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考试知识点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重点知识点考试范围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重点知识点考试范围

填空题重点及考试范围:1、大气污染物来源: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点源和面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

2、大气污染源: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3、大气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霾、雾)、气体状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4、静电除尘过程:放电、尘粒荷电、带电粒子在电场内迁移和捕集、将捕集物从集尘表面上清除5、有效燃烧条件:可燃比、温度、时间、湍流度6、烟气脱硫方法:抛弃法、再生法7、烟气脱硫处理工艺:湿法抛弃系统、湿法回收系统、干法抛弃系统、干法回收系统8、VOC去除方法:燃烧法、吸收洗涤法、冷凝法、吸附法、生物法9、VOC特点:常温下蒸发速率达、易挥发10、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陶瓷蜂窝、板式11、SNCR:尿素、氨基化合物12、控制SO2方法:采用低硫燃料和清洁能源替代、燃料脱硫、燃烧过程脱硫、末端尾气脱硫13、气溶胶态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雾 P414、气态污染物总体上可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五大类。

P515、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估测硫含量和热值。

16、逆温有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锋面逆温五种。

(P74)17、吸附再生方法有加热解吸再生、降压或真空解吸再生、溶剂萃取再生、置换再生、化学转化再生18、常用的除尘器可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带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19、煤中含有黄铁矿硫(FeS2)、硫酸盐硫(MeSO4)、有机硫(CxHySz)和元素硫四种形态的硫20、地方性风场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三种21、烟囱有效高度为烟囱几何高度HS 与烟气抬升高度△H 之和22、大气稳定度分类:不稳定、稳定、中性三种(书上)23、在我国分为极不稳定、较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稳定六种24、净化装置技术指标主要有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等25、粉尘物理性指标:粉尘的密度、安息角与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性、荷电性与导电性、粘附性及自然性和爆炸性26、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有二次效应、比例尺寸、烟尘的物理性质、操作变量。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考试复习重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考试复习重点

1.大气的组成:干燥清洁的空气、水蒸气和各种杂质。

2.环境空气:是指人类、植物、动物、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

3.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活动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系统。

4.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三大问题。

一,温室效应:大气的二氧化碳和其它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的通过,但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二,臭氧层破坏:氟氯烃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分解释出氯原子出来。

这些氯原子的活性极大,常喜欢与其他物质结合。

因此当他遇到臭氧的时候,便开始产生化学变化!.臭氧被迫分解成一个氧原子(O)及一个氧分子(O2),而氯原子就与氧原子相结合。

臭氧层破坏将导致皮肤癌和角膜炎的患者增加,破坏地球上生态系统等严重问题。

酸雨:将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

5.大气污染源分类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种。

自然污染源是指自然原因向环境释放污染物的地点,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形成的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即污染物集中于一点或相当于一点的小范围排放源;面源,即在相当大的面积范围内有许多个污染物排放源。

按照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可将人为污染源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交通运输污染源三类。

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分类统计分析,大气污染源又可概括为三大方面:燃料燃烧、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前两类污染源统称为固定源,交通运输工具则称为流动源。

6.地方性风场: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7.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大气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介质和悬浮在其中的分散粒子所组成的系统称为气溶胶。

来源:粉尘、烟、飞灰、黑烟、灰霾、雾。

气体状态污染物:是指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污染物。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污染类型: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到大气,并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霾(灰霾,haze):大气中悬浮的大量微小尘粒使空气混浊,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天气现象。

易出现在逆温、静风、相对湿度较大等气象条件。

分类:颗粒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硫酸烟雾(sulfurous smog):大气中的SO2等硫化物,在有水雾、含有重金属的悬浮颗粒物或氮氧化物存在时,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烟雾或硫酸盐气溶胶。

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光化学烟雾是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大气中的CO2和其他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应对全球暖化的措施:(1)改变能源结构,控制碳排放:节能、降耗、减排,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2)增加碳吸收:固碳技术(生物、物理、化学)。

(3)减少其他温室气体产生、排放:如发展替代产品,清洁发展机制CDM,等。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含义所谓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实质上就是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从而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环境规划(产业结构调整,交通系统优化,等)(2)严格的环境管理:环境立法,环境监测与执法,区域联防联控等(3)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清洁生产,可持续能源战略,综合性工业基地等(4)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必要的环保投资,“污染者支付原则”,环保企业减税等(5)控制污染的产业政策:鼓励,限制,淘汰(6)绿化造林(7)安装废气净化装置:是控制环境空气质量的基础,也是实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多项综合防治措施的前提。

