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__曼昆_第六版
宏观经济学曼昆第六版课后答案

答:股票分析师在确定股票的价值时应该考虑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公司的盈利能力取决于以下因素: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所面临的顾客忠诚度、面对的政府管制和税收等。因此,股票分析师就要考虑所有上述因素以决定公司的一股股票价值为多少。
6.描述有效市场假说,并给出一个与这种理论一致的证据。
2.现值(present value)
答:现值指按现行利率为获得一个既定的未来货币量而在今天所需要的货币量。现值可用倒求本金的方法计算。由终值求现值,称为贴现。在贴现时使用的利息率称为贴现率。现值的计算公式可由终值的计算公式导出:fvn?pv?1?i?,则有:
pv?fvn?1n?1?i?n
上述公式中的1
5.风险厌恶(risk averse)
答:风险厌恶又称“风险规避”,指不喜欢不确定性。风险厌恶者总是以无风险或低风险作为衡量各种备选方案优劣的标准,把那些可能发生风险的备选方案拒之于外。
6.多元化(diversification)
答:多元化又称分散化,指通过分散投资于多项资产来降低投资风险的一种投资方式。从理论上来讲,一个证券组合只要包含了足够多的相关性较弱(甚至负相关)的证券,就完全可能消除所有风险,但是现实中,各证券收益率之间的正相关程度较高,因为各证券的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同一因素影响(如经济周期、利率的变化等),因此分散化投资可以消除资产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但是并不能消除系统性风险。也就是说,随着纳入同一资产组合的资产的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系数(或协方差)的减小,该资产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或标准差)也随之减小。各个证券之间的收益率变化的相关性越弱,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的效果就越明显。
9.基本面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6章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金融体系(financial system)答:金融体系指由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机构组成。
一国金融组织体系完善与否,可以由三个标准来衡量,即适应性标准、效率性标准、稳定性标准。
(1)金融组织体系的适应性。
金融组织体系的适应性在理论上可以解释为:任何一种交易行为都只有在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约束条件下才能发生,即不同的交易方式,与之相对应的制度约束框架也应该不相同。
(2)金融组织体系的效率性。
金融组织体系的效率性是指特定的金融组织体系能够保证金融交易活动低成本地顺利进行和储蓄向投资转化的程度。
(3)金融组织体系的稳定性。
金融组织体系的稳定性是指金融组织体系在保证金融稳定均衡、协调和有序运行等方面的能力状态。
2.金融市场(financial markets)答:金融市场指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通过各种途径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的交易活动的总称。
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各金融机构之间、客户与客户之间所有以资金商品为交易对象的金融交易,包括存款、贷款、信托、租赁、保险、票据抵押与贴现、股票债券买卖等全部金融活动。
狭义则一般限定在以票据和有价证券为交易对象的融资活动范围之内。
3.债券(bond)答:债券指由筹资者(即债务人)向投资者(即债权人)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宏观经济学曼昆第六版课后答案

以写为:pv?fvn?pvifi,n。
3.未来值(future value)
答:未来值又称复利终值,指在现行利率为既定时,现在货币量将带来的未来货币量。未来值的计算公式为复利终值;pv——复利现值;i——利息率;n——计息期数。
当利率是10%时,4年后收益15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的现值是1500/?1?10%??1024.5万美元,收益的现值大于今天的投入1000万美元,公司应该实施这个项目。当利率是9%时,4年后收益15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的现值是1500/?1?9%??1062.6万美元,收益的现值大于今天的投入1000万美元,公司应该实施这个项目。当利率是8%时,4年后收益15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的现值是1500/?1?8%??1102.5万美元,收益的现值大于今天的投入1000万美元,公司应该实施这个项目。
2.一个公司有一个今天花费1000万美元,4年后收益1500万美元收益的投资项目。a.如果利率是11%,该公司应该实施这个项目吗?利率是10%、9%或8%时,情况又如何?
b.你能指出盈利与不盈利之间准确的利率分界线吗?
