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伤的治疗 黄艾平
蛇咬伤常见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处理

蛇伤常见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处理一、伤口感染毒蛇咬伤后,由于急救时多在野外,处理比较仓卒,加上蛇毒的毒液中含有不洁成分等因素,所以伤口常常易并发感染。
当化脓性细菌侵入伤口时,感染病灶可扩散到皮下、筋膜下等疏松组织内,形成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这时在伤口周围会出现红肿、疼痛,甚至出现全身不适、高热、寒战等症状,必须给予及时处理。
处理方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一)局部处理蛇伤的伤肢局部可进行冷敷或使用50%硫酸镁湿敷,如炎症严重、感染不能控制时,可改用196雷佛奴尔溶液或黄连浓煎液湿敷,亦可采用消炎解毒汤湿敷,每天换药2-3次。
金黄散或玉露散调敷也很有效。
如深筋膜或深层组织有坏死现象,应切开引流。
1.消炎解毒汤生大黄、夏枯草、野菊花、徐长卿、明矾各15克,加水煎汤,过滤后用纱布持续湿敷患处。
2.金黄散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150克,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60克,天花粉500克,共研成细末,调匀后敷思处。
3.玉露散芙蓉叶、花适量,研成细末,均匀外敷患处。
(二)全身治疗除增加营养、进行对症疗法以外,可以给予青霉素、链霉素及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或用清热解毒中草药内服。
临证辨治时可参照本书第五章《中医辨证施治》之节。
二、组织坏死眼镜蛇咬伤人后,局部深层组织常有溶解坏死现象,如发现有波动感,应及时切开引流。
切开前应先作诊断性穿刺,探查是否有稀薄的朱砂色样液体。
切开后立即用0.9%生理盐水纱布条或1%雷佛奴尔纱布条填入伤口,以利引流,这样也便于坏死组织排出。
五步蛇、蝰蛇咬伤病人的肢体,因出血严重,一般不宜切开,以免增加出血。
如果肿胀严重,局部淋巴液、血液回流障碍,常易引起组织缺氧坏死。
如坏死只限于皮肤组织,可逐步将坏死组织形成的痂皮剪除,肉芽创面用生理盐水或"九二○(亦叫霉素)药液(1:2500)湿敷。
如又有继发感染,除全身应用抗菌素外,局部可用抗菌素液或中草药液湿敷,等坏死组织完全溶解,并长出鲜红的肉芽组织后,再行植皮术。
治疗蛇毒的中药

治疗蛇毒的中药
中药治疗蛇毒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五步蛇草(Polygala tenuifolia):具有镇痛、解毒的功效。
2. 天竺黄(Picrasma quassioides):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
作用。
3. 三七(Panax notoginseng):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散瘀的功效。
4. 阿魏(Angelica dahurica):有解毒、祛风、镇痛的作用,
可缓解蛇毒所致的疼痛和炎症。
5. 黄绢蒿(Artemisia capillaris):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的功效。
6. 桃仁(Prunus persica):有活血化瘀、滋阴止血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适用于特定蛇种的中药,如红白花(Lonicera japonica),可用于治疗中国的僵尸蛇咬伤。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蛇毒应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并结合西医药物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一例蛇伤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救治