大气 污染控制工程考试复习重点

大气 污染控制工程考试复习重点

概论:1、大气:环绕地球的全部空气的总和2、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大气污染物系: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大气污染按范围来分:(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广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气溶胶状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雾)和气态状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中国大气环境污染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TSP和SO2,酸雨主要分布长江以南,化学特征硫酸型在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粉尘颗粒的大小,分为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TSP):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硫酸烟雾:硫酸烟雾系大气中的SO2等硫氧化物,在有水雾、含有重金属的悬浮颗粒物或氮氧化物存在时,发生的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

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

其主要成分有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酮类和醛类等。

VOC:主要来自机动车和燃料燃烧排气以及石油炼制和有机化工厂生产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大气人为污染源主要有三方面: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分为点源,面源3、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和其他微量气体如CH4、N2O、臭氧、CFCS、水蒸气等,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的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酸雨: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大气污染与控制复习要点资料

大气污染与控制复习要点资料

⼤⽓污染与控制复习要点资料⼤⽓污染与控制复习要点第⼀章概论⑴环境、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的分类答:环境:指⼈类的环境,即以⼈或⼈类作为中⼼事物,其他⽣物和⾮⽣命物质被视为环境要素,构成⼈类的⽣存环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类⽣存和发展的现象,均概括称为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分类:①第⼀类环境问题:由⾃然⼒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旱和滑坡等。

②第⼆类环境问题:由⼈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态破坏等。

⑵⽬前最突出的全球环境问题有哪些?答:①⽓候变化:全球变暖;②臭氧层耗竭:③酸⾬;④淡⽔资源短缺及⽔污染;⑤海洋污染;⑥⼟地退化与沙漠化;⑦⽣物多样性减少;⑧危险废物与有害化学品扩散。

⑶试简述⼈与环境的关系。

答:⼀⽅⾯是因为⼈是环境的产物:从⼈的⾎液矿化度等于30亿年前海⽔的矿化度可以看出⼀切⽣命来源于海洋;⼈类的⽣存物质(⾐⾷住⾏)来源于环境,环境是⼈类的⽣存载体。

另⼀⽅⾯是因为⼈是环境的创造者:⼈类为使环境更适合⼈类⽣存⽽使⽤⼯具来改造环境,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破坏⽣态、破坏环境。

⑷试阐述⽓候变化: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答:成因:⼤⽓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温度增⾼,在近地层:⼤⽓温度随地表温度的升⾼⽽增⾼(⾃下⽽上地被加热);随地表温度的降低⽽降低(⾃下⽽上地被冷却)。

⼆氧化碳等温室⽓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们在⼤⽓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种⽆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变热起来。

⼤⽓中能产⽣温室效应的⽓体主要有⼆氧化碳、甲烷、臭氧、氟氯烃、氧化氮和⽔汽等。

其中对增温影响最⼤的是⼆氧化碳,占55%。

危害:海平⾯上升问题、⽔资源问题(导致地球⽔资源重新分布)、⽓候变暖措施:全⾯禁⽤氟氯碳化物、保护森林、改善汽车燃料、提⾼能源利⽤效率、限制化⽯燃料的使⽤、开发绿⾊新能源、⿎励使⽤天然⽓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等。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

第一章概论大气:环绕地球的全部空气的总合。

环境空气:人类、植物、动物和建筑暴露与其中的室外空气。

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蒸气和各种杂质。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大气污染分类:局部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

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中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可分为气溶胶状态和气体状态两类,前者包括粉尘、可吸入颗粒物、烟、黑烟、飞灰、雾,后者包括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卤素化合物。

污染源分类: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

中国大气污染:中国的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TSP和SO2。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实质上就是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从而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和工程措施。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严格规划管理;预防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包括实施清洁生产,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建立综合型工业基地);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包括保证必要的环境保护投资,实行“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原则”);绿化造林;安装废气净化装置。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本要求为目标);大气污染排放标准(以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目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警报标准。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够释放热量且在经济上取得效益的物质。

