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上市公司利润表新变化(1)

解读上市公司利润表新变化(1)
解读上市公司利润表新变化(1)

解读上市公司利润表新变化

2006年2月,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的内容及呈报进行了不同于西方国家及国际

会计准则的改进,这时的“利润”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利润,其质量和实质都有所变化,下面给予简单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新会计准则中利润表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调整、会计计量基础的变化上,

其中主要体现在“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即主要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除存货外的大部分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一)利润要素及定义的变化

原会计要素包括六个部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属于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属于利润表要素。新《基本准则》对六大会计要素作了重大调整,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润金额取决于这三者的计量。

(二)利润确认计量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而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Fair Value)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

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利润。

1、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的调整。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一条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第二十二条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并同时满足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和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两个条件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损益。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三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及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4、资产减值产生的损失。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五条规定:“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第十七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5、债务重组收益。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第四、五、六、七条中规定: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

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将债务转为资本的,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新债务重组准则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被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要求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交易中考虑重组债务的公允价值,并要求在利润表中确认相关损益。

6、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十八条规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与套期保值有关外,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7、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第二十一条规定:“公允价值套期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套期工具为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套期工具为非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账面价值因汇率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被套期项目为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后续计量的存货、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也应当按此规定处理。”

(三)利润报告方面的变化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对利润表的呈报作了些新规定:

1、不再区分主营与非主营业利润。原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利润表的格式给予了明确规定,其中之一就是规定单独陈报“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新准则中不再要求区分,只是将营业利润分解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名称改变,原为“营业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新增)、“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新增)、“投资收益”(调整新增原计入利润总额)。

2、利润的构成有所变化。将原计入利润的“投资收益”按“收入”具体会计准则进行了调整,列入营业利润;将部分利得和损失(如“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减值损失”)也记入了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的构成简单化,仅包含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

外支出三部分。净利润与原来计算方法相同。用公式表示如下: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填列)+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3、对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单独列示。新第30号会计准则规定在利润表中对“公

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要单独列示。

4、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减值损失”等未实现资产利得和损失直接纳入了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部分,使净利润

中包含了部分“其他全面收益”(未实现资产持有利得)的内容,而“其他全面收益”在

国际上是列入“全面收益”的。将部分资产未实现利得(未实现资产增值如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减值损失)直接计入营业利润,极大地降低了利润指标的质量,并且使各年间的利润额极容易产生波动,而这种波动(如整体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导致的减值损失

或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有时是企业管理人员左右不了的,不便进行年度间的对比分析和

考核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

二、新会计准则中利润表的不足

由上述分析可知,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利润表方面有重大突破,明确将未实现资产持有利得如部分证券升值等直接计入利润表,利润的含义及构成有了明显的变化。但我们认为,我国新准则中对利润表的改进存在缺陷,下面给以详细的分析:

1、从整体上看,由于用历史成本计价,所耗用的资产按取得时的历史成本转销,而收入

按现行价格计量,进行配比的收入与费用未建立在同一时间基础上,因而使收益的计量缺乏内在的逻辑上的统一性,使成本无法得到真正的回收,使资本的完整不能从实物形态或使用效能上得到保证。

2、由于不同性质的收入不加区分,如收现的收入与赊销的收入均反映在利润表中,没有考虑赊销收入的风险,因而利润表中的收入是被高估的,未能体现谨慎性原则;同时在

财务分析时,计算出来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有误差,不利于评价应收账款的流动性。

3、利润表中不单独列示“存货销售成本”,使得对“存货周转次数”或“存货周转天数”的计算造成较大误差,不容易评价企业的存货流动性。

4、财务费用内容不合理。我国企业将“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记入财务费用,这种做法不妥。首先,有时使得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有时变为负数,另国外看了百思不得其解;其次,给财务分析评价带来很大不方便,如“EVA”、“MVA”“自由现金流量”指标要用企业的资金成本,由于缺乏利息支出的真实信息,使得资金成本的确定很不准确;

5、新会计准则的在利润方面变化的最大亮点是突破“历史成本原则”、“收入实现原则”、“稳健原则”等传统利润确认原则的束缚,使营业利润、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其他全面收益”(未实现资产持有利得)的内容。我认为这种做法欠妥:首先,不符合稳健原则的要求,降低了利润信息的可靠性。第二,与国际惯例不符(例如美国将未实现资产持有利得列入第四财务报表“全面收益表”或“业主权益变动表”)。第三,容易使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进行“盈余管理”,平滑经营业绩,操纵利润。