一例蛇伤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救治赵氏中医患者涂龙,男,7岁,江西靖安县人,入院时间:2007年6月6日患儿与6月4日在野外摘花玩时被一条大蝮蛇咬伤左手前臂内侧。
患儿因怕家长责骂,伤后一小时才告知家长,在民间一土蛇医处治疗。
不效,于2007年6月6日转入我处。
刻诊见:患儿脸色苍白,呼吸急促,语言五力,眼神呆滞,大汗淋漓,四肢冰冷,呕吐频繁,手臂漫肿延及左侧前胸、背部,整条手臂青紫。
前臂内侧可见两个粗深牙痕。
血压65/40毫米汞柱,心律126次/分,问及大便伤后未解,小便24小时不足300毫升。
诊断为:蝮蛇咬伤(危重型),蛇伤性急性循环衰竭,蛇伤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立即正压给氧,处理经过:一、抗蛇毒毒血清2000单位×2支,立即分段稀释静脉滴注二、蛇伤解毒胶蘘(自制)口服5粒,一日两次三、安宫牛黄丸(同仁堂)一粒口服四、八风放血排毒,并在局部肿胀剧烈处**减压,用真空吸引器抽吸淋巴液以排毒五、生大黄50、芒硝30、半边莲30、厚朴10、枳壳10,黄连10,黄芩10、黄柏10,虎杖15水煎两次,取液灌肠六、生地30、半边莲15、丹皮10、前仁30、琥珀10、麦冬10、西洋参10、五味子10、白茅根30水煎服七、西药:低右、香丹、**20毫克(连用三天)、酸钙、头孢曲松、碳酸氢钠、654-2,肝太乐,所用液体都为高渗八、蛇伤消肿散(自制)加芒硝适量调醋大面积外敷治疗效果:患者当日肿势得到控制,排下大便两次,尿量增加,血压正常稳定,心律平稳6月7日:抗蝮蛇毒血清一支,其余照上方续用6月8日:患儿肿已大消,所有症状改善,已能下床行走玩耍,吃喝正常。
用药改为:中药灌肠与内服,香丹,头曲,地米,酸钙,八风放血与外敷药每日一次9、10、11、日照上方继续用,12日痊愈出院. 所附图片为6月7日换药时拍摄体会:一般来说,蝮蛇咬伤致三衰者极少,但由于患儿体积太小,蛇体大,排毒量多,患儿伤后没有及时处理,而且最佳治疗时机时治疗不规范,从而导致患儿入院时病情危笃。
2024中国蛇伤救治指南要点(全文)

2024中国蛇伤救治指南要点(全文)1 概述全球已发现的蛇类超过4 000种,其中一半以上是游蛇,毒蛇约占20%(800余种),其中眼镜蛇科400多种,蝰蛇科超380种,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毒蛇近250种。
蛇咬伤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发生于赤道两侧温暖地区,东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和南美洲等地最为多见,95%的蛇咬伤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全世界每年发生蛇咬伤450~540万例次,约20%是未排毒的"干咬"(即毒蛇咬合时没有释放毒素,不产生中毒症状和体征,或仅有轻微伤口表现);年蛇咬伤严重中毒者约180~270万,近40万毒蛇咬伤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残疾。
造成8.1~13.8万人死亡,年人群病死率高达0.8/10万。
中国是蛇类资源最丰富国家之一,全域均有蛇的分布,长江以南地区为主,已发现蛇类300多种,有毒蛇超过100种,其中眼镜蛇科和蝰科的剧毒蛇80多种,少数为游蛇科毒蛇,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毒蛇共23种(含香港和台湾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发生25~28万例毒蛇咬伤,以50岁及以上人群为主,受伤部位主要是肢体,下肢高于上肢,每年4~10月多发,7~9月是蛇咬伤高峰。