燃烧条件: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

理论空气量:单位量燃料按燃烧的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

空气过剩系数:一般把超过理论空气量多供给的空气量称为过剩空气量,并把实际空气量V0与理论空气量Va之比定义为空气过剩系数。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重要知识点汇总一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的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持续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自然过程包括火山活动、森林火灾、岩石和土壤风化、动植物尸体的腐烂等,自然过程的污染往往不会超过自然的承受容量。

目前,我们所关注的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

大气污染影响着我们全部的生活,它来自生产、运输过程以及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娱乐等提供能量和能源的使用过程。

其中各类燃烧产能过程是造成大气污染最主要的原因。

2.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或自然过程所直接排入大气或在大气中新转化生成的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影响健康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悬浮颗粒物(烟雾、灰尘、PM10、PM2.5、PM0.1)、二氧化硫(进一步氧化产物三氧化硫、硫酸盐)、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物)、臭氧、铅和其他有毒金属。

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频发的雾霾现象就是由于区域大气中积聚或二次生成的细微颗粒物所造成的。

3.颗粒态污染物颗粒态污染物指分散在气体相中的固态或液态微粒,其与载气构成非均相体系。

按来源和物理性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1.粉尘(dust)固体颗粒,能重力沉降,但可以在某段时间内保持悬浮,由物理破碎、风化等形成。

粒子范围在1~200um。

2.烟(fume)指冶金过程中形成的固体离子气溶胶,为熔融物质挥发后的冷凝物,往往为氧化产物。

烟的粒子尺寸很小,一般为0.01~lum。

3.飞灰(flyash)系指随燃烧过程产生的烟气飞出的分散得较细的灰分。

4.黑烟(smoke)一般是指由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可见气溶胶,我国将冶金和化学过程形成的固体粒子气溶胶称为烟尘,燃烧过程的飞灰和黑烟也称为烟尘,而其他情况或泛指小固体粒子时则统称粉尘。

5.雾(fog)是气体中液体悬浮物的总称。

6.烟雾(smog)是固液混合态气溶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2.吸收3.吸附4.据说13章还有一到两个!二、简答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为了控制城市和工业区的大气污染,必须在进行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根据该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做好全面环境规划,采取区域性综合防治措施。

2:严格环境管理:完整的环境管理体制是由环境立法、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三部分组成;环境法是环境管理的依据,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是实施环境管理的领导者和领导者。

3: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实施清洁生产,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对SO2实施总量控制。

4: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保证必要的环境保护投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实行“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原则”。

5:控制污染的产业政策:分为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

6:绿化造林。

7:安装废气净化装置:是控制环境空气质量的基础也是实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项综合防治措施的前提。

2)SCR脱硝的优缺点、试剂以及影响因素NOx 被选择性地还原:4NH3+4NO+O2→4N2+6H2O;8NH3+6NO2→7N2+12H2O。

与氨有关的潜在氧化反应:4NH3+5O2→4NO+6H2O;4NH3+3O2→2N2+6H2O。

陶瓷蜂窝状或板式活性材料通常有贵金属、碱性金属氧化物或沸石组成。

设备投资高,关键技术难度大。

温度(提高温度改进NOx 还原,但温度过高氧化反应加快,产生NOx)、氨和烟气良好混合(NH3和NOx含量比例等于1,氧气浓度大于2%,催化剂具有良好活性)、烟气速度和还原剂喷射。

3)关于VOCs 的简答50~260℃之间的及相关产业、其他工业过程、溶剂使用、涂料、废物处理处置、交通移动源、道(1)燃烧法控制VOCs 污染,适用于净化那些可燃的或在高温情况下可以分解的有害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1、根据气温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五层。

(1.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一般情况下,平均每升高100m下降℃. (2.)平流层:同温层气温几乎不随高度而变化;臭氧层在同温层上部,气温则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

(3.)中间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层顶温度可降至-83℃~ -113℃。

(4.)暖层:气体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5.)散逸层:空气更加稀薄,距离地面越远,气温越高,气体电离度越大。

2、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而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质,累计到超过大气自净化过程(稀释、转化、洗净、沉降等作用)所能降低的程度,在一定的持续时间内有害于生物及非生物。

3、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形态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

气溶胶——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粒子。

气态污染物以分子状态存在,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放的原始物质。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

颗粒较小,但毒性更大。

如光化学烟雾等。

4、大气污染的分类:•按影响范围分:局域性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性污染和全球性污染;•按污染物特征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性污染;•按放射性特性分:放射性污染和物理化学污染。