三、利润表的改进

综观西方各国利润表的改革过程,其总体思路是制定《全面收益报告准则》,规范全面收益的列示和报告,全面收益各组成项目的确认与计量问题则由各个具体会计准则子以规定。其财务业绩报告改进重点均是放在收益表的改革上,而对全面收益的确认、计量等方面均不涉及或涉及较少。这主要是考虑了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和实用性,以及受当前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影响的限制。他们是由于没有解决全面收益的确认与计量标准问

题,使得全面收益报告仍不够完整。

现阶段,我国尚未出台《全面收益报告准则》,尚未对全面收益的确认、计量、报告进行规范。如果缺少相关准则规定,全面收益报告就会有名无实。要解决全面收益信息披露问题,就应当在借鉴西方国家全面收益理论及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现有的利润表加以扩展或改进。

根据上面的分析,当前改进我国利润表的具体改进建议如下:

1、“营业收入”单独列示“赊销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单独列示“存货销售成本”,

以利于财务分析及经营评价。

2、对“投资收益”和“财务费用”核算内容要调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归属于“投资收益”,以免“财务费用”变为红数;同时在“财务费用”下单独列示“利息支出”,以利于资金成本的估算及其他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3、全面收益的内容。可将全面收益内容分为已确认并已实现的利润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其他全面收益两部分。利润反映传统利润表中的净利润部分,其他全面收益反映当期已确认、当期产生但未实现的利得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

4、全面收益表的具体列报

①在我国目前的现实环境下改进利润表宜采用一表法的模式,即在保留现行利润表原内

容的前提下,在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下增加其他全面收益的内容,在扩展后的利润表中反映“全面收益=净利润+其他全面收益(当期产生但未实现的利得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利得和损失)”的关系。计算公式为:净利润=收入—费用+已实现利得—损失,全面收益=净利润+其他全面收益,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投资+本期全面收益—所有者分红(加减等其他所有者交易及事项)。这样可以使资产负债表与扩展后的利润表(全面收益表)重新建立起钩稽关系。

②对所有利得和损失项目应在扩展利润表附注中给予完整的披露和揭示。

③由于利润的“经济后果”影响,建议纳税、利润分红、考核经营管理层受托责任、“公司连续3年亏损不得上市”等全面收益表中的“净利润”为基础;投资者决策及考核国

有资产保值增值可以参考利润扩展表中的“全面收益”信息。

2019会计继续教育《利润表分析》答案最全

利润表分析 1.在下列企业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中,不应列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的是()。 接受捐赠 固定资产盘盈 出售固定资产 出售无形资产 2.利润不仅包括营业利润,还包括营业外收支净额。() 错误 正确 3.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在营业外收入项目核算。() 错误 正确 4.因自然灾害发生毁损、已丧失使用功能等原因而报废清理产生的损失不影响当期营业利润。() 错误 正确 5.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出售固定资产获得的净收入的是()。 主营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6.利润不仅包括营业利润,还包括营业外收支净额。() 错误 正确 7.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出售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或处置组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的是()。 营业外收支 资产处置收益 其他收益 利得或损失 8.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 错误 正确 9.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利润表新增“其他收益”项目,反映计入当期损益的与日常活动有关的项目是()。 盘盈 政府补助 捐赠 债务重组 10.利润表新增“资产处置收益”项目,能反映债务重组中因处置非流动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错误 正确 11.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一般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是()。 销售产成品 销售原材料 出租包装物 销售半成品 12.利润表中新增的“其他收益”项目,反映计入当期损益的与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等。

错误

13.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营业外支出的是()。 债务重组损失 盘盈损失 投资损失 捐赠支出 14.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 错误 正确 15.利润不仅包括营业利润,还包括营业外收支净额。() 错误 正确 16.在下列企业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中,不应列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的是()。 接受捐赠 固定资产盘盈 出售固定资产 出售无形资产 17.其他综合收益分为以后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和以后将重新分类进损益 的其他综合收益。() 错误 正确 18.利润表中新增的“其他收益”项目,反映计入当期损益的与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等。() 错误 正确 19.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利润表一般分析的是()。 综合分析 分步分析 分项分析 分部分析 20.因自然灾害发生毁损、已丧失使用功能等原因而报废清理产生的损失不影响当期营业利润。() 错误 正确 21.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营业外支出的是()。 债务重组损失 盘盈损失 投资损失 捐赠支出 22.影响营业利润的收支项目一定会影响利润总额,但影响利润总额的不一定影响营业利润。() 错误 正确 23.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利润表综合分析是()。 成本费用分析 水平分析 分部分析 分项分析 24.营业利润是企业计算利润的第一步,通常也是一定时期内企业盈利最主要、最稳定的关键来源。()