各省区毒蛇谱有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蛇咬伤救治水平参差不齐,仍有一定的致死致残率。
本指南旨在提高公众对蛇咬伤的认知,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临床蛇咬伤救治行为,提高蛇咬伤患者的存活率,降低致死致残率。
2 制定方法(略)3 蛇与蛇毒3.1 无毒蛇我国无毒蛇近200种,常见无毒蛇包括乌梢蛇、白条锦蛇、水蛇、三索锦蛇、赤链蛇、翠青蛇、黑眉锦蛇、滑鼠蛇、王锦蛇、玉斑锦蛇、草腹链蛇、灰鼠蛇、草花蛇、渔游蛇、中国小头蛇、环纹华游蛇和蟒蛇等。
3.2 毒蛇毒蛇种类繁多,临床上根据蛇毒对人体的毒性效应,分为神经毒、血液毒和细胞毒类蛇。
每种毒蛇可同时含多种不同毒素,如眼镜王蛇主要含神经毒和血液毒素、蝮蛇以血液毒为主兼有神经毒素、尖吻蝮蛇为血液毒兼有细胞毒素、圆斑蝰蛇为血液毒兼有肾细胞毒素、海蛇主要是神经毒和肾细胞毒素等。
15种解蛇毒的中草药治疗配方

15种解蛇毒的中草药治疗配方以下是15种解蛇毒的中草药治疗配方:1. 穿山甲消毒散名称:穿山甲消毒散重量克数:- 穿山甲鳞片 10 克- 萆薢 20 克- 三七粉 20 克- 槐花 20 克- 川芎 10 克- 紫苏叶 10 克- 牛膝 10 克用法说明:将上述中药材研末后混合均匀,每次服用3-5克,每日3次,用温开水冲服。
2. 延胡索颗粒名称:延胡索颗粒重量克数:每袋10克用法说明:每次以温水送服,一次2-3g,每日3次。
3. 艾叶解毒汤名称:艾叶解毒汤重量克数:- 苍术 15 克- 干姜 10 克- 生地黄 15 克- 甘草 10 克- 黄柏 10 克- 艾叶 30 克用法说明:将上述中药材洗净后放入煮药锅,加入适量清水煮30分钟,去渣留汁即可。
每日服用1剂,连服5-7天。
4. 牛黄解毒丸名称:牛黄解毒丸重量克数:每丸1.5克用法说明:每次5-10丸,每日3次。
口服时可用米汤送服。
5. 熟地三七汤名称:熟地三七汤重量克数:- 熟地黄 30 克- 虫草 10 克- 三七 10 克- 龟板 10 克- 香附 10 克- 丹参 10 克- 甘草 5 克用法说明:将上述中药材洗净后放入煮药锅,加入适量清水煮30分钟,去渣留汁即可。
每日服用1剂,连服7天。
6. 名称:气活胶囊重量克数:- 穿山甲 3克- 蒲公英 3克- 紫背天葵 3克- 石膏 3克- 白芍 3克用法说明:将上述药材研成细末,制成胶囊或滴丸。
每日服用2次,每次2-4粒。
7. 珍珠散名称:珍珠散重量克数:- 珍珠粉 10 克- 三七粉 10 克- 白矾粉 10 克用法说明:将上述中药材混合均匀后,每次口服3-5克,每日3次。
8. 缩砂浆名称:缩砂浆重量克数:适量用法说明:将缩砂浆密封的麻袋稍加敲打后,取其中的药粉撒在伤口上,再用水清洗伤口即可。
9. 白芷散名称:白芷散重量克数:- 白芷 10 克- 甘松 10 克- 粉防己 10 克- 空心菜 250 克用法说明:将上述中药材混合均匀后捣成泥,再外敷伤口。
治疗毒蛇的草药

治疗毒蛇的草药
毒蛇是一种常见的野生动物,它们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如果不小心中招,就会使人受到毒蛇的严重伤害。
在野外生存中,如果受咬了毒蛇,应该立即采取救治措施,而用草药治疗毒蛇的方法就是其中之一。
下面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用于治疗毒蛇的草药。
1.野实芫荽
野实芫荽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它有解毒作用,尤其对蛇咬比较有效。
采用野实芫荽的方法是,将野实芫荽叶子捣碎后绞汁,然后涂在伤口处。
如果伤口比较深,还可以在捣碎的野实芫荽叶子中加入一些盐巴,蘸上去更为有效。
2.醋酸卡那柳
醋酸卡那柳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毒蛇的草药。
