朝鲜核试验,到延坪岛炮击事件,“天安号”事件,再到最近的朝鲜卫星发射试验,一波又一波的危机在朝鲜半岛爆发。
朝鲜半岛依然是战争爆发的高危区。
如今,中美俄三大国在朝鲜半岛的博弈不断;朝鲜在金正日逝世,金正恩上台后,依然
高调并叫嚣着进行新核试验;韩国也在压力下扩充军备,以应对日益升温的对抗冲突;日本也伺机插足朝鲜半岛事务,从中取得利益……
The Coldest Winter,最寒冷的冬天!是否会再次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