解读利润表新变化

解读利润表新变化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解读上市公司利润表新变化 2006年2月,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的内容及呈报进行了不同于西方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的改进,这时的“利润”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利润,其质量和实质都有所变化,下面给予简单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新会计准则中利润表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调整、会计计量基础的变化上,其中主要体现在“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即主要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除存货外的大部分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一)利润要素及定义的变化 原会计要素包括六个部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属于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属于利润表要素。新《基本准则》对六大会计要素作了重大调整,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润金额取决于这三者的计量。 (二)利润确认计量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而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Fair Value)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利润。 1、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的调整。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一条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

利润表水平分析表

利润表水平分析表 编制单位: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 单位:百万元 2012年度2011年度增减额增减%一、营业收入4683050776-3,946-7.77%减:营业成本3196332252-289-0.90%营业税金及附加166259-93-35.91%销售费用39744215-241-5.72%管理费用336730633049.92%财务费用135880755168.28%资产减值损失-74403-477-118.36%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 号填列)-139-68 -71104.41% 投资收益(损失 号填列)161141 2014.18%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2538 -13-34.21%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60979847 -3,750-38.08% 加:营业外收入10071022-15-1.47%减:营业外支出22477147190.91%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2532 -7-21.88%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 号填列)688010792 -3,912-36.25% 减:所得税费用8691430-561-39.23%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60109361 -3,351-35.80%

中: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 - 383 -383-100.00%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6868648 -2,962-34.25% 少数股东损益324712-388-54.49%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0.75 1.14 -0.39-34.15% (二)稀释每股0.75 1.14 -0.39-34.15% 六、其他综合收-56-32 -2475.00% 七、综合收益总59549329 -3,375-36.18%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综合收益总56328616 -2,984-34.63% 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322712 -390-54.78% 通过分析三一重工利润水平分析表,可以看出公司2012年营业收入较2011年降低了3,946百万元,降低幅度为7.77%,说明公司的经营规模有所下降。公司经营状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业利润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实现营业利润6097百万元,比上年减少了3,750元,降低率为38.08%。减少幅度较大,从水平分析表上看,公司营业利润减少主要是营业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比上年降低3657百万元引起的,同时投资收益比上年增长20百万元,这也是导致营业利润增长的有利因素;由于销售费用比上年减少241百万元,管理费用比上年增长304百万元元,财务费用比上年增长551百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比上年减少71百万元,资产减值损失比上年减少

上市公司利润表怎么看

爱投资-专业全球投资百科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0714883804.html, 上市公司利润表怎么看 利润表(Income Statement)反映一定时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Revenue)减去营业支出(Expenses)之后的净收益(Net Income)。利润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来编制,通过利润表,我们一般可以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管理的成功程度作出评估,从而评价投资者的投资价值和报酬。 用途: 反映公司的收入(Revenue)及费用(Expenses),来分析公司的经济效益及盈利能力,评价公司的管理业绩。 反映公司财务成果的来源,来分析公司的各种利润来源在利润总额中占的比例,以及这些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收入和费用: 1. 收入项目(Revenue) 公司可通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取得各项营业收入,也可以将资源提供给他人使用,获取租金与利息等营业外收入。收入的增加,则意味着公司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记入收入账以实际收到的金额或账面价值入账。 2. 费用项目(Expenses) 费用是收入的扣除,费用的确认、扣除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净利润。分析费用项目时,应注意费用包含的内容是否适当,确认费用应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其次,要对成本费用的结构与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分析费用结构是否合理,分析各项费用占营业收入百分比。另外看看费用各个项目的增减变动趋势,以此判定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预测公司的发展前景。 利润表主要说明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情况;各项财产物资变动情况;税金的缴纳情况;预计下一会计期间对公司财务状况变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爱投资-专业全球投资百科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0714883804.html,

解读上市公司利润表新变化(1)

解读上市公司利润表新变化 2006年2月,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的内容及呈报进行了不同于西方国家及国际 会计准则的改进,这时的“利润”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利润,其质量和实质都有所变化,下面给予简单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新会计准则中利润表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调整、会计计量基础的变化上, 其中主要体现在“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即主要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除存货外的大部分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一)利润要素及定义的变化 原会计要素包括六个部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属于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属于利润表要素。新《基本准则》对六大会计要素作了重大调整,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润金额取决于这三者的计量。 (二)利润确认计量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而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Fair Value)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 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利润。 1、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的调整。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一条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第二十二条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并同时满足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和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两个条件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损益。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三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及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4、资产减值产生的损失。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五条规定:“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第十七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5、债务重组收益。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第四、五、六、七条中规定: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

利润表及报告分析

利润表及报告分析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如下:

1.收入分析 本期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说明公司业务规模处于较快发展阶段,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强,市场推广工作成绩很大,公司业务规模很快扩大。本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低于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说明公司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本期公司在提高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2.成本费用分析 (1)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本期公司发生成本费用共计100,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成本73,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营业费用4,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管理费用21,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财务费用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 (2)成本费用增长情况 本期公司成本费用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22,万元,增长%;主营业务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9,万元,增长%;营业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元,增长%;管理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11,万元,增长%;财务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元,增长%。 3.利润增长因素分析 本期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8,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利润3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9,万元,营业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管理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11,万元,财务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投资收益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补贴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营业外收支净额比上年同期增加利润万元。 本期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率为%,公司在产品与服务的获利能力和公司整体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说明公司利润积累有了极大增加为公司增强自身实力、将来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期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率低于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公司的利润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本期公司在产品与服务的结构优化、市场开拓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对新会计准则中利润表变化的分析

对新会计准则中利润表变化的分析 新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调整、会计计量基础的变化上,主要是“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即主要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利润要素及定义的变化。原会计要素包括六个部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属于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属于利润表要素。新《基本准则》对六大会计要素作了重大调整,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润金额取决于这三者的计量。 利润确认计量的变化。新会计准则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而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Fair Value)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利润。 利润报告方面的变化。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对利润表的呈报作了以下几项新规定。 1.不再区分主营业务与非主营业务利润。原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利润表的格式给予了明确规定,其中之一就是规定单独陈报“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新准则中不再要求区分,只是将营业利润分解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原为“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2.对直接计入利润利得和损失的项目单独列示。第30号会计准则规定在利润表中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要单独列示。 3.净利润的含义与内容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等未实现资产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其他全面收益”的内容,而“其他全面收益”在国际上是列入“全面收益”的。 从以上分析可知,新会计准则在利润方面变化的最大亮点是突破了“历史成本原则”,“收入实现原则”、“稳健原则”等传统利润确认原则的束缚,使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其他全面收益”(未实现资产持有利得)的内容。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欠妥。 我们认为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全面收益理论,改进我国的利润表,由于新会计准则已经对反映全面收益信息的利得和损失会计要素进行了定义,利润表的改进就只需解决全面收益的内容与报告两个问题。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两点建议:1.在我国目前的现实环境下改进利润表宜采用一表法的模式,即在保留现行利润表原内容的前提下,在利润表“净利润”项目下增加其他全面收益的内容,在扩展后的利润表中反映“全面收益=净利润+其他全面收益(当期产生但未实现的利得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利得和损失)”的关系。计算公式为:净利润=收入-费用+已实现利得一损失,全面收益=净利润+其他全面收益,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

利润表及报告分析

(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如下:

1.收入分析 本期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500.4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2.93%,说明公司业务规模处于较快发展阶段,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强,市场推广工作成绩很大,公司业务规模很快扩大。本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低于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16.84%,说明公司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本期公司在提高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2.成本费用分析 (1)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本期公司发生成本费用共计100,028.87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成本73,023.62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73.00%;营业费用4,349.52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4.35%;管理费用21,382.38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21.38%;财务费用-313.34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0.31%。 (2)成本费用增长情况

本期公司成本费用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22,158.28万元,增长28.46%;主营业务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9,755.04万元,增长15.42%;营业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70.50万元,增长1.65%;管理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11,912.28万元,增长125.79%;财务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78.44万元,增长20.02%。 3.利润增长因素分析 本期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8,131.10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利润30,100.78万元,主营业务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9,755.04万元,营业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70.50万元,管理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11,912.28万元,财务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78.44万元,投资收益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34.89万元,补贴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13.96万元,营业外收支净额比上年同期增加利润85.82万元。 本期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率为57.76%,公司在产品与服务的获利能力和公司整体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说明公司利润积累有了极大增加为公司增强自身实力、将来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期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率低于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45.97%,公司的利润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本期公司在产品与服务的结构优化、市场开拓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4.经营成果总体评价 (1)产品综合获利能力评价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 证券投资已经成为百姓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大多数中小投资者不是专业人员,缺乏必要的财务常识,很多投资者因为不懂报表而错失买卖股票的良机。因此,如何正确地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挖掘真正具备投资价值的公司,是广大投资者的当务之急。 一、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上市公司会计期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通过资产负债表,能了解企业在报表日的财务状况,长短期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权益和结构等重要信息。 (一)对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科目的分析 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的科目很多,但投资者在进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时重点应关注应收款项、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和递延资产四个项目。 1.应收款项。(1)应收账款:一般来说,公司存在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在会计核算中设有“坏账准备”这一科目,正常情况下,三年的时间已经把应收账款全部计提了坏账准备,因此它不会对股东权益产生负面影响。但在我国,由于存在大量“三角债”,以及利用关联交易通过该科目来进行利润操纵等情况。因此,当投资者发现一个上市公司的资产很高,一定要分析该公司的应收账款项目是否存在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同时要结合“坏账准备”科目,分析其是否存在资产不实,“潜亏挂账”现象。(2)预付账款:该账户同应收账款一样是用来核算企业间的购销业务的。这也是一种信用行为,一旦接受预付款方经营恶化,缺少资金支持正常业务,那么付款方的这笔货物也就无法取得,其科目所体现的资产也就不可能实现,从而出现虚增资产的现象。(3)其他应收款:主要核算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如企业发生的各种赔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这么简单。例如,大股东或关联企业往往将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挂在其他应收款下,形成难以解释和收回的资产,这样就形成了虚增资产。因此,投资者应该注意到,当上市公司报表中的“其他应收款”数额出现异常放大时,就应该加以警惕了。 2.待处理财产净损失。不少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挂账列示巨额的“待处理财产净损失”,有的甚至挂账达数年之久。这种现象明显不符合收益确认中的稳健原则,不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3.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无实质上的重大区别,它们均为本期公司已经支出,但其摊销期不同。“待摊费用”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而“递延资产”的摊销期超过一年。从严格意义上讲,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但它们似乎又同未来的经济利益相联系,而且在会计实务中,不少人也习惯于把已发生的成本描绘为资产。 (二)对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分析