它是一种强力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抑制毒蛇毒液的扩散。
采用醋酸卡那柳的方法是将醋酸卡那柳磨成粉末状,然后涂在伤口处,每天使用2-3次。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怀孕的女性以及有肝、肾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
3.三七
三七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帮助减轻毒蛇咬伤的疼痛和肿胀。
采用三七的方法是,将3-5克三七用开水泡20-30分钟后,喝下去即可。
如果伤势较重,还可以将三七用适量开水加热后,拍在伤口处。
4.柴胡
柴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的草药之一,它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
如果被毒蛇咬伤,可以用柴胡入药,煮成药汤后服用。
总之,治疗毒蛇的草药还存在很多,但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予以使用。
如果伤情严重,还是需要及时就医,避免毒液扩散,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被毒蛇咬伤后的几种药方

毒蛇咬伤毒虫、毒蛇咬伤小方用黄豆大的旱烟油,拿温水调匀,涂到伤处,1日二到三次,(如无旱烟油可用一支香烟的烟丝代替)。
蛇的捕捉方法全介绍一般人由于对蛇类有“谈蛇色变”之感,所以不敢逼近它,更不敢捕捉它。
但是只要在捕蛇前对蛇的栖息环境及活动规律做到心中有数,捕时能“慢步轻脚,眼明手快,胆大心细,动作稳妥”,就能把蛇捕住而不致被咬。
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能把毒蛇捕住.下面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药物抓蛇法捕蛇前先用云香精配雄黄擦手,然后用云香精、雄黄水向蛇身喷洒,蛇就发软乏力,行动缓慢,此时再用木棍、木杈压住蛇的颈部,用左手按柄,右手捏住蛇的头颈两侧,再抽出按柄的手去捉住蛇的后半身,然后再将蛇装入布袋或铁笼内保存。
此法适合初学捕蛇者用。
但不十分可靠,可以试行。
二、压颈法压颈法是一种最普通的捕蛇法。
当蛇在地面爬行或盘伏时,用一种特制的蛇钩或一般的木棍、竹棍悄悄地从蛇的后面压住蛇的颈部。
若一下子压不住颈部,可先压住蛇体的任何一个部分,使其无法逃脱,这时可用一只脚帮助压住蛇体的任何一部分,使其无法逃脱,再用另一只脚帮忙压住蛇体后部,然后把工具向前移压至头颈部,左手按柄,右手捏住蛇的头颈两侧,再抽出按柄的手捉住蛇的后半身,放入布袋或加盖的竹笼内即可。
如果蛇处于高低不平的地面或位置不适于压颈,也可用蛇钩将蛇钩至适当的地方,然后按压颈法捕捉。
要是从蛇笼、蛇箱、蛇窝或蛇洞中捕捉蛇,可先用蛇钩把蛇钩出来,或用饵料引蛇出洞。
蛇饵配方如下:咖啡50克,胡椒15克,鸡蛋清3个,面粉30克,混合搅匀成粘团,放在洞口等地方引蛇出洞。
当蛇闻到芳香气味后就会出来寻食,然后再按上法进行捕捉。
三、夹蛇法为了避免直接用手接触毒蛇,确保生命安全,可设计一种特制的蛇夹,柄较长,夹口向内略呈弧形,从蛇的后面向颈部夹起。
将蛇身先放人容器内,再把头颈连同蛇夹一起放入容器底部,准备好盖子,当松开蛇夹并从容器取出时,立即把盖子盖好。
用此夹蛇,蛇夹口的大小应与蛇体大小相适应,太大或太小都不易控制。
治毒蛇咬伤的草药

治毒蛇咬伤的草药
草药治疗毒蛇咬伤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草药:
1. 印度马钱子草:具有抗毒性和止血作用,可以减少毒液的扩散。
将印度马钱子草叶片捣碎,敷在咬伤处。
2. 三七:有清热、解毒、止血的作用。
将三七鲜品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清水调成糊状,敷在伤口上。