大气污染源分类:•按源的形态分:固定源(工厂烟囱)、移动源(飞机、轮船、火车等);•按源的几何形状分:点源(烟囱)、线源(公路,一排烟囱)和面源(居民区、车间无组织排放);•按源排放时间分:连续源(连续排放)和间断源)(间断排放)等。

5、总悬浮颗粒物——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d ≤100um 的颗粒物。

颗粒物粒径大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粒径越小,越不易在大气中沉积,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容易被吸入人体内;(2)尘粒越小,粉尘比表面积越大,物理、化学活性越高。

6、全球性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7、环境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大气污染警报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划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即: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7、空气污染指数API: Air pollution index设I为某污染物的污染指数,C为该污染物的浓度。

则例:某区各污染物的平均浓度见下表:表污染物的平均浓度PM10 CO SO2NO2求该区的空气污染指数及空气质量等级.解得:所以该区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为73,,达到空气质量2级,PM10为最主要的污染物8、简答题我国的主要污染特征:化石燃料的燃烧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此外,近年来机动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也使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石油炼制后得到的产品主要有:汽油、煤油、柴油、重油及沥青等。

1、燃料的分类:按来源分为:天然的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和人工的二次能源(焦炭、汽油、煤气)按物态分类为:固体燃料(煤)、液体燃料(石油)、气体燃料(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2、 燃烧——燃料中可燃组分与空气或氧气发生反应,使燃料中的可燃组分转化为相应的氧化物,并伴有光和热产生的过程。

燃烧的条件:温度、空气、时间、燃料和空气混合3、 理论空气量——指1kg 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可根据燃烧方程式进行计算。

每千克燃料完全燃烧时需要外界供应的理论氧气量为:理论空气量为:实际空气量:空燃比 AF :——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例如:汽油(~C 8H 18)的完全燃烧:C 8H 18+(8+18/4)O 2+(8+18/4)N 2 → 8CO 2+9H 2O+ × 解: 汽油的质量:128+18 = 空气的质量:32+28= 1723空燃比 AF= 4、烟气体积计算 理论烟气体积若供给燃料以理论空气量,燃料完全燃烧,烟气中只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蒸气及氮气四种气体,这时的烟气体积称为理论烟气体积。

理论干烟气量为 :理论湿烟气量为:固体和液体燃料 理论干烟气量为:ya y y df N V S C V 799.079.0699.0866.100+++=理论湿烟气量为:2200dfa N H S1V0.79V ni i i x φφφ==+++∑()22222200000f CO H O N SO 00g a a a N H S 11V V V V V d V d 0.79V 2nni i i i i i yx φφφφ===+++=++1.24++++∑∑ya y y a a y y f N V S W d V H C V 799.079.0699.0)(24.1111.11866.1000++++++=烟气实际体积的计算5、燃烧过程中减排SO2的主要途径:燃料脱硫(燃烧前)、燃烧中固硫、煤炭转化。

6、汽油机的四冲程:进气、压缩、燃烧、排气。

第三章 大气的基础知识1、物料恒算:输入的物料量±反应生成或消耗的物料量=输出的物料量+积累的物料量颗粒粒径及粒径分布2、粒径分布表示方法有哪些及其概念:表格法、图形法、函数法 频率分布— — 指某直径范围的颗粒质量占总颗粒质量的百分比频率密度分布——指单位粒径间隔的频率分布,或单位粒径间隔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筛上累计频率分布——指大于某一粒径的全部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4、粒径分布函数(1.)正态分布(2) 对数正态分布(3)罗辛-拉姆勒(R-R )分布5、净化装置的性能指标:技术指标、经济指标。

技术指标主要有: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等。

经济指标主要有:设备费、运行费和占地面积等。

6、处理气体量:净化效率 ——单位时间内净化装置去除污染物的量与进入装置的污染物的量之比总净化效率:分级效率——除尘装置对某一特定粒径或该粒径某一范围内粉尘颗粒的除尘效率。

当ηd1=50%由总除尘效率求分级效率:ok o y y V a V V )1(016.1-+=)...]1)(1)(1(1[321ηηηη----=T 12()/2N N N Q Q Q =+分级效率求总效率:第四章 颗粒污染物的去除第一节,机械除尘器(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1、 除尘器——从气体中除去或收集固态或液态粒子的设备。