答:a.如果利率是11%,该公司不应该进行这个项目。因为利率是11%时,4年后收益15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的现值是1500/?1?11%??988.1万美元,收益难以弥补今天的投资1000万美元,所以不应该实施该项目。
10.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11.信息有效(informationally efficient)
答:信息有效指以理性的方式反映有关资产价值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根据有效市场假说,股票市场是信息有效的。当信息改变时,股票价格就会变动。例如,当有关公司前景的利好新闻路人皆知时,该公司的价值和股票价格都会上升。当公司前景恶化时,该公司的价值和股票价格都下降。但是,在任何一点上,市场价格是以可获得信息为依据的公司价值的最好指南。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六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六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六版是一本介绍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教科书,它以清晰易懂的
语言阐述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本书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全面理解。
在微观经济学部分,本书首先介绍了供求关系,阐述了市场价格形成的基本原理。
接着讨论了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探讨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原理。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市场结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内容,帮助读者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在宏观经济学部分,本书从整体经济的角度分析了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
等现象,深入探讨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同时,本书还介绍了经济增长理论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帮助读者对全球经济格局有更深入的理解。
本书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分析,深受经济学学生和专业人士的喜爱。
它不仅适合作为大学经济学课程的教材,也适合作为经济学爱好者的自学读物。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可以建立起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扎实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经济学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六版是一本经典的经济学教材,它以其严谨的逻辑和
生动的案例,帮助读者轻松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经济学学习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
曼昆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六版

P $2.00 $2.50 $3.00
Q 1000 1100 1200
增加:
= $6,000 = $8,250
37.5%
= $10,800 30.9%
例:
年份
2005 2006 2007
皮萨
P
Q
$$1100
400
$11
500
$12
600
拿铁咖啡
P
Q
$2.00
1000
$2.50
1100
$3.00
1200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区别
• 研究对象不同 • 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
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 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 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 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 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 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 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31
例:
年份 2005 2006 2007
名义 GDP $6000 $8250 $10,800
真实 GDP $6000 $7200 $8400
• 名义GDP是用当期价格来衡量 • 真实GDP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衡量(本例中以2005年
作为基年)
一国收入的衡量
32
例:
年份
名义 GDP
真实 GDP
2005 2006 2007
D. 通用汽车公司生产了价值5亿美元的汽车,但消费者 只购买了价值4.7亿美元的汽车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

居民户
厂商
储 蓄
投 资
购买最终产品
金融机构
.
23
• 总支出=消费+投资= C + I • 总收入=消费+储蓄= C + S • 恒等关系:C + I = C + S
•
I= S
未归于消费者之 手的产品
未用于购买消费 品的收入
.
24
二、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
• 加进政府收支的作用。
• 三部门: • 厂商、居民户和政府
.
25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
税
政府
转移支付
税
收
居民户
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 购买最终产品
政
收
府 购
买
厂商
储蓄
金融机构
.
投资
26
• 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 I + G
• 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 =C+ S + T
• 恒等关系:
I+G=S+T 或 I = S + (T - G)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
1
参考书
•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第6版
• 《宏观经济学》,黄亚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 《宏观经济学》,[美]格里高利·曼昆著,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第5版
• 《宏观经济学》,[美]罗伯特·霍尔,约翰·泰勒,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第5版
.