3. 紫珠草: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将紫珠草叶片捣碎,加入适量的热水调匀,用棉布沾取药液,敷在伤口上。
4. 板蓝根:具有抗病毒、抗炎和消肿的作用。
将板蓝根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温水调成糊状,外敷于伤口。
5. 龙胆草: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将龙胆草鲜叶洗净捣烂,敷在伤口上。
需要注意的是,草药治疗毒蛇咬伤只适用于轻微的咬伤,对于严重的咬伤还是要尽快就医,并按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人民医院 药学部 黄艾平 主任药师 2012、7
1
提纲 蛇.毒蛇.蛇毒介绍
抗蛇毒血清
蛇伤及治疗
2
蛇.毒蛇.蛇毒介绍
3
蛇的分布
蛇类: 除了南极,北极以外,广布全球
4
毒蛇
毒蛇,指能够分泌毒液的蛇。毒蛇一般体形不大,头呈 三角形状,有毒牙。
毒蛇的毒液一般储藏在毒牙中,在捕捉猎物或者自卫的 时候通过毒牙喷出毒液,或者是咬住攻击对象之后再把 毒液通过毒牙注射到攻击对象的体内。 当毒液进入人体血管之后,毒液会通过血液循环流遍全 身,从而使局部乃至全身分别引起不同的中毒症状,若 不及时处理甚至可能会丧命。 毒蛇占蛇的种类的百分比不高,但由于毒蛇的分布地区 较广,加上人们对毒蛇的防范意识不够高,人被毒蛇咬 伤甚至致死的事情时有发生。
方剂一:川连、大黄、灵仙、灵脂、川芎、白芷、连翘、细辛、浙贝各 10克, 甘草15克,蜈蚣3条(去头、足),共研细末,每瓶装25克,备用。
方剂二:川连、川军、吴茱萸、威灵仙、王灵脂、、金银花、连翘、细 辛、白芷、枳壳、浙贝、甘草、川芎、雄黄(冲服)各10克,芦根12克, 川足3条(去头、足),水煎,冲酒或米醋50~100毫升,分1~2次服;以 后加白菊花、甘草各9克,水煎,冲白糖100克,连服数剂。(第一剂以 水煎为好)
11
蛇毒
二、血循毒(火毒)主要是对心血管和血液系统产生多方面的毒性作用 (一)心脏毒素毒性极强,可损害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高浓度 心脏毒素能引起离体蛙心收缩期停跳,低浓度时反能兴奋。此毒素对哺 乳动物心脏有极强的毒性作月,发生短暂兴奋后转入抑制,心搏动障碍 ,心室纤颤,心肌坏死,最后死于心衰。 (二)出血毒素是一种血管毒素,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形态仍然 完整,没有损害细胞作用,如尖吻蝮蛇、蝰蛇等含有出血毒素,可以引 起广泛性血液外渗,导致显著的全身性出血,甚至肺、肾、心、肝脏实 质出血而死亡。 (三)溶血毒素含有直接或间接溶血因子,间接溶血因子为磷脂酶A, 能使卵磷脂分解出脂肪酸而成溶血卵磷脂。在眼镜蛇、蝰蛇的蛇毒中的 ,直接溶血因子能直接溶解红细胞。直接溶血因子与间接溶血因子有协 同作用。近年来研究证明,直接溶血因子与心脏毒素是同一种物质。
22
辨证论治
•
(一)风毒证伤口不红不肿不痛,有麻木感,头晕, 眼花,嗜睡,严重者呼吸困难,四肢麻痹,张口困难,眼 睑下垂,神志模糊;舌红,苔薄白,脉弦数。
•
辨证分析:蛇毒之风毒侵入机体,风邪阻络,则局部 麻木,甚则四肢麻痹,眼睑下垂;风毒上扰,则头昏眼花 ;风毒内闭,则呼吸困难,神志模糊;舌红、苔薄白、脉 弦乃风毒入侵之象。 • 治法:祛风解毒,活血通络。
8
蛇毒
蛇毒: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含有多种毒性蛋 白、新鲜蛇毒为粘稠液体,呈弱酸性。 凡能使蛋白质沉淀、变性的强酸、强碱、氧化剂、还原 剂、消化酶及重金属盐类均能破坏蛇毒。多数学者认为,人 和动物消化道腺体分泌物能破坏蛇毒,人体肝脏有解毒作用, 而且可以从小便排出约70%。
9
蛇毒发病机理