如何看懂利润表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熟悉利润表的科目内容; ●掌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涵义; ●掌握解读利润表的财务基础; ●熟练运用相关财务比率指标分析利润表; ●达到看懂利润表的目的。 如何看懂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科目分解 资产负债表起源于静态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表起源于动态会计恒等式:利润=收入-费用。将动态会计恒等式的三项细化就构成了利润表,如表1。 表1 利润表

二、解读利润表的财务基础 1.利润表中的成本费用的分类与归集原理 产负债表是一个静态表,表明企业在一个时点产生的资产负债情况,利润表是一个过程表,它表现出这一段时间企业的盈利的过程。 (1)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就是今天企业卖了多少物品,卖了多少金额,一般是单价乘以数量,包含单价和数量两个基本要素。以公式表示为: 营业收入=单价X数量 企业的营业收入不包括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及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等。 成本 营业成本等于材料费、人员工资和制造费用的总和。 成本的范围。一般生产型企业的这三项费用都比较明确,其他类型的企业,比如流通型企业,材料费用是购货价格;人工费用是企业操作工人的各种费用;服务型企业的人工费用是一线工作人员的各种费用;制造费用是生产产品所产生的费用,二线辅助人员的工资、车间的照明、清洁、保洁等都属于制造服用。 降低成本的办法。根据成本的组成要素,企业想降低成本有两个办法:一是降低原材料的采购价。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人工费、节约能源、降低各个环节的消耗等。目前企业多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减少人工费用。在人工费减少的同时,由于新设备的引进,制造费用会相应增加,但是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是可以折旧的。所以一般引进先进设备人工费和制造费两者的总和还是会减小。 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其中,前两项属于营业税金,后三项属于附加税。 营业税。营业税的税率主要有3%、5%、8%、20%等多个级别,税率和行业性质有关,行业不同,税率不同。 消费税。消费税的征收范围没有营业税广,主要对象是烟、酒、化妆品等产品。一般来说,只有具备五类行业才被征收消费税:第一类,税基比较广泛,大家都在用,国家资金短缺等情况;第二类,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如贵重首饰、化妆品等;第三类,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如小轿车、摩托车等;第四类,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石油类消费品,如汽油、柴油等;第五类,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产品,如汽车轮胎、护肤护发品等。 主营业务税金。主营业税金是指专门针对烟进行征收的税。为了减少吸烟人数,降低吸烟的危害,国家对烟