2、 机械除尘器——指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使颗粒物与 气体分离的装置。

3、重力沉降室原理:层流沉降:多层沉降室(n 层):分级效率增大为n 倍,最小直径减小到4、惯性力除尘器原理:利用障碍及压差,使含尘气流中的颗粒碰撞失速或急剧改变运动方向,从而依靠惯性实现气固分离的一种低效除尘装置。

可分为 撞式和折转式两大类。

其中前者主要靠粉尘颗粒高速冲击挡板后失速重力沉降来实现气固分离的;后者则主要靠高速运动的气流突然转向时的离心惯性力来分离细小颗粒的。

5、旋风除尘器原理:一.惯性分离;二.离心捕集;三.尘股滑落;四.锥底浓集;五.重力卸灰。

图∑∆=idi D ηηLgv H d p ρμ18min ≥μρ182g d v p s =vHL v H t v H h s s d ===η切向速度:旋风筒内流体切向速度沿径向分布近似为一核心为强制涡,而外层为准自由涡构成的组合涡。

强制涡 :准自由涡:分布图:涡旋指数:对内涡旋 (强制涡) n = -1对外涡旋 (准自由涡) n < 16、第二节、湿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的类型:低能除尘器(喷雾塔、旋风洗涤器) 高能除尘器(文丘里洗涤器)自激喷雾洗涤器、泡沫洗涤器、填料塔洗涤器、机械诱导喷雾洗涤器第三节,电除尘器1、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气体电离;粒子荷电:在放电极与集尘极之间施加直流高电压,使放电极附近发生电晕放电,气体电离,生成大量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

在放电极附近的正离子立即被电晕极吸引过去而失去电荷。

自由电子和随即形成的负离子则因受电场力的作用向集成极移动, 并充满到两极间。

含尘气流通过电场空间时,自由电子,负离子与粉尘碰撞并附着其上。

粒子沉降:荷电粉尘在电场中受库仑力的作用向集尘极移动,经过一定时间后到达集尘极表面,放出所带电荷而沉集其上粒子清除:当粉尘沉积到一定厚度后,用机械振动等方法将其清除掉,使之落入下部灰斗中。

2、粒子荷电机制(电场电荷、扩散电荷)3、异常荷电现象:. 反电晕:沉积在集尘极表面的高比阻粒子导致在低电压下发生火花放电或在集尘极发生反电晕现象,通常当比电阻高于2×1010欧姆厘米时,较容易发生火花放电或反电晕,破坏了ωr v t =正常电晕过程。

.电晕闭塞:当含尘量大于某一数值时,电晕现象消失,尘粒再电场中得不到电荷,电晕电流几乎减小到零,失去除尘作用,即电晕闭塞。

4、粒子得驱进速度的概念:在电场中的荷电粒子受到库仑力qE p 和气流阻力3πμd p ω的作用,当这二力平衡时,可以达到一个稳定的电力沉降速度,即粒子的驱进速度ω。

理论驱进速度比实测所得的有效驱进速率大2-3倍。

式中 E p ──集尘极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简称集尘场强,V/m; q ──粒子荷电量, C ;μ──气体的粘度,; d p ──尘粒的直径,m 。

4、 分级除尘效率:多依奇方程)ex p(--1-121i i i Q A C C ωη==5、影响捕集效率的因素:有效驱进速度、粉尘比电阻如果粒子比电阻过低,即导电能力强,则带负电的粒子到达集尘极后,不但未将负离子转移到集尘极上进行电性中和而被捕集,而且立刻放出所带负电荷、获得正电荷。

若正电荷形成的斥力大于粒子的粘附力,则沉积的粒子又被排斥到气流中,形成重返气流,造成粒子沿着极板表面跳动着前进,最后被气流带出除尘器。

若粒子比电阻过高,这种粉尘到达集尘极后释放电荷很慢,并残留着部分电荷,这不但会排斥随后而至的带有同性电荷的粒子,影响其沉降,而且引起粉尘层空隙中的气体被电离,发生电晕放电。

这种在集尘极上产生电晕放电的现象称为反电晕。

另外,电晕产生正离子和负电子,正离子穿过极间区域向电晕极运动,会使集尘场强减弱,粒子所带负电荷部分被正离子中和,粒子电荷减少,因而削弱了粒子的沉降,捕集效率显著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