毒蛇大致可分成三大类 : 1.以神经毒为主的毒蛇:有金环蛇,银环蛇及海蛇等 ,毒液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肌肉麻痹和呼吸麻痹。 2.以血液毒为主的毒蛇:有竹叶青、蝰蛇和龟壳花蛇 等,毒液主要影响血液及循环系统,引起溶血、出血、凝血 及心脏衰竭。 3.兼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毒蛇:有蝮蛇,眼镜王蛇和 眼镜蛇等,其毒液具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两种特性。
20
蛇毒治疗
• • • • • 四黄解毒汤 苦参黄连汤 雄黄五灵脂 半枝莲蛇舌花 苍术白芷 金钱草大黄
21
辨证论治
内治法 • 不管何种毒蛇咬伤,辨为何证,在处 方用药时应加入解毒、利尿、通便之药, 如半边莲、虎杖 、蛇舌草、 大黄、万年 青等。正如民间所言“治蛇不泄,蛇毒内 结;二便不通,蛇毒内攻”。
7
圆斑蝰
湖南地区最常见一类毒蛇: 五步蛇、银环 蛇、蝰蛇、腹蛇(湖南俗称土皮蛇)、竹叶青 、烙铁头、海蛇等,咬伤后能致人于死亡。 毒蛇夏秋屯在南方森林、山区、草地中出 现,当人在割草、砍柴、采野果、拔菜、散步 、军训时易被毒蛇咬伤。 毒蛇的头多呈三角形,颈部较细,尾部短 粗,色斑较艳,咬人时嘴张得很大,牙齿较长 。毒蛇咬伤部常留两排深而粗的牙痕。无法判 定是否毒蛇蛟伤时,按毒蛇咬伤急救。
10
蛇毒
蛇毒的主要成分:神经毒、血循毒和酶,各种成分的多少或有无, 因蛇种而异、甚至因地域而异。 一、神经毒(风毒)主要是阻断神经肌肉的接头引起弛缓性麻痹, 终致周围性呼吸衰竭,引起缺氧性脑病、肺部感染和循环衰竭。若不及 时抢救则导致死亡。 神经毒作用有两种表现,一种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的突触前和突触 后部位,主要抑制运动终板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使肌肉内的神经介质— —乙酰胆碱不能发挥其原有的去极化作用,从而导致横纹肌松弛,呼吸 麻痹。另一种作用是眼镜蛇毒,对乙酰胆碱受体的功能无影响,但有抑 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介质的作用,这种呼吸麻痹的病人,用新斯的明有 一定疗效。 神经毒主要是产生肌肉运动障碍,如语言困难、吞咽困难、复视。 严重者牙关紧闭、呼吸麻痹等,从中医角度看,属风邪阻络所致,故中 医将神经毒命名为“风毒”。
15
蛇毒
神经毒致伤的表现:
伤口局部出现麻木,知觉丧失,或仅有轻微痒感。伤 口红肿不明显,出血不多,约在伤后半小时后,,觉头昏、 嗜睡、恶心、呕吐及乏力。重者出现吞咽困难、声嘶、失语 、眼睑下垂及复视。最后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休克 ,致使机体缺氧、发绀、全身瘫痪。如抢救不及时则最后出 现呼吸及循环衰竭,病人可迅速死亡。 神经毒吸收快,危险性大,又因局部症状轻,常被人 忽略。伤后的第1-2天为危险期,一旦渡此期,症状就能很 快好转,而且治愈后不留任何后遗症。
26
抗蛇毒血清治疗
• 抗蛇毒血清又名蛇毒抗毒素,有单价和多价两种,抗蛇毒 血清特异性较高,疗效确切,越早应用,效果越好。 • 但当脑、心、肾等实质性器官已发生器质性改变时,则效 果欠佳。使用剂量多少,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应大于中 和排毒量所需的剂量。如使用抗蝮蛇毒血清,一般注射 l0mL,视病情可以酌情增加,儿童用量与成人相等。 • 使用前先做过敏试验,抽抗蛇毒血清0.1mL,用等渗盐水 1.9mL稀释,皮内注射0.lmL,15分钟后局部无红晕蜘蛛 足者为阴性,阳性者可行脱敏注射疗法。
• 方药:活血驱风解毒汤加减。
23
辨证论治
• (二)火毒证局部肿胀疼痛,渗血,或有水疱、血疱、瘀 斑,严重者局部组织坏死;可见恶寒发热,口干。烦躁胸 闷,心慌,尿血便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