企业利润表分析

企业利润表分析 从这张利润表中可以看出,营业收入作为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会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企业利润的含金量和持续性,因此营业收入的质量分析在利润表中是非常重要的。99年相对于98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低,说明企业经营业绩呈下降趋势,而主营业务成本呈上升趋势,成本增加,收入减少,势必会导致企业主营业务利润降低,或者是主营业务的地区分布不同,行业经济不景气,导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 其他业务利润99年较98年有所增长,反映出企业在经营其他业务取得不错的成果,但是一个企业最主要最关键还是以主营业务收入为重,主营业务所占比重越大,才越说明企业的经营成果越好。期间费用较上一年呈减少趋势,说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有所提升,降低了运营费用,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 99年营业利润为负数,企业出现了亏损,很大程度是因为收主营业务成本提升而利润降低的影响,所以公司的实体经济做的很差,成本提升企业没有改变经营销售策略,成本提高企业可以相应减少产品的生产数量,提高质量。以追求更大的利益。利润总额较上一年有所增长,大部分来自于投资收益与补贴收入的增加,且营业外支出较上一年有所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补贴、投资收入弥补了营业外收入,原因可能是投资股票、债券,获得投资收益的增加,公司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99年净利润呈上升趋势。 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管理费用降低,而投资收入、政府补贴等非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弥补了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使总利润大幅提高,因此净利润收益率增加,净利润也增加。但是这些营业外收入并不能说明企业的经营成果有所提升,因此企业最重要,最关键还是应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主营业务收入上去。 建议: ①要加强实体经济的建设,提高品牌建设和核心竞争力。 ②可以进行产业的结构调整,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 ④企业应保持稳定的利润水平和平稳的增长速度。

第三章 利润表解读

第三章利润表解读 一、从考试题型来看,客观题+主观题,主观题的考点是比较利润表的分析;共同比利润表的编制及分析。 利润表质量分析--利润表各项目分析 利润表趋势分析--比较利润表分析和定比趋势分析 利润表结构分析--共同比利润表编制与分析 第一节利润表质量分析 识记:营业收入的构成。理解:利润表所包括的各个会计科目所揭示会计信息,相应会计处理方法的内容。 二、具体内容: 1.通过利润表的分析可得知的内容:企业依据成本和收入,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的来源,理解历史收益能力,预测未来经营业绩。 2.利润表质量分析含义:是对利润形成过程和利润结果的质量进行分析。 第一,利润结果,因为权责发生制的关系,所以企业利润与现金流量并不同步,而没有现金支撑的利润质量较差,利润和现金流之间要匹配(是否有现金流支撑)。 第二,利润形成的过程,利润的来源有:主营业务、其他业务、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资产价值变动等。只有企业利润主要来自于那些未来持续性较强的经济业务时,利润的质量才比较高。(收益是否有未来的可持续性) 3.回顾收入:日常活动中形成、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但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与实收资本无关)的总流入。回顾费用:日常活动中形成、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总流出。 【例题·单选题】关于利润表质量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利润表质量分析就是对利润形成过程的质量进行分析 B.没有现金支撑的利润质量较差 C.某工业企业利润主要来自于投资收益,说明该企业利润质量较差 D.某商业企业利润主要来自于营业收入,说明该企业利润质量较高 【答案】A

(二)营业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进行经常性业务取得的收入,是利润形成的主要来源。 营业收入是企业创造利润的核心,(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最具有未来的可持续性,如果企业的利润总额绝大部分来源为营业收入,则企业的利润质量较高。 (三)分析营业收入时注意5个问题: 1.企业营业收入确认的具体标准; 2.企业营业收入的品种构成; 3.企业营业收入的区域构成 4.企业营业收入中来自于关联方的比重; 5.行政手段造成的收入占企业收入的比重 具体如下: 1.企业营业收入确认的具体标准 (1)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同时满足5个条件:75页 A.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B.企业既没有保留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经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C.收入金额能可靠的计量; D.相关的已发生的成本或将要发生的成本能可靠的计量。 E.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分析人员应当查看企业在确认收入时是否遵循了这5个标准,是否将应当在本期确认的销售收入延期入账(预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不是确认收入),是否将不应本期入账的收入确认为本期收入。 (2)企业劳务收入,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确认和计量 第一,资产负债表日能够对该项交易的结果进行可靠的估计,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第二,在资产负债表日不能对交易的结果进行可靠的估计:对于已经发生和可能收回的金额进行尽可能合理估计,只确认可能发生的损失,不确认可能发生的收益。(谨慎性原则) 使用完工百分比确认收入的注意事项:要判断完工百分比的估计是否合理,确认收入时是否遵循了谨慎性原则,已经确认的收入在未来是否具有稳定的可回收性。 (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企业出租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确认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应该具备的条件:第一,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收入能够可靠的计量。 2.企业营业收入的品种构成。分析方法:是计算各经营品种的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在通过比较比重的变化发现企业经营品种结构的变化幅度。可以观察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否与市场的需求一致,企业产品品种的变化也反映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 3.企业营业收入的区域构成 对收入区域构成的分析,有助于预计企业未来期间的收入状况。分析方面包括: ①观察企业主要的收入是来源于国外还是国内(国外的话,汇率的变动影响) ②国内销售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哪个区域