40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
• [总支出]E= Y[总收入]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税收的增加使国民储蓄上升,因此资本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均衡的实际利率下降,投资增加。
5.假设消费者信心提高增加了消费者未来收入的预期,从而他们现在想消费的数量增加。
可==以把这种情况解释为消费函数向上移动。
这种移动如何影响投资和利率?【答案】如果消费者增加现期的消费数量,那么私人储蓄和国民储蓄将下降。
我们知道这是由于国民储蓄的定义式:国民储蓄 = 私人储蓄 + 公共储蓄 [Y - T - C (Y - T )] + [T - G ] Y - C (Y - T ) - G消费的增加降低了私人储蓄,因此国民储蓄也下降。
图 3-2 描述了作为实际利率函数的储蓄和投资。
6.考虑下列式子描述的一种经济体的情况:Y =C +I +G 、Y =5 000、 G =1 000、 T =1 000、 C =250+0.75(Y -T )、 I =1 000-50rA 、 在这种经济中,计算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和国民储蓄。
B 、 找出均衡利率。
C 、 现假设 G 增加到 1 250。
计算私人储蓄、公共储蓄,以及国民储蓄。
D 、 找出新的均衡利率。
【答案】A 、私人储蓄即没有消费的可支配收入S 私人 = Y - T - C = 5,000 - 1,000 - [250 + 0.75(5,000 - 1,000)] = 750实际利率投资,储蓄S 1S 2r 1r 2I (r )图 3-1实际利率图 3-2 投资,储蓄S 1S 2r 2r 1I (r )考易KAOEASY 上面的等式S 私人 = 750S 公共 = T - G = 1,000 - 1,250 = -250因此, S = S 私人 + S 公共 = 750 + (-250) = 500D 、借贷市场再一次出清的均衡利率:S =I500=1,000-50r解这个等式得:r =10%7.假设政府等量地增加政府税收和政府购买。
由于这种平衡预算的变动,投资和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动?你的答案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吗?【答案】为了弄清等量的增加税收与政府购买对投资的影响,需要考虑国民储蓄的收入恒等式:国民储蓄 = [私人储蓄] + [公共储蓄] = [Y - T - C (Y - T )] + [T - G ] = Y - C (Y - T ) - G 因为 Y 是由生产要素决定的,同时消费的变化由可支配收入乘以边际消费倾向,所以可得到:ΔY = [-ΔT - (MPC ⋅ (-ΔT ))] + [ΔT - ΔG ] = [-ΔT + (MPC ⋅ ΔT )] + 0 = (MPC - 1) · ΔT 上面的表达式表示同时增加 T 和 G 对储蓄的影响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目 录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8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2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2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9篇 长期中的真实经济第25章 生产与增长25.1 复习笔记25.2 课后习题详解25.3 考研真题详解第26章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26.1 复习笔记26.2 课后习题详解26.3 考研真题详解第27章 基本金融工具27.1 复习笔记27.2 课后习题详解27.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8章 失 业28.1 复习笔记28.2 课后习题详解28.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0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第29章 货币制度29.1 复习笔记29.2 课后习题详解29.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30.1 复习笔记30.2 课后习题详解3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1篇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第3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31.1 复习笔记31.2 课后习题详解[视频讲解]31.3 考研真题详解第32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32.1 复习笔记32.2 课后习题详解[视频讲解]32.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2篇 短期经济波动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33.1 复习笔记33.2 课后习题详解3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4章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34.1 复习笔记34.2 课后习题详解3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35.1 复习笔记35.2 课后习题详解3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3篇 最后的思考第36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36.1 复习笔记36.2 课后习题详解3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8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23.1 复习笔记1.经济的收入与支出在一国的宏观经济中,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4.000 4.200 4.395 4.584 5.602 7.351 8.962
y
2.000 2.049 2.096 2.141 2.367 2.706 2.994
c
1.400 1.435 1.467 1.499 1.657 1.894 2.096
= 折旧率 = 资本存量每期磨损的部分
k
1
Capital per worker, k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slide 15
7.1.2 资本的积累
基本思想:
投资使得资本存量增加,而折旧使 其变小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slide 16
资本积累的方程
Change in capital stock = investment – depreciation k = i – k
Investment and depreciation
k = sf(k) k
k
sf(k)
Summary: As long as k < k*,
investment will exceed depreciation, and k will continue to grow toward k*.