辨证分析:火毒入侵,经络阻塞,气血瘀滞,则局部 肿胀疼痛;热毒炽盛,则局部起水疱、血疱或瘀斑;热盛 肉腐,则局部坏死;邪正交争,则恶寒发热;热扰心神, 则烦躁不安,胸闷心悸;热伤津液,则口干;热盛动血, 则尿血便血;舌红、苔黄、脉弦数为火毒为患之象。 • 治法:泻火解毒,凉血活血。 •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25
辨证论治
• (四)蛇毒内陷证毒蛇咬伤后误治失治,寒战高热,烦躁 不安,惊厥抽搐,甚至神昏谵语,呼吸困难,伤口由红肿 突然变为紫暗或紫黑,肿势散漫;舌红绛,脉细数。
•
辨证分析:失治误治,蛇毒未能及时外泄,反侵入营 血,内陷心包,故寒战高热,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 引动肝风,则惊厥抽搐;毒邪扩散,则肿胀扩散,色变紫 暗;舌红绛、脉细数为热入营血之象。 • 治法:解毒祛风,活血开窍。 • 方药: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加服安宫牛黄丸。
19
蛇毒治疗
方剂三: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金银花、防风、赤芍、青木 香各10克,龙胆草30克,天花粉、各15克,白芷、麦冬各12克,煎水服, 每天1剂。 方剂四:雄黄、白矾各3克,白芷10克,共研细末,每天2次,每次成人 服3克,小孩服1.5克,温开水送服,并用药粉水调匀后敷伤口周围。 方剂五:七叶一枝花、蛇总管各15克、细辛、白芷、灵仙、灵脂、吴萸、 雄黄各10克,蜈蚣3条,共研为细末,内服外敷。 每次服上药15克,以白酒冲服。 方剂六:金果榄、半边莲、了刁竹各适量鲜品,捣烂敷伤口,留部分水 煎服,对治疗眼镜蛇咬伤有特效。
24
辨证论治
(三)风火毒证局部红肿明显,伤口剧痛,或有水疱、血疱 、瘀班,局部溃烂,头晕眼花,视物模糊;恶寒发热,大便 干,小便短赤,严重者烦躁抽搐,神志模糊;舌红。苔黄, 脉弦数。 • 辨证分析:风火之毒入侵,局部经络阻塞,气血瘀滞 ,则红肿疼痛,或出现水疱、血疱、瘀斑;热胜肉魔,则 局部溃烂;风毒上扰则头晕眼花,视物模糊;邪正相争, 则恶寒发热;热盛伤津,则大便干、小便短赤;风邪内闭 ,则烦躁抽搐,神志模糊;舌红、苔黄、脉弦数为风火入 侵之象。 •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祛风。 • 方药: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五虎追风散三方合用。
12
蛇毒
三、酶蛇毒含有多种酶,使蛇毒的致病机理更为复杂,其毒性较大的主 要有以下几种: (1)蛋白质水解酶多种蛇毒都含有此种酶,它能溶解肌肉组织和损 害血管壁,引起蛇伤局部组织的坏死、出血,甚至深部组织溃烂。 (2)磷脂酶A主要是间接溶血作用,它使卵磷脂分解成溶血卵磷脂 ,导致溶血,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出血,使组织释放组织胺、 5-羟色胺、肾上腺素、缓动素等,间接影响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功能。 (3)透明质酸酶可以破坏结缔组织的完整性,促使蛇毒从咬伤部位 向其周围迅速扩散、吸收。 (4)三磷酸腺苷酶可以破坏三磷酸腺苷而减少体内能量供给,影响 体内神经递质、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各系统生理功能障碍。
17
鉴别诊断
一、无毒蛇咬伤:无毒蛇咬伤后患部可 有疼痛,但无麻木,肿胀不甚,更无全身表 现,经1—2天后疼痛完全消失,其牙痕小且 排列整齐。 二、蜈蚣咬伤:蜈蚣咬伤后局部疼痛较重 ,有肿胀,但肿势局限,轻者无全身不适, 受伤部位找不到牙痕。
18
蛇பைடு நூலகம்治疗
治疗毒蛇咬伤,祖国医学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流 于民间的秘方、验方也很多,现辑录我院一些临床常用方剂, 中草药治疗蛇伤虽然有效,但缺乏专一性.