整理版企业利润及利润表分析模板

整理版企业利润及利润表分析

企业利润及利润表分析 1、企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 2、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期间费用直 接计入当期损益, 并在利润表中分别列示。 3、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 递延法和债务 法) 。 ( 1) 应付税款法: 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2) 纳税影响会计法: 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 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 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A、递延法: 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 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 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 可是, 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 应当按原所得税税率计算转回。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

贷项金额-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 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 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注: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本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 即前期确认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 差异) ×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税率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增加本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 即当期确认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 异) ×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率 B、债务法: 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 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

企业利润表及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利润表及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本章提要 盈利能力分析是财务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盈利是企业经营的要紧目标。本章以企业的以财务报表为要紧信息来源,就企业的利润表及其组成项目分析、利润表比较分析、利润表比率分析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有关盈利能力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并学会运用这些指标评价企业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 第一节利润表及其组成项目分析 一、利润表的内容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或收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通过利润表,能够从总体上了解企业的收入、成本和费用,以及净利润(或亏损)的实现及构成情况。它是把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的报表,是企业会计报表的差不

多报表之一。其具体结构是:由表头、表体和补充资料三部分组成。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多步式利润表格式如表2-1所示。 表2-1 利润表 编制单位:年月日 单位:元

补充资料: 二、利润表的作用 利润额的高低及其进展趋势,是企业生存与进展的关键,也是企业投资者及其利害关系人关注的焦点。因此。利润表的编制

与披露对信息使用者是至关重要的。具体地讲,利润表的作用要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分析、评价、预测企业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 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都与“利润”紧密相连。经营成果(或经营业绩)指企业在其所操纵的资源上取得的酬劳(扣除理财成本、筹资成本等减项),它直接可体现为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而获利能力则指企业运用一定经济资源(如人力、物力)猎取经营成果的能力,它可通过各种相对指标予以体现,如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收益率以及人均收益率等。通过当期利润表数据可反映一个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通过比较和分析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不同企业同一时期的收益情况,可据以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和获利能力的高低,预测以后的进展趋势。 (2)有助于分析、评价、预测企业以后的现金流淌状况 我们明白,报表使用者要紧关注各种预期的现金来源、金额、时刻及其不确定性。这些预期的现金流淌与企业的获利能力具

如何才能真正看懂上市公司财务报表

如何才能真正看懂上市公司财务报表 你必须知道每1元现金是怎样从一家公司的消费者手中转到我们投资者(股东)手里的。 一个实例: 消费者史蒂文花1000元从戴尔公司买了一台电脑。戴尔公司将付给雇员和零部件商821元。怎么看出来?因为制造成本/销售收入=82.1%,这说明戴尔公司收到1000元在支付完制造成本后还剩179元。 剩余的179元发生了什么?大约86元用于广告和管理费(销售和管理费用),13元用于研发,25.5元缴税,1000元销售收入还剩60元净利润。 这一活动过程告诉我们什么? 1.利润率相当低,1000元只有60元净利润,大部分收入给了雇员和零部件商以及公司运营。 2.在研发和市场营销上投入较少。作为戴尔是好事,因为它是低成本生产商。但如果是医药企业,研发/营业收入=1.5%那就太少了,令人担心。 拿过一张财务报表,首先看现金流量表,检查公司去掉伪装后还剩多少现金;再看资产负债表,检查财务基础是不是健康;最后看利润表,检查获得多少利润,并查看毛利率。 一、现金流量表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是一家公司创造价值的真正试金石,不需要每一次都仔细检查现金流量表的

每一项,因为这些都已经完美的包含在“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下。营运资本变动科目常常是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同的最大原因,需要逐条分析。 1.折旧和摊销 不是现金费用,需要加回净利润。 2.营运资本变动——赊销和借钱都影响营运资本,因为应收账款增加意味着现金流量减少;应付账款增加则现金流量增加;存货增加则现金流量减少。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包括花在长期性投资科目(如国定资产)上的钱和长期性投资。 1.投资收益——公司投资已经赚取或亏损的钱。 2.发行/购买股票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1.支付红利 2.发行新股在稀释现有股价的同时充实了公司现金。 3.发行偿还债务——是否有借款或偿还了先前借款。 二、资产负债表 平衡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 流动资产

会计继续教育--利润表分析

单选题 1.在下列各项中,计算营业利润时不会涉及的损益项目是()。 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 投资净收益 所得税费用 2.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利润表一般分析的是()。 综合分析 分步分析 分项分析 分部分析 3.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一般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是()。 销售产成品 销售原材料 出租包装物 销售半成品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出售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 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或处置组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的是( )。 营业外收支 资产处置收益 其他收益 利得或损失 5.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利润表分项分析的是()。 成本费用分析 投资收益分析 净利润分析 资产减值准备分析 6.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营业外支出的是()。 债务重组损失 盘盈损失 投资损失 捐赠支出 7.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利润表新增“其他收益”项目,反映计入当期损益的与日常活动有关的项目是()。 盘盈 政府补助 捐赠 债务重组 8.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核心利润的项目是()。 税金及附加 投资收益 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9.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利润表综合收益的是()。