Capital per worker, k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slide 9
人均国民收入恒等式
Y=C+I
(remember, no G )
等式两边同除一L,In ―per worker‖ terms:
y=c+i
where c = C/L and i = I/L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slide 10
k*
Capital per worker, k
slide 23
Moving toward the steady state
Investment and depreciation
k = sf(k) k
k
sf(k)
investment
k
depreciation
k2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k*
Capital per worker, k
slide 28
一个数字例子
Production function (aggregate):
Y F (K , L ) K L K
求人均产量:
1/2 1/2
L
Y K L L L
1/2 1/2
K L
1/2
Then substitute y = Y/L and k = K/L to get
k
depreciation
k1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k*
Capital per worker, k
slide 21
Moving toward the steady state
Investment and depreciation
k = sf(k) k
k
sf(k)
k k1 k2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per worker)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slide 11
Saving and investment per worker
saving (per worker) = y – c = y – (1–s)y = sy National income identity is y = c + i Rearrange to get: i = y – c = sy
全世界贫困国家中最贫困的20%,
每日卡路里摄取量比全世界富有的国家中 最富有的20%要低1/3。
婴儿死亡率是20%,而富有国家是0.4%。 有四分之一的贫困国家在前三十年中经历 过大饥荒。
贫困伴随着对妇女和少数民族的压迫。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slide 2
The importance of economic growth
0.000
slide 31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Exercise: solve for the steady state
Continue to assume s = 0.3, = 0.1, and y = k 1/2 Use the equation of motion k = s f(k) k to solve for the steady-state values of k, y, and c.
关注长期中经济增长率和人们生活水 平的决定因素。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slide 6
索罗模型和第三章中模型的区别
1. 2.
3.
K 不再固定:
投资能够增加资本存量,折旧使得资本存量缩减。
L 不在固定:
人口增长使其增加。
消费函数更为简单:C=(1-s)Y
4. 没有 G or T (这仅仅是为了简化模型的表述,我们仍然可以 做财政政策试验)
f(k)
c1 y1 i1 k1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sf(k)
Capital per worker, k
slide 13
练习:求y c s i
Y=F(K,L)=K2/3 L1/3,s=0.3, 求y c i关于人均资本k的表 达式。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slide 14
折旧Depreciation
人均折旧 Depreciation per worker, k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slide 8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per worker
Output per worker, y
f(k)
1
MPK =f(k +1) – f(k)
Note: this production function exhibits diminishing MPK.
k3 k*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Capital per worker, k
slide 2态人均资本 存量 k*. 在横轴上选择一个大于 k* 的资本存量值k1 作为起始点. 在图形上显示 k 将如何历时而变, k 将趋进 稳态资本存量还是远离稳态资本存量?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per worker
s = the saving rate, the fraction of income that is saved (s 是外生给定的参数) Note: s is the only lowercase variable that is not equal to its uppercase version divided by L Consumption function: c = (1–s)y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slide 7
7.1.1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per worker
In aggregate terms: Y = F (K, L ) Define: y = Y/L = output per worker k = K/L = capital per worker Assume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zY = F (zK, zL ) for any z > 0 Pick z = 1/L. Then Y/L = F (K/L , 1) y = F (k, 1) y = f(k) where f(k) = F (k, 1)
Investment and depreciation
y f (k ) k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1/2
slide 29
A numerical example, cont.
假设: s = 0.3
= 0.1
初始人均资本存量 k = 4.0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slide 30
Approaching the Steady State: A Numerical Example
Solve to get: k * 9 and y * k * 3
Finally, c * (1 s )y * 0.7 3 2.1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slide 33
7.1.4 比较静态分析: An increase in the saving rate
储蓄率增加将提高投资水平… …导致资本存量趋于新的稳态水平 :
…for poor countries
…for rich countries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slide 3
Huge effects from tiny differences
如果美国的人均实际 GDP 年增长率能够在1990s提高 0.1个百分点,美国在19912000十年中将多创造$4490 亿的收入。
slide 24
Moving toward the steady state
Investment and depreciation
k = sf(k) k
k
sf(k)
k
k2 k3 k*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Capital per worker, k
slide 26
Moving toward the steady state
第七章 经济增长I
slide 32
Solution to exercise:
k 0 def. of steady state
eq'n of motion with k 0
using assumed values
s f (k *) k *
0.3 k * 0.1k *
k* 3 k *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