股本 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10.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影响利润表营业利润的是()。 发生的所得税费用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盘亏固定资产净损失 行政罚款 11.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利润表综合分析是()。 成本费用分析 水平分析 分部分析 分项分析 12.某企业2017年度营业收入为1000000元,营业成本为600000元,营业利润为200000,则营业利润的构成为()。 60% 20% 33.33% 40% 13.在下列各项中,企业商品经营盈利状况最终取决于()。 主营业务利润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净利润 14.如果企业本年营业收入的增长快于营业成本的增长,那么企业本年营业利润将()。一定大于零 一定大于上年利润总额 一定大于上年营业利润 不一定大于上年营业利润 15.在下列各项中,属于2017年度利润表新增项目的是()。 投资损失 管理费用 营业外支出 资产处置收益 16.销售品种构成变动会引起产品销售利润变动,主要是因为()。 各种产品的单位利润不同 各种产品的价格不同 各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不同 各种产品的利润率高低不同 17.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产品销售利润因素的是()。 销售量 生产成本 税金

巧用利润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

巧用利润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 【摘要】通过对利润表中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分析,可以对企业的工作业绩作出评价,同样有助于关注企业财务风险,保证企业良好运行。 【关键词】利润表;盈利能力;分析 利润表又称收益表或损益表,是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时期的营业收益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公司一定时期的税后净利润。通过利润表反映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情况,能够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收益情况、成本耗费情况,表明公司生产经营成果;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公司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获利能力,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完整性。由于利润是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又是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因此,利润表是会计报表中的主要报表。 一、利润构成分析 企业的利润,一般分为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将企业的利润表按照其收益来源构成划分为经营性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业务收入。通过上述收益的划分,将企业的利润构成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六种类型,从而可以判定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A型企业属于正常状态的利润表要素构成状况,这类企业最好,属正常企业的经营状况,当然这类企业财务状况最好。而B往往是由于非经常性的特殊情况发生损失而造成的亏损,通过采取措施,加强经营管理,也会加以扭转,故该类企业可望迅速好转。C型企业属于危险状态的利润表要素构成状况。这类企业虽有盈利但非营业所得,而是靠非正常经营业务所得,故既不能持久,也不会过多。D这类企业在不能获得主营业务利润情况下必导致亏损,该类型企业产品销售获得毛利已不能弥补期间费用的支出,产生营业亏损,继续下去亏损额越多,亏损比例越大,导致破产速度越快。E型企业属于濒临破产状态的利润表要素构成状况。这类企业虽然最终有盈利,但正常经营业务所得,既不会多,也不会持久。这种偶然性所得,

上市公司利润表分析开题报告.doc

附表1: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上市公司利润表分析 学生姓名:学号: 系:专业: 指导教师: 2016年 11 月 18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生效。 2. 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在国际标准A4型(297mm ×210mm)打印纸或复印纸上,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 3. 开题报告的字数须2000字以上。开题报告中,学生查阅的参考文献应在15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 4.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14年9月26日”或“2014-09-26”。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分别列示,同时将费用按照性质的不同详细地列示在利润表中。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综合收益相关的理论研究比技早,而化在准则制定方面也比较完善,本文主要对国外关于综合收益准则制定方而进行文献综述。虽然Fasb最早提出了综合收益这一概念,但是最早将综合收益的信息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列报的是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W下简称abs)。1991年,英格兰及威尔特许会计师协会联合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学会共同发布了《财务报告的未来形式》,该研究报告建议使用传统的利润表(损益表)及利得表两张报表^起反映企业全部财富的变动。该研究报告突破了历史成本计量这一公认的计量属性,体现了综合收益的概念,并瓦对企业已经实现W及还未实现的所有价值的变动都进行确认并在报表中列报。 Cahan(2000)通过实证来研究新西兰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在报表中列报披露其他综合收益是巧具有价值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列报其他综合收益后的综合收益总额比传统损益表中的净利涧的价值相关性要高。 Chio chang(2006)选取美国上市公司1998-2003年的报表数据作为样本来分析综收益在预测未来收益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证实综合收益能够对未来收益的预测产生影响,并且比净利润的影响大。同时结果还表明证券分析师在对未来收益进行预测时会用到报表中披露的综合收益信息,若净利润大于综合收益,分析师会调低下一年度预测的收益:若净利涧小于综合收益,分析师不会对未来收益预测做出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